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六章 液体制剂
合集下载
液体制剂配液

a
18
第二节 配液
❖ 三、操作规程
❖ (二)工艺流程 ❖ 4、实施配液过程 ❖ ②凝聚法 ❖ 物理凝聚法
❖ 含义:将分子或离子分散状态的药物溶液加入于另 一分散介质中凝聚成不溶性的微粒,再制成混悬剂。 主要指微粒结晶法。
❖ 操作过程:药物+适当溶剂→热饱和溶液→另一种 泠溶剂→析晶沉降物→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即得; 可得到10m以下的微粒占80-90%的混悬液。
行状态标志 ❖ (二)工艺流程 ❖ 审核生产物料→称量所需物料→配液前检查与器具
处理→实施配液操作→中间体检验→转交下一工序 →清场
a
8
第二节 配液
❖ 三、操作规程
❖ (二)工艺流程 ❖ 1、审核生产物料 ❖ 对所需原辅料的品名、批号、规格、数量、质量等
进行审核、检验。 ❖ 2、称取(或量取)所需物料 ❖ 执行双人负责制,一人操作,一人复核。 ❖ 3、配液前检查与器具处理
【作用与用途】防腐药及收敛药, 抑制皮脂溢出、杀菌、收敛。用于治 疗痤疮、酒渣鼻,皮脂溢出过多、疥疮等。
【注解】①沉降硫磺为强疏水性质轻药物,甘油为润湿剂,使硫磺能在 水中均匀分散。
②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助悬剂,增加混悬剂稳定性。
③樟脑醑系10%樟脑乙醇液,加入时应急剧搅拌,以免樟脑因溶剂
改变而析出大颗粒。
樟脑醑
250ml (主药三)
甘油
100ml (润湿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 5g (助悬剂)
蒸馏水(aquar) 适量加至1000ml (溶剂)
【制法】取沉降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研磨成细腻糊状;硫酸锌溶于 200ml水中;另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200ml蒸馏水中,在不断搅 拌下缓缓加入乳钵内研匀,移入量器中,慢慢加入硫酸锌溶液,搅匀, 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液体制剂配液

干胶法适用于乳化剂为细粉者。注意:用干燥乳钵、 一次加入比例量水、同一方向研磨。 湿胶法不必是细粉,可制成胶浆即可。油相分次加 入胶浆中。
第二节 配液
②新生皂法 将油水两相混合时,两相界面上生成的新生皂类产 生乳化的方法。 两相分别加热到高温(70℃以上)或强烈振摇,在 油水界面上生产新生皂,这种皂类有乳化作用。
(二)工艺流程 1、审核生产物料 对所需原辅料的品名、批号、规格、数量、质量等 进行审核、检验。 2、称取(或量取)所需物料 执行双人负责制,一人操作,一人复核。 3、配液前检查与器具处理
第二节 配液
三、操作规程 (二)工艺流程 4、实施配液过程 (1)溶解:主要用于配制溶液型液体制剂。分浓配 法和稀配法。 稀配法:将原料药加入所需溶剂中一次配成所需浓 度,稀配法用于优质原料。 浓配法:将全部原料药加入部分溶剂中配成浓溶液, 加热或冷藏后滤过,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可滤除 溶解度小的杂质,浓配法用于质量稍差的原料或静 脉输液的制备。
第二节 配液
三、操作规程 (二)工艺流程 4、实施配液过程
(2)分散或凝聚:主要用于配制混悬液 ①分散法 含义:是将固体物料粉碎至符合混悬剂要求的粉末 后,直接分散于液体介质中,调整至所需浓度的过 程。 常用设备:乳钵、乳匀机、胶体磨等
第二节 配液
1)工艺流程
介质
药物
作业 简述液体制剂配液的方法
第二节 配液
三、操作规程
(三)质量控制 2、混悬型液体制剂 (1)质量特性:稳定性与贮存时出现微粒沉降、絮 凝、反絮凝、结块等现象。 (2)质量控制要点:药物的含量、分散度、均匀度 等。 (3)质量控制措施:
药物制剂技术 第六章 液体制剂

本品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水解破坏,有强亲水性,能与 水、乙醇、甘油、丙二醇等溶剂以任意比例混合,增加 药物的溶解度。本品能溶解许多水溶性的无机盐和水不 溶性的有机物,对一些易水解药物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用作溶剂、助溶剂,水溶性软膏基质和栓剂基质,固体 分散体载体、包衣材料、滴丸基质、增塑剂、囊材等。
第六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液体制剂的概述 第二节 表面活性剂 第三节 真溶液型液体制剂 第四节 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 第五节 混悬剂 第六节 乳剂 第七节 按给药途径与应用方法分类的液体制剂 第八节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贮存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与特点
液体制剂(liquid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
仿混溶,但不能与脂肪油混溶; 用作溶剂、润湿剂、保湿剂、防腐剂, 一定浓度的丙二醇尚可作为药物经皮肤或 粘膜吸收的渗透促进剂。
③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
通式为H(OCH2CH2)nOH。
PEG200、300、400、600为液体,PEG1000、2000、4000、 6000、12000、20000为固体。
(三)非极性溶剂
① 脂肪油(fatty oils)
为常用非极性溶剂,包括花生油、麻油、豆油、棉籽油、 茶油。 脂肪油能溶解固醇类激素、油溶性维生素、游离生物碱、 有机碱、挥发油和许多芳香族药物,不能与水、乙醇等 极性溶剂相混溶。多用于外用制剂,也可作为内服制剂 的溶剂。 脂肪油容易氧化酸败,也易与碱性物质发生皂化反应而 影响制剂的质量。
① 同等条件下,选择有效浓度小的防腐剂; ② 选择适宜防腐剂发挥作用的pH范围; ③ 与药物及其他附加剂间的配伍,防腐剂的作用易受到 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物质的影响而降低防腐能力;
第六章 液体制剂2011.10.07

第六章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与给药途径 (一)含义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 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浸出法—浸出制剂 灭菌法—注射剂 无菌操作法—粉针剂
(二)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
真溶液 均 相 液 体 制 剂 非 均 相 亲水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疏水胶体溶液
(2)结块 主要原因:微粒小,表面能高,使微粒间存在引力 絮凝: 在混悬剂中加入适当电解质,使混悬剂中微粒 相互接近但又保持一定距离,微粒间不发生合并并能 形成疏松的网状的团块结构的现象 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反絮凝:如加入的电解质使微粒间的斥力加大,则微 粒间距离加大,微粒以单一的粒子分散,这种现象称 为反絮凝。 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五、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二)将药物制成盐 极性小,在水中不溶 制成盐,成离子型极性化合物,s Eg. 苯甲酸 (钠) 普鲁卡因 (HCl) 新生霉素单钠盐
×
五、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三)选择助溶剂助溶 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 的络合物、复盐、缔合物等,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现象。 这加入的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 子化合物(不是表面活性剂)。 常用的助溶剂种类: (1)有机酸及其钠盐:咖啡因+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咖啡因 (2)酰胺类:茶碱+乙二胺 氨茶碱(1:120 1:5) (3)无机盐类
润湿剂:用来增加固体粒子表面亲水性的物质 常用的润湿剂:表面活性剂、乙醇、甘油
常用的絮凝剂或反絮凝剂:枸橼酸盐、枸橼酸氢 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等 例: 次硝酸铋混悬剂(荷正电荷)+磷酸二氢钾 ,其ζ 电位下降,发生絮凝,沉降物为疏松聚集 体,磷酸二氢钾为絮凝剂; 若继续加入磷酸二氢钾,ζ 电位继续降低, 然后变成负值,混悬剂产生反絮凝,此时磷酸二 氢钾为反絮凝剂
液体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含义、特点与给药途径 (一)含义 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 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浸出法—浸出制剂 灭菌法—注射剂 无菌操作法—粉针剂
(二)分类 (按分散系统分)
真溶液 均 相 液 体 制 剂 非 均 相 亲水胶体溶液 胶体溶液 疏水胶体溶液
(2)结块 主要原因:微粒小,表面能高,使微粒间存在引力 絮凝: 在混悬剂中加入适当电解质,使混悬剂中微粒 相互接近但又保持一定距离,微粒间不发生合并并能 形成疏松的网状的团块结构的现象 加入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反絮凝:如加入的电解质使微粒间的斥力加大,则微 粒间距离加大,微粒以单一的粒子分散,这种现象称 为反絮凝。 加入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
五、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二)将药物制成盐 极性小,在水中不溶 制成盐,成离子型极性化合物,s Eg. 苯甲酸 (钠) 普鲁卡因 (HCl) 新生霉素单钠盐
×
五、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三)选择助溶剂助溶 助溶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 的络合物、复盐、缔合物等,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现象。 这加入的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助溶剂可溶于水,多为低分 子化合物(不是表面活性剂)。 常用的助溶剂种类: (1)有机酸及其钠盐:咖啡因+苯甲酸钠 苯甲酸钠咖啡因 (2)酰胺类:茶碱+乙二胺 氨茶碱(1:120 1:5) (3)无机盐类
润湿剂:用来增加固体粒子表面亲水性的物质 常用的润湿剂:表面活性剂、乙醇、甘油
常用的絮凝剂或反絮凝剂:枸橼酸盐、枸橼酸氢 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氯化物等 例: 次硝酸铋混悬剂(荷正电荷)+磷酸二氢钾 ,其ζ 电位下降,发生絮凝,沉降物为疏松聚集 体,磷酸二氢钾为絮凝剂; 若继续加入磷酸二氢钾,ζ 电位继续降低, 然后变成负值,混悬剂产生反絮凝,此时磷酸二 氢钾为反絮凝剂
液体制剂灌封

第四节 灌封
三、操作规程 (二)工艺流程 4、灌装操作 核对灌装药液的名称、批号、规格,按生产指 令打印标签。正式灌装。 5、中间体检验 车间检验员进行质量检查,并出具检验报告。 6、转交下一工序 7、清场
第四节 灌封
三、操作规程 (三)质量控制 1、灌装操作过程 (1)选瓶:对歪瓶、破瓶、污瓶等不合格容器 应及时挑出出去。 (2)装量差异检查:需定期检查装量。 (3)漏气检查:需随时检查 (4)安瓿封口质量:需注意检查有无“泡头”、 “瘪头”、“尖头”等不合格产品。 2、贴标签操作过程
第四节 灌封
三、操作规程 (四)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4、通气问题 安瓿灌封时,常采用通气、灌注药液、再通气。 惰性气体的选择,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决定。 5、安瓿灌封问题 (1)冲液现象:在灌注药液过程中,药液从安瓿 内冲溅到瓶颈上方或冲出瓶外的现象。 质量问题:药液浪费、污染设备、罐液量不准、 封口焦头、封口不严及瓶口破裂等。
第四节 灌封
三、操作规程 (四)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5、安瓿灌封问题 (2)束液不好:药液灌注结束时,针尖上不得留 挂液滴的现象。 质量问题:影响注射剂的容量、出现焦头、封口 不严及瓶颈破裂等现象 (3)封头质量:安瓿封头应严密、不漏气,颈端 应圆整光滑,无尖头和小气泡。 质量问题:焦头、泡头、瘪头、尖头
第四节 灌封
二、资源配置 (二)物料 合格的药液和包装材料 (三)人员 人员配备考虑: 1、根据生产操作的需要配备人员,岗位分工明 确,根据生产操作岗位严格定员。 2、根据洁净区级别不同定员。严格按照规定限 制人员的进入。
第四节 灌封
二、资源配置 (四)设备 1、口服液体制剂的 灌封设备: YGE系列 灌 封 机、 四 泵直 线 式灌装机、 JC-FS 自 动液体填充机。
《液体制剂》课件

微囊和微球技术
利用微囊和微球技术可以将药物包裹 在微小囊泡或球形结构中,实现药物 的缓释和靶向释放,提高疗效并降低 副作用。
新剂型开发
口腔速溶片
口腔速溶片是一种新型的口服剂 型,具有快速溶解、方便使用的 特点,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
性。
微乳剂
微乳剂是一种新型的液体制剂,具 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可以 用于注射剂、口服剂和外用制剂的 开发。
液体制剂的特点
吸收快
使用方便
液体制剂中的药物能够快速被机体吸收, 发挥药效。
液体制剂便于给药,如口服、外用等,且 易于携带和运输。
稳定性相对较差
需要适宜的包装
由于液体制剂中的药物分子或离子容易受 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稳定性较差,易发生 化学变化和微生物污染。
为了保持液体制剂的稳定性,需要选择适 宜的包装材料和密封方式。
《液体制剂》课件
CONTENTS
• 液体制剂概述 • 液体制剂的制备工艺 • 液体制剂的包装与储存 • 液体制剂的稳定性 • 液体制剂的处方与制备实例 • 液体制剂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液体制剂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液体制剂是指药物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形成的均相液态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分类
根据分散体系的不同,液体制剂可以分为均相液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两大类。均相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分子 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形成均匀的溶液;非均相液体制剂则包括混悬剂、乳剂等,其中药物以颗粒或小滴状 态分散于溶剂中。
02 质量检验
在各工艺环节和最终产品中进 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并处理 质量问题。
03 质量追溯
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对 产品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产品 质量的可追溯性。
药剂学液体制剂

药物的溶解度
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
1.药物和溶剂的性质:
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符合“极性相近”原则,即极性相似者相溶。极性大的药物溶解于极 性大的溶剂中;极性小的药物溶解于极性小的溶剂中;药物和溶剂的极性越相近,药物越易溶解。
2.温度:
温度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取决于溶解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若溶解过程是吸热的,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固体药物溶解时,由于需要拆散晶格而必须吸收热量,所以大多数固体药物在液体 中的溶解度通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反之,若溶解过程为放热的,溶解度则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热 不稳定的药物,溶解温度不宜太高。
性;;包装材料要求高: • 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制成液体制剂较易 Nhomakorabea解失效。
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1)均相液体制剂外观应澄明,非均相液体制剂如乳浊液型或混悬液型制剂应保证分散相粒径均匀;振 摇后可重新均匀分散。 (2)有效成分浓度准确、稳定、久储不变。 (3)分散介质最好用水,其次是稀乙醇或乙醇,或其他毒性较小的有机溶媒如甘油。 (4)根据需要可加人适宜的附加剂,如防腐剂、分散剂、助悬剂、增稠剂、助溶剂、润湿剂、缓冲剂、 乳化剂、稳定剂、矫味剂以及色素等,其品种与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不影响产品的稳定性, 并避免对检验产生干扰。 (5)制剂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能力,不得有发霉、酸败、变色、异物、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 (6)制剂应适口、无刺激性。 (7)包装容器应方便携带和便于患者用药。
三.非均相液体制剂 为热力学不稳定的多相分 散体系。
1. 溶胶剂 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② 混悬剂 由不溶性固体药物以粒子状态分散在 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③ 乳剂 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 与它不互溶的液体连续相中所构成的不均匀分 散体系。
液体制剂配液PPT课件

三、操作规程 (二)工艺流程 4、实施配液过程 (1)溶解:主要用于配制溶液型液体制剂。分浓
配法和稀配法。 稀配法:将原料药加入所需溶剂中一次配成所需浓
度,稀配法用于优质原料。 浓配法:将全部原料药加入部分溶剂中配成浓溶液,
加热或冷藏后滤过,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可滤除 溶解度小的杂质,浓配法用于质量稍差的原料或静 脉输液的制备。
处理→实施配液操作→中 配液
三、操作规程
(二)工艺流程 1、审核生产物料 对所需原辅料的品名、批号、规格、数量、质量等
进行审核、检验。 2、称取(或量取)所需物料 执行双人负责制,一人操作,一人复核。 3、配液前检查与器具处理
9
第二节 配液
19
第二节 配液
三、操作规程
(二)工艺流程 4、实施配液过程 ②凝聚法 化学凝聚法 含义:是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生
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成混 悬剂。化学凝聚法现已少用,如氢氧化铝凝胶、磺 胺嘧啶混悬剂。
20
第二节 配液
举例:磺胺嘧啶混悬剂(Sulfadiazine Suspension)
胶体磨、乳匀机
配
乳
液
匀
罐
机
胶 体 磨
胶体磨主要用 于混悬剂和要 求不高的乳剂 的制备
乳匀机是将已 配制的乳剂进 一步粉碎分散、 均匀细化
6
第二节 配液
7
第二节 配液
三、操作规程
(一)生产前准备 入场、检查生产环境、检查生产用具、领料、挂运
行状态标志 (二)工艺流程 审核生产物料→称量所需物料→配液前检查与器具
第六章 液体制剂
第二节 配液
配法和稀配法。 稀配法:将原料药加入所需溶剂中一次配成所需浓
度,稀配法用于优质原料。 浓配法:将全部原料药加入部分溶剂中配成浓溶液,
加热或冷藏后滤过,然后稀释至所需浓度,可滤除 溶解度小的杂质,浓配法用于质量稍差的原料或静 脉输液的制备。
处理→实施配液操作→中 配液
三、操作规程
(二)工艺流程 1、审核生产物料 对所需原辅料的品名、批号、规格、数量、质量等
进行审核、检验。 2、称取(或量取)所需物料 执行双人负责制,一人操作,一人复核。 3、配液前检查与器具处理
9
第二节 配液
19
第二节 配液
三、操作规程
(二)工艺流程 4、实施配液过程 ②凝聚法 化学凝聚法 含义:是用化学反应法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生
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成混 悬剂。化学凝聚法现已少用,如氢氧化铝凝胶、磺 胺嘧啶混悬剂。
20
第二节 配液
举例:磺胺嘧啶混悬剂(Sulfadiazine Suspension)
胶体磨、乳匀机
配
乳
液
匀
罐
机
胶 体 磨
胶体磨主要用 于混悬剂和要 求不高的乳剂 的制备
乳匀机是将已 配制的乳剂进 一步粉碎分散、 均匀细化
6
第二节 配液
7
第二节 配液
三、操作规程
(一)生产前准备 入场、检查生产环境、检查生产用具、领料、挂运
行状态标志 (二)工艺流程 审核生产物料→称量所需物料→配液前检查与器具
第六章 液体制剂
第二节 配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四、液体制剂常用分散溶媒
• 极性分散溶媒 • 半极性分散溶媒 • 非极性分散溶媒
15
五、增加药物溶解度方法
• • • • 选择适宜溶剂 将药物制成可溶性盐 选择助溶剂助溶 选择表面活性剂增溶
16
六、液体制剂常用附加剂
• 延缓药物氧化的附加剂
--抗氧剂、金属络合剂
• 延缓物理变化的附加剂
--助悬剂、絮凝剂、乳化剂
1
第六章
液体制剂
-1-
2
学习目标
• 掌握液体药剂的概念、特点、常用分散媒 类型 • 掌握液体药剂常用附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 能正确使用液体制剂的溶媒和附加剂
3
第一节
概述
一、液体制剂的概念、特点
(一)液体制剂的概念 • 广义:液态形式使用 • 狭义:除浸出制剂和无菌制剂的液态制剂 • 本章所讲液体制剂指狭义的液体制剂
10
(三)混悬型液体制剂 • 含义:药物以固体粒子形式分散 • 粒子:0.5 -10um • 性质:易产生沉降和结块
11
粒子的沉降 v = 2r2(D1- D2) g / 9 η • • • v ∝ r2
--粉碎固体,尽量减小微粒的半径
v ∝ (d1- d2)
--增加分散介质的密度
v ∝ 1/η
--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
12
(四)乳浊型液体制剂 • 含义: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一种以液滴的 形式分散到另一种中 • 粒子:乳剂 0.1 -100um 微乳0.01 -0.1um • 性量要求
• • • • • 外观性状 鉴定鉴别 含量 装量 微生物检查
4
(二)液体制剂的分类 -常按分散系统分类 • • • • 真溶液 胶体溶液 混悬液 乳浊液
5
分散系统
低分子溶液剂→ 低分子溶液剂→真溶液型 均相液体制剂 高分子溶液剂 胶体溶液型 溶胶分散体系 非均相液体制剂 乳浊液型 粗分散体系 混悬液型
6
(三)液体药剂的特点 液体药剂在应用上的特点 • 优点: • 缺点: 液体药剂在应用上的特点 • 生产环境要求相对固体制剂高 • 需通过加入各种附加剂改善质量
• 防腐剂
--羟苯酯类、苯甲酸类
• 甜味剂
--甜味剂、泡腾剂
• 着色剂
17
七、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结构特征
--能降低表面张力、具有亲水亲油结构
(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
--阳离子、阴离子、两性离子、非离子型
(三)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亲水亲油值
(四)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上的应用
--增溶剂、润湿剂、乳化剂等
7
二、常见液体制剂
(一)真溶液型液体制剂 • 含义: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 • 粒子:小于1nm • 性质:化学稳定性差
8
真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常见剂型 • 芳香水剂 • 溶液剂 • 糖浆剂 • 甘油剂 • 醑剂等
9
(二)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 • • • • 含义:药物以分子形式分散 类型:亲水胶体和疏水胶体 粒子:1 -100nm 性质:易产生聚集
18
七、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上的应用
• • • • • 增溶剂 乳化剂 润湿剂 起泡剂 消泡剂
19
链接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