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

合集下载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简答题资料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简答题资料

检疫性PRA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1,工作开始,涉及查明检疫上令人关注并根据确定的PRA地区认为需要进行风险分析的有害生物和传播途径。

2,风险评估,开始对各种有害生物进行分类以确定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

风险评估然后评价有害生物进入、定殖、跨散的可能性及其潜在的经济影响。

3,风险管理,涉及确定管理方案以减少第二阶段查明的风险。

对这些方案效力、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价以便选定那些适宜的方案。

可能带来植物有害生物风险的有:注入基因的生物体即活体转基因生物;基因材料组合;遗传材料转移到另一生物体的结果。

PRA工作可以从以下活动开始:查明出现某种潜在有害生物风险的途径;查明可能需要采取植物检疫措施的有害生物;审查或修改植物检疫政策和重点活动。

从查明有害生物开始的PRA有以下情况:在PRA地区发现某种新的有害生物已蔓延或暴发所出现的紧急情况;在输入商品中截获某种新的有害生物而出现的紧急情况;科学研究已查明某种新的有害生物风险;某种有害生物传入一个地区;根据某种有害生物在另一地区造成的破坏比原产地更大;多次截获某种有害生物;提出输入某种生物的要求;查明某种生物为其他有害生物的传播媒介;对某种生物进行遗传改变之后,清楚地查明其具有某种植物有害生物的潜力。

评估过程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步骤:有害生物分类;评估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评估潜在经济影响包括环境影响。

分类的要素:有害生物的特性;在PRA地区是否存在;限定状况;在PRA地区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在PRA地区造成的经济影响包括环境影响的可能性。

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存活的可能性考虑的因素:运输的速度和条件,有害生物生命期与运输和储存时间有关的持续时间;在运输或储存期间生命期的脆弱性;可能与货物相联系的有害生物发生;在原产国、目的地国或者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对货物采用的商业程序。

向适宜寄主转移的可能性考虑的因素有:扩散机制,包括可使从途径向适宜寄主流动的媒介;输入商品是否将运往PRA地区的几个或多个终点;预计的商品用途;副产品和废物产生的风险。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

第一节 有害生物与非疫区
有害生物( 有害生物(pest):是指任何对植物或植物 : 产品构成伤害或破坏的任何植物、 产品构成伤害或破坏的任何植物、动物或病 原体的种、 品系)或生物型。 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
一、 有害生物的类型
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情况、 根据有害生物的发生分布情况、 危害性和经济重要性以及 在检疫中的重要性,将有害生物划分为: 在检疫中的重要性,将有害生物划分为:
第二节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简称PRA)定义 简称PRA) Analysis ,简称PRA)定义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版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版的《国际植物 2001年版的 检疫措施标准第5 植物检疫术语表》 检疫措施标准第5号:植物检疫术语表》 的定义为: 的定义为: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或经济 学的证据以确定是否应限制某种有害生 物及对其采取的任何植物检疫措施的过 程。
非疫产地: 非疫产地 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有 害生物没有发生, 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国家能在一 定时期保持这种状况的生产地。 定时期保持这种状况的生产地。 非疫生产点: 非疫生产点 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 生物没有发生, 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国家能在一定 时期保持这种状况的生产地点, 时期保持这种状况的生产地点,该 地点与非疫产地相同的方式管理。 地点与非疫产地相同的方式管理。
果园和包装厂的注册
进口国一般都要求, 进口国一般都要求,出口的水果必须来自 指定地区,并经检疫机关注册的果园和包 指定地区,并经检疫机关注册的果园和包 装厂,对所有注册果园都必须编号, 装厂,对所有注册果园都必须编号,并在 包装箱上注明, 包装箱上注明,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进行追 踪。 有些国家还要对果园和包装厂进行严格的 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并对本年度计划出口的水果进 行预检。为降低有害生物传播风险, 行预检。为降低有害生物传播风险,进口 国一般都要求对水果生长过程进行全程控 制。

植物检疫学复习提纲

植物检疫学复习提纲
一类
①该类病虫害在我国尚未发生或分布未广,能严重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其主要受害作物是国家重要资源;
②该类病虫害繁殖力、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能经多种途径传播,一旦传入能导致重大损失;
③目前尚无有效检疫、除害处理和防治方法。
二类
①该类病虫害在我国尚未发生或局部发生,能严重危害农林牧业生产,且主要受害作物是国家或地区性资源;
柑橘黄龙病:
分布情况:在亚洲与非洲有37个国家发生,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浙江、湖南、江西等省
病原物:Rickettsiae—like organism称类立克次氏体,是一种类细菌。
寄主:柑桔木虱——亚洲木虱(Diaphorina citri)
危害情况:是一种毁灭性的柑橘病害。
植物检疫学
一、名词解释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运用生物的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2、毒麦碱:来自于一种有毒杂草毒麦的种子,能麻痹中枢神经、致人昏迷的有毒物质,威胁人、畜安全。
3、SPS:《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是世界贸易组织WTO在长达8年之久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一个重要的国际多边协议。
马铃薯甲虫:
a)寄主主要是马铃薯、番茄等,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b)成虫和幼虫都能取食寄主植物的叶片和枝梢,可减产高达77%,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c)成虫寿命长,能迁移数百公里,也能随交通工具传播。成虫和幼虫还可随块茎传播。风对该虫传播起重要作用,传播速度快,很难防治。
2、列举一种重要检疫性病原物或害虫,论述它的发生分布特点、其原产地、传播特点、生物学特性及检疫检验方法、防除特点。
(2)硫酰氟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有害生物风险分析endangered area: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的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establishment:定殖当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预见的将来能长期生存introduction:传入导致有害生物定殖的进入LMO:活体转基因生物任何具有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遗传材料新异组合的活生物体pathway:途经任何可使有害生物进入或扩散的方式Pest Free Area:非疫区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区phytosanitary measure:植物检疫措施旨在防治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的任何法律,法规或者官方程序post-entry quarantine:入境后检疫对入境后的货物实施的检疫PRA area: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有关地区spread:扩散有害生物在一个地区内地理分布的扩展1.PRA有哪些作用?答:(1)PRA是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

(2)随着新的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进行PRA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3)PRA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4)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PS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2.PRA的目标及三个阶段?答:目标:某一地区查明检疫上令人关注的有害生物和/或传播途径并评价其风险,查明受威胁地区以及酌情选定风险管理方案。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开始)涉及查明检疫上令人关注并根据确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认为需要进行风险分析的有害生物和传播途径。

第二阶段(风险评估)开始对各种有害生物进行分类以确定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

风险评估然后评价有害生物进入、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及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包括环境影响-S1)。

第三阶段(风险管理)涉及确定管理方案以减少第二阶段查明的风险。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

有 害 生 物 风 险 分 析 ( s Pe t
A ay i)简称 P R A, 近 年来 越 来 越 引 n lss, 是
Ri k 国 粮 农 组 织 ( S FAO) 国 际标 准和 准 则概 念 月 1 的 日起 , 对进 1原 木 实 施 了新 的 植 物 检 疫 3 上 的 有 害 生 物 风 险分 析 。 措施 。 另外 , RA办 公 室 组 织 完 成 的 烟 草 P
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的产生
但其 思 想却 是 由来 已久 的 。 检 疫 产 生 的时 从 候起 , 们就 面 临 着对 外 来 的有 害 生物 给 本 人 国 或 本地 区造 成 的威 胁 进 行 评 估 。 初 , 最 人 们 注 意 到不 同 的 气候 和 地理 条件 下 , 物 的 生 分 布 和 种群 数 量 有所 不 同 , 便开 始 了生 物 适 生性 的研 究 , 来 预 测 生 物 的 适 宜 生 长 区 , 用 以 此 来制 定 检疫 措 施 。 着有 害 生 物适 生 性 随
( ) 析 评 估 模 块 : 据 信 息 收 集 模 块 3分 根 作 。 两年 , 业部 以 及 一 些 农业 高 等 院校 的 数据 进行 分 析 评 估 , 出分 析 结 果 , 果 近 农 给 结 可打 印 , 也可 输 出到Mir s f co o t Wo d r 文本 。 植 物 检 疫 决 策 的 支 柱 , 国 每 一 项 植 物 检 我 () 4 系统 维 护 模 块 : 来 保 证 系 统 数 据 用 疫政策的 H台都需要P { RA报告 的 支 持 , 我 安 全 。 国 制 定 植 物 枪 疫 法 规 以 及 对 外 植 物 检 疫 谈 ( ) 助 文 档 模 块 : 助 用 户 使 用 本 5帮 帮 判也 都 离 不开 I RA的技 术 支 持 。 的 来 说 , 系 统 。 总 我 国P : 现 在 仍 然 处于 国际 领 先 的 地 RA I 作 有 害 生 物 风险 评 估 计 算 机 系 统 作 为 探 位 , 制 定 植 物 检 疫 政 策 方 面 发 挥 了 积 极 索 有 害 生 物 风 险 分 析 的 工 具 软 件 , 要 做 在 主 的作 用 。 另一 方 面 看, 国 的P 从 我 RA尚 处 于 了 以 下 有 益 的 尝 试 : 立 一 种 人 机 结 合 的 建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一、概念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 ,简称PRA) 是 WTO 规范植物检疫行为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 定》(SPS 协定) 中明确要求的,为了使检疫行为对贸易的 影响降到最低而规定各国(地区) 制定实施的植物检疫措施 应建立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 联合国粮农组织1999 年版的《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第 5 号:植物检疫术语表》的定义为:评价生物学或其它科学 或经济的证据,以确定某种有害生物是否应予以管制以及 管制所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力度的过程。 北美植物保护组织(1994)定义为:对有害生物一旦传入 某一尚未发生的区域或某一时间才有发生的地区内传播所 可能引发的危险性灾害进行判断的系统评估过程。
危险性虫害-----红棕象甲(1)
危险性虫害-----红棕象甲(2)
危险性虫害-----红棕象甲(3)
危险性虫害-----红棕象甲(4)
危险性虫害-----红棕象甲(5)
危险性虫害-----红棕象甲(6)
危险性虫害-----红棕象甲

作业: 每人写一篇关于对上海地区红棕象甲的危险性评 估的文章。
三、程序和方法


2.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首先要确定有害生物是否是检疫性有害生物,即 是否对受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的经济重要性(经济重要危害性标准)、 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地域标准)并进行官方 控制。 (1)有害生物分类。明确有害生物的特性,核实其是否存在于分 析地区,其管制状况如何,定殖和扩散潜力及经济影响潜力怎样。 (2)评估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评价有害生物进入的可能性、定 殖的可能性和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查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中生态 因子利于有害生物定殖的地区,以确定受威胁地区。 (3)评估潜在的经济影响。考虑有害生物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 (对有害生物分析地区潜在寄主或特定寄主的影响,如产量损失、控制 成本等)和间接影响(如对市场的影响、社会的影响等),分析经济影 响(包括商业影响、非商业影响和环境影响),查明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地区中有害生物的存在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

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

植物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是一项包含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复杂系统工程。

目前我们对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采取以定性分析为主的专家评判的方法。

然而,对各种影响风险的因素的定量化却是PRA科学分析的重要基础工作。

尽管许多因素为定性因素,但仍有量化的必要,因为只有通过定量化,才能使不同种类和不同类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而最终为检疫决策提供更为确切的科学依据。

原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梁忆冰研究员等在已有的PRA研究成果及实际PRA工作的基础上,并参考FAO制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研究探索了有害生物风险定量化分析方法,在对有害生物风险进行定性分析评估的同时,辅以定量化分析,以提高风险评估水平。

植物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定量化分析方法简介1.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定量化分析指标体系o国内分布情况(P1)o潜在的经济重要性(P2)o潜在的经济危害性(P21)o是否为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媒介(P22)o国外重视程度(P23)o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重要性(P3)o受害栽培寄主的种类(P31)o受害栽培寄主的种植面积(P32)o受害栽培寄主的经济价值(P22)o传入的可能性(P4)o截获难易(P41)o运输过程中有害生物的存活率(P42)o国外分布广否(P43)o国内的适生范围(P44)o传播力(P45)o风险管理的难度(P5)o检验鉴定的难度(P51)o除害处理的难度(P52)o根除难度(P53)2.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定量化分析指标评判标准序号评判指标评判标准1. 国内分布状况(P1) 国内无分布,P1=3;国内分布面积占0% ~ 20%,P1=2;占20% ~ 50%,P1=1;大于50%,P1=0,2. 1 潜在的经济危害性(P21) 据预测,造成的产量损失达20%以上,和(或)严重降作物产品质量,P21=3;产量损失在20% ~ 50%之间,和(或)有较大的质量损失,P21=2;产量损失在5%~1%之间,和(或)有较小的质量损失,P21=1;产量损失小于1%,且对质量无影响,P21=0。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发展与现状摘要:文章主要介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的产生与发展,我国PRA工作的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并就此对PRA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产生现状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简称PRA,是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目前,在一些研究领域,如环境保护、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防治、病虫害防治以及植物检疫等,大家都在谈论风险分析,有的称风险评估。

在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于1994年形成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结果最后文件》中,《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作为货物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成为国际上通行的规则,其中也涉及到了PRA和风险评估。

1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产生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是在80年代末期应用到植物检疫领域里的一个新术语,但其思想却是由来已久的。

从检疫产生的时候起,人们就面临着对外来的有害生物给本国或本地区造成的威胁进行评估。

最初,人们注意到不同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生物的分布和种群数量有所不同,便开始了生物适生性的研究,用来预测生物的适宜生长区,以此来制定检疫措施。

随着有害生物适生性分析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有适生性分析还远远满足不了植物检疫决策的需要,人们又开始考虑有害生物的为害情况、受害作物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防治成本、根除的可能性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人们开始把经济管理学中的“风险”概念引入到植物检疫中来,即将某一植物或植物产品或有害生物从一地运到另一地,就会带来一定风险、但这种风险的大小随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因此有必要对这种风险进行评估,以便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植物检疫措施。

这样就逐步形成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概念。

Kahn(1979年)用图形的方法对PRA概念进行了描述。

以后Crook(1983年)、Hopper (1987年)等也陆续发表文章谈到这一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endangered area:受威胁地区生态因素适合一种有害生物的定殖,该有害生物的发生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地区establishment:定殖当一种有害生物进入一个地区后在可预见的将来能长期生存introduction:传入导致有害生物定殖的进入LMO:活体转基因生物任何具有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遗传材料新异组合的活生物体pathway:途经任何可使有害生物进入或扩散的方式Pest Free Area:非疫区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地区phytosanitary measure:植物检疫措施旨在防治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的任何法律,法规或者官方程序post-entry quarantine:入境后检疫对入境后的货物实施的检疫PRA area: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有关地区spread:扩散有害生物在一个地区内地理分布的扩展1.PRA有哪些作用?答:(1)PRA是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

(2)随着新的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进行PRA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3)PRA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4)开展PRA工作是遵守SPS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2.PRA的目标及三个阶段?答:目标:某一地区查明检疫上令人关注的有害生物和/或传播途径并评价其风险,查明受威胁地区以及酌情选定风险管理方案。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开始)涉及查明检疫上令人关注并根据确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认为需要进行风险分析的有害生物和传播途径。

第二阶段(风险评估)开始对各种有害生物进行分类以确定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

风险评估然后评价有害生物进入、定殖、扩散的可能性及其潜在的经济影响(包括环境影响-S1)。

第三阶段(风险管理)涉及确定管理方案以减少第二阶段查明的风险。

对这些方案的效力、可行性和效果进行评价以便选定那些适宜的方案。

3.PRA工作可以从哪些活动开始?答:1.从查明传播途径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2.从查明有害生物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3.从审查或修改政策开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4.有害生物风险评估过程大致可分成有害生物分类,评估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评估潜在经济影响(包括环境影响)三个相互关联的步骤5.有害生物的传入包括进入和定殖6.(有害生物)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存活的可能性,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1.运输的速度和条件,有害生物生命期与运输和储存时间有关的持续时间2.在运输或储存期间生命期的脆弱性3.可能与货物相联系的有害生物发生4.在原产国、目的地国或者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对货物采用的商业程序(例如冷藏)。

7.(有害生物)向适宜寄主转移的可能性,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1.扩散机制,包括可使从途径向适宜寄主流动的媒介2.输入商品是否将运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的几个或许多终点(1)入境点、过境点和终点是否邻近适宜寄主(2)在一年中的何时输入3.预计的商品用途(如用于种植、加工和消费)4.副产品和废物产生的风险。

某些用途(如种植)比其他用途(如加工)的传入可能性要高得多。

也应考虑与适宜寄主附近商品的任何生长、加工或处理有关的可能性。

8.定殖的可能性,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1.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是否有适宜寄主、转主寄主和媒介存在2.环境的适宜性3.栽培方法和防治措施4.影响定殖可能性的有害生物的其他特性在考虑定殖的可能性时,应注意一种临时性有害生物可能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不能定殖(如由于不适宜的气候条件),但仍然可能产生无法接受的经济影响。

9.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答:1.自然和/或人工控制环境对该有害生物自然扩散的适宜性2.自然障碍是否存在3.随商品或运输工具流动的可能性4.原定的商品用途5.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该有害生物的潜在媒介6.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该有害生物的潜在天敌。

10.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可以用许多方式表示,例如:参照现有植物检疫要求,根据估计的经济损失提出指数,用风险承受表表示,同其他国家接受的风险水平比较。

11.怎样确定和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方案?答:⒈货物选择方案⒉防止或减少在作物中蔓延的选择方案⒊确保生产地区、产地或生产点或作物无有害生物的选择方案⒋其他类型途径选择方案⒌输入国内部的选择方案⒍禁止商品12.有害生物进入的可能性,应该考虑哪些因素?答:⒈为从有害生物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查明途径⒉有害生物与来源地途径相联系的可能性⒊在运输或储存期间存活的可能性⒋采用现有有害生物管理程序之后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⒌向适宜寄主转移的可能性13.风险=事故发生机率×事故损失14.《实施动植物卫生建议措施协议》,《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农产品协议》三个协议作为规范世界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重要规则15.怎样运用定性分析与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分析?答:评估检疫性害虫首要的是对害虫危险性进行评估。

除了应考虑在我国尚未发生或分布未广,能随遗传资源或贸易性农、副产品传播,传入后能存活并对我国农、林作物造成巨大损失,经济容忍水平为零或接近零的害虫,还须根据以下一些原则:传入后能迅速建立群体的害虫;寄主范围广泛,成虫寿命长,产卵量大,能容忍各种气候变化的害虫;极易随种子、苗木、行李以及贸易性农产品传播,隐蔽性强,不易发现,一旦传入后常使农作物造成巨大损失的害虫;传播我国尚未发现的危险性线虫、类菌原体,病毒病的害虫。

多指标综合评估法是根据PRA分析准则,应用系统科学、生物学理论和专家决策系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有害生物各项风险指标进行等级划分、计算风险指数并建立数学模型的定量评估方法。

应用该法进行风险评估时因先建立以生物因子为起点的综合指标评估体系,包括国内有否分布、潜在的危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移植的可能性、降低危险性的难易程度等。

然后在确定上述各项指标的评判标准、权重以及风险指数基础上,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再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

多指标综合评估方法是专家根据经验确定有害生物指标体系再予以分级、量化的方法,指标体系中包含许多不确定因素,如生物在不同品种间和变种间、不同年份之间、不同经济密集度的地域之间存在许多差异,这为准确进行风险评估带来一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和各种评估模型的建立为PRA量化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但软件和模型的应用是以数据为基础,许多数据存在受主观因素影响、模糊、难以准确量化等现象,所以绝对定量评估是不现实的,应进一步发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体系。

通过计算机处理,最终给害虫评分,可以避免人为的甚至凭借个人的主观意识来决策。

这可能是一个公正、迅速处理大量害虫的方法。

但是各种害虫究竟需要多少资料才是最恰当,是否均能提供足够的基础资料。

因此建议,由于各害虫的现有资料极不一致,目前资料应该是以简单为好。

计算机技术可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只能作为决策过程中的参考。

翻译:1.风险交流在风险交流中,与意外和风险相关的信息和意见会优先从潜在受影响和相关方收集。

在风险分析中,风险评估的结果和建议的措施会提供给进口和出口国家的决策者和相关方。

OIE指导方针将原则编入了风险交流表中。

以下:风险交流是一个多维且反复的过程。

观念上来说,它应该开始在风险分析进程之前并且持续在整个过程中。

风险交流策略应该在每一个风险分析开始之前风险交流应该是在进口决策之后仍然能够继续进行的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反复的,透明的信息交换。

风险交流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了出口国政府和其他的储金保管者,如国内外企业集团,国内家畜生产者和消费者群。

样品中的假设和不确定,样品的消耗与对风险评估的评价应该上报。

同行评审是风险交流的一个部分,它能够保证数据,信息,方法和假设都是最有效的。

2.风险评估此阶段包括对于在进口国家致病载体引进,建立,传播的可能性及其生物经济后果的定性定量分析。

包括如下步骤:释放评估;接触评估;结果评估;风险评价。

OIE条例将风险评估的原则列表如下:风险评估应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相适应;数量和质量的风险评估必须有充分的依据;风险评估应该建立在与当下科学观点相关的最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在风险评估中,提倡风险评估方法的一致性;同时,必须具有透明度;风险评估应当证明出现的各种不确定和假设,以及这些对于最终风险判断的影响。

风险随着进口产品的增加而增加。

entry of a pest:进入(有害生物)一种有害生物进入有害生物尚不存在,或虽已存在但分布不广且正在进行官方防止的地区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该公约于1951年存在于罗马粮农组织,后经修改NPPO:国际植物保护机构政府为履行《国际植保公约》中规定的职责而设立的官方机构pest free production site:非疫生产点科学证据表明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时在一定时期保持此状况的产地的一个限定部分Pest Risk Analysis: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评价生物或其他科学的经济证据以确定是否限定某种有害生物及将为此采取的任何植物检疫措施的力度的过程pest risk assessment (for quarantine pests):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检疫性有害生物)评价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可能性及有关潜在经济影响pest risk management (for quarantine pests):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检疫性有害生物)评价和选择备选方案以减少有害生物传入和扩散的风险phytosanitary regulation:植物检疫法规为防治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或扩散或者限制非检疫性限定的有害生物经济影响而作出的官方规定,包括建立植物检疫出证体系quarantine pest: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受其威胁的地区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但尚未在该地区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分布不广且进行官方防治的有害生物pest:有害生物任何对植物或植物产品有害的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品)系,或生物型pest categorization:有害生物分类确定一个有害生物是否具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特性或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的特性的过程RPPO:区域植物保护组织应履行《国际植保公约》第IX条规定的职责的政府间组织area:官方划定的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或若干国家的全部或部分prohibition:禁止特定的有害生物或商品输入或流通的植物检疫法规1.确定和选择适当风险管理方案的原则是什么?答:1.表明经济有效和可行的植物检疫措施-采用植物检疫措施的利益是,有害生物将不会传入以及因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将没有潜在经济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