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叶檀双向开放或者双向封锁
叶檀经典名言

叶檀经典名言1. 中国食品行业再没有法律严格规范,将成为化学实验场,十几亿人是实验品。
2. 中国不是法律不够严密,而是特殊人物、特殊机构有足够的能量让法律千疮百孔。
3. 所谓央企不存在垄断说不仅是对中国现实的漠视,也是对大众智商的侮辱。
4. 缺乏信仰、谎言遍地、施毒敛财。
5. 企业重走上世纪80年代的致富之路已无可能,那条路被高租金、高成本堵死,在路边摆个小摊可以解决一家温饱,但只有营销路径与被认可的技术和品牌,才能走上富裕的路。
6. 人无所求,其言亦真;人无所求,其言亦刚。
7. 身处转型社会,是幸运也是不幸。
幸运的是可以与清末以来的改革家呼吸相通,不幸的是,转型社会的人面对的是不可知的未来。
8. 目前中国的房价就是由超发货币、不公平的分配体制以及部分群体的超前奢侈化,催生出的一个怪胎。
9. 政策当然有用,关键问题是执行到位。
值得关注的是,所有的房地产政策只要由地方政府主勺,大都打了水漂。
关键在于执行,光说不练,文牍有多高,信用就有多缺。
10. 豪宅持有者不必缴纳保有税,而炒房者不必从几个月就翻番的投资收益中缴纳资本利得税,是对税收公平政策的最大嘲讽。
11. 央企地王现象频出、垄断企业收入过高,无一不反应央企对社会尽责太少。
央企进入房地产,不过是央企病的发作,他们总会进入类似于房地产的暴利行业,而后一统天下。
12. 我国CPI的定义本质是,农村生活或者市场化之前的市民生活,只要吃穿价格维持大体稳定,CPI就能维持稳定。
猪肉在此意义上成为小康生活的象征,CPI稳定背后的潜台词是吃得饱穿得暖吃得上便宜猪肉。
13. 说到底,我国股市炒作的是大宗商品和政府信用。
14. 明知道风险多多,投资者仍然前赴后继,买基金当股民,今天炒地产股明天改消费股,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除了股市楼市之外,国内找不到更好的投资保值的场所。
15. 在A股市场之上另有一套市场之上的稳定法则,这套法则可以实现名义改革成本表面最小化,可以将利益暗度陈仓,却惟独无法实现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筛选优质公司基因,达到经济总体利益最大化与投资者利益最大化。
叶檀:宗庆后女儿为何学李嘉诚想离开中国

叶檀:宗馥莉的本土化2013-09-23 01:38:27归档在我的博文 | 浏览 51521 次 | 评论 44 条宗馥莉的本土化2013/9/23 每日经济新闻宗馥莉是市场风向标之一。
其引起关注不仅仅因为其富二代的身份,更因其罕有的百无禁忌的言论。
她曾经表示自己这一辈与父亲这一辈不同,曾经表示跟政府打交道让人头痛,更明示企业有外迁可能。
其父宗庆后遇袭,有传闻称与娃哈哈内部的改革有关,虽然警方的答案已经明确,虽然宗庆后本人出面表示无大碍无大事,但江湖传言仍然纷扰不绝,余波荡漾。
相比于李嘉诚国际布局,还在大声呐喊不离开中国不离开香港,宗馥莉尚未布局就吆喝可能离开,不由让人摇头感慨初生牛犊。
给人希望,留下余脉,这是传统的持平之道。
宗氏父女在治理理念上明显差异。
以前娃哈哈以传统的强势模式进行治理,媒体称之为一个大脑:自1989年正式注册成立,到目前发展成巨无霸,娃哈哈集团依然如“一个人的公司”:从未设立副总,事无巨细均需宗庆后亲自审批。
娃哈哈拥有疯狂而强势的营销网络,2009年年初,宗庆后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娃哈哈在原有销售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下延伸渠道,到2008年年底,娃哈哈增加了1000多家经销商,二级批发商的数量翻了一番、达到4万多家。
截至2013年,娃哈哈集团在全国建有100余家合资控股、参股公司,拥有近3万名员工。
一群忠心耿耿的老员工,行之有效的销售渠道,一个大区经理一份投名状,加之政府消费者天时地利都不合,与娃哈哈争战的达能不管拥有多少合资公司股份,注定失败。
一个模式不可能永久持续,娃哈哈必须变革。
娃哈哈在产品创新、营销渠道等方面都进入了瓶颈。
宗馥莉接受西方教育,比起一个大脑的强势统治,宗馥莉更强调制度的重要性。
与父亲表面强势实则掺杂人情社会的做法不同,宗馥莉以“铁娘子”姿态打造制度文化,凡事注重规则与效率。
进入公司七年后,宗馥莉于去年10月接受采访表示出折衷态度,表示“哪个制度在什么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并没有说西方的制度特别适合于中国,也并不一定是说它的制度一定非常好,应该在不同环境下,怎样去找到合适自己的管理模式”,“我应该强调西方国家一些制度管理,能够提高效率,加强团队合作的精神。
双向开放,或者双向封锁

迟缓而痛苦的对 内开放
然而 ,对 内开放从未能跟上对外 开放 的步 伐。 对外开放是 正确的 ,并不意味着对外 资的
展 的鲶 鱼 ,通过参 与国际竞争 ,中国出现了一
大批 具 备 国 际竞争 力 的企 业 ,如在 电信 设 备 超 国民待 遇 是正 确 的 。对草 根 市场 经 济 的歧 领域的华为 与中兴通讯 ,如I 领域 内的搜 索引 视 ,导致了一系列匪夷所思 的现象 ,使 中 国的 T 擎 、电子商务 等。 市场 经济根基不稳 ,从而激发 出广 泛的民粹主 国外商品拥入我 国 ,加 上我 国逐 步开放 的 义情绪 。 在重要 的资源性行业 ,对 内资 开放徒 有其 服务市场 ,使本 土经济面临着强烈 的竞 争 ,中
从规则制订 到经济分工 ,中国都在进入对
曾评价 中国为世 界贸易领域 内 “ 大象 ” 的 外开放 的深 水 区 ,成为 国际上举 足轻重 的经济 WT 总干事 拉米 ,2 0 年 在 中国人 世5 年之 体 。 O 06 周 际 ,对 中 国人 世后 的作 用 给予 了 “ ” 的打 A+ 分。2 1年 ,在 中国人世 1周年之 际 ,拉 米再 01 0 次给出 “ + A ”的高分。
开大门。
是否应加入WT 的争议未 曾平息 ;从 国内角度 O 看 ,经济艰难转 型 ,与对外 开放并行 的是在资
源等领域 的 “ 国进 民退” ,中国未能在对外开 国马戛尔 尼使 团到达乾隆避暑 的热河 ,最终争 放时积极稳健 地推进面 向民资 、致力 于建设市 论 的焦点 变成是 否要行三跪九 叩礼 。至于 国际 场化基础 的对 内开放 。
对此亦应 给予鼓励 。中国社会科 学院研 究组从 本地企业 家的成 长 ,都具有积极 的示 范和推 动 作用 。由此而论 ,无论是为 了巩 固国家政 治统 乃东县 克松 村藏族农 民达娃次仁那 里了解到 , 还是 为了促进 国内经济一体化 ,加快地 方 经济 发展 ,少数 民族 自治地 区特别是 西藏 、延 学 到厨艺后 曾创办 自己的餐馆 ;在经营过程 中
这真是市场,不是美元阴谋

这真是市场,不是美元阴谋
叶檀
【期刊名称】《珠江水运》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一种流传久远的阴谋论是,此轮人民币汇率下行是做多美元、吸引资金回流美国的产物,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美元霸权。
为了维护美元霸权,美国整垮欧元;为了维护美元霸权,美国用金融动荡吓唬全球资金回流美国购买欧债;为了维护美元霸权,美国让所有的新兴国家货币全部贬值。
【总页数】1页(P51-51)
【作者】叶檀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33
【相关文献】
1.美元霸权税的阴谋
2.油价突破100美元的阴谋和危机
3.美国的阴谋:黄金的避险价值正在被彻底击溃,直奔800美元而去
4.美元霸权税的阴谋
5.15亿美元,英特尔的“阳谋”与“阴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檀 上海自贸区最大风险是权力与金融

叶檀上海自贸区最大风险是权力与金融2013年08月26日 01:04来源:每日经济新闻7月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
8月22日,商务部发布消息,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以开放促改革的又一次全新尝试,通过上海自贸区进行要素自由流动、经济管理模式的深层次改革。
中国经济改革到了制度改革的深水区,不改革则全盘皆输。
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
不改革,政府主导投资经济的模式不可能改观;不改革,房地产依赖症不可能摆脱;不改革,中国出口低端制造品,以环境与苦力换外汇的路将越走越窄。
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现实倒逼的结果。
被赋予重任的上海自贸区能否成功,有两大关键点。
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这一点上海方面已有“尚方宝剑”。
8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在上海自贸区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政府定出一个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名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
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讨论通过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域内暂停实施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
甚至有关投资方面的几十条法律,上百条的规章,在自贸区内或将不再适用。
这个重大举措将直接约束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权,以及东道国对于贸易的自由裁量权。
境内外的企业,除极个别特殊行业如基金期货等行业外,实行备案制,从国务院、发改委到上海地方的审批权,在上海自贸区内将大幅缩减,简言之,上海自贸区将成为巨大的自由港,面向香港奋起直追。
关键在于中央各部委是否愿意真正放权,如果表面放权支持,心里不爽脚底使绊子,上海自贸区改革不可能成功。
如此巨大而主动的自我开放,是前所未有的尝试。
开放趋势面前,一切攻击都会被历史粉碎。
以往我们名义上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实际上中国的核心技术并非靠保护得来,反而保护了落后产能,与渗透到几乎一切市场领域进行审批的政府权力。
2011年的最大危机是权贵继续绞杀市场

2011年的最大危机是权贵继续绞杀市场
叶檀
【期刊名称】《新经济》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 有一个挥之不去的疑问:为何看好中国经济却又不敢对中国未来抱有过多的乐观?rn一言以蔽之,权贵资本导致财富鸿沟越拉越大,尚无制服权贵贪婪之胃的致命武器.这无关经济,有关经济体制.rn政府成为市场争利者,也即成为毫无争议的市场贵族.
【总页数】1页(P20)
【作者】叶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1年的最大危机是权贵继续绞杀市场 [J], 叶檀
2.欧洲/中东/非洲(EMEA)地区目前是正投系统的最大市场——2007年后显示器市场会继续增长,但预期销售收入将会下降 [J], Sanju Khatri
3.农业部2011年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J],
4.农业部要求2011年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J],
5.农业部要求2011年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檀:“独立学者”杜建国弱智的阴谋论可以休矣。

叶檀:“独立学者”杜建国弱智的阴谋论可以休矣。
叶檀:“独立学者”杜建国弱智的阴谋论可以休矣。
1025 次点击14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emocracy 于2012/3/2 13:15:23 发布在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别提弱智的阴谋论世行给韩国和中国的药方是良方世行给中国开出了一贴改革的药方,有人认为是资本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
在某些人眼里,天下汹汹,无所不是阴谋。
世界银行类似的“毒药”不仅给了中国,还给了包括韩国在内的许多国家。
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有两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能力、经济修复能力引起关注。
美国的经济在2011年下半年再次出现疲软复苏迹象,金融生产力与实体创新能力不容低估;另一个则是韩国,虽然经济数据起落,但创新能力以及对日本的取代之势惹人关注,其电子、机器人、造船等行业均拥有核心技术。
韩国经济会下降,但没有危机。
其他增速较高的还包括土耳其等国,主要受益于贸易增长。
吃了世界银行的“毒药”,韩国经济有了巨大的转变,打下了第二轮变革的基础。
在20世纪50年代,韩国人均GDP只相当于世界上最贫穷的亚非国家的水平,经济以农业为主。
从1961年到2008年,韩国名义GDP从22.1亿美元增加到了9287亿美元,人均GDP从92美元增加到近2万美元。
1996年,韩国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这一富国俱乐部。
韩国经济分为两个阶段,期间曾经遭遇严重危机。
引用一段话:从1961年至1978年GNP年均增长率为9%,199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763美元,位居全球十一位,在汽车、电子、造船等主要重化工业领域进人世界先进行列,三星、现代、大宇等13家大企业排列世界500强之列。
韩国许多大企业制定了本世纪末成为世界排名前5位、前10位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但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的软肋暴露无遗,成为金融地震的重灾区。
大企业集团接连倒闭,包括大宇、汉拿、真露、韩宝、起亚、纽科等在内,排名前30位的大企业中有11家破产。
美女经济学家叶檀解析股市:买啥都可以就是不要买股票

美女经济学家叶檀解析股市:买啥都可以就是不要买股票美女经济学家叶檀上周末来宁为南京人解析汇市股市楼市:想在A股活着,别听妖话和内幕一线城市核心区房价依然会坚挺“现在是人民币最值钱的时期,出去旅游的人赶紧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吧,人民币现钞购入价已是6.22以下了。
不过,你以为人民币会一直这么值钱下去么?错了!一年后的远期人民币汇率是跌的,说明市场不看好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素有美女经济学家之誉的叶檀[微博]博士,11月17日受中国平安[微博](36.49,-0.60,-1.62%)江苏分公司之邀来宁做“价值论坛”报告,为南京人解析汇市、股市和楼市,其快人快语的风格和大胆预测吸引了报告会现场近千位市民。
实习生董梦颖扬子晚报记者沈春宁析汇率谈货币人民币短期看涨汇率长期不看好看好美元:既能耍流氓又会惹人爱美国推行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后,拼命印美钞,而且美国明年还要推第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但美国为何没有出现通胀?叶檀解释:“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你随处可以看到,一美元就可以买一个玩具,几美元可以买一堆玩具,这些玩具都是中国东莞生产的。
现在东莞不生产了,产地转移到东南亚了,为什么呢?因为斯里兰卡的人工成本只有中国的1/5。
所以说,美国有全球资源整合和全球品牌创新能力,而且它的能源自给率已达到85%。
”“其实,美国是这次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受益者。
”叶檀认为,美元依然坚挺,但美元价格又高——这样可以保证其出口的竞争力。
同时,美国的创新能力很强,而且它又继续实行宽松政策,它将通胀的风险转嫁给了全球。
她调侃道:”除了美元,没有第二种货币能这样——既能耍流氓但人们依然爱它。
”对于人民币与美元未来的汇率走势,叶檀表示,她短期看涨人民币长期不看好——因为从远期汇率和套利市场看,市场对人民币远期汇率都不看好。
“你很难想像一个国家经济很差,而货币汇率很高”,她说,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性解释——就是美联储想让你汇率走高,这是一种妥协的结果,比如美国选总统或开一个国际性会议,大家心照不宣,形成妥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檀:双向开放,或者双向封锁中国对外开放是激进而成功的,然而,对内开放从未能跟上步伐。
没有内部的市场经济,以偷懒的对外开放取代内部艰难的市场建设,必得市场软骨症。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一员,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
这是对外部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在此前漫长的近现代历史中,中国通常是被坚船利炮轰开大门。
时间倒溯208年,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四,试图与中国从事贸易、制订贸易规则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到达乾隆避暑的热河,最终争论的焦点变成是否要行三跪九叩礼。
至于国际贸易,是热衷于探讨朝觐的天朝人从未理解的概念。
2011年,是中国入世10周年。
10年间,中国的进口、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分别增长4~5倍,市场经济体系进一步完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通过发展出口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中国实现了大范围的脱贫,完成了中低端制造业产业链条布局,对外开放成为大势所趋,没有力量能够阻止这一趋势。
但在入世10周年时,从国际角度看,贸易摩擦并未减少,国内对于是否应加入WTO的争议未曾平息;从国内角度看,经济艰难转型,与对外开放并行的是在资源等领域的“国进民退”,中国未能在对外开放时积极稳健地推进面向民资、致力于建设市场化基础的对内开放。
激进而成功的对外开放中国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从1978年以来,以开放促改革,以外向型经济拉动经济发展从未动摇。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入世10年后,2011年1月27日,在达沃斯论坛上,商务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将以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为新起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曾评价中国为世界贸易领域内“大象”的WTO总干事拉米,2006年在中国入世5周年之际,对中国入世后的作用给予了“A+”的打分。
2011年,在中国入世10周年之际,拉米再次给出“A+”的高分。
中国对外开放是激进而成功的,这说明对外开放不会摧毁中国经济,反而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鲶鱼,通过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在电信设备领域的华为与中兴通讯,如IT领域内的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
国外商品拥入我国,加上我国逐步开放的服务市场,使本土经济面临着强烈的竞争,中国人了解了更多的国外品牌,创建了一大批本土品牌,洋品牌的溢价逐渐消失。
但国外的一些品牌,如大宗消费品,如哈根达斯等,在中国仍作为高端品牌享受溢价,正是中国开放不足的反映。
对外资开放已经深入核心的金融资本领域。
从2006年至今,外资银行在中国资产从0增长至超过1.3万亿元。
外资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对金融人才的激烈争夺,使金融行业的薪资增长了数十倍。
渣打银行中国区总裁林清德表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尤其是2006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之后,银行业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这个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更多的参与者进入中国市场,新的外资银行来到中国,你会发现行业的发展速度已超出各机构人才的供应储备。
因此,对渣打来说,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在某地开设分行,在最早进入的时候,需要确保了解当地的经济情况,会招收当地的人才,因此,高管需要的是本地人,需要很了解当地政府、监管部门和当地社区的情况。
各种争论仍在继续,中外贸易博弈日趋激烈,正是中国开放之后的表现,中国正在学会运用国际规则参与国际竞争。
为加入WTO,有关部门对当时法律法规规章及其政策措施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清理。
入世10年来,法律法规规章的立、改、废工作从未间断,个别清理始终进行,相继废止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修改了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等。
从规则制订到经济分工,中国都在进入对外开放的深水区,成为国际上举足轻重的经济体。
迟缓而痛苦的对内开放然而,对内开放从未能跟上对外开放的步伐。
对外开放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对外资的超国民待遇是正确的。
对草根市场经济的歧视,导致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现象,使中国的市场经济根基不稳,从而激发出广泛的民粹主义情绪。
在重要的资源性行业,对内资开放徒有其名,直到目前,在煤炭等领域驱逐民资的“国进民退”仍未受到清理,在石油等行业通过进口权、排产权等限制弱化民资地位。
在入世之后,本应先对内开放的市场却先对外国投资敞开了大门,给外商的“国民待遇”大大优于民营企业,以致人们形象地称民营企业为“非国民待遇”。
此外,在重要的税收方面直接歧视内资。
自2008年1月1日起,中国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此前外资所得税税率是15%,而内资企业的税率高达33%。
吸引外资作为政绩之一,外资买单将难言坏账一盖了之等好处,让地方官员对外资趋之若鹜。
中国的金融机构成为对外开放而对内封锁的典型行业。
2007年的数据显示,境外投资者通过低价入股国有银行狂赚1万亿,加上在香港低价上市的垄断型公司的利润,远超1万亿。
有一种自欺欺人的可笑观点:既然内部市场资源无法激活金融市场,外资又不是活雷锋,它们进来既获得了收益,使中国银行业开始了真正符合国际惯例的市场化改革,也使中国银行业在资本市场获得了更高的估值,一举两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其实中国金融业从未真正向内部开放,例如村镇银行升级,民间机构必须让出大股东位置;再如小额贷款公司被严厉禁止吸储,最终以高利贷的畸形方式获得赢利权,因此在政策上与道德上受到双重打压。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起步,竭力争取在境外开疆拓土,设立或者通过并购的方式建立分支机构,也设立了理财中心为国内投资者到境外投资服务……但市场化并不只是并购游戏,也不是股权激励,其实质是一种竞争体制,所有的组织架构都围绕竞争而来,而体制内的银行恰恰缺乏对于竞争的本质理解,它们是天然的蓝筹股,可以获得中国经济发展的利润,它们在资本市场降生伊始就是股市的定海神针,可以理直气壮地首批获得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编者注)资格。
市场改革绝非一蹴而就,许多人都清楚的事实是,许多国有银行的董事会仍缺乏人事支配权,银行内部建立以业务为条线的事业部制等体制如一团乱麻。
银行的改革路径在验证一条以开放促改革的路线能否成功,现在看来问题极大,只有对外开放而缺乏对内开放,无法改造内部的行政土壤,无法形成真正的竞争环境,无法改变漠视境内投资者利益的不良文化。
另一个典型行业是资源行业。
由于对民企的步步紧逼,民企在石油等行业步步撤退。
1998年以前,民营企业在石油流通领域占到了85%,每年上缴利润高达人民币1000多亿元,就业总人数134万人。
民营企业进入中国成品油分销领域的各个环节,不仅企业数量多,而且分布区域广。
而到了2007年,中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由1998年的3340多家锐减到663家,民营加油站有2/5处于死亡边缘。
按照中国入世承诺,国内石油零售市场在2004年对外开放,国内石油批发市场在2007年对外开放。
而从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经贸委等八部门的“38号文”明确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石油集团、石化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重申两大集团的成品油批发专营权,并进一步赋予其零售专营权。
2007年1月出台的《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和3月的《成品油经营企业指导手册》,设立过高的门槛,实质上是在驱逐民营石油企业。
大型企业可以与国际石油巨头建立合资企业,康菲石油在渤海溢油事故后态度傲慢,可我们的民营油企至今仍在追问,生存还是死亡?正因为民营企业生存艰难,要求给予民企生存空间的文件才层出不穷。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大对内开放,发展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提出“把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结合起来”。
2005年2月25日,国务院出台“非公经济36条”。
这是新中国成立56年来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核心是给予民企国民待遇。
让人遗憾的是,老36条未见效,只能推“新36条”,5年后,国务院再次颁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非公有资本的开放力度更大,被形容为“将已经透明的玻璃窗擦得更亮”。
有传闻称,细则将在2011年底出台。
中国存在“王爷经济”,官方垄断企业拥有天然优势;还存在“诸侯经济”,地方政府各自为政,本应统一的国内大市场被各种费用等层层分割,国内市场物流费用甚至比远洋出口更高昂。
中国的市场化只完成了一小半,重要的资源行业、金融行业均未建立充分竞争的市场根基,也未在用工制度上建立市场雇佣机制,更没有在资源配置上响应市场召唤。
中国的市场化是表层的浮浅的市场化,从根本上不接内部市场化的地气。
最接近民间市场化的温州草根经济,目前也处于生死关头。
对外开放而对内封锁,加上权贵经济推波助澜,使得国内民粹主义泛滥。
对西方经济的解读只剩下两个字:“阴谋”。
甚至在中国本土也亟需的知识产权方面,也认为是西方对中国封锁技术的阴谋。
这显然是受虐心态的表现,虐待之源来自内部的不平等。
在不平等待遇下,民营企业家既痛恨权贵的不公,也痛恨外资的跋扈,由于无法向权贵发作,只能向外资开火。
从2005年开始抨击外资并购,到近期抨击金融战——对内不开放,引发的民粹必然导致民粹对外资的痛恨,对外开放难以持久。
1978年,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允许草根市场存在,但2011年,仍然在探讨“国退民进”。
1861年到1894年,中国开始政府主导的洋务运动,可以视为上一轮的国企参与世界竞争,最终,退回到民粹主义的彻底闭关锁国。
没有内部的市场经济,以偷懒的对外开放取代内部的艰难市场建设,必得市场软骨症。
洋务运动经历半个世纪,以血腥的战争方式失败;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造就了空前的饥荒悲剧;而现在,是回到洋务时代,还是进入新一轮的市场草莽建设期,以真正的市场建设立下中国发展的百年根基?希望不是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