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

合集下载

消化道出血科普知识

消化道出血科普知识

PART 03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一般治疗
01
02
03
休息与补充血容量
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充分休 息,同时补充足够的血容 量,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
禁食与饮食调整
根据出血部位和程度,可 能需要禁食或调整饮食结 构,以减少胃肠道刺激和 负担。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及时监测和补充水电解质 ,以维持内环境稳定。
药物治疗
注意三
在饮食方面,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酸甜、 硬性食品等。在出血期间,应禁食,以便医生治疗和观察 。
寻求专业帮助的时机
• 遇到以下情况时,应立即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呕血、黑便、 血便、头晕、乏力、心慌、腹部疼痛等。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消 化道出血,需要及时治疗。
XXX
XXX
2023-2026
保持良好心态
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有 助于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复发。
PART 05
消化道出血的误区与注意 事项
常见误区
误区一
只有大量出血才需要治疗。实际 上,即使是轻微出血,也需要及 时就医,因为长期慢性失血也可
能导致贫血和身体虚弱。
误区二
消化道出血会自动停止。这种想 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有些出血可 能很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可
消化道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口腔到肛门之 间的任何一段消化道发生出血的 现象。
分类
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 和下消化道出血,根据出血部位 的不同,其症状和治疗方法也有 所不同。
症状与体征
症状
呕血、黑便、血便、腹痛、发热、头晕、心悸等。
体征
贫血貌、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
常见原因与诱因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

• 5、发热: • 大量出血后,多数病人常在24h内出现低热。 原因是由于消化道出血后,血容量减少、 血液分解产物吸收、贫血、周围循环衰竭 等因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要注 意有无其他发热因素存在。
6、贫血及血象变化 出血早期可无明显变化3-4h后出现贫血, 24-72h后红细胞稀释到最大限度。上消化 道大量出血2-5h,白细胞计数升达1020x109/L。
消化道出血检测 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呕血和黑粪首先应与 由于鼻衄、拔牙或扁桃体切除而咽下血液 所致者加以区别。也需与肺结核、支气管 扩张、支气管肺癌、二尖瓣狭窄所致者咯
铋剂和某些中药也可引起粪便发黑,有时 需与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黑粪鉴别。
(二)出血部位的判断 呕血提示上消化道出血,黑便大多数来自上 消化道出血,血便大多来自下消化道出血。
(一)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若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征象的出现先于呕血和黑粪,就必须与中毒 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或急性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以及子宫异位妊娠破裂、 自发性或创伤性脾破裂、动脉瘤破裂等其 他病因引起的出血性休克相鉴别。有时需 要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和直肠指检,借以 发现尚未呕出或便出的血液,而使诊断得到 及早确立。
• 3、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 竭。 • 失血量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 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 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 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 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脏器与周 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 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 的休克导致死亡。
• 2、经颈内静脉门腔分流术(TIPS)经颈内静 脉门体分流术(TIPS)是指经颈静脉插管至肝 静脉后穿刺肝实质至肝内门静脉分支,将可 扩张的金属支架植入后建立肝内门静脉与 下腔静脉之间的分流道,以使整个肝外门静 脉系区域的压力显著降低,从而达到治疗胃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腹水等门脉高压 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大出血急救
1、卧位:大出血患者取平卧位将下肢略抬高,呕血时头偏向一侧,以防 误吸和窒息。 2、监护
3、心理护理:关爱患者,给予心理支持。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恐惧,减 轻出血。
3、用药护理:建立2-3路静脉通路.(1)补液、止 血 (2)输血注意观 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4饮食护理:严重呕血患者应该禁食、水8- 24小时。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 的患者- 禁食时间短 ,可进温凉清淡流质饮食。食道、胃底静脉曲 张破裂出血的患者-禁食48-7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5、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休克的早期症状(2)密切观察呕血、黑便 的性状、量、次数、色,尿量,生命体征、意识、肠鸣音,以及血常 规情况。(3)判断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或再出血
内科保守治疗仍出血不止危 及生命,无论出血病变是否 确诊,均是紧急手术的指征。
恒径动脉综合症
Dieulafoy病
胃动脉出血
胃血管增生不良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
胆道出血
局部溃疡性结直肠癌
绒毛状腺瘤
克罗恩氏病
缺血性结肠炎
盲肠血管畸形出血
乙状结肠憩室病
肛裂、痔
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消化性溃疡 急性胃黏膜病变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胃癌
下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
3 、结肠疾病
4、小肠疾病 40岁以下的患者以小肠肿瘤,
杜氏病、克罗恩病多发。40岁以上者多见血 管畸形,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 扭转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中结肠血管扩张常见于老年人,为后天获得, 常位于盲肠和右半结肠,可发生大出血 ) 、 静脉曲张 ( 门静脉高压所引起可位于直肠、 结肠和回肠末段)
失血性休克
血红蛋白低于 70g/L 或 血细胞比容低于 25%

消化道出血808原则

消化道出血808原则

消化道出血808原则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于消化道的出血病变所引起的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两种。

消化道出血属于常见的急诊病症之一,其处理原则是基于808原则,即快速诊断、早期复苏和积极治疗,以下将详细介绍该原则。

首先,快速诊断是处理消化道出血的关键措施之一、对于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早寻找出血的原因,以便给予正确的治疗。

常见的诊断方法有内镜检查、超声检查以及CT扫描等。

内镜检查是最为常用的诊断方法,通过引导内镜探测器经食管或肛门插入,可直接观察到消化道黏膜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血病变所在。

超声检查和CT扫描则适用于一些难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的病变,可提供进一步的诊断依据。

其次,早期复苏是处理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环节。

患者出血量多与失血所致的休克以及低血容量有关,因此应尽快进行恢复血容量的措施。

早期复苏包括静脉输液,以补充失血所致的低血容量,维持血压和循环稳定。

输液时应注重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尤其是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防止出血的进一步扩大。

对于出血量大或伴有休克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输血。

最后,积极治疗是处理消化道出血的最终目标。

根据出血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止血、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预防静脉血栓的药物及止血药物等。

内镜止血是处理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手段,通过内镜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进行止血。

介入治疗主要针对下消化道出血,包括动脉栓塞、血管内注射药物以及激光光凝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无法通过内镜或介入方式止血的状况,常见的手术包括钳夹止血、消化道切除术等。

总之,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原则是基于快速诊断、早期复苏和积极治疗的808原则。

通过快速诊断,可以准确找到出血病变的原因;早期复苏则可以迅速恢复血容量,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而积极治疗则是最终目标,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只有严格执行这一原则,才能有效地处理消化道出血的病情,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目录
• 消化道出血概述 •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 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消化道出血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 间任何部位的出血。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和性质,消化道出 血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 出血,以及慢性隐性出血和急性 大量出血。
化,根据患者的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
03
预防策略
未来可能会探索更加有效的预防策略,如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来降低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1.谢谢聆 听
发病率与死亡率
发病率
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发病 率较高,且各年龄段均可发生。
死亡率
严重消化道出血可导致休克、多器官 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死亡率也较 高。
常见病因与诱因
常见病因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繁多,主要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包括消化性溃疡、胃 炎、胆道出血等,静脉曲张性出血包括肝硬化、门脉高压等。
总结词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的良性病变,但少数情况 下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详细描述
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的良性病变,通常与遗传 、炎症、感染等因素有关。在极少数情况下 ,息肉可侵蚀周围血管并引起出血。出血量 少时,可表现为黑便;出血量多时,可出现 呕血、便血等表现。肠息肉的诊断需要结合 肠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治疗通常采用内镜
病例三:胃癌出血
总结词
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出血是胃癌的 常见并发症之一。
详细描述
胃癌是一种发生在胃黏膜的恶性肿瘤,随着 病情进展,可出现溃疡、血管破裂等并发症 。出血时,可表现为黑便、呕血等表现。胃 癌的诊断需要结合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措施。

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

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

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消化道黏膜或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因此,正确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两部分。

首先,患者的临床表现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呕血、黑便、便血等症状。

其中,呕血是指患者在嘴唇前端或口腔内突然喷射出鲜红色或咖啡色的血液,通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而黑便是指患者大便呈现黑色、柏油样或血块状,通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便血则是指患者大便中带有鲜红色的血液,通常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其次,检查结果也是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内镜检查、放射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内镜检查是目前诊断消化道出血最为准确的方法之一,可以直接观察到出血部位和病变情况。

放射学检查包括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变情况。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项目,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

通过这些检查方法,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两部分。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医生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因此,正确的诊断标准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所帮助,也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获得有效的治疗。

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消化道出血ppt课件
统常见的病症
出血部位
出血部位包括食管、胃、十二 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
肠及直肠
症状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血 便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消化道出血的分类
上消化道出血
发生在食管、胃、十二指 肠等部位的出血
中消化道出血
发生在小肠的出血
下消化道出血
发生在大肠的出血
消化道出血 的病因
01
炎症
消化道炎症可能导致消化 道出血,如胃炎、肠炎等。
对于大量出血的患者,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 维持生命体征。
02 补充血容量
第五节
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
饮食调整
01
02
03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硬等刺 激性食物,减少消化道负担。
规律饮食
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 暴饮暴食,有助于维护消化道健
康。
增加膳食纤维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蔬 菜、水果等,有助于预防消化道
对于已经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 定期体检可以监测治疗效果,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3
预防复发
对于已经治愈的患者,定期体检 可以及时发现复发迹象,采取预 防措施,避免再次发生消化道出
血。
第六节
消化道出血的康复与预后
康复过程
康复阶段
康复阶段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康复期,每个阶段 有不同的康复重点。
康复措施
03
康复建议
根据预后评估结果,为患 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建议, 如调整饮食、避免诱因、 定期随访等。
康复建议
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在康复期间遵循清淡易消 化的饮食原则,避免刺激性食物。
适度运动
在康复期间,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 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消化道出血(外科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消化道出血(外科学)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消化道出血(外科学)概述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严重的症候。

消化道是指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包括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及直肠。

上消化道出血部位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上段空肠以及胰管和胆管的出血。

屈氏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称为下消化道出血。

症状失血量的估计对进一步处理极为重要。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

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

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

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一、一般状况失血量少,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

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

二、脉搏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

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

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

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

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

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如果经改变体位无上述变化,测中心静脉压又正常,则可以排除有过大出血。

三、血压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 1楼游客 [ IP:61.152.251.* ]
发布于 2006-09-01 12:22:11 修改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内科急诊和夜班最常见到的危机重症,以下是本人在不算长的时间中总结出来的一部分观点,还远远不敢说是经验。

请各位战友和老师指正。

第一步:判断病人是不是需要输血。

因为大出血最怕的就是失血性休克,况且大部分医院血库是一个独立的单位,决定输血需要测血型,然后派人到血库去拿血,最快也得半个小时,争取更多的时间,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应该是很有价值的。

在这一方面教科书和各位同仁有大量的经验,我就不多说了,反正我认为只要还有继续出血,并且估计短时间内出血还不能停止,以及患者有低血容量症状,血常规血色素明显偏低,低于70g/l,是应该绝对输血的。

第二步:判断究竟是不是上消化道出血。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呕血,肯定是上消化道出血。

黑便单纯从临床上还不好判断,但是下消化道大量出血除了肿瘤绝大多数都有明显的腹痛。

第三步: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血的原因。

因为出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内科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

我自己首先判断的是出血之前以及平时有没有疼痛,根据有痛和无痛可以大体分为两类:粘膜炎症性和非炎症性。

常见的前者包括急性胃粘膜病变、消化性溃疡,后者包括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胃癌出血。

这四种疾病基本上已经包括了上消化道出血所有病因的90%以上。

当然单凭一个疼痛症状还没有百分之百的特异性,可以结合患者的既往史和临床表现综合考虑。

第四步:决定止血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先用上抑酸药应该是不会错的,原理大家都懂,然后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其它的止血药,也许刚进入临床的人对止血药有点困惑,不知道怎么选择,其实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来说,止血药无非分为两类:作用于血液系统,比如纤溶抑制剂、凝血酶、云南白药等;作用于血管的,收缩血管的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以及减少内脏血流量的生长抑素。

另外上消化道出血比别的位置出血需要考虑多一些的就是消化液对出血的影响,是用抑酸药和生长抑素部分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第五步:果断决定非保守治疗。

如果选择了适当的内科治疗方法病人仍然有活动性出血的表现,应该当机立断准备非保守治疗。

尤其是低年资医师,这个时候不是怕得罪上级医师的时候,不管多么深更半夜,一定要通知到可以做胃镜的老师,实在通知不到也得给主任打个电话。

如果病人生命体征还算平稳,甚至可以提前把外科的人也叫来。

写了很多,但是没有新东西,算是给低年资同事和在临床上给医院卖命的师弟师妹们一点提醒,有写得不对的地方敬请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