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消化道出血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2019年版)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2019年版)
1.纠正循环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必要时输血。 2.应用抑酸药物、必要时可应用止血药物或生长抑素或 其类似物治疗。 3.内镜等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诊断病因的治疗 (转出本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为 3~4 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 ICD-10: K92.201/K92.202/ K92.203/K92.207/K92.208 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编码。
止血和预防出血。 (2)H2 受体拮抗剂(H2RA)仅用于出血量不大、病情稳
定的患者。 5.生长抑素和垂体后叶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时选
用。 6.对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用止血药。 7.营养治疗药物: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患者,入院
24~48 小时内尽早启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不能达到目标量 60%时,可选全合一的方式实施肠外营养。
□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 上级医师查房
□ 完成病历书写
□ 完成入院检查
主 □ 安排入院常规检查
□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输血
要 □ 上级医师查房及病情评估
□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等病历书写
诊 □ 根据病情决定是否输血
□ 完成内镜检查,必要时内镜下止血
疗 □ 签署输血、内镜和抢救同意书
□ 仍有活动性出血,无法控制者,须请相关科
1.根据年龄、基础疾病、出血量、生命体征、神志情况 和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估计病情严重程度。
2.建立快速静脉通道,迅速纠正循环血容量不足。 3.输血指征: (1)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降低≥30mmHg, 或心率>120 次/分。 (2)血红蛋白<70g/L;高龄、有基础缺血性心脏病、 脑血管病等严重疾病者输血指征可适当放宽。 4.抑酸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最重要的治疗药物,有利于

2019《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防治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19《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防治专家共识》重点内容

2019《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防治专家共识》重点内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多学科防治专家共识(2019版)》,旨在为ANCUGIB的预防和多学科综合诊断与治疗提供指导。

ANVUGIB高危患者的药物预防建议1:ICU危重症患者应激性胃肠道黏膜损伤和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预防应用H2受体阻滞剂(H2RA)或质子泵抑制剂(PPI)可显著降低其出血风险。

(证据等级:高;推荐级别:强烈推荐)建议2:消化性溃疡的规范治疗是预防其继发出血的基础。

所有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应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证据等级:高;推荐级别:强烈推荐)建议3:长期低剂量服用阿司匹林的消化道出血高危患者、行阿司匹林和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应予H2RA或PPI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证据等级:高;推荐级别:强烈推荐)建议4: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相关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性治疗应依据其危险分层个体化选择,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联合PPI 使用效果较好。

(证据等级:高;推荐级别:强烈推荐)建议5:长期应用阿司匹林等NSAID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应予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

并根据消化道并发症危险分层同时行PPI或H2RA 预防治疗。

(证据等级:高;推荐级别:强烈推荐)建议6:内镜是治疗上消化道血管病变相关出血及预防再出血的主要手段。

抑酸药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尚不明确。

(证据等级:低;推荐级别:一般性推荐)建议7:特发性消化性溃疡患者应长期使用H2RA或PPI预防出血和再出血。

(证据等级:低;推荐级别:一般性推荐)建议8:对于不可切除的上消化道肿瘤患者。

应祛除并发肿瘤出血的危险因素:PPI治疗不能降低不可切除胃癌患者的出血率。

(证据等级:中;推荐级别:一般性推荐)建议9:完善围术期处理,及时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停用抗凝药物,术中精细操作,彻底有效地止血是有效预防术后早期吻合口出血的重要措施。

社区卫生服务中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疗指南

社区卫生服务中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疗指南

社区卫生服务中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疗指南【概述】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hemorrhage)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及胰管的出血,也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出血。

大量出血是指在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1000ml或达血容量20%的出血,据我国统计资料表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的三大病因依次是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和食管一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以呕血和(或)黑便为主要症状,常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急性大量出血死亡率约为10%,60岁以上患者出血死亡率高于中青年,约为30%~50%。

【临床表现】1.症状和体征(1)呕血和黑便:呕血多呈棕褐色、咖啡渣样。

但如出血量大,则为鲜红或兼有血块。

上消化道出血后均有黑便,如出血量很大,血液在肠内推进快,粪便亦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程度轻重与出血量及速度有关。

少量出血可因机体自我代偿而不出现临床症状。

中等量以上的出血常表现为头昏、心悸、冷汗、口渴;体检可发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大量出血可出现黑朦、晕厥,甚至休克。

(3)发热:出血后24小时内常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周。

少数大量出血的患者可出现难以控制的高热,提示病情严重。

原因不明,可能与失血后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有关。

(4)氮质血症:分为肠源性、肾前性和肾性;24~48小时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4.3mmol/L(40mg/dl),3~4天降至正常。

若同时检测血肌酐水平正常,出血后血尿素氮浓度持续升高或一度下降后又升高,常提示活动性出血或止血后再出血。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在出血早期可因血管和脾脏代偿性收缩和血液浓缩而使红细胞血红蛋白基本正常甚至升高,一般在急性出血后3~4小时后开始下降,此时也应注意治疗过程中快速大量输液造成的血液稀释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以正确评估出血程度。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

推荐意见3: 初次确诊肝硬化的患者均应常规行胃镜检查以筛查其是否 存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其严重程度(B,I)。建议无静脉 曲张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每2年检查1次胃镜(C,I),有 轻度静脉曲张患者每年检查1次胃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0.5-1年检查1次胃镜(C,I)。 推荐意见4: 有条件的医院可进行HVPG检测,HVPG>5mmHg存在门脉高压, HVPG>10mmHg可发生静脉曲张,HVPG>12mmHg可发生EVB, HVPG>20mmHg提示预后不良。
内镜止血治疗后的高危患者: Forrest分级Ia-IIb的溃疡 内镜止血困难或内镜止血效果不确定者 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或NSAIDs者 静注大剂量(80mg)PPI,再持续静脉输注(8mg/H)72小 时,并可适当延长大剂量PPI疗程,然后改为标准剂量PPI 静脉输注 2次/天,3-5天,此后口服标准剂量至溃疡愈合。
服用含铁剂、铋剂等药物或者食物(动物血)所引起的黑 便。
病因诊断
1、病因:
常见病因: 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急慢性上消化道 黏膜炎症,药物性(非甾体抗炎药、抗板药)。
少见病因: 食管黏膜撕裂症、上消化道血管畸形、Dieulafoy病、胃粘 膜脱垂或套叠、急性胃扩张或扭转、理化和放射损伤、壶腹 周围肿瘤、胆胰管结石、胆管肿瘤等。 全身性疾病:感染、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结缔组 织病等。
对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EMR)术 后的人工溃疡,PPI首选药物。 建议从手术当天起静脉应用标准剂量PPI,2次/天,2-3天 后改为口服标准剂量PPI,1次/天,疗程4-8周。 对于高危溃疡可使用80mg静脉注射8mg/h速度持续输注72h。 胃ESD术后迟发性出血患者内镜止血后推荐大剂量静脉应用 PPI。

2020上消化道出血指南解读

2020上消化道出血指南解读
头晕、乏力、心悸、 出汗、口渴、 黑蒙、晕厥、 尿少 意识改变
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 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其他临床表现
贫血和血常规变化
发热:
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
氮质血症:
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
峰,3~4天后降至正常
<100次/min;b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
in;c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in;
积分≥5分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
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的评估
①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排出暗 红血便,或伴有肠鸣音活跃;
可根据患者病情多次重复250μg冲击剂量快速静脉 滴注,最多可达3次。
生长抑素类似物
保留了生长抑素的多数效应,也可作为急性 静脉曲张出血的常用药物,
其在非静脉曲张出血方面的治疗作用尚待进 一步研究证实。
生长抑素类似物使用方法
急性出血期应静脉给药,起始快速静脉滴注 50μg、继以25~50μg/h持续静脉 滴注,疗程5天。
的判断 3.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4.出血的病因诊断 5.预后估计
临床表现
呕血 A、
(胃内积血量大于250-300ml)
典型表现为 B、黑便(50-100ml/天)或血便
C、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一次出血量<400 ml,可不引起全身症状, >400~500ml可出现心、血管反应;周围循 环衰竭短期内出血量超过1000ml。)
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 因并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治疗。 无法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进 行经验性诊断、评估和治疗。

2019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ppt

2019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ppt
有无伴发病、失血量等指标分轻、中、 重度。 (2)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出血严重度与预后的判断
Rockall评分系统分级
高危人群积分5分,中危3-4分,低危0-2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Rockall再出血和死亡危险性评分系统
变量
年龄(岁) 休克 伴发病
0
<60 无休克 无
内镜诊断
无病变,MUGIB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的 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 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吻合口 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
诊断
1.出现呕血、黑便症状及周围循环衰竭体征,急性上消出 血诊断基本可成立。
2.内镜检查无胃底静脉曲张并在上消化道发现有出血病灶, ANVUGIB可确立。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诊治指南
重症医学科 2021.02.27
概述
•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是急诊科常见的问题,随 着内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ANVUGIB的诊治 取得显著进步,但其病死率仍高达6%-10%, 且对各种诊疗技术的应用及其指征也存在较大 的差异。2005年1月第一期中华内科杂志编委 会制定。
尿量大于30ml/h。 ➢ 提示活动性出血
(1)根据症状和化验情况判断 (2)根据内镜检查溃疡基地情况判断
出血严重度与预后的判断
(1)根据症状和化验判断活动性出血 ✓ 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呕吐物呈鲜红或排出暗红血便,
或伴有肠鸣音活跃。 ✓ 经补液周围循环无改善,或暂时好转而又恶化,CVP仍
有波动,稍稳定又再下降。 ✓ RBC、Hb、与Hct继续下降,网织持续增高。 ✓ 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Bun持续或再次增高。 ✓ 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指南
休克
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如血压下降、心 率加快等。
呕血
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的症状,通常呈现为 鲜红色或暗红色。
黑便
如果出血量较大,可能会出现黑色粪便。
血尿
当出血量很大时,可能会引起血尿。
血便
上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现为血便,通常呈现 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 检查,以发现是否有出血的迹 象。
有待进一步开展。
针对不同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年龄、合并症等人群的差异性
03
治疗方案仍需深入探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抑制胃酸分泌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 拮抗剂等抑制胃酸分泌,减轻
胃黏膜损伤。
止血药物
应用止血敏、止血芳酸等止血药 物,促进凝血,控制出血。
抗生素
有感染指征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预 防感染。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01
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上消化道出血持续不止或加重,需
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
02
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胃大部切除术、血管介入栓
塞术等。Βιβλιοθήκη 术后护理03术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04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及心率
总结词
维持正常血压及心率,降低血管破裂风险。
详细描述
高血压及过快的心率可增加血管破裂的风险,患者应通过合理休息、避免过 度劳累、遵医嘱用药等方式控制血压及心率。
消除病因及诱因
总结词
消除或避免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诱因。
定义和分类
1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源于食管、胃、十二指肠、 胆胰等上消化道病变或损伤引起的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精品讲稿

《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精品讲稿

ANVUGIB的定性诊断
• 对内镜检查发现的病灶,凡疑有恶性病变,只要 情况许可,应在直视下进行活组织检查以明确病 灶性质。
3.出血严重度与预后的判断
• 3.1 实验室检查:

常用项目包括胃液、呕吐物或粪便隐血试验、外周血红细胞
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为明确病因、判断病情和
指导治疗,尚需进行凝血功能试验、血肌酐和尿素氮、肝功能、
2. ANVUGIB的诊断
ANVUGIB 的诊断
定性诊断
症状及体 征
呕血和(或)黑便症状,可伴有头晕、面色苍白、 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急 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
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肠蠕动过快也可出现血 便。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而无明 显出血,此类患者不应漏诊

目录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 张出血的防治共识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1.定义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acutenonVarieeal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VUGIB)系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 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 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年发病率为50 /10万一150/10万,病死率为6%一10%。
③应仔细检查贲门、胃底部、胃体小弯、十二指肠球部后壁 及球后等比较容易遗漏病变的区域。对检查至十二指肠球部未 能发现出血病变者,应深插内镜至乳头部检查。若发现有>2个 病变,要判断哪个是出血性病灶。
ANVUOIB的病因诊断
•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 是指经常规内镜检查(包括胃镜与结肠镜)不能明确病因的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便潜血阳性的出血量?
呕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症状
呕吐物的颜色主要取决于是否经过胃酸的作用。 出血量小,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呕吐物多
棕褐色呈咖啡渣样;
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在胃内停留时间短, 呈鲜红或有血凝块。
黑便或便血——上、下消化道出血均可表现为黑便
黑便色泽受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长短的影响。 通常黑便或柏油样便是血红蛋白的铁经肠内硫
的判断 3.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4.出血的病因诊断 5.预后估计
临床表现
呕血 A、
(胃内积血量大于250-300ml)
典型表现为 B、黑便(50-100ml/天)或血便
C、常伴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一次出血量<400 ml,可不引起全身症状, >400~500ml可出现心、血管反应;周围循 环衰竭短期内出血量超过1000ml。)
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休克
③对高龄、伴心肺肾疾病患者,应防止输液 量过多,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对于急性大 量出血者,应尽可能施行中心静脉压监测以 指导液体的输入量。
④血容量充足的指征:收缩压90~120 mmHg;脉搏﹤100次/min;尿量 ﹥40mL/h、血Na﹤140mmol /L;神智清楚或好转,无明显脱水貌。
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 出血量大、速度快、肠蠕动亢进时,粪便可呈
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类似下消化道出血。
有黑便者不一定伴有呕血。
通常幽门以下出血表现为黑便。 如果幽门以下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血液
反流至胃,可兼有呕血; 反之,如果幽门以上出血量小、出血速度慢,
可不出现呕血仅见黑便。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100次/min;b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
in;c收缩压<100mmHg,心率100>次/min;
积分≥5分为高危,3~4分为中危,0~2分为低危
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的评估
①呕血或黑便次数增多,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排出暗 红血便,或伴有肠鸣音活跃;
头晕、乏力、心悸、 出汗、口渴、 黑蒙、晕厥、 尿少 意识改变
少数患者就诊时仅有低血容量性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而 无显性呕血或黑便,需注意避免漏诊。
其他临床表现
贫血和血常规变化
发热:
24小时内出现低热,持续数日至一星期
氮质血症:
数小时血尿素氮开始上升,24~48小时可达高
峰,3~4天后降至正常
2019《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急诊诊治专家共识》 --解读
定义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包 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两类
非静脉曲张性出血 静脉曲张性出血
十二指肠溃疡 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占前三位病因 胃溃疡
食管静脉曲张
诊断思路
1.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诊断的确立 2.出血严重程度的估计和周围循环状态
快速补液、输血纠正休克
①通常主张先输液,存在以下情况考虑输血:收缩 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收缩压下降超过30 mmHg;血红蛋白低于70g/L,红细胞压积 低于25%;心率增快,超过120次/min。
②病情危重、紧急时,输液、输血同时进行。不宜 单独输血而不输液,因患者急性失血后血液浓缩, 此时输血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环的缺血、缺氧状 态。输注库存血较多时,每600mL血应静脉补 充葡萄糖酸钙10mL。对肝硬化或急性胃黏膜损 害的患者,尽可能采用新鲜血。
生长抑素使用方法
半衰期一般为3分钟左右,静脉注射后1分钟内起效, 15分钟内即可达峰浓度。
首剂量250μg快速静脉滴注(或缓慢推注)后,持 续进行250μg/h静脉滴注(或泵入),疗程5天。
对于高危患者(Child-PughB、C级或红 色征阳性等),高剂量输注(500μg/h)生长抑 素,在改善患者内脏血流动力学、出血控制率和存活 率方面均优于常规剂量。
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能够减少内脏血流、 降低门静脉阻力、 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 抑制胃肠道及胰腺肽类激素分泌等。 临床常用于急性静脉曲张出血(首选药物)和急性
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 可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手术率,预防早
期再出血 同时,可有效预防内镜治疗后的肝静脉压力梯度
(HVPG)升高,从而提高内镜治疗的成功率。
伐普肽是新近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类似物, 以50μg静脉推注后,以50μg/h维持 (国内尚未上市)。
抗菌药物
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 炎性水肿,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止血, 并可减少早期再出血及感染,提高存活
率。
a收缩压>100mmHg(1mmHg=0.133kPa),心率
抑酸药物-在明确病因前,推荐静脉使用PPI进行经验治疗。
奥美拉唑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 输注持续72小时。
常用的PPI针剂还有埃索美拉唑或泮妥拉 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
常用的H2RA针剂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 等。
提高胃内pH值,既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 避免血凝块过早溶解,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又可治疗消化性溃疡。
可根据患者病情多次重复250μg冲击剂量快速静脉 滴注,最多可达3次。
生长抑素类似物
保留了生长抑素的多数效应,也可作为急性 静脉曲张出血的常用药物,
其在非静脉曲张出血方面的治疗作用尚待进 一步研究证实。
生长抑素类似物使用方法
急性出血期应静脉给药,起始快速静脉滴注 50μg、继以25~50μg/h持续静脉 滴注,疗程5天。
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 因并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治疗。 无法行内镜检查的患者,可根据情况进 行经验性诊断、评估和治疗。
加强治疗期
时间:入院后3~7天, 治疗目标:病因治疗,预防早期再出血的发生。
病因明确后,可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 手段。 临床推荐:采用以药物联合内镜治疗为主的综 合治疗方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 紧急治疗期
三个阶段 病因诊断期 加强治疗期
紧急治疗期
A、时间:患者入院6~48小时,
B、治疗目标是:控制急性出血
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及评估
C、治疗手段:
PPILeabharlann 联合应用 生长抑素抗菌药物
病因诊断期
时间:入院48小时内 急性出血得到控制,患者血液动力学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