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
“Employee”N+N名词组合的语义关系研究及对教学的启示

“Employee”N+N名词组合的语义关系研究及对教学的启
示
李晓光;耿攀峰
【期刊名称】《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年(卷),期】2016(000)007
【摘要】语义关系对于词汇意义生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employee的N+N名词组合的语义关系进行了归类和分析,并验证了名词对其搭配词有着语义的选择限制,从另一个角度讲词汇的搭配词对其意义具有解释作用。
这种语义关系分析对英语词汇教学也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词汇的横组合与纵聚合关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词汇的理解。
【总页数】2页(P68-69)
【作者】李晓光;耿攀峰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相关文献】
1.量词与名词相互选择制约的语义关系及其对英语量词翻译教学的启示 [J], 徐蕴;
2.量词与名词相互选择制约的语义关系及其对英语量词翻译教学的启示 [J], 徐蕴
3.“Employee”N+N名词组合的语义关系研究及对教学的启示 [J], 李晓光;耿攀峰
4.量词与名词相互选择制约的语义关系及其对英语量词翻译教学的启示 [J], 徐蕴;
5.“Employee”N+N名词组合的语义关系研究及对教学的启示 [J], 李晓光;耿攀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N+N”结构语义关系分类研究

汉语“N+N”结构语义关系分类研究针对“N+N”结构的合成词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几种不同的类别。
以期为网络中日益增多的此类合成词的理解提供参考,并能够为语文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提供方法。
标签:“N+N”结构语义关系词义理解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它对于人类的交际工具——语言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
打开电脑,“神回复”“男神”“亲妈粉”等大量网络词汇充斥眼帘,这些陌生又熟悉的词语,是否会阻隔网民与非网民的沟通?本文将选取出现频率较高的“N+N”结构合成词,从语义关系的角度,对这类词的构词方式及能产性进行分析研究。
以往对词和短语的划分都是从语法层面上进行的,因为汉语没有形态变化,我们必须从词语的内部词义着手,将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结合起来,研究“N+N”结构合成词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关系。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将合成词分为“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类,这是根据语法中的构词规律,依据语素的位置和构成进行的分类。
本文借鉴了这一分类方式,并且将研究单位从语素扩展到词,以两个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为重点,对“N+N”结构合成词进行语义分类。
一、复合式“N+N”结构合成词内部语义关系分析复合式“N+N”结构合成词由两个不相同的,意义实在的名词构成。
它们的语义关系比较复杂,我们可以先根据是否存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将其分为联合型和偏正型。
(一)联合型这种类型的两个名词语义独立,地位相等,不存在修饰方和被修饰方。
它们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两个词在语义组合上是并列的关系。
例如:1.牙齿朋友晨晓2.躯体乳液粮食3.师生兄弟祖孙4.前后左右生死5.碗筷鞋袜键鼠人物国家窗户第1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意义相同;第2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意义相近;第3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组成了一种关系的两个方面,是关系词;第4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意义相反;第5类复合词中的两个名词存在一种隐性的关系,例如“碗”“筷”都属于吃饭的用具,“国”是无数“家”的集合体。
N+N合成名词的量化初探

语 言 研 究
N + N合成名词 的量化初探
王姣姣 中 国海 洋 大 学
摘 要 :N + N 合成 名词 形 式简单 ,意义却 极 其 丰富 ,是 英汉语 言 中数量 较 多的 组合 。这 类名词 的量 化 涉及 到合 成 名词 的语 义特 征 和 中心词 ,同 时,和 量词 的语义 指 向也 密切相 关 ,是合 成名 词和 量词 的双 向选 择过程 。结 合 N+ N 合成 名词 的语 义特 征和 中心词 ,作 者对不 同类型 的合 成 名词 的量 化进行 探讨 ,具 有 一定 的实用价 值 。 关键词: N+ N合成名词;量化;语义特征
名词 的量 化主 要是指 用适 当 的数词 或量 词对 名词所 表
该类 合 成名 词是指 两个 构成 成分 之 间的关系 是从属 关
达 的事物 的空 间或数 量进 行 界定 。名词 的量化 产 生 了数 范 系 ,一个 成分 的语 义从 属于 另一 个成分 的语 义 。根据主 从 畴 ,表 现 为可数 名词 和不 可数 名词 的对 立 。英 语采 用 内部 成分 位 置 的不 同,我 们可 以进一 步 分为 前 向心 N+ N 合 成 形态 表 示 数 范 畴 ( 如b i r d - b i r d s ), 区分 可数 和 不 可数 , 名词和 后 向心 N + N 合成 名词 。 ( 1 )前 向心 N + N合 成名 词 从 结构 上 来 说, 前 向心 N + N 合 成名 词是 主 前 从后 , N 为 中心 词 ,N 补 充 说 明。 一般 情 况下 ,对 于有 中心 词
概念合成理论对汉语的解释力

概念合成理论对汉语的解释力摘要概念合成理论是一种语义认知理论,心理空间是它的基本认知单位。
它不仅可以解释汉语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心理运作过程,而且还可以解释nn概念合成名词的新创意义与新创结构。
但是它也面临着五大挑战:1、心理空间关系是如何识解的?2、哪些空间元素及其结构被投射到合成空间?3、合成空间的元素与结构是如何合成的?4、新创意义与新创结构是如何产生的,从何而来?5、输入空间在语言表达式上是如何排列的?关键词:概念合成心理空间映射投射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一概念合成理论简介概念合成理论(blending theory)是fauconnier & turner在吸取概念隐喻理论的合理内核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认知语义理论。
该理论主要涉及三大要点:第一个理论要点是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
心理空间是概念合成理论的基本的认知单位,是一种认知结构,是人们在阅读、思考、写作时构建的概念包,具有在线性、动态性特征。
该模型包括四个心理空间,它们分别是: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
合成空间接受输入空间的投射并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精致(elaboration)三个途径对来自两个输入空间的投射结构进行整合,从而产生新创结构和新创意义,完成概念的整合。
第二个理论要点是概念整合的类型。
概念整合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简单型、镜像型、单域型、双域型。
第三个理论要点是概念整合的控制原则。
概念与概念整合有一定的条件,或者说要满足一些制约机制。
跨空间映射、选择性投射、建立类属空间、建立合成空间、发展层创结构等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构建原则,压缩原则、拓扑结构原则、格式完善原则、整合原则、重要关系最多化原则、重要关系强化原则、网络原则、解包原则、关联原则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指导约束原则。
二概念合成理论对汉语的解释力nn概念合成名词能及时反映变化的语言事实,展现语言的原始组合能力,扩展语言的功能,增加语言的创造力,促进语言的发展,研究nn概念合成名词提供了研究概念的本质方法。
汉语中N+N复合名词里中心词的定位研究-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汉语中N+N复合名词里中心词的定位研究-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引言关于N+N 结构里中心词的确定,王军的《论汉语N+N 结构里中心词的位置》(以下简称王文)提出,在分析汉语N+N 复合词结构里中心词的位置时,提出用语义焦点的概念代替语义中心,并结合语音进行分析,这一观点的提出为分析汉语N+N复合词结构里中心词的位置这一议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王文中提出的语义焦点建立在语义真值的基础上,在解释具有隐喻关系的N+N 合成复合词的构建机制上便显得力不从心。
如刘正光、刘润清在《N+N 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发生机制》(以下简称刘文)一文中指出,中心名词不一定都表示合成名词的类和指称对象,从而进一步提出将隐喻视解作为表征视解和特征映射视解之外的第三种视解机制,借以分析其文中提出的合成型结构里的中心词位置。
但刘文在分析过程中提供的一些语料未尽适当,对于语料的分析也存在问题。
本文认为,汉语构词注重意合,因此在分析合成型复合名词里中心词的位置时必须充分运用隐喻认知理论,此外,鉴于汉语常用属加种差的义类构词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有利于准确定位复合名词里中心词的位置。
汉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双音化现象,根据义轻声轻的规则,可以确定中心语义在复合词中的位置。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复合名词中的轻音或重读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发音习惯是密切相关的,有些复合名词(如衣服)的轻音已基本定型,但是还有很多复合名词的轻音没有统一确定下来,因此在语料的选择上要进行甄别。
二、汉语中N+N 复合名词的语义关系汉语复合词的组成成分在结构关系上与句法结构的关系基本一致,主要有主谓式、述宾式、述补式、偏正式和联合式。
根据名词不受副词修饰的语法特点,理论上讲现代汉语中N+N 的复合名词在结构关系上只有偏正式和联合式是合法形式,但是这两种构词形式不足以囊括N+N 复合名词的所有形式类别。
“NP了”的认知构式剖析

“NP了”的认知构式剖析“NP了”结构是汉语口语中普遍使用的一种句式。
本文从构式语法角度来探究这一结构,通过对“NP”性质的分析,进一步对“NP了”的构式义进行界定,并运用构式语法理论探讨了一些特殊类“NP”能否能进入“NP了”结构。
“NP了”结构的经济简明性适合语言发展的趋势,这是它得以广泛使用和推广的重要因素。
标签:“NP了” 构式认知一、引言《现代汉语词典》对“了”有两种解释:①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②用在句子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了”在现代汉语里是一个常用的动态助词,它反映的是一种动态,不是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它表示的是事件在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动态。
“了”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大家对这一用法已达成共识。
但在现代汉语口语交际中出现了“NP了”这样一种结构,这种结构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被人们广泛使用。
在“NP了”结构中“NP”主要指一般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例如:“大姑娘了”“处长了”“博士了”“春天了”“星期天了”等等。
二、构式语法理论及“NP了”结构的界定Goldberg(1995,1996,2005)在分析论元结构时认为任何一个构式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假如“C”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Fi)和意义(Si)的对应体,而形式或意义的某些特征不能完全从“C”这个构式的组成成分或另外、先前的构式中推知。
有关构式的另一种说法是:任何语言表达形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是不可预测的,就都可称之为构式。
笔者认为“NP了”结构是一种构式,它具备构式语法的所有特征。
根据构式语法的定义:任何语言表达形式,只要它的形式、语义或功能的某些方面不能从其组成成分或其他构式中推知出来,就属于构式。
“NP了”结构中,“NP了”结构的意义不能从其组成成分“NP”和“了”中推知出来,即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NP了”结构本身具有独立性意义。
概念整合理论下韩国语N+N合成名词转喻现象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下韩国语N+N合成名词转喻现象研究摘要: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视角出发去阐释转喻N+N合成名词语义的形成过程,以韩国语N+N合成名词中一个或以上的构成词素发生转喻的词为研究对象,结合概念整合理论探究转喻N+N合成名词语义的动态构建过程。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转喻 N+N合成名词1.绪论在韩国语N+N合成名词中,一些词因转喻而发生了语义转移,本文称之为转喻N+N合成名词。
转喻N+N合成名词的形成并不是构成词素间的简单相加,而是概念间的整合,其整体意义大于构成词素语义之合。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以刘沛霖主编的《韩汉大词典》(2004版)中一个或以上的构词词素发生转喻现象的N+N合成名词为研究对象,结合概念整合理论去解释合成名词语义转移的形成过程。
2.理论基础Fauconnier & Turner(2002)在完善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认为概念整合理论同隐喻和转喻一样,也是人类普遍的认知操作。
概念整合至少包含4个心理空间[1]: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整合空间(Blended space)。
Fauconnier(2002)指出“类属空间向两个输入空间映射,整合反映出输入空间共同的、常见的、抽象的结构与组织,规定跨空间映射的核心内容;映射是人的心智空间内部与外部、表征与实质、具体与抽象的诸多信息连接的纽带”。
[2]这表明类属空间是保证跨空间映射和投射的前提,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通过选择性投射在整合空间中形成层创结构。
概念整合主要包括心理空间的构建,跨空间映射以及选择性投射这三个重要认知过程。
各个心理空间相互连接,最终形成概念整合网络。
(Fauconnier,1997:151)概念整合其实就是将两个输入心理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匹配起来,将两个输入空间有选择地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得到一个可以动态解释的复合空间。
[3]概念整合的动态网络更关注语义的实时的、动态的构建过程,可以呈现N+N合成名词语义的形成过程。
英汉N+N偏正式复合词内部语义结构模式对比研究

英汉N+N偏正式复合词内部语义结构模式对比研究作者:陆卫萍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3期摘要: N+N复合词结构在英语和汉语中占据重要地位,N1与N2之间的语义关系复杂。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英语和汉语的N+N偏正式复合词结构在语义关系类型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并且遵循一些共同的语义组合规律。
把握这些特点对英语和汉语的词汇学习与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N+N偏正式复合词语义关系语义组合规律英汉对比引言根据周荐(1991)的统计,《现代汉语词典》收56000余条目,其中双音复合词占了32346个,约57.8%,在列举的8种复合词类型中,定中格最多,有13915个,占43%,而由N1+N2组合而成的定中(偏正)格双音复合词有8273个,占59.5%,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的语法结构类型非常灵活。
另根据安美娜(2010)对现代汉语高频语素复合词所做的研究,双音复合名词与构成它的语素性类共有39种类型,其中“名十名”为其强势类型,占名词总数的41.57%,可见N1+N2偏正式的双音复合词是复合词中数量最大、最基本的类型。
复合词也是英语中最古老的构词方法之一,是古英語词汇的一大特色(汪榕培,1997:40-41)。
英语复合词是构建新词最常用手段之一,也是现代英语最能产的新词构建方式之一(Jackson,1988:30),N+N是其最主要的构词方式之一。
英语复合词对任何英语二语学习者来说始终是一个较难逾越的障碍(Miller,1996:118),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面对的词汇障碍,有三分之二来自双音词(朱志平,2004:3),再加上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正确把握英语和汉语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对于广大汉语和英语学习者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一、英汉N+N偏正式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类型分析我们一共将N+N偏正式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分为13类,一些大类下面还可分出小类,下面我们将逐一进行描写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N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20世纪90年代,Fauconnier 和Turner 创建了概念合成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实时构建和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
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合成、Adj.+N组合以及一个单词的合成。
其中,N+N合成是最主要的形式,其语义关系可归结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和合成型。
本文以这五种语义关系为切入点,以概念合成理论为支撑,以汉语新词为例,对N+N概念合成名词进行认知上的解读。
标签:概念合成新词语义分析一、引言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汉语新词涌现出来。
新词的概念合成主要包括:N+N 合成、Adj.+N组合和一个单词的合成。
其中,N+N合成是构成新词的最主要的形式。
以往研究大都将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概括为四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
刘正光(2004)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合成型的语义关系。
过往对新词的研究多聚焦于其构成方式和意义来源。
本文基于概念合成理论来探讨新词意义的认知机制。
概念合成理论是由Fauconnier 和Turner (2002)创建的。
该理论的主旨就是揭示自然语言中的意义在线构建及连接各心理空间的映射过程(王文斌,2004:7)。
Fauconnier(1994)认为意义的构建过程就是概念的复合过程,认知者通过概念在各心理空间中的相互映射和投射来建立各心理空间中的网络关系,最后在复合空间中通过概念合成而产生派生结构。
本文以五种语义关系为基点,从概念合成的角度阐释新词的语义认知机制。
二、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新词大多数以组合方式构成,以合成词、缩略语、外来词等为主(王文斌,2011:233)。
N1+N2概念合成是构成新词最主要的形式,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其内部意义的建构过程极其复杂。
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五类: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混合型以及合成型。
(一)联合型联合型语义关系是指N1和N2两个成分合并到一起,产生新的概念。
合成概念既包括N1的意义又包括N2的意义。
两个名词之间无明显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
如:(1)宠物狗(a dog that is also a pet)(2)志愿者爸爸(a man who servers as both a volunteer and a father,especially for some orphans)(3)手机保姆(a smart phone that servers as a tool for communication but also a nanny who accompanies children when their parents are off)(二)关系型关系型语义关系是指前一名词修饰后一名词,合成词的中心意义由后一名词表达。
Gagne & Shoben (1997,2000)提出的关系竞争理论认为概念合成涉及到选择一种主题关系说明修饰名词和中心名词的联接途径。
该理论列举了16种主题关系(转引自刘正光,2003:2),其中包括:1.中心词N“致使”(CAUSE)修饰N,如:房奴、节奴2.中心词N“位于”(LOCATED)修饰N,如:地板衣橱(将衣服堆放在地板上)、江南Style(韩国江南地区的风格)3.中心词N“制造”(MAKE)修饰N,如:玻璃门、塑料衣(三)特征映射型特征映射型语义关系指修饰词N的特征映射到中心词N上产生新的合成概念。
如:(4)马桶文章:没有阅读价值的文章。
“马桶”糟糕的特征映射到中心词“文章”上,从而产生新的意义。
(5)孔雀女:衣食无忧、单纯、爱撒娇发嗲的富家女。
她们爱慕虚荣、目中无人、做作且眼高手低。
孔雀女喜欢显摆,正如孔雀喜欢开屏。
“孔雀”骄傲的特征映射到中心词“女”上,产生了新的意义。
(6)三明治一代:“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叫做“三明治一代(sandwich generation)”,指他们被夹在中间的困境。
词语将“三明治”的特征映射到“一代人”上,从而形象地传达了中年人所处的困境。
在特征映射型语义关系中,中心词大都由N2充当,N1起修饰作用。
然而,有些合成名词的中心词由N1充当,N2将其特征映射到N1上。
例如:(7)民工潮: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所形成的潮流。
“潮”将其奔涌的特征映射到了“民工”上。
(8)考霸:指频繁参加某种或多种考试且成绩优异的人。
“霸”字战无不胜的特征映射到了“考生”上。
(四)混合型混合型语义关系是指合成概念的意义是组合成分的意义的混合体。
(9)a zebra horse (an animal that is a cross between a zebra and a horse)(10)法商(即法律意识、法律知识等,仿造智商和情商而生成)新词“zebra horse”虽同时包含“zebra”和“horse”的特征,但仍属于“horse”的范畴。
例(10)中的“法商”和“智商”一样,仍属于“人的能力”范畴,只是将人的能力聚焦于“法律”层面。
由此可见,混合型语义关系只是词义的混合,合成后的新词还属于原有的范畴。
(五)合成型合成型语义关系指合成的概念在原概念表征中都不存在,其概念意义是合成后临时新生成的。
如:(11)草根(普通的人)(12)山寨(指盗版、仿制等)合成型语义关系不同于混合型语义关系。
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在混合型语义关系中,新合成的概念仍属于原来的范畴。
如例(10)所述,法商、情商和智商都属于同一范畴。
而在合成型语义关系中,合成的概念则属于一种新的范畴:如例(11)的新层意义既不属于草的范畴,也不属于根的范畴,而是属于人的范畴;例(12)的新层意义既不指山,也不指寨,而是指仿造的东西。
三、N+N 概念合成名词的认知语义分析Fauconnier(1994)提出概念合成应包含四个基本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复合空间。
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信息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现匹配起来,有选择地投射到类属空间,再经组合、完善和发展形成复合空间,产生新创意义。
四个心理空间通过投射彼此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概念合成网络。
一般来说,概念合成网络(Fauconnier 1994)有四种类型:单一框架网络、框架网络、单向网络和双向网络。
概念合成网络能够有力地解释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认知机制。
(一)单一框架网络(Single framing network)在概念合成网络中,单一框架网络的形式最为简单,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和一个复合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中,一个空间包含具有角色的框架,另一个空间里没有框架,只有用来填充的成分。
如“志愿者爸爸”,该概念的一个输入空间里包含家庭的框架,激活了家庭的内部角色:“父亲”“母亲”和“孩子”。
另一空间包含要整合的成分“志愿者”以及与之有关的背景信息,如“志愿者服务的对象(多指孤儿)”“志愿者服务的内容”等。
一个输入空间的家庭框架投射到另一输入空间的具体场景中,生成复合空间:志愿者是“孤儿”的父亲。
复合空间中包含“志愿者爸爸”的新创意义:对孤儿们来说,志愿者不仅承担着志愿者的义务,还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给他们带去温暖和父爱。
单一框架网络虽然简单,却能有效地解释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
像“节奴”“房奴”“卡奴”一类的词,也是一个输入空间包含框架,另一个包含价值。
输入空间里的信息经组合、发展和完善形成复合空间,产生新层意义。
(二)框架网络(frame networks)框架网络包含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复合空间,一个包含输入空间里共有的抽象信息的共有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存在部分地对应连接,这样就形成概念合成网络(Turner 1996)。
四空间论可以用来解释N+N概念合成名词的语义建构过程。
如:“手机保姆”,该词语的背景信息是忙碌的父母赠给孩子智能手机打发时间,孩子便不再过分在意父母是否伴其左右了。
手机成了孩子的“保姆”,在孩子父母外出时陪着他们。
在这一词中,两个输入空间分别是孩子和大众。
在大众这一输入空间里,手机的用途主要是联络和娱乐,并突出联络。
在孩子这一输入空间里,手机的主要用途也是联络和娱乐。
但由背景知识可知,手机在孩子身边扮演着“保姆”(隐喻)的角色。
对大众来说,手机作为联络工具的作用举足轻重。
而对孩子来说,手机就像“保姆”一样陪着他们,这就是复合空间中的新创结构所要表达的意义。
(三)单向网络(one-side networks)单向网络涉及两个不同的组织框架,只有一个组织框架投射到复合空间成为复合空间里的框架。
这种网络多用于解释简单的隐喻,为隐喻的表达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在N+N概念合成名词中,很多词(尤其是特征映射型名词)的意义都是以隐喻为基础建构起来的。
因此,笔者试以隐喻为基础,借助单向网络分析概念合成名词的意义。
如:“马桶文章”指“没有意义的文章”。
在这一结构中,两个输入框架分别是“马桶”和“文章”,但到复合空间里只剩“马桶”一个框架了。
该词又是一个典型的隐喻表达,因此,我们可以将源域“马桶”看做输入空间1,将目标域“文章”看做输入空间2,将包含源域和目标域相似结构的空间看做类属空间。
朱永生、蒋勇(2003:28)认为,人们在理解隐喻时首先需从隐喻的源域中抽出反应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
因此在理解“马桶文章”时,需要从输入空间1里提取“臭、惹人厌”这一概念结构,将其投射到输入空间2中。
输入空间2里包含两大类元素:有意义的文章和无意义的文章。
而在将“马桶”和“文章”两个输入空间进行整合时,文章“乏味”“无意义”等消极特征被提取出来,和“马桶”的概念结构一并映射到类属空间,再经完善形成复合空间,产生新层意义。
多数特征映射型名词都可用单向网络来解释。
如“三明治一代”“口袋技能”(指人们应当具备的一些能力,这些能力就像放在口袋里一样,随时都可拿来用)等。
(四)双向网络(two-sided networks)双向网络里有两个不同甚至相冲突的组织框架,它们都部分地投射到复合空间,形成新创结构。
虽然在复合空间里仍是两个组织框架,但原有空间一经整合就可被用于朝任一方向的推理迁移(王红孝,2004:9)。
以“凤凰男孔雀女”这一组合词为例,“凤凰男”是指寒窗苦读,靠自己奋斗跳出山窝的农村男孩;而“孔雀女”则指在大城市长大的女孩,往往是独生女,且家境不错。
“凤凰男”和“孔雀女”各自的意义是建立在单向网络之上的。
在“凤凰男”一词中,“凤凰”的特征映射到“男”的概念上,用于指出生贫寒、通过努力而成功的农村男孩。
在“孔雀女”一词中,“孔雀”的特征映射到“女”的概念上,用于指娇生惯养的城市独生女孩。
“凤凰男”和“孔雀女”各有其特殊意义,而二者的组合则有其新的意义。
如图所示:“凤凰男”和“孔雀女”两个概念在合成前都有自身的组织框架,映射到复合空间里还是两个组织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