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1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3)经验证实 以“经验”作为衡量理论真理性的标准。 经验来自于实践,实践过程也是经验的累积过 程。科学的理论应该为人们的经验所证实,经 验证伪了的理论很难是科学的。 “客观实际”≠“经验事实” 。 过去不能说明未来。 结论:有经验证实不了的理论,但却没有实践 检验不了的理论。
1、最高标准 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所谓确定性,从最终的、本源性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只能以实践 的结果论是非,而不能以本本论是非,不能以圣人论是非,不能 以权威论是非,不能以长官意志论是非,不能以自我感觉论是非; 从可靠性的意义上来说,实践标准具有权威性,实践最终能够检 验出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 所谓不确定性,首先是指实践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完全证 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其次是指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也不是一 劳永逸的,而是一个过程。 实践本身是需要反思的。有自觉的实践,有盲目的实践;有正确 的实践,有错误的实践;有积极的实践,有消极的实践;有健康 的实践,有颓废的实践;有完整的实践,有残缺的实践;有成功 的实践,有失败的实践。 不同的实践都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区别在于有的是从正面直接证 实真理,有的是从反面间接证实真理,有的是从侧面迂回证实真 理。
(3)权力标准
谁掌握了权力,谁就掌握了真理;谁垄断了权 力,谁就垄断了真理;谁的权力大,谁的真理 就多。 职务可以给人以权力,但不能保证给人以智慧, 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研究人员应该保守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律性的 品格,坚持独立思考的问学风格,不迷信权威, 不盲从权威,不屈从权威,不畏惧权威,不依 附权威,敢于直言,敢于说真话,敢于独立思 考。
普普通通“吃饭”这个词语,如果按汪晖 的风格来说的话,汪晖大概会这么说:“ 当营养合成体经过口腔进入食道后,充分 地唤起了胃肠器官对于来自上方一团阴影 的担心和渴求”。 他的文风追求是:不把 读者脑袋弄大了死不休。
第一章实践研究方法

(二)原则不是研究映论,坚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反映论要求我们坚持观察的客 观性,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认识世 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
(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 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要了解 情况、掌握资料,唯一的方法就是向社会 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 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 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不是实例, 而是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不能解决。 作为检验理论是非的实践标准,具有确定 性与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辩证地加以理解。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 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永无止境, 人们在实践中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也永无 止境。
(二)、将实践需要作为理论研究 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切理论都来源 于实践 。 首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的 生存方式;社会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或者 说社会就是人的实践方式。 其次,人的本质就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 总和。 再次,在实践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构成一切社会的 基础。正是人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形态的依次更 替。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坚持科学必须破除 迷信。
2、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3、把实践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就是要有强烈的问 题意识。这个问题是客观决定的。主观上有意识 的研究问题体现了人的能动性特点。被动地接受 客观要求和能动地接受客观需要在实践中所得到 的效果是完全不同。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科学 工作者应以国家、民族、社会命运的重大课题为 研究己任。
第一讲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第一讲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讲第一讲: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毛泽东写了一篇哲学专论《实践论》,列宁的《唯批》有专门论述实践的章节。
现在我们哲学原理教科书和马原的教科书中论“认识论”部分,讲的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论。
这些观点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所以,这堂课我们重点就不讲这些,而是探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方法论问题。
但是,在探讨这些方法论的问题之前,我们还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一些基本观点先回顾、温习一下。
所以,我要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主要观点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观点主要有如下三点:(一)实践生存论——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这个观点首先中国人大1995年李秀林等主编的第四版哲学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提出来的。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有人就提出了实践本体论的问题。
中间,经过一些波折之后,90年代中期,就从生存本体论的高度提出了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这一命题内涵是:第一,人不单纯是自然的存在物,而是既存在于自然之中又超出于自然之上的存在物。
而这种分离和结合的基础是实践。
第二,人的生命的存在方式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不纯粹物质的活动,而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过去,认为是纯物质的活动是形而上学的。
第三,人的本质的生成是一个在践基础不断二重化自己的矛盾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生从“现实的我”和“应有的我”的转化。
(二)实践的定义和形式1、什么是实践实践是人为解决自身与外部世界的矛盾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这里有三个要素:主体——活动——客体。
黑格尔说,这是一个逻辑推理的过程。
通过中间项即活动,把主体的愿望转化为客体,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大数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意义

大数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意义大数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海量的数据被产生和收集并存储,这些数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隐藏的知识。
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无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而大数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的需求。
首先,大数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现实世界。
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基于样本调查和实验设计,其结果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大数据可以基于现实生活中产生的大量数据,反映人们的真实行为和思想,从而更准确地反映现实情况。
例如,在传统的调查中,人们往往会有主观意识或者记忆偏差,而大数据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支撑,从而更准确地了解人们的行为和偏好。
其次,大数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和发展新的理论。
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是基于已有的理论和假设进行实证研究,然后根据实证结果对理论进行修正或者进一步发展。
而大数据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从数据中发现新的规律和知识,甚至发展新的理论。
例如,通过对大量的社交网络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人们的社交网络结构和影响力传播规律,从而对社会网络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
再次,大数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可以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现实世界中,决策往往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和不确定性,传统的研究方法往往无法有效地处理这些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而大数据可以通过模型建立和数据分析,综合考虑多个变量和因素,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例如,通过对多个城市的交通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对交通拥堵情况进行预测,为交通管理和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此外,大数据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也可以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大数据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和政府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从而优化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
同时,大数据也可以为公共政策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重要参考,例如为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等提供决策支持。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PPT

大家好
大家好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 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世界上没有 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 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 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 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 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 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 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 检验的研究成果。”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既可以是会议调查、访谈调查、蹲 点调查,也可以是书面调查、问卷 调查、网络调查,还可以是田野调 查、实地调查、试验调查。
大家好
毛泽东的田野调查
案例:关于湖南农民运动的调查: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主要内容: 一、充分估计了农民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伟大作用。 二、明确指出了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 要性。 三、科学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 四、着重宣传了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 的革命思想。
实践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大家好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题(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题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前提. 尽管我们永远不可能把握纯而又纯的社会客体, 但是,客观性的要求却是绝对必要的.在社会历史领域,坚持客观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认识论的实践标准, 历史观的生产力标准和价值观的人民主义标准。
2主体型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 一要注重从主体的纬度去观察社会客体;二要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三要注重坚持群众史观, 反对英雄史观. 3,整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实质上是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个人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精神.要求我们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4,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5,发展性原则.这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在认识社会现象的时候,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中发现合理性.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意识形态的先进性。
他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是人类思想史的结晶,是人民群众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主体与客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个人与群众等范畴之间的辩证关系,吧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彻底的贯彻到了社会历史领域,为人们科学认识社会历史和正确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
如何在艺术研究中落实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如何在艺术研究中落实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研究世界艺术在艺术研究中落实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主要有:1、艺术与政治之间的联系事物皆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部分影响整体,整体也会影响部分。
在艺术领域有多种表现方式,艺术家们用各种形式呈现出且于形式感的表现上又都有各有特点。
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肌理效果,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意境空间。
这也使得艺术作品和古老风俗在我们的实践中不断的被创新和集成。
普列汉诺夫说过,“任何政权,只要注意到艺术,自然就总是偏重于采取功利主义的艺术观。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使一切意识形态都为它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服务。
” 艺术与政治在特定时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19 世纪法国雕塑家罗丹的雕塑《加莱义民》:以雕塑的形式纪念了了六位英勇赴义的爱国英雄,使得罗丹被加萊称为“第七位英雄”,罗丹的发声使得加莱此次的事件被世界所记住。
2、研究艺术方法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不仅要研究艺术,继承艺术,还要发扬民族文化。
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为研究艺术做贡献。
方法论是研究过程中所秉持的哲学,是对研究理论基础的假设、共同特征,是研究人员所主张的明确规则与程序。
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看作是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哲学,解释社会现象及其关系、得出研究结论的方法、探究艺术的奥妙。
3、艺术实践对政治方面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艺术的受众越来越广泛。
研究艺术是使得中国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强大的主要手段之一。
艺术本身也辅助政治发展,互相促进,丰富人们的审美生活和精神世界。
艺术属于上层建筑,是人类向往的最高精神领域,它是立于经济基础和政治之上的。
艺术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艺术可以在某些方面来说是协助统治者去维护政治。
我们拿佛教造像来说。
例如魏晋时期的佛像,因为当时混乱的社会,割炬分裂的统治时代,统治者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维持其统治。
而就在此刻,佛教的出现可以说是帮助统治者从精神层面掌控了人民。
第一章-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 第三,实践活动是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基 础。
• 思想观念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理论的问题,本质上是实 践的问题。因此,“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 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 理的解决。”
(二)实践需要是研究的出发点
第一,实践的需要决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理论研究的走向,决定理 论研究的价值。 “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 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 的内容。”任何理论的产生,都适应了实践的需要,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任何理论的产生,都适应了实践的需 要,体现了时代的要求,真正的理论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 程度。”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 前进。”
第二,实践的状况规定理论的任务 • “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仔细考察就
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 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每一代人只能提出和完成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任务,而不可 能超越时代,完成本来不属于他们的任务。
•
第三,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条件。
• 恩格斯:“最不起眼的哲学博士,甚至大学生,动辄就要 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放肆 的伪科学”,一种“高超的胡说”,一种“幼稚病”。
1、现实淡出、学术凸显:思想与现实“相敬如 冰”(二元对立关系)
• 在“学术凸显”的旗帜下,理论的目光对现实视而不 见,学术的能量对现实无能为力,思想的话语对现实 沉默寡言,甚至于沉默不语,在急剧变动的现实生活 面前,社会科学无法“出场”干预现实,思想与现实 “相敬如‘冰’”,现实性与学术性之间构成了紧张 的二元对立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毕 达 哥 拉 斯 B
a
C
c b
A
a^2+b^2=c^2
-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 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 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 认识课题,使认识 不断向前发展。
结绳记事
珠算记帐
电脑出现
古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之多少,随物众寡”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 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
问题:
-
哪些方法可以检验我们的认识是否为真?
真理的检验标准
权威标准? 实用标准?
众人意见标准?
实践标准?
权威标准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研究生伊丽莎白 ·弗雷德里克森本着实践精神在魔鬼花园 安营扎寨,对它进行深入考察和研究,得 出柠檬蚂蚁树不是“杀手,蚂蚁才是杀手 。蚂蚁缔造“魔鬼花园”,将侵入领地的 其他植物全部杀死。自保工具蚁酸成为蚂 蚁扩大“殖民地”最有力的武器。为了验 证自己的认识,伊丽莎白·弗雷德里克森 载上雪松做试验,结果证实了她的认识。
而约里奥·居里夫妇,由于没有这种 思想准备,中子显然在他们的实验中出现 了,可他们却不认识它。这正如约里奥所 说:“要是我们夫妻俩听过卢瑟福的贝克 利演讲的话,就不会让查德威克捷足先登 了。”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在科学研究 中学术思想的交流是多么必要。查德威克 是在卢瑟福的中子假说的指导下,经过了 多年的努力,反复试验/多方探索才取得成 功的。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
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 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 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 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 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 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 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 问题。”
案例:亚马逊的魔鬼花园
伊丽莎白•弗雷德里克森既不相信传说,也 不相信科学推测,而是亲自来到亚马孙的魔 鬼花园实地考察,形成一种正确认识,给我 们什么样的启示?
案例:扶正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被“扶正”的过程。为了“ 扶正”比萨斜塔,可以说人们使出了千方百计, 但最终证明由于过于简单和浅显而被搁置多年的 “抽土法”管用。1990 年1 月7 日意大利文化部 由于担心比萨斜塔的倾斜角度太大而有可能倒塌 ,宣布正式对游人关闭,当时比萨斜塔的塔顶中 心已经偏离垂直线超过 4.5 米。为了拯救这一历 史名胜,各国建筑学家和纠偏技术专家想尽了办 法并随后展开了长达 10 年之久的维修和纠偏工 程。
案例:碎花 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 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 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 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 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 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 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 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 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 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 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年2月21 日)
症结:不能用一种认识检验另一种认识 真理本性: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实践特点:主观与客观联系桥梁
(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案例---- 四月桃花
817年,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游览江西庐山时,写下一 首著名的诗《大林寺桃花》。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 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沈括看到这首诗,感到非常惊 讶,他带着讥讽的口吻评论说:“既然„四月芳菲尽‟了,怎 么会„桃花始盛开‟呢?大诗人也会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 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后来,有一年春夏之交的季 节,沈括去游山,见到了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景象:四月 的天气,山下众花已经凋谢,而山顶上却是桃花红艳,一 片灿烂。沈括猛然想起白居易的诗来,才领悟到自己错怪 了大诗人,也从中发现了海拔高度对季节的影响:由于山 上气温低,春季的到来也就晚于山下。
案例:查德威克成功发现中子的秘 诀是什么?
在物理学史上,中子的发现经历了一段曲折而 富戏剧性的认识过程。它曾与著名的实验物理学 家约里奥·居里夫妇擦肩而过,而给这对夫妇带 来几多遗憾。今天,重温这段历史,仍使我们受 到不少启迪。 “中子”这个概念最初是卢瑟福为解决理论面 临的困难提出来而后又在实验中找到的。查德威 克所以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在思想上对中 子的概念早有考虑。在此之前,他曾用强放电或 其他方法企图产生中子,未获成功,所以当中子 出现时他能立即清楚而令人信服地发现了它。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 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
西风昨夜 过园林, 吹落黄花 满地金 苏轼
案例----咏菊
无独有偶,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也有一则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据说,苏东坡去拜访宰 相王安石,恰逢王不在。苏东坡看见书桌上有一纸咏菊 的诗稿,只写了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 地金”。才高气傲的苏学士心想,这老夫子大概糊涂了, 菊花最能耐寒傲霜,如何秋风一吹便落呢?于是提笔顺 口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不久, 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心情不快,到了当年九 月重阳,一夜秋风刚过,苏东坡邀友赏菊。走进花园一 看,只见花瓣纷落,铺金满地。这时,他才猛然省悟, 原来真有“吹落黄花满地金”的事。
亚马孙热带雨林里散落着一些当地居民 所谓的“魔鬼花园”,“魔鬼花园”里只 有一种树木,其他树木都难以存活。当地 人一直认为这是超自然的产物,因为在植 物种类繁多的亚马孙雨林,这一现象确实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虽然以前也有科学家 试图解开这个谜团,但结论都不令人信服 。现在,美国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 公开了他们的最新发现:“魔鬼花园”的 缔造者不是魔鬼,而是蚂蚁。
(六)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研究生课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实践——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 人类能 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即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什么是实践?
生 产 实 践 科学实验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世界观)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指导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意大利政府成立了由 13 名 专家组成“比萨斜塔拯救委员会”并向全世界征 集“扶正”和延缓比萨斜塔倾斜速度的办法。他 们征集了各种拯救方案,认真仔细地研究着各种 纠偏方案并小心地试验着。比如有的设计一个透 明的巨大罩子,将斜塔牢牢笼住,就像脊柱患者 的石膏背心;有的建议给斜塔腰上装上钢带,就 像腰痛患者的矫姿带;还有的提出在斜塔的南侧 再建一塔,抵住塔的腰;1995 年他们在北侧塔基 下埋了一些沉重的锚,希望能拉她一把。但这些 方案没有任何效果,塔仍然在倾斜,以后又试验 过几种方案,都无果而终。
蝙蝠和雷达是有一定的联系的。雷达是根据 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而并不用眼睛的特性而发明出来的。
(五)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指导)
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起指导 作用,反之……
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推动核动 力技术 物质的化学结构理论----推动化学合 成工业
海王星
为什么天王星的实际位置与计算值之间存在偏差? 科学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推算 发现了新行星—海王星
至圣先师
孔府正门
权威标准
伽利略
《圣经》 亚里士多德
众人意见标准
实用标准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 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 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 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 理的美名的。
区分:真理是有用的,有用的 就是真理。(如圣经)
胡适
实践标准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 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 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 实践的问题。
在走投无路之时,拯救委员会不得不 选用那个1961 年由一位意大利人提出来的 并因过于简单和浅显而被废弃的“扶正” 方案,即从塔的北侧地基下抽出部分渣土 使斜塔的倾斜自然北移。这一办法果然凑 效,比萨斜塔的倾斜度得到极大的矫正。 真理不能以简单和浅显等抽象形式为标准 ,而只能以……
(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沈括又仔细地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才发现这首诗的前面 有一篇序。序中写道:“(大林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 时孟夏月 (即四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花),涧草犹 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白居易的这篇序特地 对为什么在人间四月众花已凋的时候大林寺桃花却“始盛 开”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根据高山气 温垂直分布的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便降低 0.6℃。白居易诗中所描写的大林寺位于庐山香炉峰顶, 海拔约1 200米,比平地气温约低7 ℃左右。因此,在农 历四月上旬, 当庐山脚下的江西九江市已是“芳菲尽”的时 候,山顶上的大林寺却是桃花盛开,一片春色。
“魔鬼花园”的秘密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 系研究生伊丽莎白·弗雷德里克森的发现。她在 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时特别注意了 一个奇特现象:原始森林中有不少被当地人称做 “魔鬼花园”的地方。这些“魔鬼花园”大多呈 圆形,面积大小不一,但数量众多。“魔鬼花园 ”四周的树林照样郁郁葱葱,但“魔鬼花园”里 面只稀稀落落在生长着一种树木———柠檬蚂蚁 树。这不禁让弗雷德里克森感到疑惑:难道“魔 鬼花园”里仅剩的柠檬蚂蚁树有“杀手”本色, 容不得其他树木与自己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