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4 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诗两首》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诗两首》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4 《诗两首》课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2. 学会品味、欣赏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感悟作者执着追求理想的信念,学习诗人的乐观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
一、朗读、理解、领悟、品味
1.朗读诗歌,注意节奏。

(1)朗读诗歌,注意诗的感情基调,并注重诗的重音、节奏、停顿。

(2)指名朗读,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

(3)听课文录音。

(4)划分朗读节拍。

(5)自由朗读。

2.品味鉴赏。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

(2)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他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哲理?
(3)诗中明确写了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为什么还要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4)读了这首诗,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4.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5.诗中没写出“被生活欺骗”的具体内容,根据你的理解和你个人的生活经历,你觉得哪些是属于“被生活欺骗”的事?请列举出一两件具体的事例。

6.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二、拓展延伸
请找出并列举文章、诗词之中有关路的描写,并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感悟。

三、作业
1.根据你对道路的理解和选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篇诗歌《路》,说不定你会惊喜地发现,你也具有诗人的才情。

2.课外阅读弗罗斯特的代表作《少年的意志》和《白桦树》。

1.4诗两首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

1.4诗两首学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

第四课诗两首课型:自读课课时: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和创作的背景,把握诗文基调,能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通过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理解诗的内容,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3.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感受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1.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

2.理解两首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习诗人对待生活的积极态度。

自主预习:1. 给加点的字注音。

怀念()瞬息()忧郁()2.根据读音写出汉字.荒草qiqi( ) zhù( ) 立yóu()寂延()mián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瞬息:(2)怀恋:(3)涉足:(4)萋萋:4.你了解本文的作者吗?知道两首诗的写作背景吗?查阅资料,将你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写下来。

5.正确、流利、有节奏的朗读诗歌,仿照示例,朗诵诗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现在/却常是/忧郁: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却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6.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对不理解的语句质疑,在文中做好标注活动展示:活动一:1.导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诗两首》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诗两首【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2、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重点聚焦】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

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更因为人生没有返程而只能放弃。

许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选择都带有偶然性,随意性。

那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

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更能让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一定要慎重选择!独立选择;不要随波逐流,不可掉以轻心!【难点突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以现在“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要把握现在、展望未来的生活态度。

写《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是自己心中有阳光。

”普希金就是心中充满阳光的人。

【走进作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罗斯(国籍)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美国(国籍)诗人。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拓展链接】象征与比喻区别象征。

其特点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答某种抽象的情感。

如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一诗中,“山”象征困难和挫折,“海”象征理想的境界。

七年级语文下册 4《诗两首》(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4《诗两首》(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诗两首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3、学会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了解象征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朗读法,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自己感悟诗歌内容。

教具准备:多媒体一、导入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

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

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

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三、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伫.立(zhǜ)涉.足(shè)萋萋..(qī)(qī)幽寂.(jì)2、解释下列词语(1)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2)伫立:长时间站着。

(3)延绵:延续不断。

(4)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四、合作探究:1、全诗一共四节,各写了什么意思?(1)面临选择,陷入沉思(2)作出选择,不同寻常(3)踏上选择的路,但却留恋未选的路(4)遥想对往事的回忆2、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路”?这里用了什么手法?一是指自然界的道路,平坦的笔直的大路和充满挑战的小路;二是象征两种人生之路、两种生活方式,两种人生的理想和追求。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诗人通过叙述对树林中两条路得选择,说明了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因此要慎重选择,不能随波逐流,当然也要有魄力,选定了就要坚持走下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诗两首》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诗两首》课堂导学案

4 诗两首一、课前自学1、查字典,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瞬.息(shùn)幽寂.(jì) 伫.立(zhù) 延绵.(mián) 荒草萋萋..(qī)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忧郁:愁闷。

幽寂:幽静寂寞。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延绵:延长。

萋萋:形容草生长得茂盛。

(二)知识积累——关于作者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出生于沙俄莫斯科,1837年2月10日逝世于圣彼得堡,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及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

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高尔基)。

普希金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7岁。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

1874年3月26日生于旧金山,1963年1月29日卒于波士顿。

他曾徒步漫游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佛罗斯特的诗歌最初未引起人们注意。

1812年举家迁居英国,出版了几种诗集,得到好评。

1915年回到美国,诗名日盛,获得4次普利策奖。

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不像浪漫派、唯美派那样矫揉造作。

不追求外在的美,往往以描写新英格兰的自然景色或风土人情开始,渐渐进入这里的境界,朴实无华,但却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弗罗斯特常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意指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时期。

他与艾略特被视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人物。

二、教学目标:1、了解普希金和弗罗斯特的背景和诗歌。

2、了解诗中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活动:(一)基础练习一、选择题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了()A.劝说的口吻B.教训的语气C.激昂的语调D.激动的语态2.《未选择的路》中“路”象征()。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
2、整体感知 (1)应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或用录音机播送课前录制的配乐朗诵带),有音像效 果营造诗美的气氛,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自己试着和乐而诵,进一步激发情趣。[小精灵儿童网站] (3)指名某同学在全班朗读后,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作初步的报导,要求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感情。 3、解读诗歌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 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的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 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著地 追求理想,坚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提问: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 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 都将成为亲切的回 忆。 提问: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明确: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 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 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1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过力根管保据线护生0高不产中仅工资可艺料以高试解中卷决资配吊料置顶试技层卷术配要是置求指不,机规对组范电在高气进中设行资备继料进电试行保卷空护问载高题与中2带2资,负料而荷试且下卷可高总保中体障资配2料3置2试3时各卷,类调需管控要路试在习验最2;3大2对3限2设题度备到内进位来行。确调在保整管机使路组其敷高在设中正过资常程料工1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作5尽5下2可2都2能护可地1以关缩正于小常管故工路障作高高;中中对资资于料料继试试电卷卷保连破护接坏进管范行口围整处,核理或对高者定中对值资某,料些审试异核卷常与弯高校扁中对度资图固料纸定试,盒卷编位工写置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4《诗两首》(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4《诗两首》(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4、《诗两首》第一课时
一、目标设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理解并背诵诗歌。

•了解诗歌内容及象征手法的作用。

•感悟诗歌语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教材分析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纪念册上的。

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3、中招考点分析
•诗歌尤其是现代诗歌在考试中主要注重语言赏析方面的内容。

4、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现代诗歌赏析中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语言赏析要下功夫。

5、评价任务
(1)能够把握重点字词,背诵这首诗歌。

(2)能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美。

二、学习目标
•1、简介作者,把握重点字词,理解并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语言,研习诗歌内容,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当堂训练详见PPT
板书
PPT展示。

七年级语文下册 4《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4《诗两首》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过去的经历,在现在和以后就会成为一种经验和回忆,有美好的也有痛苦,过去经历对现在和以后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3. 《未选择的路》第三节中哪句话体现了“我”对未选择的那条路的留恋?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4. 《未选择的路》诗中的“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运用的是什么手法?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由本首诗歌引发的理解:人只能选择一条人生之路,必须慎重;人生道路的选择,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5.《未选择的路》诗中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梅花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宋人林和靖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将梅花的姿容、神韵描绘得淋漓尽致。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这是何等的可爱、可贵!
【作业布置】
1.完成第四课校本作业。
2.预习第五课。
【板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选择的路一步步变为现实,而生活中许多人往往对现实不满,总觉得还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悔意由此而生,忧郁因此而起。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三)拓展延伸
1. 生活有不少挫折、磨难,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也常常折磨着“那进取的心”。但在这种痛苦面前,有人仍微笑面对。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简要说说他令你佩服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诗两首教师寄语: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学习目标:1、理解这两首诗所蕴含的哲理,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学习诗歌朴实、真诚的语言,理解诗歌的表现角度。

3、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地面对人生的选择。

学习过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二、预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忧郁.()伫.立()萋萋.()涉.足()瞬.息()延绵.()幽(jì)_____ (yùn)_____含__________(kuài zhì)人口污(rǎn)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延绵__________ 叹息__________ 犹豫__________ 选择__________3.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艺术手法。

三、整体感知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5、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6、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四、问题探究7、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8、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9、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10、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未选择的路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现在,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诗歌《未选择的路》。

前者告诉我们应如何面对人生挫折,后者则告诉将如何面对人生的选择。

如果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对人生的态度积极乐观的话,那么《未选择的路》对人生的选择又是怎样的呢?二、整体感知11、怎样理解诗歌中所说的“路”?这是怎样一种表现手法?你能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1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1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三、问题探究14、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15、在诗歌表现出的感情基调上,《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16、这两首诗歌对我们有怎样的人生启迪?四、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了()A、劝说的口吻B、教训的语气C、激昂的语调D、激动的语态18、《未选择的路》中“路”象征()。

A、田间小路B、林间大路C、人生之路D、河边小路(二)、填空题19、《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_________(填作者名)被流放的日子里。

20、《未选择的路》是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________。

21、当感觉到生活欺骗了你时,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阅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后面的题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3、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诗中加粗的词语。

瞬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怀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诗人在第二节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25、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加粗的词。

涉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27、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诗两首》学案答案1.yù zhù qī shâ shùn mián 寂蕴脍炙染2.连续不断叹气踌躇挑选3.(1)俄普希金《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2)美弗罗斯特象征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

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5、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

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6、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必须要联系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这句话表明正义被沙皇专制所扼杀。

它与违背生活规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

8、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到来。

9、可从多角度理解。

一方面它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另一方面,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

10、这首诗没有什么具体形象,只是以劝告的口吻明确地说明道理。

一般诗歌的艺术形象都比较生动鲜明,而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

11、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这是一种象征手法。

我们曾学过的《在山的那边》和《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12、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萋萋,十分幽静。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

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

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13、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

人生之路有许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

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所表达的意思。

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即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14、诗歌虽然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却是未选择的路,以引起人们对人生选择的思索,所以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1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乐观积极,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16、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当堂达标”答案(一)、选择题17、A18、C(二)、填空题19、普希金20、美国弗罗斯特哲理诗21、镇静乐观22、未选择的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三)、阅读题23、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暂时间。

怀恋:怀念、留恋。

24、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

(个人感受略,要求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具体说明)25、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26、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27、“路”象征着人生的选择。

28、提示:诗人通过叙述对森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大的选择,一旦确定了要走的道路,就会决定一生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