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财经作家叶檀个人简历

合集下载

财经作家叶檀个人简历

财经作家叶檀个人简历

财经作家叶檀个人简历姓名:叶檀职务:首席评论员现居:上海所在行业:传媒/出版/印刷高等教育记忆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

职业记忆叶檀,女,《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财经专栏作家。

对经济史与政治史颇感兴趣,考虑的结果是历史转折植根于经济的转折,经济只只是是政治的折射。

所以,走出书斋,到报社撰写经济类的评论文章,迄今为止已止已在《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少年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企业家》、《上海证券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文章。

自我评价喜欢选择对社会变动有妨碍的经济变局,尽量看出华丽面纱背后的真实面目。

有时会挑选沉默,但别做违心之论。

身处转型社会,是幸运也是别幸。

幸运的是能够与清末以来的改革家呼吸相通,别幸的是,转型社会的人面对的是别可知的以后。

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翼看得更透彻。

偏爱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因为如此的时代能使制度性优势与劣势水降石出。

考虑的结果是历史的转型植根于经济的转折,而经济在大多数事情下是政治的折射。

为此,在对经济的评判时希翼有长时段的历史观作为观照,而这,只只是是接踵诺思、杨小凯等先贤的老路,希翼在当下能走出新意。

历史博士,财经论者。

经济领域的市场派,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

从历史到现实,从经济到政治,期间并无轩轾,常有令人惊奇的相似之处。

所以责备任何以牺牲个人充当某种崇高理想祭品的行为,以及脱离日子常识的高深理论。

赞赏尊重常识的理论,同情任何凭辛苦工作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转型期的人面向别可知的以后,兴许彷徨,但好在并未象但丁一样,对以后失去信心与感觉。

以我手写我心,用事例与逻辑说话,对事别无小补,对己无愧于心,且文章别遭斧钺之害失去原意,于愿脚矣。

《中国房地产战争》

《中国房地产战争》

《中国房地产战争》作者:暂无来源:《现代企业文化》 2009年第11期《中国房地产战争》作者:叶檀出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10月第一版定价:34.00.元推介理由:房地产行业关系国计民生,有关它的每一项政策、每一个新出台的法规,某部门的新动向,都引发经济震荡,也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在房地产的世界里,法规乱,政策多,博弈繁杂而激烈。

叶檀的文字向来以深刻、犀利、一语中的著称。

《中国房地产战争》承袭了叶檀一贯的风格,理清政府、开发商、消费者三方关系,透彻地解析政府愿望、政策本质、开发商现状、消费者困局,以及房地产市场走向,拨开云雾,为读者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切实的参考。

近日,著名经济评论人叶檀新书《中国房地产战争》在各地书店上架销售。

叶檀是复旦大学博士,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第一财经、深圳卫视、凤凰卫视等数十家电视财经节目的热门嘉宾,也是当前主流媒体上相当活跃的财经专栏作家,同时还是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络媒体的爱将。

叶檀一向以文风犀利,眼光精准独到而闻名,擅长用简洁、浅显的文字,把一些相当复杂的问题言简意赅地点出来。

房地产、房价、房市,一直是近年中国所有人都关心的热点话题,因为它和所有人息息相关,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会被它的震荡拨动心弦。

而政府、房地产商与消费者,也是三足鼎立各有河山,因此政府有关房地产行业、房市、房价的每项政策和每个新出台法规,以及相关部门哪怕一点点新动向,都会引起一轮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风暴,而街头巷尾的百姓们则更会众说纷纭,可说各有各的想法。

叶檀在书中,以锯解秤砣之功力,针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三方利益与困局,敲骨剥髓‘深入解析,尤其解读了如物业税能不能降、房价、小产权房合法化是迟早的事、发改委的房地产紧缩政策建议是为房价推波助澜等诸多与消费者关系最为密切的问题,拨开云雾,为读者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切实的参考。

在盘点与理清了这三者的复杂关系的同时,叶檀还别开生面地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当前经济问题,剖析中国房地产行业,揭示在中国房地产这门烫手生意的运作关键,同时对宏观政策变迁的趋势走向和这个行业在震荡中的机会和危险,都提出了极为理性而睿智的分析和判断。

叶檀经典语录评论大全

叶檀经典语录评论大全

叶檀经典语录评论大全叶檀经典语录一、任何权利都有自我强化的倾向,自我强化后的权利不可能自我削弱。

二、人性之恶,有时比动物更不如。

三、别人的错误不能证明自己的正确,别人成为山大王不是自己成为山大王的理由,任何舍弃程序正义的野蛮收费行为,都是在统一的市场经济里制造裂痕,这也就是我国城市经济成为山大王经济、统一市场迟迟无法建成的根本理由。

四、缺乏信仰、谎言遍地、施毒敛财五、细节处窥见魔鬼与天使。

六、尊重历史,面对真实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意识到中国改革的现实土壤,是明智之举。

反思改革路径时,不能脱离真实的历史环境,立足当下轻易批判历史,是对历史不负责任。

七、如果你是一个东部企业的企业家,手里有上千万元,有3条路可走,一是马上转移到中西部去继续做中低端产业、代工产业;二是在东部留下来,但一定要有品牌、有技术、有销售渠道等;三是退出实业,拿着钱,做一个寻找下一代企业家的投资人。

八、一个社会的诚信有两大底线,一是关乎生命的食品药品,二是关乎救济底线的法律。

两大底线不存,则社会底线尽失。

九、泡沫时间有长有短,短的一二年就崩盘,长的可以到五、六年以上,甚至十几年。

十、外风何足动摇,心安即是家十一、对于任何政策的评价,必须回到历史中,而后抽离历史进行深刻反省。

十二、把皇帝的新衣当遮羞布永远遮不住羞处。

十三、以我手写我心,用事例与逻辑说话,对事不无小补,对己无愧于心,且文章不遭斧钺之害失去原意,余愿足矣。

十四、人人痛恨,却人人为之。

十五、日经繁花地,片雨不沾身。

十六、春天来了,但温度还是冬天。

【叶檀简介】叶檀,女,博士,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

在《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财经国家周刊》、FT 中文网等多家媒体开辟财经评论专栏。

曾获《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度青年领袖、中国证券市场20年回顾与展望论坛20年最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奖等奖项。

叶檀谈房地产市场

叶檀谈房地产市场

叶檀:经济转型下的房地产市场2010年10月06日20:15 世博网叶檀,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

谢谢主持人,谢谢组委会让我过来参加这个圆桌论坛。

房地产论坛刚才各位都讲了宜居城市,因为跟他们的职业相关,但是我要讲一讲我作为一个财经评论方面的人士对于这个市场的认识。

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未来房地产市场会往哪里走,因为我到各个地方去大家都会问房地产怎么样,说实话现在的政策像六月的天一样每天三变,我也不知道怎么样。

房地产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就是房地产里面如果说市场价格往上走的话,一定是投资者主导,投资者主导背后事实上是一个货币现象,所以我是从货币来看待这个问题,我是从泡沫和杠杆来看待这个问题。

我没有楼盘介绍,我就介绍一下我自己这个人,我的身份,还有两本书,如果大家愿意可以拿回去看看。

房地产杠杆,请大家记住,不管是房价高低,一定要记住货币跟杠杆两个字,至于市场有多少房子在供应这个没有必要太大的关注,因为事实上从08年到09年,05年到06年的时候,可以在半年之间供需关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是否认为这个投资未来收益已经很好了,所以有一句话就叫做:“没有杠杆就没有市场,”它要撬动这个房地产市场支点在哪里?就在贷款、融资市场,在货币,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市场一切都没有。

我要告诉大家一个例子,其实我以前跟大家说的时候,我会先让大家看下面一张图。

我说杠杆率在某个城市四年时间地价上涨了6400%,我会问他们这是哪个城市,是什么时候,他们一般都会告诉我是2008年或者是2009年在中国海南,我告诉他们事实上并不是在中国海南,是在美国芝加哥。

当时是黄金体系,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因为当时银行都是可以自己发纸币的。

到1836年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上台,上台后他发布了一个命令,就是所有购买土地的人都必须用黄金或者是白银来支付地价款,这样一来所有的杠杆从头开始全部都倒塌。

经济名人叶檀的个人资料

经济名人叶檀的个人资料

经济名人叶檀的个人资料叶檀博士,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以下便是本人为大家所带来的叶檀的个人简介,希望各位会喜欢!叶檀的个人简介叶檀,1973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专攻政治史与经济史,著名财经评论家。

本科就读于杭州大学历史系。

杭大被浙大合并后,她既不愿说自己浙大毕业,也懒得解释杭大的历史,干脆只说博士毕业于复旦。

据叶檀自己所言,她在大学时看书很杂。

专业成绩不太好,对非专业领域的财经反而颇有兴趣。

但在史学圈子里,研究明清经济史的叶檀还是小有名气。

约在2006年的下半年,书店里陆续出现了一些以明史为题材的通俗读物,其中“看了明朝就明白”系列丛书里,就有叶檀的那本《明朝的明白人》。

获得博士学位后,叶檀一度在复旦大学和上海社科院供职。

那两年“很冷僻的”正统书斋生活,在怀着一点不甘心和掌控生活的叶檀看来,无疑是没有自由,充满了规制和无趣。

叶檀的自述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专攻政治史与经济史。

偏爱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因为这样的时代能使制度性优势与劣势水落石出。

思考的结果是历史的转型植根于经济的转折,而经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政治的折射,为此,在对经济的评判时希望有长时段的历史观作为观照,而这,只不过是诺思、杨小凯等先贤的老路,希望在当下能走出新意。

从2000年左右走出书斋,到报社撰写经济类评论,迄今为止已在《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上海证券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中国企业家》、等报刊杂志发表大量文章,偶尔在电视台财经频道客串点评经济新闻,也出版过历史方面的书籍。

尽量挑选对社会变动有影响的经济变局,看出华丽面纱背后的真实面目。

相信具体案例与历史观与经济理论的结合,才不会得出与常识偏差远得离谱的结论。

为此,曾经与企业高管、员工聊天,也曾深入到乡镇追踪过具体事件。

从历史和现实中来看,资本如水,既能集聚社会的资源、智慧与美德,也能成为藏污纳垢的游戏场,无论十六世纪的尼德兰,还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都有相似之处——对任何一件事物得出结论殊为不易。

叶檀国家队“五大金刚”能不能做高抛低吸

叶檀国家队“五大金刚”能不能做高抛低吸

叶檀国家队“五大金刚”能不能做高抛低吸作者简介:叶檀,知名财经评论家、财经专栏作家。

《每日经济新闻》主笔、央视财经频道特约评论员。

主要从事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金融等领域写作。

著有《拿什么拯救中国经济》《中国房地产战争》。

股市现在的市况很难说是正常的。

一方面是套现极度扭曲。

现在市场上的某些并购是以圈钱为主要目的,辅之以概念炒作。

从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套现量看,就可以理解A股走势为什么低迷了。

上市就好像有了终身保险,套现后还能高抛低吸。

最近传闻产业资金不断出市入市,有些人还认为是产业资金看好市场,这些上市公司的活钱、民间大规模游资还是产业资金吗?其赌性不低于赌棍,而贪婪之胃甚于大部分赌棍。

另一方面是国家队入市。

国家队实质是救市基金,是为了拯救危险中的市场的,而不是在平常来做高抛低吸。

当股市恢复正常状态时,国家队将要逐步平稳退出,这与它入市救火是一样的道理。

西南证券分析师朱斌称,截至4月29日,国家队共计持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占全部公司数量的45%左右,市值总量3.5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的8.4%。

其中在2015年中期之前已经进入的资金持股市值约1.6万亿元,在2015年6月底之后新进入的国家队资金持股市值约在2万亿元左右。

从某种程度上讲,国家队已经左右了市场预期。

国家队是大盘股尤其是银行股的顶梁柱。

据朱斌分析,国家队持有的中国银行股票市值位列第一,而市值超过100亿元的股票有13只。

不管银行业坏账高到哪儿,股市动荡后银行板块的股价基本稳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国家队托着底。

《证券市场周刊》剖析了5只基金,被市场认为是国家队“五大金刚”,一季度末共亏损173.28亿元。

5只基金个性不同,华夏新经济与嘉实新机遇比较稳健。

以华夏新经济为例,去年9月30日,占净资产比最高的分别是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鹏博士、伊利股份、国电电力、农业银行、华侨城A、中航资本、平安银行,分属银行与奶业等板块,或者是房地产龙头股。

叶檀:激励机制扭曲才是股市真问题

叶檀:激励机制扭曲才是股市真问题

叶檀:激励机制扭曲才是股市真问题
佚名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信息》
【年(卷),期】2007(000)010
【摘要】巴菲特减持中石油被作为价值投资的典范,一些对于中国投资劣根性深恶痛绝者包括皮海洲先生号召大家学习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这当然没错,不过内地投资者不必在巴菲特的阴影下自惭形秽,如果你也能买到1块多港币1股的中石化,那当然也能理直气壮地当上价值投资者。

【总页数】2页(P13-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2.92
【相关文献】
1.叶檀:改革才是硬道理
2.我国上市公司股本不等值问题对股市的扭曲及其治理
3.叶檀:当前宏调关键并不是“松紧”问题
4.大扭曲叶盘变截面阴极电解加工流场仿真研究
5.什么样的股市才是“真牛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檀解析股市楼市

叶檀解析股市楼市

叶檀解析股市楼市:买啥都可以就是不要买股票。

你买啥都可以,就是不要买股票。

玉器、红木、当代艺术家作品、沉香都经历了一轮疯涨。

黄金价格现在是345 元/克,但薰香的价格已超过黄金,达到700-800元/克,沉香的拍卖价更是达到1500万元,茅台的拍卖价也达到了148万元/瓶。

再看日本,日本央行推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日本股市还连涨几天,这些都是货币"催肥"的。

最近几日,2012年11月底,大盘2000点的位置,叶檀的这番言论,我认为这是大盘即将见底的标志之一。

1979年8月,美国股市长达十年的盘整之后,《商业周刊》封面上赫然登了这样一个标题:“股票死了”:股票死了,这看上去几乎已成了无法挽回的败局。

结果就在此之后不久,美国启动了最波澜壮阔的几十年的大牛市。

叶檀,复旦大学博士,著名财经评论员,很多散户都喜欢她,一个粉丝评论道;"叶檀可以说是我至今为止看到的最聪慧也最有主见的女人,外表正是我们中国人历来盛赞的端庄菩萨模样。

看她的文章与节目中表现出的不亢不卑,敢于直指对方的错误,敢于直言中国现阶段买办集团嚣张跋扈嘴脸的情景,本人简直是热泪盈眶心跳加速血脉贲张不吐不快。

强烈建议窦文涛多多邀请叶檀女士,一是令广大观众从其言论中了解现代中国的真实状况,另外也能一解本人相思之苦。

"叶檀的粉丝可谓不少,代表了中国大部分股民的思维方式。

我一直不愿意把叶檀划到郎咸平、牛刀、叶荣添之流一类去,现在看来叶大姐的水平也就基本如此了。

2007年12月28日,大盘市盈率60多倍,指数5200点,叶檀发表了这篇文章:《2008 放心投资》,这篇文章的前面是6124点,后面是大盘稍微反弹到5500点,然后一路下跌到1600点,我认为叶大姐的水平是非常的高的——只不过要反着理解。

名牌大学,博士学历,著名财经评论员,很高的智商,只能证明一个道理:智商完全不等同于智慧。

特地转载此篇文章,让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让我们擦亮钛合金狗眼,看看叶大姐的威力是否依然像08年那么犀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求职离职/个人简历
财经作家叶檀个人简历
姓名:叶檀
职务:首席评论员
现居:上海
所在行业:传媒/出版/印刷
高等教育经历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

职业经历
叶檀,女,《解放日报》经济评论员,《每日经济新闻》主笔,财经专栏作家。

对经济史与政治史颇感兴趣,思考的结果是历史转折植根于经济的转折,经济只不过是政治的折射。

因此,走出书斋,到报社撰写经济类的评论*,迄今为止已止已在《每日经济新闻》、《中国青年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企业家》、《上海证券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

自我评价
喜欢挑选对社会变动有影响的经济变局,尽量看出华丽面纱背后的真实面目。

有时会选择沉默,但不做违心之论。

身处转型社会,是幸运也是不幸。

幸运的是可以与清末以来的改革家呼吸相通,不幸的是,转型社会的人面对的是不可知的未来。

从历史上的政治与经济转到当下,是希望看得更透彻。

偏爱社会转型期的历史,因为这样的时代能使制度性优势与劣势水落石出。

思考的结果是历史的转型植根于经济的转折,而经济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政治的折射。

为此,在对经济的评判时希望有长时段的历史观作为观照,而这,只不过是接踵诺思、杨小凯等先贤的老路,希望在当下能走出新意。

历史博士,财经论者。

经济领域的市场派,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者。

从历史到现实,从经济到政治,期间并无轩轾,常有令人惊讶的相似之处。

因此谴责任何以牺牲个人充当某种崇高理想祭品的行为,以及脱离生活常识的高深理论。

赞赏尊重常识的理论,同情任何凭辛苦工作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转型期的人面向不可知的未来,或许彷徨,但好在并未象但丁一样,对未来失去信心与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