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21遇难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21遇难资料讲解

拉蒙的一家人在悼念仪式上
今年48岁的 以色列战斗 英雄拉蒙是 有四个孩子 的父亲,
2020/8/9
2020/8/9
5.安德森
• 43岁的宇航员迈克尔·安德森是美国 NASA为数不多的黑人宇航员之一。他 非常乐于挑战飞行的冒险。这位纽约 出生,在军营里长大的黑人宇航员告 诉记者说:“我乐于冒险,因为我觉 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非常重要。如果你 能了解宇航飞行的话,那么一定会明 白这个潜在的领域有多重要。”
• 1971年7月:苏联“联盟11号”飞船上3名前苏 联宇航员在太空实验室中工作了创纪录的24天 后,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由于一个阀门漏气, 舱内突然失压,三名航天员窒息身亡。
2020/8/9
航天灾难知多少
• 1980年3月18日:前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普 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 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医院 后死亡。这次事故直到1989年才有了报道。
2020/8/9
安德森是1994年入
选美国NASA宇航员
的,之前是美国空
军飞行员。这是安
德森第二次进入太
空。1998年,他曾
前往俄罗斯和平号
空间站上执行过任
2020/8/9
务。
2020/8/9
残酷的事实
• 克拉克的弟弟迄今仍不愿意相信他的姐姐 已经不在人世的残酷事实。他告诉记者说 ,就在航天飞机返回地球之前,姐姐还抽 空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说她在航天飞 机上的感觉如何如何地好,然而,在15分 钟后,一切都消逝在茫茫太空中了。
•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 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 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超重着陆案例

超重着陆案例超重着陆是指在飞行器着陆过程中,飞行器质量超过了设计着陆质量的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飞行器载荷超重或燃料残留过多的情况下。
超重着陆可能会导致着陆速度过高、着陆距离过长、着陆冲击过大,甚至可能导致飞行器损坏或人员伤亡。
下面是一些超重着陆的案例。
1.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发生了超重着陆事故。
事故发生时,航天飞机上的燃料残留过多,导致着陆速度过高。
最终,航天飞机在着陆时发生了爆炸,所有七名机组人员遇难。
2. 苏联无人月球车:1970年11月17日,苏联的无人月球车“月球车3号”在返回地球时发生了超重着陆事故。
事故发生时,月球车上的样本回收容器装满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本,导致月球车质量超过了设计着陆质量。
最终,月球车在着陆时冲击过大,损坏严重。
3. 东方红一号卫星:1970年4月24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返回地球时发生了超重着陆事故。
事故发生时,卫星上的燃料残留过多,导致卫星质量超过了设计着陆质量。
最终,卫星在着陆时坠入海中,未能成功回收。
4. 美国火星探测器“勇气号”:2003年1月4日,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勇气号”在火星上发生了超重着陆事故。
事故发生时,探测器上的载荷超过了设计着陆质量,导致着陆速度过高。
最终,探测器在着陆时冲击过大,导致部分仪器损坏。
5. 苏联无人月球车:1973年1月20日,苏联的无人月球车“月球车2号”在返回地球时发生了超重着陆事故。
事故发生时,月球车上的样本回收容器装满了月球土壤和岩石样本,导致月球车质量超过了设计着陆质量。
最终,月球车在着陆时损坏严重,未能成功回收。
6. 美国阿波罗17号登月任务:1972年12月14日,美国的阿波罗17号登月任务在返回地球时发生了超重着陆事故。
事故发生时,登月舱上的燃料残留过多,导致着陆速度过高。
最终,登月舱在着陆时冲击过大,损坏严重。
7. 中国长征4号火箭:2002年12月12日,中国的长征4号火箭在发射卫星后返回地球时发生了超重着陆事故。
人类历史上5大航天事故,剧烈燃烧下有人只剩一块足骨

人类历史上5大航天事故,剧烈燃烧下有人只剩一块足骨本文导读:在发射前一个月,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就对别人说:“这次任务我回不来了。
”他所言非虚。
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这艘飞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关人员对“联盟1”号进行检查后,发现了203处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会让飞船在太空中的飞行变得很危险。
然而,在当时苏联残酷的政治环境下,没人敢把这些问题上报给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害怕会被降职、开除。
因此这项任务仍按计划如期进行。
但他并没有拒绝接受任务,因为一旦他退出,那么作为他的替补的尤里·加加林就会顶替他的位置。
为了不让好友送死,他仍然踏上了这次前往死亡的旅程。
进入太空后,飞船的天线未能正常打开、电力不足、导航也是困难重重。
原定于第二天的发射任务被取消,科马洛夫安全重返地球的希望随之化为泡影。
当飞船开始下降的时候,降落伞并未打开。
只有小降落伞弹了出来,更大的被卡住。
备用降落伞与小降落伞缠在了一起。
书中描写了美国情报机构“监听到科马洛夫在最后时刻发出的绝望的咆哮声”。
1967年4月24日,科马洛夫乘坐的飞船坠落在俄罗斯奥伦堡附近的平原上。
飞船被撞扁,用于缓冲的火箭也在猛烈碰撞中发生爆炸。
据鲁萨耶夫说,人们在废墟里只找到科马洛夫的一个足骨,其他什么也没有。
科马洛夫享受到国葬的待遇,他的遗骸被放置在一个敞口棺木里。
与其说科马洛夫死于宇宙飞船的技术故障,倒不如说他死于前苏联腐朽的政治体制。
顺便一提,加加林对朋友的死一直耿耿于怀,直至1968年他也在一次飞机事故中丧生,有传闻称加加林的死实际上是勃列日涅夫的授意。
四、1967年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失火事故笔者认为此次事故的悲惨之处在于,还没能成功发射升空,三名宇航员就被活活烧死在了地面上。
1967年1月27日,美国“阿波罗1号”飞船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模拟发射时失败,意外发生前,各队员均躺卧在他们的座椅上。
下午6时31分(2331 GMT),一把声音(相信来自查菲,因为只有他有通畅的频道)透过对讲机说:“驾驶舱内发生火警!” 数秒后,通话在一痛楚的叫声中结束,从闭路电视中可看到怀特正尝试打开舱盖,然而,舱内气压的急剧升高使舱门根本无法从内打开。
哥伦比亚”号航天事故及事故调查结果

• 哥伦比亚号飞行期间,NASA的工程师就已 经知道其左翼在起飞过程中曾受到泡沫材 料的撞击,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当 时也有办法补救,但这些情况并未引起有 关人员的重视。这说明,造成哥伦比亚号 解体并非技术原因,而是因为缺乏强有力 的管理。因此调查报告严厉指出:"在这起 事故中,NASA的组织作风与那块脱落的泡 沫绝缘板应负同样责任!"
麦库尔
•男,41岁, •昔日海军司令员, •三个孩子的父亲。
拉蒙
男,48岁, 以色列空军中校 四个孩子的父亲
布朗
• 男,46岁 • 空军上尉 • 七人中唯一的单身汉
安德森
• 43岁的宇航员迈克尔· 安德森是美国 NASA为数不多的黑人宇航员之一。他 非常乐于挑战飞行的冒险。这位纽约 出生,在军营里长大的黑人宇航员告 诉记者说:“我乐于冒险,因为我觉 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非常重要。如果你 能了解宇航飞行的话,那么一定会明 白这个潜在的领域有多重要。”
• 2003年8月26日,哥伦比亚号空难事故调 查委员会公布了这起空难原因的最终报告
• 报告共247页 • 由11个章节组成、分为3大部分
• 哥伦比亚事故调查委员会13名成员、120 多名调查人员、400多名NASA和承包商雇 员,以及25000名搜索人员共同工作7个月, 收集分析了8.4万片航天飞机残骸。
• NASA一共丧失了7次解决问题的机会,而 管理层并没有从惨剧中吸取教训。事后他 们还反复强调称,NASA内部没有安全问题, 哥伦比亚号事故是无法避免的。以为自己 拥有强大的安全文化,这就是NASA最可怕 的"盲点"。
• "NASA在资金、日程安排和安全问题上出现了冲 突。不幸的是,他们最终舍弃了安全。“ • 调查成员还发现,挑战者号空难发生后,NASA 吸取的一些教训在此后的一些年里在很大的程度 上都被忽视或忘记了。 • 除了追究NASA的责任之外,调查报告还将美国 国会和白宫也“数落”了一番,说国会和白宫难辞 其咎。 • 原因是国会和白宫在十年内共削减了40%的航天 经费。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返航时7名宇航员瞬间气化,罪魁祸首竟然是“三块泡沫”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返航时7名宇航员瞬间气化,罪魁祸首竟然是“三块泡沫”2003年2月1日,人类航天史上,第二次严重的航天飞机事故发生了,这就是人尽皆知的“哥伦比亚号”事件。
同年1月,美国七位宇航员在万众瞩目下,登上了“哥伦比亚号”,执行为期十七天的太空科研任务,本次也是哥伦比亚号,第28次执行飞行任务。
按照原定计划,十七天的时间里,宇航员将完成医学等实验,之后顺利返航回到美丽的地球,并给这次飞行计划画上一个完美的记号,但是在2月1日,也就是返航当天,“哥伦比亚号”却发生严重空难。
#1:发生经过上午八时许,原本在期待着“哥伦比亚号”光荣返航的美国公民,却在天空中看到一团烈火,随后发现有碎片掉落,此时NASA指挥中心发现“哥伦比亚号”飞机左侧的四个温度监测计出现故障,并且已经与“哥伦比亚号”失去联系。
随着一声爆炸,“哥伦比亚号”突然解体,无数碎片掉落到地面,机舱内七名宇航员瞬间气化,“哥伦比亚号”彻底消失!#2:调查原因当天中午,噩耗最终降临,NASA正式宣布“哥伦比亚号”发生空难,人民陷入巨大的悲痛,事后,美国当局立即成立调查小组,全力调查本次航空飞机事故发生的原因。
NASA当局选择从碎片入手,寻找记录本次飞行记录仪。
在展开大面积地搜索之后,终于发现了记录仪。
通过数据解析后发现,机体左侧机翼出现一个小洞,很有可能就是本次空难的原因。
随后NASA当局立即重新调取发射视频,通过技术处理放大后发现,原来造成机体左侧机翼次出现小洞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机体上的三块泡沫绝缘板。
#3:事故原因泡沫绝缘板位于航天飞机的燃油箱上,由于飞机制造过程中,采用敷设工艺,导致该块泡沫出现缝隙,发射时,液态氢气体进入泡沫后,在高温的环境下不断膨胀,导致大小约为50厘米宽的三块泡沫绝缘板碎片脱落,泡沫碎片在脱落后,直接撞穿了左侧机翼的强碳隔热板,左侧机翼出现了一个小洞。
随后飞机上升处于高压环境,泡沫撞击后,瓦解成为更小的碎片,地面指挥中心也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
由_哥伦比亚_号航天飞机坠毁所引发的思考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由/哥伦比亚0号航天飞机坠毁所引发的思考u 湖南长沙市第十五中学 周红杰(特级教师) 李立芬材料一:2003年2月1日北京时间22时左右,美国服役年限最久的航天飞机/哥伦比亚0号在降落时突然与地面控制中心失去联系,不久后德克萨斯北部的居民便听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载有7名宇航员的航天飞机在进入大气层后已经解体。
这是美国自1986年来发生的第二次航天飞机失事事件。
材料二:航天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最危险的是发射升空和重返大气层时,重返大气层时更容易出现事故。
有关专家认为,/哥伦比亚0号在返回地面前失事可能有四种原因:一是进入大气层后因与大气摩擦产生高温导致隔热层脱落或烧毁;二是进入大气层时受到强大冲击力;三是进入大气层时飞行姿态不正确;四是可能受到太空垃圾的撞击。
材料三:载人航天是人类驾驶和乘坐航天器在太空中从事各种探测、研究、试验和军事应用的飞行活动。
自1961年前苏联科学家加加林首航太空以来,人类已经进行过几百次这种太空飞行。
无论从科技发展的广阔前景还是巨大的民用、军用和商业价值来讲,载人航天均意义非凡。
问题一:用在航天飞机重返制动阀的金属要求有良好的热学性能,根据下表选择出最佳的金属为。
金属熔点/e 比热容/J #(g #K)-1热导率/W #(m #K)-1热膨胀率/A (@10-6)25e Fe 15350.10675.3711.76Mg 920.243153.6624.3Al 9330.215221.9723.6Be 15500.436146.511.6Li 4530.8571.1756解析:根据已有的关于金属的知识和常识可知,良好的热学性能应该是熔点高、比热容大、热导率大及热膨胀系数小。
综合考虑以上诸因素116综合题析H200315-6知,最佳的金属应该是铍(Be)。
问题二:现在航天飞机的备用电池需要选择金属电极(负极),不同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设其为E)如右图所示,请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析图中曲线的变化特点,回答下列问题:(1)同主族内不同元素的E值变化的特点是,每一族中E值都是这样变化的,体现了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十四个典型事故案例

十四个典型事故案例事故,常常是我们不想面对的,但却无法完全避免的现实。
在我们的生活中,事故时有发生,它们或让我们痛失亲人,或使我们目睹悲剧的发生。
事故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对于我们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十四个典型的事故案例,以期引起读者的重视,并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防范这些事故。
1.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空难事故发生时间:2003年2月1日事故简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途中解体,导致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事故原因:飞机起飞前左翼被击坏,热气流进入受损区域并导致剧烈振动,最终造成了航天飞机的解体。
2. 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时间:2011年3月11日事故简述:发生在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地震和海啸引发了核泄漏事故。
事故原因:地震和海啸导致核电站电力系统瘫痪,无法维持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正常运行,从而引发核泄漏。
3. 哥斯达黎加航空公司航班191空难发生时间:1988年8月21日事故简述:哥斯达黎加航空公司航班191在起飞时坠毁,造成137人死亡。
事故原因:飞机在起飞过程中撞上一座建筑物,导致飞机失去平衡,最终坠毁。
4. 双杀案发生时间:1994年6月12日事故简述:美国前足球明星奥茨·辛普森被指控谋杀前妻尼科尔·布朗·辛普森和她的朋友罗恩·戈德曼。
事故原因:未能正确调查和掌握相关证据,导致案件调查和庭审出现漏洞,最终导致奥茨·辛普森获得无罪判决。
5. 世纪天堂夜总会火灾发生时间:2003年2月20日事故简述:美国罗德岛的世纪天堂夜总会发生火灾,造成100人死亡。
事故原因:在演出中使用了易燃材料,导致火灾迅速蔓延,并且缺乏正确的灭火设备和应急出口,加重了伤亡。
6. 唐山地震发生时间:1976年7月28日事故简述: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大地震,导致领先低于7级,进而造成大约242,000人死亡。
事故原因:地震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和构造变化,该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无法承受此次地震的破坏力。
航空灾难

航空灾难人类历史上的航天灾难一览北京时间2003年2月1日晚10时许,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过程中爆炸坠毁。
这也是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后,人类在开发和探索太空的过程中遭受的一次重大挫折。
航天发射讲求万无一失,因为一点点的失误和缺陷就会招致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的后果。
这种高风险性也正是航天发射的一个突出特点。
以下列出的是世界进入航天时代以来发生的部分灾难性航天事故的简单情况:1967年1月,格里索姆、查菲和怀特3名美国宇航员在卡纳维尔角进行“阿波罗1号”飞船模拟发射时,因飞船失火而丧生。
1967年4月,前苏联宇航员科马罗夫因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献身的宇航员。
1971年7月,3名前苏联宇航员在太空实验室中工作了创纪录的24天后,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因飞船故障身亡。
1980年3月18日,前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医院后死亡。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1990年9月7日,美国一枚大力神火箭的部分箭体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从吊车上坠地,引发的大火火焰高达45米,造成至少1人死亡。
“哥伦比亚”号上的学生实验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2003年2月1目失事,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在为期16天的飞行中,共进行了80多项科学实验。
其中还有中国学生设计的“蚕在太空吐丝结茧”实验。
2000年,由当时北京景山学校5年级女生李桃桃提出的这个实验项目,从中国各地中小学提出的近900项方案中脱颖而出,入选“太空科技研究学生计划”,获得了搭载美国航天飞机的资格。
该实验主要研究太空失重环境对蚕卵、蚕的幼虫和成虫等发育的影响,以及探讨通过太空环境改善蚕丝品质的可能性。
美宇航局说,“哥伦比亚”号返航后,这些“太空蚕”将被用来与地面环境下生长发育的蚕进行对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克拉克
• 41岁的克拉克堪称美 国军中传奇女性:她 先是美国海军的航空 军医,后又成为潜艇 上的潜水医官,1996 年又被选为宇航员。 • 她此次随“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上太空肩 负着80余项科学实验。 她有一个孩子。
残酷的事实
• 克拉克的弟弟迄今仍不愿意相信他的姐姐 已经不在人世的残酷事实。他告诉记者说, 就在航天飞机返回地球之前,姐姐还抽空 给他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说她在航天飞机 上的感觉如何如何地好,然而,在15分钟 后,一切都消逝在茫茫太空中了。 • 最震惊的是克拉克的伯母比蒂:“我真的 无话可说,因为我的儿子2001年刚刚在世 贸中心遇难,现在却又轮到了克拉克!”
航天灾难知多少
• 1967年1月:3名美国宇航员在进行阿波罗1号 飞船模拟发射时,因飞船失火而丧生。 • 1967年4月,苏联“联盟1号”飞船因为过最后 一关时,降落伞的伞绳被缠绕住,伞打不开, 返回舱便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地面,致使船毁人 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空间飞行任务时 献身的宇航员。 • 1971年7月:苏联“联盟11号”飞船上3名前苏 联宇航员在太空实验室中工作了创纪录的24天 后,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由于一个阀门漏气, 舱内突然失压,三名航天员窒息身亡。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2003.2.1遇难
赫 斯 本 德
麦 库 尔
拉 蒙
布 朗
安 德 森
克 拉 克
查 乌 拉
1.赫斯本德
•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机长里尔· 赫斯本德 1月28日在太空中为纪念“挑战者”号航天 飞机爆炸17周年发表的纪念遇难宇航员的讲 话中说:“他们作出了无畏的牺牲,把他们 的生命和毕生的精力全都奉献给了这个国家 和全人类。” • 万万没想到的是,仅仅四天之后,赫斯本德 和全体机组人员魂断太空!
7.查乌拉
• 现年42岁的印度裔美国宇航员卡尔帕纳· 查乌 拉,两天前从“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发 给她的校友———印度旁遮普工学院全体师 生热情洋溢的话语: • “只要你有眼光去发现, • 只要你有勇气去实践, • 只要你有恒心去坚持, • 你一定会把美好的梦想变成成功的现实。”
印度新时代女英雄
一个热爱工作钟爱生活的人
• 今年45岁的美国空军上校赫斯本德有两个 孩子。在妻子和孩子们的眼中,他是一个 热爱工作钟爱生活的人,工作之余爱唱歌, 好水上运动,喜滑雪,只要有时间的话愿 意跟家人在一起。 • 1980年获得得克萨斯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 士学位,1990年获得加州大学机械工程博 士学位。
4.布朗
5.安德森
• 43岁的宇航员迈克尔· 安德森是美国 NASA为数不多的黑人宇航员之一。他 非常乐于挑战飞行的冒险。这位纽约 出生,在军营里长大的黑人宇航员告 诉记者说:“我乐于冒险,因为我觉 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非常重要。如果你 能了解宇航飞行的话,那么一定会明 白这个潜在的领域有多重要。”
安德森是1994年入 选美国NASA宇航员 的,之前是美国空 军飞行员。这是安 德森第二次进入太 空。1998年,他曾 前往俄罗斯和平号 空间站上执行过任 务。
他的梦想是飞向火星
•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称,他最大的梦想就 是能飞向火星,探索 那个令人类痴迷的神 秘星球。 • 1999年,他作为“发 现”号宇宙飞船的飞 行员首次进入太空, 并在太空里生活了235 小时又13分钟。
2.麦库尔
• 41岁的威廉· 麦库尔是“哥伦 比亚”号航天飞机的驾驶员。 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美国海军 飞行员,有2800小时的飞行经 验。 • 1月30日,他在接受NPR记者采 访时兴奋地说:“太空的经历 真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除非 你能亲自到太空,否则无法想 像人类在太空是怎么回事。” • 他离去了,留下了妻子和3个 孩子。
航天灾难知多少
• 1980年3月18日:前苏联东方号运载火箭在普 列谢茨克发射场进行燃料加注时发生爆炸,45 名技术人员当场被炸死,另有5人在送往医院 后死亡。这次事故直到1989年才有了报道。 •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卡 纳维拉尔角升空72秒后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 内的7名美国宇航勇士丧生。 • 2003.2.1: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 回途中,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 另有无人的航天灾难二十几起。
• 1980年,查乌拉在得克萨斯州攻下了航天工程 专业硕士学位,随后又取得了同一专业的博士 学位,并加入美国国籍。 • 1997年,查乌拉首度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在 那次太空之旅中,她研究了太空失重现象,并 且进行了世人瞩目的太空行走。当她回到地球 的时候,她已经在太空中完成了650万英里的 旅程,绕地球飞行252圈,在太空中呆了376小 时,并且把音乐、几件母校的T恤衫和一些照 片带上太空。
3.拉蒙
• “太空之旅无限平静,真希望能永远留在太 空!” • 这是以色列第一个宇航员拉蒙上校从“哥伦比 亚”号航天飞机上发给家人的最后一封电子邮 件上的话! • 他在1987年取得了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
拉蒙的一家人在悼念仪式上 今年48岁的 以色列战斗 英雄拉蒙是 有四个孩子 的父亲,
• 46岁的宇航员戴维· 布朗是 美国海军的一名战斗机飞 行员,也是一个医生。他 是在大学获得了医学学位 后加入美国海军,成为战 斗机飞行员,并获得上尉 军衔。 • 1996年,他入选NASA宇航 员,他对当宇航员经历的 理解是:“团队、安全和 注意力集中至关重要!” 他是七人中唯一的单身汉。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
升空72秒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