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方法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方法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方法第五章施工图设计第5.1,1条两阶段(或三阶段)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批复意见,测设合同,进一步对所审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决定加以具体和深化,最终确定各项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适应施工需要的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并编制施工图预算.第5.1.2条—阶段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测设合同的要求,拟定修建原则,确定设计方案和工程数量,提出文字说明和图表资料以及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施工图预算,满足审批的要求,适应旆工的需要.第5.1.3条施工图设计应;一、确定路线具体位置;二、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和特殊路基横断面,绘制路基超高、加宽设计图;计算土石方数量井进行调配;确定路基取土、弃土的位置,绘制取土坑缴、横断面积;三、确定路基路面捧水系统和防护工程的结构类型及尺寸,绘制相应布置图和结构设计图;四、确定特殊路基设计的结构类型及尺寸,绘制特殊路基设计图;五,确定各路段的路面结构类型及尺寸,绘制路面结构图;六、确定特大、大、中桥的位置、孔数及孔径、结构类型及各部尺寸,绘制结构设计图;七、确定小桥、涵洞、漫水桥、过水路面等位置、孔数及孔径、结构类型及各部尺寸,绘制布置图.特殊设计的,应绘制特殊设计32详图;八、确定隧道及其附屑设施的形式及尺寸,绘制布置图和设计详图;九、确定路线交叉形式、结构类型及各部尺寸,绘制布置图及设计详图;十、确定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各项工程的位置、类型及各部尺寸,绘制布置图和设计详图;十一、确定环境保护设施的位置、类型及数量,绘制布置图和设计详图;十二、确定渡口码头及其他工程的位置、结构形式及尺寸,绘制相应的布置图和设计详图;十三、落实沿线筑路材料的质量、储藏量、供应量及运距,绘制筑路材料运输示意图;十四、确定征用土地、拆迁建筑物以及电力十五、计算各项工程数量;十六、提出施工组织计划;十七、提出人工数量及主要材料、机具、设备的规格及数量十八、编制施工图预算。

(建质[2004]16号)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建质[2004]16号)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发布者:网络 | 来源:转摘 | 时间:2010-01-23一、总则1本规定包括给水、排水、城市道路、城市桥梁、城市隧道、城市防洪、燃气、热力、城市轨道交通等市政公用工程的设计及其投资估算和概预算的编制。

其它市政公用工程可参照执行。

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分为前期工作和工程设计两部分。

本《规定》前期工作中只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

项目建议书和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深度参照有关规定执行。

3小型简单工程参照本规定可适当简化。

经主管部门批准;工程设计可按一阶段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

4设计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市政公用工程的政策和法令,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和现行的市政公用工程建设标准设计规范(规程)和制图标准,遵守设计工作程序,各阶段设计文件应完整齐全,内容深度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5当工程项目中有本规定未列入的内容时,可参照本规定的深度编制设计文件。

二、设计文件编制一般规定1可行性研究1.1工程可行性研究应以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委托书为依据,其主要任务是:在充分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工作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提出推荐建设方案。

1.2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成果是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编制设计任务书和进行初步设计的依据。

1.3某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经行业主管部门指定可简化为可行性方案设计(简称方案设计)。

1.4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满足设计招标及业主向主管部门送审的要求。

2初步设计2.1初步设计应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要明确工程规模、建设目的、投资效益、设计原则和标准,深化设计方案,确定拆迁、征地范围和数量,提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及有关建议,其深度应能控制工程投资,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主要设备定货、招标及施工准备的要求。

2.2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工程数量、主要材料设备数量和工程概算。

隧道工程设计

隧道工程设计

03
隧道工程结构设计
隧道工程结构形式选择
隧道工程结构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 水文条件、断面尺寸、埋深、施工方 法、运营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 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隧道工程结构形式有圆形、马 蹄形、矩形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适合的结构形式。
隧道工程结构设计要点
结构设计应满足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经济性的要求,同时应考虑施工过程的可行性及对环境的 影响。
设计审查与优化
对设计进行审查和优化,确保 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隧道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01
02
03
04
国家标准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铁 路隧道设计规范》等。
行业标准
各省市制定的地方标准,如《 XX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等

企业标准
部分大型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 ,用于指导企业内部的设计工
作。
国际标准
国际隧道协会(ITA)制定的 相关标准和规范。
结构设计应遵循“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个设计准则,确保结构在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下不发生破坏,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裂缝等影响正常使用性能的病害 。
隧道工程结构计算与分析
结构计算与分析是隧道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和分析 方法,对结构进行内力分析、稳定性分析、抗震分析等。
隧道工程设计软件介绍
AutoCAD
常用的二维绘图软件,用于绘制隧道施工图纸。
MicroStation
专业的土木工程设计软件,可进行三维建模和可视化设计。
理正工具箱
国内较为知名的隧道工程设计软件,包含隧道断面设计、纵横断面绘 制等功能。
SAP2000、Midas和ANSYS

《土木建筑制图》第十六章道路工程图

《土木建筑制图》第十六章道路工程图

7
20c2h1e/n5m/2e3ihua
16 道路工程图
道路平面总体设计图
8
20c2h1e/n5m/2e3ihua
二、路线平面图
16 道路工程图
路线平面图中只绘出道
放大
路中心线又称中线。图中用
加粗的粗实线表示路线,其
他图示要点如下。
1.方位
地形图上需画出坐标网 或指北针表示地区的方位和
路线的走向 。
22
20c2h1e/n5m/2e3ihua
16 道路工程图
(2) 路基横断面图 路基横断面与路线横断面在剖切原理和表达方式上是完全
相同的。但路基横断面的表达内容上更加详尽、全面。在实际
工程中采用“路基横断面”的内容表达在施工图中。
路基横断面图的作用是表达各里程桩处道路标准横断面与
地形的关系, 路基的形式边坡坡度、路基顶面标高、排水设施 的布置情况和防护加固工程的设计。
公路一般横断面图
23
20c2h1e/n5m/2e3ihua
16 道路工程图
路基本体的结构一般不在路基横断面上表达, 而在标准横断 面或路基结构图上表达, 或用文字说明。
公 路 路 基 标 准 横 断 面 图
24
20c2h1e/n5m/2e3ihua
16 道路工程图
绘制方法是在对应桩号的地面线上, 按标准断面所确定的路
简称纵断面。沿道路中心线上任意一点(中桩)作的法向剖切平 面所得的断面图, 称为该点的横断面图简称横断面。
4
20c2h1e/n5m/2e3ihua
16 道路工程图
2.道路工程施工图的产生
路线设计是指确定路线的平、纵、横三向各部位的尺寸、材料和
构造,设计过程如下: (1) 可行性研究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送上级主管领导机构批准。 ( 2) 勘测设计: 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 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而

毕业设计——青龙山隧道设计计算说明书

毕业设计——青龙山隧道设计计算说明书

毕业设计——青龙山隧道设计计算说明书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3)1.1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3)1.2国内外研究状况 (4)1.3设计依据 (5)1.3.1 设计标准 (5)1.3.2 技术标准 (5)1.4建筑材料选用 (5)1.5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6)1.6本章小结 (6)第2章青龙山隧道总体设计 (7)2.1青龙山隧道工程地质资料 (7)2.1.1 地形地貌 (7)2.1.2 区域稳定性 (7)2.1.3 地层岩性 (7)2.1.4 地质构造 (7)2.1.5 水文地质 (7)2.2围岩等级的确定 (8)2.4青龙山隧道选址 (8)2.4.1 隧道选址原则 (8)2.4.2 青龙山隧道选址 (6)2.5隧道洞口选择及线型设计 (9)2.5.1 洞口选择和线型设计的原则 (9)2.5.2 洞口位置的选择 (9)2.6隧道纵断面设计 (7)2.7隧道横断面设计 (10)2.7.1 建筑限界 (10)2.8本章小结 (15)第3章洞门设计 (16)3.1洞口段地质评价 (16)3.1.1 上行出口端 (16)3.1.2 下行入口段 (16)3.2洞门设计 (16)3.2.1 洞门类型选择 (16)3.2.2 洞门设计 (17)3.2.3 洞门建筑材料 (17)3.3洞门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18)3.3.1 洞门结构计算 (18)3.3.2 抗滑动稳定性验算 (20)3.3.3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20)3.3.4 基底合力偏心距验算 (21)3.3.5 基底压应力验算 (21)3.3.6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21)3.4本章小结 (22)第4章明洞设计 (23)4.1明洞长度确定 (23)4.2明洞设置 (23)4.2.1 明洞基本参数设置及配筋 (23)4.2.2 衬砌内力计算 (20)4.2.3 衬砌截面强度检算 (35)4.2.4 明洞衬砌内力图 (41)4.3本章小结 (41)第5章衬砌设计 (42)5.1概述 (42)5.2荷载计算 (43)5.2.1 计算断面参数选择 (43)5.2.2 浅、深埋的判断 (44)5.2.3围压的确定 (59)5.3.1 计算方法 (61)5.3.2 计算图示 (62)5.3.3衬砌几何要素 (63)5.3.4主、被动荷载作用下的衬砌压力的计算 (93)5.3.5最大抗力值的计算 (96)5.3.6衬砌总内力计算(不同围压级别) (104)5.4衬砌验算 (70)5.4.1 超浅埋断面衬砌验算 (70)5.4.2 浅埋断面衬砌验算 (116)5.4.3 深埋断面衬砌验算 (80)5.6隧道衬砌内力图 (126)5.6.1 浅埋、超浅埋界限截面内力图(超浅埋) (126)5.6.2 深埋、浅埋界限截面内力图(浅埋) (127)5.6.3 浅埋、超浅埋界限截面内力图(深埋) (127)5.5本章小结 (128)第6章通风照明设计 (129)6.1通风设计 (129)6.2照明设计 (130)6.2.1 洞外接近段照明 (130)6.2.2 洞内照明 (131)6.2.6 照明计算 (90)6.3本章小结 (139)第7章隧道防排水设计 (139)7.1防水设计 (139)7.1.1 防排水标准 (139)7.1.2 防水措施 (140)7.1.3 复合式衬砌防水系统 (140)7.1.4 二次衬砌防水系统 (140)7.2隧道洞内排水 (141)7.2.1 围岩疏导排水 (141)7.2.2 路侧边沟排水 (141)7.3洞口与明洞防排水 (143)7.3.1 洞口防排水 (143)7.3.2 明洞防排水 (144)7.4本章小结 (144)第8章施工工艺 (100)8.1施工方法 (100)8.2辅助施工 (100)8.3施工注意事项 (100)本章小结 (101)结论 (102)参考文献 (103)致谢 (150)摘要本设计为五海公路青龙山隧道隧道设计。

西商高速公路C11合同段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西商高速公路C11合同段施工图设计说明书

西商高速公路C11合同段施工图设计摘要:至商州高速公路C11合同段路段地形为山岭重丘区。

通过交通量统计资料的计算,结合工程量、地质条件、筑路材料等诸多因素的考虑,确定设计车速80km/h,路基宽度24.5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设计。

设计容包括三维空间设计(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护工程设计(挡土墙等)、排水设施设计。

平面设计容包括公路路线的选择、平面线形的绘制、曲线要素的确定;纵断面设计容包括纵面线形的绘制,平纵横的协调配合以及填挖平衡的控制;横断面设计容包括路线横断面的绘制,填挖方量计算;路面结构设计容包括沥青路面结构层设计,面层厚度的确定等;防护工程设计容主要是挡土墙形式和尺寸设计。

关键词:高速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沥青混凝土路面Construction Design for the 11th contract section of Xi’an to Shangzhou’s FreewayAbstrac:The terrain of the 11th contract section of Xi’an to Shangzhou’s Freeway is mountainous and hilly areas. Through the calculation of traffic statistics , as well as the amount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roa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and many other considerations ,finally ,people determine the design speed of 80km / h, roadbed width of 24.5m, and use the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design. The design includes the three-dimensional design (horizontal design, vertical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 pavement design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retaining walls) and the drainage facilities design. The graphic design includes the determine of the selection of the highway route, the drawing of the horizontal alignment and the curve elements. The vertical design includes the drawing of the vertical alignment , flat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of control excavation and filling; The cross-sectional design includes the line’s drawing ,and the calculating of excavation and filling.The pavement design includes the asphalt pavement design, the setting of surface layer thickness and so on. Th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design is primarily aimed at retaining the form and the size design.Key words: freeway,horizontal alignment,vertical alignment,cross section,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目录引言 (1)第1章总说明 (2)1.1任务要求 (2)1.1.1 基本要求 (2)1.1.2 设计过程 (2)1.1.3 交通工程及交通设施 (2)1.1.4 本设计所用指标 (2)1.2设计任务 (4)1.2.1 平面设计部分 (4)1.2.2 纵断面设计部分 (4)1.2.3 横断面设计部分 (5)1.2.4 路面结构设计部分 (5)1.2.5 路基防护工程及排水设计部分 (5)1.2.6 隧道设计部分 (5)1.3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6)1.3.1 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6)1.3.2 水文地质评价 (6)1.3.3 不良地质现象 (6)第2章选线 (7)2.1布线原则 (7)2.1.1 路线的基本走向应与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7)2.1.2 正确掌握和运用技术标准 (7)2.1.3 多方面论证选择最优路线方案 (7)2.1.4 选线时应重视的问题 (8)2.2选线过程 (8)第3章平面设计 (10)3.1平面线形要素及设计原则 (10)3.2平面线形设计标准 (10)3.3平曲线设计 (11)3.3.1平曲线设计所用部分公式 (11)3.3.2 平曲线设计计算 (11)3.4平面设计的整理 (12)第4章纵断面设计 (13)4.1纵断面设计原则 (13)4.2纵断面设计 (13)4.2.1 纵断面设计过程 (13)4.2.2纵坡设计标准 (14)4.2.3 竖曲线设计 (15)4.2.4 纵断面具体设计 (16)4.2.5 竖曲线要素计算 (16)4.3纵断面设计整理 (17)第5章横断面设计 (18)5.1横断面构造及尺寸 (18)5.2路基典型断面 (18)5.3横断面设计 (18)5.3.1 设计过程概述 (18)5.3.2 超高值计算 (19)5.3.3 路基土石方计算与调配 (19)第6章路面结构设计 (22)6.1路面结构层组合设计 (22)6.2路面材料设计 (22)6.3路面各结构层厚度设计 (23)6.3.1已知资料和控制指标 (23)6.3.2 具体设计过程 (23)结论 (28)致 (30)参考文献 (31)附录 (32)引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最显著的效益在于能大大缩短省际之间、重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区域间人员、商品、技术、信息的交流速度,有效降低生产运输成本,在更大空间上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拓展市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市政道路下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市政道路下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制定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组织体系,针对本标段工程特点和质量目标的要求,加强过程控制,从各个环节上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4)根据施工总工期的安排和分阶段节点工期要求,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工期安排和资源配置,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基坑底部设Φ800工程桩抗拔,深入基坑底6~26m,K2+261-K2+367、K2+692-K3+264段基坑土体加固采用Φ700双轴轴水泥土搅拌桩,深入基坑底部以下3~4m。K2+999-K3+043段上跨地铁二号线区域采用Φ8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基坑范围内地铁保护限界内(地铁外3m范围内)桩底距离地铁顶1m,桩长4m,地铁保护限界外桩底标高-9.5m,桩长12.578m;基坑范围外8m范围内采用Φ8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桩底距离地铁顶1m,桩长约11.5m。
④~1粉质黏土混卵砾石:灰色-灰黄色,粉质黏土为软-可塑,卵砾石含量约10%-30%,粒径约2-10cm,为石英质类,磨圆度好,次磨圆。层顶埋深26.4-32.5m,层厚0.6-8.5m;
④~2残积土:棕红色,由泥岩、泥质粉砂岩经剧烈风化而成,未经搬运再沉积,以硬塑状态为主,土质不均,分布不均匀。浸水极易软化。层顶埋深5.6-33.8m,层厚0.5-5.2m。
②~2粉质黏土:灰色,软-流塑,部分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切面光泽反应弱,韧性、干强度中等。分布于坳沟范围,层顶埋深5.2-10.4m,层厚4.0-16.8m;
②~3粉质黏土:灰黄-黄灰色,可塑,部分软塑,含铁锰氧化物,切面有光泽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分布于坳沟之中。层顶埋深9.0-22.8m,层厚0.9-22.7m;

公路隧道项目技术标综合说明

公路隧道项目技术标综合说明

公路隧道项目技术标综合说明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第一节编制依据1、白奉公路xx隧道工程项目招投标文件和交通部《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3年版)。

2、《白奉公路xx隧道施工图设计》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75)6、现场实地勘察调查资料。

第二节编制原则一、选配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具有技术专长的技术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机构,形成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施工进度、工程质量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分配、施工进度以及安全保证等,直接对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负责。

施工队伍调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隧道专业施工队参加本标段隧道工程的施工。

、严格遵循《省道白(杨)奉(节)公路xx隧道(xx)工程项目招标文件》及标前会议所澄清的问题和补遗书(第001号)等资料规定的内容及设计文件的要求。

二、严格按照项目法施工要求,进行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安全措施,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本合同段施工顺利、高效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在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上立足专业化,合理化、完善化建设。

四、施工组织:采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技术,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平行流水作业,均衡生产。

五、机械设备配套: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组成配套合理、高效的机械化作业线,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

六、施工工艺:结合工程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施工工艺,实行样板引路、试验先行。

七、工期安排:充分考虑各分项工程的施工工期,立足于合理化,依据图纸及工程量清单中的工程量,仔细分析、精心安排各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避免不合理的安排造成的施工干扰及窝工现象。

八、安全保证:安全保证措施方面立足全面性、可靠性及可操作性,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

九、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实行规范管理,标准化作业,强化施工安全、环境与水土保持措施,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竹湾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同茂大道悦来段为服务性主干道,起于滨江大道北段,向东与会展大道北段平交后、以隧道(即金竹湾隧道)方式下穿会展中心东侧山体后接金山大道连接线。

金竹湾隧道是同茂大道悦来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h,隧道由1#和2#隧道两段组成。

1#隧道西洞口两洞间距约11m,2#隧道东洞口两洞间距约31m,其余位置间距约18m,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的规定,属于小净距隧道,隧道按小净距隧道设计。

1#隧道左线起点里程桩号ZK0+130,止于ZK0+809,长679m;右线起点里程桩号YK0+125,止于YK0+805,长680m。

2#隧道左线起点里程桩号ZK0+895,止于ZK1+416,长521m;右线起点里程桩号YK0+917,止于YK1+420,长503m。

隧道左线在ZK0+436.211处下穿规划4号路,在ZK0+666.924下穿规划2号路,在ZK0+984.721处下规划穿金山大道;隧道右线在YK0+434.460处下穿规划4号路,在YK0+654.150下穿规划2号路,在YK0+975.742处下穿规划金山大道。

由于在1#隧道西洞口附近规划有柳变电站,2#隧道东洞口附近规划有悦来变电站,需敷设电力走廊以满足供电需求。

因此,1#隧道左线隧道在ZK0+130~ZK0+809段拟与电力隧道共建。

本次施工图共分五册,本册为第五册《同茂大道悦来段工程》中的第二分册《隧道土建工程》。

主要包含1#和2#隧道土建设计及电力隧道土建设计。

电力隧道设计围为与1号隧道共建段及1号隧道出洞口至金山大道电力隧道单独建设段。

2 设计依据、执行规、设计标准及原则,初设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1 设计依据1) 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工程编号09168D】 2)《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5】3) 《市主城区大竹林礼嘉组团C、D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展览馆规划研究中心】4) 金竹湾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市勘测院 2010.11】5)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件【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6)方案设计文件【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7) 《市规划局关于渝北区悦来新城道路工程方案研究会议纪要》【市规划局业务会议纪要市政字[2010]165号】8) 初步设计文件【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9)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渝北区悦来新城同茂大道悦来段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10)电力关于渝北区悦来新城路网工程——同茂大道悦来段金竹湾隧道工程的复函;11) 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2 执行规①《公路隧道设计规》(JTG D70-2004);②《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JTG F60—2009);③《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 (JTJ004-89) ;④《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JTG D50—2006);⑤《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JTG F40—2004);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⑦《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GB50086-2001);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02);⑨《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06);⑩《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⑪《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2.3 设计标准①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I级;②设计行车速度:50km/h;③设计纵坡:隧道最大纵坡2.5%,最小纵坡-0.5%;④设计抗震标准:基本烈度Ⅵ度,采取Ⅶ构造措施;⑤限界:净高H=5.0m,净宽B=13m;⑥行车方向:单向行驶;⑦行车道宽度: 3.5+3.5 +3.5m;⑧路面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⑨隧道卫生标准:(1)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正常营运时为200ppm,发生交通滞留时,短时间(20min)以,为250ppm;(2)烟尘允许浓度:正常营运时为0.0075m-1。

2.4 设计原则①隧道设计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体现功能设计的理念。

②隧道设计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小净距隧道设计原则。

③隧道设计体现对生态环境保护,洞口位置选择结合地形、地质及与环境协调、美观,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

④以工程类比法为主,根据新奥法基本原则和复合式衬砌的作用原理进行设计。

设计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⑤与电力隧道共建段隧道采用全包防水,普通段采用半包防水,强调隧道衬砌结构的自防水功能,重视衬砌薄弱环节的防水。

2.5 初设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设计说明和图件中应补充左右线间距及隧道组合形式,明确支护参数是按哪种组合形式设计的。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2、平面图中应补充工程地质信息。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3、2#隧道左线出口浅埋段太长,宜缩短以节约造价。

左右洞口可以错位布置。

执行情况:经过核实为2#隧道右线出口浅埋段太长。

由于2#隧道右线出口段将已明洞形式下穿规划金山大道左连接线,且隧道路面标高低于金山大道左连接线路面标高约7m,为了确保行车视野的舒适性和确保洞口安全,将明洞延长至YK1+420处。

4、洞门立面图投影关系未表示全。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5、Ⅳ级浅埋加强段支护参数中超前小导管太长,可以调整其间距,由原来的2.4m调整为3.0m。

仰拱宜设工字钢与上部工字钢成环。

执行情况:经核实,4.5m长超前小导管,若按30°打设,水平间距2.4m,则水平搭接长度约1.5m,且超前小导管排距为钢拱架纵向间距的整数倍时,便于小导管打设和尾部固定。

类比同茂大道东段隧道,Ⅳ级围岩工字钢仰拱可不封闭。

6、建议将Ⅳ级深埋段Φ22药卷锚杆改为砂浆锚杆。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7、隧道纵断面图中宜给出BQ值各项计算指标。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8、建议将Ⅳ级浅埋加强段施工方法改为双侧壁导坑法,将Ⅳ级深埋段由台阶法改为单侧壁导坑法施工。

执行情况:参考同茂大道东段隧道目前施工方法,按审查意见将共建段Ⅳ级围岩洞口加强段开挖方式调整为双侧壁导坑法,共建段台阶法调整为三台阶法。

9、说明中对隧道下穿城市道路,且埋深较浅存在的工程问题未作评价,请补充相关说明或必要的设计图及检测要求。

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

10、应补充说明共建段隧道行车道下建电力隧道的必要性,从现有断面尺寸来看很不经济,建议优化断面形式或做其他方案的比选。

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共建的必要性,断面形式经过与电力隧道设计单位反复协商,并征求业主意见,采用本次设计共建形式。

3 工程区域气象、地质条件3.1 气候特征隧道拟建区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

日最高气温43.0℃,日最低气温-1.8℃;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9%,绝对湿度17.7hpa左右。

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

主要风向为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1m/s。

3.2 地形地貌金竹湾隧道工程沿线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单元,基本保持原始地貌特征,地面高程235.9~348.4m,ZK7处最高,终点处最低,沿道路纵向波状起伏,高低不一,呈现浑圆状中丘与宽缓沟槽相间分布的特征,丘陵地形总体坡角15~30º,宽缓沟槽地形总体坡角2~10º。

3.3 地层岩性隧道拟建区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砂溪庙组岩层,沿线的岩层为砂质泥岩和砂岩,其中以砂质泥岩为主。

各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 素填土层(Q4ml):沿线素填土分布围小,主要分布于居民地及机耕道周边,堆填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均超过10年,主要由砂、泥密块石,局部少量生活垃圾等组成,块石粒径10~200mm,含量约20%,松散~稍密。

2) 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Q4 el+dl):黄褐色、局部为灰褐色。

可~硬塑状,局部表层为软塑状,干强度中等、表面和切口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韧性中等;主要分布于沿线的沟槽及丘包的缓坡地带,斜坡地带厚度小,一般为0.30~1.50m,沟槽地带厚度为0.50~3.0m。

3)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J2X)砂质泥岩:褐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一般为1.5m,岩体破碎,呈碎块状。

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局部岩体破碎,裂隙不发育,属软岩,为场地的主要岩层。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4) 砂岩: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以钙质胶结为主。

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一般厚度为0.8m。

中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

含泥质较重,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场地主要岩层为砂质泥岩,局部为砂岩,砂泥岩互层。

3.4地质构造与地震拟建隧道隶属龙王洞背斜西翼。

龙王洞背斜西翼岩层产状:倾向260~270,倾角35~37º,层间结合差。

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J1裂隙倾向130~150,倾角75~85,裂隙面平直,延伸1~3m,裂隙宽一般2~5mm,常为砂、泥质充填; J2裂隙倾向280~300,倾角70~80,裂隙面平直,延伸2~5m,裂隙宽一般1~2mm,局部有充填,结合一般。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拟建道路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3.5水文地质条件拟建隧道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原始地貌谷心地带的覆土层和风化带岩层中,补给源主要为稻田储水和大气降水。

原始丘包斜坡地带排泄条件好,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而原始沟谷地段,为雨水汇聚区。

3.6 隧道围岩评价1) 隧道左线ZK0+130~K0+220段:隧道走向与构造线正交。

拱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强、中等风化基岩;土层及强风化带岩石厚1.0~2.56m,中等风化岩层厚度约1.53~17.39m,岩性为中等风化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围岩级别为Ⅳ级,为浅埋隧道,左侧侧壁可能发生局部掉块,右侧侧壁稳定。

K0+220~K0+635段:隧道走向与构造线正交。

拱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强、中等风化基岩;土层及强风化带岩石厚1.0~5.01m,洞顶中等风化岩层厚度约17.39~50.14m,岩性为砂岩及砂质泥岩互层,其中K0+220~K0+356及K0+420~K0+635段以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K0+356~K0+420段为砂岩。

隧道围岩为Ⅳ级,为深埋隧道。

左侧侧壁有可能沿组合结构面发生局部掉块,右侧侧壁稳定。

K0+635~K0+725段:隧道走向与构造线正交。

拱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强、中等风化基岩;土层及强风化带岩石厚2.62~9.60m,中等风化岩层厚度约4.25~17.82m,岩性以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隧道围岩为Ⅳ级,为浅埋隧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