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问题的探讨

合集下载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

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

区域治理前沿理论与策略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研究赵磊 王英杰 李嘉黄河水利委员会府谷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陕西 榆林 719400摘要:业界人士周知,水文水资源系统会随气候变化而变化。

而近年来,我国气候变化趋势明显,导致水文水资源系统遭受巨大影响,给我国居民生存也带来严峻危机。

因此,本文针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具体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能为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系统;影响;对策一、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影响的意义现今社会,人类不加节制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生态资源,导致全球变暖、降水无常以及极端天气出现。

进而引发水质变坏、冰川融化、臭氧空洞等,尤其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遭受影响最为严重,极大程度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及健康。

水资源是我国乃至世界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必备基础,气候的一些改变确实带来了水质、降水量、水资源分配上的极大改变,不利于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

由此,我国开始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引发的水文水资源系统破坏情况,研究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对我国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具体影响分析1降水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具体影响适量的降水活动会形成地表流水,其流经地表时能够带走一定程度的地面污染附着物,如灰尘等物质则能减少人体呼入的废物。

然后随地表水一并汇入江河湖海,同时其具备一定的自净能力,能够循环再生成可利用的水文水资源。

但是由于气候变化,降水过多超量会增加地表径流量,高频率的降水会加速溶解污染物的效率,将太多的有害物质冲刷带入河流等区域,则会超出其净化能力,影响正常的循环利用,出现严重的水污染现象,进而降低水质。

特别是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城市,密集降水一般会严重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水体含沙量增多也会助长污染物的迁徙。

反之,如果降水量过少则会发生干旱现象,降低地表径流量,地表和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不能被有效带走,虽然对水体造不成直接的污染破坏,但是对人体健康将会产生严重地影响。

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不仅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河流水文特征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此,我们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并讨论其中的一些关键点。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了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

由于气候变暖,全球降水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导致一些地区降水量的增加或减少。

这将直接影响河流的径流量,进而影响河流的水位和流速。

例如,在干旱地区,气候变暖可能导致降雨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甚至干涸。

相反,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变暖可能导致冰川融化,河流的水位和流速增加。

其次,气候变化还会对河流的水质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温度上升,河流水温也随之升高。

高温对水生物产生了不利影响,热带鱼类可能难以适应过高的水温,导致大规模死亡。

同时,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降雨的变化,从而增加洪涝和暴雨的风险。

这不仅会对河流的水质造成污染,还会导致河岸的侵蚀和泥沙的淤积,进一步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

进一步地,气候变化对河流生态系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流生态系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它直接关系到物种的繁衍和迁徙。

然而,由于气候变暖,河流的水温升高,水位和流速变化,导致许多物种失去了原有的生境。

例如,一些鱼类可能无法适应新的水温和水流条件,导致数量急剧减少甚至灭绝。

同时,气候变化还可能导致许多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增加,致使水生态系统遭受进一步破坏。

最后,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河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提供了饮水、灌溉和发电等重要服务。

然而,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水资源不稳定,造成水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农业生产受损,社会经济发展受限。

此外,洪涝和暴雨的增加也将增加洪水灾害的风险,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产生了广泛且深远的影响。

这不仅涉及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和流速,还涉及水质、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1 气候逐渐变暖对水文水资源系统的影响1.1 对水文水资源质量的影响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越来越获得人们的普遍关注,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全球气温普遍升高,研究表明,干旱、半干旱会增加降水量,增加了空气湿润度,也提高了农业的产量,但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会使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温度随之提高,大大的降低了河水对污染物的分解能力,降低了水文水资源的质量,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因此,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

1.2 对用水供求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大气环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样,会对区域的降水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农业、工业都对水资源具有极大的需求量,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区域降水量不平衡且相对减少,同时,水资源的蒸发量也提高,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供给量,这样,水资源的减少不仅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在降水量本身较少的地区,这种情况的发生将会更严重。

由此可见,气候变化对用水供给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大于对降水的影响,所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要注意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1.3 对区域敏感性的影响气候变化不仅对水文水资源的径流量产生影响,同时,对各区域的干湿程度也会造成影响,在湿润地区,径流量对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干旱地区,敏感性较弱。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情况下,我国七个流域的径流量发生变化,其敏感性也会发生影响。

2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径流的影响2.1 对径流分配区域的影响我国的国土面积幅员广阔,主要有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各地气候的差异性,各地区的水资源径流量的分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径流量增减幅度最大的时期为每年温度显著增高和降水量逐渐减少的时期,降水量增多时的径流量是减少时的4倍,每年径流量最大的时期为7、8、9月,此时,各地区均进入汛期。

水文与水资源工作面临的挑战5篇

水文与水资源工作面临的挑战5篇

水文与水资源工作面临的挑战5篇篇1一、引言水文与水资源工作是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加剧,水文与水资源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挑战分析1. 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却日益减少。

同时,水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大量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资源的使用价值。

2. 水灾害频发水灾害是水文与水资源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由于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原因,洪涝、干旱等水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同时,城市内涝、农村饮水安全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3. 水资源管理滞后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还存在一些滞后问题。

例如,水资源管理法规不完善、执行不严格等;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畅、部门之间协调困难等;水资源监测手段落后、信息共享不畅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4. 公众参与度低公众参与是提高水资源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当前我国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程度还比较低。

公众对水资源问题的关注度不高、参与意识不强等;同时,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的渠道和方式也比较有限。

三、应对措施1.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是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污染防治、推进水环境治理;加强水资源保护、实施生态补水等。

2. 提高水灾害防御能力提高水灾害防御能力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水灾害监测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等。

3.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提高水资源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优化水资源管理体制、理顺部门职责等。

4. 提高公众参与度提高公众参与度是推动水资源管理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探讨全球变暖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供水短缺和水质问题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探讨全球变暖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供水短缺和水质问题

气候变化与水资源探讨全球变暖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供水短缺和水质问题气候变化与水资源探讨全球变暖对水资源的影响:供水短缺和水质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加剧,水资源问题愈发突显。

全球变暖对水资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供水短缺和水质问题。

本文将探讨全球变暖与水资源相关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应对这些问题。

一、供水短缺全球变暖加剧了水文循环的变化,导致一些地区发生长期干旱和短期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这对水资源供应造成了巨大挑战。

干旱导致水库、湖泊和地下水储备的水位下降,致使供水量减少,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困难。

而暴雨则导致洪涝灾害,让水资源无法充分利用。

解决供水短缺问题,需要从减少浪费水资源和提高供水效率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倡导人们节约用水,减少浪费行为,如修复漏水管道、使用节水设备等,以保证用水的合理利用。

其次,改善供水系统,提高供水效率,如提升供水管网的稳定性和覆盖范围,加大水资源储备和调配能力,以应对干旱和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

二、水质问题全球变暖还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气温升高引发的蓝藻和有毒藻类繁殖,导致饮用水源的水质下降;其次是气候变化引起的降水模式改变,增加了水流中悬浮物和污染物的输运量,进而污染了水源。

为解决水质问题,需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治理。

一方面,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禁止乱排乱倒污染物;另一方面,改善污水处理设施,确保污水得到充分处理后再排放到水体中。

此外,加强水质监测,通过科学手段提前发现潜在的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

三、全球合作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在政策制定、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国际合作。

各国应共同制定行动计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挑战。

同时,重视知识和技术的转fer,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援助。

全球变暖给水资源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同时提供了机遇。

只有共同努力,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变暖对水资源造成的影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持续加剧,人们越来越关注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各个方面产生的影响。

其中,水文循环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就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基本影响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现象,对水循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全球变暖导致了气温的上升,蒸发速度变快,这使得水体的蒸发量增加。

其次,气候变化还导致了降水模式的改变,使得降水的分布地点和数量发生了变化。

而这些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水文循环的运行。

二、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模式的改变。

由于气候变暖导致了降水的不均衡分布,一些地区可能面临降水量减少的情况,从而导致河流和湖泊的水位下降。

另一方面,在一些地区,由于降水变得更为集中和强烈,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在上升。

这种情况会引发洪涝灾害,对地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造成一定的困扰。

三、气候变化对地下水的影响随着降水模式的改变,气候变化还对地下水的补给和储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地表水的减少意味着地下水的补给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的可能性增加。

这将导致从地下水中提取水资源的困难,对于依赖地下水的农业、工业和居民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极端降水引发的洪涝事件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淡化,使得地下水的可用性降低。

四、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湿地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首先,由于降水模式的改变,一些地区的湿地可能面临干旱的威胁,湿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其次,全球变暖还导致了海平面上升的趋势,这直接威胁到沿海湿地的存在和稳定性。

五、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变化,对农业生产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变暖使得降水的不均衡分布加剧,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

这使得农业灌溉面临困境,甚至可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也使得农作物遭受洪涝和水浸的风险增加。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风险应对研究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风险应对研究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风险应对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其对水资源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气候变化导致的大规模极端气候事件(如干旱、洪水、台风等)及其不可预测性,使得水资源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旨在探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及其风险应对研究。

一、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1.1 气候变化引发的水循环失衡气候变化对地球上的水循环系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冰雪消融,降雨量和降雪量同时增加,但一些区域仍会遭受干旱。

这种不平衡的水循环系统将会导致水资源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从而对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造成极大影响。

1.2 气候变化对水质的影响气候变化会改变水文循环,从而影响水资源的水质。

例如,气候变化使得水温和水质参数的变化加剧,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此外,气候变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地跨流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进一步深化了水资源的不稳定性。

二、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风险应对措施2.1 探索新的水资源补给途径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传统的水资源供应体系出现了供需不匹配的情况,需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探索新型水资源的补充。

例如,可以通过水循环利用、雨水收集、地下水开采等方式来弥补供需缺口,从而缓解水资源的短缺情况。

2.2 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加强水资源管理能力是对气候变化影响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

在管理配套政策方面,应根据气候变化的影响,调整水资源的管理策略和方法,加大科学研究投入,提升水资源管理能力,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利设施的科技含量和水资源的综合治理能力等。

同时,针对具有极端气候事件的区域,应采取更为全面有效的资源保护措施和管理方法。

2.3 建立全球联合应对机制建立全球联合应对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气候变化的全球共治。

我们需要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纳入全球范畴的研究,发展有关气候变化水文学的通用方法和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和推广。

同时,我们需要加强与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的协调,确保政策的实施和后续管理的有效性。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我们的环境问题,从上个世纪开始已经成为世界发展关注的重要问题,水环境污染让人们了解到气候变化对环境有着连带的辐射作用,一损俱损。

虽然水文水资源问题和气候问题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至今水资源和气候的问题依然存在,只是在近几年中国的环境问题才稍有好转。

水资源和气候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为了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就必须关注气候变化,遵循气候发展的规律。

社会为了发展,不断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我国一直以来都将经济建设作为发展的核心问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环境却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主要表现问气候变化反差的强烈,高温低温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这人们的社会生活。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环境的日益恶劣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尤其是对水文与水资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水资源一旦被污染,人们就会失去可饮用水源,如果被污染的水流入江河,就会污染鱼虾,危害海洋生物。

但水文水资源的问题一直不能够解决时,就会阻碍正常的工业运转,像是水力工业就会受到阻碍,无法正常发电。

所以本文针对气候变化给水文水资源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气候的变化会带来环境问题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温度的高低、日照时间的长短、以及降水多少。

所以,当气候变化反差强烈时,应该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保护环境。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我们生产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解决水资源问题迫在眉睫。

所以我们通过对气候变化和水文水资源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标签:水文与水资源;相互联系;全球气候变化一、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一)气候变化对全球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最早出现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大量的工业化建设,排放出越来越多的废气。

这些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当二氧化碳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候,就会导致气温升高引起温室效应。

随着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就会带来冰川的融化。

地球上大约70%是水资源,海平面就会突然上升,降水量也会急剧增加。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全球温度上升的时,部分地区会发生洪涝,部分地区会产生干旱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问题的探讨
摘要:本文以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从水循环和水资源两方面对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每一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然后对气候
变化影响下水资源适应性对策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分析
1.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1.1对降水的影响
从生物学角度出发,水循环处于不断持续的状态,而降水可以说是水循环的开端,但是,近些年来,气候变化导致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不再稳定,最突出的表现则是对降水的影响。


到气候变化的影响,20世纪全球陆地降水量总体增加了大约2%,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
降水量显著增加,但是北半球亚热带地区的降水量却明显减少,只有南半球大陆地区的降水
增加量保持在平均水平。

对于我国而言,近百年来,年降水量变化表现出振荡不定的特点,
降水量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和趋势。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进50年来,我国四川盆地、山东
半岛、华北中部以及东北部地区年降水量在不断下降,而黄河、海河、辽河以及淮河流域的
年降水量减少了50-120毫米,而且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黄河中下游和华北平原地区
出现了长期干旱,但是我国的西部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量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加,这些都与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1.2对径流的影响
受气候的变化的影响,我国主要河流的径流量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其中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淮河等,在这些主要河流中,将流量下降最明显的为海河流域,
从上世纪80年代到目前,其径流量已经下降了40%-70%,地下水位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下降
趋势。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黄河下游花园口出现断流次数已经超过20次,而且黄河的主
要支流也会经常出现断流的情况,整个黄河流域年径流量在不断减少。

经检测,淮河的三河
闸站每十年的递减率为26.95%,而长江的宜昌站每十年的递减率为1.01%,汉口站的每十年
递减率为1.46%,其中,珠江的下降幅度最小,其每十年的递减率为0.96%。

虽然气候对降水和径流变化都会产生影响,但是,降水和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不同,其中,径流对气温
变化更加敏感。

2.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2.1水资源供需与管理
近些年,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全球变暖,受这一因素的影响,我国主要河流的
径流减小,但是,受我国人口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对水的需求量并没有减小,而且还有增
加的趋势,进而导致我国水资源供给紧张,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而且这一情况咋
我国北方地区更加严重,所以,加快开展水资源系统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估和水资源承载
力分析则显得十分必要。

气候变化,会导致大气水循环发生变化,水资源在空间环境中的分
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大气中的含水量也会急剧变化,因此导致我国的水资源供应受到很
大的负面影响,水资源供需与管理的难度也大幅增加。

2.2与水相关的生态与环境变化
受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很多地区的自然水域水温上升,从而使得谁热力结构
和水质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又受到我国河流径流量减小的影响,使得很多河流和湖泊水中化
学成分浓度增加,而河流水质恶化主要是受到水温升高以及径流减小的共同作用。

随着水温
升高以及水质的恶化,我国很多地区湖泊中的藻类和浮游动物数量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水体
富营养化,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

例如,早在2007年,太湖受到水体富营养化的
影响,在5月份蓝藻提前出现,而且面积快速扩张,而且在次年4月蓝藻出现的时间进一步
提前,这都是因为水质变化和水温上升导致的后果,极大的破坏了生态平衡。

3.气候变化影响下水资源适应性对策的主要建议
3.1加强节水高效利用
首先,在现代社会中,对于那些用水量较大的企业而言,应该进一步改进其用水理念,
通过设备改进或者生产作业活动的调整,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例如,对于造纸企业而言,其应该自建污水处理厂,当工业废水排放之后,通过污水处理厂对这些污水进行重新净
化和处理,然后将净化达标后的水资源进行重新利用,进而实现对水资源的利用。

其次,对
于我国社会的普通企事业单位而言,必须建立明确的节水制度,而且要设立相应的处罚原则,而且要通过相关部门严格监督,使单位员工可以更好的执行,进而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再者,对于个人而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为我国水资源的高效利
用贡献一份力量。

另外,国家政府应该通过教育改革,进一步强化水资源保护在学校教育中
的影响,通过积极开展节水教育活动,使学生从小就具备节水意识,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从不断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进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供应所产生的负面
影响。

3.2防治水旱灾害
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气水循环周期会变短,水循环速度加快,因此而导致各类极端降
水现象或干旱现象的出现,进而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有效缓解这一情况,我们必须学会尊重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通过自身的努力,协调人与水
的关系。

如长江平垸行洪,,原本是人水争地,但是当人们对水有了正确的认识后,则变为现
的平垸行洪,给洪水以出路。

我国针对黄河小浪底而进行的调水调沙工程,极大的提高了河
道的行洪能力,这也是防止水旱灾害的良好表现。

为此,在水旱防治过程中,我们必须对人
与水的关系进行有效协调,针对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以及水纹特征,确立特定的水旱防治方法,而且要做到未雨绸缪,通过充分的准备,即使遇到突如其来的水旱灾害,也可以将负面
影响降到最低。

另外,国家政府应该适当的加大投入,建立相应的水旱防治工程,还要培养
相关人员在水旱灾害面前的应急管理能力,通过相关设施设备的完善,做好对各种水旱灾害
的预报工作。

3.3控制水资源消费
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有效应对这一问题,国家政
府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经济杠杆开展节水工程,进一步明确水的商品属性,促使
社会大众在使用水资源的同时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而且这一费用可以进行适当提高,通过
这种强制性的方式,控制社会公众浪费水的行为,进而更好的保护我国的水资源。

在国家政
府的引导下,采用市场导向的方式,对水资源进行管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论是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用水还是污水处理,国家政府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将水作为商品进行
销售,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社会大众的用水活动,而且可以缓解我国在水治理方面的经济压力。

合理的水价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有效限制其用水活动,特别在一些水资源
特别紧缺的地区,通过这种强制性的经济手段控制水资源的使用,对于完善地区供水机制有
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4.结束语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问题进行了探讨,具体
而言,包括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且对气候变化影响下
水资源适应性对策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加强节水高效利用、防治水旱灾害、控制水资源消
费等。

然而由于个人所学知识以及阅历的局限性,并未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希望能够凭借本文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夏军,邱冰,潘兴瑶,翁建武,傅国斌,欧阳如林. 气候变化影响下水资源脆弱性评估方法及其应用[J]. 地球科学进展. 2012(04) 443-451
[2]王国庆,王兴泽,张建云,金君良,刘翠善,严小林. 中国东北地区典型流域水文变化特性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地理科学. 2011(06) 641-6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