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节水工作 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

合集下载

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总结PPT

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总结PPT

宣传推广节水理念
举办宣传活动
01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演讲等形式,向公众普及节水
知识和技巧。
制作宣传资料
02 设计并制作节水海报、宣传册、公益广告等,便于公
众随时了解和学习。
开展媒体合作
03
与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体合作,广泛传播节
水理念和案例。
开展水资源管理培训
01
针对不同对象
面向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管理人 员、居民等不同对象,开展具有 针对性的培训。
政策法规完善
出台相关节水政策,加强水资源管理,为创建节水型城市提供有 力保障。
不足之处分析
资金投入不足
01
节水工程建设和宣传推广资金有限,制约工作进展。
技术创新滞后
02
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
用。
监管力度不够
03
对违法用水行为执法不严,影响节水工作成效。
经验教训总结
节水文化培育
加强节水文化培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节水的良好氛 围。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项目时间与地点
时间: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
地点:某市
项目参与人员
政府部门
负责制定节水政策、规划和标准,协调各 方资源,推动项目实施。
企事业单位
负责实施节水措施,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 ,加强用水管理。
社会团体和公众
参与节水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节水意 识,践行节水行动。
02
工作内容概述
02
培训内容设计
03
培训效果评估
涵盖水资源基础知识、节水技术 、政策法规等方面,确保培训内 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实施方案: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

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为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深入推进宜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新型城镇化和绿色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全市节约用水意识,提高城市用水效率,改善城市水环境,全面推动城市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201X年至201X年全面推进并完成各项创建工作,力争201X年底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确保201X年上半年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

二、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

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求为目标,打造优美的城市人居生活空间,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同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人民群众成为节水型城市的参与者、美丽宜昌的建设者和创建成果的受益者。

(二)规划引领。

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城市节水工作,制定并实施完整的城市节水发展战略、措施和行动计划。

以城市节水中长期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基础,引领城市节水工作各方面的协调统一。

(三)科学统筹。

引入蓄排结合防治体系概念,采用城市雨水调蓄技术,大力实施雨水利用工程与项目建设。

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黑臭水体整治,将城市中的自然植被、江河湖塘、湿地等生态敏感地带的保护和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城市河道水系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中水回用工程带动城市科学用水体系建设,提高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

(四)因地制宜。

根据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域特色,充分利用宜昌良好的生态基础和山水资源,结合城市建设现状,创新思路,采取符合实际的具体措施落实各项创建工作,取得宜昌城市节水工作的新成效。

三、实施步骤(一)启动创建(201X年至201X年6月)。

制定《宜昌市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区政府和相关市直单位,召开全市动员会,明确进度安排,全面开展国家节水型城市各项创建工作,建立完善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工作体制和机制,并将实施方案报省发改委和省住建厅备案。

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为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为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

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为武汉市社会经济发展作贡献武汉市水务局局长傅先武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2001年国家建设部和原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的通知》。

武汉市从2002年启动了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节约用水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广大用水单位积极参与,以创建活动为契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稳步推进,城市节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2001至2002年,全市(中心城区)计划用水率保持在98%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67.89%,中心城区两年节水量累计达2.88亿立方米,共推广节水器具10.1万余件,产生了15家节水型企业(单位)。

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组织落实,目标明确,责任到位。

根据国家建设部、国家经贸委《关于进一步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的通知》要求和《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建立节水型城市”的目标,武汉市积极开展了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

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2002年3月成立了“武汉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我市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有序进行,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责任到位,对照国家颁布的节水型城市30项考核指标要求,分析我市节水工作的实际状况,参考兄弟城市创建工作经验,制定了《武汉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提出了尽快将我市创建成为节水型城市的工作目标。

创建领导小组将30项创建指标予以分解,明确各项指标的责任部门,要求各责任部门按照分工落实各项指标。

根据分工情况,各责任部门对照考核标准,认真查找差距,拟定并落实工作计划。

二、深入开展节水宣传。

为增强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我市采取“进厂、进校、进社区”等形式开展了贴近市民、服务市民的节水宣传活动,宣传科学的用水观念和用水习惯,增强了市民的节水意识,在社会上初步形成了爱水、节水的良好氛围。

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载体 全面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以创建节水型城市为载体 全面推进城市节水工作

发展的氛围中, 对丰水地区要不要搞 节水 各界 反映很大 。 同时 ,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节水管理方法 , 也确存在不适应市场 经济发展 的问题 , , 户用水计划以 1 8 如 用 9 5年用户用水量为用 水计 划基数以及增量要交增容费的方法 , 确实不适应市场经济 发展 的要求 。对此 ,9 9年底杭州市取 消了用水计划和相应的 19 超 计划 累进加 价收 费制度 ,0 2年 市节水 办从 实体改制 成虚 20 设机 构 ,0 4年为贯彻行政许可法取消 了 《 20 杭州市城市节约用 水管理 办法》。在城市供水价格未到位 , 过度政策未制定 , 机构 虚化 , 新的节水管理 办法未修订的情况 下 , 经济手段和 行政手 段的削弱 , 给城市节水管理工作和各项节水措施的落实带来 了 很大的困难, 使城市节水工作受到很大的损失 。 为迅 速扭转节水工作的被动局面 , 我们 以创建 “ 国家节水 型城 市” 为载体 , 重点抓 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 序 。 如对某一种计量设备或某一时间内所检定 的计量设备进 例 行查找 、 统计。 ces A cs 数据库软件提供 了多种查询工具 , 通过这 些 工具 , 们可以进行各种 查询 , 通过查询 进行 自己所 要进 我 并
行的工作 。
18 9 2年开展 了城 市节水 管理 工作 。 制定城市节水规 章 、 编制 节水规 划和 生活 用水 定额 、 依法对城市供水和地 下水 实施计划 用水和超计 划、 超定额累进加价收费 , 展节水宣传 、 开 开展水平 衡 测试 和冷 却塔测试 , 设立节水技改资金 , 广节水新技术 、 推 新 工艺和 节水 器具 、 提供节水技术服务 、 创建节水型企业等 ,0 5 20 年 工业用水 量为 1 12 4万立 方米 ,9 2年 为 8 7 . 24 . 18 2 16万立 方 米 ,工业 用水量 增长 了 4 .%,而 同期 工业产 值 2 0 为 68 0 5年 24 . ,9 2年为 5 14 5亿 18 O亿 , 长 了 4 增 O余倍 , 州市的经 济规 杭 模处于全国的前 列, 取得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随 着城 市供水 能力的不断增加 ,供水条件的不断改善 , 流 经杭城 的钱塘江水资源量相对 比较丰沛 , 杭州 市场 经济快速 在

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方案

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方案

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提高城市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利用,改善城市水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申报和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通知》,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

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把节水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契机,建立健全城市节水法规制度,完善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体系,树立全民节水意识,发展节水型经济,改善水生态环境,在全市形成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管理体系,缓解城区供用水矛盾,不断提高节约用水管理水平,为实现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创建目的。

创建节水型城市,发展节水型经济,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体系,缓解城市供用水矛盾,不断提高节水管理水平,是城市节水工作的主要方向,也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要求。

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是维持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打好碧水保卫的有效载体,是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治本之策。

通过创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使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三)工作目标。

从生态宜居、安全韧性、综合节水等方面全面发力。

到2023年年底创建范围内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2024年保持建成区各项指标稳定达到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II级,2025年完成自评和节水型城市申报。

二、创建范围城市建成区(不含乡镇)全部范围。

三、工作任务(-)夯实城市节水基础。

1编制城市节水相关规划。

编制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并报本级政府或上级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按照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目标任务推进落实。

努力构筑节水型城市的实践与探索

努力构筑节水型城市的实践与探索
型社 会远 大 目标 。从 1 9 年开 始 ,我 市认 真 宣传 贯彻 建城 97 [9 65 3 文 关于 印发 节水 型城 市 目标 导 则的 通知 精 1 9 19 号
漓江 属 雨源性 河流 ,雨量 充沛 ,水量 丰 富 ,但径 流年 内分 配极 不 均匀 ,丰 、枯水 季节 径 流量 相 差悬 殊 ,8 %降 雨量 0 集 中在每年 的38 月份 。降 雨量的时 空分 配极 现 河床 裸露 、生态 蜕变 ,本 底 污 染 、水 质恶化 ,城 市供 水告 急 ,旅 游通 航里 程缩 短 甚至 中
断等 严重 缺水 现 象 ,已成 为严 重制 约桂 林社 会 经济 发展 的
瓶颈之一 。
为 解决 季节性 和结 构性 缺水 ,桂林 市 人 民政 府 始终 坚 持开 源和 节 流并 举方针 ,把 节 约放 在首 位 ,以 强化 节水 管
漓江 汛期 洪水 泛滥 成灾 ,枯 水期 长 期严 重缺 水 ,水量 几乎
神 ;19 年 又及时 批转 印 发 了 关于 在全 市开 展 创建节 水 98 型企 业 ( 单位 )活 动 方案 ,将 《 水 型城 市 目 导 则 节 标 和 ( 《 型企 业 ( 位 ) 目标 导则 转 发给 各单 位 。认真 节水 单 对 照 节 水 型企业 ( 位 )) 单 )中的 定量 考核指 示 和基 础管 理考 核标 准 ,组织 创 建单 位有 关管理 人 员学 习 ,使他 们掌 握各 种指 标 ,对没 有达 标 的逐 项提 出整 改措 施 ,帮助 他们 逐 项达标 。2 0 — 0 4 0 0 2 0 年共 有 3个 单位 被 评为 节水 型企 业 4 ( 位 ) 。对 照 《 水型 城市 目标导 则 和 ( 水型城 市 单 节 ( 节 考核 标准 的具体 要 求 ,对创 建节水 型城 市 的 1项 基 础管 2

实施节水行动深化节水型城区建设_1

实施节水行动深化节水型城区建设_1

实施节水行动深化节水型城区建设发布时间:2021-11-04T00:55:12.648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16期(上) 作者:李果[导读] 水资源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城市的发展空间,李果重庆若水水利咨询有限公司重庆 400000摘要:水资源的承载空间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基本国情和水情影响,城市水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城市水问题的发生和治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而逐步演变的。

基于此,以下对实施节水行动深化节水型城区建设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节水行动;深化节水型城区建设;建设策略引言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

我市长期以来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以及水旱灾害频发等问题,2020年,全市降水量317毫米,自产水资源量4.61亿立方米。

1城市的节水潜力在城市节水工作中,要将开源、节流作为工作的重点。

开源指的是对替代水源进行寻找和利用,节流则是对不合理用水进行规避,促使用水量得到减少。

第一,控制管网漏损。

公共供水管网与用水户内部供水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漏损问题,导致水资源遭到严重浪费。

通过对管网漏失率进行控制,可有效节约水资源。

第二,改造生活用水器具。

通过推广应用节水型用水器具,能够降低生活中的水资源浪费量。

未来发展中,需进一步普及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第三,利用非常规水资源。

雨水、再生水等是主要的非常规水类型,通过利用雨水和经过处理后的污水资源,可促使供水不足问题得到解决。

第四,工业节水。

工业用水在城市用水量中占据较大的比例,企业要积极转变生产方式,将一系列降低耗水工艺引入进来,促使工业用水量得到减少2节水工作遇到的问题 2.1工业节水政策力度不够工业节水的工作目前在主管部门及企业方面重视程度不够,不同地区政策的规定有所出入,并且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规定不完全一致。

2024年创建节水型小区工作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创建节水型小区工作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创建节水型小区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资源的紧张,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我市于____年启动了创建节水型小区的工作,旨在通过优化水资源利用,提高居民节约用水意识,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次总结将对____年创建节水型小区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居民的节约用水意识和行为习惯,降低居民生活用水量;2. 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提高小区水资源利用效率;3. 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氛围;4. 构建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利用。

三、工作进展1. 制定工作计划:成立了专门的创建节水型小区工作领导组,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和组织实施,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 调研分析:对本市已有的节水小区进行了调研,总结经验教训,确定了本次创建节水型小区的重点工作。

3. 宣传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包括发放宣传资料、举办节水知识讲座、开展节水比赛等,提高居民对节水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4. 普及节水设备:通过政府资金补贴、优惠政策等手段推广节水设备,如节水厕所、洗衣机节水装置等,并组织居民进行使用培训,以实现节水效果的最大化。

5. 加强管理监督:建立了小区节水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和监督节水工作的开展,对违反节水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激励居民积极参与节水行动。

6. 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了小区水资源管理体系,包括监测、计量、考核等环节,确保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分配。

四、取得的成绩1. 居民节约用水意识明显提高:通过多种方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居民对节水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居民养成了良好的节约用水的行为习惯,居民生活用水量明显降低。

2. 节水设备普及率提高:通过政府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推广了大量的节水设备,如节水厕所、洗衣机节水装置等,提高了小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入开展节水工作努力创建节水型城市
【摘要】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节约用水看似小事,其实事关可持续发展全局。

开展创建活动,加强节水型城市建设,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节水工作;创建;节水型城市
石嘴山市地处贺兰山东麓,属内陆中温带干旱地区,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89.6mm,蒸发量为2317mm,年蒸发量为将降雨量的12倍之多,为严重缺水地区,就其降雨而言,尚不能满足天然植被的生存需要,较难形成径流,是宁夏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的区域。

随着石嘴山市“三大工程”的实施、石嘴山二电厂、西部聚氯乙烯等项目及河滨和大武口工业园区等大型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和投产,为石嘴山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和社会经济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石嘴山市的大发展则需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为支撑。

特别是近年来,石嘴山市在改善水环境质量、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通过与城市规划衔接,划定城市水源地,确保在城市水源地中无违规建设项目。

对城市集中饮用地下水源地、新开发的水源地——大武口二水源地等,按照水源地有关保护规范,市人民政府先后发布了《关于严格保护大武口二水源地的通告》、《关于划定石嘴
山市城市集中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的批复》,划定了水源地一、二级保护范围,严格保护水资源,禁止一切危害水源地的活动和行为。

二、通过工程措施,核减原有超采水源地的取水量,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

石嘴山市运作建设了石嘴山黄河水厂、大武口二水厂等项目。

从而,一定程度地缓解了当前石嘴山市城市水资源相对短缺、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使沿山各地下水水源地的超采局面得到一定的控制。

石嘴山黄河水厂的建成通水,减轻了石嘴山盆地地下水超采的压力;大武口二水厂的建设,将为有效地调节鬼头沟地下水超采局面提供工程措施。

三、通过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合理利用雨洪水水资源,涵养保护了水资源。

现已建成的集防洪蓄水、调节气候、水资源综合利用、景观休闲于一体的星海湖湿地综合整治工程,增强了防汛功能、恢复了自然湿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水库水源容量,有效利用和配置了雨洪水、中水、地表水和排水,解决了城市生态用水,涵养了贺兰山东麓洪积扇水源地。

石嘴山市实施的以森林公园项目、韭菜沟等为主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及将要实施的城市水土保持项目、以及城市绿化、人工林果园、农田灌溉等,充分利用石嘴山市东部的第二农场渠的引黄灌溉工程和星海湖的蓄水资源,有工农大渠、大武口乡倒灌渠、大武口农林场灌渠等分别扬水灌溉,涵养保护了水资源。

四、通过加强取水许可审批管理,依法保护水源地。

凡在管理区
取用地下水的单位,严格进行取水许可审批管理。

对于能用城市公共供水的单位限制开采使用自备井地下水;确需新凿井只准原位更新,在地下水已经出现超采区域,一律不批新井;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达到区域,一律不准凿井。

通过取水许可审批,有效控制乱凿井现象,近几年来没有出现乱凿井现象,使开采地下水资源总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五、通过加强水资源费征收,促进企业节水管理工作。

征收地下水资源费,动用经济手段保护地下水资源,从90年开始征收水资源费,每年都能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资源费征收任务,起到促进用水企业加强节水管理,努力提高工业重复利用率的目的,同时也为水务基础设施项目的运作提供一定资金保障。

六、通过实施计划用水,促进用水企业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计划用水是开展节水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用水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石嘴山市对市区内用水单位实行计量取水和计划用水管理,根据用水现状,依据用水定额,结合城市水资源允许开采量,每年下达一次用水计划,按季进行考核,做倒节水有奖,超计划加价收费,有效地制止了用水无节制、用多用少都一样的“包费制”、“大锅水”现象,实现了“水表到户、计量收费”,有力地促进了石嘴山市节水技改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对有条件、有能力、具备节水挖潜的企业,引导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工作,如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回水利用等,凡被列为节水技改项目的给予适当项目资金补贴,大大调动了企业节水自觉性。

七、通过加快石嘴山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工作,加强石嘴山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工作的整体推进。

已建成投运的“石嘴山市大武口集污及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及“大武口污水资源化工程”和“石嘴山集污及污水处理厂”等项目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大武口区已建设了完善的排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已投入运行,处理能力6万m3/日,处理过的水送往大武口中水厂(处理能力为4万m3/日)进一步处理,现处理水量为3万m3/日,解决了城市新增绿化、景观用水以及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业用水需求,其运行机制已形成,运行费用由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和中水供水水费解决;同时惠农区处理能力8万m3/日的污水厂和配套排水管网的建设项目现已投入试用行中。

石嘴山市从2001年起开始征收污水处理费,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生产用水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浪费,控制水污染,加强城市水环境的综合管理,有效地保护了水资源。

八、通过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编制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达到水资源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

对城市规划区水源地地下水进行丰、枯水期水质、水位监测,水质每年取样化验2次,水位动态每月监测1次,密切注意地下水水质、水位变化情况,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的动态管理。

对现有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做出评价,编制《石嘴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对今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做出规划和实施方案,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评价、优化配置,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并以此做
为今后一定时段内开发利用和管理水资源的基本准则。

进入“十二五”发展期间,石嘴山市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水是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充沛优质的水资源和良好的水环境是一个城市生存发展、兴业繁荣的基础性和战略性的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水资源一旦紧缺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势必影响到石嘴山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对此,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全面提高城市有效供水能力,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这对于缓解当前及今后面临的水资源约束,对于石嘴山市“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充分认识建设节水型城市的战略作用,建设节水型城市是实现科学和谐发展的内涵要求。

新时期水利部党组提出了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因此,石嘴山市的节水工作任重道远,亟待加强,我们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以水务基础技术工作和基础管理工作为依托,以全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规划为指导,以创建节水型城市活动为契机,依法行政,巩固基础,科学管理,提高标准,全面做好水资源管理工作,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和良好的水环境,确保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服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