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内容

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我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与此相适应,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新概念,并对其基本内容进行了精辟概括。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
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人类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自然历史规律”;从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对抗的本质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
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蓬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
尽管现在世界情况有很大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辉煌胜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联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它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顾近代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追求和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制度又在除弊创新中自我完善和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它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解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解读全文14页,共6400字请在这里输入单位/组织名称二○二X年XX月目录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 - 3 -(一)概念解释................................................................................ - 3 -(二)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核心价值观念........................................ - 3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发展............................................ - 4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 - 5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 5 -(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 - 8 -(三)大国崛起的必然要求............................................................ - 9 -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 10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地位.............................................. - 10 -(二)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 11 -(三)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11 -(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体系一、引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和共同意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一套价值观念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了当代中国的精神支柱。
本文将详细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个方面,展示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13个核心价值观构成,分别是: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关键词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目标和宗旨,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
下面将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详细解读。
1.富强"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个关键词,主要体现在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
只有国家经济强大,社会才能实现繁荣昌盛,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2.民主"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二个关键词,强调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自主决策。
民主制度的健全与发展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文明"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三个关键词,主张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化善的理念。
只有在文明的环境中,人们的素质和品位才能得到提高,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4.和谐"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四个关键词,强调社会各个方面的和谐共处和平衡发展。
只有在社会关系和谐的基础上,社会才能实现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5.自由"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五个关键词,赋予人们对自身权利的自由追求,并强调别人权利的尊重。
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6.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六个关键词,主张人们在权利、地位和机会上的平等。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回答了举什么旗的问题。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回答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回答了具备什么精神面貌的问题。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回答了行为准则的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前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鲜明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团结带领全体人民开拓前进、中华民族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
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坚定干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胡锦涛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要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起来,形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必须在全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不断巩固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马克思主义都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都应当成为全体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长期实践和奋斗的历史结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12个价值观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作用,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基石。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价值观念,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富强的基础是经济发展,必须通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民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促进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人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实际掌控权。
文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必须倡导和践行文明行为,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形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它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平等是人的基本尊严,公正是社会公正的体现,法治是国家权威的体现,必须尊重人权,维护社会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敬业是职业道德的要求,诚信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友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必须保持爱国热情,注重职业道德,建立诚信体系,促进友好交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推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推动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遵循,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以共同福祉和公平正义为基础的价值观,涵盖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文明、道德修养、社会行为、社会关系以及国家制度和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人民至上、爱国主义、公正正义、民主法治、全面发展、开放包容等。
其中,“人民至上”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思想,它要求人们尊重人民,尊重个人尊严,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尊重人民的意志,尊重人民共同的利益。
“爱国主义”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人们热爱祖国,捍卫国家利益,珍惜祖国的荣耀,热爱民族,坚持团结统一,谋求国家的发展繁荣。
“公正正义”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人们尊重法律,崇尚公平正义,维护公正正义,保护弱者,坚持正义原则,维护社会公正。
“民主法治”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人们尊重法治,尊重民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依法治国,推行民主法治,维护国家法制秩序。
“全面发展”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人们统筹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实现全面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平等发展。
“开放包容”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它要求人们坚持开放、包容、友善、合作,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和平共处,坚持谋求共同发展,坚持促进国际和平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家园,是全体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
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全体公民坚定理想念、经济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坚持公平正义、人民至上、爱国主义、民主法治、全面发展和开放包容,营造良好的精神家园,做到团结合作、和谐共处,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美好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基本内涵的再认识(1)摘要: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基础,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荣辱观Abstract:Analyze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t four le vels with the aim of forming and propagating the core values, i.e., theory, ideal, consciousness and ethic. The Marxism as a guide determines the nature and orientati on of 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keeping up the Marxism t o be the guiding ideology is the core. The ide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 ristics i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on which Chinese people are possible to unite together so as to struggle for their own interests, so making the ideal more popul ar is important. The national and contemporary consciousness is a fresh impetus to 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giving full scope to the consc iousness is also important. The socialist view of honor and disgrace is an ethical foundation of the socialist caus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getting the view rooted in people/society is a key.Key words:socialism; core values; view of honor and disgrace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这一论断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十七大报告通过“四个用”的表述, 从理论、理想、精神、道德“四个层面”强调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即,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鲜明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前进的重大问题。
这不仅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更加成熟,而且也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和核心地位。
本文将结合十七大精神和当前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新任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是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内容的首要观点。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从理论层面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首先是一种理论,一种科学的理论,同时又是一种信仰,一种科学的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和人类根本利益的科学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意识从来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思想观念的反映。
在我国,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从根本上达到团结统一的思想政治基础,是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唯一正确的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和灵魂。
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是行动指南,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形态。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时期的理论成果,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重要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导向。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1]同时,十七大报告还强调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
因此,只有用这个理论体系来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在其指导下形成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在全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只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才能逐步取得各族人民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步调一致。
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要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其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
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曾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
”[2]从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地位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都以无可辩驳的真理告诉我们,如果偏离马克思主义,怀疑马克思主义,忽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我们的事业就会出现困难、挫折以至于失败;相反,只要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全党和全国的指导思想地位,我们的事业就会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节节胜利。
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如果我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或者不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自己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中国革命就搞不成功,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实践反复证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下,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之中,这些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社会各阶层、各种社会组织以及各种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日益多样,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选择明显存在差异,特别是面对社会思潮的起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出现的文化多样性和价值观念多元化更为明显。
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如何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领和整合多元、多样的社会思潮?这些问题成为当今不可回避和不能绕过的客观事实。
因此,十七大报告特别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历程也充分证明:“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整个文化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
”[4]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4]。
因此,在当前,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实践、新形势、新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科学地、完整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当前国内外形势特别是结合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特别是要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是十七大报告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内容的重要观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