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ppt 83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发展战略.pptx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农业对工业发展的支持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二)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
经济的领在在导政在文,治经化加上济上强,上,农坚,坚村持坚持民共持全主政产公面政党治
推 明 型治 民有 制进建农建主经制农设民设,济为村,。,保共主新的社培进证同体农目会育一农发,主“步民村标四多展义扩依有种,精大法”不所神的基直断有文新层接
(二)允许和鼓励 “ 部分先富 ” 思想的
重大意义
第一、 “ 部分先富 ”是 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第二、 “ 部分先富 ” 是解决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有效途径
第三、 “ 部分先富 ” 是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体现
第四、 “ 部分先富 ” 会产生强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部分先富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先富者的 示范力量,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 积极性,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实 现全体劳动者的共同富裕。
二 抓住机遇,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二、抓住机遇,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一)发展要争得较快的速度
发展速度关系到 发展 战略的实现
8-9%
中国
3-4%
中等发 达国家
二、抓住机遇,隔阶
三、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 又有较好效益的
三、走出一条既有较高速度 又有较好效益的发展路子
专题研究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发展战略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一)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原则就是
“无产阶级将利用 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 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 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 工具集中在国家既组织成为统治阶 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 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战略三步走,小康建成,中国梦_PPT课件

• 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 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 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成为全国 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 领。
“三步走”发展战略
主讲人:岳志浩
• “三步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长远战略的简洁而形象的概 括用语。
• 这一战略的形成与改革开放总 设计师邓小平的名字是连在一 起的。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 1.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发展 战略目标的设计 2、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现代化 的构想 3、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现代化的进一步 论述 4、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使现代化目标 没有成为现实的奋斗目标
• 1979 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 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 念。随后,邓小平作了解释:“我们开了个大口 ,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 ‘中国式的现代化’ ,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 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 ”
• 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对我国能否在20世纪末实 现高水平的现代化有了重新认识。
④各方面_制__度__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_活__力__而又 安定团结。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_亲__和__力___,为人类文明 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比较
标准 高低
区 生活 别 质量
社会 发展 状态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人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
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00美元 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
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小 康 基 本 标 准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讨论
中国建立小康社会 的难点
东西部地区差距巨大 人口压力和资源约束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的表现
产业结构、布局结构、所有制结构 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 低,工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国民经济整 体素质不高。
我国历年一、二、三产在中所占比例
单位(%)
60 50 40 30 20 10 1952 »ú Ò ² 50.5 ¶² þ ú 30.6 ý² È ú 28.6 0 1957 40.3 20.9 30.1 1962 39.4 31.3 29.3 1970 35.2 40.5 24.3 1975 32.4 45.7 21.9 1980 30.1 48.5 21.4 1985 28.4 43.1 28.5 1990 27.1 41.6 31.3 1995 20.5 48.8 30.7 1996 20.4 49.5 30.1 1997 19.1 50 30.9 1998 18.6 49.3 32.1 1999 17.7 49.3 33 Ò² » ú þ² ¶ ú ý² È ú
新 三 步 走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低 水 平
不 全 面
不 平 衡
小 康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900美元); 基 本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标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准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摄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为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最后达到富裕阶段的社会发展过程。
1979年3 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三步走的战略重点有三个: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其战略方针是注重质量,讲求效益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意义:把小康水平和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阶段性标志,使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有了明确的内容把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作为重要标志,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具体的体现不但注重经济发展,而且强调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的特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重点突出的目标(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第一位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必须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最终立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实现程度不平衡的目标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如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6第七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精品PPT课件

第一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 步骤
一,“小康”,“大同”:中国人的世代梦 想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 民亦劳止,汔可小休; 民亦劳止,汔可小息。
--《诗经》
孔子的梦想
可见,在他看来,小康社会是: 1,私有制,劳动不再是自觉的而成为谋生
手段; 2,改公天下为家天下; 3,人们生活不太安宁和平,礼成为协调人际 关系的重要工具。
所谓小康就是 人类刚刚迈入私有 制时代,一个靠礼 仪等儒家法制和道 德规范来维持秩序 的社会
孙中山的“天下为公”
二,中国式的现代化:小康的新内涵及“三 步走”战略
1,小康的新内涵
“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
现代化,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而是小
康之家”
--1979
2,三步走战略
——《大国兴衰与人力资本变迁》
未来的时代是信息与科技的时候,是否能抓 住机遇,直接关互到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中国再没有资格与信息化浪潮失之交臂!
(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 技术产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在今年召 开的机械工业发展论坛上说:我国钢铁总产 量连续七年居世界首位。 2001年以来,全球 钢产量增加20590万吨,我国占七成,尤其 在2001年至2003年的三年内,全球钢产量增 加12064万吨,我国增加9384万吨,占78% 左右。并且除中国外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增 加的2680万吨钢中,有2651万吨是我国逐 年增加的净进口吸纳的。
--<<新华网>>
尽管2004年中国钢材(含半成品、下同) 进口量比上年减少了约1000万吨,而美国钢 材进口量增加了1000多万吨,但中国仍以 3316万吨的钢材进口量维持世界第一,美国 钢材进口量预计为3235万吨排在次席。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与发展战略.pptx

中部要以沿重要水陆交通干线地区为重点,积极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带。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建 设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及加工基地。 加大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逐 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产业。
---党中央
一、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科学技术×[生产管理×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三)必须排除干扰, 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
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要把经济建设当 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 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 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
----- 邓小平
第二部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二、发展科技与教育
振兴我国经济
二、发展科技与教育振兴我国经济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
客观依据
科教兴国战略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 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必然抉择。
二、发展科技与教育振兴我国经济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
基本要求
二、发展科技与教育振兴我国经济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要求
三、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必要性
三、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
一是: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决 定了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和重点
农业结构调整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渔 业 之 间 的 关 系
保护耕地间的关系 发展小城镇建设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课件

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 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依据
❖ 目标确立根据:
❖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实 际情况。
❖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 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 业。
❖ 文化——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 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 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 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 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 经济——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 二○二○年力争比二○○○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 力明显增强。
❖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 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 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 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提高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 加速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是强国目 标;
❖ 提高人民生活、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是富民目标。 ❖ 发展目标体系: ❖ 强国是富民的基础,富民是强国的目的,提高国际
竞争力则是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1、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强调 发展目的的人民性。
第七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 1953年提出“现代化”的问题; • 1954年首次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 • 20世纪60年代初期,对四个现代化的排序又作了 变动,将“农业现代化”排在“工业现代化”的 前面,并将“科学文化现代化”改为“科学技术 现代化”; • 1964年和1975年重申要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 凤凰网 • /his/200909/a2d391f4-1756-4f94a0c6-b899e0d993b9.shtml
•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 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 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 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问题、农村 问题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
• 新农村建设 • /v_show/id_XNDU0OT EwNjg=.html
• /programs/view/H CHABwx09No/isRenhe=1 • 四个现代化提出 • /v_show/id_XNjA0MD UwOTY=.html
•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过曲折,但是中 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却是没有动摇 过。只是自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逐渐膨 胀起来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的干 扰,使得我们不可能集中精力开展现代化建设, 特别是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1966—1976年),又使得这个目标变得十分 模糊和渺茫。 •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 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果断 地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 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性 决策。
• •
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目标的统一 党的十二大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 的总任务: •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 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 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 党的十三大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 基本国情出发,去掉了两个“高度”的提法,改为? 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并写进了这次大会制定的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国 经济发 展战略 的特点
注重社会协调发展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和指标体系
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 民经济持续增长,国家经济实 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 大的突破性进展;人民生活实 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 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
2、为轻工业提供相当份额的 工业原料
3、为工业生产的扩大补充新 的劳动力
4、为工业生产提供巨大的市 场
农业始终是我们国 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农 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始 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 改革的根本问题。
2、加快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 设,为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 东输、西电东送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实现城乡统筹 发展
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促进区域经 济协调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促进国民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
战略重点
产业结构的含义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繁荣农村经 济
农业对工业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支持1、为奠定工业化提供资金的 原始积累
我们要在二十一世纪,集 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 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 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 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 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 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 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 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的市 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 放的经济体系。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现代化
推动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 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
(一) “三步走”的 发展战略
1979年12月 邓小平在会见日 本首相大平正芳 时,提出了中国 到本世纪末实现 现代化的蓝图问 题。
(1)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 设
(2)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3、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 新型工业化道路
(1)新型工业化和传统工业 化的区别与联系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 特征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即科 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 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 工业化道路。
战略目标
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富裕强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
示
(人均4000美元)
小小康小康 康
(人均800美元)
温温饱温
饱饱
80年 90年 2000年
2050年
到21世纪建国 一百年时,基本实 现现代化,建成富 强民主文明的社会
再经过十年的 主义国家。 努力,到建党一百年 时,使国民经济更加 发展,各项制度更加 完善; 21世纪第一个十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 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 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着物质基础, 对信息化发展提出了应用需求,信 息化通过工业化发展而不断深化和 加速。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高度重 视和正推确进处产理业的结三构个优化方升面级关,系是:指
❖发形展成高以高新新技技术术产产业业和为传先统导、产基业础的关系; ❖资产金业技和制术造密业集为型支产撑业、和服劳务业动全密面集型产
1、“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背景
发展战略思想进 第三阶段 一步完善阶段 (1987 —至今)
第三步战略目
第二阶段
标提出阶段
(1982—1987年)
第一、二步战
第一阶段
略目标的提出 (1979—1982年)
我们确定了一个政 治目标:发展经济,到 本世纪末翻两番,国民 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达 到八百美元,
是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 经验教训作出的重大决策;
是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 大趋势的必然选择;
是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 得出的正确结论。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就是处 理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是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 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 展的新机遇;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 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 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 存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一,是完成了一项非常 艰巨的、很不容易的任务;第二, 是真正对人类做出了贡献;第三, 就更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这不但是给占世界 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 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 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 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实现第三步战略步骤的具体规划
实现第三步战实现略步骤的具体 规划
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 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建党一百周年,国民经 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 加完善
到建国一百年,基本实 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个……基础上,再 发展三十年到五十年,力争接近世 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 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 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步:从1991 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 产总值再翻一番,人 民生活达到小康;
第一步:从1980 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 总值翻一番,解决人 民温饱问题;
业发的展的关产系业;格局。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2-1 2-2
4、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 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 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 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 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 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 民安居乐业。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 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 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 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 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