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走”战略

合集下载

简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变化过程

简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变化过程

简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变化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
重要发展战略,其目标是通过逐步实现现代化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实力。

这一战略目标的变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现代化目标(1978-2000年)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基本现代化。

这意味着要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实现现代化,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实力。

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已经实现了基本现代化的目标,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

第二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2000-2020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发展目标也逐步升高。

在2000年,中国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意味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到2020年,中国已经实现了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实现了和平崛起,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有了大幅提升。

第三阶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中国目标(2020-2050年)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中国不仅需要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继续实现发展,还需要在全面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民生活质量、生态文明和创新发展,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新中国为目标。

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中国可以更好地实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全面幸福,也可以更好地推动全球和平与繁荣。

三步走战略内容的表述更新

三步走战略内容的表述更新

三步走战略内容的表述更新三步走战略是指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经过三个步骤逐步实现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

这个战略被提出并强调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三步走战略进行更新的表述,以探讨其在当前背景下的新内涵和发展方向。

一、第一步:农业现代化中国的三步走战略最初阶段是农业现代化。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初期,旨在解决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目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整农业结构,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现代化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为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然而,在当前中国面临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挑战的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应进行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更新。

农业科技创新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这一阶段的重点。

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大数据,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资源浪费,并推动农业向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二、第二步:工业化第二步走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也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

工业化阶段的目标是大力发展制造业,提高工业化水平,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在这一阶段,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中心和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

然而,在当前全球制造业竞争日趋激烈和全球产业链格局重构的背景下,工业化阶段需要更新的表述,更加注重质量和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需加快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型,提高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引导企业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三、第三步:城市化第三步走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阶段。

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同时实现城乡发展协调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3步走战略的内容

3步走战略的内容

3步走战略的内容
“三步走”战略是指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一项发展战略,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步,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快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科技进步和文化建设。

第二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步,到21世纪末,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战略的提出,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各种有色金属矿 藏量占90%
东部上述资源 奇缺,仅占全 国的3-8%左 右
国年 民递 生增 产速 总度 值
0
(1979—1994年的15年间) 19.88%
16.2% 15.78%
东部 中部 西部
(1979—1994 年的15年间)
1 : 0.54 : 0.43
1 : 0.67 : 0.55
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例
主要内容: *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 * 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分“三步走”, 基本实现现代化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1、以前的战略目标
(1)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 一届一次会议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 一次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2)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作 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这个目标可 分“两步走”的设想: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 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 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社会更加和谐 文化更加繁荣 科教更加进步 民主更加健全 经济更加发展
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
1、既具有雄心壮志,又实事求是
政策障碍。
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比较
50 40 30 20 10 0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工业化率 城镇化率
三、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远意义
(1)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发展开拓 新的广阔空间。

三步走是在党的十几大提出的

三步走是在党的十几大提出的

三步走是在党的十几大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1987年10月,根据邓小平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党的十三大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随后演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

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明确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党的十九大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基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的现实情况,对“两个一百年”进一步细化,作出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军队三步走战略目标内容

军队三步走战略目标内容

军队三步走战略目标引言中国军队自古以来就承担着保家卫国的重任。

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发展,中国军队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以确保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军队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内容。

第一步走:2049年建立现代化军队中国军队的第一步走是在2049年之前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

这意味着中国军队在装备、组织结构、战斗力等方面都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装备现代化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基础。

中国军队需要发展和引进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战斗机、舰船、坦克、导弹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网络信息作战能力。

通过提高装备的现代化程度,中国军队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

2. 军队组织结构改革军队组织结构的改革是现代化军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军队将进行深化军队改革,优化军队组织结构。

这包括调整军队规模、改革军官制度、优化军事人员结构等。

通过组织结构的改革,中国军队能够更好地发挥战斗力,提升作战效能。

3. 提高作战能力作战能力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军队将提高作战能力,增强对多种威胁的应对能力。

这包括提高军队的快速反应能力、联合作战能力、信息化作战能力等。

通过提高作战能力,中国军队能够更好地履行军事任务,保卫国家安全。

第二步走:2035年建立世界一流军队中国军队的第二步走是在2035年之前建立一支世界一流的军队。

这意味着中国军队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1. 提高战略能力战略能力是一支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军队将提高军事战略能力,包括制定科学的军事战略、提高战略决策能力、加强军事谋划能力等。

通过提高战略能力,中国军队能够更好地把握世界军事形势,保护国家利益。

2. 推进军事创新军事创新是实现世界一流军队的关键。

中国军队将加大对军事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武器装备、战略理论等方面的创新。

通过军事创新,中国军队能够在技术上领先于其他国家,提高作战效能和战斗力。

3. 加强军事外交军事外交是一支世界一流军队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步走

三步走

三步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邓小平1979年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的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

“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

” 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根据邓小平的设计,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摆脱贫困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目录编辑本段内容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000年,我们已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下一步将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阶段。

编辑本段“三步走”战略的展开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

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简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变化过程

简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变化过程

简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变化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战略的目标变化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步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是到203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三步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第一步的目标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取得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这个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开端。

第二步的目标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政治体制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文化软实力的强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加强。

在这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成为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的重要引擎。

第三步的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人民幸福和全面发展的共同愿景。

这个目标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高峰和新高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期的标志。

总之,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的目标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推进、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将越来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将越来越接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 体现着共同富裕原则
2、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式: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位: 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 作用:
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满足人们多 样化的需要,增加劳动就业,积累资金, 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 王某购买了某企业的股票,年终获红利1万元。
资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共同富裕是社会 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是不是 “同步富裕”? “同时富裕”? “同等富裕” ?
请思考:
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
同时富裕 同等富裕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呢?
请 思 考
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 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 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 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 共同富裕。
1、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 础: 公有制经济 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内容(组成):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 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含义: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 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地位: 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占支配地位。 作用:发展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 如果你是其中一位,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 什么?
• • • •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4、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等等
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劳动、知识、 技术、管理和资本。
四个尊重: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公有制 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 共同发展
分配原则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劳动
• 王某外出打工当建筑工人,一年挣了8000元钱 • 张某取得了一项科技发明成果,专利权被某企 业购买,获利20万元。
技术
• 李某是位个体餐馆的老板,年终交纳各种税款 后,获利5万元。
劳动、管理、资本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政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 决定因素(依据):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主导力量,控制 国有经济 国民经济的命脉 公有制经济 公有制经济的 集体经济 重要组成部分
★ 2组展示、点 评自主学习组 长分配,每个人 都参与 ★ 学科班长带领 其他同学朗读课 文
“三步走战略”
提出者 提出依据 邓小平 我国初级阶段国情 P88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 步 走 战 略


第一步:1981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 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已 第二步: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 实 内 容 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现 第三步: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 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
此外,在宁夏、黑龙江投资兴建 了两个新华西,走出了一条先富帮 后进的成功实践路子。
我天 富下 也皆 贫贫 我 独 富 ,
共同富裕
天此 下为 皆真 富富 我 亦 富 ,
你知道我国为了实现共同富裕还采取 了那些重大举措吗?
图片欣赏:P94
• 从两幅照片中,你感受最深的是:
• 1、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 • 2、党和政府对教育、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尊重。
• 1996年花1.24亿元修建的华西塔,塔 尖为包金,是华西村标志性建筑。
华西村农民的写字楼
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
江苏华西村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 会主义道路,先后拿出5000多万元 资金,帮助兄弟单位和贫困地区发 展集体经济,1994-1996年为陕、甘、 宁、晋等23个省区培训干部3700多 人。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 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
基 本 经 济 制 度
(主角基础主体)
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第二框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 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 答: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
基本经济制度
决定
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 为主体 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
实现先富的途径 :
必须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的途径致富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因乡镇
企业发达, 有“中华第一村”的美誉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改革开 放初期,华西村的工农业收入1349万元,到2003年经 济总量已达100亿元,2004年为220亿元,2005年为 300亿元。比如在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 万元,而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 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尊重创造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
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 先富带后富 理等生产 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分配原则 走 向 共奔富裕路 3、分配中注意问题-------既要……又要……, 共 既要……又要……。 同 富 4、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裕 的 道 1、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 路 让创造财富的 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源泉涌流 2、青少年:抓住有利条件,发挥 自身才能。
(3)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含义: 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地位: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作社、集体工业企业和商 形式: 业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 ,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 缓解就业压力 ,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 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