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二):李清照词选(5首)
《李清照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

《李清照词两首》原创练习题【附答案】《醉花阴》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 春花秋月不堪回首无语凝噎和蔼B. 良辰好景晓风残月骤雨初歇时辰C. 乍暖还寒不黯世事波澜壮阔谰言D. 风情万种寒蝉凄切罗暮轻寒凄惨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瑞脑销.金兽②莫道不销.魂③有暗香盈.袖④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 “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 “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
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4、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全词内容单纯,上阕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 下阕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 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 全词景中寓情,情中有态,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下列对词中意象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薄雾浓云”勾画出一种暗淡阴沉天气,烘染出一种沉郁气氛。
这种阴沉沉的天气也笼罩在词人的心头。
B. “瑞脑”是一种香料,词人独自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写出了她的满怀愁绪和百无聊赖。
C. “玉枕纱厨”写闺房陈设,同时点出秋夜就寝情状。
夜半凉意透帐,寒气侵骨,可知词人因怀人而彻夜失眠。
D. “暗香”指菊花的香气,菊花傲霜而开,暗示词人高洁的胸怀和脱俗的志趣,“暗香盈袖”给词人带来了快慰。
(全国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常考题型大通关13 古代诗歌鉴赏2(含解析)不分版本

(全国卷)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13 古代诗歌鉴赏2(含解析)不分版本古代诗歌鉴赏2〔1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添字采桑子·芭蕉①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②。
点滴霖霪,愁损③北人④,不惯起来听。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大、成椭圆形,开白花,果实似香蕉,②霖霪:雨点绵绵不断,滴滴答答不停。
③愁损:因发愁而损伤身体和精神。
④北人:北宋灭亡,词人被迫从故土山东济南流落到江南,故自称“北人〞。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窗前谁种芭蕉树〞的意思是:在这个国破家亡的时候,不知是谁栽种了芭蕉?此句将读者视线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词的上片写芭蕉树的“形〞与“情〞,下片写夜听雨打芭蕉声,由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进一步将愁引向深处。
C.这首词借吟咏芭蕉抒发了怀恋故国、故土之幽情。
上片咏物,借芭蕉展心,反衬自己愁怀难遣,郁结于心。
D.这首词将芭蕉与雨联系在一起,就多了几分悲凉凄清。
静寂的雨夜,词人辗转难眠,听窗外苦雨,愁情随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变得更重更深。
2.有人评论:“下片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煞住,看似平淡,实极深刻。
〞试结合李清照人生经历作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虞美人秦观①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廻,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①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一般,不同凡响。
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面强调,正反相济,表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宋词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

篇1: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李清照诗词全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诗词全集:《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篇2: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李清照诗词全集:《点绛唇·寂寞深闺》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李清照诗词全集:《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珑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
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诗词全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诗词全集:《永遇乐·落日熔金》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诗词全集:《声声慢·寻寻觅觅》年代: 宋作者: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 李清照词全集赏析

李清照经典诗词赏析李清照词全集赏析闺怨诗是汉族古典诗歌中一个很独特的门类,大致来说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
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
女人本身就具有诗人的气质,感情细腻,容易入诗,加上些幽怨,就更让人哀怜了。
一个欢乐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可能要少一点,一个感情细腻,而处境又不佳的女人,她身上诗的意味就要多一些。
当她在思念自己的丈夫或者情人的时候,诗的意味就更多,更加缠绵,更加动人心弦。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地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鉴赏: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李清照诗歌阅读选(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考融合练习汇编)解析稿

李清照诗歌阅读选(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考融合练习汇编)解析稿导读提示1、声声慢2、添字丑奴儿·芭蕉3、蝶恋花·上巳召亲族4、满庭芳·残梅5、渔家傲6、临江仙7、添字采桑子8、渔家傲9、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10、鹧鸪天·桂花11、夏日绝句12、清平乐13、摊破浣溪沙·咏桂花14、临江仙•梅(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B.“雁过也”的雁未必相识,却说“旧时相识”,是寄托怀乡之意。
C.“满地黄花堆积”是指残败的菊花堆满地上,“憔悴损”则指菊花枯萎凋谢。
D.“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为收尾妙在不说明一个“愁”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B.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是李清照早年作品中的代表作。
C.此词情调感伤哀怨,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D.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解析】1、.对“满地黄花堆积”和“憔悴损”的分析错误。
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败的菊花堆满地上。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2、B.“是李清照早年作品中的代表作”说法错误。
有关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大全

有关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大全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诞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我在此整理了有关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有关李清照的诗词及赏析11声声慢·寻寻找觅李清照?〔宋代〕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单独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爽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独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实清爽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表达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独特独具的抒情名作。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落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获稍纵即逝的真实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详细可感、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
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胜利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改变原句,而且高过原句。
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胜利的例子。
原创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二):李清照词选(5首)

原创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二):李清照词选(:李清照词选(55首)声明:因创作者水平有限,如本试题与高考试题相似或雷同,而参考答案与高考试题参考答案不一致造成失分,创作者不负任何责任。
请阅读者认真揣摩原作、作者经历及创作背景。
本试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01.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注释:“春到长门春草青”,直接袭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之首句。
“长门”,汉代长安离宫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曾幽闭于此。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妬。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薛词即借此事以写宫怨。
词人将自己的居处比作长门,意在表明丈夫离家后的孤独。
在表明丈夫离家后的孤独。
①些子:一些。
宋·蔡士裕《金缕曲》:“著些子,更奇妙。
”宋·柳永《洞仙歌》:“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酒”。
②碾玉:即碾茶。
黄庭坚《催公静碾茶诗》:“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尘”,其中的“碾玉尘”与此词“碾玉成尘”意同。
宋时崇尚团茶,即将茶叶调和香料压制成团状,用时再碾碎,故称"碾玉"③一瓯春:瓯:饮料容器。
李煜《渔父》词:“花满渚,酒满瓯”春:指茶。
黄庭坚《踏莎行》:“碾破春风,香凝午帐”,其中的“春”,即指茶。
,即指茶。
④东君:本为《楚辞·九歌》篇名,以东君为日神。
此处指美好的春光。
九歌》篇名,以东君为日神。
此处指美好的春光。
⑤著意:即着意,用心的意思,犹《楚辞·九辨》:“惟著意而得之”之调。
“惟著意而得之”之调。
试题:1、试分析“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二句中“压”“ 铺”二字的妙用。
铺”二字的妙用。
2、本词巧用“乐景写哀情”手法,试作分析。
、本词巧用“乐景写哀情”手法,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1、“压”字描写出映照在重门之上的花影之浓重,“铺”字描写出淡月透过疏帘,照在内室,一片光亮的情态。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期)专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期)专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期)专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14届湖南衡阳高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行香子①·天与秋光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②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注:①行香子,词牌名。
②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凄凄惶惶〞四字让人自然想起李清照的《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
〞句。
〔1分〕说说“砧声〞这个意象在词中的表达作用.〔3分〕答:探究本词的语言特点。
〔4分〕答: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有点大,大要从小处着眼.一是上片的“转转〞,下片的“凄凄惶惶〞这是叠词,加深某种2、〔14届九江七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宿云散洲渚①,晓日明村坞②。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①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这里指水边山地。
②村坞:村落。
“风惊夜来雨〞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惊’字甚奇〞,你怎么理解?〔4分〕“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3、〔14届浙江宁波重点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7分〕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①、被酒:醉酒。
②、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kànglì,指夫妻.)情深,志趣相投。
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
〔5分〕4.〔14届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二):李清照词选(5首)
声明:因创作者水平有限,如本试题与高考试题相似或雷同,而参考答案与高考试题参考答案不一致造成失分,创作者不负任何责任。
请阅读者认真揣摩原作、作者经历及创作背景。
本试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01.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
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
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注释:“春到长门春草青”,直接袭用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之首句。
“长门”,汉代长安离宫名,汉武帝陈皇后失宠,曾幽闭于此。
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妬。
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
”薛词即借此事以写宫怨。
词人将自己的居处比作长门,意在表明丈夫离家后的孤独。
①些子:一些。
宋·蔡士裕《金缕曲》:“著些子,更奇妙。
”宋·柳永《洞仙歌》:“似觉些子轻孤,早恁背人沾酒”。
②碾玉:即碾茶。
黄庭坚《催公静碾茶诗》:“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尘”,其中的“碾玉尘”与此词“碾玉成尘”意同。
宋时崇尚团茶,即将茶叶调和香料压制成团状,用时再碾碎,故称"碾玉"
③一瓯春:瓯:饮料容器。
李煜《渔父》词:“花满渚,酒满瓯”春:指茶。
黄庭坚《踏莎行》:“碾破春风,香凝午帐”,其中的“春”,即指茶。
④东君:本为《楚辞·九歌》篇名,以东君为日神。
此处指美好的春光。
⑤著意:即着意,用心的意思,犹《楚辞·九辨》:“惟著意而得之”之调。
试题:
1、试分析“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二句中“压”“铺”二字的妙用。
2、本词巧用“乐景写哀情”手法,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1、“压”字描写出映照在重门之上的花影之浓重,“铺”字描写出淡月透过疏帘,照在内室,一片光亮的情态。
2、上片写初春美景,春草青青、江梅初放,一片生机盎然景象,写出优雅和闲情逸致。
下片写黄昏感受,“二年三度负东君”有惜春之意,写出丈夫远行后,长时间独居的孤独和幽伤,有春光无限而年华易逝之感。
这是以春日美景反衬出独居的淡淡伤情。
02.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释:
⑴初破冻:刚刚解冻。
⑵柳眼:初生柳叶,细长如眼,故谓“柳眼”。
梅腮:梅花瓣儿,似美女香腮,故称“梅腮”。
⑶花钿:用金翠珠宝等制成花朵的首饰。
⑷乍:起初,刚刚开始。
金缕缝:用金钱缝成的农服。
⑸山枕:即檀枕。
因其形如“凹”,故称“山枕”。
欹:靠着。
⑹钗头凤:即头钗,古代妇女的首饰。
因其形如凤,故名。
⑺夜阑:夜深。
灯花:灯蕊燃烧耐结成的花形。
试题:
1、本词由写景转到抒情,其间哪句词有承上启下作用?试作分析。
2、分析“抱”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参考答案:
1、“酒意诗情谁与共”。
前三句写暖雨、晴风、封冻、柳、梅,一片美好春光。
“酒意诗情谁与共”一设问,引出下片抒写独居的寂寞和无奈之情。
2、愁本无形,但词人思念丈夫的愁情十分浓厚,让她感到深受重压,似乎有形的东西抱在怀中,十分沉重。
把无形的愁绪化作有形的东西,更显相思之浓。
03. 浪淘沙·帘外五更风
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
画楼重上与谁同?记得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
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
一江春浪醉醒中。
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
注释:此词系词人南渡后所作。
试题:
1、清朝陈廷焯评:“情词凄绝,多少血泪。
”请就“一江春浪醉醒中”一句作简要分析。
2、“玉钗斜拨火,宝篆成空”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一江春浪”在半醉半醒中,蕴含的苦痛,不仅有夫亡、家散的孤苦伶仃之痛,更有国破之悲。
现实的不幸如同一场醒犹未醒的恶梦,令人凄绝。
2、这两句写出词人南渡前与丈夫相伴的美好生活情景,与眼前“五更风”“雨润烟浓”的凄凉景象形成对比,反衬出更加浓厚的悲情。
04. 青玉案
李清照
征鞍不见邯郸路,莫便匆匆归去。
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恋处。
相逢各自伤迟暮,犹把新词诵奇句。
盐絮家风人所许。
如今憔悴,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
试题:
1、词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2、清代《金粟词括》里评价李清照诗歌语言特点,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试结合本词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用典:征鞍,就是征马,唐代杜审言的《经行岚州》诗有:“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这里应是指代远行的人。
邯郸路,犹言“邯郸道”,《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里有:“只因旧日邯郸路,梦里卢生误着鞭。
”就是“黄粱一梦”的意思。
盐絮,是典故,出自《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谢安侄女道韫,才思敏捷,尝居家遇雪,安曰:
‘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十分赞赏。
后以“盐絮”指美好的诗句。
2、词人善用浅显的口语表达意蕴丰富的感情。
“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恋处”写出旧时一起生活的温馨场景;“但余双泪,一似黄梅雨”如此浅白,写尽分别时的依恋之情。
05.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李清照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
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注释:
1、青缸:灯火青荧,灯光青白微弱之意,《广韵》:“缸,灯”。
2、鴂[jué]:即鹈鴂。
《汉书·扬雄传》注:“鹈鴂,一名子规,一名杜鹃,常以立夏鸣,鸣则众芳皆歌。
”
试题:
1、本词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本词运用了寓情于情的写法。
请试作分析。
参考答案:
1、抒发伤春情怀。
2、这首词抒写的是伤春凄苦之情,但词人并没有正面来抒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室内外景物的刻画,把自己的凄情浓愁寄寓其中。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词人在这里并没有直言其如何的孤寂,愁苦,而是通过四个极富象征意味的物体刻画酒阑、歌罢、空的酒杯以及忽明忽暗的油灯,整个画面幽暗、凄清、空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