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常见病影像学表现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肝脏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肝脏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4
肝脏正常CT表现
• 实质密度均匀,CT值40-60HU,密度高于脾、 胰及肾。增强后强化均匀。
• 肝内管道系统平扫呈低密度、树枝状,增强后 血管明显强化。肝动脉、胆管及门静脉伴行。
• 肝门及肝韧带裂呈低密度(纤维脂肪组织)。 • 肝轮廓光滑,各层面形态各异。
5
6
肝脏正常CT表现
• 第二肝门层面: 肝静脉汇入腔 静脉处。
17
正常肝脏、脾脏MRI
18
肝脏正常MRI表现
• 第二肝门层面: 肝静脉、 膈肌角、 贲门部、 肝胃韧带(内含 脂肪)。
肝门: 门静脉、肝动脉及 管道系统、 肝尾叶、 圆韧带周围有脂肪、
19
20
肝脏正常MRI表现
• 胆囊与胰腺大致在 同一层面: 肾周脂肪呈高信号、 肾上腺呈条状或人 字形的实质信号
13
14
腹部MRI慨述
• MRI成像原理与CT完全不同,与CT互补。 • 多序列成像(SE、梯度回波—血管) • 多平面成像 • MRI水成像 • 流空效应对血管的显示 • MRI增强
15
16
肝脏正常MRI表现
• 区分肝脏T1WI,T2WI • 常规SE序列,肝组织T1WI为中等均匀信
号,与胰腺相似,稍高于脾;T2WI信号 明显低于脾。 • 肝静脉、门静脉及主要分之呈无信号影。 • 扩张的胆管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脂肪组织表现为高信号。
肝脏影像学表现
郧阳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1
肝 胆 胰 关 系 示 意 图
2
肝脏正常X线表现
• X线平片价值有限,仅能显示明显的钙化结石 • 造影检查对诊断有一定价值 • 1、肝脏X线平片表现:大小、密度 • 2、肝脏血管造影表现:采用腹腔动脉造影。

肝脏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肝脏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 一般规律,从CT上看,最先看到的是S8 (右前叶 上段), 然后是S2(左外叶上段)、S3(左外叶 下段)。胆囊往下的层次是S5(右前叶下段), 最后的层面一般是肝S6(右后叶下段)。
.
38
.
39
.
40
.
41
对比增强扫描的意义
▪ 增加病灶与正常组织对比,可发现小病灶或可疑等 密度病灶
▪ 了解病灶血供和观察病变与周围血管及组织间关系, 提高对病灶的定性能力
▪ 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夹着的是S1(尾状叶)。
▪ 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之间是右前叶,肝右静脉以后 是右后叶。门静脉分叉可以区分上段和下段,即肝 S5(右前叶下段)/S8(右前叶上段),S6(右后叶 下段)/S7(右后叶上段),门静脉分叉以上为S8, S7。
.
37
▪ 肝左外叶以肝裂为界,比较容易辨认,左内叶为肝 裂和肝中静脉之间区域。
.
16
正常肝CT
动脉期
腹主动脉明显高 密度强化,肝内见 少量细小动脉显示, 肝实质未见明显强 化。
.
17
正常肝CT
门静脉期
腹主动脉强化密 度下降,肝实质明 显强化,密度均匀 增高。
.
18
正常肝CT
平衡期
肝实质强化密度下 降。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肝左叶 肝右叶
▪ 提高恶性肿瘤分期准确性 ▪ 确定并显示病变是否为血管性病变
.
42
正常肝脏CT表现
▪ 正常肝脏为实质性,轮廓光滑、整齐 ▪ 密度均匀,CT值40~70Hu,高于脾、胰、肾及血
液 ▪ 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实质无强化或强化轻微,门

肝脏的影像学解剖及CT诊断PPT课件

肝脏的影像学解剖及CT诊断PPT课件
重度:肝脏密度显著降低甚至呈负 值,肝/脾CT比值≤0.5, CT值<20Hu 。
脂肪肝
弥漫性脂肪肝:广泛、均匀一致的密度 减低。
局限性脂肪肝:境界不鲜明的低密度区, 如地图状,少数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 区。
脂肪肝
肝岛 :在弥漫脂肪肝低密度影中,正常 未脂肪化肝组织。 CT表现为岛状高密度影,CT平扫、增强 扫描均为高密度影,内有正常血管通过 呈片状 ,无占位效应。
内或腹腔内出血,此时,死亡率可高达 80%。
肝血管瘤
CT表现: 平扫:界限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 影,CT值±30HU。偶可见到钙化。 平扫无明显特异性 增强扫描:两快一慢 注射造影剂的速度要快; 开始扫描要快; 延迟扫描要长。
肝血管瘤(增强扫描)
动脉期 :边缘开始出现棉絮状或颗粒状 强化,同大血管的密度相近。
肝肿瘤 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局灶结节样增生 肝腺瘤 恶性肿瘤:
肝癌 肝转移瘤 肝肿瘤样病变
肝囊肿 肝脓肿
肝血管瘤
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好发于幼儿,常多 发、瘤体小,一般在2CM以下;
海绵状血管瘤:常单发,直径多在3CM 以上。为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肝血管瘤
病理:
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 大小各异,小者为数毫米,大者可达10cm以
弥漫性脂肪肝
肝实质CT值约为20HU
弥漫性脂肪肝

肝岛
肝硬化
定义:肝硬化是以肝细胞变性,坏 死,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假小叶和再 生结节形成,导致肝脏结构紊乱为 特征的病理过程。
分为门静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 (肝细胞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 化
肝硬化(按病理形态区分)
肝动脉期 强化类型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4 混合型
MRI平扫表现 T1表现为混杂的低信号或中等偏高信 号影像。 T2为混杂稍高信号影像。
精选PPT课件
83
肝癌的病理分型和影像学表现
4 混合型
DSA表现 浸润型和结节型并存。
精选PPT课件
84
肝癌的病理分型和影像学表现
肝癌的分型
5 特殊型 A 小肝癌 B 外生型 C 纤维板层型 D 门静脉癌拴型
精选PPT课件
46
肝癌的病理分型和影像学表现
2 结节型
B 多结节型 CT平扫表现 肝内有多发的结节样低密度区,边缘 清楚或不清楚,直径多在3厘米以下。
精选PPT课件
47
精选PPT课件
48
肝癌的病理分型和影像学表现
2 结节型
B 多结节型 CT强化扫描表现 病变区可以表现为不均匀性强化。延 迟扫描后表现为低密度区。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郭佑民
精选PPT课件
1
不同影像学手段比较
超声 CT MRI DSA 核素
精选PPT课件
2
超声检查
无损伤检查 不需要造影剂。 无需特殊的检查前准备。 2厘米以上的肿瘤检出率大于90%。 易受操作人员水平影响。 图像在不同医院、不同人员之间的 重复性差。
精选PPT课件
56
肝癌的病理分型和影像学表现
2 结节型
C 弥漫结节型 CT平扫表现 肝内有多量的、分布于全肝的小结节 低密度阴影,肝脏可以肿大。
精选PPT课件
57
精选PPT课件
58
肝癌的病理分型和影像学表现
2 结节型
C 弥漫结节型 CT强化扫描表现 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后,肝 脏内原低密度区显示更低密度。

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肝脏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胆囊结石1-1 影像学表现:超声波检查可见胆囊内结石呈强回声,伴有声影,结石大小不一。

腹部CT扫描可见高密度结石影像。

MRI检查可见低信号结石。

1-2 附件:无2、脂肪肝2-1 影像学表现:超声波检查可见肝脏回声增强,肝间隙变宽,肝实质回声减低,肝表面光整。

腹部CT扫描可见肝脏密度增高。

MRI检查可见T1加权图像信号减低,T2加权图像信号增高。

2-2 附件:无3、肝癌3-1 影像学表现:超声波检查可见肝脏内单个或多个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

腹部CT扫描可见肝脏内低密度或高密度肿块,边界不清。

MRI检查可见肝脏内信号异常区域,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3-2 附件:无4、肝囊肿4-1 影像学表现:超声波检查可见肝脏内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界光整。

腹部CT扫描可见低密度无增强区域。

MRI检查可见T1加权图像信号减低,T2加权图像信号增高。

4-2 附件:无5、肝硬化5-1 影像学表现:超声波检查可见肝脏边缘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

腹部CT扫描可见肝脏弥漫性密度减低,延迟相强化。

MRI检查可见T1加权图像信号减低,T2加权图像信号增高。

5-2 附件:无6、肝血管瘤6-1 影像学表现:超声波检查可见肝脏内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

腹部CT扫描可见肝脏内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

MRI检查可见T1加权图像信号减低,T2加权图像信号增高。

6-2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肝脏:指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和消化器官,负责合成、分泌和代谢多种物质。

2、超声波检查:一种利用超声波的传播和回声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诊断方法。

3、腹部CT扫描: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获取人体腹部内部结构的图像的诊断方法。

4、MRI检查:通过利用核磁共振原理和磁场的作用,来获得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详细图像。

附件:无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肝脏:指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和消化器官,负责合成、分泌和代谢多种物质。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右纵沟:宽,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 斜向肝门,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PPT课件

肝脏肿瘤与转移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 度占位,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增 强扫描时强化不均匀。
转移性肿瘤
通常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的 低密度或等密度占位,边界相对清晰,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增强扫描时强化 相对均匀或不均匀。
05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肝癌的治疗方法
肝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时 呈均匀强化;肝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主要 包括肝实质内巨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 不清,密度不均匀,可伴有出血、坏死等; 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肝实质内 不规则形肿块,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可
伴有钙化、坏死等。
04
肝脏肿瘤的分类
总结词
肝脏肿瘤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其 中最常见的是肝癌。
详细描述
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包括海绵状血管瘤、局灶 性结节性增生、肝腺瘤等,这些肿瘤通常生 长缓慢,不会发生转移,预后较好。而肝脏 恶性肿瘤则以肝癌为主,肝癌可以分为原发 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其中原发性肝癌是指 发生在肝脏本身的恶性肿瘤,而转移性肝癌
肝脏肿瘤的影像诊断 PPT课件
目录
• 肝脏肿瘤概述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肝脏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 肝脏肿瘤的鉴别诊断 • 肝脏肿瘤的治疗和预后
01
肝脏肿瘤概述
肝脏肿瘤的定义
总结词
肝脏肿瘤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
详细描述
肝脏肿瘤通常是指发生在肝脏部位的肿瘤病变,这些肿瘤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遗传、慢性肝炎、肝硬化、 长期酗酒等。根据其性质,肝脏肿瘤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不同类型的肿瘤在病理学、生物学行为、治疗和 预后等方面存在差异。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病理
❖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结节再生 ❖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 肝变形、变硬 ❖ 门静脉高压 ❖ 肝功能损害
肝硬化- 病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在原发病基础上多出现肝大,
高血脂症。 ❖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和范围,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
局灶性脂肪肝。 ❖ 大体病理可见肝大,肝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肝脏密度异常:
❖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 肝内局限性钙化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 脏 的 常 见 病
刘文
*检查前准备:扫描前30分钟空腹,口服 500~800ml对比剂,浓度2%(不宜过高, 产生伪影)。
*平扫:常规,尤其对造成肝脏密度改变的 弥漫性病变,如脂肪肝、肝硬化等,以及对 肝内钙化灶的显示。
增强:
1.显示平扫不能显示或可疑的病灶。多数肝内 占位病灶的CT衰减值低于正常肝实质,但部分 病灶CT值与正常肝脏实质尤其与伴脂肪浸润的 肝实质差异不大,单纯平扫难以检出。
好发于青年人,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通常无病毒性 肝炎及肝硬化病史,HBsAg,AFP,CEA,AKP可正常。 肿块较大,手术切术率高,预后较好。
CT表现:膨胀性生长,体积较大,包膜完整;常单 发,部分病例有小卫星灶。平扫显示病灶为边缘清晰 的低密度区,可有索条状结构及坏死区,钙化为其特 点,多为点状或小圆形,密度较高。增强后肿瘤实质 部分在动脉早期强化,纤维间隔为相对低密度。 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FNH。
2.根据病灶的增强特征鉴别病灶性质。肿瘤病 变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实质则主要由 门静脉供血,故造影剂经血流进入肿瘤内和肝 实质内的时间、程度以及清洗速度均不同,具 强化特征,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和鉴别。
*CTA:对肝内小肿瘤病灶检出率高于常 规CT。对≤3cm的肝癌尤其是≤1cm的小 病灶最为敏感。
鉴别诊断:小肝癌,单发转移瘤
• Text
• Text
• Text
• Text
• Text
• Text
二、肝腺瘤
常单发,圆球形,边缘清晰,几乎都有包膜。 多发生于育龄期女性,与长期服用避孕药 关系密切,停药后可有自行消失。偶见于 男性,与服用合成激素有关。
平扫:肿瘤密度与正常肝实质接近 或略低,中心出血时呈混杂密度,高 密度区为血块,低密度区位液化后的 血浆成分。
2.门静脉系统受侵犯、癌栓形成:增 强扫描显示充盈缺损。 肝静脉与下腔静脉受侵犯:下肢及腹 壁水肿。 肝门及肝内胆管扩张:肝门肿块或淋 巴结压迫或侵犯胆管。
鉴别诊断:血管瘤,转移瘤,胆管细 胞癌,肝脓肿,肝硬化结节,FNH, 腺瘤.
• Text
特殊类型的肝细胞癌——纤维板层样肝 细胞癌(FL-HCC)
CT表现
*CT表现:1病灶:大多数呈圆形、卵圆形,少数呈分 叶状,个别侵润生长的肿瘤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与 肿瘤生长方式密切相关,以膨胀生长为主的压迫周围 肝组织或引起组织纤维化反应,形成假包膜;侵润性 生长的肿瘤无包膜形成,边界模糊。平扫多为低密度, 可有等或高密度。病灶发生坏死、出血、钙化及脂肪 变性是显示密度不均。增强:肝脏双重血供,肝动脉 占20~25%,门静脉占75~80%,肝实质在动脉期增强不 明显,肝癌在增强早期CT值迅速上升超过肝实质,峰 值停留时间很短,然后迅速下降。
• 平扫:肿块密度均匀,略低或接近正常肝组 织。中心瘢痕组织呈低密度,可无。
• 增强:早期呈均匀高密度,中心瘢痕组织无 强化,随后病灶密度下降,最后呈相对低密 度.
Title
Title
Title
tle
• Text
• Text
四、肝囊肿 由肝内小胆管扩张演变而成。
• Text
五、细菌性肝脓肿
• Text
Title
二 胆管细胞癌
起源于肝内胆管上皮细胞。
平扫:轮廓欠清的低密度实质性病灶,部分可 有钙化。
增强:病灶呈不均匀性强化,边缘较清,增强 程度低于正常肝实质,形成一个由多结节组 成的形态。当肿瘤靠近肝门区,可见肿瘤远 侧局部肝内胆管扩张。
• Text
• Text
三、肝肉瘤
起源于肝脏间叶组织,罕见。常无临床症 状,实验室检查可正常。平扫可见病灶内 脂肪密度及软组织密度,边缘清晰,增强 后软组织部分明显强化,可显示动静脉瘘。
肝脏恶性肿瘤
一 原发性肝细胞癌 巨块性:单个巨块或多个密集结界融合成巨
块,d≥5cm。 结节型:d<5cm,单个或多个分布。 弥漫型:少见,结节大小、分布均匀。直径
<10mm。 小肝癌:单个癌结节d≤3cm或癌结节数量不
超过2个,最大直径总和≤3cm。
*转移途径:血行性、淋巴途径、种植性。 肝细胞癌侵犯血窦,在门静脉与肝静脉内形成癌栓并 向肝内外转移。肺为肝外转移的主要部位,淋巴道转 移以肝门淋巴结最常见,其次为胰头周围。 约90%合并肝硬化,以门脉性大结节肝硬化最多。 *临床症状:肝区疼痛,腹胀,上腹部肿块,纳差, 消瘦,乏力,其次有发热、腹泻、黄疸、腹水及出血 表现。 *并发症:癌结节破裂、出血,消化道出血,肝昏迷 *检验诊断:AFP增高(排除妊娠及胚胎性肿瘤)
• Text
• Text
• Text
• Text
二、肝脏脂肪变性
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过度沉积。 肝岛:弥漫性脂肪肝内残留的正常肝 组织。边缘清晰。通常位于胆囊附近、 叶间裂附近或包膜下,以左叶内侧段常 见。
全身各部分化脓性炎症,尤其 是腹腔内感染途径。
平扫为低密度灶,中心区域CT 值为4-26HU,平均为17HU,略高于 水,可为圆形、卵圆形及不规则 形,周围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形 带(环征),可完整也可不完整。
• Text
• Text
• Text
• Text
肝脏弥漫性病变
一、肝硬化
肝脏体积缩小,肝叶比例失调(右 叶萎缩、尾叶代偿性增大)肝裂增宽, 肝门区扩大。肝脏密度增高、结节增 生,表面不平。继发脾大、腹水及门 脉高压。
增强:富血管肿瘤,早期病灶呈浓 密均匀强化,随后密度下降,延迟后 为低密度。中心出血表现为更低密度 区无强化。
• Text
• Text
• Text
Title
Title
Title
• 三、FNH
• 少见,年轻女性,无临床症状,无出血、恶 变倾向。含kupffer细胞,同位素扫描可明确 诊断。
• Text
Title
• Text
四、转移瘤
多由消化系统脏器的恶性肿瘤由门静 脉转移至肝,以胃癌、胰腺癌常见; 乳腺癌及肺癌由肝动脉转移。
• Text
• Text
肝脏良性占位
一、肝血管瘤 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平扫为低密度。
增强特点: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 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病灶中央扩 散;延迟后病灶呈等密度填充,一般 大于3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