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三期标志性成果

211工程三期标志性成果
211工程三期标志性成果

“211工程”三期标志性成果

经过“211工程”三期的重点建设,我校“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和引进、科技获奖、科研论文、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培养、重要或重大研究基地建设以及学位点建设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显著的标志性成果。

1、碳/碳复合材料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

本项目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是对碳/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创新研究。

项目完全采用国产原材料,依靠自主研发,在碳/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了关键设备,制备了高性能碳/碳复合材料。主要创新包括:在独创的纤维网层叠接力式针刺工艺制成新型聚丙烯腈预氧化纤维(PANOF)整体毡增强骨架的基础上,采用化学气相渗透(CVI)和树脂浸渍复合工艺研制成功了整体毡碳/碳复合材料喉衬;对碳/碳材料CVI工艺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优化了CVI工艺;研发了碳/碳材料复合工艺设备的计算机数字技术控制系统,实现了CVI工艺和碳化工艺的计算机自动控制。项目经专家鉴定认为:项目工艺先进可靠,产品质量稳定,具有创新性,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项目成果经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14科技查新表明:项目采用的查新点(1)将由PC-PLC二级控制的技术应用……实现了CVI

工艺和碳化工艺的计算机自动控制;(2)对碳/碳复合材料CVI工艺过程进行了仿真模拟……优化了CVI工艺;(3)通过材料结构设计和组分形态研究,研制了适用于轴承(减磨)工况下的碳/碳复合材料,在国内外文献范围内未见相同报道。

研制的碳/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烧蚀性、抗热震性、高比强度及高温性能稳定等一系列特点,应用于我国二炮、海、陆、空多种型号固体火箭发动机,近三年取得了2968.75万元的经济效益。除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碳/碳复合材料批量生产装备部队,为某些型号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提供100%的配套研制任务,为国防事业、军队装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国防军工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部分碳/碳喉衬配套型号如XX-XX 海军舰空导弹、XX-XX地空导弹(空军)、XX-XXX中程地地导弹、XX-XXX近程地地导弹等在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展示。

2011年“碳/碳复合材料工艺技术装备及应用”荣获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基于探测机器人技术的水域水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水域安全保卫,是我国"科技强警"、反恐防暴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该项目针对水质混浊、河道窄浅、过往船只频繁、风浪涌流影响严重等特点的内河水域,研究开发了基于探测机器人技术的、用于水域水下安全保卫的监测监控系统。突破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基于仿生眼球运动控制机理的水下三维云台抗颠簸控制、高分辨率前扫声纳图像的实时拼接方法、内河水域水下机器人抗浪涌控制等。在关键技术

突破的基础上构建的系统装备在一艘特制的警用扫测艇上,如图1所示。上海科技情报所的水平检索报告:“项目采用艇艏开槽、机动收放、悬挂作业的侧扫声纳和高分辨率前扫声纳同时配置,对水域水下全方位覆盖扫描,与国外……相比,能实现更快速和大范围监测监控”;“水下机器人抗浪涌能力达4-5节,优于以色列HSS抗3节浪涌水平”;“在艇艏声纳系统的机动收放装置、基于仿生眼球运动控制模型的水下三维云台抗颠簸控制、前扫声纳图像实时拼接、水下机器人的抱持式/网兜式机械手方面,国内外文献未述及,具有创新性”。

由上海世博局指定监理公司组织的验收专家组,在经过50个科目的现场检测后,一致认为“系统和技术具有实用性、易操作性和创新性”,“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获发明专利27项,近三年除了取得2838.5万元的经济效益外,更重要的是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上海世博会期间,装备了上述“水域水下安全保卫监测监控系统”的多功能扫测艇,每天在黄浦江上稳健运行,成功地完成了历时184天的世博会水域安全保卫任务。《文汇报》在2010年6月12日以“世界首条多功能内河扫测艇护航世博会”为题对本项目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目前,该扫测艇仍在上海水上公安局服役。

“基于探测机器人技术的水域水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获2011年度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序1)。进一步可能形成的标志性成果:作为技术推广,目前正在和有关单位合作研究开发军用小型水面无人侦察艇(上海大学牵头),如图2所示,有望在该上海市技术发

明一等奖基础上争取国家奖。

3、污染物高效治理技术及应用研究

在有机污染物辐照处理研究方面,针对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采用电子束辐照及纳米催化材料处理技术深入分析污染物辐射降解特性,阐明了系列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辐照开环机理,建立了电子束辐照处理装置,实现工业规模的辐照处理。已实际处理高浓度、难降解废水100多万吨,为高能辐照降解工业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奠定了基础,解决了此类污染物难以降解的关键技术问题。另外在上海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建立80t/d 垃圾焚烧飞灰解毒预处理水泥窑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已累计处理垃圾焚烧飞灰12000吨;在上海集惠危险废物集约化处置基地建立了200吨/d 的电镀废水铁氧体资源化利用产业化示范线。为相关污染物有效处理技术推广取得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支持。

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其中有30多篇发表在相关领域一区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目前团队在国际上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科研人员多次应邀撰写综述文章,研究组应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的邀请,在国际权威杂志“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化学领域的顶级刊物,影响因子20.086)上发表了一篇有关综述文章。另外研究成果相继在化学类顶级期刊JACS和Angew. Chem. Int. Ed.、材料领域顶级期刊Adv. Mater.等期刊上发表,一些工作被选作期刊的特色文章和封面文章,多篇工作被Nature 旗下网站作为亮点报道,还有多篇文章登上期刊的季度Top5 Hot

Papers。

目前该方向承担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相关研究获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分别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于在相关领域的突出贡献,负责人吴明红教授2008年被评选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201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4、宽带综合业务光纤接入网关键理论与技术

该成果深入研究了宽带光接入系统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并由汪敏教授领衔与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了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在IPv6路由交换技术、VDSL2电话铜缆调制解调开发和测试技术、EPON/GPON光接入技术、冗余结构设计技术等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开发出兼容IPv6技术的EPON光纤接入系统,设计、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AC控制器专用芯片,并在背板带宽、支持接入种类、支持协议类型、用户板速率、用户板密度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极大提高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该系统已在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化,累计销售300万线、产值9亿元、经济效益2.1亿元。产品获得了工信部的电信设备入网证,已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数十家分公司获得应用。该成果于2008年底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科组积极跟踪光接入技术的国际前沿进展,参加了IEEE802.3av 10GEPON标委会,并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建议文献,

为该标准于2009年4月通过作出了贡献。学科组并于2010年完成了市科委集成电路专项项目,经过大规模FPGA实现、前端验证、后端设计、流片等过程,设计开发了10G EPON ONU端MAC层芯片,并设计完成了10G EPON OLT端的FPGA原型。

NGPON2是下一代光接入网的演进技术,目标是8-10年后每户1Gbps的接入速率,NGPON2不受现有接入网架构的限制,可以采用更多先进的光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学科组对下一代光接入网的可重构、具备冗余保护功能的大规模接入架构进行了持续研究,已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在前期相关工作基础上,汪敏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OFDM-PON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于2011年获批,该项目将先进的光OFDM技术与PON无源光网络技术相结合,构成了全新的全光接入网技术。OFDM-PON是NGPON2的优选方案之一,具有频谱效率高、可通过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解决色散等问题及可实现多维动态带宽调度等特点,对OFDM-PON技术的研究可以使学科组紧跟NGPON2的标准化进程,使学科组在光接入网方向的研究进入了国际最前沿的领域。同时,学科组与英国班戈大学唐建明教授课题组展开了深入合作,该课题组是国际上实时光OFDM收发技术的纪录保持者,本学科组与该课题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目前正在实时光OFDM调制解调技术、光OFDM同步技术、OFDM MAC技术及三维动态带宽调度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研究。

学科组也在光接入与无线接入结合的毫米波ROF技术上取得

了较大进展,实现了40G双向ROF系统,已完成两项国家自然基金和两项上海市科委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项。学科组研发的下一代广电网(NGB)光传输设备经学科组的产业化基地上海凌云天博广电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化,近3年实现产值1.36亿元,利税2200万元,其中光纤放大器(EDFA)的广电市场占有率达到25%,成果获201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5、《从弥散到秩序——“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年5月。上海市社联与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为纪念建党90周年推出的“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使命”丛书之一,出版后《中国社会科学报》、《社会科学报》做了重点报道。该专著使用“制度与生活”的分析视角,“制度”主要指涉由执政党作为主体所创造的各种意识形态的、明文的制度;生活则指涉人们自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习惯、习俗等行为模式。制度是复数的(institutions),这里的复数不仅指制度数量的丰富,而且指不同制度之间并非统一的关系,而是在不同的时空中针对不同的问题或者根据对生活的不同解读所建构的,其具体的主体亦是多样的,制度与制度之间可能存在多种颉颃。值得注意的是,正如“制度与生活”视角比“国家与社会”或者在中国说“党与社会”的视角更加凸显制度变革的日常生活性,更加注重把“制度”生活化,更加超越二元论而专注于不同行动者之间的实践的而非理论和逻辑的关系一样,本书的论述将努力超越现有的系统论、二元论、理想类型的思维和书写模式,对党的现代化目标申张同其具体策略之间的关系做

写实性的分析,呈现个体主义与差序格局,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缘、地缘力量,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阶级分类与差序格局,革命党与执政党,卡利斯马型政党与世俗党之间、党群模式与国家和公民模式之间错综复杂的实践关系,分析党在不同的具体历史情境下是如何援引这些力量和话语,并把各种在理论上对立的话语和力量结合在一起,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推动党对社会的有效控制的。一言以蔽之,“制度与生活”所彰显的是各种行动者的实用主义行动逻辑,任何被宣称为高尚的、纯粹的、无矛盾的动机都被视为一种技术性的策略,或者仅仅是行动者的无意识的结果和行动的意外后果。

当然,“制度与生活”的视角凸显的是生活逻辑对于制度构成的重要影响,因此,贯穿该书的一条线索就是考察社会力量或者说日常生活是如何理解、接受党的控制以及在遭遇困境时如何策略性地反抗控制和规训,彰显自主性的。总之,这就表现为社会生活从一盘散沙到为党所组织,这种组织中又渗透着社会消解其控制力的反作用,并随着中国对全球化的有限接受带来公民社会不可规避和阻挡地发育,从而出现社会自主性的曙光。

6、石油高效开采新技术研究

在石油高效开采新技术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两类特色技术:(1)石油管柱动力学研究与应用

提出了以转子动力学理论为特色的底部钻具组合动力学理论与模型,并成功应用于预弯曲动力学防斜打快技术、井眼轨迹连续导向

钻井技术、气体钻井井斜控制技术;针对石油钻柱的长细比超过70000:1和受井壁非线性约束的特殊性,提出了具有双重非线性特征的全井钻柱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应用技术,实现了超深井钻柱动态安全性评价和钻井参数、钻柱结构参数优化,成功应用于塔里木油田深井和超深井钻井。开发了多种实用井下工具:研发了高效导向马达系统、水平井高效岩屑床清洗钻具ECDP、子母接头钻杆、煤层气开采造穴工具,形成了石油管特种丝扣的三维力学分析及结构优化技术。以上成果已在大庆、吐哈、华北、中石化西南石油局、胜利油田、中海油上海分公司、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长庆、塔里木、克拉玛依等油田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油田移动计算信息平台及石油垂直搜索引擎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油田信息和生产的实时管理能力。

(2)提高油气采收率新技术研究

在纳米颗粒吸附法降压增注新技术、非均质多层系油田多层分采技术、耐温抗盐泡沫复合驱油体系设计和优化等方面形成特色技术。针对低渗透油田普遍存在的高压欠注问题,研发了石油储层微通道纳米颗粒吸附法减阻技术,提出了基于疏水粗糙表面滑移效应的减阻机理,开发了降压增注纳米材料和对应的水基分散液,在室内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在江苏油田和江汉油田进行了成功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减阻效果,最大压力下降幅度达12.5MPa,有效期超过了1年。针对多层系压力不均匀特征,研发了非均质多层系油田多层分采技术,实现了两层分采同步抽油新技术。研发了适用于分层采油的新型分采抽油装备及配套技术;研制了水力脉冲振源和井下液压驱动振源两种形

式的物理振动装置,提出了物理法振动采油新方法。研发了耐温抗盐泡沫复合驱油体系,实现了稠油冷采新技术。开发了石油资源评价技术,形成了石油污染环境进行生态修复和治理。

7、新媒体发展的决策咨询研究

本研究主要以上海市以及国家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为目的,在深入了解世界新媒体发展状况的前提下,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特征,对上海以及全国新媒体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本研究由吴信训教授主持,已完成的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包括:《上海应抢占电子纸(电纸书)开发运营的制高点》、《关于在上海率先建设“中国数字出版公共(交易)平台”的建议》、《全球电纸书产业孕育爆发性增长我国正受阻于产业链衔接》、《世博后巧用新媒体促进上海文化繁荣的新前景及方略研究》、《“三网融合”后上海传媒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上海及我国老年群体生活方式优化的前景研究》、《发达国家新媒体发展的动向对上海及我国的启示研究》、《网络新技术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影响研究》、《上海文化产业对接资本市场的策略研究》、《新媒体与社会管理建设》等。

其中《全球电纸书产业孕育爆发性增长我国正受阻于产业链衔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刊发的《决策参考信息》2010年第7期)指出,未来3至5年间,电子纸(电纸书)将成为具有规模经济价值的电子产品,并对传统书籍和报刊出版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成为数字出版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作为中国近现代出版高地,

上海能否在数字出版时代来临之际促成电纸书产业的关键突破,对未来能否继续执数字出版之牛耳有着重大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该报告在分析了国内外电纸书产业发展的最新态势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该产业的关键突破点在于内容与终端的对接,对上海具有借鉴意义。此专报得到俞正声书记批示,并建立了以市领导为工作组组长的电纸书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有力推动了上海文化新兴产业的提速。2011年11月,另一篇咨询报告《新媒体与社会管理建设》再次得到俞正声书记等上海市领导的肯定与批示。

以向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成果为龙头,本研究还致力于新媒体的前沿理论传播与实践。由吴信训教授主编、以介绍世界新媒体发展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进展为主的《世界传媒产业评论》辑刊,从2008年8月开始,迄今已出版了8辑,并获世界四大互联网研究中心之一的英国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授权,在中国独家翻译出版其两年一度的英国互联网调查报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评价该辑刊“密切配合国家发展战略,跟踪和关注国际、国内新媒介产业及媒介融合的前沿动态和紧迫课题,组织发表有深度、有创建的专题研究成果,为各级政府部门推进我国媒体建设尤其是新媒体建设与发展、新媒体业务开展等提供了积极的参考”;与此同时,本研究还融理论于实践,建设了“传媒经济·中国”网站和新视界新闻博览台(网站)两个新媒体实践平台。此外,作为唯一的协作单位,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合作编撰出版国内第一部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0》,并继续合作推出了2011年报告,还与上海互

动多媒体协会共同编撰了面向全国和各省市有关行业部门领导及专业人士的行业内部刊物《新媒体行业参考》。

8、纳尺度能量供给和转换原理研究

纳米器件的能量供给和纳尺度的能量转换是纳米科技中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本成果基于碳纳米管中的多米诺现象,提出了自供能式纳米驱动器以及无需工作物质的纳米热机等全新概念的器件设计原理。课题团队发现,直径较大的单壁碳纳米管,一端压扁之后,塌陷部分会沿轴向扩展至整个碳纳米管,象多米诺骨牌倒下一样。储藏在碳纳米管中的范德华势能在多米诺进程中释放出来,部分转化为动能,从而使得碳纳米管可在纳米器件中充当供能和驱动单元。装载在碳纳米管内部的纳米粒子,可被碳纳米管的多米诺波推射出去,出口速度可达AK47步枪的1.5倍。当温度升高时,碳纳米管中的多米诺波会反向传播,即高温下碳纳米管的塌陷部分会重新鼓起,此过程中热能转换为范德华势能。利用可逆的多米诺进程构成热力学循环后,便可实现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从而可构筑无需工作物质的新概念纳米热机。

“新概念纳米器件”和“先进能源技术”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所部署的重点研究内容和前沿技术。本成果基于深入系统的力学原理分析,(1)在国际上首次表明碳纳米管在器件设计中可作为供能单元,并设计了自供能新概念碳纳米管驱动器件;(2)在国际上首次表明可利用碳纳米管的结构变化实现热能和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并设计了无需工作物质的新概念纳米热机。这些设计

充分利用了纳米材料的独特属性,摒弃了传统器件设计理念的束缚,属于自下而上的原始创新。设计方案在纳米驱动、能量转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设计理念对纳米机械器件研发、清洁能源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相关论文在Phys. Rev. Lett., Nano Lett.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后,被Nature,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hina, NGP Asia Materials等作为研究亮点报道。Nature和Nature Nanotechnology均称该成果“提出了碳纳米管新的应用”、Nature China称“碳纳米管即将用作微小器件的载能器”、NGP Asia Materials称在该项研究的推动下“纳米热机可能很快实现”。

9、冶金物质微结构研究

冶金熔体、冶金原料、非金属夹杂物、耐火材料、涂覆材料以及冶金添加剂的结构-性能关系是冶金物质微结构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设备体系的构建,研制了若干新型的显微热台,依靠Raman 光谱测温、热偶测温及光学测温计等方法的结合,保证读谱时温度的准确性;同时,运用可见和紫外、连续和脉冲等不同激发光源以及耦合时间分辨探测技术,实现了以适应超高温、易挥发及惰性气氛或真空等极端条件下样品的检测。

在高温Raman光谱实验和微结构理论计算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冶金熔渣和矿物岩浆熔体进行了深入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建立了团簇基元的Raman光谱振动频率与新定义的硅氧四面体微结构应力指数的关系,初步创立了从微观结构单元-团簇基元-团簇的三个结构层次熔体的团簇模型,并为后续的实验现象所证实。

确立了微观结构单元的光谱散射截面,完成高温Raman光谱的定量解析及其微结构温致变化的规律,建立了能沟通微观结构和宏观物性的结构-性能模型。运用上述实验技术和理论方法还在保护渣、有色熔盐、熔体法晶体生长、低维纳米材料和碳材料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开发和发展了超细夹杂物的先进分离技术,采用了包括电子探针、能谱、高分辨透射电镜以及原位相分析技术进行微结构识别和表征,为实现生产可控相组织及其性能的冶金产品提供保证。此外,在金属熔体的结构研究中采用分子动力学等多种模拟技术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连通了物质微结构与其宏观性能诸如粘度、电导和扩散系数等相关性。

在“211工程”三期建设期间,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SCI和EI收录逾70篇次;完成与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两项、国家支撑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六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No. 50334040)在专家鉴定会中被评为A级。

上海大学的高温Raman技术以及熔体结构研究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学科点于2005年10月承办了国际Raman光谱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光散射大会,来自国内外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国际代表逾20人)。课题组参加国际会议5人次(大会报告一次,分会邀请报告4次)。尤静林教授还受邀于2008年8月赴英国伦敦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Raman光谱大会并作报告。在2011年11月厦门举办的第十六届全国光散射大会上应邀作大会报告。尤静林作为会议

主席,在法国奥尔良于2011年6月19-21日组织承办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situ Molecular Spectroscopic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国际会议,国际同行纷纷要求与上海大学进行高温Raman光谱技术和高温熔体结构研究的国际合作。实施了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国际合作项目“High temperature Raman scattering on oxide glasses and melts”、挪威SINTEF“含硼熔渣高温原位结构研究”、澳大利亚CSIRO“煤结构及与矿石作用机制研究”等研究机构的相关国际合作。目前,正在签署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以及俄罗斯科学院的长期战略合作协议。

10、新型特种光纤的理论、制备及应用研究

2009年王廷云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纳米半导体掺杂放大光纤制备关键技术研究”,将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与MCVD 技术结合制备纳米半导体掺杂光纤。从光纤结构设计、掺杂材料微结构机理角度,开展了纳米半导体掺杂石英光纤的理论模型与制备工艺的探索。首次报道了磷化铟(InP)掺杂放大石英光纤,观测到1100-1350nm波段宽带荧光光谱。基于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解释了掺铋光纤的光放大机理;利用ALD掺杂工艺研制了PbS掺杂及Bi2O3掺杂石英光纤,获得在920-1390nm具有超宽带荧光特性的掺Bi石英光纤,并观察到PbS掺杂石英光纤在1480-1580nm波段的荧光辐射现象。该研究水平处于国际前沿研究领域的前列,将对宽带光纤放大器的发展与应用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已在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Nuclear Science, Optics

Express等期刊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

黄宏嘉院士的宽带光纤波片获得了美国专利,基于光纤波片,实现了全光纤大电流传感器,对全光纤大电流传感器整个系统进行完善,尤其是针对环境稳定性等问题的研究,最大的突破点是在-40-+70℃温度范围内和0-2000A电流范围内,达0.2%准确级。完成了电流互感器样机的制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现已进入电力网挂网试验阶段,将成为今后科研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王廷云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项目)“石英掺杂闪烁光纤机理及放射性感知网络研究”于2011年立项,主要研究闪烁体掺杂石英光纤材料微观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荧光特性与放射源/闪烁体/材料微观结构等参量之间相互关系;将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的光纤旋转连接器已在中石油集团测井公司得到应用,实现油井勘测的井下传感信息的实时传输,而自然伽马是一项重要测井技术,光纤伽马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特种光纤传感器正在与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合作研发中。

在光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技术方面,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耦合式光纤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研究”,在熔锥型光纤探针的理论分析、设计、制备以及光纤表面活性基底的制备等方面奠定了基础,并先后获得了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的光纤探针仪器开发”和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项目“应用于分析细胞内环境的SERS纳米光纤探针系统研究”的后续支持,促进

了光纤与生物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也形成今后科学研究的新增长点。

基于包层模谐振光纤,开展了传感应用研究。以掺氟或掺硼石英材料作为内包层,成功研制出包层模谐振光纤,观测到高隔离度(>32dB)的谐振光谱,建立了包层模光纤的耦合模、正规模理论模型。研制了包层模谐振光纤传感器,实现了弯曲、高温、折射率、应力、生化反应等传感系统。已在Optics Express、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

11、完成上海世博会重大工程

(1)世博会博物馆总设计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有场馆的建设中,有三个国家级场馆由高校承接总设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承担世博会博物馆的总设计。

世博会博物馆是2010上海世博会永久保留的一轴四馆之一,是迄今世界范围内唯一一个关于世博会的博物馆。其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陈列展示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本项目内容涵盖场馆的总设计,设计内容包括世博馆大厅-序厅、世博历程厅、世博发现厅和世博运筹厅,完善和确定“世博馆”的整体主题内容和内容设计、展示空间环境设计、人流动线和展品展项的主要展示形式设计、技术与造型效果设计、灯光设计、观众互动设计、安全系数(安保)和消防保障设计等,并完成深化设计方案、项目扩初设计方案、装修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方案和整体工程估算工作等。

项目完成后受到世博会主办方和广大参观群众的好评。

(2)世博中心总体艺术装饰工程

“世博中心”是上海世博会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中的重要场馆之一。位于世博会园区B片区世博公园内,南临世博大道,东至世博轴,项目占地面积6.65公顷,建筑分为地上10万平方米和地下4.2万平方米。世博中心能满足国际性和地区性会议在规模和功能上的需求,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和经济性。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承担“世博中心”内贵宾厅、接待厅、会议厅以及公共空间内的壁画、装饰画和装饰用艺术品的设计和制作。从接到该项目到完成的87天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为世博中心提供了布置在30多个重要接待环境中的86个艺术摆件、55幅绘画作品、15幅大型壁画。

项目的策划和实施得到了各界领导人的首肯和赞誉,在186天的世博会期间,成为中国政府接待各国元首和贵宾的各处场所烘托气氛、弘扬民族文化最佳的场所,得到各界广泛的赞誉。

2021学校教学成果培育方案

学校教学成果培育方案 一、培育成果名称 《面向全体学生的分层分段小学科技教育活动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二、培育成果简介 世界著名的创造学专家奥斯本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但并不是每个人的这种潜力随时均可任意表现出来,只有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并通过各种途径的开发和训练才能变成现实能力。因此,根据创造教育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智能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分层分段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科技教育活动,才能切实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才能让那些“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得到充分滋养、向阳生长,终成“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美景象。 1.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全民参与——公民是科学素质建设的参与主体和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参与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目前的科技活动在总体水平上还不太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少学校把科技活动的开展往往只限于建立几个科技兴趣活动小组,并只让学有余力又有兴趣或特长的学生参加,而不是真正惠及到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科技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分层分段:学校针对学生的智能水平、年龄特征、潜力特长,把学生科学地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地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3.科技教育:科技教育是以基础教育为依托,通过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的协同,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

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4.科技教育活动:科技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科技教育活动。从形式看,有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从活动主体看,有管理者的活动、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家校的活动。 三、培育成果主要解决的问题 1.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逐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 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行为习惯,逐步达成“人尽其才,人人都是创造之人”的育人目标。 2.通过举办校园科技节等系列活动,形成各类科技发明、科技创新的作品。 3.着力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思维和技术过硬的科技辅导员。 4.建立全员参与的满足不同层次与特长的校本科技小组和科技社团,编写日常科技活动分类校本教材,逐步培养一部分学生具有从事科学技术的最基本技能。 5.在校园范围内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分层分段的科技教育活动的模式和实践经验,并起到辐射和引领的作用。 四、培育成果的创新点 1.建设满足“全员参与”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智能的学生的一系列科技课程。 2.建立基于科技环境的各类教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可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技教育活动模式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五、培育成果的现有基础和条件 自XXXX年开始,我校着手打造省级科技示范校,于XXXX年通过验收。其间,我校在课题研究、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竞技比赛、设

高中化学创新性成果

高中化学创新性成果 《数形结合思想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Al3+、Al(OH)3、AlO2- 的关系及计算 连江一中:王赞华 拟解决的问题:化学图形题是一种利用数学中的二维图象解决化学问题的题型。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以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题目不断增多。如何析图、弄清“起点” “交点” “转折点(拐点)”“终点” 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是关键。通过对图形的分析与比较,希望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分析】 化学图形题是一种利用数学中的二维图象解决化学问题的题型。它考查范围 广,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均可以此方式 进行考查。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以 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题目不断增多。 近几年来在全国高考题以及上海、广东高考题中,数型结合的试题频频出现, 成了高考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方式。 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图象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知识寓于坐 标曲线上,简明、直观、形象。解答图象题必须抓住有关概念和有关物质的性质、 反应规律及图象特点。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 “形” “义” “性”的综合思考,其重 点是弄清“起点” “交点” “转折点(拐点)”“终点” 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 【知识技能】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Al3+、Al(OH)3、AlO2- 三者之间关系及相 关计算,掌握铝化合物的性质与变化。 【能力培养】通过对图形的分析与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思维能 力和应变能力,优化思维品质。 【科学品质】通过提问创设情景以及分析多种图形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方法,感受科学的内在美。 【科学方法】由浅入深、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重点难点】 析图的关键在于对“数” “形” “义” “性”的综合思考,其重点是弄清“起点” “交 点” “转折点(拐点)”“终点” 及各条线段的化学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提出问题、学生交流讨论、指导解题方法:

世界各国首都标志性建筑大全中英对照

世界各国首都及标志性建筑大全 中国——万里长城 The Great Wall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战国时期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王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长城连续修筑时间之长,工程量之大,施工之艰巨历史文化内涵之丰富,确是世界其他古代工程所难以相比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China 首都capital:北京 National flag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着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中国还没有确定国树,银杏和国槐有望成为中国的国树。 national bird国鸟——丹顶鹤:丹顶鹤被中国人称为仙鹤,其丰姿秀逸,性情幽娴、矜持华贵、高雅洒脱。 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士、农、工、商”之所谓“四民”,但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顺序被改为“工、农、士、商”)。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 俄罗斯 Russia ——莫斯科红场 红场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著名广场,位于莫斯科市中心,西南与克里姆林宫相毗连。原是前苏联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和阅兵的地方。辟于十五世纪末,十七世纪后半期取今名。平面长方形,面积约4公顷。西侧是克里姆林宫,北面为国立历史博物馆,东侧为百货大楼,南部为瓦西里布拉仁教堂。临莫斯科河。列宁陵墓位于靠宫墙一面的中部。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红场的知名度可以与天安门广场媲美。 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首都:莫斯科 Moscow 。 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蓝、红三色。旗帜中的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蓝色代表亚寒带,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的悠久历史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三色的排列显示了俄罗斯幅员的辽阔。但另一方面,白色又是真理的象征,蓝色代表了纯洁与忠诚,红色则是美好和勇敢的标志。[1] 美国——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位于美国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 国名:美利坚合众国 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 国花:玫瑰rose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

小学数学创新性成果 一、生成过程: 经过这次的国培学习,并在国培课程学习与同行交流研讨后,我对所拟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把对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具体化为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经过校本研修集思与岗位实践检验后的再提升成果,最终形成终稿(方案)。在百分数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如何激活学生的相关经验,适时地进行数学化,让学生完成百分数意义的建构,更好的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二、创新体现: 通过国培的学习和与其他学员的进一步研讨交流,发现了预案中许多不足之处,也对我的教学设计预案进行了修改,很多地方有了创新的体现; 1.教学材料组织实现了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统一。在引导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已经跳出了教材,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与“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有关的信息材料是生活化的最好写照。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在组织学生学习百分数时,设计了:课前收集身边的百分数,为本节课学习的展开提供现实的有价值的素材;课中采取一人一表,一人一例的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独立思考,探索解决各自的问题,既有助于深刻的理解概念,又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的理念。 3以“情感评价”为载体,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上我们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感受,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会去审视自己的学习情绪,反思自己的学习情绪,更学会了用数学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情绪,从而让教与学达到更加和谐统一 三、创新价值:

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

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 2010-05-17 22:28:04 来源: 中国排行榜网 核心提示: 由中国排行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715486881.html,)与中国排行榜研究中心联袂推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该榜单是根据各建筑物的建造特质、综合特点(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建筑物的时代文化导向、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建筑物的世界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标志性建筑,也称地标建筑,标志性建筑的基本特征就是人们可以用最简单的形态和最少的笔画来唤起对于它的记忆,就像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巴黎埃菲尔铁塔、天坛祈年殿等世界上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一样。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标志性建筑与普通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标志建筑是整个城市中所有建筑的主角。标志性建筑除了外形具有创新性外,在功能上应该具有超前性和包容性。标志性建筑不仅要体现地理区域优势,建筑本身还应该是出类拔萃、独树一帜的;在市场运作方面,标志性建筑应该是文化活动、经济活动的一个平台;从功能方面来说,标志性建筑要引导一种新的活力,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要能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当前城市发展的水平下,标志性建筑(群)代表的不仅是建筑本身,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新思潮的体验。一个区域或者一个城市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标志,也绝不仅仅是因为建筑本身,更是环境、文化、教育氛围等各方面的合力,是他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地域的经典。 由中国排行榜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715486881.html,)与中国排行榜研究中心联袂推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该榜单是根据各建筑物的建造特质、综合特点(建筑物的历史背景、建筑物的时代文化导向、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建筑物的世界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以及网络调查,评定出“中国10大最具影响力城市标志性建筑”,排行榜单如下: 一、北京天安门城楼 入榜理由: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1421年),明北京城正式建成。其规模宏伟而壮丽,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裹着皇城,皇城又包着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承天门属皇城中的重要建筑,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当时只不过是一座黄瓦飞檐的三层楼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悬“承天之门”匾额。承天之门寓有“承天启运”和“受命于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于天”的,替天行使权力,理应万世为尊。 明天顺元年(1457年),承天门遭雷击起火被毁,当时没能立即恢复,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书白圭主持重建。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门的形制。此后,明代180年间虽有修建,但都未作较大变动。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又毁于战火。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大规模重建并更名承天门为“天安门”。后来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两次大规模修缮,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顺治时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后的天安门比原来的天安门高了83厘米,通高为34.7米。

创新性成果文字阐述

一、创新性成果文字阐述 1、创新性成果生成过程 (1)在全面完成继续教育学习后,我对《新课改》有了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领会了新课标的精神实质。新课改明确定位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这种教学思想的引导,我在教学中更加坚信语文教学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对此进行尝试,进行l校本研修研。创造了“阅读→实践→写作”纵向发展的创新性教学成果。在教学中取得很好地效果。 (2)《新课改》在小学中、高学段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这进一步证明我在教学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与新课标精神一致的道路。 (3)新课改在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提出“要求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些要求提出后,我们教师怎样帮助学生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是值得探究和挖掘的工作。我想,写作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因为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我要把写作指导回归于自然和生活中去。这样就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了素材,体验了生活,学生写习作的时候就不会因素材不足而执笔不前。事实上这样做也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解决了学生作文难的问题。 (4)在教学活动实践中重视开发自然资源。抓住了作文教学的关键环节,即取材和立意。 (5)在不断学习《新课改》的过程中,我对前面的《爬山虎的脚》教学预案做了修改和完善。前后两稿的不同点是:初稿在活动前预设了精讲课文的内容。而终稿只确定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写作”。修改的原因是,初稿过于片面,只抓住《爬山虎的脚》这篇文章统领写作。而忽视了单元整体目标要求。所以,不利于学生更广泛学习思维的形成。因此,我对教学内容做了大幅度修改。终稿突出体现了本次活动的“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并且增加了在大自然中品读课文的教学设计,使阅读和实践活动遥相呼应,共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是最新颖之处。两稿相同之处是:我仍然坚持“阅读、实践、写作”三者结合的教学思路,体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大自然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2.创新体现 语文教学回归于生活之中,重视语文学习的体验过程,有效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真实的写作素材,在阅读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下,形成开放式的写作文风,使学生的写作建立在观察、感悟的基础上,避免了浮夸、虚假、空洞、脱离现实的写作倾向。为学生指明一条正确的写作导向。此外,把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融为一体,互相支撑。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创新价值 (1)“阅读→实践→写作”这种教学成果易于操作、学习与推广。解决了教师指导写作难和学生不会写的问题。在这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观察点是开放的,写作的思维是开放的,那么,写作的角度就是广泛的。极为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华中科技大学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计划

华中科技大学“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计划” (简称“登峰计划”)申请书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所在院系(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请时间:年月日 科学技术发展院 2016年9月制

一、“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计划”团队基本信息

二、团队研究基础 (一)学术带头人介绍 重点介绍学术带头人的基本情况(教育及工作经历)、学术积累、在国内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包括标志性学术成绩(论文或重大应用成果)、国际学术任职、获得重要科技奖项、获得标志性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等。 (二)团队核心成员介绍(5-10人) 介绍团队核心成员的基本情况(教育及工作经历)、研究方向以及团队形成的背景、合作基础、专业结构和研究任务分工等 (三)团队在该研究方向承担过的国家及地方的重大重点项目

(四)团队在该研究方向已取得的研究成绩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标志性学术成绩(论文或应用成果) 1.1论文收录及被引用情况统计表(近5年) 1.2代表性论文和专著 代表性论文(不超过20篇),列出全部作者姓名(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论文题目、期刊或会议名称、发表年代、卷期以及起止页码(摘要论文请加以说明)。 ②共同第一作者均加注“#”字样,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均加注“*”字样。 专著要求列出所有作者,专著名称(章节标题),出版社, 总字数,出版年份。 1.3标志性应用成果 2. 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国际学术性奖励 2.1获奖励统计表(近5年)

2.2主要奖项(近5年获国家奖、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及其他具有高影响力奖项) 3. 获批发明专利 3.1发明专利统计表(近5年) 3.2代表性发明专利(近5年授权,不超过 20项) 4、其他公认突出的创造性成果或成绩

地标性建筑究竟标志了什么

地标性建筑究竟标志了什么 ----------由北京银河SOHO引发的思考 What d oes landmark mark ----------Reflections on Peking YinHe SOHO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口的剧增,中国建筑的建设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中国似乎成了世界各地建筑的堆积场、世界各地大师的试验场。中国传统街区几近被各地洋建筑消耗殆尽,中国无可非议的卷入到全球化的洪流中,无法自拔。各地地标性建筑异军突起,但是,其到底标志了什么?地方特色?城市景观?现代科技?不禁哑然。本文以银河SOHO中心为例,探讨地标建筑对城市的影响。 【关键字】地标性建筑城市设计银河SOHO 文化 【Abstract】As the developement of China's ecology and the popul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nstruction entered a white hot stage. China seems to be the stacking test field of architecture around the world. Chinese traditional blocks is almost be consumed by foreign construction, and be involved in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that unable to extricate themselves. Landmark as new force suddenly rises, but, what does it mark?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City landscap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not help but burst. In this paper, make the YinHe SOHO center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ity landmark building.【Keywords】landmark city design YinHe SOHO culture 1.引言 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建筑业的迅速膨胀,地方政府为了标榜业绩或是赚人眼球大力建设“地标性建筑”,各种地标性建筑昂然屹立于中国的各大中城市,似乎代表着进步与骄傲。然而,中国城市的趋同性越来越严重,国际式的地标性建筑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城市景观和延续千年的城市脉络已然消失殆尽。在看惯了这种浮华之后,我们不禁反思,所谓的地标性建筑到底标志了什么。 2.地标建筑的概念 阿尔多?罗西认为城市由它的标志和母体组成,母体多指城市居住建筑形态。[1]而这种建筑形态由于各种社会地理因素而产生。因此,标志性的建筑应该留有本身地域的印记。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地标性建筑”充斥于我们周围,各种意图不再单纯的以城市为依托,标志性建筑似乎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 地标性建筑与英文“landmark"相对应。知名建筑评论人王达明这样看待地标建筑:从城市建设的历史来看,能够成为地标的建筑物,至少应符合“宗教性”、“皇权性”和“公共性”三点中的一点。[2]也就是说,

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

青岛新闻网8月6日讯由青岛市政府主办的新中国成立60年“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评选活动,自6月1日启动以来,经过申报、推荐、资格审查和专家委员会初选,经两轮讨论投票后,确定了30个候选建筑项目。 30个候选建筑项目确定 本次评选的新中国成立60年“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是指1949年至2008年底期间,在青岛市域范围内建成的、具有城市发展标志性和社会文化历史意义的优秀建筑。十大标志性建筑评选专家委员会根据评选条件,经两轮讨论投票后确定了以下30个候选建筑项目。 本次评选对候选的30个建筑,按照社会公众投票和专家评选意见各占60%、40%的比例计算得分,前十名将最终获得新中国成立60周年“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称号。 市民可通过4种形式参与评选 纸质选票:8月6日的《青岛日报》、《青岛晚报》将刊登活动选票,市民按要求填写完整后,在信封正面注明“十大建筑”字样,邮寄至青岛市宁夏路288号一号楼甲,青岛市勘察设计协会收,邮政编码:266071。此外,8月16日我市部分广场将组织集中宣传和投票活动,市民届时也可在活动现场进行投票。 网络投票:市民可登陆组委会官方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4715486881.html,进行投票。 手机短信投票:编辑手机短信228+候选建筑物编号,(如为编号01的建筑投票,则编辑22801),移动、联通、电信用户统一发送至106285325。(资费1元/条,不含通信费) 固定电话投票:固定电话可以直接拨打16893265进行投票。(资费1元/条,不含通信费)所有投票方式的截止时间均为2009年8月31日24时(邮寄方式以邮戳为准)。 一等奖42寸液晶电视一台 为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组委会办公室对采取不同投票方式参与的市民均设置奖项:其中一等奖各1名,奖品为42寸液晶电视一台;二等奖各2名,奖品为32寸液晶电视一台。 三等奖各3名,奖品为彩屏手机一部;纪念奖各100名,奖品为精美纪念品一份。最终评选结果,将于国庆节前向社会公布,并举行抽奖活动。青岛市公证处将对社会公众投票统计结果、专家评审结果及抽奖活动进行公证。 30个候选建筑图片及文字介绍(按建筑竣工时间排序) 01青岛市人民会堂02青岛黄海饭店03青岛小鱼山—览潮阁04莱西市月湖公园—揽月楼05青岛行政中心广场建筑群(含市级机关办公楼、五四广场、五月的风)06海尔集团——海尔中心大楼07青岛广播电视塔08青岛海关办公业务大楼09青岛香格里拉大饭店10佳世客东部购物中心11青岛市博物馆12崂山区政府行政大厦13青岛日报社综合楼14山东国际会展中心(青岛)15海信大厦 16青岛市图书馆17青岛国际金融中心18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青岛市分公司东海路联通大厦19新世界数码港20青岛国际机场航站楼21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办公楼22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综合楼23青岛极地海洋世界24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25即墨市服装市场26第29届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27青岛海信广场28青岛火车站29东海路9号30卓亭广场。 青岛市十大标志性建筑候选名单图片简介及入选理由(按建筑竣工时间排序)

五项成果培育特色典型经验分析材料

五项成果培育特色典型经验分析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课、五项成果、常规教研实施情况一学年来,我校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关注自然,体验生活。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关心地球、关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了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家乡,进而爱社会、爱祖国等方面的思想素质的提升,激励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号召、推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培养自我发展和合作精神意识。 根据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确立的课程目标,为体现校本化的观念,我校确立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人与社会三个目标,同时在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和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从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总体情况: (一)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实施环节 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和教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对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制定计划,明确目标、确定主题,并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由教务教研室、少先队负责具体细则的制定,由其他各部门、全体教师全力配合开展活动,保证活动有序、安全、高质量的开展。 (二)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本校有利资源。 引领学生走出教室,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新课改方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为必修课程,这是教学改革的重大举措。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全面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适应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各门文化课程紧密结合,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课质量提高的坚实基础。 (三)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作能力的培养。

香港的标志性建筑

香港的标志性建筑物还真不好评,众说纷纭,一人一个标准,一人一个答案。但以楼城高度作为标准的人较多,在此,采用由香港地方讨论区板友从香港各个地标中选出的十五个地标可能较为合适。那么让我们一睹这些所谓“吸引大量外国及本地游客参观”的十五个地标建筑。 维多利亚港 位于香港岛及九龙半岛之间的维多利亚港,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也是香港的象徵标志。维多利亚港平均水深达十二米,再加上没有淤泥阻塞,足够容纳远洋轮船。另外,由于两岸都有高山环抱,轮船一年四季皆亦可以自由进出海港,因此在香港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随着葵涌货柜码头的兴建,维多利亚港作为港口的地位日渐下降。但维多利亚港仍然是香港最重要的旅游景点。所有来港旅游的游客都会走到山顶,从山上远眺维多利亚港及九龙半岛的景色。香港夜景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三大夜景之一,维多利亚港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香港国际机场

香港最初的国际机场设在九龙市区,由于日渐不胜负荷,在一九八九年,政府宣佈在大屿山以北小岛赤鱲角兴建一个全新的机场。工程于一九九三年开始,一九九八年七月完成。机场佔地一千二百五十五公顷,上面建有客运大楼、物流及货运中心以及飞机后勤设施。机场每年能够处理四千五百万旅客及三百万公吨货物,两条跑道亦容许每小时有四十九架次飞机升降,曾多次被选为世界最佳机场。 青马大桥 青屿干线是服务新机场的重要交通网络,其中包括了青马大桥。青马大桥在一九九二年五月开始建造,一九九七年五月开放,连接马湾及青衣,供车辆及地铁列车通过。青马大桥是全球最长的行车铁路两用悬索吊桥,主跨长一千三百七十七米,连同引道全长二千一百六十米,离海面达六十二米,而桥塔则高二百零六米。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 国际金融中心二期坐落于中环新填海地的地铁香港站上,于二零零三年落成,由新鸿基、恆基、中华煤气及新中地产组成的Waterfront Property Co. Ltd. 联同地铁公司合作发展。大厦由本港许李严建筑师有限公司严迅奇先生牵头负责设计,世界着名建筑师Cesar Pelli 亦曾参与设计。大厦楼高四百二十米,共有八十八层,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提供约一百九十万平

山东建筑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培育办法-征求意见稿

山东建筑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和标志性科研成果 培育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学科引领工程”,提升学校的科研竞争力和科技创新水平,推进全校科技创新工作加速发展,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重大科研项目及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对象的选拔,应有利于形成高水平特色研究方向,鼓励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鼓励校内外、校企、校研间的协同创新,且应有利于科研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建设。 第二章重大科研项目的培育目标与范围 第三条重大科研项目培育目标。紧密结合“十三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以及对国家和地方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工程技术应用项目和人文社科重大战略研究项目为培育目标,增强申请重大科研项目的竞争力。 第四条重大科研项目培育范围。选题应紧跟培育目标要求,并与学校学科建设规划的重点建设方向一致,山东建筑大学为项目第一申请单位,项目负责人为学科建设规划中相应研究方向的骨干人员。重大科研项目的培育对象必须具有突出的研究特色、良好的研究基础与研发前景。

第三章标志性科研成果的培育目标与范围 第五条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目标。瞄准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凝练科研方向,整合科研队伍,开展重点科研攻关,培育具有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及相应层次的科研奖励前景的标志性科研成果。 第六条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范围。预期成果符合培育目标要求,已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且具有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前景;山东建筑大学为项目(或成果)第一承担(或完成)单位,或山东建筑大学为项目(或成果)非第一承担(或完成)单位,但项目(或成果)负责人为山东建筑大学人员。 第四章遴选与管理办法 第七条培育对象的数量。学校每年遴选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对象1-2个、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对象1-2个。 第八条培育对象的申报。采取自由申报方式,填写《山东建筑大学“重大科研项目培育对象”申报书》、或《山东建筑大学“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对象”申报书》,并提供相关支撑材料。由学院(部)或重点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基地等)的学术组织对申报项目(或成果)进行评议并向学校推荐。 第九条学校遴选评审。由学校学术委员会或由其授权成立专项评审组,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对申报的项目(或成果)进行评审选拔,并对遴选出的拟培育对象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科技处负责公示期内异议的受理。

标志性科技成果培育对象

标志性科技成果培育对象 申报书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所在院系(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请时间:年月日 科学技术处 2015年9月制

一、标志性科技成果培育团队基本信息

二、团队研究基础 (一)学术带头人介绍 重点介绍学术带头人的基本情况(教育及工作经历)、学术积累、在国内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包括标志性学术成绩(论文或重大应用成果)、国际学术任职、获得重要科技奖项、获得标志性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等。 (二)团队核心成员介绍(5-10人) 介绍团队核心成员的基本情况(教育及工作经历)、研究方向以及团队形成的背景、合作基础、专业结构和研究任务分工等 (三)团队在该研究方向承担过的国家及地方的重大重点项目 (四)团队在该研究方向已取得的研究成绩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标志性学术成绩(论文或应用成果) 1.1论文收录及被引用情况统计表(近5年) 1.2代表性论文和专著 代表性论文(不超过20篇),列出全部作者姓名(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论文题目、期刊或会议名称、发表年代、卷期以及起止页码(摘要论文请加以说明)。②共同第一作者均加注“#”字样,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均加注“*”字样。 专著要求列出所有作者,专著名称(章节标题),出版社, 总字数,出版年份。 1.3标志性应用成果 2. 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国际学术性奖励

2.1获奖励统计表(近5年) 2.2主要奖项 (近5年获国家奖、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及其他具有高影响力奖项) 3. 获批发明专利 3.1发明专利统计表(近5年) 3.2代表性发明专利(近5年授权,不超过20项) 4、其他公认突出的创造性成果或成绩

创新性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6

创新性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文字阐述之所以称为创新性成果的原因;二是教学设计的终稿。文字阐述(不低于500字) 这一部分请学员讲清为何自己的教学设计可称为创新性成果,即回顾一下自己初稿——终稿修改过程,理清思路。两稿不同点、共同点各是什么。哪些东西是要修改的,为什么要修改。教学活动设计(初稿)第一篇作业讲清问题在哪里?要突破的难点是什么?准备达到什么目标?哪些东西是要坚持的,为什么要坚持。终稿,是创新性成果,是集成阶段培训与考核成果的终结性成果。是学员在经过课程学习与交流研讨后,把对拟解决问题的新认识具体化为教学设计问题解决方案,经过校本研修集思与岗位实践检验后的再提升成果,以教学设计(方案)的形式提交,是终结性考核依据。终稿有哪些新的东西。新的东西好在哪里。 总之,创新性成果要写清:1.生成过程 2.创新体现3.创新价值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P32~33例11 学习目标: (根据同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和本课的知识特点制定) 1、认识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学习关键: 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学习方法: 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同学的生活经验,为同学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

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考虑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同学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同学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学习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类似归一的实际问题生活中素材很多。创境激趣,把同学带入到实际生活中,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拓展了同学学习的时空,将课内外结合起来,将同学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同学逐步丰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收集信息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示生活情景图——滴水龙头,引导同学观察并说说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有一个叫小兰的同学想知道这样的滴水龙头浪费多少水,上周就做了一个调查收集到这个信息:3个滴水龙头上周流失725.76千克的水。 2、导入: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跟着小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1)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北京十大标志性古建筑

北京十大标志性古建筑: 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多年的建都史,在中国最后三个封建王朝成为世界最宏伟的都市,被誉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单项工程”。时至今日,尽管北京的古都景观在城市改造中受到一定的破坏,但仍为全国文物古建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城市,以规模宏大的皇家建筑闻名于世,这些建筑金碧辉煌,等级森严,是北京古建筑的一大特色,下面是我心目中的北京十大标志性古建筑。 一:天安门 谁也无法否认天安门的特殊地位,它已不仅仅是一个建筑,而是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这种权力从数百年前延续至今,作为皇城正门,在封建时代,天安门是皇帝颁诏的场所,皇帝的神圣权威通过天安门向天下播扬;作为世界最大的马克思主义讲台和新文化运动的见证者,天安门又成为新中国的标志。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历史,原称承天门,初建时仅为三层楼式木牌坊,成化年间重修,始建城楼,清顺治八年重建为今天的宽九楹深五楹重檐歇山顶城楼样式,城楼长60余米,高34.7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城楼为重檐歇山殿顶,上覆黄琉璃瓦,60根巨柱高耸,地面金砖铺成,一平如砥;南北两面均为菱花格扇门;天花、门拱、梁枋上雕绘着传统的金龙彩绘和吉祥图案,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天安门前的雄伟的石狮和精美的华表都是明永乐年间的古物,白色的石狮和华表与红色的天安门城楼构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组成了完美和谐的建筑整体。 二:紫禁城建筑群 北京紫禁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与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凡尔赛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美国的白宫并称“世界五大宫”。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宫殿近9000间,被誉为“殿宇之海”,宫殿建筑面积16.3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距今有近六百年历史,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共居住过24位皇帝(明朝14位清朝10位),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众多国内外建筑学家认为紫禁城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紫禁城的主体建筑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殿高28米,东西长63米,南北宽35米,建在8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大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雄伟壮丽的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中华第一殿”。 三:天坛祈年殿 天坛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与紫禁城同时修建而成,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它是一座三重檐攒尖顶圆型大殿,采用青蓝色琉璃瓦,表示天空的颜色。大殿通高38米,按照“敬天礼神”的“天数”而建,殿顶周长三十丈,表示一个月有三十天;大殿中部四根通天柱象征一年的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象征一日的十二个时辰;中外层共

19992013年学校科研标志性成果以及为社会经济发

附件3:1999-2013年学校科研标志性成果以及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一类成果: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标志性成果(每项分别填写,每项限报1个) 名称 简介(400-600字)建成与验收时间,主要研究内容,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为我省社 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图片(3-5张)成果图片、获奖证书图片、图片名称) 第二类成果:国家级奖励(限报4项) 名称 简介(400-600字)主要研究内容,取得的的标志性成果,为我省社会、经济发 展的贡献 图片(3-5张)成果图片、获奖证书图片、图片名称 第三类成果:2011协同创新中心(限报2项) 名称 简介(400-600字)建成时间,主要研究内容,取得的成果,为我省社会、经济 发展的贡献 图片(3-5张)成果图片、获奖证书图片、图片名称 第四类成果:自主研发并转化投产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代表性项目或产品(限报2项)名称 简介(300-500字)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技术应用情况及转化效益,为我省社 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图片(3-5张)成果图片、获奖证书图片、图片名称

第五类成果:大学科技园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代表性项目或产品(限报2项) 名称 简介(400-600字)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技术应用情况及转化效益,为我省社 会、经济的贡献 图片(3-5张)成果图片、获奖证书图片、图片名称 第六类成果:控股公司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代表性项目或产品(限报2项) 名称 简介(400-600字)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技术应用情况及转化效益,为我省社 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图片(3-5张)成果图片、获奖证书图片、图片名称 第七类成果:学科型公司自有知识产权并转化投产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代表性产品(限报2项) 名称 简介(400-600字)主要产品及经济效益,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图片(3-5张)产品图片、获奖证书图片、图片名称

创新课题成果研究报告

古蔺县项目课题 “农村片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成果报告 龙山小 学课题组 由龙山辅导区教导处、教科室共同提出的“农村片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创新模式研究”课题,于2009年9月申报立项,历时3年,完成了预期的研究任务,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这部分应该只写解决了什么问 题,不写怎样解决的,否则就混了。 (一)成果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低效的问题教学常规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范要求,是学校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制度,它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规定和制约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长期以来,农村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低效甚至无效,表现在:1、学科教学计划的设计应付了事,没有认真解读该学科的课程标准,也没有认真阅读本册教材的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和整册教材的内容,使教材的前后知识点脱节,有的教师的学科教学计划完全是照抄教参书,没有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很多教师是开学后把计划交了,自己手中就没有了,教学教程中根本没有调整计划,按计划行使。计划只不过是“摆设”品。2、备课没有自己的思考,照抄特级老师的教案。很多老师一开校就买一本教案,从来没有自己脱离教参、教案备过课,而备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更有甚者,先上了课再备课,教学反思也不是一周一得,而是“吃大餐”式的一次赶写几篇,或直接到网上下载。备课和上课出现了“两张皮”的现象。3、上课不按设计好的教案,上到哪里黑哪里歇,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两课时上完。4、布置和检查作业检查不到位。布置和检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教师反馈教学信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少数老师布置作业量多,机械练习,重复抄写,没有起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安徽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培育基金管理办法

安徽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培育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安徽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及2020年远景展望》精神,面向国际学科前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地方重大需求,旨在培育重大项目、产生标志性成果,特设立“安徽大学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培育基金”(以下简称“基金”),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基金充分体现学校的宏观引导作用,培育项目成熟一个、资助一个,资助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分年度资助,第四年度验收,可以申请提前验收。支持额度实验和应用性项目每项不低于20万元,理论和人文社科性项目每项不低于10万元。 第三条基金项目负责人申请条件: 基金项目负责人须是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安徽大学正式在编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8周岁,有主持完成省部级及以上项目或重大委托项目的经历,并有一支成员稳定、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 第四条基金项目的申请、评审与批准程序: 1、基金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写《安徽大学重大项目与成果培育基金项目申请书》; 2、经相关院系教授委员会审议、相关院系行政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向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推荐; 3、科研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上报学校审批; 4、学校批准立项后,获资助者须与科研管理部门签订《安徽大学重大项目与成果培育基金项目计划任务书》,明确研究内容、预期目标及标志性成果等。 第五条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的下拨、使用与管理: 1、经费分年度下拨,首次拨付50%,第一年度检查合格后拨付30%,第二年度检查合格后拨付20%。也可根据项目需要,由学校审批一次性下拨; 2、经费开支应符合学校财务及有关管理规定,其中5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的购置必须与相关的学科与平台建设相衔接,且经过相关院系批准。资助经费不得用于支付劳务费、招待费及购买办公用品; 3、经费所购置的资产属国有资产,应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和管理; 4、项目负责人若因个人原因擅自离岗或调离学校,应退还基金资助经费。 第六条基金资助项目的管理与验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