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完整版}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公式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二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第三课时乘法的估算第四课时数量关系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第八课时驾车旅游第四单元多边形的认识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和三边的关系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课堂练习小结及家庭作业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底和高。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底?2、示范画法(教师边说高和底的概念边示范高的画法。
)3.让学生自己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交流画法。
(四)、归纳整理1.学生小组合作总结、整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哪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整理的结果?生1: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相等)。
生2: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相等)。
生3: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征,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正方形4条边相等,也可以说是对边相等,所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对边相等。
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也可以说对角相等。
所以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也就是说,正方形、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它们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
三、尝试应用、解决问题1.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按要求剪,然后交流剪的方法。
(交流时,重点介绍剪的方法。
)四、总结师: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梯形教学内容梯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过程。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公式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二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第三课时乘法的估算第四课时数量关系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第八课时驾车旅游第四单元多边形的认识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和三边的关系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课堂练习小结及家庭作业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底和高。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底?2、示范画法(教师边说高和底的概念边示范高的画法。
)3.让学生自己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交流画法。
(四)、归纳整理1.学生小组合作总结、整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哪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整理的结果?生1: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相等)。
生2: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相等)。
生3: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征,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正方形4条边相等,也可以说是对边相等,所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对边相等。
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也可以说对角相等。
所以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也就是说,正方形、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它们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
三、尝试应用、解决问题1.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按要求剪,然后交流剪的方法。
(交流时,重点介绍剪的方法。
)四、总结师: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梯形教学内容梯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过程。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冀教版)三、乘法乘法交换率结合率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经历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包括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课时教案个性化教案一、情境的创设: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二、展示目标能用自己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识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出示例题,说说书中的信息。
2.学生先自己解决,在小组交流,最后班级交流。
3.展示列的算式,使学生明白这个结果就是近似数。
四、质疑答疑五、专项练习试一试六、课堂小结七、综合练习: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反思第五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3.在探索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的丰富多彩的现象。
课时教案个性化教案一、情境的创设:谈话引入,(也可用其他形式引入)二、展示目标: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自学与交流研讨 1.出示书中的算式,用计算器计算填上适当的符号。
2.观察这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总结乘法交换律以及字母表达式。
4.出示例2,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交流计算的结果,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5.算一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6.总结乘法结合律以及字母表达式。
四、质疑答疑五、专项练习口答:如何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生:学校计划每月用水a吨,同学们开展节约用水比赛,实际平均每月用水b吨。
生:(1)a-b 节约用水量
(2)3a 计划3个月
(3)3b 实际3个月
(4)12(a-b) 一年节约的
生:自然数
生:不能为0
生: a比b一定大
学生试做,做后交流答案,注意强调格式。
生:a表示妞妞的岁数,a+3表示的是丫丫的岁数,也表示丫丫和妞妞岁数的关系。体现了丫丫与妞妞永远相差3岁。
生:任何自然数。
生:一般来说,a应该表示100以内的数。
生:b-3
生:20-3=17岁
课堂练习
小结及家庭作业
四、简便写法
1、观察情境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现信息
师:观察教材第6页铅笔盒图,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生:每个铅笔盒9元。
师:在数学中一般用C表示周长,S表示面积,那么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分别写成:
C=4aS=a·a或S= a2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师: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生:C=2(a+b)S=ab
四、总结
师:说说今天的收获。
板
书
设
计
用 字 母 表 示 运 算 定 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教
学
反
思
第三课时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
1、经历自主探索并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和用字母表示已学过表示已学过的周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计算器的结构和基本功能;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使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感受使用计算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较广泛的应用价值,了解从古到今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养成自觉、及时验算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经历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能运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必要”的计算。
能运用计算器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探索并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开始!①18+21= ②56÷7= ③3028-2956= ④589×76= ⑤98+199= ⑥12+459+88=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3、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人们经常会在什么时候使用计算器呢?生活中各行各业都有可能需要使用到计算器,特别是商业中(图片)。
除了专门的计算器,有的手表上也有计算器(出示手表)。
还有哪里也有计算器?(电脑、手机、遥控器、电子秤等)4、师: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呢?那你想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本领吗?(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5、师:你认识计算器吗?先向你的同桌介绍计算器。
师:谁愿意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计算器?二、观察认识1、整体认识这是一个常用计算器的面板(出示图片),上面部分是显示器(板书:显示器),下面部分是键盘(板书:键盘)2、认识键盘(1)观察一下,这个键盘上的哪些键你已经认识了?上来指给大家看看。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第二课时观察物体(2)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公式第三课时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定律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第二课时积的变化规律第三课时乘法的估算第四课时数量关系第五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六课时乘法分配律第七课时乘法分配律第八课时驾车旅游第四单元多边形的认识第一课时三角形的特性和三边的关系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第四课时平行四边形课堂练习小结及家庭作业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底和高。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底?2、示范画法(教师边说高和底的概念边示范高的画法。
)3.让学生自己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交流画法。
(四)、归纳整理1.学生小组合作总结、整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哪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整理的结果?生1: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相等)。
生2: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相等)。
生3: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征,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正方形4条边相等,也可以说是对边相等,所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对边相等。
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也可以说对角相等。
所以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也就是说,正方形、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它们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
三、尝试应用、解决问题1.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自己按要求剪,然后交流剪的方法。
(交流时,重点介绍剪的方法。
)四、总结师: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教学反思第五课时梯形教学内容梯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过程。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能力目标: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教学过程:课题引入1.课件出示四张扑克牌,问同学们,你们认识扑克牌吗?2.反馈后,要求学生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
3.反馈后问:刚才算时的11.12.1是哪里来的?4.反馈后板书:A=1 J=11 Q=12 K=135.大家都知道,像刚才牌上的字母A、J、Q、K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
想一想,这些字母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数?那如果一个数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生活中,有些数字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多少,但需要表示出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教学例一1.首先,问问同学们,同学们对老师有多少了解。
猜猜老师今年有多大?2.反馈后不予评价正确与否。
3.要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先请个同学说说你今年几岁啦?4. 有一天妞妞和丫丫在一块玩,丫丫说:“咱俩一块玩吧,我比你大三岁,我是姐姐,有好玩的我会先给你玩!”,“谢谢姐姐!我想问个问题,我现在5岁了,那姐姐就是5+3等于8岁了,那我1岁的时候你多大呢?”你怎么知道的。
反馈后继续问,并板书。
当妞妞1岁的时候,丫丫多大?当妞妞2岁的时候,丫丫多大?当妞妞12岁的时候,丫丫多大?当妞妞a岁的时候,丫丫多大?在这,a表示什么?a+3表示的是谁的年龄?还体现出丫丫和妞妞年龄间什么关系?看来这字母表示数真好,一举两得。
使问题即简单又明确。
在这里,a可以是几呀?(任何一个自然数)如果,用b表示丫丫的年龄,那么,该妞妞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当丫丫20岁时,妞妞几岁?教学例二说到年龄,我记得在你们大时学过的一首青蛙绕口令,你还记得吗?(全班齐说)也许你在下面可以说的很好,今天,谁敢当着全班同学来表演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可以说得又快又好又准确。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新版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2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3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4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5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6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7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8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9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10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16 节课时计划课时计划年月日第17 节课时计划课堂练习小结及家庭作业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底和高。
1、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叫平行四边形的底?2、示范画法(教师边说高和底的概念边示范高的画法。
)3.让学生自己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并交流画法。
(四)、归纳整理1.学生小组合作总结、整理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师:哪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整理的结果?生1: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相等)。
生2: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相等)。
生3: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观察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征,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说:正方形4条边相等,也可以说是对边相等,所以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对边相等。
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也可以说对角相等。
所以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也就是说,正方形、长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它们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
三、尝试应用、解决问题1.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按要求剪,然后交流剪的方法。
(交流时,重点介绍剪的方法。
)2第3题。
(1)先让学生读题,并按要求自己观察围成的图形,填在表中,然后交流。
(2)先讨论问题(2),在形成长方形的长和宽时面积最大的认识后,再讨论问题(3)。
师:谁来说一说通过观察长方形的长、宽、面积,你发现了什么?四、总结师: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的四边形)教学反思课时计划年月日第18 节教学内容梯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2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3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4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5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6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7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8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9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0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1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2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3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4节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5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6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7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8 节
教学容梯形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1、在观察、操作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经历认识梯形的过程。
2、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梯形各部分名称,会画梯形的高.
3、了解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以及它们和梯形的关系,及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4、进一步提高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和关键
重点: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知道梯形各部分名称,会画梯形的高.
教具准备课时安排7课时 5 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说一说学过的四边形有什么相同点?师: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比较有特点的四边形——梯形.(板书课题:梯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认识梯形,出示图形.(投影)
师: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
师: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板书) 2、认识各部分名称
师:根据图形的位置,互相平行的两条边一般在上面的叫上底,在下面的叫下底.习惯上上底画得短些,下底画得长些.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高.高的画法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高的画法相同.
师:请同学们试着画一画。
师: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
3、认识等腰梯形.
师: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拿一等腰梯形,量一量、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生:我们学过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
生:象梯子。
生: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左右两条边不平行。
学生试着画一画。
生:梯形的高只能从相互平行的两条边中任一边上的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
生:两腰相等。
生:我是测量的。
生:我是对折的。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19 节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20 节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21 节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22 节
课时计划
课 时 计 划 年 月 日 第 23 节
教学容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包括知
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 1、探索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2、理解分数的意义,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会比较分母或分子相同分数的大小。
3、主动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探索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难点: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教具准备
情境图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 3 课时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下面老师考考你们(出示)
占全部水果的( )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把花瓣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51 52
53 5
4 师:谁能说说这四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0
51 52
5
3 ( ) 1 师:谁能说说直线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总结:任何一个分数都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生:苹果占全部水果的7
3 因为一共有7个水果,其中有3个苹果,占了7份中的3份。
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
生:把一朵花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五分之几,所以
51、52、53、5
4
表示从5份中取1份、2份、3份、4份,花瓣上涂色是1份、2份、3份、4份。
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五分之一。
生:把0到1之间的线段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
是5
1。
所以从0开始数出几份,这个份数对应的点就表示五分之几,括号里填5
4。
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24 节
课时计划年月日第 25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