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题,共48分)1. 秦统一六国后,“书同文”。

下面关于“马”的四种字体中,取代秦朝官方文字并在东汉发展到鼎盛的是2. 有学者对两汉时期的20种文献中,忠、仁、义、礼、信、诚、孝、敬等8个伦理词语的出现频率进行了统计,发现:“忠”在全部伦理观念中的占比为6.92%,高于“诚”和“敬”,而低于“仁”、“礼”、“义”、“孝”、“信”。

这一统计结果反映出两汉时期A.皇权专制尚未确立B.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C.思想界仍是百家争鸣D.忠观念尚未控制民众的思想3. “盛唐、中唐以后,传奇小说也成为文学的新品种,红拂小玉、太真莺莺、昆仑奴、聂隐娘,以至南柯黄梁??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过南北朝的志怪小说。

”出现此现象的相关因素有①城市经济的发展②道教的广泛传播③开放的社会环境④活字印刷术的广泛应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 西塞罗在古罗马时代的影响巨大,在中世纪时代渐渐衰落,但在文艺复兴时被重新振兴。

彼特拉克在14世纪重新发现了西塞罗的书信,由此开始了文艺复兴学者对西塞罗的重新研究。

因此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在本质上是对西塞罗的复兴。

西塞罗的影响在启蒙时代达到了顶峰,受其政治哲学影响的有洛克、休谟、盂德斯鸠等哲学家。

材料说明A.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对后来的欧洲影响很大B.文艺复兴就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C.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开始对西塞罗重新研究D.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继承和发展了前任成果5. 1555年,査理五世被迫签订《奥格斯堡和约》,承认了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地位。

査理放弃了自己帝国的精神支柱,允许其他君主自行选择本国的宗教信仰。

材料说明A.宗教改革在欧洲取得决定性胜利B.罗马帝国确定了“教随国定”原则C.新教取得了在欧洲的合法地位D.罗马帝国不再信仰传统的天主教6. 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角莺莺己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时间:90 分钟分值:10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 小题,每题2 分,共50 分)1、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

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

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A.辛亥革命 B.文景之治 C.靖康之变 D.武王伐封2、汉武帝元朔二年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

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联将亲览,使有列位焉。

”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武帝此举的意图是( )A.施恩于宗族子弟,强化血缘宗亲 B.缓和皇帝与诸侯王的矛盾,完善地方管理C.满足诸侯子弟获得爵位的要求 D.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3、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

”他旨在强调,科举制()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D.提高了官员知识素养4、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的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于他们和皇帝的私人关系。

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承相 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5、《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唐律疏议》规定:诸八议者(八议指亲、故、贤、能、功等八类人),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相比之下,两者最大的区别是()A.皇帝是否拥有最高裁决权 B.是否注重法律的公平公正C.是否保护个人利益 D.是否重视纲常伦理6、“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海师,何以施展?”这是张之洞对某次战争后所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批判。

该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A.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学习西方的道路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创造了条件C.为国人思考制度变革提供历史契机 D.使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7、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二战爆发前后,对德国的侵略一让再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但事与愿违,战火不断蔓延,甚至烧到英国.因此,张伯伦遭到国内舆论一片谴责,从英国国家机构的职能来看,张伯伦有可能面临()A.英国国王对他免职 B.英国内阁逼迫他辞职C.英国议会对他质疑 D.英联邦成员国家要求他辞职8、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自17世纪以来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奋斗,终于制定了适合于自己国家特点的宪法,其具有的共同特点在于①确立了与原来社会性质不同的社会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③都是本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④开始了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9、2009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一条环绕贫民窟修建的3 米高的围墙部分完工。

【新】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新】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題(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由材料可知,管仲、孟子都认为一国不能有两君,天无二日,这说明了当时政治秩序混乱;孔子主张等级,荀子认为礼义遭到了破坏,这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所以答案选C。

除了管仲是法家外,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因此不能说明流派众多,所以排除A;当时是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实现国家的统一,所以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到阶层的固化,排除D。

点睛: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材料通过当时诸子对社会现况的描述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也体现了通过现象看本质这对哲学关系。

2. 荀子认为,自然界出现的诸如“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而“人妖(妖)”这种人事上的反常现象,则“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荀子在此表达出A. 对天道自然的敬畏之情B. 对自然异象的高度重视C. 对天人关系的理性思考D. 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认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荀子对自然界的“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认为觉得奇怪就可以,不需要敬畏;对于人事上的反常现象,认为需要敬畏,而不可奇怪;故可知荀子对天人关系的理性思考,C项正确。

荀子认为对自然界的“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认为觉得奇怪就可以,不需要敬畏,更不需要高度重视,排除AB。

天人感应思想是董仲舒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4题,共48分)1. 下面是宋代至清代中国书院性质状况表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 学而优则仕观念渐趋淡化B. 书院的办学主体渐趋单一C. 书院的办学体制渐趋僵化D. 思想文化的专制渐趋强化【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官办与民办书院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自宋至清,官办数量逐渐增加直至占主导地位,而民办日益缩小,说明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文化控制日益加强,故D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2. 《吕氏春秋》中载:“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

”这一观念A. 充分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B. 可为反君主专制提供依据C. 与当时的指导思想相违背D.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

”体现出天下不是一个人所拥有的,这是与君主专制理论相悖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在“充分”二字上;C选项说法错误,当时百家争鸣,没有所谓的指导思想;D选项错在本题考查的是君主专制问题,而不是中央集权问题。

3. 庄子说:“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与此意相符的是A. 万物齐一B. 超然旁观C. 鄙视权威D. 顺应自然【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

……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之相符的是鄙视权威,故C项正确,ABD项排除。

点睛: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主要考查两种能力,其一是通过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史料分析、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另一种是借助文言文材料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巧解高考历史文言文材料题要注意借助最为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切入正题。

(1)重要的虚词,如则、非等,这些词后的语句一般就是解答题目的核心句。

(2)重要的历史人物信息,如称谓、官职、人名等。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題(本题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

由材料可知,管仲、孟子都认为一国不能有两君,天无二日,这说明了当时政治秩序混乱;孔子主张等级,荀子认为礼义遭到了破坏,这说明了当时礼崩乐坏,所以答案选C。

除了管仲是法家外,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因此不能说明流派众多,所以排除A;当时是属于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建立起君主专制,实现国家的统一,所以排除B;材料并没有体现到阶层的固化,排除D。

点睛:从历史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材料通过当时诸子对社会现况的描述得出自己的历史认识,也体现了通过现象看本质这对哲学关系。

2. 荀子认为,自然界出现的诸如“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而“人妖(妖)”这种人事上的反常现象,则“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荀子在此表达出A. 对天道自然的敬畏之情B. 对自然异象的高度重视C. 对天人关系的理性思考D. 对天人感应思想的认同【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荀子对自然界的“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认为觉得奇怪就可以,不需要敬畏;对于人事上的反常现象,认为需要敬畏,而不可奇怪;故可知荀子对天人关系的理性思考,C项正确。

荀子认为对自然界的“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认为觉得奇怪就可以,不需要敬畏,更不需要高度重视,排除AB。

天人感应思想是董仲舒提出的,与题干不符,排除D。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钱穆认为古代中国:“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材料中所指出的古代中国“政制演进”趋势的实质是()A.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B.中央集权的逐步确立与加强C.国家统一是历史在发展主流D.小农经济日益占据主导地位2.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苏格拉底则说:“美德即知识。

”由此说明孔子和苏格拉底都认识到人的()A.教育培养美德的重要作用B.价值取向完全取决于智慧C.人文精神高于神灵的价值D.美德与智慧间的内在联系3.“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办的高等学府,它容纳了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个学派,高潮时期稷下先生与学生多达一千余人。

李斯、韩非等曾来稷下游说和进行学术访问,荀子担任过稷下学宫的祭酒。

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不论其学术派别、政治倾向都可自由发表见解。

“稷下学宫”的创办与发展反映了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现象的兴盛B.私学是官学的重要补充C.儒家思想主导稷下之学D.齐国招贤纳士终成霸主4.先秦典籍中,医字写作“毉”。

中医形成之后,针砭药石成为治病的主要方法,“毉”字也逐渐被“醫”,字取代。

“醫”下的“酉”字,是药罐子的象形。

据此可以推断()A.中医发展与巫术相辅相成B.中医经历了从巫术到科学的演化C.中医源自巫术而缺乏科学D.汉字演化伴随着科技发展而变化5.“与李斯比较,董仲舒要高明得多,他以‘六经为指针,寻找到了与地主制经济、宗法专制君主政体比较相吻合的文化形态。

” 董仲舒的这种“文化形态”特点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以法为教”“以吏为师”C.“三教合一”“春秋一统” D.“尊儒尚法”“天人合一”6.有诗曰:“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