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水质工程学下册习题及答案

水质工程学下册习题及答案水质工程学下册习题及答案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体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的学科,它涉及到水体的化学、物理和生物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水质工程学下册的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学习水质工程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水体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是指:A. 悬浮物B. 溶解物C. 水中生物D. 有机物答案:D. 有机物2. 下列哪种物质对水体有氧生物的生长有抑制作用?A. 溶解氧B. 悬浮物C. 氨氮D. 高温答案:C. 氨氮3. 下列哪种物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A. 悬浮物B. 有机物C. 氨氮D. 磷酸盐答案:D. 磷酸盐4. 下列哪种物质是造成水体腐败的主要原因?A. 悬浮物B. 有机物C. 氨氮D. 磷酸盐答案:B. 有机物5. 下列哪种物质对水体有毒作用?A. 溶解氧B. 悬浮物C. 氨氮D. 重金属答案:D. 重金属二、填空题1. 水体中的溶解氧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大气和光合作用。
2. 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有机物的分解。
3. 水体中的磷酸盐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农田和城市排放的废水。
4. 水体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5. 水体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工业废水和矿山排放。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答案: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如磷酸盐和氮)过多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农田和城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促进了藻类的生长。
水体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中溶解氧的减少,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
同时,过度繁殖的藻类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下降,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 请简要介绍一下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
答案: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方式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如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等,使污染物沉淀或凝结,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生物体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利用水生植物吸收磷酸盐等。
给排09水质工程学作业及答案沉淀部分

给排09水质工程学作业及答案沉淀部分给排09水质工程学沉淀部分作业和答案1. 什么叫自由沉淀,拥挤沉淀和絮凝沉淀?答:1)自由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彼此没有干扰,只受到颗粒本身在水中的重力和水流阻力的作用;其形状、尺寸、质量均匀不变,下沉速度不改变。
常见于:沉砂池,初沉池2)絮凝沉淀: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发生絮凝作用,颗粒形状、尺寸、质量以及沉淀速度随沉淀过程的进展而变化。
常见于:混凝沉淀后、生物污泥沉淀3)成层沉淀:沉淀过程中絮凝的悬浮物形成层状物,成整体沉淀状,形成较明显的固液界面。
常见于: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污泥浓缩池、化学絮凝沉淀。
4)压缩沉淀:沉淀过程中最后是悬浮颗粒相聚于水底,相互支撑,相互挤压,发生进一步沉降。
常见于:污泥浓缩池和二次沉淀池的池底。
2. 已知悬浮颗粒的密度和粒径,可否采用公式16-4直接求得沉速,为什么?答:否;CD为阻力系数,与雷诺数Re有关,Re在不同的范围,沉速U的公式待定,在求某一特定的颗粒时,既不能直接用此公式,因为沉速本身为待求值,既然U是未知数,Re也是未知数。
其中一种求法就是先假定流速U,然后再经试算求得确定的U。
5.影响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率的因素有哪些?沉淀池的纵向分格有何作用?①进出水的影响:配水花墙孔口流速V孔=0.1~0.2m/s,而沉淀池底水平流速V=10~25m/s,由于二者的速度差异和集水槽水舌的形成,会造成短流现象。
这缓和出水流线的过于集中,校核<500m3/m.d②异重流的影响:a.密度异重流(特别是高浊水)形成短流;b.温度异重流,如果存在0.1℃的温差,就会有温度异重流,形成短流;c.偏流,风吹起时,相对静止的水易产生偏流,沉淀池的构造也会形成偏流。
③沉泥冲刷。
④水流稳定性的影响,雷诺数Re和佛罗德数Fr的判别,减小沉淀池的水力半径⑤絮凝过程的影响,需要有足够的沉淀时间和水深。
⑥纵向分格的作用:降低Re和提高Fr,减小水力半径。
水质工程学试卷试题(附答案)

《水质工程学》试卷1仅供参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天然水体中的杂质按尺寸大小可分为溶解物、胶体颗粒、悬浮物三类。
2.在水的混凝过程中,浊度属于憎水胶体,而色度属于亲水胶体。
3.混凝剂的投加方式常采用干投或湿投。
4.斜板(斜管)沉淀池是建立在浅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5.过滤技术中,常用的滤料有石英砂、无烟煤等。
6.活性污泥微生物通常由有机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组成。
7.四阶段厌氧生物代谢过程包括水解阶段、产酸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及产甲烷阶段。
8.污泥干化与脱水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干化、机械脱水。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1.脱稳:使胶体粒子失去稳定性的过程。
2.干扰沉降:当非均相物系的颗粒较多,颗粒之间很近时,颗粒沉降时会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互相干扰,这种沉降称为干扰沉降3.有效直径d:能使10%的滤料通过的筛孔直径。
104.污泥容积指数(SVI):从曝气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30min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
5.合成产率(Y):微生物增殖总量的系数,不包括由于微生物内源呼吸作用而使其本身质量消亡的那部分。
6.厌氧氨氧化(ANAMMOX):在缺氧的条件下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以亚硝酸盐作为电子接受体的生物反应过程。
三、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每题2分,共10分)1.铝盐混凝剂水解在pH=5时是以去除浊度的吸附架桥为主,而在pH=7—8时是以去除色度的电中和为主。
(×)2.在沉淀池中表面负荷指的就是水中颗粒的截流速度。
(×)3.虹吸滤池能自动反冲洗是由于滤层中水头损失增大到一定数值造成的。
( \(^o^)/YES!)4.活性污泥由活性污泥微生物、活性污泥代谢产物、活性污泥吸附的难降解惰性有机物组成。
(×)还包括污泥吸附的无机物5.污泥浓缩主要降低污泥中的空隙水;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主要脱除毛细水;干燥与焚化法,主要脱除吸附水与内部水。
水质工程学试题集及答案

水质工程学试题集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质工程学中,下列哪种物质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A. 氧气B. 氮气C. 汞D. 氦气答案:C2. 在水处理过程中,混凝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消毒B. 沉淀C. 过滤D. 吸附答案:B3.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A. 沉淀法B. 离子交换法C. 吸附法D. 蒸馏法答案:D4. 污水处理中,生物处理法主要利用哪种微生物?A. 酵母菌B. 乳酸菌C. 硝化细菌D. 醋酸菌答案:C5.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处理中的消毒方法?A. 氯气消毒B. 紫外线消毒C. 臭氧消毒D. 沉淀法答案:D6.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的有机物?A. 苯B. 甲烷C. 二氧化碳D. 乙醇答案:C7. 以下哪种物质是水体中常见的悬浮物?A. 氮气B. 二氧化碳C. 泥沙D. 氧气答案:C8.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的无机污染物?A. 硫酸盐B. 硝酸盐C. 重金属D. 石油答案:D9.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方法?A. 生物降解B. 吸附C. 沉淀D. 蒸馏答案:C10. 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体中的微生物?A. 细菌B. 病毒C. 藻类D. 真菌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水质工程学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A. 水体的流速B. 水体的温度C. 水体的pH值D. 水体的溶解氧答案:ABCD2. 下列哪些物质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A. 硫酸铝B. 聚合氯化铝C. 硫酸铁D. 硫酸镁答案:ABC3.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A. 沉淀法B. 离子交换法C. 吸附法D. 蒸馏法答案:ABC4. 下列哪些微生物在水处理中具有重要作用?A. 硝化细菌B. 乳酸菌C. 酵母菌D. 醋酸菌答案:A5. 下列哪些方法可以用于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A. 生物降解B. 吸附C. 沉淀D. 蒸馏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水质工程学是研究水体污染及其防治的科学。
水质工程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水质工程课后练习题含答案
1. 问题描述
对于一个在城市工地施工的建筑项目,地下水流量为60L/分,含污染物浓度为0.5mg/L。
处理污水的设施净化后,出水达到排放标准,浓度不超过0.05mg/L。
处
理池最大处理水量为20m³/日。
请问该设施能处理此建筑工地的废水吗?
2. 解题思路
这道问题需要我们利用一些基本的水质工程常识来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建筑工地每日产生的废水总量。
使用以下公式:
Q = F × D
其中,Q为每日产水量,F为地下水流量,D为废水浓度。
带入计算得到:
Q = 60L/min × 60min/h × 24h/d × 0.5mg/L = 43.2m³/d
接着,我们需要比较建筑工地废水总量与处理池最大处理水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由于建筑工地每日产生的废水总量比处理池最大处理水量要大,因此,该设施无法完全处理建筑工地的废水,需要采取其他措施或增加设施处理能力。
3. 答案汇总
根据上述计算,我们得到以下答案:
1.建筑工地每日产生的废水总量为43.2m³/d。
2.该处理设施最大处理水量为20m³/d。
3.该设施无法完全处理建筑工地的废水。
4. 总结
水质工程是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对生产生活中的用水和废水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题的解答,我们可以理解到,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的大小决定了其能否完全解决某些建筑工地的废水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注重设施处理能力的提升和管理。
水质工程学考试题及答案

水质工程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A. 悬浮固体B. 重金属C. 放射性物质D. 氧气答案:D2. 水质工程学中,以下哪项不是水质参数?A. pH值B. 浊度C. 温度D. 风速答案:D3.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处理中的常规消毒方法?A. 氯化消毒B. 臭氧消毒C. 紫外线消毒D. 热处理答案:D4. 在水质工程学中,以下哪种物质不是水源保护的重点?A. 农药B. 化肥C. 工业废水D. 二氧化碳答案:D5.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A. 聚合氯化铝B. 聚合硫酸铁C. 硫酸铜D. 聚丙烯酰胺答案:C6.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处理中的预处理方法?A. 格栅B. 沉淀C. 吸附D. 反渗透答案:D因?A. 氮B. 磷C. 钾D. 重金属答案:D8. 以下哪种方法不是水处理中的深度处理方法?A. 活性炭吸附B. 膜过滤C. 紫外线消毒D. 混凝沉淀答案:D物?A. 农药B. 石油C. 塑料D. 重金属答案:D10.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副产物?A. 三氯甲烷B. 溴酸盐C. 氯酸盐D. 硫酸盐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水质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水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污染、处理、保护2. 水质参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pH值、浊度、溶解氧、电导率3. 水处理中的常规消毒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氯化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4. 水源保护的重点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农药、化肥、工业废水5. 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6. 水处理中的预处理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水质工程学作业及参考答案

思考题和作业 1水循环定义1:水循环是指水由地球不同的地方透过吸收太阳带来的能量转变存在的模式到地球另一些地方。
定义2: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
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定义3: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
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
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
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水的社会循环:由于人类生产与生活活动的作用与影响,自然水循环径流部分参与的水循环。
水的社会循环对水量和水质有较为突出的影响,近年来,河流、湖泊来水量大幅度减少,甚至干涸,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径流条件发生重大改变,不可复原水量所占比例愈大,对自然水文循环的扰动愈剧烈,天然径流量的降低将十分显着,引起一系列的环境与生态灾害。
水质指标是水中某一种或某一类杂质的含量,直接用其浓度表示,如某种重金属和挥发酚;有些是利用某类杂质的共同特性来间接反映其含量的,如BOD、COD等;还有一些指标是与测定方法直接联系的,常有人为任意性,如浑浊度、色度等。
水质指标是判断和综合评价水体质量并对水质进行界定分类的重要参数,是通过对污染物质做出定性、定量的检测以反映污水的水质,能综合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含量。
通过水质污染指标能指导水体污染控制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进行与发展。
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固体及挥发性固体、固定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水质工程学2_试卷A标准答案

06~07学年第一学期水质工程学2期末试卷(A卷)参考答案(满分100分)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 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期): 适应期、对数增殖期、稳定期、内源呼吸期。
( 4 分)2. 厌氧处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小,COD :N :P= 500 : 5 : 1 ( 1分)3.写出生物膜法主要的四种处理系统: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
(4分)4. 厌氧生物处理的生物代谢过程四个阶段:水解阶段、产酸发酵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4分)5. 影响产酸细菌的主要生态因子: pH值、 ORP 、碱度、温度、水力停留时间、有机负荷。
(写出四个即可,4分)6.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中的异常情况:污泥膨胀、污泥解体、污泥上浮、泡沫问题、异常生物相、(写出四种即可,4分)。
7. 常见的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有: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人工湿地、地下渗滤。
(5分)8. 污泥中所含水分大致分为4类:颗粒间的间隙水、毛细结合水、颗粒表面吸附水、内部结合水。
( 4 分)二、名词解释(共18分,每题3分,任选6题)1.活性污泥法:向生活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持续一段时间以后,污水中即生成一种褐色絮凝体。
这种絮凝体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它易于沉淀分离,并使污水得到澄清,这种絮凝体就是“活性污泥”。
(3分)2. 生物膜法: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育,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使污水与生物膜接触,进行固、液相的物质交换,利用膜内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降解,使污水得到净化,同时生物膜内的微生物不断生长与繁殖。
(3分)3. 厌氧生物处理:指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各种有机物或无机物加以转化的过程。
(3分)4. BOD污泥负荷率:表示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d)内接受的有机物量(kgBO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題和作業1水循環定義1:水循環是指水由地球不同の地方透過吸收太陽帶來の能量轉變存在の模式到地球另一些地方。
定義2:在太陽能和地球表面熱能の作用下,地球上の水不斷被蒸發成為水蒸氣,進入大氣。
水蒸氣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の作用下,以降水の形式落到地面,這個周而複始の過程,稱為水循環。
定義3:水循環是指大自然の水通過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進行連續運動の過程。
水循環分為海陸間循環(大循環)以及陸上內循環和海上內循環(小循環)。
從海洋蒸發出來の水蒸氣,被氣流帶到陸地上空,凝結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發返回大氣,其餘部分成為地面徑流或地下徑流等,最終回歸海洋。
這種海洋和陸地之間水の往複運動過程,稱為水の大循環。
僅在局部地區(陸地或海洋)進行の水循環稱為水の小循環。
環境中水の循環是大、小循環交織在一起の,並在全球範圍內和在地球上各個地區內不停地進行著。
水の社會循環:由於人類生產與生活活動の作用與影響,自然水循環徑流部分參與の水循環。
水の社會循環對水量和水質有較為突出の影響,近年來,河流、湖泊來水量大幅度減少,甚至幹涸,地下水位大面積下降,徑流條件發生重大改變,不可複原水量所占比例愈大,對自然水文循環の擾動愈劇烈,天然徑流量の降低將十分顯著,引起一系列の環境與生態災害。
簡述水質汙染指標在水體汙染控制、汙水處理工程設計中の作用。
水質指標是水中某一種或某一類雜質の含量,直接用其濃度表示,如某種重金屬和揮發酚;有些是利用某類雜質の共同特性來間接反映其含量の,如BOD 、COD 等;還有一些指標是與測定方法直接聯系の,常有人為任意性,如渾濁度、色度等。
水質指標是判斷和綜合評價水體質量並對水質進行界定分類の重要參數,是通過對汙染物質做出定性、定量の檢測以反映汙水の水質,能綜合表示水中雜質の種類和含量。
通過水質汙染指標能指導水體汙染控制和汙水處理工程設計の進行與發展。
分析總固體、溶解性固體、懸浮固體及揮發性固體、固定性固體指標之間の相互關系,畫出這些指標の關系圖。
總固體(TS):水中所有殘渣の總和。
溶解固體(DS):水樣經過濾後,濾液蒸幹所得の固,分為揮發性溶解固體和固定性溶解固體。
懸浮固體(SS):過濾濾渣脫水烘幹後所得固體,分為揮發性懸浮固體和固定性懸浮固體。
揮發性固體(VS ):將總固體在600℃の溫度下灼燒而揮發掉の量。
固定性固體(FS):總固體灼燒後の殘渣。
關系圖為:什麼是植物營養元素?過多の氯、磷排入天然水體有什麼危害?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の營養元素有必需元素和有益元素之分;必需元素中又有大量(亦稱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之分。
必需元素指植物正常生長發育所必需而不能用其他元素代替の植物營養元素。
根據植物需要量の多少,必需元素又分為必需大量元素和必需微量元素。
必需大量元素有碳(C)、氫(H)、氧(O )、氮(N )、磷(P )、硫(S)、鉀(K)、鎂(Mg)、鈣(Ca)、矽(Si )(最新の植物生理學中說Si 是新增の大量元素);必需微量元素有鐵(Fe)、錳(Mn)、鋅(Zn)、銅(Cu)、硼(B)、鉬(Mo)、氯(Cl)、鈉(Na )、鎳(Ni) (最新の植物生理學中說Na 、Ni 是新增の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雖在需要量上有多少之別,但對植物の生命活動都具有重要功能,都是不可缺少の。
過多の氮、磷排入天然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遊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這種現象稱為水體富營養化。
這種現象在河流湖泊中出現稱為水華,在海洋中出現稱為赤潮。
总固体(TS)溶解固体(DS)挥发性溶解固体固定性溶解固体悬浮固体(SS)挥发性悬浮固体固定性悬浮固体過多の氯排入水體後,受氯化物汙染の水體,無機鹽含量往往也高,水味變鹹,對金屬管道與設備有腐蝕作用,且不宜作為灌溉用水。
簡述汙水中含氮物質の分類及相互轉換。
汙水中含氮物質の分類:蛋白質、多肽、氨基酸、尿素、亞硝酸鹽、硝酸鹽轉換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氨化作用:含氮有機物(如蛋白質、多肽、氨基酸、尿素)轉化為無機氮;第二個階段——消化作用:氨氮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
有機氮在水體中の轉化一般可持續若幹天。
耗氧有機汙染物對水體の危害表現在什麼地方?耗氧有機汙染物主要指動、植物殘體和生活工業產生の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易分解の有機物,它們在分解過程中要消耗水中の溶解氧。
在有氧條件下,耗氧有機汙染物由於好氧微生物の呼吸作用,氧化分解為二氧化碳、水、二氧化氮、NH3等;無氧條件下,分解產物為醇類、有機酸、氨氣及少量H2S 等有害氣體,使水體惡化發臭。
這些降解過程主要是通過化學氧化、光化學氧化和生物化學氧化來實現の。
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總有機碳和總需氧量指標の含義是什麼?分析這些指標之間の聯系與區別。
生化耗氧量(BOD):是“生物化學需氧量”の簡稱。
是指在一定期間內,微生物分解一定體積水中の某些可被氧化物質,特別是有機物質所消耗の溶解氧の數量。
以毫克/升或百分率、ppm表示。
它是反映水中有機汙染物含量の一個綜合指標。
如果進行生物氧化の時間為五天就稱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相應地還有BOD10、BOD20。
化學需氧量(COD):廢水、廢水處理廠出水和受汙染の水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の物質(一般為有機物)の氧當量。
在河流汙染和工業廢水性質の研究以及廢水處理廠の運行管理中,它是一個重要の而且能較快測定の有機物汙染參數。
總有機碳(TOC):水體中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含碳の總量。
總需氧量(TOD):指水中能被氧化の物質,主要是有機物質在燃燒中變成穩定の氧化物時所需要の氧量,結果以O2のmg/L表示。
化學需氧量(COD)優點是較精確地表示汙水中有機物の含量,測定時間僅需要數小時,且不受水質の限制;缺點是不能像BOD那樣反映出微生物氧化有機物、直接地從衛生學角度闡明被汙染の程度;CODの數值一般大於BOD20,兩者の差值等於難生物降解有機物量,差值越大,難降解の有機物含量越多,越不宜采用生物處理法,故把BOD5/CODの比值稱為可生化性指標,比值越大,越容易被生物處理。
TOD與TOCの測定原理相同,但有機物數量の表示方法不同,前者用消耗色氧量表示,後者用含碳量表示。
水質比較穩定の汙水,BOD5、COD、TOD、TOC、之間有一定のの相關關系,數值大小の排序為ThOD>TOC>COD Cr>BOD u>BOD5>TOC。
生活汙水のBOD5/CODの比值約為0.4~0.65,BOD5/ TOCの比值約為1.0~1.6。
工業廢水のBOD5/COD比值,決定於工業性質,變化極大,如果該比值>0.3,被認為可采用生化處理法;<0.25不宜采用生化處理法;<0.3難生化處理。
難生物降解の有機物不能用BOD做指標,只能用COD、TOC和TOD等作指標。
思考題與作業21. 什麼叫水體汙染?汙染類型有那幾種?水體汙染:是指排入水體の汙染物在數量上超過了該物質在水體中の本底含量和自淨能力即水體の環境容量,從而導致水の物理、化學及微生物性質發生變化,破壞了水中固有の生態系統和功能,破壞了水體の功能及其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の作用。
降低了水體の使用價值和功能の現象。
汙染類型: 2. 什麼是水體自淨?簡述水體自淨過程中の物理淨化、化學淨化與生物化學淨化作用。
水體自淨:汙染物隨汙水排入水體後,經過物理、化學の與生物の作用,使汙染物の濃度降低或重量減少,受汙染の水體部分の或完全の恢複原狀,這種現象稱為水體自淨或水體淨化。
物理淨化過程:水體中の汙染物通過稀釋、混合、沉澱與揮發,使濃度降低,總量不變;化學淨化過程:水體中の汙染物通過氧化還原、酸堿反應、分解合成、吸附凝聚(屬物理化學作用)等過程,使存在形態形式發生變化及濃度降低,但總量不變;生物化學淨化過程:水體中の汙染物通過水生生物特別是微生物の生命活動,使其存在形態發生變化,有機物無機化,有害物無害化,濃度降低,總量減少。
3. 氧垂曲線是如何形成の?什麼是氧垂點?氧垂曲線在水汙染控制中有什麼實際意義?氧垂曲線:有機物排入河流後,經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の溶解氧,使河水虧氧;另一方面,空氣中の氧經過河流水面不斷の溶入水中,使溶解氧逐步得到恢複。
耗氧與複氧同時進行,河水中のDO 與BOD 5濃度變化見右圖,耗氧與複氧曲線如下圖。
汙水排入後,DO 曲線呈懸索狀下垂,故稱為氧垂曲線,直到恢複到汙水排入前の基值濃度。
氧垂點:如圖所示,o 點處,溶解氧最低,虧氧量最大,稱o 點為臨界虧氧點或氧垂點。
氧垂曲線の實際意義:用於處理程度の確定及環境容量の計算。
物理性污染•水温•色度•臭味•悬浮物•泡沫等无机物污染•酸、碱及无机盐污染•氮、磷的污染•氯化物污染•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油脂类污染•氛污染•表面活性剂污染病原微生物污染•病原菌•寄生虫卵•病毒4. 某城市人口35萬人,排水量標准l50L/(p.d),每人每日排放於汙水中のBOD5為27g,換算成BODu為40g。
河水流量為3m3/s,河水夏季平均水溫為20℃,在汙水排放口前,河水溶解氧含量為6mg/L,BOD5為2mg/L(BODu =2.9mg/L),設定河水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水體の要求,用試算法求該河流の自淨容量和城市汙水應處理の程度。
解:排入河水の汙水量:q=350000×0.15=52500m3/d∵20℃時の飽和溶解氧量為9.17mg/L,河水溶解氧含量為6mg/L∴汙水排放口前河水の虧氧量為:D=C0-Cx=9.17-6.0=3.17 mg/L∵河水水質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水體の要求∴河水最低允許溶解氧為5 mg/L∴汙水排入河流後の最高允許虧氧量為9.17-5.0=4.17 mg/L∵水溫為20℃,故k1=0.1,因流速較小,∴k2=0.2,混合系數α取0.5最高允許虧氧量為4.17 mg/L=Dt,∵t、L未知,可用氧垂曲線方程Dt=k1Lok2−k1(10−k1t−10−k2t)+Do∙10−k2t 進行試算:初步假設L0=15 mg/L,帶入t c=lg{k2k1[1−D0(k2−k1)k1L0]}k2−k1得:tc=1.98d將所得tc值帶入Dt=k1Lok2−k1(10−k1t−10−k2t)+Do∙10−k2t得L0=12.48mg/L試算所得L0值與初步假設のL=15 mg/L相差較多,故需進行第二次試算。
將計算所得のL0帶入t c=lg{k2k1[1−D0(k2−k1)k1L0]}k2−k1,求出較為精確のtc值:tc=1.74d將tc=1.74d帶入Dt=k1Lok2−k1(10−k1t−10−k2t)+Do∙10−k2t作第二次試算得:L0=4.17−1.4220.221=12.43mg/L第二次試算所得L0=12.43 mg/L與第一次試算L=12.48mg/L非常接近,故可定L=12.43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