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形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的导航作用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是一种通过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来进行疾病诊断的方法。
它主要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可以帮助鉴定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通过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可以确定致病微生物的菌种,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在尿液分析中,镜检可以观察到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存在,可以帮助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可以提供细菌的荚膜、胞内内质和内质网等结构的信息。
这些结构对于细菌的生长、代谢和致病性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这些结构的形态和特征,可以判断细菌的生长状态、代谢活性和致病能力,为感染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还可以识别和鉴定细菌的耐药性。
在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时,观察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细菌是否具有某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
革兰氏染色中细菌的染色性态和形态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菌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初步信息。
这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制定感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还可以评估患者的免疫反应和感染的程度。
通过观察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炎症细胞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是否充分。
在血液学检查中,观察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可以初步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通过观察和描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特征来帮助鉴定致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提供细菌的结构信息,识别和鉴定细菌的耐药性,评估患者的免疫反应和感染的程度。
这些信息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微生物检验」形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的导航作用

「微生物检验」形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的导航作用「微生物检验」形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的导航作用细菌鉴定的原则之一就是用最少的试验完成鉴定。
细菌形态学检查是最基本、简单、快速的常规鉴定方法。
细菌形态学包括细菌细胞形态学和细菌菌落形态学。
细菌形态学正确描述依赖于方法、培养基、培养时间、染色试剂等,培养基和培养时间不同会影响细菌的形态。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形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的导航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1 菌落特征观察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形成菌落。
对菌落进行描述应包括菌落大小(分大、中、小,以1mm为界)、形状、高度、边缘、表面状态、密度(透明度)、硬度(用接种环刮取菌落时的感觉)、菌落内部结构、颜色、光泽以及与培养基表面的黏附程度,还应包括菌落的溶血、气味和色素产生情况等特性。
观察菌落特征的目的是为了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有些特征是某些细菌所特有的,具有属或种的鉴别价值,如肺炎链球菌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的脐窝状菌落(如图1所示)、伴放线凝集杆菌菌落特殊的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侵蚀艾肯菌的斗笠样菌落、斯氏假单胞菌皱纹样菌落、变形杆菌迁徙样菌落、铜绿假单胞菌的水溶性色素、紫色色杆菌的'脂溶性色素(如图3所示)、粘质沙雷菌的红色色素(如图4所示)、产吲哚金黄杆菌产生的吲哚气味、嗜血杆菌产生的鼠穴气味、诺卡菌产生的腐土气味、厌氧菌产生的腐氨气味、荧光假单胞菌产生的黄色荧光素、某些厌氧菌可产生砖红色荧光素等。
有些细菌产生色素受到气体的影响(粘质沙雷菌在厌氧环境下不产色),有些细菌产生色素受到光线的影响(某些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是光产色或暗产色)。
对细菌菌落特征的观察和描述是细菌鉴定的第一步骤,其主要目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病原菌定量或半定量在对标本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接种后,通过菌落计数可获得定量或半定量结果,细菌的定量在尿液分析和疗效动态观察中具有临床意义,半定量适用于开放性标本的结果分析(确定优势菌)。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摘要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是临床中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式,通过微生物形态学检验了解病原菌的特点,从而针对性的采取治疗方案,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本文主要对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感染性疾病微生物形态学检查是检验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临床中可疑的样本送入实验室,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进行检验或者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检验,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并可以此对临床治疗效果、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监测[1]。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的程序包含有涂片镜检、微生物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等多个环节。
其中涂片镜检属于简便、快速的手段,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2]。
1 根据染色、镜检等结果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微生物形态学检验主要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对微生物形态、微生物性质以及微生物染色体的检验[3]。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实验室规定才能够得到科学的检验结果,例如在细菌培养之前先行涂片镜检、随后进行分离培养,进行常规鉴定之后开始药敏检验,最后将得到的检验结果制作成为临床报告。
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涂片镜检,通过革兰染色、HE染色等方式在镜下观察,得到阳性结果。
例如在镜下观察尿涂片,如果存在复粒细胞则可以判断为慢性肾炎、肾梗阻等疾病,反之则不行。
通过细胞形态、排列和革兰反应性鉴别,例如单个存在、成对存在、散在、栅栏状等存在方式,鉴别阳性菌或阴性菌,球菌、杆菌或者球杆菌等。
尤其是症状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快速镜检能够得到有效的诊断参考依据,对医生临床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
1. 1 鉴别感染性疾病的性质急性感染之后一旦会出现炎症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渗出为主,而慢性炎症则出现单核细胞或淋巴细胞渗出[4]。
根据细胞的形态或者染色体特征能够快速判断炎性细胞的性质以及感染的原因。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验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微生物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定。
它既可以直接观察和检测病原微生物,也可以通过培养和分离的方法来鉴定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培养与分离技术在微生物形态学检验中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临床标本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可以使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繁殖和生长,从而得到纯种菌种。
通过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和特殊性质等,结合生理生化试验和抗生素敏感试验等方法,可以确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特性。
这对于一些致病菌的鉴定和耐药性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培养和分离技术可以获取足够数量的菌种,用于药敏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等,为控制和防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可以评估感染的程度和严重程度。
通过观察和分析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可以评估感染的程度和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细胞计数和涂片检查可以评估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数量和白细胞的炎症反应程度,从而确定治疗方法和疗程。
对于一些特殊的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和霍乱等,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对于临床诊断和判断疾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
5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电子显微镜 electron microscope
• 结构及原理 • 用途
电子波波长约为0.005nm 能分辨1nm的微粒
细菌的活体检查法
• 细菌的折光性不强,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 下能看见,但不清楚 • 一般用于观察细菌的运动、形态和排列、 以及大致估计细菌的大小 • 方法:悬滴法、压滴法
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法
• 对细菌进行固定后,进行适当染色,在 油镜下可清楚的观察
– – – – 细菌的染色反应性 形态、排列 特殊结构 准确测量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染色法
• 染色的一般原理
– 物理学说 – 化学学说 – 其它学说
常用的染料
• 酸性染料 电离后带负电荷,一般情况下 细菌都带负电荷,故细菌不着色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细菌形态学检查的意义
• 是细菌分类和鉴定所不可缺,并可为细菌进一 步鉴定提供依据 • 可以迅速了解临床标本中有无细菌及大致的数 量,并可根据其形态、结构和染色性大致决定 其种属,对临床及时选用抗生素有一定参考意 义 • 验证培养物是否纯种 • 有少数细菌可根据形态学的检查得出初步诊断
暗视野显微镜 darkfiled microscope
• 结构及原 理 • 用途
– 未染色的 螺旋体的 形态和运 动观察
相差显微镜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 结构及原理 • 用途
– 用于观察细菌活 体的详细结构
荧光显微镜 fluorescence microscope
– 细胞壁缺失后G+细菌变为G-细菌
化学学说
• G+细菌含有大量核糖核酸镁盐,与结晶紫 及碘复合物形成大分子复合物,使结晶紫 不能逸出 • G-细菌含有少量核糖核酸镁盐,与结晶紫 及碘复合物形成大分子复合物少,使结晶 紫容易逸出
2016.6 形态学检验在微生物诊断中的作用-西宁

13-12-20
36
PUMCH 王澎
尽可能的分析可能的病原菌:
❖ 结果的报告。 ❖ 尽可能去推测可能的病原菌,而而不仅仅是形态的 描述。 ❖ 这种描述不仅临床大大夫看不懂,即便是出报告的 人人几几天以后再看自自己己出的报告单也未必看的懂。
13-12-20
37
PUMCH 王澎
伤口口分泌物 组织(角膜组织,肺组织伤口口坏死组织,骨组织, 脾组织,肝组织-‐肝脓肿,尸尸检组织) 脑脊液 插管 关节液 引流液(胆肠引流液,伤口口引流液等) 体液(胸水水,腹水水,) 泌尿生生殖道拭子子 尿 大大便
注释:分类中1-3类不做培养,要求重新留取标本;4、5类为合格标 本;6类为气管穿刺时,如未见白细胞,而鳞状上皮细胞>10/低倍视野 应重新留取标本。
13-12-20
6
PUMCH 王澎
13-12-20
7
PUMCH 王澎
Case1
❖ 61/M,嗜酸细胞肉肉芽肿。反复鼻塞、咳嗽3年。临床诊断:变异性哮喘。 WBC 8.3×109/L,中性粒细胞62.3%,淋巴细胞百分比比29.3%。嗜酸性 粒细胞16-20%。总IgE 276KU/L。 ❖ 涂片片镜检特点:大大量白白细胞>25/LP,鳞状上皮皮细胞<10/LP,属于合格痰 标本。中性粒细胞内外可⻅见吞噬有大大量的革革兰阴性双球菌,肾形成对。
27
Case 16
13-12-20
28
PUMCH 王澎
13-12-20
29
PUMCH 王澎
如何理解报告痰涂片中的真菌?
❖ 孢子
▪ 酵母样孢子
• 念珠菌,隐球菌,毛孢子菌,双向真菌,马拉色菌
▪ 非酵母样孢子
• 曲霉菌的孢子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用于感染性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微生物形态学检验是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微生物形态、结构、大小、染色性质等特征进行观察,进而得出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信息,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一、细菌检验细菌是导致人类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细菌检验通常包括对样本进行涂片、培养和染色等处理,检测样本中的细菌形态、数量和种类等信息,以判断细菌是否为致病菌。
1. 涂片检测涂片检测是一种常用的直接观察细菌形态学结构的方法。
通过将样本涂于玻片上,然后染色,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数量和染色性质等信息,确定细菌是否为致病菌。
如酸性染色法可以染色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该方法可对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常见致病菌进行鉴别。
2. 培养检测培养检测是一种通过培养细菌来扩大数量,以得到进一步信息的方法。
常常采用青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常用的抗生素进行分离鉴定。
如分离和鉴定出的金葡菌属、假单胞菌属、肺炎克雷伯杆菌属等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酸性染色酸性染色是利用一种带负电荷的染料,如甲基苯青、亚甲基蓝、亚甲基红等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进行染色区分。
酸性染色法采用的染料一般为弱酸性,该法可用于不同类型病原菌的直接检测,对疾病的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
真菌涂片检测常采用甲苯酚蓝等染料染色,主要观察真菌形态、结构、染色性质等信息。
如由真菌引起的念珠菌病,可采用涂片法,检测真菌孢子在体内的繁殖情况,而真菌病最常见的病原真菌是由黄曲霉属、念珠菌属、特异性曲霉、隐球菌属等引起的。
穿刺检测是在局部皮肤、肌肉、血管等组织中使用针头进行穿刺取样,从而观察组织内真菌的形态、数量等信息。
如属于真菌性角膜炎,穿刺取材内分离出病原菌,可以帮助对病原真菌的种类、属性进行鉴定,进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情报。
形态学检查方法的标准化及其在细菌鉴定中的作用_谷海瀛

细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培养生长可以发生溶血性反应 ,可 以看到菌落周围有溶血现象 ,这也是菌落形态学内容之一 。 菌落在血平板上溶血有 4种不同类型 : A 型 ,α溶血 ,是由于 菌落周围血红素转化为氧化血红素 ,使菌落周围培养基呈现 绿色 ,显微镜检查红细胞膜是完整的 。B 型 ,β溶血 :裂解红 细胞的结果 ,菌落周围呈现透明环 。C型 ,γ溶血 ,不溶血 , 菌落周围培养基无变化 。D 型 ,α′溶血 ,仅产生很小的完全 溶血环 ,通常使用放大镜观察菌落时才能很好地发现 α′溶 血 。细菌对不同物种红细胞作用可以不同 ,可以产生不同的 溶血类型 ,观察溶血类型 ,通常使用绵羊红细胞 。单核细胞 增生李斯特菌溶血现象可认为是 α′溶血 。
表( s面ur状fac态e appearance)闪亮 、无光泽 、光滑 、粗糙 、粒状 、奶油状
密度 ( density)
不透明 :肉眼不能看透菌落 透明 :肉眼能看透菌落 半透明 :仅能用光照透过菌落
硬度 ( consistency)
用接种针 (接种环 )刮取菌落进行观察 ,像奶油 的 、脆的 、黏的 、柔软的 、易碎的 (易成碎块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检验】形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的导航作用细菌鉴定的原则之一就是用最少的试验完成鉴定。
细菌形态学检查是最基本、简单、快速的常规鉴定方法。
细菌形态学包括细菌细胞形态学和细菌菌落形态学。
细菌形态学正确描述依赖于方法、培养基、培养时间、染色试剂等,培养基和培养时间不同会影响细菌的形态。
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形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的导航作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1菌落特征观察
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形成菌落。
对菌落进行描述应包括菌落大小(分大、中、小,以1mm 为界)、形状、高度、边缘、表面状态、密度(透明度)、硬度(用接种环刮取菌落时的感觉)、菌落内部结构、颜色、光泽以及与培养基表面的黏附程度,还应包括菌落的溶血、气味和色素产生情况等特性。
观察菌落特征的目的是为了对细菌进行初步鉴定。
有些特征是某些细菌所特有的,具有属或种的鉴别价值,如肺炎链球菌在绵羊血琼脂平板上的脐窝状菌落(如图1 所示)、伴放线凝集杆菌菌落特殊的内部结构(如图2 所示)、侵蚀艾肯菌的斗笠样菌落、斯氏假单胞菌皱纹样菌落、变形杆菌迁徙样菌落、铜绿假单胞菌的水溶性色素、紫色色杆菌的脂溶性色素(如图3 所示)、粘质沙雷菌的红色色素(如图4 所示)、产吲哚金黄杆菌产生的吲哚气味、嗜血杆菌产生的鼠穴气味、诺卡菌产生的腐土气味、厌氧菌产生的腐氨气味、荧光假单胞菌产生的黄色荧光素、某些厌氧菌可产生砖红色荧光素等。
有些细菌产生色素受到气体的影响(粘质沙雷菌在厌氧环境下不产色),有些细菌产生色素受到光线的影响(某些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是光产色或暗产色)。
对细菌菌落特征的观察和描述是细菌鉴定的第一步骤,其主要目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