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答案)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专项练习一《观刈麦》1 诗中表明繁重的赋税带给人们不尽苦难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2 诗中表现诗人为自己过着不劳而获的生活深感愧疚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 诗中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同样表现隐含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4 白居易《买花》中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的诗句,在《观刈麦》中,同样道出人民苦难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 《观刈麦》写出了农人虽辛勤劳作,却入不敷出,饥肠辘辘的生活状况。

请再写出农人生活贫困或劳作艰辛的古诗,并注明作者和出处: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6 诗中用侧面烘托手法,表现来了唐朝时繁重的赋税使人民倾家荡产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7 诗中与“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意思相近的诗句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8 诗中以自责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讽刺和鞭挞的诗句是: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9 “田家四月闲人少,采了蚕桑又插田”。

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繁忙,诗中与此意相似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0劳动的艰辛: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二《月夜》1 诗中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2 诗中通过明暗对比来衬托夜的静谧和天空的寂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 诗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诗中从听觉角度和感受角度表现春之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5 诗中一反前人写春的角度,另辟蹊径,具有独创性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 诗中以喧闹的声响来展示生命活力的诗句是:虫声新透绿窗纱。

7 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8诗中意思和“春天的脚步近了”一样的句子:今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三、《商山早行》1 诗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望月古诗同步练习答案

望月古诗同步练习答案

望月古诗同步练习答案《望岳》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望月古诗同步练习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月同步练习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安详吐洒闪烁旅游凝望沉醉二、填字成词。

约约假声色深静繁星幽远三、根据提示,把下面“看”的近义词填到合适的成语中去。

1.窥2.察3.盼4.瞻5.顾6.睹7.瞩8.览9.见 10.观 11.觑 12.视 13.鉴 14.望四、请把有关写月亮的古诗填写完整,并把诗句与诗题、作者连接起来。

略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如:月亮害羞地躲到了云层里。

2.调皮地眨了眨眼睛3.陷入了沉思。

六、课文直通车。

1.月夜江景月下对诗望月想象聪明好学、爱幻想2.安详宁静童趣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kuàng jué cóng mò2.因为在作者心中一直想追到地平线,可现时并没有做到,所以对作者而言,它永远是个未解开的谜。

3. B4.比喻5.“追求地平线”隐含的寓意就是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

望岳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同: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望着那升腾的层层云气,心胸摇荡;睁大眼睛远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好像要裂开一样。

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作品鉴赏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人教版语文 九下课外古诗词理解默写 答案 中考考点

人教版语文 九下课外古诗词理解默写    答案 中考考点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理解默写(一)《从军行》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3、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二)《月下独酌》1、李白的《月下独酌》中描写诗人孤独的句子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两句写出李白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写出了他的孤独和苦闷。

3、李白《月下独酌》中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4、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已的句子是: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月下独酌》中诗人借酒抒情的诗句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三)《羌村(其三)》1、《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时局动荡,“满目萧然的句子是“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句中体现出来。

2、《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群鸡正乱叫,, 客至鸡斗争。

”3、杜甫《羌村三首》之三“莫辞酒味薄,,兵戈既未息,。

”请为父老歌,。

,四座泪纵横。

(四)《登楼》1、杜甫《登楼》中作者用“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2、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的诗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呤。

3、《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呤1.《登楼》中表明心系国运,情牵社稷的诗句是: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2.《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锦不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理解默写1、《从军行》中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写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的句子是/表现作者投笔从戎的渴望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军行》中诗人不从正面着笔写战斗,而是善于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的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从人的视觉、听觉出发,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

,。

3、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句则以神来之笔写出了自己寂寞无朋与明月和身影相伴看似热闹实则更加寂寞的处境。

4、《羌村(其三)》中,描写战争带来灾难的句子是,但父老乡亲的深情仍可从“,”句中体现出来。

5、《羌村三首》全诗只有一句写景:“,”6、杜甫《登楼》中作者用“,”两句写出了他登楼时的所见景象。

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

7、、杜甫《登楼》中借古寓今、忧国忧民的的诗句,。

8、回首千年前的国土西部,有古人曾经留下其‘石大如斗’、‘戍客望边’、‘大漠穷秋’‘平沙莽莽’的诗言词句。

这里的“石大如斗”出自本诗的“平沙莽莽”出自本诗的“”。

9、《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

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

10、《卜算子》中推陈出新、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的句子是,。

11、《别云间》回忆诗人艰苦的战斗生活的句子是,;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愤之情,爱国之情的诗句是,;表达对故乡无限依恋的两句是,;表达诗人不停止战斗的决心的诗句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战斗精神,坚决抗清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表达满腔怒火和死后仍念念不忘收复山河的爱国精神或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亢,显示了诗人冲天豪情的诗句两句是,。

2024年语文(部编版)五下-默写小纸条(含答案)

2024年语文(部编版)五下-默写小纸条(含答案)

)。

㉓童年的发现姓名:一、童年的发现1.课文中故事开头的叙述方式为()A.插叙B.倒叙C.补叙2.“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这句话显示出()A.作者为这个发现感到自豪。

B.作者想炫耀自己的才干。

C.作者非常聪明。

二、童年的猜想“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这句话反映了()A.老师对学生的教导在学生身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B.作者强烈的求知欲和寻根究底的探究精神。

C.作者的想象力是那么丰富。

三、证实猜想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1.句中破折号表示()。

2. A.解释说明 B.意思的递进 C.声音的延长2.下列属于世界上重大发现的是()。

(多选)A.牛顿——万有引力B.爱迪生——留声机C.贝尔——电话D.谢皮罗——水漩涡与地球自转有关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源加496269282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更多资源加496269282更多资源加496269更多资源加。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5 望月苏教版课后练习第四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5 望月苏教版课后练习第四十五篇

2019-2020学年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5 望月苏教版课后练习第四十五篇第1题【填空题】选词填空。

清辉光辉①夜深了,我们沐浴在月亮的______里,吟诵着赞美月亮的诗。

②太阳出来了,江两岸的芦荡、树林和山峰都涂上了一层金色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同音字组词填空。

xiáng:安______ 慈______ 端______ 吉______【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按要求写词语。

写出含有“月”的成语: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多音字组词。

觉jué______ jiào______少shǎo______ shào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写出近义词。

明亮—______ 封锁—______ 闪耀—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给下面的字换个偏旁,变成本课的生字,再组词。

渡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愉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苍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凝视凝望①我______着这件毛衣,眼角不禁湿润了。

②小外甥______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清辉光辉③夜深人静,我们沐浴在月亮的______里,吟诵着写月亮的诗句。

④太阳出来了,江两岸的芦荡、树林和山峰都涂上了一层金色的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照样子,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你说呢,你觉得月亮像什么?”我(笑着)反问道。

①“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______地说。

②这是什么呀?小芳______地问。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王老师______地说。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形近字组词。

九年级(下)古诗文填空专项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下)古诗文填空专项练习(含答案)

3.“”、“”、“”说明爱的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4.《蒹葭》一诗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军行杨炯1.杨炯的《从军行》中,用视觉和听觉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月下独酌李白1. 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表明作者以明月为伴、不甘寂寞的浪漫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月下独酌》中诗人珍惜与明月的纯洁友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羌村三首(之三)杜甫《羌村三首》表现时局动荡,“满目萧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楼杜甫1. 《登楼》中写景有囊括天地之感,论事有纵观古今之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登楼》中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登楼》中借前朝昏君讽谕当政者,表达诗人对时势的忧虑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表明心系国运,情牵社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1.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描写狂风怒号,飞沙走石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望月有感》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望月有感》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白居易《望月有感》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望月有感》诗人主要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②羁旅:犹漂泊。

③寥落:冷落。

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⑤九秋:秋天。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3)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4)“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5)诗中的“干戈”和“吊影”的含义是什么? (2分)(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

:(1)B(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

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3)影、雁、根、蓬(4)“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

“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

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望月有感练习及答案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①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

②羁旅:犹漂泊。

③寥落:冷落。

④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

⑤九秋:秋天。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3)请指出诗歌的颈联有哪些意象?(4)“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除了运用对偶,还运用了比喻,请结合全诗对该句比喻修辞的作用作具体分析。

(5)诗中的“干戈”和“吊影”的含义是什么? (2分)(6)“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与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异同?。

答案(1)B(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

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

(3)影、雁、根、蓬(4)“千里雁”一喻,将与亲人分离后孤单的自己比作在千里迁徙中落单的孤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有形影相吊之意。

“九秋蓬”一喻,将在荒年、战乱中离散的兄弟姐妹比作散飞的蓬草,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相思之情。

深化了骨肉分离而自伤孤寂的感情。

(意对即可)(5)干戈:指战争(“武器”也可)(1分);吊影:对影自怜,指因没有亲友陪伴而孤单。

(“孤单、孤苦伶仃”之意即可给1分。

如孤单、孤苦、无亲友陪伴、对影自怜等)(6)同:都是巧借明月寄托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挂念(2分)(有“借月”之意给1分,有“思亲”之意1分);异:“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表达的是与兄弟无法团聚的伤感。

(“悲”“悲伤之意可给1分)。

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是对远隔千里的兄弟的美好祝愿(”喜“”乐观“”豁达“之意可给1分)。

二:1、赏析“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表达效果。

答:诗人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藻作比,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兄弟姐妹手足离散,天各一方,飘转无定,孤苦凄惶,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战乱时期兄弟离散的骨肉相思之苦。

3、“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望月思乡的情感经常出现在诗词中,请举两个例子并注明作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4、《望月有感》中运用比喻的修辞表达独在异乡的兄弟姐妹们自伤孤寂的感情的诗句是“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5、借月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附注释:⑴河南:唐时河南道,辖今河南省大部和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部分地区。

⑵关内:关内道,辖今陕西大部及甘肃、宁夏、内蒙的部分地区。

⑶阻饥:遭受饥荒等困难。

⑷浮梁大兄:白居易的长兄白幼文,贞元十四、五年(798—799年)间任饶州浮梁(今属江西景德镇)主簿。

⑸於潜七兄:白居易叔父白季康的长子,时为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县尉。

⑹乌江十五兄:白居易的从兄白逸,时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主簿。

⑺符离:在今安徽宿县内。

白居易的父亲在彭城(今江苏徐州)作官多年,就把家安置在符离。

⑻下邽:县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渭南县。

白氏祖居曾在此。

⑼时难年荒:指遭受战乱和灾荒。

荒,一作“饥”。

⑽世业:祖传的产业。

唐代初年推行授田制度,所授之田分“口分田”和“世业田”,人死后,子孙可以继承“世业田”。

⑾羁旅:漂泊流浪。

⑿寥落:荒芜零落。

⒀干戈:古代两种兵器,此代指战争。

⒁吊影:一个人孤身独处,形影相伴,没有伴侣。

⒂千里雁:比喻兄弟们相隔千里,皆如孤雁离群。

⒃辞根:草木离开根部,比喻兄弟们各自背井离乡。

⒄九秋蓬:深秋时节随风飘转的蓬草,古人用来比喻游子在异乡漂泊。

九秋,秋天。

⒅乡心:思亲恋乡之心。

⒆五处:即诗题所言五处。

翻译: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

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家业在灾年中荡然一空,兄弟分散各自你西我东。

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骨肉逃散在异乡道路中。

吊影伤情好像离群孤雁,漂泊无踪如断根的秋蓬。

同看明月都该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创作背景这首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秋(799年)至贞元十六年春(800年)之间。

其时诗人到符离(今安徽省宿州市),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

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

贞元十五年(799年)春二月,宣武(治所在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

三月,彰义(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

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

平叛战争规模较大,时间亦长。

此即诗题所言“河南经乱”。

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

由于“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

值此人祸天灾纷至沓来之际,田园荒芜,骨肉离散,诗人不免忧国思亲,伤乱悲离。

就在这一年秋天,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天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

这首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

见祖业一空,兄弟姊妹失业羁旅,天各一方,于是有感而作。

赏析:《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律名篇之一。

此诗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

全诗句句扣紧主题,言辞清丽,不加雕饰,淡而有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这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

全诗意在战乱给家庭带来的灾难,怀念诸位兄弟姊妹。

表达了身世飘零的感伤情绪。

题目很长,题中直接交待了写作的原因、背景,可以当作序言:在这战乱饥馑灾难深重的年代里,祖传的家业荡然一空,兄弟姊妹抛家失业,羁旅行役,天各一方。

回首兵燹后的故乡田园,一片寥落凄清。

破敝的园舍虽在,可是流离失散的同胞骨肉,却各自奔波在异乡的道路之中。

“时难年饥世业辛,弟兄羁旅各西东、”时难,即指题目中所说的“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到白居易和产业,经过这场战乱已荡然无存,骨肉兄弟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各奔东西。

下一联写战乱结束后的凄凉景象。

战乱纷争终于结束了,然而,田地荒芜,杂草丛生,骨肉亲人仍流离失所,漂泊者相望于道。

这两联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描写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历来,战争带给人民的都是无穷无尽的灾难,亲人们有家不能回,战争一起,田地、产业个部付诸东流,劳命伤则一,所有的不幸都得由人民来承担,兴、亡,最苦的都是百姓。

接着诗人再以“雁”、“蓬”作比:手足离散各在一方,犹如那分飞千里的孤雁,只能吊影自怜;辞别故乡流离四方,又多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着萧瑟的西风,飞空而去,飘转无定。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一向为人们所传诵。

诗人不仅以千里孤雁、九秋断蓬作了形象贴切的比拟,而且以吊影分飞与辞根离散这样传神的描述,赋予它们孤苦凄惶的情态,深刻揭示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结尾,诗人用“明月”这一自古以来就容易引人遐思的美好意象点明了题意。

孤单的诗人凄惶中夜深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们。

他想:如果此时大家都在举目遥望这轮勾引无限乡思的明月,也会和自己一样潸潸泪垂吧!这一夜之中,流散五处深切思念家园的心,也都会是相同的。

诗人在这里以绵邈真挚的诗思,构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形成了默契。

从而收结全诗,创造出浑朴真淳、引人共鸣的艺术境界。

全诗以白描的手法,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人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

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

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

香山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

”白居易的这首诗不用典故,不事藻绘,语言浅白平实而又意蕴精深,情韵动人,堪称“用常得奇”的佳作。

相关阅读:白居易《杜陵叟》“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白居易《三月白居易《秋雨夜眠》“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翻白居易《夜筝》“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白居易《听夜筝有感》阅读答案及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