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合集下载

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必修二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土地兼并
抑制
均田制
战国以后: 以私有制为 主体的多种 所有制形式
租佃关系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
封 建 国 家 轻 徭 薄 赋 田 徭 赋 役 人 兵 头 役 税 自耕农 田 赋 地主 地 租 佃农 激化矛盾
抑 新 制 (均田、限田)的 兼 封 并 建
国 家 农民起义
沦为
新的自耕农
原始社会: 土地公有制
(雇佣劳动关系) ③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明朝晚期,很多农民因生计困难,迫于无 奈把土地卖掉。当时民间的土地买卖一般由卖 方委托中介人寻找买方,三方一起议定价格, 写成合约,三方签字画押,合约即可生效。
小结:
(原始社 会)土地 公有制 商周:贵族土 地所有制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各 国 税 制 改 革
哪种土地制度占主体地位?它的来源有哪 思考:
土地买卖
土地兼并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2、土地兼并: 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发展的结果 (1)原因:
动动脑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 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至秦 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 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 志》
概括租佃制发展历程。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 收益。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1)战国:产生 (2)汉代:较普及 3、发展历程: (3)宋代:仅次于自耕农 (4)明清:普及全国 ①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提高农民生 产积极性 3.意义: ②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货币地租)

必修2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原创).ppt

必修2课件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原创).ppt

明清: 进一步 发展
返回到提纲
同学们: 再见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 三、租佃关系日趋
通过以上内 容,我们得 出结论: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 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战国时期,秦国从法 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君主私有土地 2、地主私有土地 3、自耕农私有土地
公卿公田 立军功获赏 买卖获得
土地兼并
均田、 限田 措施
租佃制 的产生 和发展
观察下面这些图片,并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分析 土地兼并的影响。
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





帝 无锡地 价上涨
20多倍
农无田者受 田于人名为 佃户;无力 受田者,名 为雇工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租佃制产生的原因 2、租佃制的含义 3、租佃制的发展
战国: 产生
汉代: 见稅 什五
4、租佃制的作用
宋代: 分成租 定额租
其三,对土地买卖的规定。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
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和卖 充住宅、邸店的,并准许卖口分田。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占的 法定数额。
提示: 唐代均田制虽然是北魏以来均田制的继续, 但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产生了不少特点:第一,土地 占有的等级规定,更加层次分明,多种多样。以民户而 论,年龄、职业、家庭、身份、健康状况和区域(宽乡、 狭乡)之别,都成为占有不同数量上地的根据。同样, 官吏受田,单就永业田一项,就有二十个等级。第二, 唐令规定允许买卖永业田或口分田。这是我国古代社会 土地私有制发展和均田制即将崩溃的反映,它给土地兼 并开了方便之门。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26张PPT)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26张PPT)
C.国家授田制的推行。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9.下图是出土的唐代初期文物“敦煌张文信租田契”的抄件片段。据此 可知当时( ) 张文信于康海多边(处)租取田五亩,直价(租价)一亩麦小一斛……若到六月
(租价)不了者,一罚入康(海多);若到种田之日,不得田佃者,一斛罚二斛入 张文信。两和立契书,画指为记。契两本,各执一本。
朱元璋篇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生卒:1328-1398
最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18:28:5018 :28:501 8:288/7 /2021 6:28:50 PM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1.8.7 18:28:5 018:28 Aug-21 7-Aug- 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18:28:5018:2 8:5018:28Satur day , August 07, 2021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放牛
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造反(这个猛)
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1.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 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 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新课标解读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制度中耕佃制及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掌握租佃关系形成的原因,演变过程及影响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土地私有制及租佃的演变历程,培养梳理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土地制度是社会的基础,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租佃是封建社会特征的基本内容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材重点: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的演变过程难点:认识土地制度演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导学结构;一、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1、形成2、特点3、瓦解4、土地私有制确立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1、君主土地私有制2、自耕农土地私有3、地主土地私有制4、土地兼并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1、田庄经济2、租佃关系的演变:①产生②特点③发展重点、难点解析:1、井田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1)井田制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其主要内容是: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周王把直接控制之外的土地封赐给诸侯臣下,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受田者只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且向周王交纳一定贡赋。

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种,榨取他人产的劳动。

(2)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战国时期,在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的情况下,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例题:下列有关西周井田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B.诸侯臣下只能世代享用C.土地不得转让和买卖D.直接耕种土地者要交纳租税答案:D规律方法总结要认识井田制的性质,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租税”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发展的产物。

2、土地兼并问题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必然导致土地兼并问题。

土地的高度集中,一方面使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往往酿成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也往往影响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激化封建国家同大地主的矛盾。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程标准】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课标解读】应掌握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封建社会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土地兼并、租佃经营和租佃关系的变化。

【考试大纲】土地制度。

【知识梳理】一、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2.奴隶社会:井田制(1)发展:产生于,盛行于,瓦解于,废止于。

(2)实质:名义上为,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所以其实质是国家共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特点:有公田、私田之分。

公田由农民集体耕种,收获物全部交给贵族。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所有。

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4)瓦解的原因和表现:原因:a.生产力的提高b.各国税制改革表现:a.大量公田抛荒b.部分私田逐渐成为私有土地c.贵族间争夺田地(5)井田制废除的途径①一是从上废除井田制。

②二是培植了一批新兴所有者。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自耕农私有土地君主土地私有制:是由掌握的那部分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

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兼并成为大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引起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经常采取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

(2)发展:宋初,“田制不立”,“”,使两极分化激烈。

明清时期,经济繁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影响: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影响统治的稳定。

二、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WBR.租佃式经营的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式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关系。

2.发展①战国:产生原因:土地兼并的结果②汉代:比较普遍:“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比较普遍。

③宋代: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地租以实物为主,又有分成租和定额租的不同。

④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3.影响:使佃农对地主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孟子•滕文公 下》
二、封建社会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获得方式 君主 土 地 地 私 主 有 制 主导 自耕农 公卿贵族转化 经营方式 皇庄
军功赏赐
土地兼并 土地买卖
田庄 租佃经济
自耕农经济
三、土地兼并
1、根源: 2、影响:
封建土地私有制
①经济上使自耕农经济破产,影响国家赋税收入 ②政治上社会矛盾激化,引起社会动荡 ③促进土地私制发展,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3、对策:
均田、限田,例如均田制
4、认识: 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本原
因在于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的存在。而 封建国家往往是在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条件 下,去争取延缓土地兼并的形势,因此它只能缓 和这种形势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四、北魏的均田制
(1)目的:
保护自耕农经济,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进 而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 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土地国有制(分为口分田与永业田两类) 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租税,并服徭役 和兵役。 经济上限制了土地兼并,保护了自耕农经 济,增加了赋税收入; 政治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封建统治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线索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国有制
土地改革,建立农民土地私有制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系承包承包责任制 免除农业税和实行土地流转制度
古代农业税与当今取消农业税和土地流转
取消农业税: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也 深化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说明综合国力提高和重视农民农 民问题。
作为不动产的土地,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在中国古代,拥有土地也被认为拥有莫大的 财富,人们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也与拥有 土地的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土地关系的变化 甚至影响到朝代的更替.

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21张PPT)

版高中历史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共21张PPT)

间接史料
据《太平御览》卷627引桓谭《新论》中的记 载: “宣帝时“田租·口赋”(私有土地)总收入的 数据是40余万万(钱),“少府所领园地作务” (国有土地)总收入的数据是83万万(钱)。”两 者总收入的比例倒是1:2(强)。这显示出,汉代国 有土地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张恒寿《试论两汉时代的社会性质》, 见《历史研究》1957年第9期,第15页。转引自赵 俪生《中国土地制度史》第53页
不迷信不盲从 教科书!
5
当今农村土地流 转问题之我见
关注现实 家国情怀
我们的收获
我们的收获
我们的收获
我们的收获
THANK YOU
1.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2.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3.诽谤,同时造了无数的罪业,这是嫉妒;自己欢喜4.在茫茫沙漠,唯有前时进的脚步才是希望的象征。5.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 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6.我们只要每天睁开眼睛,看到自己还活着,就该庆幸自己多么的幸运7.赞叹,同时积累了同样的功德利益,这是随喜。怎么做,完全在于自己。8.盲目的上进,就像在死胡同里打转。 你浪费的人生,原本可以有更多的精彩。9.其他烦心的事,想开点,看开点,再苦再难的日子,熬着熬着也就挨过来了。10.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接受,还要试着做一些反抗。11.懦弱的人只会裹 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12.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13.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带着青春的印 记,我们这代人,慢慢的随着时间的流淌,渐渐老去。晚安!14.努力不是为了做给谁看,无论什么结果都能问心无愧;努力是因为你可以不接受命运的框定,靠自己来场漂亮的反击。15.美国人口普查局的“世界人口时钟” 显示,全世界每秒钟有1.8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有152,640人死亡。16.当你觉得老天对你不公的时候,别急着红眼,别急着抱怨,因为这样只会削弱你的意志,消磨你的斗志,最后让你变得平庸,一事无成。 17.昨天,再值得留恋,也不会为你的留恋停留;明天,再艰辛,也不会因为你的脆弱而怜悯;优雅之人心如止水,波谰不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优雅从容的人,只有先稳下来,静下心,学会宽容,仁爱,温和。 18.无论你正经历着什么,过得是否开心,世界不会因为你的疲惫,而停下它的脚步。那些你不能释怀的人与事,总有一天会在你念念不忘之中遗忘。无论黑夜多么漫长不堪,黎明始终会如期而至。睡一觉,愿美梦治愈你的 难过。晚安!19.凡事顺其自然,凡事不可强求。人生,错过太多,我们都在重复,所以,我们不必为自己错过的悲哀,而应该为自己拥有的而喜悦。错过了漂亮,你还拥有健康;错过了健康,你还拥有智慧;错过了智慧,你还 拥有善良;错过了财富,你还拥有安逸;错过了安逸,你还拥有自由20.人生,总有乌云密布的低沉的时刻,但也会有蓦然抬头,拨云见日的一天。而最重要的是在低潮时要忍耐得住,不要放弃对光明的追求,永远不要以为走

历史必修2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上课)

历史必修2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上课)

4.瓦解 (1)时间: 春秋 时期开始崩溃,战国时期被废除。 (2)表现:“公田”被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 私有土地 ;“公 田”与“私田”界限打破,一律按土地的好坏收税。 (3)标志:战国时期, 商鞅变法 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 给予全面的肯定。
易混易错
井田制不同于今天的土地公有制 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这里的“国有” 实际上是各级贵族私有。而今天的土地公有制是一种真正的公有制, 这与井田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 无立锥之地。 材料二 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 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 材料三 徒党不下数千,始则占耕民田,后遂攻打郡县。
——《王文成公全书》
123456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末年怎样的社会问题?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 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 租佃关系 。 2.发展历程 (1)产生:早在 战国 时代,租佃方式就已产生。到汉代,已比较普遍。 (2)发展: 宋代 ,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3)进一步发展: 明清 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得更加 有利可图。
问题思考 材料反映出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 的影响?
提示 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 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力的 发展,但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这说明
A.各国开始税制改革
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解析 根据材料中周天子默许郑国和鲁国擅自交换土地的行为,结合所学知识井田 制土地不得转让可知,井田制正在遭到破坏,故选D项。
123456
2.(2018·深圳高一检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 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 一时期的改革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 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解析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授土授民”,土地国有制(井田制)是周王分封的前提和 基础,通过分封又使井田制得以巩固和扩大。两者的关系实质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之间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故选A项。
史料实证
1.印证教材观点 史料一
图一
图二
应用1 图一“围剿公田”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 的瓦解;图二反映的是商鞅变 法的主要内容:“废井田开阡陌”,说明井田制被废除, 土地私有制 从法律上得以 确认。
战国时期形成了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 √ )
问题思考 材料
商鞅变法 思考 材料中的历史事件导致土地制度和生产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 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发展到封建土地私有制。 生产形式:由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转变为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个体农业劳动。
2.形式 (1) 君主 私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掌管的土地,其收入主要用于君主的私人开支。
问题思考 材料 有渰(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 思考 材料反映出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现象:在公田以外,出现了私田。 原因:春秋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私田的开垦数量 越来越多。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出现 (1)时间: 战国 时期。 (2)标志: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全面肯定了土地私有制,培植了一批 新兴大土地所有者 。 判断正误
判断正误
宋代租佃关系的普遍化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在农业领域的出现。( × )
提示 租佃关系是指地主把土地租给佃农耕种,从而向佃农收取地租的一种剥削关 系;而资本主义萌芽是受雇人向雇佣人提供劳务,雇用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权利义 务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故本题说法错误。
归纳总结
课堂
小结
4.瓦解 (1)时间: 春秋 时期开始崩溃,战国时期被废除。 (2)表现:“公田”被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 私有土地 “私田”界限打破,一律按土地的好坏收税。 (3)标志: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公田”与
判断正误
生产力的进步,特别是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 √ )
中国古代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①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的盛行。
②政府原因:封建政府的政策,如宋代“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
③其他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介入,如明清时期的商业资本加剧土
地兼并。
(2)影响
①消极影响:农民丧失土地,阶级矛盾尖锐,加剧了社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
√D.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解析 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 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有利于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的瓦 解,故选D,排除A; 承认土地私有会加剧土地兼并,故排除B; 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与孟子仁政主张无关,故排除C。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知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 本特点。
1.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基本形式和土地兼并。 3.租佃关系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内容索引
壹贰叁
基核达 础心标 落素检 实养测

123456
4.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画像中的收租场景
①封建国家向农民征收赋税
②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
③土地兼并导致的必然结果
④封建国家向农民强派劳役
A.①②
√B.②③
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画像中的收租场景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根据图片标题,反映的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下封建地主向农民收取地租的 情景,①④在图中无从体现,故选B。
判断正误
均田制就是把地主兼并的土地平均分配。( × )
提示 均田制是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和荒地等国家控制的土地按性别、年龄分给小 农耕作,而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故本题说法错误。
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1.概念: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 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 租佃关系 。 2.发展历程 (1)产生:早在 战国 时期,租佃方式就已产生。到汉代,已比较普遍。 (2)发展: 宋代,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3)进一步发展: 明清 时期,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出租土地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3.影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 人身依附 关系相对减弱,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这有利 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古代中国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封建国家不可能从根本 上去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3.发展 (1)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两极分化加剧。 (2)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繁荣,推动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4.后果:导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1)地主和自耕农都是国家的编户齐民,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2)国家采取“均田”“限田”措施,如北魏至唐初实行 均田制 ,保护自耕农经济。
123456
3.(2019·太原高一检测)中唐时期陆贽有言:“富有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
托豪强,以为私属,贷其种粮,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造成这一现象
的根源是 A.人多地少,赋税沉重 C.农民经营无方土地抛荒
√B.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社会动荡朝代更迭频繁
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由于地主兼并自耕农的土地,农民日益贫困,不得不租种地主 的土地来维持生活。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选B。 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危及王朝统治;政府赋税减少,激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导致地主豪强势
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②积极影响:促使租佃关系的产生;促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以维护其统治;促 使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农业经营专业化、区域化的发展。 知识结构
返回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商周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 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2)井田制是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 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走向崩溃。
123456
5.(2018·重庆高一检测)钱穆《国史大纲》中记载:“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 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 A.井田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均田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 度的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故C正确。
史料二 季孙欲以田赋(按田亩数量收取地租)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 也。”——《左传·哀公十一年》 应用2 史料二中出现了“田赋”,说明地租这一新的剥削形式出现,反映了_封__建__生__ _产__关__系__已产生。
2.获取材料信息 史料一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 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针对练 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重要经济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两者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巩固井田制
B.分封制是井田制的前提,井田制为分封制的实行服务 C.大国争霸瓦解了分封制,分封制的瓦解是井田制破坏的根本原因 D.分封制与井田制互相依存,互为因果,无所谓谁是基础
(2)自耕农私有土地:只限于一家人自己耕种。 (3)地主私有土地: 土地兼并 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判断正误
封建土地所有制就是地主土地所有制。( × )
提示 封建土地所有制包括地主土地私有制、国家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 主要形式。其中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深化理解
基础落实
一、废井田,开阡陌
1.背景: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使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 2.出现: 商周 时期,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3.内容 (1)所有权上,名义上为 国家 公有,由周王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2)“公田”:实际上为 贵族 占有,由村社成员集体耕种。 (3)“私田”: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历史解释
封建社会不能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原因 (1)土地兼并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从 而使土地占有关系很不固定,土地买卖盛行,这就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2)土地兼并的主要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们的思想观念。地主往往将剥削来 的钱财用于购买土地,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这些都使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3)是由封建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封建国家代表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它只能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土地兼并,而无法从根本上予以解决。
123456
6.(2019·西安高一检测)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