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概论(专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更新)《园艺学概论(专科必修)》期末试题和答案

(2020年更新)《园艺学概论(专科必修)》期末试题和答案

《园艺学概论(专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共20分)1.一年生园艺植物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矛盾突出时期为( )。

A.种子发芽期 B.幼苗期C.发棵期 D.开花结果期2.正常情况下,在苗期即进行花芽分化的植物是( )。

A.一年生植物 B.二年生植物C.多年生木本植物 D.多年生草本植物3.-般具有特长性状,但由于有较严重的缺点而不能马上得到利用的植物资源是 ( A.本地品种资源 B.外地品种资源C.野生植物资源 D.人工创造的植物资源4.为了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环境污染,在育种中应重视培育( )。

A.品质高的品种 B.不同成熟期的品种C.抗病性品种 D.抗逆性品种5.一般来说,落叶树木的扦插是在( )。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6.现代化果园多应用的土壤管理方法是( )。

A.清耕法 B.生草法C.覆盖法 D.免耕法7.果树、花果类蔬菜,为提高坐果率,应多施( )。

A.N肥(氮肥) B.Fe肥(铁肥)C.有机肥 D.PK肥(磷钾肥)8.覆盖用的地膜,抑制杂草生长效果好的是( )。

A.有孔膜 B.无色透明膜C.崩坏膜 D.黑色膜9.园艺产品的气调贮藏,除适当提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外,主要还有(A.降低02浓度 B.提高02浓度C.增加空气流通量 D.减少空气流通量10.居住区绿地属于( )。

A.公共绿地 B.生产绿地C.防护绿地 D.专用绿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1.____ 又称渗透定价法,是一种以追求市场占有率为目标的定价策略。

12.树木的单体栽植称为____。

13.果实风味品质的氮形成主要决定于果实中。

14.温室依据应用目的可分为观赏温室、和。

15.喜光的桃树,栽培上常用____树形。

16.一般来说,植物间的血缘越近,嫁接亲和力。

17. 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和繁育制度,以优良品种为生产资料,生产出大量的优质种子或种苗的过程。

18.结果枝是的枝。

人口试题及答案

人口试题及答案

人口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答案:A2. 人口密度是指:A. 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B. 单位时间内的人口增长数C. 单位面积内的人口减少数D. 单位时间内的人口减少数答案:A3. 人口老龄化是指:A.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7%B. 15岁及以下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7%C. 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10%D. 15岁及以下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的10%答案:A4.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经济因素B. 战争C. 自然灾害D. 个人兴趣答案:D5. 人口增长模式通常分为:A. 传统型和现代型B. 低增长型和高增长型C. 稳定型和波动型D. 快速增长型和缓慢增长型答案:A6. 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A. 了解人口数量和结构B. 了解人口的健康状况C. 了解人口的受教育程度D. 了解人口的居住环境答案:A7. 人口红利是指:A. 人口数量的增加B. 人口结构的优化C. 人口质量的提高D.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答案:B8. 人口政策的主要目标是:A. 控制人口数量B. 提高人口素质C. 优化人口结构D. 以上都是答案:D9.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不包括:A. 资源消耗增加B. 生态系统破坏C. 经济发展加速D. 环境污染加剧答案:C10. 人口学的研究对象是:A. 人口的数量和质量B. 人口的分布和迁移C. 人口的增长和减少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人口增长模式包括: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答案:ABD2. 人口迁移的类型包括:A. 国内迁移B. 国际迁移C. 城市迁移D. 农村迁移答案:AB3.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包括:A. 劳动力短缺B. 医疗保健压力增加C. 经济发展速度减缓D. 教育资源过剩答案:ABC4. 人口政策的措施包括:A. 计划生育B. 鼓励生育C. 移民政策D. 教育政策答案:ABCD5. 人口普查的内容通常包括:A. 人口数量B. 人口结构C. 人口分布D. 人口素质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

《人口社会学(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社会学(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口社会学(专科必修)》2015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筒答题(每题10分。

共50分)
1.简述性别结构的影响因素。

2.简述中国人口死亡模式的演变过程。

3.简述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4.简述人口城市化的概念及中国人口城市化的内涵。

5.简述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二、论述题(共20分)
6.什么是生育率,并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我国生育政策的内容。

三、分析题(共30分)
7.资料:《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
长高峰的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
年人将由1. 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 3%增
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 54个百分点。

请根据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报道中所指的人口老龄化概念是什么?(4分)
(2)个体老龄化与人口老龄化有什么区别?(8分)
(3)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未来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

(18分)。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特点的是()。

A.理论性B.创造性C.可用性D.阶级性参考答案:D[多项选择题]2、人口与人力资源的一般规律有()。

A.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规律B.人口再生产及其类型转变的规律C.人口素质与构成趋向进步和优化的规律D.人口分布与歉意的基本规律E.劳动人口职业构成参考答案:A,B,C,D,E[填空题]3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参考答案: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研究各种纷纭复杂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揭示各种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

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是指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单项选择题]4、动物的个体互相关系是()。

A.自然形成的群体关系B.人类影响力的群体关系C.交配关系D.纯粹生物性的关系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5、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就是()。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劳动者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6、人类自身生产的特点是()。

A.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B.生产活动与生产活动的统一C.生产者与生育者的统一D.生产者、消费者与生育者的统一参考答案:D[多项选择题]7、“两种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A.相互依存B.相互渗透C.相互对立D.相互制约E.相互影响参考答案:A,B,D,E[填空题]8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有哪些基本评价?参考答案: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并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理论,存在许多不科学甚至错误的论点。

主要是:第一,两个级数的论断是片面的。

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消费资料越来越丰富,生活资料的供给类型和生育类型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发达国家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财富的增长,不仅不引起人口的快速增长,反而会使人口生产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有的甚至减少。

人口学题库 (1)

人口学题库 (1)

1.人口: 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粗出生率: 表示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活产)人数。

3.总和生育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年龄别生育率之和,是指一名妇女如果像统计年那样度过她的生育期,她一生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4.婴儿死亡率: 指一定地区在某年内未满周岁的婴儿死亡人数与活产婴儿数的比率,以千分数表示。

5.人口迁移: 指人口居住地 (空间位置) 永久性的改变,包括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6.人口转变: 对人口再生产模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律的总结。

7.人口老龄化: 指某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 65 岁及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8.性别比: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9.人口经济密度: 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

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

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顷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

经济密度是指区域国民生产总值与区域面积之比。

其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经济效益的水平,一般以每平方千米土地的产值来表示。

它表征了城市单位面积上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土地利用的密集程度。

10.承载力: 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就人口规模而言,环境承载力指该地区的资源环境为维持生存必须的最低生活标准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人口数量的极限。

11.可持续发展 :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3.人口红利: 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人口再生产与其基本变量的内在联系:出生率b、死亡率db>d 人口数量增加,人口再生产规模扩大,表现为扩大再生产模式。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社会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67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社会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676)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人口社会学》2022-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676)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要说明人口社会学研究方法。

答:人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3分)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四种:(1)人口普查。

(3分)(2)人口抽样调查。

(3分)(3)人口统计分析。

(3分)(4)人口预测。

(3分)以上要点每条得1分,正确陈述得满分。

2.简述性别结构的影响因素。

答:对一个社会的人口状况来说,性别结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人口婚姻和生育状况的基本因素,对人口再生产、人口的分布和迁移以及包括就业结构在内的其他人口结构指标均有直接关系。

(3分)(1)人口过程因素。

(3分)(2)文化因素。

(3分)(3)经济因素。

(3分)(4)政治和制度因素。

(3分)以上要点每条得1分,简单陈述得2分。

3.简述家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答:家庭生命周期有着明显的阶段性。

一般按照家庭发生的主要事件和妇女年龄划分为六个阶段:(1)新家庭产生阶段。

从夫妇结婚之日起,到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

从初婚到初育这段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整个生育期和生育量。

(2分)(2)生育和抚养孩子阶段。

从第一个孩子出生起,到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时止,家庭人口再生产集中在这个阶段,家庭规模最大,家庭经济负担最重,可以计算妇女终身生育率和生育间隔。

(3分)(3)孩子陆续就业、结婚阶段。

这段时间长短取决于妇女生最后一个孩子时的年龄,或生第一个孩子与生第二个孩子之间的间隔。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家庭劳动力最多,经济收入大,但是随着已婚孩子成立新家,原有家庭人口开始减少。

(3分)(4)家庭开始收缩阶段。

父母与最后一个孩子共同生活时期,它取决于最后一个孩子结婚离家的时间。

在西方现代家庭中,这段时间很短,在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中,并不存在这一阶段。

(3分)(5)空巢阶段。

父母单独居住生活。

2016年7月中央电大专科《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中央电大专科《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6年7月中央电大专科《旅游学概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2476课程代码:01061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旅游(酒店管理、旅游管理方向);英语(旅游英语方向)专科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纸考、比例50%)一、单项选择1.对旅游产品购买欲望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旅游者的(A)。

A.支付能力与闲暇时间 B.性格C.文化背景 D.职业2.(C)是以了解异地文化或进行文化交流为出游目的的旅游者。

这类旅游者以猎奇求知为内在动机,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以选择历史文化游以及民俗文化游的居多。

A.观光型旅游者 B.娱乐消遣型旅游者C.文化体验型旅游者 D.度假保健型旅游者3.下列哪项不是旅行社的主要业务?(B)A.产品开发设计 B.旅游管理业务C.产品销售业务 D.采购业务4.以下哪一个说法是不正确的?(D)A.旅游产品是一种以服务要素为主的产品B.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C.旅游产品的质量难以控制D.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与有形产品相同5.旅游规划编制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B)。

A.前期准备B.任务确定C.规划编制 D.征求意见6.旅游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其核心内容是(A)。

A.服务 B.食宿C.交通 D.景点7.民俗旅游、怀旧旅游、艺术欣赏旅游、博物馆旅游等旅游产品属于(D)。

A.事务旅游产品 B.度假旅游产品C.探险旅游产品 D.文化旅游产品8.影响旅游市场竞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D)。

A.旅游产品 B.旅游营销C.旅游服务 D.旅游价格9.我国自(B)开始实行黄金周制度。

A.1998年B.1999年C.2000年 D.2001年10.以下哪一个说法是错误的?(A)A.一般来说,人文气息越重的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越差B.旅游资源的开放程度与其受到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C.景区的使用强度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成正相关关系D.旅游者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而严重的二、多项选择题11.水路运输主要有以下优点(ABC)。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学校用)一、单选题1.当代社会分层的首要标准是()A、职业B、收入C、教育D、权力参考答案:A2.社会化的落脚点和结果是()。

A、培养社会角色B、传递社会文化C、完善自我D、教导生活技能参考答案:A3.当收入不足以支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要的营养时,即是()A、绝对贫困B、相对贫困C、物质贫困D、精神贫困参考答案:A4.1891年()在广州自办的长兴学舍开设“群学”课程。

A、康有为B、谭嗣同C、章太炎D、吴建常参考答案:A5.在所有的符号中,()是最重要、最系统的符号。

A、语言B、文字C、声音D、图画参考答案:A6.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哪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B、《社会学原理》C、《社会学方法论》D、《经济与社会》参考答案:A7.霍桑实验提出了()A、“经济人”假设B、“社会人”假设C、“自动人”假设D、“自我实现人”假设参考答案:B8.为社区这一概念加上地域含义的学者是()A、滕尼斯B、帕克C、费孝通D、韦伯参考答案:B9.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A、社会角色的确定B、社会角色的表现C、社会角色的扮演D、社会角色的失调参考答案:C10.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A、6月5日B、8月15日C、9月11日D、12月9日参考答案:A11.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个人内在的过程引起的学者是()A、罗伯特·默顿B、西塞·朗姆布罗索C、弗洛伊德D、汉斯·艾森克参考答案:C12.在所有的大众传媒中,影响最大的是()A、报纸B、杂志C、广播D、电视参考答案:D13.同辈群体的影响在()达到最高峰A、儿童期B、青春期C、中年期D、老年期参考答案:B14.下列行为属于中性越轨的是()。

A、男青年留长发B、犯罪行为C、吸毒D、侵吞公款参考答案:A15.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先决条件是()A、组织成员B、组织目标C、组织结构D、组织章程参考答案:A16.中年期的社会化偏重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大《人口学概论(专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我国的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

2.简述制约人口质量提高的因素。

3.说明家庭人口再生产和社会人口再生产的关系。

4.如何理解城市的界定标准?
二、论述题(30分)
5.论述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三、分析题(30分)
6.《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全社会对人口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

人们对人口问题已形成以下共识:控制人口增长,有利于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节制生育,不应放任自流;解决人口问题不仅应关注数量,还应强调提高素质和生殖健康水平、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福利,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口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只有通过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才能最终获得解决。

同时,人们的婚育、养老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传统的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和重男轻女等观念逐渐被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都一样等科学、文明、进步的观念所取代,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育龄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从1970年的20.8岁提高到1998年的23. 57岁,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达到83%。

平均家庭规模从1971年的4.84人减少到1998年的3.63人。

”请结合以上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口发展开始面临的人口形势是什么?(2分)
(2)现阶段中国人口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28分)
一、问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举例说明我国的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

答: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从其数据来源看主要有三个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