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发展全国及各地省市区统计数据:中国历年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统计(2009-2018)

合集下载

2022年教育事业统计基层主管领导在线培训考核参考答案--极少部分有错误

2022年教育事业统计基层主管领导在线培训考核参考答案--极少部分有错误

2022年教育事业统计基层主管领导在线培训考核参考答案判断题1、班额情况中“25人以下”包含25人。

A、对B、错参考答案:B2、大班额指56人以上的班级,中(小)学大班额比例反映大班额班所占比例数,未能全面反映大班额班学生超员的整体情况。

A、对B、错参考答案:B3、既是中共党员又是共青团员的教职工,既算中共党员人数,又算共青团员人数,要在调查表相应位置分别填报。

A、对B、错参考答案:A4、教育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A、对B、错参考答案:A5、某小学一年级在校生共111人,该学校填报教基2106《小学班额班数情况》时,一年级“51-55人”班额范围填报2个班,该校填报正确吗?A、对B、错参考答案:A6、某学校组织家长,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自愿的基础上,选举产生家长委员会,但学校没有发文明确。

填报教基1102《基础教育学校基本情况》时,该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填“有”。

A、对B、错参考答案:B7、随班就读是指根据《残疾人教育条例》,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普通教育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到普通学校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

A、对B、错8、参考答案:A随迁子女不包括跨区(县)招生或择校等原因到异地就读的学生;不包括在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

A、对B、错参考答案:A9、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A、对B、错参考答案:A10、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专职从事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

A、对B、错参考答案:B11、学校(机构)标识码是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编码。

A、对B、错参考答案:A12、运动场地面积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150917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

150917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教育部二〇一五年八月引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工作对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1991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试行)》进行了修订。

修订工作广泛征求了教育部各司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监测指标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测算验证。

本次修订更加关注促进教育公平和科学监测教育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教育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结合新修订的教育统计报表,在原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陈旧指标,新增了教育信息化、学生体质健康、学校安全以及教师培训等相关指标。

同时,修订了部分指标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指标定义、适用范围和数据来源。

修订后的指标体系分为五类102项,与修订前的指标体系相比,保留原指标9项,修订原指标18项,新增指标75项;修订后的指标有12项为国际组织的常用教育指标,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有9项借鉴了国际教育指标,并基于我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等。

本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教育事业发展监测与评价工作。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使用。

说明1.指标体系中,城乡划分参照国家统计局2010年发布的《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将城乡分为三大类,即城区(含主城区、城乡结合部)、镇区(含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特殊区域)、乡村(含乡中心区、村庄)。

同时,若无特殊说明,指标中农村指大农村(镇区+乡村)。

2.指标体系中,若无特殊说明,幼儿园指独立设置幼儿园;小学指普通小学;初中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指按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并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机构),包括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成人中专等,未含技工学校。

我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规模、特点与思考——基于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我国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规模、特点与思考——基于2000—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2003年结业生数 564.6
6677.47
2010年结业生数 734
5252. 29
2018年结业生数 646. 34 3725.43
1.职工技术培训学校(机构)
316.41
306.7
190. 38
2.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 教育部门和集体办 其他部门办 民办
5765.48 5488. 63 235.55
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 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都起源于 20世纪60年代
后期的西方社会。1965年保罗•朗格朗在他著名的 《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就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报告《学会生存一教 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强调,“终身教育变成了由一 切形式、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行动构成一 个循环往复的关系时所使用的工具和表现方法。终 身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 事情。”⑷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世界 各国逐转向了“终身学习”,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认为 终身学习“即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 潜能,并激励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的全部 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⑵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 变》报告,强调学习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获取知 识的结果,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现实存在⑶o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虽然现实中两个概念和说法经 常互换使用,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一点 从新世纪以来我国诸多著名学者的论述中即可看到。 总体来看,终身教育更强调从“供给侧”出发,通过对 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环境建设
表1 2000—2019年我国各级学校教育基本情况③

1949—2007年中国各级学校教育情况Microsoft Word 文档

1949—2007年中国各级学校教育情况Microsoft Word 文档
表71 1949—200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数及学生人数
年份
普通高等学校(所)
普通中学
(所)
普通小学(所)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人数(万人)
普通中学学生人数
(万人)
普通小学学生人数(万人)
1949
205
4045
346769
11.7
103.9
2439.1
1950
193
4013
383647
13.7
130.5
2892.4
514.9
638
2002
1396
80067
456903
130.4
533.5
634
2003
1552
79490
425846
145.3
549.7
625.6
2004
1731
79058
394183
161.1
562
617.1
2005
1792
77977
366213
174.2
573.2
613.2
2006
1867
76703
188.4
1958
841
28931
776769
8.5
30.5
225.7
1959
1289
20835
737445
10
35
250.3
1960
1289
21805
726484
13.9
42.6
269.3
1961
610
18983
645170
15.9
41.8
255.4
1962

中国高校历年毕业人数一览(1978——2012)

中国高校历年毕业人数一览(1978——2012)

中国高校历年毕业人数一览(1978—2012)网易:纳兰容若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88.8万人,在校生2391.3万人,毕业生624.7万人。

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61.0万人,在校生2120.3万人,毕业生673.6万人。

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44.6万人,在校生2467.2万人,毕业生791.5万人。

全国初中招生1570.8万人,在校生4763.1万人,毕业生1660.8万人。

普通小学招生1714.7万人,在校生9695.9万人,毕业生1641.6万人。

特殊教育招生6.6万人,在校生37.9万人,毕业生4.9万人。

幼儿园在园幼儿3685.8万人。

——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比上年增加39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409所(含独立学院309所),比上年增加51所;成人高等学校353所,比上年减少12所。

普通高校中本科院校1129所,比上年增加17所;高职(专科)院校1280所,比上年增加34所。

全国共有培养研究生单位755个,其中高等学校481个,科研机构274个。

全国招收研究生56.02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增长4.09%。

其中,招收博士生6.56万人,招收硕士生49.46万人;在学研究生164.58万人,比上年增加10.74万人,增长6.98%。

其中,在学博士生27.13万人,在学硕士生137.46万人;毕业研究生43.00万人,比上年增加4.64万人,增长12.09%。

其中,毕业博士生5.03万人,毕业硕士生37.97万人。

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81.50万人,比上年增加19.75万人,增长2.98%;在校生2308.51万人,比上年增加76.71万人,增长3.44%;毕业生608.16万人,比上年增加32.73万人,增长5.69%。

“十五”时期各类教育发展情况(2001—2005年)单位:万人“七五”时期(1986—1990年)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266.8万人,比“六五”时期增长73.8%。

社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4-31 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1990-2018)

社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4-31 每十万人口各级学校平均在校生数(1990-2018)

3279
6913
2876
20142488来自310032226946
2977
2015
2524
2965
3152
7086
3118
2016
2530
2887
3150
7211
3211
2017
2576
2861
3213
7300
3327
2018
2658
2828
3347
7438
3350
注:1 .高 等教 育包 括普 通高 等学 校和 成人 高等 学2.校高 中阶 段合 计数 据包 括普 通高 中、 成人 高中 、普 通中 专、 职业 高中 、技 工学 校和 3.初 中阶 段包 括普 通初 中和 职业 初中 。下 表同
a) Inst itut ions of high er educ atio n incl ude that of regu lar inst itut ions of high er educ atio n and inst itut ions obf) Tota l of seni or seco ndar y scho ols incl ude that of regu lar seni or scho ols, adul t seni or scho ols, regu lar seco ndar
voca tion al scho ols, tech nica l work er scho ol,a dult tech nica l seco ncd)ar Juni or seco ndar y scho ols incl ude regu lar juni or scho ols and juni or voca tion al scho ols. The same appl ies to the

199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5年全国教育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

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较大进展,扫除文盲达到预期目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发展,高等学校招生实现了宏观调控目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办学效益有所提高。

义务教育到1995年底,全国普及小学阶段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025个,约占全国总县(市、区)数的36%。

小学阶段在学人数继续增加,入学人数占学龄人口比例继续提高,辍学人数减少,连续完成五年学习的人数比例增大。

全国小学66.87万所,招生2531.81万人,在校生13195.15万人,比上年增加372.5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按各地相应学龄学制计算)达到98.5%,比上年提高零点一个百分点,其中男女童入学率分别为98.9%和98.2%,性别差由上年的一点三个百分点下降到零点七个百分点。

小学生辍学率为1.49%,比上年下降零点三六个百分点。

小学学生五年巩固率为82.78%,其中女儿童为82.47%,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小学毕业生升学率有较大提高,达到90.8%,比上年提高四点二个百分点。

全国小学教职工632.42万人,比上年增加5.31万人。

其中专任教师566.41万人,增加5.28万人。

专任教师中,民办教师163.2万人,比上年减少18.51万人,民办教师占教师总数28.8%,比上年下降三点六个百分点。

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88.9%,增长二点三个百分点。

小学生师比23.3:1,比上年的22.9:1略有提高。

初中阶段义务教育有较大发展,初中入学率和升学率较上年有明显提高,学生辍学率下降,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

全国初中学校6.86万所。

其中普通初中6.70万所,职业初中0.16万所。

初中招生1782.49万人,比上年增加137.62万人。

其中普通初中招生1752.28万人,职业初中28.8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35.92万人和0.33万人。

强化新质生产力建设 持续推进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化新质生产力建设 持续推进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化新质生产力建设持续推进陕西教育高质量发展作者:刘建林来源:《陕西教育·综合版》2024年第05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予以专章论述,给我们厘清了教育的战略支撑和基础地位。

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为什么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积极培养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陕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4299所,在校生863.4万人,教职工71.8万人,专任教师56.1万人;高等学校111所,在校大学生201.8万人,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数居全国第4位;“双一流”建设大学8所,国家“双高”高职院校8所。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陕西奋力答好“新质生产力建设、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强国建设,陕西教育何为?”的答卷,努力将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

陕西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全过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

政治性是政治组织的灵魂,政治方向决定政治组织的走向及趋势,政治觉悟是个人能力的集中体现。

陕西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对陕西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台账式、清单化落实推进,全面提升“从政治上看教育、办教育”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7次来陕,多次看教育、去学校,对陕西教育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邀请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过的4所学校的负责同志到委厅机关分享交流,再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陕“教育足迹”;在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安康老县镇中心小学、绥德实验中学、延安中学召开座谈会,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组织党员干部赴杨家岭、延安中学和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等地,开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看变化悟思想”实践研学,引导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