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 发展战略{毛概}

合集下载

毛概简答论述辨析

毛概简答论述辨析

简答题(一)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之是法统筹兼顾。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了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以来,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包含哪些内容?答: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四)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答: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五)简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含。

答: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每一个新的社会制度中的固有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因此过去人们不把它作为体现社会制度属性的范畴。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六)八荣八耻的内容答: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七)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答: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三步走战略内容

三步走战略内容

三步走战略内容三步走战略是一种管理和发展战略,它由美国管理学家麦肯锡提出。

这种战略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先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确定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然后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最后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来实现企业的长期成功。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第一步:市场调查和分析在制定任何商业计划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市场调查和分析。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产品或服务的目标市场企业需要确定自己要销售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并确定目标客户群体。

这可以通过研究消费者行为、竞争对手、市场趋势等来实现。

2. 分析竞争对手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销售渠道等信息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3. 确定目标客户需求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可以帮助企业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或服务,并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

4. 研究市场趋势了解市场趋势可以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的市场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战略。

第二步: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和分析之后,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定位产品或服务企业需要确定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目标市场中的定位,以便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2. 制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策略企业需要根据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目标客户需求,制定合理的产品或服务价格。

3. 制定营销渠道策略企业需要确定销售渠道,如直接销售、经销商、在线商店等,并选择适当的推广方式,如广告、促销活动等。

4. 制定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在市场上建立声誉和信任度的重要工具。

因此,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品牌战略,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步:不断创新和改进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变化。

这个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企业需要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以提高其质量和性能,并满足客户需求。

2. 推出新产品或服务企业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或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并扩大市场份额。

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

论述三步走发展战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作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三步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第一代领导人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首先,“三步走”战略不再把现代化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工业化上,而是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四个方面并重。

其次,“三步走”战略还增加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即“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样,邓小平不再把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内容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上,还明确提出与之相匹配的全社会精神文明要求和国家政治制度上的要求。

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表述更加准确了。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同时并举,在此基础上,最终建成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并且,从国内看,邓小平排除其他因素对现代化建设的干扰和破坏,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解决了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重心问题。

从国际上看,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国策下进行,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将会在更宽广的国际舞台上进行,使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互通有无。

新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将会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这也极大扩展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为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三步走”战略符合现代增长理论关于现代化建设长期性、阶段性发展的特点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急剧变动的过程,其中不仅包含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蕴涵着科学革命的巨大力量,也要经历一个社会各个层次制度的变动与改革。

毛概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毛概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问答题及参考答案4,“三步走”的涵义是什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在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

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怎样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开放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会给国家带来灾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毛概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概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的形成
——“三步走”步骤的正式提出
邓小平1987年4月,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 明确使用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 样的提法,全面地阐述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 走”的发展战略构想正式确定了下来。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 和新任务,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
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并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 作的方针政策。
(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我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 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需 要
物质、精神
生 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我国发展战略目标的演化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作 《政府工作报告》,宣告“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 国的国民经济,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 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 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对长期性的认识)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对我国社 会发展阶段作出了严重错误的估计,产生了“共产主义在 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和“跑步 进入共产主义”的幼稚想法。 1962年1月,毛泽东总结了“大跃进”的教训,《在 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要赶上和超过世 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年的时间我看是不 行的”。

毛中特要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毛中特要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毛中特要点“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毛中特在我们考研政治中占了约30分的比重,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初期复习时要注意着重把握。

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一大重要内容,针对这一部分的复习同学们要重视起来。

整个这一章内容的学习理论性较强,复习时可结合史纲一起入手,不仅学习理论,还能填充史实,复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下面凯程考研政治老师就针对初期准备考研政治的学生,详细讲述一下毛中特的相关考点。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当时提出了大体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根据形势发展又从“五个方面”在十六大确定的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指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八大从“五个方面”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十六大、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发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动员令。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3)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具有五个鲜明特点:一是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目标为基础,保持目标的连续性;二是集中精力着重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使目标更具有针对性;三是增加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突出改革开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四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目标一起提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五是提出两个“翻一番”的新要求,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

《毛概》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

《毛概》复习题名词解释部分

一、名词解释: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自相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5.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

6.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战略三步走,小康建成,中国梦_PPT课件

毛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战略三步走,小康建成,中国梦_PPT课件
•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 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 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 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把我国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 行的步骤,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成为全国 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 领。
“三步走”发展战略
主讲人:岳志浩
• “三步走”是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长远战略的简洁而形象的概 括用语。
• 这一战略的形成与改革开放总 设计师邓小平的名字是连在一 起的。
“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 1.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发展 战略目标的设计 2、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实现国家现代化 的构想 3、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现代化的进一步 论述 4、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使现代化目标 没有成为现实的奋斗目标
• 1979 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 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 念。随后,邓小平作了解释:“我们开了个大口 ,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后来改了个口,叫 ‘中国式的现代化’ ,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特 别是国民生产总值,按人口平均来说不会很高。 ”
• 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对我国能否在20世纪末实 现高水平的现代化有了重新认识。
④各方面_制__度__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_活__力__而又 安定团结。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_亲__和__力___,为人类文明 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比较
标准 高低
区 生活 别 质量
社会 发展 状态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人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
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00美元 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这也已在1995年提前完成
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三步战略的重点
• 邓小平提出了重点带动全局的思想。 他指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战略 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 三是教育和科学。把教育和科技视 为战略关键,并把它们放在优先发 展的战略地位
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 农业:
交通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根据国际
和国内情况及经济发展规律,我国决策 部门预测: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 达到11328亿美元,居世界第6位,人 口控制在12亿,人均产值800至1000美 元,居世界100位以内,人民生活达到 小康水平。原定的2000年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任务也于1995年 提前完成。
应该看到,中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小康。
1991年,国家统计局等12个部门的研究人员,按照小康社会的内涵,确定了 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相当于900 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三步走发展战略
主讲人:贾川
• 1.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我国发展 战略目标的设计
• 2、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四个现代化的提 法 3、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现代化的进一步 论述 4、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和破坏使现代化目标 没有成为现实的奋斗目标
这是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 提出的建设“四 个现代化”的社 会主义国家的构 想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3、改革要突出一个“活”字,激发全社会创造财富的 活 力;
4、开放要突出一个“争”字,争项目、争资金、争技 术、争人才、争市场。
5、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一个根本保证:提高领 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 三步走"发展战略提出的重要性
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 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我国要实现现 代化,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迎头赶上世界新技 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邓小平针对我国的现实国情, 制定了有步骤、分阶段的奋斗目标,从而使实现现代化有现 实基础。 2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需要 邓小平设计的现代化目标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尊重客观规 律,从实际出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掌握和深入分析 国内和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特别是注意生产力发 展的状态和发展规律,使战略目标的确定建立在积极、稳妥 而又可靠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中华民族振兴崛起。
(11)人均预期寿命70岁;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12)婴儿死亡率3.1%;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
11%;
(7)城市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14)电视机普及率 100%;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强调要吸取"大跃进"、"人民公 社"的教训,深刻指出我国国家 大、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 因此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中 国式的现代化。……到本世纪末, 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目 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 平仍然
邓小平于1973年提出要高中国式的现 代化
邓小平从中国具新体中国国情的出曙发光,强调本世纪末的
现代化是“小康水平”的现步走,到21世纪中 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些设想体现在党的十三大报 告中。
第一步:从1981年到 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 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 1991年到20 世纪末,使 国民生产总 值再增长一 倍,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 水平
1964年,周恩来在三 届人大一次会议做报 告,提出国民经济分 两步走。
1975年,当人们对“文化大革命”中在阶级 斗争名义下人为制造的无休无止的斗争十分 不满,对中国的前途感到渺茫的时候,周恩 来在四届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 这一目标,极大的振奋了全国人民的精神, 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曲折的过程 • 因为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主要
教育
中国化的小康
我们目前还是
低水平的、不全面 的、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
城乡之间在实现小康目标上存在着 明显的差距,农村是难点。从地区看, 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 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小康实现 程度在90%以上,9个省市区在80% 〜90%之间,7个省市区不到80%。 东部地区小康实现程度为98%,中部 地区实现程度为94%,西部地区实现 程度为84%。
第三步:到21世纪中 叶,人均国民生产总
三 步
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走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 富裕,基本实现现代 化。
战 略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邓
小平设计的现代化目标的"第一步" 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 人民的温饱问题。这是符合我国客 观情况的。我国基础差,经济发展 曾经受到严重挫折,建国以来,人 口增长失控,到1980年温饱问题 仍然没有解决。1980年,我国国 民生产总值为2832亿美元,居世 界第八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97 美元,居世界第133位。经过几年 的努力,原定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的第一战略目标已在80年代提前两 年完成,人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矛盾和根本任务等重大问题缺乏始终一贯
的科学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中国式现代化
• 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现代化的主要标准为: 1.劳动资料现代化。2.经济管理现代化。 3.劳动者和管理者的科学技术水平现代 化。4.主要科学技术指标和主要经济指 标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中国平式。的现代化:邓小平一再
(15)森林覆盖率1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 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1、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必须抓住牵动全局的 关键问题,实施五大战略举措:
大力发展海河经济、海洋经济、优势产业、区县经济、 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
2、 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两条基本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