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域结构(高考题组)
高三地理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某大都市(地理坐标:115.7°E-117.4°E, 39.4°N-41.6°N)人口分布极不均衡.仅占全市面积不到8%的中心城区建成区中集聚了全市接近80%的常住人口(下图所示)。
据此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人口分布如此不均衡,除欠合理的城市发展方式外,另一主因是()A.制造业与矿业资源分布不均衡B.绿地与湿地资源分布不均衡C.教育资源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D.优质水源地与境内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城市人口分布很不平衡。
除城市发展方式不合理外,另一主因是教育资源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不平衡,导致人口集聚,C对。
从图中分布状况看,人口密集区是城市中心区,制造业不会分布在市中心,A错。
市中心地价高,不可能是绿地分布集中,环境质量可能较差,B错。
图中没有水源地与旅游资源分布情况,D错。
【2】该城市应是()A.重庆B.上海C.天津D.北京【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是北京,D对。
重庆、上海纬度约30°N,A、B错。
天津的纬度在40°N以南,C错。
【考点】城市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区域定位。
2.图甲是某大城市外缘甲、乙两个规划区,图乙示意MN之间的地价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城市主城区位于O地()A.东面B.西面C.南面D.北面【答案】D【解析】地价由北向南递减,表明市中心位于规划区(O点)以北。
【2】甲、乙两个规划区分别是()A.住宅区和工业区B.住宅区和商业区C.工业区和商业区D.工业区和住宅区【答案】A【解析】对工业区而言,铁路为有利因素,对住宅区及商业区而言,铁路为不利因素。
所以甲为住宅区,乙为工业区。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内部地租变化规律。
3.下图为我国某城市2010 年和2013 年产业结构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三产业发展限制了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B.第二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C.第一产业比重太低,结构不合理D.该市产业结构实现了升级【答案】D【解析】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但也会促进第一、二产业发展;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但产值会上升;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低,表明二、三产业得到充分发展,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体现,产业结构实现升级,趋于合理。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地域结构
指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1)三种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2)地域结构影响因素:
①经济因素:影响土地租金高低的主要因素是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a距离市中心的远近的影响: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b交通便捷程度对地租的影响: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就越高
②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
③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
④行政因素:作为政府行为的行政干预对城市规划影响很大。
高考地理知识:城市功能分区的成因
(1)经济因素(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因素,如故宫)
(2)城市土地的利用类型取决于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并不完全取决)
(3)影响地租高低的直接因素:
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租金就越高。
②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由市中心向外递减,但并没有以市中心为同心圆向外递减(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沿街道弯曲)。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城乡空间结构》真题练习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城乡空间结构》真题练习(2023·陕西)库尔勒市地处新疆搭里木盆地北部边缘的绿洲。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周围相比,绿洲的分布体现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改革开放之后,该城市快速发展是因为()A.位于古丝路枢纽B.属于农垦基地C.油气的开发D.影视文化的发展(2023·陕西)左图是某城市普通住宅区,右图为上海陆家嘴商业区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一般普通住宅区()A.位于城市远郊,景色优美B.中低收入人群集中分布C.位于城市中心,现代时尚D.中高收入人群集中分布4.关于右图商业区主要商业服务的叙述,正确的是()A.日用杂货的销售B.机械零件的销售C.蔬菜瓜果的销售D.高档商品的销售(2023·广东)近年来,我国共享单车快速发展。
下图为郑州市某区域一天中不同时段共享单车分布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共享单车不同时间的分布差异,推断图示区域最有可能邻近()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风景区6.共享单车大量使用,产生的主要影响有()①城市大气质量有所改善①解决城区交通拥堵①公交客流大大减少①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①乱停乱放加大城市管理难度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023·湖南)下图为香港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占用土地空间最小的城市功能区是()A.商业中心区B.高级居住区C.普通居住区D.工业区8.与图示功能区空间布局特征的形成关联度最小的是()A.地形B.交通C.环境D.宗教(2023·四川)位于北京市周边的河北省保定市等多个城市,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北京市相比,保定市()①城市规模小①城市级别高①服务种类少①服务范围大A.①① B.①① C.①①D.①①10.京津冀一体化可以()①消除环境污染①扩大首都规模①加强地域联系①共用基础设施A.①①B.①① C.①①D.①①(2023·北京)读“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
新课标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4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含解析

考点14 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24·河北衡水中学大联考)下图为某城市主城区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F和K为该城市两个规模性连锁超市。
超市门店指面积较大、供货品类齐全的店面,超市便利店指主营日用快销品为主的小型店面。
读图,完成1~3题。
1.[考向城市区位]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答案 C解析结合指向标,该城市功能区主要布局在河流西岸,东岸很少,河流东岸可能是山地,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地形,故C项正确。
2.[考向城市空间形态]该城市的地域形态表现为( )A.条带式 B.集中式 C.组团式 D.放射状答案 A解析该城市的功能区分布在河流西岸,沿河流走向扩展,城市地域形态表现为条带式,A项正确;集中式布局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区,B项错误;组团式主要分布在山区河流交汇处,C项错误;放射状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区沿交通线发展,D项错误。
3.[考向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因素]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 )A.河流 B.铁路途C.城市交通线 D.居民区答案 C解析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城市交通线,商业区布局在交通通达度高的区域,C项正确。
(2024·河北“五个一名校联盟”二联)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规划图。
读图完成4~6题。
4.[考向城市形态]该城市空间形态将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有多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工业区和住宅区,城市的扩展最有可能以每个组团为中心,向四周扩展,C项正确。
5.[考向城市功能区]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和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合理的是( )A.水1和污2 B.水2和污2C.水3和污1 D.水2和污1答案 D解析依据图中西山、北山等信息推断,该城市河流整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污水处理厂应位于下游河段,污1位于下游河段,符合要求;水厂应位于水质较好的上游河段,水2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符合要求,D项正确。
「备考2024高考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复习城市的地域结构」

「备考2024高考高效学习方案考点专项复习城市的地域结构」一、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城市地域结构的定义: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城市空间中不同地区之间的分布、关系和特点。
1.2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1)层次性:城市地域结构通常呈现多层次结构,不同层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2)中心性:城市地域结构通常呈现中心向外辐射的格局,核心区域的功能和规模通常比较强大。
3)差异性:城市地域结构的不同地区在规模、功能和发展水平上存在差异。
4)协调性:城市地域结构的不同地区之间通常是相互协调、互补、分工合作的关系。
二、掌握城市地域结构的分类方法2.1按空间层次划分:一般可分为中心城区、外围城区和远郊区。
1)中心城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具有最高的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率,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中心。
2)外围城区:是中心城区的环绕区域,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率相对较低,功能相对单一3)远郊区:位于城市的外围,通常是农田、山区等。
2.2按功能划分: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居住等功能区。
1)政治功能区:通常是城市的中心区域,包括政府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等。
2)经济功能区:通常是城市的商业中心和工业区,集中了多种经济活动。
3)文化功能区:包括教育机构、博物馆、剧院、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4)居住功能区:主要是城市的居民区,一般分为高密度住宅区和低密度住宅区。
三、分析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因素3.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地域结构产生影响。
3.2经济因素:城市地域结构受到经济力量的驱动,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水平等。
3.3政治因素:政策、规划、行政区划等政治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产生影响。
3.4社会因素: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社会需求等社会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产生影响。
四、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4.1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地域结构的优化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4.2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地域结构的调整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来实现,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 第十八讲 城市空间结构

第十八讲城市空间结构以城市空间结构考查功能分区(2021·山东文综卷)以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2)该城市( )A.老城区地租最高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C.空间形态转变受交通阻碍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解析:解答此题组的关键是读图时要注用意例和注记,然后依照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原那么进行判定。
第(1)题,③位于河流下游,在城市的最外围,靠近铁路,运输便利,适合布局工业区;②位于工业区之间,适合布局绿化区,以减轻污染;①位于交通便利的郊外,环境优美,远离老城区和工业区,适合布局别墅区,故D项正确。
第(2)题,地租最高的应是商业区而非老城区,故A项错误;老城区在西侧,由图可知城市沿着要紧交通线向东进展,说明城市中心向东移动,故B项错误;图中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等功能区多沿着交通线散布,说明城市空间形态受交通阻碍,故C项正确;图中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围,不在城市中心,故D项错误。
答案:(1)D (2)C以城市地价分布图考查地租等值线的分布及影响因素(2020·江苏地理卷)以下图为某城市地价品级散布图。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与图中M—N一线地价品级转变相符的是( )(2)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域是因为( )A.土地形状不规整B.交通不便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阻碍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不同地域地价的散布规律。
由图可知,M—N一线通过市中心(一类地域),地价最高,从市中心向市区外缘,地价整体呈下降趋势;但需注意,一类地域的西侧有一区域地价明显偏低。
第(2)题,考查阻碍城市地价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P区域离市中心较近,且交通也较方便,地价应该较高,但该处因有铁路通过,对生活、商业等活动产生不利阻碍,故该处地价较低。
高中地理精品试题: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高考题一)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
图6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
读图回答题。
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C.住宅区D.文化教育区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党居住问题。
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题。
3.该国公共住房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4.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
读图,完成题。
5.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受地形影响B.运输方便C.考虑盛行风向D.接近居住区6.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A.高速公路B.市中心C.运河D.机场7.下图为综合性城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的功能区为A.商务区、居住区、工业区B.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C.居住区、商务区、农业区D.风景区、农业区、文教区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
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
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据此完成题。
8.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9.0、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A.降低成本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
高三地理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城市地域结构及服务功能试题答案及解析1.“钟摆族”是指工作在城市中,生活在郊区或其他城市,两处奔波的职场人士;“潮汐车道”是指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通过交通指示标识,对其行驶方向进行适时调整的车道。
我国河北、新疆、北京、江苏等多个省份已经开辟了“潮汐车道”。
读潮汐车道景观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我国“钟摆族”的说法,最可信的是A.郊区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多是其产生的重要原B.“钟摆族”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因C.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大城市房价高D.通过建卫星城可使城市“钟摆族”现象消失【答案】C【解析】我国“钟摆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城市房价太高,是职场人士工作在城市中,被迫生活在房价和生活费用较低的郊区或者其他城市,C错A对;“钟摆族”加剧了交通压力,B错;通过建卫星城可吸引部分企业和职工,使“钟摆族”现象得以缓解,但不会消失,D错。
【2】关于“潮汐车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通过增加道路面积优化配置道路资源A.可以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C.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D.0-18:00时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答案】B【解析】通过对“潮汐车道”定义的理解,它可以有效效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道路面积并没有增加,因此A对 B错;交通指示牌左侧显示的时间段正是下班回家的时候,所以图中左侧汽车向郊区行驶,C正确;交通指示牌的时间和箭头表示0-18:00时进城方向的车道数增加,D正确。
【考点】对名词“钟摆族”和“潮汐车道”的理解。
2.下图是长江三角洲部分城市分布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个相邻城镇的服务范围是不可能有重叠的②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就越少③城镇级别高低取决于其人口的多少和专项职能的性质④城镇级别越高,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城镇的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城镇的数量就越少,城镇的服务范围就越大,服务的项目就越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域结构(高考题组)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11·天津卷第1题)右图是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A.空间形态、道路格局B.耗能状况、商业区分布C.空间结构、经济水平D.人口密度、功能区分布(2011·山东卷7~8题)图2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
读图回答2~3题。
乙城市图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B.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D.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3.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A.①②B. ②③C. ①④D.③④(2011·重庆卷1~2题)图3表示我国某城市2008年部分人均用地状况。
读图3回答4~5题。
4.2008年该城市四类人均用地中,符合国家标准的是A.居住用地B.工业用地C.道路用地D.绿地用地5.该城市准备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急需采取的措施是A.改善居住条件B.发展高技术工业C.改善交通建设D.美化城市环境(2011·福建卷5~6题)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低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的居住问题。
图1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6~7题。
6.该国公共住房A.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7.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2011·江苏卷17~18题)右图为某城市地价等级分布图。
读图回答8~9题。
8.与图5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相符的是9.图中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是因为A.土地形状不规则B.交通不便C.远离市中心D.受铁路影响(2010北京卷4~5题)图6为中国某平原城市城区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10~11题。
10.该地区地表温度的A.高低变化与地表起伏呈正相关B.高值区变化是气候变暖的结果C.低值区是河流或绿地影响的结果D.差异可导致地面风从城区吹向郊区11.据图可以推断,从1982年到2004年该城区A.建筑物占地面积增加B.南北部道路密度差异加大C.商业区向城区中心集中D.空间形态没有发生变化二、综合题12.(2011·江苏卷·城乡规划)图7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8为该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1998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2)M区为该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该城市拟在东南方向新建一条高速公路,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
(2分)13.(2009·江苏卷·28题)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图15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_______________,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
(3分)(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4分)(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14.(2009·江苏卷·城乡规划)图17是某古镇居住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省道改线的两个规划方案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两方案中仓储用地布局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分)(2)省道改线的目的有_______________。
(3分)(3)试从拟建省道占用基本农田情况对两个方案作对比评价。
(2分)(4)两个方案中功能分区较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2010年卫星拍摄的京津地区夜景照片中白色区域就是北京、天津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和轮廓,即从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区的空间形态、道路格局。
2.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2000,甲城市中心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不断减小,而乙城市则不断增大;1982-2000两城市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都降低变化相同;2000年甲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几达4000人/km2;从图中可见乙城市的服务半径只有15km,而甲城市达到60多km。
3.D【解析】中央商务区具有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的原则,甲图中的N地形成二级商务区。
4.D【解析】符合国家标准的用地应该大于国际标准最小值,小于国家标准最大值。
5.C【解析】要成为区域性的物流基地,需要一定的交通条件支持,从图中信息看,该城市的交通用地明显低于国家标准最小值。
因而,答案选C。
6.D【解析】根据图中图例信息和公共住房的分布位置,可知公共住房相对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周边公共交通沿线地区,而不是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从图中得不到呈现明显的等级分布。
7.A【解析】结合上题得到结论,该国公共住房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布局在中心城区和工业区之间的公共交通便捷地区,所以可推出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
8.C【解析】图中M—N一线地价等级变化与沿线经过的地价等级有关,一类等级地价最高,六类等级地价最低,从M到N依次对照地价等级图例可知C项符合。
9.D【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虽然位于城市中心区,交通便利,但由于受铁路影响,P区域地价低于周边地区。
10. C【解析】由题图,一般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表温度的高低变化与地表高低起伏应该是负相关关系,显然A错误。
既然是气候变暖的影响,那么该城市地区的地表温度变化都应该呈上升或下降的趋势,而不应该高低不一,显然选项B是错误的。
由1982年到2004年的该市7月地表平均温度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市7月均温地区几乎没有变化,这只能说明这两个地区是河流,或者说是城市绿地,显然选项C正确。
城市因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的尾气排放量大以及家庭炉灶等生活废气的排放等原因导致市区的气温升高,形成城市“热岛效应”,会导致城市风由高空吹向市郊,而近地面风则由市郊吹向市区,显然选项D错误。
11.A【解析】由题图,很容易发现城市7月均温较高地区的范围在扩大,这说明城市建筑物占地面积在增加,显然选项A正确。
由于城市建筑物密度增大,城市南北部道路密度也会更加完善,商业网点布局会更趋向合理,商业中心会增加,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发生着变化,显然其他选择都是错误的。
二、综合题12.(1)东北西南东南河流和铁路(2)位于河流下游;位于盛行风下风向;交通便利(3)位于城市发展的主要扩展方向之一;有利于加强城市与外部的联系13.(1)A A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A服务范围覆盖(包含)B服务范围(2)C 分布在内城(靠近商业区);靠近工业区(3)占地广,需位于城市外缘;靠近交通干线。
接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环境条件好。
(4)经济原因(或地租水平);收入水平差异;历史原因。
14.(1)布局在交通干线附近货物运输量大(2)保护古镇;提高省道交通流量;减轻古镇交通污染。
(3)方案一不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二占用基本农田。
(4)方案一很好的两道小题,附在后边,供老师们选用!(2010·天津卷9~10题)我国东北地区某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人口增长在10年中出现了图7所示状况。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13题。
12.图7所示人口增长状况分布,能够反映该城市A.人口由中心向周边迁移B.老龄人口增多C.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D.人口密度变小13.伴随图中所示的人口变化,该城市A.商业用地减少B.居住用地扩大C.交通用地减少D.工业用地扩大1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重工业城市调整应该是压缩重工业企业的数量,扩大重点企业规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新兴工业要求环境质量好,交通便利,不能继续布局在市中心。
伴随产业布局移动,人口也相应由市中心向外围移动。
注意题目的前提条件是产业结构调整期间,不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提高导致的人口增加。
13.【解析】B由于产业布局变化,导致人口向外迁移,外围地区的商业用地会增加,居住用地也要扩大,交通用地增加。
注意不是由于人口外迁引起工业用地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