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
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 2、下呼吸道标本
(1)自然咳痰法 以晨痰为佳。用清水反复漱口, 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无菌容 器中,尽快送检。否则有的细菌(如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在外界可能死亡。不能及时送检 的标本,室温保存≤2h。要求采到肺深部的痰液, 不要唾液。
• (2)诱导痰: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用3 NaCL诱导咳 出痰液,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和肺孢子菌检测。
临床常见微生物学检验标本通常有血液、 痰液、尿液、粪便、伤口的脓液、胸水、腹水、 脑脊液及泌尿生殖系统的分泌物等,下面分别 介绍各种标本的采集方法。
一、呼吸道标本采集规范
病原体种类繁多而复杂 使呼吸道感染病原诊断成为难题
➢细菌 ➢真菌(包括肺孢子菌) ➢病毒 ➢支原体、衣原体与立克次体 ➢原虫 ➢寄生虫
(二)采集方法
1、咽拭子及鼻拭子 采集前患者应用冷开水反复漱口, 拭子的选择:要求无菌、不含抑制剂; 预先沾湿拭子(非常重要); 由检查者将舌向外拉,使腭垂尽可能向外牵引,将棉拭子 通过舌根到咽后壁或腭垂的后侧,涂抹数次以取得标本。 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口腔念珠菌病,直取病灶部位,拭 子要避免接触口腔及舌粘膜。减少污染。 立即送检。室温保存。 接种同痰
(一)采集指征 •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 性,并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罗音,外 周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 线检查提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甚至 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等患者,应采集痰 液或下呼吸道标本。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如SARS、肺炭疽、 肺鼠疫等)患者采集检验标本时必须注意生物 安全防护。
2.耻骨弓上膀胱穿刺采集尿 使用无菌注射器直 接从耻骨上经皮肤消毒穿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 估 膀胱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但患者不 易接 受,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或留取标本困难的 婴儿尿 标本的采集。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及时送检是保证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关键!其目的是要捕捉到与感染相关的病原菌并保持其活性,同时尽可能的减少其它与感染无关细菌的干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的知识,欢迎阅读。
采样时机抗生素使用前(停用抗生素3至5天或下次用药前)采样采样方法采集无菌部位的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非无菌部位尽量减少正常菌群的污染,采样量足。
采样容器专用的无菌,防渗漏,有盖,无酸、碱、防腐剂及消毒剂污染。
送检尽快送检,一般不超过2小时。
若不能及时送检可于4-8℃保存,但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微生物检查的标本采集和运送原则1.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停药3至5天后采集标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应在感染的急性期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3.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标本。
4.采样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可能降至最低。
5.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标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6.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容器须灭菌处理,防止渗漏,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
7.采样后应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不超过24小时。
对可疑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对外界环境敏感的苛养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应室温保存。
当标本量小于1ml时应于15~30分钟内送检,防止挥发和干燥。
8.尽量不要以一般棉花拭子收集标本,应使用专用的纤维拭子。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感染状况、近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标本来源、检验目的、采集部位、采集及送检时间等)10.同一天同一检测目的、相同标本(血液标本除外)一般只需送检一次(份)。
临床微生物样本采集规范

下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
3
胃内采痰法:无自觉症状的肺结核病人尤 其婴幼儿不会咳嗽,有时将痰误咽入胃中, 可采集胃内容物做结核分支杆菌培养。 4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 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可喷出 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幼儿还 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血培养标本的运送
采集后的血培养瓶应在1小时之内送往
实验室。 血培养瓶在采血接种后在室温不超过 数小时。 血培养瓶在接种前和接种后均不得冷 藏或冷冻。
血培养假阳性的危害
1、增加患者抗生素用量,破坏其微生态环境 2、延长了住院天数 3、延误病情诊断 4、增加经济负担
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微生物污染
但由于标本的采集和运送常有护士或医
生或病人自己完成,所以也是最不容易 做好的事情,而且不知道问题所在之处 ,造成的后果是: 临床医生最不能接受的问题:阳性率低
微生物样本采样基本原则
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3.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4.采样后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甚至床旁接种尤其是 厌氧培养,棉拭子标本宜用运送培养基,尽量不要以 棉花拭子收集样本。 5. 标本容器须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6.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 7.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如痰、尿、伤口拭子,不可置肉 汤培养。 8.安全:标本收集时,注意安全防护;标本收集后,须 避免他人被感染。
咳痰标本不合格,退检吗?
如果低倍视野下鳞状上皮细胞大于25个,
白细胞小于10个,应不做或仅在特殊要求 时做培养。
如做培养,报告中注明“镜检结果表明标
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微⽣物标本采集⽅法及注意事项 微⽣物学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及处理,与细菌的培养、鉴定结果有⼗分密切的关系。
医⽣、护⼠、检验⼈员均应重视微⽣物学检验标本正确采集的有关问题,并有责任向患者及其家属进⾏正确采集标本的宣传和指导。
下⾯是yjbys店铺为⼤家带来的微⽣物标本采集⽅法及注意事项,欢迎阅读。
⼀、粪便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法 1.⾃然排便法:取新鲜粪便的黏液、脓⾎、或絮状物等有意义成分,2~3g或 1~2 m1,盛⽆菌容器内或置于保存液或增茵液内送检;若疑似霍乱者应置于碱性蛋⽩胨⽔中(PH8.6)。
2. 直肠拭⼦法:难以获得粪便或排便困难患者及幼⼉可采⽤此法,将拭⼦前端⽤⽆菌⽢油或⽣理盐⽔湿润,然后插⼊肛门约 4~5cm(幼⼉ 2~3cm),轻轻在直肠内旋转。
擦取直肠表⾯粘液后取出,盛于⽆菌试管中或保存液中送检。
(2) 注意事项 1.尽可能在抗⽣素使⽤之前采集标本。
2.所挑取的粪便不应接触其他部位(如便盆),粪便样本中不应混⼊尿液及其他异物,采集过程应尽量⽆菌操作。
3.不应⽤厕纸收集粪便。
4.对同⼀病⼈在同⼀天不宜重复送检。
5.宜在感染急性期(通常是5d-7d内)采集标本。
6.下列腹泻患者应连续3d送检标本 --社区获得性腹泻(⼊院前或72h内出现症状) --医院腹泻(⼊院72h后出现症状),且⾄少有下列情况之⼀:⼤于65岁并伴有内科疾病、HIV感染、粒缺(中性粒细胞<0.5)及疑似院内暴发。
--怀疑肠道感染的⾮腹泻性表现。
7.肠炎和发热病⼈建议做⾎培养。
8.伤寒沙门菌感染时⾻髓培养⾼出⾎培养。
9新鲜粪便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检,不应超过2h。
(3)标本拒收 ⼲燥的拭⼦、含钡粪便、黄软成形便、⼲便、明显污染的粪便、⼀⽇内重复送检的标本,应设法与临床医师联系,可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好记录,在没有与医师沟通之前标本不应丢弃,仍按实验室标本保存原则存放。
⼆、尿液标本采集和处理 (1)采集⽅法 1. 中段尿采集法:清晨起床后⽤肥皂⽔清洗尿道⼝和外阴部,再⽤清⽔冲洗尿道⼝周围,然后排尿弃去前段尿液,收集中段尿 5~10ml盛于带盖的⽆菌容器内⽴即送检,采集后于0.5h内进⾏接种。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1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1 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应当保证每份样本代表感染过程。1.2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合适时间、合乎规程技术,采集样本。
1.3 选择合适的部位采集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样本。
1.4 要收集足够量的样本,量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1.5 应尽可能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样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1.6 血培养样本在病人寒颤和发热初起时为最佳时机。
1.7 导尿留取样本时,不可从尿袋中采集样本。
引流液样本不能直接从引流袋放出,因引流液在袋中潴留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
1.8 各类微生物样本不宜加防腐剂1.9 盛标本的容器须先经灭菌(煮沸、高热、或高压灭菌),但不得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
1.10 有些临床标本还要注意采集的时机和部位,如伤寒沙门菌的阳性检出率,发病的第1~2 周采集血液,第3~4 周采集大便和尿液,阳性率较高。
1.11 样本的运送处理和储存规定1.11.1 样本2h之内送到实验室。
1.11.2 血培养瓶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置室温保存(但不得超过24 小时)。
禁止将不能及时送检的血培养瓶放置冰箱保存。
1.11.3 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培养时,样本不能放4℃条件保存,应在30min内送检,并注意保温。
1.11.4 痰培养疑为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应立即送检,因为这些细菌在自然环境中极易死亡。
1.11.5 导管样本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应在盛装导管的容器中加少量无菌生理盐水,以免导管干燥,病原微生物死亡。
1.11.6 活检组织样本和眼分泌物样本应在30min内送检,如样本较小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应在盛装组织的容器中加少量无菌生理盐水,以免样本干燥,病原微生物死亡。
不可用纱布包裹组织样本。
2 常见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2.1 血液及骨髓样本2.1.1 检验项目:血液及骨髓培养。
2.1.2 适应症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数>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皮肤粘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临床可疑血流感染时应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培养及骨髓培养。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

01
02
03
04
无菌操作
在采集微生物标本时,必须严 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 染标本和引入外源性微生物。
正确选择采集部位
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和感染类型 ,选择正确的采集部位,以提 高标本的阳性率和准确性。
采集足量标本
采集足够量的标本,以保证检 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及时送检
采集后的微生物标本应及时送 检,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指导治疗
根据微生物标本的检测结果, 医生可以选择针对性的治疗药 物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监测病情变化
通过对微生物标本的连续检测 ,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的变 化情况,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预防和控制感染
通过对微生物标本的检测和分 析,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 源,防止感染的扩散和传播。
微生物标本采集原则
不同类型标本的采集方法 和处理流程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防护措 施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意义再认识
准确诊断和治疗感染性 疾病的基础
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 素的依据
01
02
03
监测医院感染和流行趋 势的重要手段
04
推动临床微生物学科发 展的关键因素
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质量策略探讨
0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标本采集技能
根据采集部位和微生物种类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准备工 作,如清洁皮肤、保持空腹等。
鼓励患者在采集过程中保持放松状态,配合医护人员的 操作。
04 微生物标本运输 、保存和处理流 程
微生物标本运输要求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标本运输需使用专用运 输箱,确保密封性良好,防止
标本外泄。
运输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了 解标本运输的相关知识和操作 技能。
2024版年度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总结

优化采集方法和工具
根据不同类型的标本和采集需求, 选择合适的采集方法和工具,确 保采集到足够的标本量。
规范标本运输和保存
制定详细的标本运输和保存规范, 包括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的控 制,确保标本在运输和保存过程 中保持质量稳定。
2024/2/2
31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2/2
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将在临床微生 物标本采集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高采集效率和准确性。
节。
2024/2/2
关键控制点分析
对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 行了深入剖析,如无菌操作技术、 标本采集时机、采集量等因素对标 本质量的影响。
成功经验总结
总结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取得的成 功经验,如合理选用采集工具、正 确保存和运输标本等。
29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标本污染问题
分析了标本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采集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采集容器不洁净等。
2024/2/2
重症患者样本
对于重症患者,其样本也 应优先处理,以便医生及 时了解患者病情。
特殊项目样本
对于某些特殊项目,如细 菌培养、药敏试验等,也 应优先处理,以缩短检验 周期。
26
及时反馈问题并改进工作流程
反馈问题
分析原因
在接收和处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反 馈给相关科室和人员。
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 因。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总结
2024/2/2
1
目 录
2024/2/2
• 标本采集重要性 • 标本采集前准备 • 不同类型标本采集方法 • 标本采集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 • 实验室接收和处理流程优化建议 • 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
正确采集临床微生物标本,直接影响到微生物培养鉴定结果。
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成功的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是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监测医院感染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微生物检验标本的正确采集及注意事项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血液标本的采集
1、采集方法
(1)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
(2)待皮肤干后,再用2%—2。
5%碘酒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开始消毒,范围不应小于5cm(直径),且不能用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3)皮肤碘酒干后(约1min),穿刺采集血液,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4)采血后立即在床旁接种培养瓶,并迅速轻摇,充分混匀防止凝固,但又不可剧震以防溶血。
2、注意事项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38。
5℃)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2)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下次用药前采血。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3)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10: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有人主张对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病人,培养基与采血量之比可为20:1或大于这个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
正确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微生物检验标本,对于保证微生物检验质量至关要,为了准确检出病原菌,避免漏检及误诊,临床医护人员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及处理原则。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规范的知识,欢迎阅读。
标本采集的一般原则:
1、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俗称消炎药)之前采集,确保病原菌的检出;
2、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应尽量减少或避免感染部位附近皮肤或黏膜常居菌群污染和防止外源性细菌污染标本,采集的标本盛于无菌容器内送检。
盛装标本的容器不能使用消毒剂处理,标本中也不得添加防腐剂,以免降低病原菌的分离率;
3、适量标本:标本量过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各种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一、呼吸道标本采集
(1) 送检指征:凡是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黏稠或血性,并伴有胸痛,气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应采集痰液或下呼吸道标本。
(2) 标本采集时间:a、以晨痰为好,患者清晨用凉开水反复漱口后用力自气管咳出第一口痰,将痰采集于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
b、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二、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采集
(1) 送检指征: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