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言
公文语言

第二节 公文语言的特点
一、公文语言的特点 (一)准确 (二)庄重 (三)平实 (四)简明
二、公文语体的特点
语体是语言因交际功能不同,在 字、词、句、语法、修辞手法、表达 方式的运用上有所侧重而形成的表述 习惯。 公文言语与公文语言不同,公文 言语主要体现的是公文区别于其它文 体的个性鲜明的表述习惯。公文言语 的个性化决定了公文语体的特点。
(五)常用介词结构
表示目的的有:“为……”、“为 了……”、“为着……”等,表示对象的有: “对……”、“对于……”、“关于……”、 “将……”等,表示依据的有:“依据……”、 “根据……”、“遵照……”、“凭……”等;
表示状态的有:“通过……”、 “对照……”、“以……”、“参 照……”等,表示方法的有:“按 照……”、“用……”、“按……”等, 表示时间的有:“自……”、 “当……”、“从……”、“在……”等, 表示原因的有:“由于……”、“因 为……”、“由……”、述、说明、议论三种表 达方式。 一、叙述 叙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行动或者事件的发展变 化过程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一)叙述的类型 按照详略程度,叙述可以分为概叙和详叙两种 类型。 1. 概叙 2. 详叙
按照时间次序,叙述可以分为顺叙、 倒叙、插叙、分叙。 1. 顺叙 2. 倒叙 3. 插叙 4. 分叙
第五章
公文语言
重点与难点: 公文语言与文学语言的比较。 公文语言的特点。 公文语体的特点。 公文语言的表达方式。
公文以白话为写作的主要原则, 采用叙述、说明、议论等三种基本 表达方式。语言表达要求准确、庄 重、平实、简明。公文语言的这些 特点具体表现在公文的词汇、语句、 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上。
第一节 公文语言概述
(三)常用专门词语
公文语言的要求

公文语言的要求一、公文语言的概念和意义公文语言是指用于书写和交流公文的语言,它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严谨性、规范性、精确性和简洁性等特点。
公文语言在政治、经济、法律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组织机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提升组织形象的重要手段。
二、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1.准确性公文语言应当准确无误地表达信息,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在使用专业术语时应当准确使用,并注明出处。
2.规范性公文语言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遵循统一的格式和标准。
例如,在书写公文时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3.严谨性公文语言应当严谨、正式,不应当出现口头化或随意化的表达方式。
在使用修辞手法时也应当注意掌握度,避免过于夸张或华丽。
4.简洁性公文语言应当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修辞手法或废话。
在表达信息时应当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5.礼貌性公文语言应当尊重对方,使用得体的称呼和措辞。
在书写公文时应当注意尊重对方的权益和利益,并避免使用侮辱、歧视或不敬的语言。
三、公文语言的写作技巧1.注意格式在写作公文时应当注意统一格式,包括页眉、页脚、字体大小和行距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选择适合的信纸和信封。
2.突出重点在表达信息时应当突出重点,用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要点,使读者能够快速抓住主要内容。
3.掌握修辞手法适度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但需要注意掌握度,避免过于夸张或华丽。
4.审慎选择词汇在选择词汇时应当注重准确性和规范性,并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或不规范的词汇。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使用歧义、模棱两可或过于生僻的词汇。
5.注意语气公文语言应当体现出严谨、正式的特点,因此在使用语气时应当避免过于口头化或随意化的表达方式。
同时也需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或傲慢的语气,以免影响沟通效果。
四、公文语言的常见错误1.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是常见的公文语言错误,容易影响文章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公文语言简述

公文语言简述一、公文语言特点(一)大量运用介词结构介词结构即介词词组,它在公文中的使用是常见的、大量的,并由此形成较为稳定的、程式化的表达句式。
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表达根据、方式的,如“根据”、“遵照”、“按照”、“依照”、“通过”等;二是表达对象、范围的,如“对”、“对于”、“关于”、“将”等,其中“关于”的使用在公文标题中已经成为定型化的词素;三是表目的、原因的,如“为”、“为了”、“由于”等。
这些介词通常与其后面的宾语并连使用而构成介词结构,在句子中充当定语或状语。
(二)专用词语和文言词语的广泛运用如前所述,公文写作中要经常使用专用词语,主要有如下几类:1.称谓语。
即公文中对不同的行文对象的特定称谓用语。
常见的有“贵”、“该”、“各”、“本”、“我”、“你”、“他”等。
写作时,应当根据不同的行文方向和隶属关系,恰当选用,不可随意为之。
2.起首语。
即公文的开篇语,它在文中的位置,关系重大。
公文写作不可不重视起首语的运用,因为它是行文先锋(开头)的“尖兵”,直接关系到全篇公文的命运。
公文中常用的起首语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其一,表目的的,如“为”、“为了”等;其二,表根据的,如“根据”、“遵照”、“按照”、“依照”等;其三,表原因的,如“鉴于”、由于”、“随着”等;其四,表态度、方式的,如“兹定于”、“兹有”、“兹派”、“兹将”、“兹介绍”、“欣闻”、“欣悉”等。
3.经办语。
常用的有“拟”、“拟定”、“拟于”、“拟子”、“草拟”;“布置”、“部署”、“计划”、“决定”、“安排”、“审定”、“审核”、“审批”、“审签”、“批阅”、“批复”;“出示”、“出具”、“赋予”、“付诸”、“会同”、“会签”、“会审”、“会晤”;“实施”、“施行”、“公布”、”颁布”、“发布”、“颁发”、“颁行”;“报请”、“报告”、“报批”、“报呈”、“呈请”、“呈阅”、“旱签”;“递交”、“申报”、“递送”、“送审”、“传阅”、“提请”;“准予”、“签发”、“签署”、“签证”、“签字”;“业已”、“业经”、“报经”、“业于”,等等。
关于公文写作常用语言词汇【三篇】

关于公文写作常用语言词汇【三篇】公文写作是在写作活动一般规律和原理指导下,根据公务活动的客观需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基本原则为指导,运用科学原理和写作技法,完成对公务文书的撰写。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公文写作常用语言词汇【三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文写作常用语言词汇1开端用语公文中用在正文的全篇或段落开头表示行文目的、依据、原因、背景等的词语。
如“据、根据、依据、查、奉、兹、按照、遵照、依照、为了、关于、由于、鉴于、随、随着”等。
期请用语公文中表示作者某种期望和请求的词语。
多用于上行文、有时也用于平行文和下行文。
常用的期请用语有“请、敬请、恳请、提请、报请、拟请、希、望、希望、切望、热望、盼、切盼”等。
综合用语公文中用以连接具体情况叙述和总概性叙述的词语。
综合用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常用的综合用语有“为此、据此、值此、至此、有鉴于此、综上所述、总之”等。
称谓用语公文中表示对机关、单位、集体、个人不同人称称呼的词语。
一般性称谓用语用于上对下、下对上、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如“本(厅)、我(厅)、该(厅)、你(厅)”等。
表示尊重的称谓用语多用于下对上、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之间,如“贵(厅)、#长”等。
党内一般称“#同志”。
承启用语公文中用来承接上文并引起下文的词语。
常用于通知、决定、报告、计划、规章制度等文种。
一般结构特点:前面以一介词结构承接上文,后面用一个基本固定的结构形式引起下文,如“根据……特作如下决定”、“为了……提出如下意见”等。
承启用语的上文一般较为简短,下文是文中内容的主体部分,并多用条款形式表达。
批转用语公文中表明对下级来文批示意见或向下批转、转发公文的词语。
常用的有“批示、审批、阅批、核阅、阅示、批转、转发、颁发、印发、发布、公布、下发、下达”等。
表态用语公文中表示作者意见、态度的词语。
按表态用语的轻重程度可分为明确表达用语、模糊表态用语。
公文语言的特点

公文语言的特点
一、公文语言的特点
1、正式的、庄重的语言风格:公文语言是正式的、庄重的语言,内容客观、冷静,经过严谨的措辞,使它们有特有的起色和气势。
2、让步、委婉、从容的表达方式:公文语言应当采用让步、委婉、从容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维护彼此的权利,避免双方发生矛盾。
3、完整的文体形式:公文语言的文体形式有完整的形式,比如有“申请信、表彰信、汇报信、请辞信、公函、报告、会议纪要等等。
4、枯燥乏味:公文语言缺乏文学色彩,强调客观性,所以语言枯燥乏味。
5、多用连词:公文语言要多用连词,连接词语以达到更加严谨完整的表达。
6、准确可靠:公文语言需要准确、可靠,既要真实又能解决问题。
二、如何写好公文
1、把握观点:在写公文的时候,要认真把握观点,字眼准确,但又要
贴近读者的生活实际。
2、注意技巧:写公文要注意一些技巧,比如要从表述客观流转到涵盖
观点,以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
3、使用“官话”:在写公文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官方语言,切忌用俗话,也不可添加多馀之言。
4、结构清晰:公文的结构要清晰,不可以拉长句中间,十分注意句子
的连贯性和文章的篇章性。
5、校核检查:在写完公文之后一定要进行校核检查,从内容、观点、
文体等多方面检查语言的层次和表达的准确性。
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

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一、公文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既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公文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叙述、议论、以说明为主,基本上不用描写和抒情。
只有个别文种根据表达需要,采用一些描写的方式。
(一)说明说明是解说事物、事件和阐述事理的表达方式,这是公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说明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准确、明白,做到通俗易懂,语言平实。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诠释说明、分类说明、数字说明、对比说明、举例说明、比喻说明、类比说明、图表说明等。
下面就统计公文中常用的说明方式作简要介绍。
诠释说明。
亦称定义说明,即用简洁明确的语言,科学揭示概念、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包括内涵和属性。
如国务院《办法》对“公文”涵义的诠释。
分类说明。
是对文中有关事项按同质性原则分类进行说明。
如国务院《办法》中对文种适用范围和公文格式的分类说明。
对比说明。
又称比较说明。
是对具有可比性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比照的说明方式。
这种方式在统计分析报告中广泛应用。
举例说明。
就是用典型的事例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明确化。
公文中反映工作成绩的内容经常应用这种说明方式。
数字说明。
就是运用确凿的数据说明事物和道理,给读者十分具体的印象。
这种方式在统计公文中也广泛应用。
(二)叙述叙述是一种叙说、介绍人物经历情况和事物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
叙述通常有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叙述的基本要求是主线清楚。
“一线到底,万变不离其宗”,交待明白,详略得当,起伏有变。
按语言详略分,叙述方式有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按结构形式分,叙述有纵叙、横叙。
概括叙述。
也叫“简叙”、“略叙”,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对人或事物的基本物征和情况等作概括的介绍。
具体叙述。
也叫“详叙”、“细述”。
是用详实的文字对人或事物的全貌和事件的具体过程作详细介绍。
文学作品多用具体叙述,公文中则很少使用。
纵叙。
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或事件本身的发展过程来叙述。
纵叙按时间顺序,又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公文写作常用语言词汇大全

公文写作常用语言词汇大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公文写作语言和词汇:
1.致敬词语:尊敬的、敬爱的、致以崇高的敬意、对...表示最高的
敬意
2.开场语:感谢您的来信、收到贵公司来函、我局已收悉关于...的
情况、特此复函
3.结尾语:衷心祝愿、期待进一步合作、再次感谢、长久的友谊、请
您回复、请查阅、请发照
4.询问用语:请问、想请教、请告知、很想了解、是否可以、是否能
够
5.邀请用语:谨定于、诚邀、恳请、郑重邀请、热诚欢迎
6.感谢用语:衷心感谢、由衷感谢、感激不尽、特此向您表示感谢、
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7.合作用语:愿意与您合作、期待双方合作、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加强合作
8.建议用语:建议、提出建议、建议您、希望您能考虑、希望采纳、
建议您尽早、建议您优先考虑
9.表达态度:坚决、毫不动摇、以积极的态度、高度重视、严肃对待、努力解决、尽力而为
10.强调用语:特别、尤其、极其、非常、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绝
不能、迫在眉睫、紧迫
11.说明用语:特此通知、根据...的要求、鉴于...、根据实际情况、根据相关规定
12.响应用语:积极响应、积极参与、热心投入、全力支持、积极配合、竭尽全力
13.引用用语:根据、根据规定、参照、参考、引入、引用
14.表达意见:我们认为、我们建议、我们的意见是、根据我们的观察、根据我们的经验
15.承诺用语:我们保证、我们将会、我们会尽力、我们会努力、我
们将严格执行
这些词汇可根据具体的公文内容进行选择和使用,以增强公文的表达
力和专业性。
公文写作第四章公文语言

严谨、朴实、规范
严 谨:不仅指具体语句的严谨
还包括整篇文章的结构表达上的严谨
朴实:意思明白清楚,不晦涩,无歧义。语言平直自然,通俗易懂
– 1、选用含义确切、自己明白的词语。 – 2、要选通俗易懂的词语,不要用过时、冷僻的词语。
• 一般不用描写、抒情,不用比喻、夸张、反语、象征、借代、婉曲。 • 欢呼雀跃、鸦雀无声(比喻色彩) • 莺歌燕舞、柳暗花明(比拟色彩) • 气贯长虹、怒发冲冠(夸张色彩) • 笑容可掬、热泪盈眶(描写色彩) • 袅袅娜娜、羞羞答答、糊里糊涂、呆里呆气(摹状描写色彩) • 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噼里啪啦、稀里哗啦(摹声描写色彩) • 啊、哦、嘿、哎呀(感叹抒情色彩)
常用特定用语
悉、接、顷接、据、收悉。
拟办:责成、交办、试办、办理、
5
审批、 拟办用语
用于审批、拟 办
执行。
审批:同意、照办、批准、可行、 原则同意、原则批准、可办、不可
等。
6
经办用语 用于表明进程
经、业经、已经、兹经。
类别 用语名称 作用
常用特定用语
7
过渡用语
用于承上 启下
鉴于、为此、对此、为使、对于、关于、如下。
一句话,26个字,当他走下讲台时,全场愕然。寂 静了几秒钟后,全场这才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 要克服啰嗦重复的问题 “ 在XX精神指引下,在…领导下,在…的努力下,认真学习XX
精神,深刻领XX实质,明确了……意义,提高了XX自觉性,坚定 了XX观念,增强了XX能力,提高…水平,巩固了XX基础,打牢了 XX根……。”
不打官腔,互相尊重。
精炼
• 精炼——要简明扼要、实事实说、直陈直叙,不冗长繁 杂,不浮华藻饰。
• 首先,用词要简洁明快。要善于用一些修辞的手法, 如排比、数概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则期少,义则期多。” “文约而事丰。”
“在我的后院,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 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秋夜》 “后院墙外植两棵枣树”。
公文语言啰嗦的原因有三: 一是形式主义。 二是分析概括能力不强。 三是低估了读者的理解力。
(一)少用修饰语 “有的领导机关想出各种各样的花招儿, 向下摊派收钱。他们欺骗中央,根本不认 真执行中央政策,下级机关和群众非常气 愤……” “有的机关乱摊派、乱收费,对中央的有 关规定置若罔闻,甚至弄虚作假,阳奉阴 违,群众意见很大……”
形象化的语言尽量少用。 “碗口大的树不准砍,每砍一棵罚款100 元。”
(二)造句精确
句子是表达相对完整意思的最小单位。 “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几个技术革新小组 的代表。” “参加工作15年以上的职工一年可享受10 天以下的带薪旅游假。”
1.用限制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本法 所称以上、以下、以内,包括本数。” “我们已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 国民党反动军队,逮捕一切怙恶不悛的战争罪犯。” 2.加括号 “参加工作15年(含15年)以上的职工一年可享受10天 (含10天)以下的带薪旅游假。”
公文用语几种禁忌: 1.网络语言忌用 “隅就稀饭酱紫说话,酱紫84粉O粉O的末? 泥为虾米94扑通?” “我就喜欢这样子说话,这样不是很可爱 很可爱的吗?你为什么就是不懂呢?”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 言文字法>办法》中规定,上海市政府文件、 教科书和新闻报道中不得使用网络语言, 若使用,会被判定是违法行为。2006年3 月1日开始生效。 首部规范网络语言的地方性法规。 百年中文,内忧外患。——白先勇
5.缩略语规范 “抗救”; “五四三”; “劳人部”; “南航”; “人大”; “人影办”;
6.计量单位规范 7.正确使用惯用语
“依照”、“根据”、“据查” 、“为了” ; “经……批准”、“兹定于”、“……收悉”; “现批复如下”、“现作如下指示”、“为此, 特通告如下”、“特作如下通知”、“现将有关 情况通报如下”、“现予公布”、“我们的意见 是”; “特此公告”、“请贯彻执行”、“敬请大力支 持为盼”、“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动续期。” ——《土地管 理法》修改稿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无偿自动续期”
二、简洁严谨
简明扼要。 “文贵简。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 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 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 境。” ——清人刘大櫆《论文偶记》
“艾〃诺贝尔呱呱坠地之际,一个仁慈的 医生就该尽早结束他多灾多难的生命。主 要优点:平素清白,从不牵累别人。主要 缺点:未娶,无家室,易发脾气,消化不 良。唯一愿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罪过: 不向财神顶礼膜拜。一生重要事迹: 无。”——诺贝尔自传
公文的语言
一、准确贴切
所谓公文语言的准确贴切,意即不使读者 对公文语言产生歧义。
投案自首是犯罪份子的惟一出路。 我们要严厉打击少数犯罪分子。 A先生和B先生的法律顾问曾来过事故现场。
“依法严惩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爆炸、 拐卖妇女、毒品等严重危害人们群众生命 健康和财产安全的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杨2006年 对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 第一、搭配不当; 第二、意思不明:“贩毒?制毒?运输毒 品?吸毒?那种行为属于严惩的范围?”
“凡长期矿工者,一律按情节严重程度及 本人态度给予严厉处分以至开除。 ”
三、朴实庄重
(一)摒弃浮华的辞藻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二)慎用方言口语 “奏议宜雅”——曹丕《典论〃论文》
“XX怎么样了? ” “隔儿了。” “什么?” “隔儿屁了。” “我是问他怎么样了?” “隔儿屁着凉了。” “他在那里?” “隔儿屁着凉一个大海棠!”
(一)用词恰当
词是语言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结构单位,用词 不当则易引起歧义。 古人云: “一字入公文,九牛拽不出。以三个代表指导我们的屠宰工作。” ——铜仁 某屠宰场 “人民罪犯人民爱,人民罪犯爱人民。”——山 东聊城监狱 “一人超生,全村结扎!” “一人流产,全家光荣!”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三)适当使用模糊词语
表达意思留有余地。 其一,客观事实本身处于模糊状态。 “当前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尽快将会议精神传达下去”; “采取适当方式向人民群众宣传保护文物的 政策、法令。” “分别不同情况,予以妥善处理”;
其二,提出的意见或要求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原则上今年不安排发行地方企业债券。” 其三,不必或不宜做准确表达的。 “我国中西部地区幅员广大。”
5.过时的语言忌用。 如:“望您能抽出时间垂阅。” “望能得到你的垂青。” “意有不逮”; “收集情报”;
“抢劫警车是违法的!”——河南国道 “横卧铁轨,不死也要负法律责任。” “五百伏高压电,一触即死!不死也得负 法律责任!”——河北电网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上海浦东 “偷税漏税,来世罚做尼姑。”——江苏 “人死债不烂,父债子来还。”——安徽 农村信用社
2. 洋化句式忌用。 如:“我将很乐意在您方便时与您面 谈。” “我相信出色的我一定能很好地胜任这 份工作。”
3.港台语言忌用。
如:“我是一甫毕业的新鲜人。受过系 统的教育。” 如:“公司决定,所有员工必须着装整 齐,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男生要 穿西服打领带,女生要穿职业装,着淡 妆,不得化浓妆。” 政治秀。
(二)长句化短句
“夫对于其妻所抚养与前夫所生的子女或 妻对于其夫所抚养与前妻所生的子女不得 虐待或歧视。” “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不得虐待或歧 视。”
(三)适当选用文言虚词
“按计划要求,完成这批建设项目,对改 善城市环境,缓解交通紧张状态,具有重 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大力协同,使之按期 建成。”
四、得体规范
(一)得体 (二)规范 公文语言的规范即要符合约定俗成或明 文规定的标准。它包括: 1.用字用词要规范 2.语句规范 3.标点符号规范
4.数字规范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 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 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 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