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手架计算公式资料

合集下载

最新最全外架计算万能公式

最新最全外架计算万能公式

立杆所受每米结构自重(KN/m)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密目网自重标准值(KN/㎡)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型系数基本风压(KN/㎡)风荷载标准值 (KN/㎡)搭设高度计算值(m)立杆纵距(m)立杆横距(m)水平杆步距(m)大横杆间距(m)内侧大横杆与建筑外侧间距(m)Ø48*3.0钢管截面惯性矩( )Ø48*3.0钢管截面模量( )Ø48*3.0钢管截面回转半径( )Ø48*3.0钢管弹性模量 ()立杆/连墙件横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立杆/连墙件横杆计算长度系数工字钢挑梁自重(KN/m)工字钢的前后锚环间距(m)工字钢的悬挑长度(m)工字钢的起挑处与外侧立杆间距(m)工字钢的起挑处与内侧立杆间距(m)18#工字钢X-X截面模量( )18#工字钢弹性模量 ()18#工字钢截面惯性矩( )Ø16U型钢筋拉环截面积( )20.000 1.300 1.050 1.7500.3500.30010.780 4.492 1.595206000.000 1.000 1.5000.241 2.300 1.450 1.3500.300191771.071210000.0001699.000402.124脚手板自重产生的弯矩最大值(KN.m)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最大值(KN.m)48*3.6钢管48*3.6钢管48*3.6钢管弯矩设计值(N.mm)12.455 5.190 1.575最大弯曲应力( )最大挠度(mm)脚手板自重产生的弯矩最大值(KN.m)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最大值(KN.m)弯矩设计值(N.mm)最大弯曲应力( )最大挠度(mm)扣件计算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处扣件抗滑承载力(KN)脚手架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KN)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KN)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KN)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KN)立杆计算长度(mm)立杆长细比立杆轴心受压稳定系数立杆截面面积( )立杆稳定性验算(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立杆稳定性验算( )不组合风荷载时(m)组合风荷载时(m)单个连墙件覆盖脚手架外侧迎风面积(㎡)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连墙件横杆计算长度(mm)连墙件横杆长细比连墙件的稳定系数连墙件的净截面积( )连墙件的毛截面积( )连墙件杆件的强度计算( )连墙件杆件的稳定性计算( )双扣件连接的抗滑验算(N)上部结构传至立杆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KN)14.794基础底面面积(㎡) 1.365地基承载力特征值(Mpa)0.100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标准值(Mpa)0.011型钢悬挑梁计算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KN.m)12.458型钢悬挑梁应力值( )64.964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系数0.980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计算( )66.289型钢悬挑梁的挠度计算(mm) 3.401锚固段压点U型钢筋拉环拉力设计值(N)5139.440U型钢筋拉环应力值( )12.781地基承载力计算U型 钢筋 拉环 计算水平杆计算立杆稳定性验算纵向杆计算横向杆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组合风荷载时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连 墙件 计算Φ=3.1sμ1q2q3q4q5q hzμ1l2lh3l4l I w iωkω4cm3cm cm2/mmN2/mmNE2/mmNkμ2mm2/mmN2/mmN2mm2mm2/mmN2/mmNNNk2=6qcl1cl2cl3cl3mmW 2/mmN2/mmN2/mmN4cmEI2mmlA 2/mmN。

脚手架支撑 计算公式例子

脚手架支撑 计算公式例子

一、脚手架的布置现浇砼拱圈施工采用满堂脚手支架,支架采用48*3.5mm插扣式钢管脚手架,支架间距600*900mm,在侧墙和二类横墙处加密为间距600*450mm,步距1200 mm。

钢管上下均采用可调节支撑,并增设剪力撑以增加支架整体稳定性,拱圈底模采用1220*2440*15 mm的竹胶板,竹胶板下用50*70mm方木,间距200mm,钢管脚手架顶托上用48*3.5 mm弧形钢管拱架支撑,间距600mm。

二、支架验算1. 模板支架验算(按1m纵向长计算)1.1 钢筋砼自重N1=8251.3/186.7*26/30=38.3KN/m21.2 模板及方木荷载N2=0.3KN/ m21.3 弧形钢管拱架荷载N3=53*(4.14+1)/2*3.84/3000=0.17KN/ m2 1.4 钢管支架自重N4=(102*12.22/2.4*8.19+30*2*2.7/0.6+53*1*3.86/0.9+107*3.84)/3000=1.72KN/ m21.5 施工活荷载N5=2.5 KN/ m21.6 振捣砼产生的荷载N6=2.0 KN/ m2在侧墙和二类横墙处不加密的情况下,由于支架间距为600*900mm,立杆钢管位于十字交叉处,则每区格面积为0.6*0.9=0.54 m2每根立杆承受的荷载为:1.2*(38.3+0.3+0.17+1.72+2.5+2.0)*0.54=29.15KN<30 KN立杆承载力满足要求模板支架立杆的轴向设计值:N=1.2*(38.3+0.3+0.17+1.72)*0.54+1.4*(2.5+2.0)*0.54=29.640KN根据现场测量结果48*3.5 mm的钢管壁厚不足,计算时采用48*3.0 mm,则A=424 mm2钢管回转半径为:I= 482+422/4=15.9 mm模板支架立杆的计算长度L=1200+2*500=2200 mm长细比!=L/I=2200/15.9=138.4查表得轴心受压的稳定系数∮=0.353N/∮A=29.64*103/(0.353*424)=198N/ mm2<f=205 N/ mm2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虽然立杆承载力和立杆稳定性满足要求,但余量不大,而且我们在计算时是按均布荷载,实际上在侧墙和横墙处的荷载大,所以我们还得计算这两处立杆的受力情况。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

óбσδφσφ4.1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计算(1)横向水平杆抗弯强度Б=M/W≤M=1.2M GK+1.4∑M QK=1.2×[1.2×(0.3+0.11)×12/8]+1.4×[(2×1.2×12)/8]=0.4938.K·M=97.2≤f=205N/mm2查表W=5.08cm3 Б=M/W=493800/5.08×103=92.7≤f=205N/mm2 (2)横向水平杆的挠度V≤[V]V=5q l4/384E2=5×2.892×1012/384×2.06×105=1.5mmV=1.5mm<L/150=6.7mm(3)纵向水平杆抗弯强度Б=M/W≤fM=1.2M GK+1.4∑M QK=0.395K·M查表W=5.08cm3 Б=M/W=395000/5.08×103=77.76≤f=205N/mm2 (4)横向水平杆的挠度V≤[V]V=FL3/48EZ=1.16×103×1.728×109/48×2.06×105×1.22×105=1.66mm<L/150=8mm(5)扣件抗滑承载力R=(2+0.3+0.11)×1.44/2=1.735KN<[R]=8KN4.2立杆计算N/ΦA+M W/W≤LN=1.2(NG1可+ NG2款)+0.85×1.4∑N QR=1.2[0.1291×30+(1.2×0.11+1.44×0.3)]+0.85×1.4×2×1.44 ×0.5=5.32+1.71=7.03KNλ=L0/i=1.92 查表得Φ=0.195查表i=1.58cm L0=kμh=1.155×1.75×1.5=303.2 cm查表得A=4.89 cm2M W=0.85×1.4 M WK=0.88×1.4 M K L a h2/10=0.135KN·MM K=0.7μZμS W V=0.7×1.11×1.2×0.45=0.42N/ΦA+M W/W=100.3N<f=205N4.3连墙件计算N L= N LW+N0N LW=1.4×0.42×(1.2×1.5×9)=9.53KNN0按规范取值 N0=5KNN L= N LW+ N0=9.53+5=14.53 KN连墙件截面 A= N L/ f=70.9应采用φ10(A=78.5)以上钢筋为连墙件4.4立杆地基承载力P≤f g P=N/A一. 脚手架设计计算的原则:1.架高≥20.00m,且相应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没有给出不必计算的构架尺寸规定。

脚手架的计算公式

脚手架的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方式脚手架的上下通道:脚手架体要设置安全马道:①马道宽度不小于1米,坡度以1:3(高:长)为宜。

②马道的立杆、横杆间距应与脚手架相适应,基础按脚手架要求处理,立面设剪刀撑。

③人行斜道小横杆间距不超过1.5米。

④马道上满铺脚手板,板上钉防滑条,防滑条不大于300mm。

⑤设置护栏杆,上部护身栏杆1.2米,下部护身栏杆距脚手板0.6米,同时设180mm宽档脚板。

脚手架的卸料平台:卸料平台上面要挂牌标明控制荷载;要严格按照搭设方案施工。

卸料平台设计计算立杆横距b=1米,立杆纵距L=1.5m,步距h=1.5m剪刀撑连续设置,卸料平台宽度C=2m。

(1)强度计算Mmax=q12/8q=1.2(GK.C+gk)+1.4KQQK.CGK──脚手板重量GK=0.3KN/M2C ──卸料平台宽度C=2Mgk──钢管单位长度gk=38N/MKQ──施工活荷载KQ=1.2N/M2QK──施工荷载标准值QK=2000N/M2q=1.2*(300*1.0+38)+1.4*1.2*2000*1=405.6+3360=3765.6N/MMmax=(3765.6*12)/8=470.7N.M验算抗弯强度S=Mmax/W=470.7/5078=92.7N/MM2<205N/MM2所以安全满足设计要求(2)计算变形查表φ48*3.5的钢管参数E=2.06*105N/MM2 (钢管的弹性模量)I=12190mm(钢管的截面惯性矩) W/b=5ql3/384EI=(5*3765.6*10003)/(384*2.06*105•*•12190)=•0.•19%=1/526<1/150 满足要求经结构计算均符合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落地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计算书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计算的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18.6米,立杆采用单立管。

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1.2米,立杆的横距1.05米,立杆的步距1.20米。

脚手架用量计算公式

脚手架用量计算公式

脚手架用量计算公式一、脚手架工程量计算一般规则1、建筑物外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外地坪至檐口(或女儿墙上表面)的砌筑高度在15m 以下的,按单排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在15m以上的或砌筑高度虽不足15m,但外墙门窗及装饰面积超过外墙表面积60%以上的,均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2、建筑物内墙脚手架,凡设计室内地坪至顶板下表面(或山墙高度的1/2处)的砌筑高度在3.6m以下的,按里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m以上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3、石砌墙体,凡砌筑高度超过1m以上时,按外脚手架计算。

4、计算内、外墙脚手架时,均不扣除门、窗洞口、空圈洞口等所占的面积。

5、同一建筑物高度不同时,应按不同高度分别计算。

6、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梁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7、围墙脚手架,凡室外自然地坪至围墙顶面的砌筑高度在3.6m以下的,按里脚手架计算;砌筑高度超过3.6m以上时,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8、室内天棚装饰面距设计室内地坪在3.6m以上时,应计算满堂脚手架,计算满堂脚手架后,墙面装饰工程不再计算脚手架。

9、滑升模板施工的钢筋混凝土烟筒、筒仓,不另计算脚手架。

10、砌筑储仓,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11、储水(油)池,大型设备基础,凡距地坪高度超过1.2m以上的,按双排脚手架计算。

12、整体满堂钢筋混凝土基础,凡其宽度超过3m时,按其底板面积计算满堂脚手架。

二、砌筑脚手架工程量计算:1、外脚手架按外墙外边线长度,乘以外墙砌筑高度以平方米计算,突出墙外宽度在24cm 以内的墙垛,附墙烟筒等不计算脚手架;宽度超过24cm以外时按图示尺寸展开计算,并入外脚手架工程量之内。

2、里脚手架按墙面垂直投影面积计算。

3、独立柱按图示柱结构外围周长另加3.6m乘以砌筑高度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外脚手架定额。

三、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脚手架工程量计算:1、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按柱图示周长尺寸另加3.6,乘以柱高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外脚手架定额。

2、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墙,按设计室外地坪或楼板底之间的高度,乘以梁、墙净长以平方米计算,套用相应双排外脚手架定额。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计算公式

脚手架工程量计算(一).综合脚手架1. 综合脚手架应分单层、多层和不同檐高,按“建筑面积计算规则”计算其工程量。

2. 满堂基础脚手架工程量按其底板面积计算。

满堂基础按满堂脚手架基本层项目的50%计算脚手架摊销费。

3. 高度在3.6m以上的吊顶天棚,按满堂脚手架乘以系数0.3计算脚手架摊销费。

4. 玻璃幕墙的脚手架按其高度相应的外脚手架项目乘以系数0.3计算。

(二).单项脚手架1. 外脚手架、单排脚手架、里脚手架均按垂直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门窗洞口和空圈等所占面积。

2. 满堂脚手架按搭设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不扣除垛、柱所占的面积。

满堂脚手架高度以设计地坪到装饰面计算,高度在3.6m至5.2m时,按满堂脚手架基本层计算。

高度超过5.2m时,每增加1.2m,按增加一层计算,增加高度在0.6m以内时舍去不计。

例如:设计地坪到装饰面层高度未9.2m,其增加层数为:(9.2-5.2)/1.2=3(层),余下0.4m舍去不计。

(1.满堂基础计算脚手架的规定,对满堂基础的深度无限制)3. 挑脚手架按搭设长度和搭设层数,以延长米计算。

4. 悬空脚手架按搭设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5. 烟囱、水塔脚手架,区别不同直径、高度以座计算。

6. 水塔脚手架按相应烟囱脚手架人工乘以系数1.11,其它不变。

7. 砌筑工程高度在1.35~3.6m以内者按里脚手架计算;高度在3.6m以上者按外脚手架计算,独立砖柱高度在3.6m以内者按柱外围周长乘实砌高度按里脚手架计算;高度在3.6m以上者按柱外围周长加3.6m乘实砌高度按单排脚手架计算。

8. 砌石工程(包括砌块)高度超过1m时均按外脚手架计算。

独立石柱高度在3.6m以内者按柱外围周长乘实砌高度计算工程量;高度再3.6m以上者按柱外围周长加3.6m乘实砌高度计算工程量。

9. 围墙高度从自然地坪至围墙顶计算,长度按墙中心线计算,不扣除门所占面积,但门柱和独立柱的砌筑脚手架亦不增加。

10.凡高度超过1.2m的室内外砼贮水(油)池、贮仓、设备基础均以构筑物的外围周长乘高度按外脚手架计算。

脚手架承载力计算

脚手架承载力计算

脚手架承载力计算规范规定:当在双排脚手架上同时有 2 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同一跨距内各操作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出㎡(只要要考证这个就好)一)基本荷载值钢脚手板: m2施工人员资料荷载: m2脚手杆自重:m2(二)纵横向水平杆计算MGK=M2*24=MQK=*8=M=+ ∑MQK=*+*=W=σ=M/W=*106 / ( *103 ) =MM2<f=205N/MM2知足规范要求。

(三 )扣件抗滑移承载力计算R=(++) *2=<RC=8KN知足规范要求。

(四)立杆计算1、立杆轴向力设计值:N=( NG1K+NG2K) +∑ NQK+=( +)+*+=2、立杆计算长度l0=kuh=**=λ0=l0/i=*100cm/=1533、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距:MW=**la*h2 /10=*****10=4、稳固性计算:N/ φ A+MW/W=6410/ ( *452 ) +*105/*103=+30=mm2<f=205N/mm2知足规范要求。

(五)连墙件计算预埋φ 14 钢筋, fy=210 N/mm2 ,φ 14 圆钢抗拉能力:2π r2× fy=>N2=知足要求,但要保证预埋环有足够的锚固长度。

锚固筋可按层高设置每米设置一道,水平方向每 5 米设置一道,如板内无上皮筋处应加设附带钢筋,防备板面裂痕。

(六)脚手架基础外脚手架基础要求坐落在原自然地面,无需再进行验算,要求脚手架立杆底部铺垫密实,按要求加设扫地杆。

脚手架承载力的计算落地脚手架计算实例(一)(2009-03-13 10:16:37)标签:外脚手架计算实例技术分类:施工技术与管理落地脚手架计算实例1.脚手架参数一、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为米,米以下采纳双管立杆,米以上采纳单管立杆;采纳的钢管类型为Φ48×;搭设尺寸为:立杆的纵距为米,立杆的横距为米,大小横杆的步距为米;内排架距离墙长度为米;脚手架沿墙纵向长度为290 米;小横杆在上,搭接在大横杆上的小横杆根数为 2 根;横杆与立杆连结方式为单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连墙件采纳两步三跨,竖向间距米,水平间距米,采纳扣件连结;连墙件连结方式为双扣件;2.活荷载参数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kN/m2 ;脚手架用途 :构造脚手架;同时施工层数 :1 层;3.风荷载参数本工程地处北京市,基本风压为kN/m2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为,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脚手架计算中考虑风荷载作用;4.静荷载参数每米立杆蒙受的构造自重标准值(kN/m2):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 ;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kN/m2): ;安全设备与安全网(kN/m2): ;脚手板铺设层数 :1;脚手板类型 :冲压钢脚手板;栏杆挡板类型: 栏杆、冲压钢脚手板挡板;每米脚手架钢管自重标准值(kN/m2): ;5.地基参数地基土种类 :素填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N/m2): ;立杆基础底面面积(m2):;地面广截力调整系数 : 。

脚手架计算公式大全

脚手架计算公式大全

1.04
基本风压wo
0.4 KN/m2
wk=0.7×uz×us×wo= 0.30 KN/m2
立杆自重N3=38.4×H= 2、立杆内力的计算 有关参数的计算
计算长度lo=k×u×h= 其中: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
552.96 N 3.22 m
1.155
单杆计算
长度系数
u查规范
表5.3.3 单杆计算06000 N/mm2
本计算书中的规范指的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
二、脚手架计算 (一)、大横杆的计算 把大横杆简化为连续三跨梁来计算简图如下
q
R1
R
R
R1
la
la
la
1、荷载计算
恒荷载计算
竹排片的规格为1.2m×1.5m,自重标准值为56N/m2
38.4×la×4=
276.48 N
38.4×(lb+a)×1= 57.6 N
15×6=
90 N
56×la×lb=
120.96 N
140×la=
252 N
20×la×h=
64.8 N
小计:N1= 861.84 N
N2=P×la×lb= 2
4320 N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uz
1.025
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us
其中: Aw为每个连墙件的覆盖面积内脚手架外侧面的迎风面积
Aw=bw×hw=
19.44 m2
bw=n2×la=
5400 mm
hw=n1×h=
3600 mm
No为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
双排架的No
5
KN
连墙件的强度验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大脚手架计算书(已通过专家论证)脚手架计算书1、脚手架相关力学计算条件根据檐高和施工的需要,搭设脚手架的高度为H=74.20m(考虑到屋顶局部高处因此均按80m 计算)、立杆横距Lb=1.05m、立杆纵距L=1.20m,大横杆步距h=1.2m,横向水平杆靠墙一侧外伸长度=300mm,铺5cm厚木脚手板4层,同时施工2层,施工荷载按结构施工时取Qk=4KN/M2,(装修时荷载考虑两层同时作业,每两米按一人操作计算,人边放一个300mm 高直径500mm的灰斗,架体脚手板上排放两箱外墙面砖),连墙杆布置为两步三跨(2h×3L),钢管为φ48×3.2,基本风压W0=0.35KN/m2,采用密目立网全封闭,计算脚手架的整体稳定。

其它计算参数查《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知:立杆截面面积A=489mm2(由于使用旧钢管,考虑到磨损,钢管壁厚按3.2mm计算,则截面面积A=458mm2),钢管回转半径i=1.58cm,截面模量W=5.08cm3,钢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205N/mm2,脚手架钢管重量为0.0384KN/m,扣件自重为0.014KN/个,木脚手板的自重0.35KN/m2,密目网(密度为2300目/100cm2)的自重0.005KN/m2,挡脚板、栏杆的自重0.14KN/m。

2、纵向水平杆计算:脚手架属于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荷载由纵向水平杆传至立杆,只对纵向水平杆进行计算,按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抗弯强度按下式计算σ=≤fM=0.175F•LF—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F=0.5qlb(1+ )2q―作用于横向水平杆的线荷载设计值;q= (1.2Qp+1.4QK)•S1Qp―脚手板自重=0.35 KN/m2;QK―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装修施工时为2KN/M2)取QK=3KN/M2;f―Q235钢抗弯强度设计值,按规范表5.1.6采用,f=205N/mm2;S1―施工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取S1=1200mm;1.4―可变荷载的荷载分项系数;a1―横向水平杆外伸长度,取a1=300mm-柱距,取 =1050mm-排距,取 =1200mmW-截面模量,按规范附录B表B取值,W=5.08cm3;σ===<f= ,满足要求挠度验算= (与10mm)式中-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标准值,=4.16mm< =1200/150= 8mm,满足要求。

3、扣件的抗滑移承载力计算R≤Rc式中R-纵向、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按规范表5.1.7取Rc=8.0KN根据公式R= 1.2NG2k +1.4NQk式中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7-5得NG2k=1.372KNNQk—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内外立杆按一纵距(跨)内施工荷载的1/2取值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7-6得NQk=5.04KN/2=2.52KN则R= 1.2NG2k +1.4NQk=1.2×1.372+1.4×2.52=5.174KN<Rc=8KN,满足要求。

4、脚手架搭设高度计算已知:立杆纵距La=1.20米,立杆横距Lb=1.05米,纵向水平杆步距h=1.8米,连墙杆按两步三跨布置,计算外伸长度a1=0.3米,钢管外径与壁厚:φ48×3.2mm(取壁厚3.2mm,截面面积A=458mm2),本地区的基本风压为0.35KN/㎡组合风荷载时Hs=式中HS-按稳定计算的搭设高度;gK-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KN/m),按规范附录A表A-1采用,gK=0.1291 KN/m-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长细比由规范附录C表C取值, = ,-立杆计算长度,;A-立杆截面面积,按规范附录B表B采用(壁厚按3.2mm计算),取A=4.58cm2-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N/mm2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MWK-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MWK=其中 -风荷载标准值,-立杆纵距W-截面模量,按规范附录B表B取W=5.08cm34.1、验算长细比长度附加系数取1.00-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按规范表5.3.3取 =1.55-立杆步距,取 =1800mm-截面回转半径,按规范附录B表B采用,取=1.58cm[]-容许长细比,查规范表5.1.9得[]=210则 = = <[]=210,满足要求4.2、确定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由(1)知λ=176.58查规范表附录C表C知 =0.234.3、求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G2k及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NQk总和: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表7-5、表7-6得NG2k=2.713KN, ∑NQk=7.924.4、求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MWK=4.4.1、先求风荷载标准值wk式中: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 =0.54脚手架风荷载体形系数 ,查规范表4.2.4中的规定,取=1.3φ,查规范附录A表A-3,得φ=0.105,则=1.3φ=1.3×0.105=0.137基本风压 ,查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 =0.35KN/m24.4.2、=0.7×0.54×0.137×0.35=0.018 KN/m24.4.3、 MWK= =4.5、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Hs根据公式Hs=代入数值:Hs==56.8m4.6、求单管脚手架的搭设高度限值:,但根据规范5.3.7条规定脚手架搭设高度等于或大于26m时,可按上式调整且不得超过50m,因此须采取措施:32#楼脚手架上部36m采用单管立杆,折合步数n1=36÷1.8=20步,实际高度20×1.8=36m,下部双管立杆的高度为45m,折合步数n2=45÷1.8=25步。

实际高度25×1.8=45m,架体实际搭设高度(25步+20步)×1.8=81m;34#楼脚手架上部32.4m采用单管立杆,折合步数n1=32.4÷1.8=18步,实际高度18×1.8=32.4m,下部双管立杆的高度为45m,折合步数n2=45÷1.8=25步。

实际高度25×1.8=45m,架体实际搭设高度(25步+18步)×1.8=77.4m。

5、脚手架稳定性验算:立杆稳定性公式(组合风荷载时)式中N-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根据长细比由规范附录C表C取值, = ,-计算长度,;-截面回转半径,按规范附录B表B采用,取=1.58cmA-立杆截面面积,按规范附录B表B采用(壁厚按3.2mm计算),取A=4.58cm2-钢材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205N/mm2Mw-立杆段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弯矩;5.1、求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查规范附录A表A-1知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gk=0.1291KN/m5.1.1、因底部立杆轴力最大,故先验算双管部分 (已知脚手架高度80.4m,45m以下为双立杆,共25步,脚手架钢管重量为0.0384KN/m,扣件自重为0.014KN/个,)。

确定主、副立杆荷载分配5.1.1.1:副立杆每步与纵向水平杆扣接,扣接节点靠近主节点,与脚手架形成整体框架,副立杆应承担部分脚手架结构自重和部分上部传下的荷载。

5.1.1.2:根据试验结果表明:主立杆可承担上部传下荷载的65%,副立杆分担35%左右。

则N,G1K=(NG1K+45×0.0384+24×0.014)×0.65=(80.4×0.1291×2+1.88+0.34)×0.65=14.94KN5.1.1.3: NG2K=(Lb+a1)LaΣQp1+ La ∑Qp2+ La[H] Qp3式中:NG2K-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木质脚手板自重标准值(满铺四层): ∑Qp1=4×0.35KN/㎡=1.4 KN/㎡立网自重标准值: Qp3=0.005kN/㎡栏杆、挡脚板自重标准值: ∑Qp2=0.14KN/m×2=0.28KN/mNG2K =(1.20+0.3)×1.2×4×0.35+1.2×0.14×2+1.2×80.4×0.005=3.34KN5.1.1.4:∑NQk=(Lb+a1) L a∑QK式中 -施工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轴向力总和,内外立杆按一纵距(跨)内施工荷载总和取值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按两层操作层):∑QK=2×2.0KN/㎡=4.0 KN/㎡代入数值:∑NQK=(1.20+0.3)×1.2×4=7.2KN则主立杆轴向力设计值为:(组合风荷载时)N=1.2( N,G1K+ NG2K) +0.85×1.4=1.2×(14.94+3.34)+0.85×1.4×7.2=30.504KN5.2、计算值:根据长细比由规范附录C表C取值,= = ,式中长度附加系数取1.00-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按规范表5.3.3取 =1.55-立杆步距查规范表附录C表C知 =0.235.3、计算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Mw根据规范Mw=0.85×1.4Mwk=式中Mw—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风荷载标准值;—立杆纵距;其值计算根据公式:=0.7μz×μs×WO式中μz-风压高变化系数,地面粗糙为C类,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7.2.1,取μz=0.54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根据规范表4.2.4的规定,取μs = ,查规范附录A表A-3,得φ=0.105,则=1.3φ=1.3×0.105=0.137WO-基本风压, 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表D.4,取WO =0.45KN/m2=0.7×0.54×0.137×0.35=0.018 KN/m2则Mw=0.85×1.4×0.018×1.2×1.82/10=0.0083KN/m5.4、验算立杆稳定性代入公式:证明主立杆不稳定,需要进行卸荷处理。

6、45米以上脚手架立杆(单立杆)稳定性验算:双管立杆变截面处主立杆上部单根立杆的稳定性,最不利荷载在45m处,最不利为内立杆,要多负担小横杆向里挑出0.3m宽的脚手板及其上部活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