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推断题综合经典题

济南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推断题综合经典题
济南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推断题综合经典题

济南备战高考化学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推断题综合经典题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70080083010001200

K0.6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

(2)该反应为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c(CO)=c(CO2)

E.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

F.单位时间内生成CO的分子数与生成H2O的分子数相等

(4)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此时的温度为___。

【答案】

()()

()()2

22

CO H O

CO H

c c

c c

吸热 BE 830℃

【解析】

【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所得的比值;

(2)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

(3)根据平衡标志判断;

(4)某温度下, c(CO2)×c(H2)=c(CO)×c(H2O),即K=

()() ()()2

22

CO H O

CO H

c c

c c

= 1;

【详解】

(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该反应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 ()()2

22 CO H O

CO H c c

c c

(2)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3)A. CO2(g)+H2(g)CO(g)+H2O(g)反应前后气体系数和相等,容器中压强是恒量,压强不变,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

B. 根据化学平衡定义,浓度不变一定平衡,所以混合气体中c(CO)不变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

C. 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根据=m V

ρ,混合气体的密度是恒量,混合气

体的密度不变,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C;

D. 反应达到平衡时,浓度不再改变,c(CO)=c(CO2)不能判断浓度是否改变,所以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D;

E. 正反应吸热,温度是变量,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化学平衡常数K不变,说明温度不变,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E;

F.单位时间内生成CO的分子数与生成H2O的分子数相等,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反应不一定平衡,故不选F;

(4)某温度下, c(CO2)×c(H2)=c(CO)×c(H2O),即K =

()()

()()2

22

CO H O

CO H

c c

c c

=1,根据表格数据,

此时的温度为830℃。

2.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着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

t℃70080085010001200

K2.61.71.00.90.6

(1)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

(2)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反应(“吸热”或“放热”);

(3)下列选项中可作为该反应在850℃时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

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再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D.c(CO2)=c(CO)=c(H2)=c(H2O)

(4)当温度为850℃,某时刻测得该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见表:

CO H2O CO2H2

0.5mol8.5mol2.0mol2.0mol

此时上述的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式是_________(填代号)。

A.v(正)>v(逆) B.v(正)<v(逆) C.v(正)=v(逆) D.无法判断

(5)在700℃通过压缩体积增大气体压强,则该反应中H2(g)的转化率___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工业生产中,通过此方法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以加快反应,却意外发现H2(g)的转化率也显著提高,请你从平衡原理解释其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设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N2(g)和10molH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为0.25。

(6)求该条件下反应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设该条

件下,每1mol 气体所占的体积为V L )上述反应的平衡时,再充入10mol 的N 2,根据计算,平衡应向什么方向移动?[需按格式写计算过程,否则答案对也不给分]__________。 【答案】

()()()

222c(CO)c H O c CO c H 放热 B 、D B 不变 压强增大使水蒸气液化,平衡向右移动

8V 2(mol ·L -1)-2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反应的热效应,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化学平衡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根据浓度商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详解】

(1)根据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可以写出该反应的K 的表达式为

()()()

222c(CO)c H O c CO c H ??;

(2)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后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A .该反应在建立化学平衡的过程中,气体的分子数不发生变化,故容器内的压强也保持不变,因此,无法根据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B .混合气体中CO 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由于容器的体积和混合气体的质量在反应过程中均保持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一直保持不变,因此,无法根据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判断该反应是否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D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反应在850℃时K =1,当c (CO 2)=c (CO )=c (H 2)=c (H 2O ) 时,

()()()

222c(CO)c H O c CO c H ??=1=K ,故可以据此判断该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可以作为该反应在850℃时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的是B 、D 。 (4)当温度为850℃,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故可以根据某时刻该温度下的密

闭容器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数据求出Q c =()()()222c(CO)c H O c CO c H ??=

0.5mol 8.5mol

1.0625

2.0mol 2.0mol

?=?>1(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因此,此时上述的反应正在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故v (正)<v (逆),选B 。

(5)在700℃通过压缩体积增大气体压强,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则该化学平衡不移动,故H 2(g )的转化率不变;工业生产中,通过此方法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增大以加快反应,却意外发现H 2(g )的转化率也显著提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可能原因是:压强增大使水蒸气液化,正反应成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故化学平衡向右移动。 Ⅱ. (6)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N 2(g )和10molH 2(g ),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 3的体积分数为0.25。设氮气的变化量为x mol ,则氢气和氨气的变化量分别为3x 和2x ,

20.25101032x

x x x

=-+-+,解之得x =2,则N 2(g )、H 2(g )、NH 3(g )的平

衡量分别为8mol 、4mol 、4mol 。由于该条件下每1mol 气体所占的体积为VL ,则在平衡状态下,气体的总体积为16VL ,故该条件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2

34168416

16mol VL mol mol VL VL ?? ???=??

? ???

8V 2(mol ·L -1)-2。上述反应平衡时,再充入10mol 的N 2,则容器的体积变为26VL ,此时,Q c =2

34261842626mol VL mol mol VL VL ?? ???=??

? ???

9.4V 2(mol ·L -1)-2>K ,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Ⅰ.某实验小组对H 2O 2的分解做了如下探究。下表是该实验小组研究影响H 2O 2分解速率的因素时记录的一组数据,将质量相同但状态不同的MnO 2分别加入盛有15 mL 5%的H 2O 2溶液的大试管中,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测试,结果如下: MnO 2 触摸试管情况 观察结果

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 粉末状 很烫 剧烈反应,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5 min 块状

微热

反应较慢,火星红亮但木条未复燃

30 min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________有关。

(3)某同学在10 mL H 2O 2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A 、B 、C 三点所表示的即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______。

Ⅱ.某反应在体积为5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 在0~3分钟内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A ,B ,C 均为气体,且A 气体有颜色)。

(4)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

(6)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加快的是__(仅改变一个条件)。

a.降低温度 b.缩小容积 c.使用效率更高更合适的催化剂

(7)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的同时生成2n mol C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的同时生成2n mol A

③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状态

④用C、A、B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v逆(A)=v正(C)

(8)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答案】2H 2O22H2O + O2↑催化剂的颗粒大小 C 2A + B 2C

0.1mol·(L·min)-1 bc ①③⑤⑦ 40%

【解析】

【分析】

【详解】

Ⅰ.(1)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粉末状的二氧化锰催化效果好,即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与催化剂的颗粒大小有关。

(3)曲线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A、B、C三点所表示的即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C 点。

Ⅱ.(4)根据图像可知2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此时A和B分别减少

2mol、1mol,C增加2mol,因此该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

(5)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

52min

mol

L

=0.1mol·(L·min)-1。

(6)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b.缩小容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b 正确;c.使用效率更高更合适的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c正确;答案选bc;

(7)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B的同时生成2nmol C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B的同时生成2nmol A均表示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③正反应体

积减小,容器内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状态能说明;④用C、A、B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不能说明;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A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能说明;⑥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和容积始终是不变的,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不能说明;⑦v

逆(A)=v

(C) 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答案选①③⑤⑦;

(8)由图求得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2/5×100%=40%。

【点睛】

平衡状态的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注意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4.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012345

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

(1)上述反应_____(填“是”或“不是”)可逆反应。

(2)如图所示,表示NO2变化曲线的是____。用O2表示0~1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v=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字母)。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答案】是 b 0.0025mol/(L·s) bc

【解析】

【分析】

(1)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反应进行3s后,n(NO)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可确定上述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

(2)利用图中数据,结合化学反应,可确定表示NO2变化的曲线。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0~1s内,?n(NO)=0.01mol,则可计算出用O2表示0~1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3)a.不管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总有v(NO2)=2v(O2);

b.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所以平衡前容器内压强始终发生改变;

c.v逆(NO)=2v正(O2)表示反应方向相反,且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d.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详解】

(1)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反应进行3s后,n(NO)= 0.007mol,且始终保持不变,从而可确定上述反应是可逆反应。答案为:是;

(2)从图中可看出,?n(NO)=0.007mol,结合化学反应,可确定?n(NO2)=0.007mol,从而确定表示NO2变化的是曲线b。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0~1s内,?n(NO)=0.01mol,则可计算出

用O2表示0~1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0.005mol

2L1s

=0.0025mol/(L·s)。答案为:b;

0.0025mol/(L·s);

(3)a.不管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总有v(NO2)=2v(O2),所以不一定达平衡状态,a不合题意;

b.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等,所以平衡前容器内压强始终发生改变,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b符合题意;

c.v逆(NO)=2v正(O2)表示反应方向相反,且数值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此时反应达平衡状态,c符合题意;

d.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所以当密度不变时,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状态,d不合题意;

故选bc。答案为:bc。

【点睛】

用体系的总量判断平衡状态时,应分析此总量是常量还是变量,常量不能用来判断平衡状态,变量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5.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2C(g)+2D(g),反应进行到10 s末,达到平衡,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 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

(1)用C表示1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

(3)10 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________。

(4)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生成D的速率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____;②增大A的浓度_____;③恒容下充入氖气________。

(5)下列叙述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标号)_________。

A.v(B)=2v(C)

B.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C.A的体积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D.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E.相同时间内消耗n mol的B的同时生成2n mol的D

(6)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某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NH4I(s)?NH3(g)+HI(g),

2HI(g)?H 2(g)+I 2(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H 2)=0.5mol·L ?1,c(HI)=4mol·L ?1,则NH 3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0.04mol/(L?s) 1.5mol/L 0.4mol/L 减小 增大 不变 C 5mol·L ?1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题可知,10s 内,C 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8mol ,容器的容积为2L ,所以用C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10.8mol

(C)=0.04mol L s 2L 10s

c n v t V t --??=

==???g g ; (2)由题可知,平衡时A 的物质的量为1.8mol ,且容器中C 的物质的量为0.8mol ;又因为发

生的反应方程式为:3A(g)B(g)2C(g)2D(g)++垐?噲?,所以反应过程中消耗的A 为

1.2mol ,那么初始的A 为3mol ,浓度即1.5mol/L ;

(3)由于初始时,只向容器中加入了A 和B ,且平衡时生成的C 的物质的量为0.8mol ,又因为C 和D 的化学计量系数相同,所以生成的D 也是0.8mol ,那么浓度即为0.4mol/L ; (4)①降低温度会使反应速率下降,所以生成D 的速率减小; ②增大A 的浓度会使反应速率增大,生成D 的速率增大;

③恒容条件充入惰性气体,与反应有关的各组分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因此生成D 的速率也不变;

(5)A .由选项中给出的关系并不能推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的关系,因此无法证明反应处于平衡状态,A 项错误;

B .该反应的气体的总量保持不变,由公式pV nRT =,恒温恒容条件下,容器内的压强恒定与是否平衡无关,B 项错误;

C .A 的体积分数不变,即浓度不再变化,说明该反应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 项正确;

D .根据公式:m

V

ρ=

,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恒定,总体积也恒定,所以密度为定值,与是否平衡无关,D 项错误;

E .消耗B 和生成D 的过程都是正反应的过程,由选项中的条件并不能证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一定平衡,E 项错误; 答案选C ;

(6)由题可知,NH 4I 分解产生等量的HI 和NH 3;HI 分解又会产生H 2和I 2;由于此时容器内c (H 2)=0.5mol/L ,说明HI 分解生成H 2时消耗的浓度为0.5mol/L ×2=1mol/L ,又因为容器内c (HI)=4mol/L ,所以生成的HI 的总浓度为5mol/L ,那么容器内NH 3的浓度为5mol/L 。 【点睛】

通过反应速率描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若针对于同一物质,则需要有该物质的生成速率与消耗速率相等的关系成立;若针对同一侧的不同物质,则需要一种描述消耗的速率,另一种描述生成的速率,并且二者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比;若针对的是方程式两侧的不同物质,则需要都描述物质的生成速率或消耗速率,并且速率之比等于相应的化学计量系数比。

6.“一碳化学”是指以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2、CO、CH4、CH3OH等)为初始反应物,合成一系列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

(1)以CO2和NH3为原料合成尿素是利用CO2的成功范例。在尿素合成塔中的主要反应可表示如下:

反应I:2NH3(g)+CO2(g)?NH2COONH4(s) ?H1

反应II:NH2COONH4(s)?CO(NH2)2(s)+H2O(g) ?H2=+72.49kJ/mol

总反应:2NH3(g)+CO2(g)?CO(NH2)2(s)+H2O(g) ?H3=-86.98kJ/mol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I的?H1=__kJ/mol。

②反应II一般在__(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③一定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按计量比投料进行反应I,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的是__(填字母序号)。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B.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C.2v正(NH3)=v逆(CO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2)将CO2和H2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充入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 ?H。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根据图示判断?H__0(填“>”或“<”)。

②一定温度下,在容积均为2L的两个密闭容器中,按如下方式加入反应物,10min后达到平衡。

容器甲乙

反应物投入量1molCO2、3molH2amolCO2、bmolH2

cmolCH3OH(g)、cmolH2O(g)(a、b、c均不为零)

若甲容器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倍,则反应10min内甲容器中以CH3OH(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保留两位小数);要使平衡后乙容器与甲容器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乙容器中c的取值范围为__。

(3)氢气可将CO2还原为甲烷,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ShyamKattel等

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在Pt/SiO 2催化剂表面上CO 2与H 2的反应历程,前三步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Pt/SiO 2催化剂表面用“?”标注,Ts 表示过渡态。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过渡态的过程会__(填“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反应历程中最小能垒(活化能)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

【答案】-159.47 高温 BD < 0.02mol·L -1·min -1 0.18 0.4

(1)①根据盖斯定律计算反应I 的?H 1; ②根据复合判据0H T S ?-?<分析。 ③根据平衡标志分析;

(2)①由图象可知,T 2温度下反应速率快,所以T 2>T 1;升高温度,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

②利用三段式计算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利用极值法判断c 的取值范围; (3)根据图象可知,吸附态的能量小于过渡态;活化能最小的过程是g CO 、g OH 、

g H+3H 2(g)生成g CO+3H 2(g)+H 2O 。

【详解】

(1)①反应I :2NH 3(g)+CO 2(g)?NH 2COONH 4(s) ?H 1 反应II :NH 2COONH 4(s)?CO(NH 2)2(s)+H 2O(g) ?H 2=+72.49kJ/mol

根据盖斯定律I+II 得总反应:2NH 3(g)+CO 2(g)?CO(NH 2)2(s)+H 2O(g) ?H 3=-86.98kJ/mol ,所以?H 1=-86.98kJ/mol-72.49kJ/mol=-159.47kJ/mol ;

②NH 2COONH 4(s)?CO(NH 2)2(s)+H 2O(g) ?H >0,气体物质的量增大?S >0,根据复合判据

0H T S ?-?<,一般在高温条件下有利于该反应的进行;

③A.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按计量比投料进行反应,容器中气体物质始终是NH 3(g)、CO 2且物质的量比等于2:1,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定值,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不一定平衡,故不选A ;

B.体积固定,正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所以压强是变量,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B ;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比等于系数比,v 正(NH 3)=2v 逆(CO 2)时达到平衡状态,2v 正(NH 3)=v 逆(CO 2)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C ;

D.体积固定,气体质量减小,密度是变量,若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选D ; 答案选BD ;

(2)①由图象可知,T 2温度下反应速率快,所以T 2>T 1;升高温度,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减小,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 <0;

②设达到平衡是,CO 2转化了xmol/L ,根据三等式,有:

()()()()2232=0.5 1.500CO g 3H g 3CH OH g H O g 0.5 1.53x x x x x

x

x

x

+-+-开始转化平衡

甲容器平衡后气体的压强为开始时的0.8倍,则

0.5 1.530.80.5+1.5

x x x x

-+-++=,x=0.2;

反应10min 内甲容器中以CH 3OH(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2mol/L

10min

=0.02mol·L -1·min -1,

此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3

0.20.2

0.30.9?≈?0.18;

平衡后乙容器与甲容器中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等,说明甲乙的平衡是等效的。该反应CO 2(g)+3H 2(g)=CH 3OH(g)+H 2O(g)反应前后体积发生变化,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两容器发生反应达到等效平衡,则“一边倒”后,加入的物质完全相同。若CO 2和H 2完全反应,则生成甲醇最大的量为1mol ,达到平衡时,甲醇的物质的量为0.2mol/L ×2=0.4mol ,则乙容器中c 的取值范围为0.4

(3)根据图象可知,吸附态的能量小于过渡态,所以物质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过渡态的过程会吸收热量;活化能最小的过程是g CO 、g OH 、g H+3H 2(g)生成g CO+3H 2(g)+H 2O ,反应方程式是g OH+g H==H 2O(g)。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衡标志判断、平衡图象分析、化学平衡的计算,把握平衡三段式法计算为解答的关键,明确等效平衡原理利用,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

7.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 2和NO x ,大量排放烟气形成酸雨、污染大气,因此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Ⅰ.利用CO 脱硫

(1)工业生产可利用CO 气体从燃煤烟气中脱硫,则25℃时CO 从燃煤烟气中脱硫的热化学方程式2CO(g)+SO 2(g)?2CO 2(g)+S(s)的焓变△H =_____________。25℃,100kPa 时,由元素最稳定的单质生成1mol 纯化合物时的反应热称为标准摩尔生成焓,已知一些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如下表所示:

物质CO(g)CO2(g)SO2(g)

标准摩尔生成焓

?f H m(25℃)/kJ?mol-1

-110.5-393.5-296.8

(2)在模拟脱硫的实验中,向多个相同的体积恒为2L的密闭容器中分别通入2.2mol CO和1mol SO2气体,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在实验b中,40 min达到平衡,则0~40 min用S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SO2)=

_______。

②与实验a相比,实验b可能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实验c可能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

Ⅱ.利用NH3脱硝

(3)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消除NO污染的反应原理为:4NH3(g)+6NO(g)?5N2(g)+

6H2O(l)△H=-1807.98kJ·mol-1。在刚性容器中,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X、Y、Z(其中X

①NH3与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时对应的曲线为_____________(填“a”“b”或“c”)。

②各曲线中NO脱除率均先升高后降低的原因为__________。

③900℃条件下,设Z=2

3

,初始压强p0,则4NH3(g)+6NO(g)?5N2(g)+6H2O(l)的平衡常数

K p=______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Ⅲ.利用NaCIO2脱硫脱硝

(4)利用NaClO2的碱性溶液可吸收SO2和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气体,自身转化为NaCl,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269.2kJ·mol-1 0.01mol·L-1·min-1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 c 温度低于900℃时,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脱出率逐渐升高,温度高于90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的ΔH<0,继续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脱出率又下降

()()()5

046650

000.375p 0.3750.140.15p 0.1p 0.15p ??或 3ClO 2-+4SO 2+4NO 2+12OH -===3Cl -+4SO 42-+4NO 3

-+6H 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定义可得:

()()()()()()()()()-1

2t 1-1

22t 2-1

22t 31C s +O g CO g Δ=-110.5kJ mol

21C s +O g CO g Δ=-393.5kJ mol 21S s +O g SO g Δ=-296.8kJ mol

2

m m m H H H 垐?g 噲?垐?g 噲?垐?g 噲?①②③

再根据盖斯定律2(反应③-反应①)-反应③可得到2CO(g)+SO 2(g)?2CO 2(g)+S(s),则,CO 脱硫反应2CO(g)+SO 2(g)?2CO 2(g)+S(s)的焓变

()()()-1-1-1-1

t 2t 1t 3Δ=2Δ-Δ-Δ=2-393.5kJ mol -110.5kJ mol --296.8kJ mol =-269.2kJ mol m m m H H H H g g g g ,故答案为:-269.2kJ·

mol -1; (2)①结合题干信息,列三段式有:

()()()()222.21002CO g SO g 22x x 2x x 2.2-2x

1CO 2x

x

S x

g s -垐?噲?初始

转化末态

++

则2.2-2x+1-x+2x 120

2.2+1260

=,解得x=0.8,则

()-1-120.8mol

2L v SO ==0.01mol L min 40min

g g ,故答案为0.010.01mol·

L -1·min -1; ②与实验a 相比,实验b 达到的平衡状态不变且所需时间缩短,改变的条件应为加入了催化剂,与实验a 相比,实验c 达到平衡状态改变且所需时间缩短,可能是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联系反应特点,若是增大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向右反应的程度应增大,与图像不符,若是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与图像相符,故答案为:加入催化剂;升高温度; (3)①NH 3和NO 的物质的量之比越大,NO 的脱出率月啊,则相同温度下,不同NH 3、NO 物质的量之比对应NO 的脱出率:X

②NO 的脱出率会受到速率、平衡移动等因素的影响,温度低于900℃时,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 脱出率逐渐升高,温度高于90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的ΔH <0,继续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 脱出率又下降,故答案为:温度低于900℃时,反应速率较慢,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NO 脱出率逐渐升高,温度高于90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的ΔH <0,继续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NO 脱出率又下降;

③压强为p 0,根据曲线a 上NH 3与N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Z=3

,则NH 3的分压为0.4p 0,NO 的分压为0.6p 0,列三段式有:

()()()()00320000

20

0.4p 0.6p 00.3p 0.45p 4NH g 60.37NO 5p g 5N 0.1p 0.15p 0.37g p H 56O l 垐?噲?起始转化

平衡

++

则反应的平衡常数()()()()()()5

520p 46466530

00p N 0.375p 0.375

p NH p NO 0.140.15p 0.1p 0.15p K ==??g 或,

故答案为:()()()

5

046650000.375p 0.375

0.140.15p 0.1p 0.15p ??或; (4)在碱性环境下,ClO 2-氧化等物质的量的SO 2和NO 2,ClO 2-变为Cl -,SO 2变为SO 42-,NO 2变为NO 3-,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进行配平,可得离子反应方程式3ClO 2-+4SO 2+4NO 2+12OH -===3Cl -+4SO 42-+4NO 3-+6H 2O ,故答案为:3ClO 2-+4SO 2+4NO 2+12OH -===3Cl -+4SO 42-+4NO 3-+6H 2O 。

8.将气体A 、B 置于固定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2C(g)+2D(g),反应进行到10 s 末,达到平衡,测得A 的物质的量为1.8

mol ,B 的物质的量为0.6 mol ,C 的物质的量为0.8 mol 。 (1)用C 表示10 s 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反应前A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3)10 s 末,生成物D 的浓度为________。 (4)A 与B 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

(5)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生成D 的速率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____________;②增大A 的浓度____________。 【答案】0.04 mol/(L·s) 1.5 mol/L 0. 4 mol/L 1∶1 减小 增大 【解析】 【分析】 (1)根据v =

c

t

n n 表示反应速率; (2)根据物质转化关系,由生成物C 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消耗的A 的物质的量,再结合10 s 时剩余A 的物质的量可得反应开始时A 的物质的量,利用c =n

V

计算开始时A 物质的浓度;

(3)根据方程式知,10 s 末生成的n (D)=n (C)=0.8 mol ,利用c =

n

V

计算D 的物质的浓度; (4)根据C 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消耗的A 、B 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转化率等于

转化量

开始加入量

×100%计算比较;

(5)根据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解答。

【详解】

(1)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开始时C的物质的量为0,10 s时C的物质的量为0.8 mol,由于容器的容积是2 L,所以用C物质表示的10 s内化学反应平均反应速率

v(C)=

c

t

n

n

=

()

0.80?mol

2?L

10?s

-

=0.04 mol/(L·s);

(2)根据反应方程式3A(g)+B(g)2C(g)+2D(g)可知:每反应消耗3 mol A就会同时产生2

mol C物质,10 s内反应产生了0.8 mol C,则反应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n(A)=3

2

×0.8

mol=1.2 mol,此时还有A物质1.8 mol,因此反应开始时A的物质的量是n(A)=1.8 mol+1.2

mol=3.0 mol,所以反应开始时A的浓度c(A)=

3.0?

2?

n mol

V L

==1.5 mol/L;

(3)根据方程式知,10 s末生成的n(D)=n(C)=0.8 mol,则c(D)=

0.8?

2?

n mol

V L

==0.4 mol/L;

(4)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反应进行到10 s末C物质的量是0.8 mol,则反应消耗A的物质的

量为△n(A)=3

2

×0.8 mol=1.2 mol,此时还有A物质1.8 mol,则反应开始时A的物质的量是

n(A)=1.8 mol+1.2 mol=3.0 mol;△n(B)=1

2

×0.8 mol=0.4 mol,此时还有B物质0.6 mol,所以

反应开始时n(B)=0.6 mol+0.4 mol=1.0 mol,反应开始时n(A):n(B)=3:1,△n(A):△n(B)= 3:1,等于化学方程式中二者化学计量数的比,所以反应物A、B转化率相等,则两种物质反应时转化率的比为1:1;

(5)①平衡后,若降低温度,物质的内能减小,活化分子数减少,分子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减少,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②平衡后,若增大反应物A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加,分子之间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9.在容积为1 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ΔH_____0(填“大于”或“小于”);100 ℃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在 0~60 s 时段,反应速率 v(N2O4)为_____mol·L-1·s-1;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

_____;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_____。

(2)100℃时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 T,N2O4以0.002 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 s又达到平衡。

a:T____________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b: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____________。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大于 0.0010 60% 0.36 大于温度改变后,反应正向移动,由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温度改变是升高温度 1.28 逆反应对于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解析】

【分析】

(1)升高温度混合气体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利用温度对化学平衡

移动的影响分析判断反应的热效应;在0~60 s时段,根据v=

c

t

n

n

计算反应速率;根据反

应物的转化率=

转化量

开始投入量

×100%计算N2O4的转化率;根据化学平衡常数K1=

()

()

2

2

24

c NO

c N O

计算平衡常数;

(2)根据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判断;计算在反应达到新的平衡后各种物质的浓度,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出新平衡的化学平衡常数K2;

(3)温度T时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相当于增大压强,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判断。

【详解】

(1)升高温度混合气体颜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则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H>0;在

0~60 s时段,反应速率v(N2O4)=

()

0.1000.040mol/L

c

t60?s

-

=

n

n

=0.0010 mol/(L·s);反应中

N2O4的平衡转化率=()

0.1000.040/

0.100?/

mol L

mol L

-

×100%=60%;达到平衡时c(N2O4)=0.040

mol/L、c(NO2)=0.120 mol/L,化学平衡常数K1=

()

()

22

2

24

c NO0.120

c N O0.040

==0.36;

(2)a.在0~60 s时段,反应速率v(N2O4)= 0.001 mol/(L·s)<0.0020 mol/(L·s),可见改变温度后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说明改变的温度是升高温度,则T>100℃;

b.根据a知,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改变条件后10 s内

△c(N2O4)=0.002 0mol/(L?s)×10 s=0.020 mol/L,则再次达到平衡时c(N2O4)=(0.040-

0.020)mol/L=0.020 mol/L,c(NO2)=(0.120+0.020×2)mol/L=0.160 mol/L,所以在温度T时反应

的平衡常数K2= K1=

()

()

22

2

24

c NO0.160

c N O0.020

==1.28;

(3)在温度T时,反应达到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小一半,相当于增大体系的压强,由于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点睛】

本题以图象分析为载体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化学平衡计算,明确化学平衡常数计算方法、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及计算能力。

10.已知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7008008301000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0.6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ΔH___0(填“<”“>”或“=”)。

(2)830℃时,向一个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 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mol?L-1?s-1,则6s时c(A)=___mol?L-1,C的物质的量为

___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___。

(3)一定温度下,能判断该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消耗nmolC

②A的转化率不变

③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4)1200℃时,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___。

【答案】

(C)(D)

(A)(B)

c c

c c

< 0.022 0.09 80% 80% ①② 2.5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衡常数定义,可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根据平衡常数与温度关系可判断该反应的热效应;

(2)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根据题给方程式和数据可计算6s时A的浓度、C的物质的量以及平衡时A的转化率;可根据是否改变了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来判断充入氩气

对转化率的影响;

(3)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和平衡移动时各量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化学平衡状态;

(4)互为逆反应的两个可逆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互为倒数。 【详解】

(1)根据平衡常数定义,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C)(D)

=

(A)(B)

c c K c c ;根据题给图表,该反

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ΔH <0。

答案为:(C)(D)

(A)(B)

c c c c ;<;

(2)A 的初始浓度为:0.20mol ÷5L=0.04mol/L ,反应初始6s 内A 浓度减小量为:?c (A)=0.003mol ?L -1?s -1×6s=0.018 mol?L -1,故6s 时c (A)=0.04mol/L-0.018 mol?L -1=0.022mol?L -1;生成的C 的物质的量等于消耗的A 的物质的量,所以C 的物质的量n (C)= 0.018mol?L -1

×5L=0.09mol ;

830℃时,K =1.0,设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的A 的物质的量为x ,则有:

2(

)

(C)(D)5L == 1.0(0.20mol-)(0.80mol-)

(A)(B)5L 5L

x c c K x x c c =? x =0.16mol ,

A 的转化率为:0.16mol÷0.2mol×100%=80%;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氩气,没有改变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故不影响平衡,A 的转化率不变,仍为80%。

答案为:0.022;0.09;80%;80%;

(3)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 ,同时消耗n molC ,则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①正确;

②A 的转化率不变,则A 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②正确;

③该反应气体物质的量不变,故恒温时容器内压强不随平衡移动而改变,故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化学平衡状态,③不正确;

④ρ=m /V ,混合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在反应中均不变,所以密度始终不变,故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化学平衡状态,④不正确;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n ,混合气体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在反应中均不变,所以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不能判断反应是否达化学平衡状态,⑤不正确; 答案为:①②; (4)反应C(g)+D(g)A(g)+B(g)与反应A(g)+B(g)

C(g)+D(g) 互为逆反应,同温时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所以1200℃时,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1÷0.4=2.5。 答案为:2.5 【点睛】

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方法:v 正=v 逆;各物质含量不变;其它表现:看该量是否随

平衡移动而改变,变量不变时则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1.超音速飞机在平流层飞行时,尾气中的NO 会破坏臭氧层。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催化技术将尾气中的NO 和CO 转变成2CO 和2N ,化学反应方程式:2NO+2CO

2CO 2+N 2+Q (Q >0),为了测定在某种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

率,在某温度下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的NO 和CO 浓度如表: 时间/s

1 2 3 4 5 c(NO)mol ·L —1 1.00×10—3 4.50×10—4 2.50×10—4 1.50×10—4 1.00×10—4 1.00×10—4 c(CO)mol ·L —1

3.60×10—3

3.05×10—3

2.85×10—3

2.75×10—3

2.70×10—3

2.70×10—3

请回答下列问题(均不考虑温度变化对催化剂催化效率的影响): (1)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 (3)前2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 2)=_____________。

(4)假设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能提高NO 转化率的是______。 A .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 B .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C .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 D .缩小容器的体积

(5)研究表明:在使用等质量催化剂时,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为了分别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三组实验,部分实验条件已经填在下面实验设计表中。 实验编号 T /℃ NO 初始浓度/mol ·L —

1

CO 初始浓度/mol ·L —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 2·g —

1

Ⅰ 280

1.20×10—3

5.80×10—3 82 Ⅱ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124 Ⅲ

350

_________

_________

124

请在上表格中填入剩余的实验条件数据。

【答案】4s K=()()

()()

22222

c CO c N c NO c CO ?? 1.88×10-4mol/(L ·s) C 、D 280 1.20×10—3 5.80×10—3 1.20×10—3 5.80×10—3 【解析】 【分析】

(1)根据表格可知当时间达到4s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3)根据表格数据可计算出前2s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计算出前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

(4)提高NO转化率只需让平衡正向移动即可,由此分析判断。

(5)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在相同温度、NO和CO初始浓度相同时,可根据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大小验证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当NO和CO初始浓度相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时,可根据不同的温度验证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详解】

(1)根据表格可知当时间达到4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平衡常数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即K=

()() ()()

2

22

22

c N c CO

c NO c CO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前2s内NO的浓度变化量为1.00×10-3-2.50×10-4=7.5×10-4 mol/L,因此

v(NO)=

4

7.510mol/L

2s

-

?

=3.75×10-4mol/(L﹒s),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因此

v(N2)=1

2

×3.75×10-4mol/(L﹒s)=1.88×10-4mol/(L﹒s);

(4)A. 选用更有效的催化剂只能使反应速率加快,但平衡不移动,不能提高NO转化率,A 项错误;

B.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向吸热的方向移动,即平衡逆向移动,不能提高NO转化率,B项错误;

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即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NO转化率,C项正确;

D. 缩小容器的体积,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向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即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了NO转化率,D项正确;

答案选CD;

(5)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温度、催化剂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在相同温度、NO和CO初始浓度相同时,可根据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的大小验证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第II组实验中,温度为280℃,NO初始浓度为1.20×10-3 mol·L-1,CO初始浓度为

5.80×10-3 mol·L-1;当NO和CO初始浓度相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相同时,可根据不同的温度验证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因此第III组实验中,温度为350℃,NO初始浓度为1.20×10-3 mol·L-1,CO初始浓度为5.80×10-3 mol·L-1。

【点睛】

“变量控制”实验探究题的考查形式:(1)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多组实验数据,让学生找出每组数据的变化对反应的影响;(2)给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几种因素,设计实验分析各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对变量要进行适当的组合,组合的一般原则是“变一定多”,即保持其他变量不变,改变其中一个变量的值进行实验,测定数据,通过系列实验,找出变量对反应的影响

12.除电解法,工业炼镁还可采用硅热法(Pidgeon法)。即以煅白(CaO·MgO)为原料与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

专题8.1 化学反应速率 (测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百强校·2016届哈尔滨6中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B.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不变,但活化分子数增加了 C.分子间所有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D.加入反应物,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答案】B 考点:本题主要是考查影响速率的因素判断 2.【2017届河北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 ①20mL溶液中含A、B各0.01mol ②50mL溶液中含A、B各0.05mol ③0.1mol?L-1的A、B溶液各10mL ④0.5mol?L-1的A、B溶液各50mL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②>①>④>③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3.【2017届湖北省恩施一中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实现的是() ①改变气体物质的浓度②改变气体的压强 ③加入催化剂④改变气体的温度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在影响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中,只有温度和催化剂才是通过改变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实现的。浓度和压强改变的是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个数,而不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4.【2017届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压强、温 度、催化剂等。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改变压强不一定能改变有气体参与反应的速率 B.增大浓度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大浓度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C.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 D.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主要原因是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压强改变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故A不选; B.增大浓度,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数目增大,则反应速率加快,故B选;C.温度升高,增加了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不选;D.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反应速率加快,故D不选;故选B。 考点: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化学反应工程的填空题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 1. 质量传递 、 热量传递 、 动量传递 和化学反应 称为三传一反. 1.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输入-输出=累积 。 2. 着眼组分A 转化率x A 的定义式为 x A =(n A0-n A )/n A0 。 3. 总反应级数不可能大于 3 。 4. 反应速率-r A =kC A C B 的单位为kmol/m 3·h ,速率常数k 的因次为 m 3/kmol ·h 。 5. 反应速率-r A =kC A 的单位为kmol/kg ·h ,速率常数k 的因次为 m 3/kg ·h 。 6. 反应速率2/1A A kC r =-的单位为mol/L ·s ,速率常数k 的因次为 (mol)1/2·L -1/2·s 。 7. 反应速率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为2.1010000lg +-=T k ,其活化能为 83.14kJ/mol 。 8. 某反应在500K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 是400K 时的103倍,则600K 时的反应 速率常数k 时是400K 时的 105 倍。 9. 某反应在450℃时的反应速率是400℃时的10倍,则该反应的活化能为(设 浓度不变) 186.3kJ/mol 。 10. 非等分子反应2SO 2+O 2==2SO 3的膨胀因子2 SO δ等于 -0.5 。 11. 非等分子反应N 2+3H 2==2NH 3的膨胀因子2 H δ等于 –2/3 。 12. 反应N 2+3H 2==2NH 3中(2N r -)= 1/3 (2H r -)= 1/2 3 NH r 13.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转化率 为x A ,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 倍时,反应物A 的出口浓度为 C A0(1-x A )n ,转 化率为 1-(1-x A )n 。 14.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转化率 为x A ,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n 倍时,反应物A 的出口浓度为 A A x n x )1(11-+-,转化率为 A A x n nx )1(1-+。 15. 反应活化能E 越 大 ,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16. 对于特定的活化能,温度越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 大 。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某反应,当升高反应温度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 若只增加体系总压时,反应物的 转化率提高,则此反应为 热反应,且反应物分子数 (大于、小于)产物分子 数。 2. 对于 反应,其反应级数一定等于反应物计量系数 ,速度常数的单位由 决定,若 k 的单位为 L 2 ·mol - 2 ·S - 1 ,则对应的反应级数为 。 3. 可逆反应 A ( g) + B ( g) ? C( g) +Q 达到平衡后,再给体系加热正反应速度 , 逆反应速度 ,平衡向 方向移动。 4. 在 500K 时,反应 SO 2( g) + 1/2O 2( g) ? SO 3( g) 的 K p = 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 2 SO 3( g) ? 2SO 2( g) + O 2( g) 的 K p = 。 5. 反应: HIO 3 +3H 2SO 3 HI + 3H 2 SO 4,经实验证明,该反应分两步完成; (1) HIO 3+ H 2SO 3 HIO 2+ H 2SO 4(慢反应),(2) HIO 2+ 2H 2SO 3 HI + 2H 2SO 4(快反应),因此反应 的速度方程式是 。 6. 在 298K 温度下,将 1 摩尔 SO 3 放入 1 升的反应器内,当反应 2 SO 3(g)? 2SO 2( g) + O 2( g) 达到平衡时, 容器内有 0.6 摩尔的 SO 2,其 K C 是 ,K p 是 。(R = 8.314 kPa ·L · K - 1 · mol - 1 )。 7. 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H 2(g) + S(s)? H 2S(g) , K c =1.0 × 10- 3 ; S( s) + O 2( g) ? SO 2( g) , K c = 5.0 ×10 6 ; H 2(g) + SO 2(g) ? H 2S(g) + O 2(g) 的平衡常数 K c 为 。 8. 简单反应 A = B + C ,反应速度方程为 ,反应级数为 ,若分别以 A 、 B 两种物质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度,则 V A 与V B 。 9. 阿仑尼乌斯公式中 e - Ea/RT 的物理意义是 。 10.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它改变了反应的 ,降低了反应的 ,从而 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二、判断题 ( 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11. 某温度下 2N 2O 5 = 4NO 2 + O 2 该反应的速度和以各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度的关系为: V=1/2 V N 2 O 5 = 1/4 V NO 2 = V O 2 。() 12.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K 值越大,其反应速度越快。 ( ) 13. 因为平衡常数和反应的转化率都能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所以平衡常数即是反 应的转化率。() 14. 在 2SO 2 + O 2? 2SO 3 的反应中,在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条件下,无论使用催化剂或不 使用催化剂,只要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的浓度总是相同的。 ( ) 15. 增加温度,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度加快,放热反应的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增加温度 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 ) 16. 化学平衡常数 K c 等于各分步反应平衡常数 K c1,K c2??之和。 () 17. 催化剂可影响反应速度,但不影响热效应。() 18.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 K 值越大,其反应速度越快。 ( ) 19. 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的活化能愈大,反应速度亦愈大。 ( ) 20. 催化剂将增加平衡时产物的浓度。 ( ) 21. 一个气体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 △G Θ 298,是指反应物和产物都处于 298.15 K 且混合气 体的总压力为 100kPa 时反应的自由能变。 ( ) 22. 体系由状态 1→状态 2 的过程中, 热 ( Q) 和功 ( W) 的数值随不同的途径而异。 ( )

化学反应工程试卷及答案

. 化学反应工程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25分,每空1分) 1.化学反应工程学不仅研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 即 ,而且着重研究传递过程对 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反应器的特点及其与化学反应结果之间的关系。 2.反应器按型式来分类可以分为管式反应器、 和 。 3.对于反应D C B A 432+=+,反应物A 的消耗速率表达式为 ;反应产物C 的生成速率表达式为: 。 4.反应器设计计算所涉及的基础方程式就是动力学方程式、 和 。 5.间歇釜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P A → (1) 1 1n A A C k r = 1E S A → (2) 22n A A C k r = 2E 在Ao C 和反应时间保持不变下,降低反应温度,釜液中S p C C /增大,表明活化能1E 与2E 的相对大小为 ;在温度和反应时间保持不变下,增高反应浓度,釜液中S p C C /增大,表明反应级数1n 、2n 的相对大小为 。 6.单位时间内由颗粒外表面传递至气相主体的热量可由牛顿冷却定律表达,其表数学表达式为 。 7.全混流反应器稳定的定常态操作点的判据为 、 。 8.对催化剂性能影响最大的物理性质主要是 、 和孔体积分布。 9.复合反应包括三个基本反应类型,即并列反应、平行反应和_____________。 10.在停留时间相同的物料之间的均匀化过程,称之为 。而停留时间不同的物料之间的均匀化过程,称之为 。 11.对于反应级数0n 的反应,为了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 反应器为宜。 12.固定床催化反应器主要缺点是 , 。 13.有效因子物理意义 =η 。 14. 多段绝热式反应器是筒体内放置几次搁板,搁板上放置 ,层与层之间设置气体的 装置。 二、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对于可逆放热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 )。 A .提高压力 B .降低压力 C .提高温度 D .降低温度 2.对于反应sS rR bB aA +→+,则)___(A r r r -=( )。 A. a r B. b r C.r a D. r a 3. 非等分子反应22222O H N H NO +=+的膨胀因子NO δ等于( ) A. 1/2 B. –1 C. –1/2 D. 2 4. 平推流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无因次方差2θσ为( ) A. 0.5 B. 2 C. 0 D. 1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专题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概念: 2、计算公式: 3、单位: 4、注意点: (1)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 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典例1】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 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 ②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③用物质 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 ④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典例2】反应A(气)+3B(气) 2C(气)+2D(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 A.V A=0.15mol·L-1·min-1B.V B=0.6mol·L-1·min-1 C.V C=0.4mol·L-1·min-1D.V D=0.01mol·L-1·s-1 要点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决定因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 影响因素:当其它条件不变时 (1)浓度的影响:(2)压强的影响: (3)温度的影响:(4)催化剂: (5)此外: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也会对化学反应速率产生影响。[探讨]压强对气体反应体系的影响 例如:N2 + 3H22NH3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1. 容器若为恒定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化学反应速率_____(加快、不变、减慢),原因是_________ 2. 容器若为恒压容器,在容器内充入惰性气体,则反应速率(加快,不变,减慢)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典例3】(2009广东卷)2SO 2(g)+O2(g)V2O5 △ 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题(含详细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有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设反应C+CO 2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放热), 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v2的变化情况为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v1增大,v2减小 D. v1减小,v2增大 2. 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氨分解反应:2NH 3N2+3H2。已知NH3起始浓度是2.6 mol·L-1, 4s末为1.0 mol·L-1,若用NH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的速率,则v(NH3)应为 A. 0.04 mol·L-1·s-1 B. 0.4 mol·L-1 ·s-1 C. 1.6 mol·L-1·s-1 D. 0.8 mol·L-1·s-1 3.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 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 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 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4. 反应2A(g)2B(g)+E(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 的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压 B. 减压 C. 减少E的浓度 D. 降温 5. 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mol·L-1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 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A2)=0.58 mol·L-1,c(B2)=0.16 mol·L-1,c(C)=0.84 mol·L -1,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 A. 2A 2+B22A2B B. A2+B22AB C. A 2+B2A2B2 D. A2+2B22AB2 6. 一定条件下的反应:PCl 5(g)PCl3(g)+Cl2(g)(正反应吸热)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 使PCl5分解率降低的是 A.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氩气 B. 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 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氯气 D. 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7. 在一定温度下,把2. 0体积的N2和6. 0体积的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 中,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3H22NH3。已知平衡时NH3的浓度是c mol·L-1,现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分别充入上述容器,并保持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后,NH3的浓度不为 ..c mol·L-1的是 A. 1.0体积的N2和3.0体积的H2 B. 2.0体积的N2、6.0体积的H2和4.0体积的NH3 C. 4.0体积的NH3和1.0体积的H2 D. 2.0体积的NH3 8. 将 3 mol O2加入到V L的反应器中,在高温下放电,经t1 s建立了平衡体系: 3O 22O3,此时测知O2的转化率为30%,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m)

高考化学复习专题化学反应速率

绝密★启用前 2020届高三化学知识点强化训练—化学反应速率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一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 1.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该平衡体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A(g)+B(g)4C(g) B.在t1时间内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t1mol·L-1·min-1 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A的转化率减小D.维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往平衡体系中充惰性气体,C的百分含量增大 2.加热N2O5,依次发生的分解反应为:①N2O5(g)N2O3(g)+O2(g), ②N2O3(g)N2O(g)+O2(g).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8mol N2O5,加热到t℃,达到平衡状态后O2为9mol,N2O3为3.4mol.则t℃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3.如图所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 . 用硝酸银溶液滴定等浓度的A -、B -、C -的混合溶液(均可以 与Ag +反应生成沉淀),由图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C - B .图表示反应中某反应物的正、逆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情况,由 图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一定条件下,X 和Y 反应生成Z ,由图1推出该反应的方程 式可表示为:X 3Y Z + D . 图表示溶液中反应:23I I I -- + 平衡() 3c I - 随温度变化,反 应速度V(正M )V(<逆N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AlCl 3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纯净的氯化铝晶体 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 2 2NH 3,在2L 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 内氨的物质 的量增加了lmol ,则该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v(NH 3)=0.2mol·L -1·min -1C .强酸溶液一定比弱酸溶液导电性强 D .钢铁在表层海水中的腐蚀速率大于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速率

化学反应工程填空题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 1. 质量传递 、 热量传递 、 动量传递 和化学反应 称为三传一反 . 1. 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的一般表达式为 输入 -输出 =累积 。 2. 着眼组分 A 转化率 A 的定义式为 x A =(n A0 A A0 。 x -n )/n 3. 总反应级数不可能大于3 。 4. 反 应 速 率 -r A =kC A C B 的 单 位为 kmol/m 3 · h ,速 率常 数 k 的 因 次 为 m 3/kmol ·h 。 5. 反应速率 -r A =kC A 的单位为 kmol/kg ·h ,速率常数 k 的因次为 m 3 ·。 /kg h 6. 反应速率 r A kC A 1/ 2 的 单 位 为 mol/L · s , 速 率 常 数 k 的因次为 (mol) 1/2·L -1/2·s 。 7. 反应速率常数 k 与温 度 T 的关系为 lg k 10000 ,其活化能为 10.2 T 83.14kJ/mol 。 8. 某反应在 500K 时的反应速率常数 k 是 400K 时的 103 倍,则 600K 时的反应 速率常数 k 时是 400K 时的 105 倍。 9. 某反应在 450℃时的反应速率是 400℃时的 10 倍,则该反应的活化能为(设 浓度不变)186.3kJ/mol 。 10. 非等分子反应 2SO 2+O 2==2SO 3 的膨胀因子 SO 等于 -0.5。 2 11. 非等分子反应 N 2+3H 2==2NH 3 的膨胀因子 H 2 等于 –2/3 。 12. 反应 N 2 +3H 2==2NH 3 中( r N 2 ) = 1/3 ( r H 2 )= 1/2 r NH 3 13. 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 ,转化率 为 x A ,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 n 倍时,反应物 A 的出口浓度为 C A0(1-x A )n ,转 化率为 1-(1-x A )n 。 14.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不可逆反应,反应物初浓度为C A0 ,转化率 为 x A ,当反应器体积增大到 n 倍时,反应物 A 的出口浓度为 1 x A ,转化 1 (n 1) x A nx A 率为 。 1 (n 1)x A 15. 反应活化能 E 越 大 ,反应速率对温度越敏感。 16. 对于特定的活化能,温度越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越大 。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及答案

高考化学专题题库∶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及答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一种解毒药,用于氟化物、砷、汞、铅、锡、碘等中毒,临床常用于治疗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病症.硫代硫酸钠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和SO2 实验I: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b中利用质量分数为70%?80%的H2SO4溶液与Na2SO3固体反应制备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c中试剂为_______ (2)实验中要控制SO2的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写出一条) (3)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 实验Ⅱ: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 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 装置试剂X实验现象 Fe2(SO4)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 后几乎变为无色 (4)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_____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Ⅱ的现象: _______ 实验Ⅲ: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 (5)称取一定质量的产品配制成硫代硫酸钠溶液,并用间接碘量法标定该溶液的浓度: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基准物质K2Cr2O7(摩尔质量为294g?mol-1)0.5880g。平均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加水配成溶液,并加入过量的KI并酸化,发生下列反应:6I-+Cr2O72- +14H+ = 3I2+2Cr3++7H2O,再加入几滴淀粉溶液,立即用所配Na2S2O3溶液滴定,发生反应I2+2S2O32- = 2I- + S4O62-,三次消耗 Na2S2O3溶液的平均体积为25.00 mL,则所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mol?L-1

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2-1《化学反应速率》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 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mol/(L·min) 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2∶1 C.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mol/(L·min) 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 解析:选项A,A为固体,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错误。选项B,用B、C、D表示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B、C、D的系数之比,正确。选项C,v(B)=错误!=mol/(L·min),正确。选项D,在这2 min内,无论用B还是用C表示,二者的变化量都是逐渐减小的,则反应速率的值也都是逐渐减小的,正确。 答案:A

2.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 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经过t min后,测得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X2)= mol/L,c(Y2)=mol/L,c(Z)=mol/L。则该反应的反应式可表示为 () A.X2+2Y22XY2 B.2X2+Y2X2Y C.3X2+Y2===2X3Y D.X2+3Y22XY2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首先求出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值,分别为mol/L、mol/L、mol/L。根据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之比等于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即可得系数之比为 3∶1∶2。 答案: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来表示 B.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单位由时间单位和浓度单位决定 D.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是取单位时间内浓度变化的绝对值,所以都为正值。

高考化学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新课标三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07年宁夏理综·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 数为20.0% ,与反应前... 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A .16.7% B.20.0% C.80.0%?D.83.3% 答案:A 解析:设达到平衡后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L ,则其中生成的氨气的体积为1L×20.0%=0.2L 。则根据反应的方程式有: N 2+3H 22NH 3 △V 1 3 2 2 0.2L 0.2L 所以平衡前混合气体的体积为1L +0.2L=1.2L,因此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率为 =?%1002.12.0L L 16.7%。 .(07年广东化学·16)灰锡(以粉末状存在)和白锡是锡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 ①Sn (s、白)+2HCl(aq )=SnCl 2(aq)+H 2(g) △H 1 ②Sn(s、灰)+2HCl (a q)=S nCl 2(a q)+H 2(g) △H 2 ③S n(s 、灰) Sn (s 、白) △H 3=+2.1k J·mol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1>△H 2 B .锡在常温下以灰锡状态存在 C .灰锡转化为白锡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D.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自行毁坏 答案:D 解析:②-①可得③,△H2-△H1>0,故△H2>△H1,A错,根据③,在常温下,灰锡会向白锡转化故常温下以白锡状态存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C错,当锡制器皿长期处于低于13.2℃的环境中会转化为灰锡,灰锡以粉末状存在,故会自行毁坏。 .(07年广东理基·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 ...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 C.溶液的温度?D.加少量Na2SO4 答案:D 解析:铝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2Al+6H+=2Al3++3H2↑,因此盐酸的溶度、铝条的表面积和溶液的温度均会影响反应的速率,而加少量Na2SO4对溶液中的各物质的浓度没有影响,不会影响反应速率。 .(07年广东化学·18)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 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 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 的影响 答案:BC 解析:本题是一道实验题。A选项中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KMnO4做氧化剂,说明S O2具有还原性。B选项中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发生Cl2+2NaBr=2NaCl+Br2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可知Cl2的氧化性大于Br2。C中发生的反应为Cu+4HNO3=Cu(N O3)2+2NO2+2H2O、2NO2(g)N2O4;△H<0,升温气体颜色变深,降温气体颜色变浅,D 选项中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故不能单纯判断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NH3(g)+HI(g);②2HI(g)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 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

化学反应工程套题

化学反应工程 一、填空题: 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高有利于活化能高 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入方法为脉冲示踪法 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 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 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 () 0, t t E t t t ?∞= ? =? ≠ ?? ,其无因次方差2θ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反应。 9.对于反应22 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r A):(-r B):r R=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 应。 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50%需要30 min, 而 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反应器 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并且等于 (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2017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1)

2014高考必备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考纲解读】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达方式 t A c v A ??= ) (,式中Δc(A)表示物质A 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单位为mol/L ,Δt 表示时间,单位为s (秒)、min (分)、h (时)。v(A)表示物质A 的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是mol/(L ·s)或mol/(L ·min)或mol/(L ·h)。 3.化学反应速率的规律 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如:对于化学反应:a A(g) + b B(b) = c C(g) + d D(g),则存在v(A):v(B):v(C):v(D) = a :b :c :d 。 注意:⑴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 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是指某种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指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⑶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固体和纯液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固体或纯液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⑷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速率的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是同一个化学反应在同一段时间内的反应,所以为相同的速率。所以比较速率时不能只看速率的数值,还要说明是用那种物质表示的速率。 (5)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由于同一化学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 ①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 ②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 ③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 A +b B===c C +d D ,比较v (A)a 与v (B)b ,若 v (A)a > v (B) b ,则A 表示的反应速率比B 大。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主要因素为内因: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原因。反应的类型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都会导致反应速率的不同。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测试题完整版

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反 应速率与限度测试题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信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化学 高考假期练习(必修二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 B.放热反应全部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未必伴随能量变化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并需要吸收能量。已知12g石 墨或金刚石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依次为Q1和Q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1 < Q2 B.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C.石墨具有的能量比金刚石低 D.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 多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体系的能量降低 B.物质的燃烧可以看作为“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 C.氮气分子内部存在着很强的共价键,故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D.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4.已知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121kJ,且氧气中1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

496 kJ,水蒸气中1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kJ,则氢气中1mol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 557 kJ C. 188 kJ D. 436 kJ 5.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NH4Cl和Ba(OH)2·8H2O反应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 浓硫酸稀释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②④ 6. 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该反应吸收的能量增大 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能量变化为117kJ/mol 7. 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SO2和3 mol O2,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2SO2(g)+ O2(g)2SO3(g) ΔH=-Q kJ/mol(注:每1mol反应放出能量为QkJ)。测得SO2的转化率为90%,则在此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A.Q kJ B.2Q kJ C.1.8Q kJ D.0.9Q kJ 8. 如图小试管中盛有几毫升水,与大试管连通的U形细玻璃管内放有少量 水(已 染成红色)。如沿小试管壁小心地慢慢注入3 mL浓硫酸,静置片刻后,U形 细玻璃管中可观察到液面的现象是 A.左高右低 B.左右一样高 C.来回振动 D.左低右高 9.下列关于原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电流从原电池的负极流向正极 C.电子从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流出 D.原电池的两极,一定是由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组成 10.下列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高考题集锦(含解析)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 G 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G1 化学反应速率 7.G1 G2 G3[2014·重庆卷]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X 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T 1、T 2下X 的物质的量浓度c (X)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进行到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W 点放出的热量 B .T 2下,在0~t 1时间内,v (Y)=a -b t 1 mol ·L -1·min -1 C .M 点的正反应速率v 正大于N 点的逆反应速率v 逆 D .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X ,平衡后X 的转化率减小 7.C [解析] 根据图像可知,T 1<T 2,ΔH <0,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 (X)变化越大,放出热量越多,故M 点放出的热量小于W 点放出的热量,A 项错误;T 2温度下,在0~ t 1时间内,v (Y)=12v (X)=a -b 2t 1 mol ·L -1·min -1,B 项错误;因T 1>T 2,v M 正=v M 逆>v W 逆,又因v N 逆<v W 逆,所以v N 逆

最新化学反应工程试卷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号 一、请在下列各题中各选择一个最适当的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1.()不是反应程度的特点 A 总为正值 B 各反应组分的反应程度相同 C 随反应时间而变 D 与反应计量系数无关 2.-r A=kC A n中,式中的负号意味着() A 反应速率常数为负值 B 反应速率随浓度的下降而减小 C 公式表示的是A的消耗速率 D dc A/dt为正值 3.返混的定义是() A 不同空间位置的粒子的混合 B 不同停留时间的粒子的混合 C 参与不同反应的粒子的混合 D 不同反应器内粒子的混合 4.自催化反应当转化率为零时反应速率() A 最大 B 出现极值点 C 为负值 D 为0 5.平推流反应器中诸参数不随()而变 A 反应物的组成 B 反应器的轴向位置 C 反应器的空间时间D反应器的径向位置 6.在平推流反应器进行某一变容反应,若εA>0,则空间时间τ将()平均停 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D 接近于 7.对反应级数大于零的单一反应,对同一转化率,其反应级数越小,全混流反 应器与平推流反应器的体积比()。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 不好说 8.复合反应的瞬时选择性定义为() A 生成目的产物消耗的反应物与所有消耗

的反应物的比值 B 生成副产物消耗的反应物与生成目的产物 消耗的反应物的比值 C 目的产物的净生成速率与反应物的消耗 速率的比值 D 副产物的生成速率与目的产物的净生成速 率的比值 9.空间时间的定义是() A 停留时间与非生产时间的和 B 实际反应时间与真实停留时间的和 C 反应器有效容积与入口体积流率的比值 D 反应物微元在反应器内经历的时间 10. 11.平推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为() A 1 B 2 C -1 D 0 12.对反应级数大于零的单一反应,随着转化率的增加,所需全混流反应器与平 推流反应器的体积比() A 不变 B 增加 C 减小 D 不一定 13.由脉冲示踪实验可以直接获得的是() A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B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C 平均停留时间 D 方差 14.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方差随偏离平推流反应器的程度而() A 减少 B 增大 C 先增大后减少 D 不变 15.非理想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曲线是() A 单调递减的 B 单调递增的 C 有极大值的 D 不好说 16.所谓对比时间是指()

化学反应速率测试题

3.少量铁粉与100 mL 0.01 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H2O ②加NaOH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CH3COONa固体⑤加NaCl 溶液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 mL 0.1 mol/L 盐酸 A.①⑥⑦B.③⑤⑧C.③⑦⑧D.⑤⑦⑧ 4.已知反应:A(g)+ 3B(g) 2C(g) + D(g),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 反应速率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 A.0.5 mol·L-1·min-1B.1mol·L-1·min-1 C.3 mol·L-1·min-1D.2 mol·L-1·min-1 5.反应3A(g)+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 快的是( ) A.v (D)=0.4 mol·L-1·s-1 B.v (C)=0.5 mol·L-1·s-1 C.v (C)=0.6 mol·L-1·s-1 D.v (A)=0.15 mol·L-1·s-1 6.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NO 2NO+O2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 态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 ,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2 :1 ④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不再改变 A.①④⑤⑥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⑥D.以上全部 7.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如右图所示, 在下列因素中,①盐酸的浓度,②镁条的表面积,③溶液的温度, ④氯离子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A.①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 8.等温等压过程,在高温下不自发进行,而在低温时可自发进行的 条件是() A.△H<0 △S<0B.△H>0 △S<0C.△H<0 △S>0D.△H>0 △S>0 2.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由H2、I2(g)、HI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加深 C.滴加酚酞的氨水中加入氯化铵固体后红色变浅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9.NO和C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物质,它们能很缓慢地反应生成N2和CO2,对此反应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