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腔注塑模具设计说明
注塑模具设计-一模多腔及浇道设计

三、设置收缩 按尺寸--------0.005
四、建立浇道系统
浇道系统建立在型腔组件上,在该命令结
束之前,工件及参考零件均可以被选取。
菜
建一基准平面--------工件底面向工件
单
内偏移5mm.---------ADTM1(红色)
操
作
1.建立注道
以ADTM1草绘圆,直径20,拉伸至工件的上表面并减材料 完成的注道
2.建立主流道
选择MAIN_PARTING_PLN草绘 绘制草绘---切减材料/旋转
主流道
3.建立分流道
选择MAIN_PARTING_PLN草绘 绘制草绘---切减材料/旋转
分流道
4.建立浇口
建立浇口以 MOLD_RIGHT为草绘 面,绘一3MM的圆
切减材料/拉伸 注:拉伸选项为[到选定的],分别选择
零件的表面
完成的浇口
此浇口还需镜像
浇口镜像
完成的浇道系统
分流道
主流道
浇口
注道
分流道
分流道 浇口
完成的浇道系统
五、建立分型面
以拉伸的方式建立分型面
分型面草绘面
分型面草绘
分型面草绘 拉伸终止面
完成的分型面(红色)
六、分割体积块
在分割操作中出现的[岛列表] 中选择“岛2”
开模结果
开模结果
一模多腔设计
鼠标外壳模具设计
一、装配参照模型
1.定位参照模型
菜单操作打开[布局]对话框,打开需要设计的 零件
点击[布局]中的[参照模型 起点与定向]按钮
在弹出的菜单中 选择[动态]
[参照模型方向]中 设定
参照模型布局 设定
参照模型布局完成
二、创建工件
自动创建
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一、项目背景: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塑料注射成型的工具,是实现塑料产品批量生产的重要设备之一。
注塑模具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档旨在详细说明注塑模具的设计要求和流程,为后续模具制造和使用提供指导。
二、设计目标:1. 实现塑料产品的准确成型,保证产品尺寸和外观质量的一致性;2.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3. 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减少维护和更换成本;4. 考虑模具的可拆卸性,方便清洗和更换模具部件。
三、设计要求:1. 产品设计要求:a. 确定产品的尺寸和外观要求,提供详细的产品图纸和规格说明;b. 需要考虑产品的材料特性,如塑料的热胀冷缩性,流动性等;c. 确定产品的成型方式和注塑工艺参数。
2. 模具结构设计要求:a. 考虑产品的成型方式,确定模具的结构类型,如单腔模具、多腔模具等;b. 在满足产品尺寸和外观要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模具的尺寸和重量;c. 考虑模具的使用寿命,采用耐磨、耐腐蚀的材料,优化工艺和热处理;d. 考虑模具的冷却系统,保证注塑过程中材料的快速冷却和成型周期的缩短;e. 考虑模具的导向系统和定位系统,确保模具运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f. 考虑模具的拆卸性,方便清洗和更换模具部件。
3. 模具零件设计要求:a. 模具芯、模具腔、模具板等零件的尺寸要与产品尺寸要求一致;b. 避免尺寸过小、壁厚过薄等问题,确保零件的强度和刚性;c. 考虑零件的加工工艺,尽量减少加工难度和成本;d. 避免零件之间的干涉和碰撞,确保模具的正常运作;e. 采用标准化零件,方便制造和更换。
四、设计流程:1. 了解产品需求:与产品设计师沟通,收集产品图纸和规格说明;2. 制定模具设计方案:根据产品需求,确定模具的结构类型、尺寸和重量等;3. 进行模具设计:进行模具零件的设计,包括模具芯、模具腔、模具板等;4. 完善模具设计:考虑模具的冷却系统、导向系统、定位系统等;5. 优化模具设计:通过模拟和分析,优化模具结构和零件设计,提高模具的性能;6. 完成模具图纸:根据设计结果,绘制模具图纸,包括三维模型和二维工程图;7. 制造模具:将模具图纸提供给模具制造厂家,开始制造模具;8. 调试模具:完成模具制造后,进行模具调试和试模,保证模具的正常运行;9. 交付使用:完成模具调试后,交付给使用方,并提供模具的维护和保养指南。
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

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一、引言注塑模具是一种用于制造塑料制品的重要工具。
它具有精密设计和制造的特点,直接影响到注塑成型工艺的质量和效率。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注塑模具设计的详细说明书,以帮助使用者了解并正确使用注塑模具。
二、设计原则1. 功能性设计:注塑模具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塑料制品的质量和精度。
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尺寸、结构等因素,确保模具能够精确地复制产品的形状。
2. 可靠性设计:模具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需具有足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计时应考虑到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合理性、工艺性能等因素,以确保模具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3. 高效性设计:注塑模具的设计还要考虑到生产效率的提高。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流程、减少工序、提高生产速度等都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三、设计要点1. 产品参数分析:仔细研究产品的形状、尺寸、材料等参数,并根据不同产品的要求进行合理设计。
2. 模具结构设计:根据产品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的分型面、脱模方式、冷却系统等。
3. 材料选择:根据产品和模具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考虑材料的韧性、硬度、耐磨性等因素。
4. 流道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流道系统,以保证熔融塑料流动均匀,避免短流、死角等问题,提高注塑成型过程的效率。
5. 冷却系统设计:优化冷却系统的设计,保证塑料在注塑过程中能够迅速冷却固化,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翘曲、变形等问题。
6. 模具表面处理:根据产品的表面要求进行合适的模具表面处理,包括抛光、喷涂等,以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
7. 模具装配:模具设计时应考虑装配的便利性和准确性,保证模具能够容易安装和拆卸。
四、注意事项1. 安全操作:在使用注塑模具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维护保养:定期对模具进行清洁和维护保养,保证模具的正常运行和寿命的延长。
3. 记录维护:对模具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包括使用次数、维修情况等,以便及时调整维修周期和保养计划。
4多腔模设计

第二章 多腔模设计一.多腔模概览与使用可以生成不同设计的多个产品(如电话的上盖和下盖)的模具,称作多腔模。
当你加载多个产品模型时,注塑模向导会自动排列多腔模工程到装配结构里,每个部件和它的相关文件放到不同的分支下。
多腔模模块允许你选择激活的部件(从已经载入多腔模的部件中)来执行你需要的操作。
1.为多腔模载入产品模型为多腔模载入产品模型的步骤如下:1.选择载入产品图标,来加载作为基本部件的第一个产品模型。
2.对于其它的部件,重复载入产品的过程,直到所有多腔模部件加载完毕。
注塑模向导将这些产品添加到模具装配中,形成一个多腔模的结构,每个产品模型在layout(布局)节点下都有一个装配结构。
2.多腔模组件的定位添加到注塑模向导过程的多腔模的成员用激活它后的模具坐标系来定位。
3.激活部件你可以使用多腔模功能来选择每个部件作为"激活部件"。
特定部件操作智能影响激活部件及其相关文件。
例如,如果要给多腔模的某个部件加上收缩率,在使用收缩率功能前,在多腔模模式下将该部件设定为激活部件,再加上收缩率就可以了。
设定激活部件:1.点击多腔模设计图标,显示选择塑胶产品对话框。
2.选择要激活的部件的名称。
4.移除一个多腔模部件可以按以下步骤移除一个多腔模部件:1.点击多腔模设计图标,显示选择塑胶产品对话框。
2.选择要移除的多腔模部件的名称。
3.点击移除多腔模成员按钮。
该多腔模产品树的所有组件将会从模具装配树的layout(布局)节点下移除。
二.多腔模的装配结构多腔模的装配结构见下表,它是以"family"作为初始化的工程名称为例的,部件名称分别是"part_1"和"part_2"。
注意这里有两个prod节点:一个代表part_1,一个代表part_2。
每个节点都包含各自的相关文件。
选择多腔模设计图标,显示选择塑胶模型对话框,会出现两个选择:part_1或part_2。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AbstractThis design needing the thickness of plastic uniform,the surface should be smooth .Considering the size of product is large,so the design uses one-mode and one-cavity form in this case。
The design also use half-structure to forming the handle of product after analy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In order to ensuring the surface smooth,the edge without distortion, we use pneumatic ejection structure. This structure also simplifies the mold structure,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Meanwhile, we measur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roduct quality and the cost. Making the mold of simple structure、low processing costs of production、easy processing and usability as much as possible.Key wordsMug;Injection Mould;Half-structure;Pneumatic ejectionstructure目录摘要、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整)注塑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模版

(完整)注塑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模版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学院名称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XXXX年XX月 XX日(完整)注塑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模版摘要本文主要是关于酒瓶塞子的注塑工艺的分析及模具设计。
首先,对注塑工件进行了结构和工艺分析,确定了最佳成形方案;对整个塑件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预测了成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利用CAD等软件,完成了酒瓶塞子注塑模设计。
关键词;酒瓶塞子,CAD,注塑模(完整)注塑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模版目录第一章概论 (1)1。
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2我国塑料模具现状及发展方向 (1)1.2。
1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现状 (1)1。
2。
2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方向 (3)第二章塑件工艺分析 (4)2.1塑件的工艺分析 (4)2。
1。
1分型面的选择 (5)2。
2塑件的材料分析 (5)2。
3塑件的表面分析 (1)2.4塑件的尺寸精度 (1)2。
5塑件的壁厚分析 (1)2.6塑件的脱模角度分析 (1)2.7塑件的圆角分析 (1)2。
8塑件的孔尺寸设计 (1)2。
9塑件的注塑工艺参数设置 (1)第三章模具设计 (3)3.1整体设计 (3)3.1.1模架结构选择 (3)3.1。
2注塑机的选择 (3)3.2系统设计 (4)3.2.1 浇注系统设计 (4)3。
2.2排气系统设计 (20)3。
2.3模温系统设计 (20)3。
3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21)3.3.1导套 (21)3。
3.2导柱 (22)3。
4侧向分型抽芯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抽芯距S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2侧抽芯力FC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3斜导柱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毕业设计(论文)-一模多腔的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一模多腔的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英文):The Design of Multi-cavity InjectionMould For Multi-way Buttons andSimulation Analysis院别:机电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其自动化(CAD/CAM)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1年5月一模多腔的注塑模具结构设计及仿真分析摘要本次设计主要特点是根据MOLDFLOW软件仿真模流分析来指导模具结构的设计。
MOLDFLOW软件模拟塑料熔体在整个注射过程中的充填、冷却及流动情况,确保获得高质量制件。
打破传统模具结构设计的试模、修模等过程,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在得到仿真分析最佳质量效果的数据、参数之后用来作为模具结构设计的依据。
本次设计主要包括:(1)模流仿真分析注射成型时熔体在型腔中的流动过程非常复杂,与许多因素如聚合物性能、制件结构、温度、压力、时间、模具结构及注射设备等有关。
仿真定量地给出成型过程的成型窗口状态参数(如压力、温度、速度等)。
(2)依据仿真的成型窗口状态参数进行整个注塑模具的结构设计。
如注射机的选择、浇注系统、成型零件、合模机构、脱模机构和冷却系统的设计,绘制模具零件图和装配图等。
关键词:仿真分析;模具设计;一模六腔;PROE建模The Design of Multi-cavity Injection Mould For Multi-way Buttons and Simulation AnalysisABSTRACT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design is based on software simulation flow analysis MOLDFLOW to guide the design of die structure. MOLDFLOW software to simulate the injection of plastic melt in the process of filling, cooling and flow, ensuring access tohigh-quality parts. Breaking traditional mold structure design test mode, the process of repair molds, to reduce costs, improve productivity purposes. Obtained the best quality i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the data, parameters after the design used as the basis for the mold.The design includes: (1)Moldflow injection molding simulation of melt flow in the cavity is very complex process with many factors. Such as polymer properties, parts structure, temperature, pressure, time, and injection mold structure and other related equipment. Quantitative simulation of the molding window molding process given the state parameters (such as pressure, temperature, speed, etc.). (2)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lding window state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injection mold. Such as the choice of injection machine, injection system, molded parts, mold bodies, stripping institutions and cooling system design, drawing die part and assembly drawings, etc..Keywords:Simulation Analysis;Mold Design ;Six-cavity Mold;Proe Modeling目录1绪论 (1)1.1 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1.2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 (1)1.3未来模具发展方向 (1)1.4论文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2)2多向按键工艺分析及模具方案的初步确定 (3)2.1塑件的结构和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分析 (4)2.2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4)2.3模具方案的初步确定 (6)2.31 模具结构各个部件的分析确定 (6)2.32 总体结构方案的论证和初步确定 (6)3运用MOLDFLOW进行模具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 (7)3.1介绍其功能 (7)3.2 MOLDFLOW分析的流程 (7)3.3应用MOLDFLOW进行分析 (8)3.31 划分产品网格 (8)3.32 选择成型材料 (9)3.33 确定最佳浇口位置 (10)3.34 创建浇注系统及优化 (11)3.35 创建冷却系统及优化 (13)3.36 成型窗口分析 (16)3.37 选择分析类型 (17)3.38 注射工艺参数的优化 (20)4多向按键的注塑模具结构的最终确定 (24)4.1型腔数目及布局的确定 (24)4.2注塑机的选择 (25)4.3分型面的设计 (27)4.4浇注系统的设计 (29)4.41主流道的设计及计算 (29)4.42定位圈 (30)4.43分流道的设计 (30)4.5浇口的设计 (32)4.51浇口形状的分析与确定 (32)4.52浇口位置的确定 (33)4.6排气系统的设计 (34)4.7模架的确定 (34)4.8推出机构的设计 (34)4.81顶杆的设计及计算 (35)4.82复位杆的设计 (36)4.83推板和推杆固定板的设计 (37)4.9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37)4.10成型零件的设计 (39)4.101计算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 (40)4.11冷却系统 (42)4.12模具工作原理 (44)5设计总结 (46)参考文献 (47)致谢 (49)附录 (50)1绪论1.1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
注塑模具设计说明书06.10 (1)

分类号单位代码 11395密级学号 **********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手机外壳上盖注塑模具设计作者段喜阳院 (系) 能源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指导教师刘建勃答辩日期2011年月日榆林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毕业设计(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公开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毕业设计(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愿意承担一切相关的法律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I手机外壳上盖注塑模具设计ABSTRACTII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1 绪论 (1)1.1 塑料成型模具在加工工业中的地位 (1)1.2塑料成型模具发展趋势 (1)1.3软件简介 (3)1.3.1总装配图的建立 (3)1.3.2零件模型设计与加工 (3)2 零件的设计 (5)2.1零件材料选择及性能 (5)2.2 注射机的选择 (5)2.2.1注射量确定 (6)2.2.2锁模力确定 (6)2.2.3成型压力 (6)2.3 标准模架的选择 (7)2.3.1 模架尺寸选择 (7)2.3.2模具闭合高度校核 (7)2.4浇注系统设计 (7)2.4.1浇注系统的设计原则 (7)2.4.2主流道的设计 (8)2.4.3分流道的设计 (9)2.4.4浇口形式 (9)2.5 成型零部件设计 (10)2.5.1型腔分型面设计 (10)2.5.2排气槽的设计 (10)2.6脱模机构设计 (13)2.6.1脱模力计算 (14)2.6.2推杆的设计 (14)2.6.2.3推杆的直径 (15)2.7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设计 (15)2.7.1斜导柱 (16)2.7.2导柱的角度 (16)2.7.3活动型芯和滑块的锁紧 (17)III手机外壳上盖注塑模具设计2.8复位机构与导向机构设计 (17)2.8.1复位机构设计 (17)2.8.2导向机构设计 (17)2.9塑模温控系统设计 (18)2.9.1塑模温控制系统设计 (18)2.9.2冷却装置系统的设计要点 (18)2.9.3冷却系统的计算 (18)参考文献 (20)鸣谢 (21)IV榆林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 绪论1.1 塑料成型模具在加工工业中的地位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制造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拟定模具结构形式A.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型腔的数量是由厂方给定,为“一出四”即一模四腔,他们已考虑了本产品的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和自己的注射机型号。
因此我们设计的模具为多型腔的模具。
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以及出模方式的设计,模具的型腔排列方式如下图所示:图 (1)B.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由于塑件外观质量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且装配精度要求高,因此我们设计的模具采用多型腔多分型面。
根据本塑件电动机绝缘胶架的结构,模具将会采用三个分模面,三个分型面。
二.注射机型号的确定一般工厂的塑胶部都拥有从小到大各种型号的注射机。
中等型号的占大部分,小型和大型的只占一小部分。
所以我们不必过多的考虑注射机型号。
具体到这套模具,厂方提供的注射机型号和规格以及各参数如下:注射量:95g锁模力:120T模板大小:400×550开模距离:推出形式:推出位置:推出行程:三.分型面位置的确定如何确定分型面,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
由于分型面受到塑件在模具中的成型位置、浇注系统设计、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及精度、嵌件位置形状以及推出方法、模具的制造、排气、操作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选择分型面时应综合分析比较,从几种方案中优选出较为合理的方案。
选择分型面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1)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2)便于塑件顺利脱模,尽量使塑件开模时留在动模一边。
3)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
4)满足塑件的外观质量要求。
5)便于模具加工制造。
6)对成型面积的影响。
7)对排气效果的影响。
8)对侧向抽芯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5)和第2)、第8)点。
为了便于模具加工制造,应尽是选择平直分型面工易于加工的分型面。
如下图所示,采用A-A这样一个平直的分型面,前模(即定模)做成平的就行了,胶位全部做在后模(即动模),大简化了前模的加工。
A-A分型面也是整个模具的主分模面。
下图中虚线所示的B-B和C-C分型面是行位(即滑块)的分型面。
这样选择行位分型面,有利于线切割行位以及后模仁和后模镶件这些成型零件。
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后模一边,这样有助于后模设置的推出机构动作,在下图中,从A-A分型,了B-B处的行位向左移开,C-C处的行位向右移开后,由于塑件收缩会包在后模仁和后模镶件上,依靠注射机的顶出装置和模具的推出机构推出塑件。
图 (2)四.浇注系统形式和浇口的设计A.主流道设计1.主流道尺寸主流道是一端与注射机喷嘴相接触,另一端与分流道相连的一段带有锥度的流动通道。
主流道小端尺寸为3.5~4mm。
2.主流道衬套的形式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要求较严,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俗称浇口套,这边称唧咀),以便有效的选用优质钢材单独进行加工和热处理。
唧咀都是标准件,只需去买就行了。
常用唧咀分为有托唧咀和无托唧咀两种下图为前者,有托唧咀用于配装定位圈。
唧咀的规格有Φ12,Φ16,Φ20等几种。
由于注射机的喷嘴半径为20,所以唧咀的为R21。
图 (3)3.主流道衬套的固定因为采用的有托唧咀,所以用定位圈配合固定在模具的面板上。
定位圈也是标准件,外径为Φ120mm,径Φ35mm。
具体固定形式如下图所示:图 (4)B. 分流道设计在多型腔或单型腔多浇口(塑件尺寸大)时应设置分流道,分流道是指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这一段塑料熔体的流动通道。
它是浇注系统中熔融状态的塑料由主流道流入型腔前,通过截面积的变化及流向变换以获得平稳流态的过渡段。
因此分流道设计应满足良好的压力传递和保持理想的充填状态,并在流动过程中压力损失尽可能小,能将塑料熔体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型腔。
1. 主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主分流道是图(6)中水口板下水平的流道。
为了便于加工及凝料脱模,分流道大多设置在分型面上,分流道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梯形U 形半圆形及矩形等,工程设计中常采用梯形截面加工工艺性好,且塑料熔体的热量散失流动阻力均不大,一般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可确定其截面尺寸:42654.0L m B = (式1) B H 32=(式2) 式中 B ―梯形大底边的宽度(mm )m ―塑件的重量(g )L ―分流道的长度(mm )H ―梯形的高度(mm )梯形的侧面斜角a 常取50-150,在应用式(式1)时应注意它的适用围,即塑件厚度在3.2mm 以下,重量小于200g ,且计算结果在3.2-9.5mm 围才合理。
本电动机绝缘胶架的体积为3221.7324mm 3,质量大约4g ,分流道的长度预计设计成140mm 长,且有4个型腔,所以:3.714042654.044=⨯=B取B 为8mm 5832≈⨯=H 取H 为5mm梯形小底边宽度取6mm,其侧边与垂直于分型面的方向约成100。
另外由于使用了水口板(即我们所说的定模板和中间板之间再加的一块板),分流道必须做成梯形截面,便于分流道和主流道凝料脱模。
实际加工时实,常用两种截面尺寸的梯形流道,一种大型号,一各小型号。
如下图所示:图 (5)2.主分流道长度分流道要尽可能短,且少弯折,便于注射成型过程中最经济地使用原料和注射机的能耗,减少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
将分流道设计成直的,总长140mm。
3.副分流道的设计副分流道即图(6)中的主分流道以下的两个土字形的流道副分流道中竖直方向上有锥度的流道的锥度为单边20,其最底部直径为φ6mm,水平方向上下两层流道的直径为φ4mm,这些都是根据经验取值,其总长度为38.15mm。
4.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由于分流道中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只有中心部位的塑料熔体的流动状态较为理想,因面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Ra并不要求很低,一般取1.6μm左右既可,这样表面稍不光滑,有助于塑料熔体的外层冷却皮层固定,从而与中心部位的熔体之间产生一定的速度差,以保证熔体流动时具有适宜的剪切速率和剪切热。
实际加工时,用铣床铣出流道后,少为省一下模,省掉加工纹理就行了。
(省模:制造模具的一道很重要的工序,一般配备了专业的省模女工,即用打磨机,沙纸,油石等打磨工具将模具型腔表面磨光,磨亮,降低型腔表面粗糙度。
)5.分流道的布置形式分流道在分型面上的布置与前面所述型腔排列密切相关,有多种不同的布置形式,但应遵循两方面原则:即一方面排列紧凑、缩小模具板面尺寸;另一方面流程尽量短、锁模力力求平衡。
本模具的流道布置形式采用平衡式,如下图:图 (6)C.浇口的设计浇口亦称进料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通道,除直接浇口外,它是浇注系统中截面最小的部分,但却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位置、形状及尺寸对塑件性能和质量的影响很大。
1.浇口的选用浇口可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浇口两种。
我们将采用限制性浇口。
限制性浇口一方面通过截面积的突然变化,使分流道输送来的塑料熔体的流速产生加速度,提高剪切速率,使其成为理想的流动状态,迅速面均衡地充满型腔,另一方面改善塑料熔体进入型腔时的流动特性,调节浇口尺寸,可使多型腔同时充满,可控制填充时间、冷却时间及塑件表面质量,同时还起着封闭型腔防止塑料熔体倒流,并便于浇口凝料与塑件分离的作用。
从图(6)中可看出,我们采用的是侧浇口。
侧浇口又称边缘浇口,国外称之为标准浇口。
侧浇口一般开设在分型面上,塑料熔体于型腔的侧面充模,其截面形状多为矩形狭缝,调整其截面的厚度和宽度可以调节熔体充模时的剪切速率及浇口封闭时间。
这灯浇口加工容易,修整方便,并且可以根据塑件的形状特征灵活地选择进料位置,因此它是广泛使用的一种浇口形式,普遍使用于中小型塑件的多型腔模具,且对各种塑料的成型适应性均较强;但有浇口痕迹存在,会形成熔接痕、缩孔、气孔等塑件缺陷,且注射压力损失大,对深型腔塑件排气不便。
具体到这套模具,其浇口形式及尺寸如图(7)所示。
浇口各部分尺寸都是取的经验值。
实际加工中,是先用圆形铣刀铣出直径为Φ4的分流道,再将材料进行热处理,然后做一个铜公(电极)去放电,用电火花打出这个浇口来的。
图 (7)2.浇口位置的选择模具设计时,浇口的位置及尺寸要求比较严格,初步试模后还需进一步修改浇口尺寸,无论采用何种浇口,其开设位置对塑件成型性能及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合理选择浇口的开设位置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同时浇口位置的不同还影响模具结构。
总之要使塑件具有良好的性能与外表,一定要认真考虑浇口位置的选择,通常要考虑以下几项原则:1)尽量缩短流动距离。
2)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最大处。
3)必须尽量减少熔接痕。
4)应有利于型腔中气体排出。
5)考虑分子定向影响。
6)避免产生喷射和蠕动。
7)浇口处避免弯曲和受冲击载荷。
8)注意对外观质量的影响。
根据本塑件的特征,综合考虑以上几项原则,每个型腔设计两个进浇点如图(8)和图(9)所示,进浇点1的分流道开在行位上,进浇点2的分流道开在后模模仁上。
图 (8)图 (9)D.浇注系统的平衡对于中小型塑件的注射模具己广泛使用一模多腔的形式,设计应尽量保证所有的型腔同时得到均一的充填和成型。
一般在塑件形状及模具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应将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设计成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相同(型腔布局为平衡式)的形式,否则就需要通过调节浇口尺寸使各浇口的流量及成型工艺条件达到一致,这就是浇注系统的平衡。
显然,我们设计的模具是平衡式的,即从主流道到各个型腔的分流道的长度相等,形状及截面尺寸都相同。
E.冷料穴的设计在完成一次注射循环的间隔,考虑到注射机喷嘴和主流道入口这一小段熔体因辐射散热而低于所要求的塑料熔体的温度,从喷嘴端部到注射机料筒以约10-25mm的深度有个温度逐渐升高的区域,这时才达到正常的塑料熔体温度。
位于这一区域的塑料的流动性能及成型性能不佳,如果这里温度相对较低的冷料进入型腔,便会产生次品。
为克服这一现象的影响,用一个井穴将主流道延长以接收冷料,防止冷料进入浇注系统的流道和型腔,把这一用来容纳注射间隔所产生的冷料的井穴称为冷料穴。
冷料穴一般开设在主流道对面的动模板上(也即塑料流动的转向处),其标称直径与主流道大端直径相同或略大一些,深度约为直径的1-1.5倍,最终要保证冷料的体积小于冷料穴的体积,冷料穴有六种形式,常用的是端部为Z字形和拉料杆的形式,具体要根据塑料性能合理选用。
本模具中的冷料穴的具体位置和形状如图(6)中所示。
实际上只要将分流道顺向延长一段距离就行了。
五.成型零件的设计与加工工艺模具中决定塑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零件称为成型零件,包括凹模、型芯、镶块、成型杆和成型环等。
成型零件工作时,直接与塑料接触,塑料熔体的高压、料流的冲刷,脱模时与塑件间还发生摩擦。
因此,成型零件要求有正确的几何形状,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较低的表面粗糙度,此外,成型零件还要求结构合理,有较高的强度、刚度及较好的耐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