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系统及规范

合集下载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实施细则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实施细则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实施细则1. 引言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地下热能进行空调供热与制冷的绿色能源系统。

为了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系统能效,本文档制定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的技术规范实施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

2. 设计要求2.1 系统能耗要求 - 地源热泵系统应设计高效节能,能耗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系统能效比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2.2 系统安全要求 - 地源热泵系统应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 设备选型应具备相关认证和检测报告。

2.3 系统稳定性要求 - 地源热泵系统应具备稳定的运行能力; - 设备选型应考虑系统所处环境条件。

2.4 系统舒适性要求 - 地源热泵系统应能满足舒适度要求; - 系统的声音、振动应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3. 设计方案3.1 地源热泵系统的选型要求 - 根据建筑用途和条件,综合考虑系统的能效比、负荷特性等因素进行选型; - 设计方案应提供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和性能。

3.2 系统管道设计 - 地源热泵系统的管道布置应合理,方便维护和管理; - 管道的材质应符合相关规定。

3.3 系统控制设计 - 地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式应考虑运行稳定性和节能; - 控制设备的选用应可靠、先进。

3.4 系统运行参数与调试 - 设计方案应提供系统的运行参数和调试方法; - 系统的运行参数应符合相关规定。

4. 工程施工4.1 施工现场安全要求 - 施工现场应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 - 施工人员应熟悉设备操作和施工流程。

4.2 施工材料和设备要求 - 施工材料和设备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 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运输、存放、安装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4.3 施工工艺要求 - 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 - 管道安装应符合相关规范。

4.4 施工质量控制 - 施工过程应进行质量检查; - 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工程验收。

5. 运行与维护5.1 系统运行要求 - 地源热泵系统应定期进行运行检查; - 运行记录应做好归档。

地源热泵的工作管理制度

地源热泵的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保障用户舒适度和能源利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使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单位或个人。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和保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

第二章安装与验收第四条安装要求1. 安装前应进行详细的现场勘察,确保地源热泵系统的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2. 安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经过质量检验。

3. 安装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安装质量。

4. 安装完成后,应进行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运行正常。

第五条验收标准1. 系统安装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系统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系统运行参数应符合规范要求。

4. 系统文档齐全,包括设计文件、施工记录、验收报告等。

第三章运行管理第六条运行操作1. 运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地源热泵系统的操作规程。

2. 运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系统运行参数,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3.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七条运行记录1. 运行人员应详细记录系统运行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

2. 运行记录应保存至少一年,以备查阅。

第八条能源管理1. 运行人员应定期检查能源消耗情况,分析能源利用效率。

2. 鼓励采用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第四章维护与保养第九条定期维护1. 按照设备制造商的推荐周期进行定期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2. 定期检查地埋管路,防止堵塞和泄漏。

第十条保养内容1. 清洁地源热泵系统的过滤器、蒸发器、冷凝器等部件。

2. 检查和更换密封件、紧固件等易损件。

3. 检查电源、控制系统等电气部件。

第五章检查与监督第十一条定期检查1. 定期对地源热泵系统进行性能测试,确保系统运行效率。

2. 定期检查地源热泵系统的安全设施,确保安全运行。

第十二条监督管理1. 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地源热泵系统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地源热泵设计规范》课件

《地源热泵设计规范》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换热器长度与间距
根据土壤导热系数、埋管 方式等因素,给出换热器 长度的合理范围及间距推 荐值。
地面系统设计
冷凝器与蒸发器选型
根据系统负荷、气候条件等因素,选 择适合的冷凝器和蒸发器型号及配置 。
管道与阀门设计
给出管道材料、管径选择及阀门配置 的原则,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及维 护方便。
控制系统设计
介绍地源热泵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 包括传感器、执行器及控制逻辑的选 用与设置。
详细描述
地源热泵是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通过利用地下土壤、地下水、地 表水等自然资源的温度,实现冷热交换,从而为建筑物提供冷暖空调等需求。
地源热泵工作原理
总结词
地源热泵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通过热泵机组将地下 土壤、地下水、地表水等自然资源的热量或冷量提取 出来,经过换热器与空调系统进行热交换,最终实现 制冷或制热的目的。
地源热泵的优点和局限性
• 总结词:地源热泵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可再生、运行稳定可靠、维护费 用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初投资较大、受地理环境限制等局限性。
• 详细描述:地源热泵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具有许多优点。首先,它能够利用地下土壤、地下水、地表 水等自然资源,实现冷热交换,从而为建筑物提供冷暖空调等需求,且运行费用较低。其次,地源热泵系统运行稳定可 靠,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此外,地源热泵还具有环保可再生的特点,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然而,地源热泵也存 在一些局限性,如初投资较大,需要一定的场地和地质条件才能实施等。因此,在选择地源热泵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 其优缺点和实际情况。
系统寿命优化
总结词
延长系统寿命
详细描述
通过合理的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和维护,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降低更换设备和维修的成本。具体措施 包括选用耐久性好的材料、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护、及时更换易损件等。

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
◆此外,虽然理论上抽取的地下水将回灌到地 下水层,但目前国内地下水回灌技术还不成熟, 在很多地质条件下回灌的速度大大低于抽水的 速度,从地下抽出来的水经过换热器后很难再 被全部回灌到含水层内,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流 失。
11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一、意义和必要性
(1)南方对供热制冷的需求特点
生 活 热 水 南 方 气 候 潮 湿 、 冬 季 气 温 变 化 大 ( 经 常 在 10℃-20℃间变化)、夏季炎热,因此,洗澡用的生活热水 成为南方人的生活必须 ; 夏季空调制冷 南方夏季炎热,制冷空调已成为城市家庭 和办公的基本设施 ; 冬季采暖 16℃是人体对寒冷忍受程度的一个界限,南方 冬季绝大多数地方的气温都会降至16℃以下。
◆ 4、调试调节:需要熟悉手动控制、自动控 制,熟悉水暖空调制冷等系统与设备、控制、 管道间的协调调试配合,调试与调节是检验 此工程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决定此工 程能否达到节能设计要求的关键;
4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一、空调介绍 (一)、 空调系统组成 1、空调系统组成 (1)、能源交换系统介质如空气与水等; (2)、冷热源主机—热泵与单冷和热源、主机房; (3)、连接管道-----水管或冷媒管; (4)、室内部分; (5)、辅助:蓄冷热设备、辅助冷热源; (6)、控制系统;
2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三、不同建筑类型冷热需求情况分析
(1)对需同时供冷和供热水的酒店、或 以供热水为主的学生公寓(民用住宅)和 短时供冷的食堂(餐厅)
◆夏季采用供冷的冷凝热制热水,制热水不 耗电能,实现冷热联供,能效比1:7; ◆冬季制热水时热泵的低温热源为土壤源。
2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1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3
主要内容
1 总则 2 术语 3 工程勘察 4 地埋管换热系统 5 地下水换热系统 6 地表水换热系统 7 建筑物内系统 8 整体运转、调试与验收 9 附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 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
分为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和间接地下水换热系 统。
2.0.11 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处理后直接流
经水源热泵机组热交换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 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8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12 间接地下水换热系统 由抽水井取出的地下水经中间换热器热交换
后返回地下同一含水层的地下水换热系统。 2.0.13 地表水换热系统
14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3.1 一般规定
3.1.4 工程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是否满足打井或埋管面
积和位置要求) 2 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3 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
缆的分布; 4 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
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5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
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 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 溶液。
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6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 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详]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详]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1总则1.0.1 为使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地源热泵系统 groud-source heat pump system以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由水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建筑物内系统组成的供热空调系统。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对于制冷来说,地源热泵与常规冷水机组最大的区别是:空调系统的冷却水冷却变为地下水或土壤冷却。

地下水或土壤冷却,又有若干种方式。

地埋管换热系统或地下水换热系统,地下水换热系统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换热等等。

2.0.2 水源热泵机组 water-source heat pump unit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低温热源的热泵。

通常有水/水热泵、水/空气热泵等形式。

2.0.3 地热能交换系统 geothermal exchange system将浅层地热能资源加以利用的热交换系统。

2.0.4 浅层地热能资源 shallow geothermal resources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资源。

2.0.5 传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地源热泵系统中,通过换热管与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

一般为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

2.0.6 地埋管换热系统 ground heat exchanger system传热介质通过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岩土体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交换系统,又称土壤热交换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埋管计算方法
壁管、过滤管、沉淀管、管外滤料及止水封井段的位置等。
2.0.19 抽水井 production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的井。
2.0.20 回灌井 injection well 用于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
10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2 术语
2.0.21 热源井 heat source well 用于从地下含水层中取水或向含水层灌注回水的井,是
22
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3 地埋管换热系统设计
4.3.6 地埋管换热器设计计算时,环路集管不应包括在地埋管换 热器长度内。 4.3.7 水平地埋管换热器可不设坡度。最上层埋管顶部应在冻土 层以下0.4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0.8m。 4.3.8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埋管深度宜大于20m,钻孔孔径不宜小 于0.11m,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3~6m。水平连 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0.6m,且距地面不宜小于1.5m。 4.3.9 地埋管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水平环路集管坡 度宜为0.002。
2 地埋管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的各项规定。管材 的公称压力及使用温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管材的公称压 力不应小于1.0MPa。地埋管外径及壁厚可按本规范附录A 的规定选用。
19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4.2 地埋管管材与传热介质
4.2.3 传热介质应以水为首选,也可选用符合下列要求的 其他介质:
抽水井和回灌井的统称。
2.0.22 抽水试验 pumping test 一种在井中进行计时计量抽取地下水,并测量水位变化
的过程,目的是了解含水层富水性,并获取水文地质参数。
2.0.23 回灌试验 injection test 一种向井中连续注水,使井内保持一定水位,或计量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淹没环路闭式系统
2013-8-11
形式
2013-8-11
埋深、管径和最小钻孔孔径对应表
2013-8-11
垂直土壤换热器
1. 深度,一般为50m~120m 2.占地面积,由孔数和孔距决定 3.孔的直径,一般为100mm~150mm 4. 孔的距离一般为4m~8m 5. 孔内的管束: 单U, 双U 6. U形管的材质直径,一般为1′PE管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的特点
4.一机多用,应用范围广
可供暖、空调,还可供生活热水 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 置或系统 可应用于宾馆、商场、办公楼、学校等建筑 更适合于别墅住宅的采暖、空调。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的特点
5.系统维护费用低,运行可 靠
地源热泵非常耐用,机械运动部件非常少 所有的部件埋在地下或是安装在室内,从而避免 了室外的恶劣气候 地下部分可保证50年 维护少,节省维护费用
比风冷热泵的运行费节约 COP值较土壤源热泵小,运行能耗 运行费用 30%~40%。全年使用的空 高 调尤为明显。
2013-8-11
与其他系统不同之处
土壤源热泵与其他系统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夏
季冷凝排热去向和冬季蒸发吸热的来源不同。
风冷热泵为:空气 水源热泵为:地下水 地源热泵为:土壤
2013-8-11
2013-8-11
地下水源热泵运行工况
使用侧冷热水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热源侧(或放热侧)水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制冷
12
7
30
35
制热
40
45
20(高)/10(低)
10(高)/2(低)
2013-8-11
土壤源热泵运行工况
使用侧冷热水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热源侧(或放热侧)水
进口温度/℃ 出口温度/℃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的特点
3.环境效益显著
污染物排放与空气源热泵相比减少40%以上,与电 供暖相比减少70%。 没有燃烧、排烟,也没有废弃物,且不用远距离 输送热量,是真正的环保型空调,没有风扇的能 耗和噪声。 夏季不会向建筑周围空气放热,冬季不会从建筑 物周围空气吸热。机组的埋地换热器可以布置在 花园、草坪及建筑物周围地下,不占建筑面积。
1998年美国能源部颁布法规,要求在全国联邦政府机构的 建筑中推广应用地下耦合热泵供热空调系统。美国总统布 什在他的得克萨斯州的宅邸中也安装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的应用情况
中、北欧如瑞典、瑞士、奥地利、德国等国家 主要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埋深<400米深)的 地源热泵用于室内地板辐射供暖及提供生活热 水。
2013-8-11
水源热泵系统
地下水源热泵
地表水源热泵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空调概述
2013-8-11
土壤源热泵
国际能源大会WEC 国际能源署IEA, 国际制冷学会IIR等 国际组织及从事热泵的研究者都普遍认为土壤源热 泵是: •在目前和将来最有前途的节能装置和系统 •国际空调和制冷行业前沿课题之一 •地热利用的重要形式 1998年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技术奖就授 予土壤热源热泵系统。
2013-8-11
孔内管束
1. 单U
一般用于打孔成本较低(粘土,沙土等)
2. 双U
一般用于打孔成本较高(漂石,花岗岩等)
2013-8-11
单位长度的换热量
1.
例如:上海地区,夏天放热量60~80W/米孔深; 冬天吸热量40~60W/米孔深
2. 管距, 推荐使用 “弹性分离器”
3. 填料
早期使用膨润土(0.66~0.74W/MK)
制冷 制热
12 40
7 45
30(低)/40(高) 0(低)/5(高)
35(低)/45(高) -5(低)/0(高)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空调经济性分析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空调的经济性分析
1.投资成本分析
包括:钻井、埋管、地源热泵机组和末端空调系统。
Cane等(1996)的调查,在整个系统总投资中,地源 部分(包括钻井、回填、埋管)的材料、安装与施工等费 用约占20%--60%,平均占30%
地源热泵系统介绍
热泵
定义:利用高位能使热量从低位热源流向高位热 源的节能装置 分类(按热源):
热泵
空气源热泵
air source heat pump
水源热泵
water source heat pump
地源热泵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土壤源热泵
ground-coupled heat pump
最初的地源热泵工程主要是国内一些工程公司代理国外 产品做的,近两年国内也出现了很多设备厂商和越来越 多工程公司。
2013-8-11
土壤源热泵适用性
适用于: • 别墅和容积率不太高的住宅小区、公共建
筑 和办公楼等 • 附近有足够打孔或埋管的区域和适宜打孔埋 管的地质条件
不太适用于: • 建筑密度很大的地方
• 地质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如:地下岩层比 较厚和硬)
2013-8-11
土壤源热泵推广的限制
• 地埋管的应用可能会受到当地地质条件的制约,打 孔和埋管要占用部分土地面积 • 一次性投资费用比其他系统高,主要是额外增加 地下打孔和埋管费用 • 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性 • 系统设计的技术要求比较高 • 政府、建筑设计人员和公众对这一技术缺乏了解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的应用情况
在美国: 截止1985年全国共有14,000台地源热泵 1997年就安装了45,000台 到1999为止已安装了400,000台 每年以10%的速度稳步增长 1998年美国商业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已占空调总保有量的 19%,其中新建筑中占30%。
地下水源热泵
ground water source heat pump
2013-8-11
地源热泵
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包括地
下水、土壤或地表水等)的既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 效节能空调系统。
2013-8-11
地源热泵形式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系统
垂直埋管系统
水平埋管系统
螺旋埋管系统
风冷:主机要与外界通风良好,设 置地点受限制(屋顶、地面); 水冷:冷却塔,锅炉位置受限制
土壤的温度很稳定,换热 受外界天气条件影响大,运行不稳 运行效率 稳定,不受外界空气的变 定效率低 化而影响,运行效率高 控制系统 不存在结霜问题 环境效益 真正意义的绿色环保空调 北方冬季,风冷热泵冲霜问题,主 机逆循环,室内室温控制受限。 将废热气或水蒸气排向室外环境, 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
地表土壤和水体,收集了47%的太阳辐射能量, 比人类每年利用能量的500倍还多。 地表的土壤和水体自然地保持能量接受和发散 相对的均衡。 对太阳能二次利用,符合可持续性发展趋势 不受地域、资源等限制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的特点
2.经济有效的节能技术
全年土壤温度(5m以下)相对稳定,夏季土 壤中的温度低于对应气候条件下空气温度, 冬季土壤温度高于空气温度 理论上讲,降低冷凝温度和提高蒸发温度都 可提高循环效率,达到节能的效果 土壤对地面空气温度波动有衰减和延迟,在 耗电量相同的条件下,分别提高夏季供冷量 或冬季的供热量
2013-8-11
初投资费用的比较
1. 2. 3. 机组和水源热泵机组相近 不需要打井 增加钻孔埋管费用
和水源热泵系统相比, 初投资增加30~100元/平方米 和风冷热泵相比,初投资增加30~60元/平方米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空调的经济性分 析
2.运行能耗分析 :
Mancini等(1996)通过对加拿大和美国 的12个地源热泵系统的调查表明,地源热泵的年 能耗指标远低于常规空调系统冷热源平均年能耗 指标。 一个经过精心设计、安装和运行维护管理 的地源热泵系统,在满足同样舒适性标准的前提 下,其年运行能耗可仅为常规空调系统的 60%~70%。
据1999年的统计,为家用的供热装置中,地源 热泵所占比例,瑞士为96%,奥地利为38%, 丹麦为27% 。
2013-8-11
土壤源热泵的发展(国内)
国内的地源热泵起步较晚,近几年已开始产业化起步, 而且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80年~1998年主要以天津大学和天津商学院为主进行土 壤热泵模拟实验。 1998年至2004年重庆建筑大学、湖南 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建工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在理 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有了一定的成果。
垂直管路闭式系统
2013-8-11
水平埋管
水平闭式系统 特点:施工比垂直埋管简单,占地较垂直埋管大,当埋深 较浅时,换热易受环境的影响,土方开挖量比较大。
2013-8-11
螺旋闭式
螺旋闭式系统 特点:水平埋管的变种,比水平埋管占地小,单位管 长换热比水平埋管小,管用量比较大。
2013-8-11
淹没环路
2013-8-11
冷却塔辅助冷却复合地源热泵
冷 却 塔 补 偿 系 统
在冷负荷大于热负荷时, 若以夏季冷负荷设计埋 管会大大增加初投资, 冬季又浪费能源,因此 可以采用冷却塔辅助冷 却,减少埋管尺寸,降 低安装费用。这种形式 的系统已成功运用在多 个商用建筑中。
2013-8-11
太阳能辅助加热复合地源热泵
2013-8-11
土壤源热泵
被称为: “ 21世纪的一项以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 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绿色空调技术 ”
2013-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