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默写默写

合集下载

新高考高考语文默写必背篇目60篇

新高考高考语文默写必背篇目60篇

新高考语文默写必背篇目60篇该60篇高考默写必会篇目,2023年使用参考地区:山东、河北、重庆、湖北、湖南、福建、广东、海南、辽宁、浙江、江苏、黑龙江、吉林、山西、安徽、云南、西藏。

下面列举60篇名目内容和解析: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解析] 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

②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解析]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解析] 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解析]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⑤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壅也》)[解析] 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

⑥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解析] 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⑦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解析]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⑧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解析] “智”“仁”“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

⑨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解析]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强加给别人。

⑩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解析] 孔子在这里论述了文学的社会作用是“兴、观、群、怨”。

高中语文文言文默写

高中语文文言文默写

高中语文文言文默写(一)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4、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历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5、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6、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雠,其有敢不尽力者乎?7、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

8、果行,国人相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0、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1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

”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14、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1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16、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17、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18、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19、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20、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2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题(共64篇含答案)

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初中50篇含答案)(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二)《逍遥游》1.在《逍遥游》中描绘大鹏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完整版)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全国卷)★高中部分

(完整版)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全国卷)★高中部分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3、学不可以已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学不可以已。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逍遥游》(庄子) (10 年11 考)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是:,,。

7、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3)《师说》(韩愈)(10 年16 考)1、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 ;对自身“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答案: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3、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4)《阿房宫赋》(杜牧)(10 年18 考)12、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是:,。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名句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名句默写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名句默写(打印后手写上交)一.《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1.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上阕中由写景转入抒情,面对美丽壮观的湘江秋景,作者思绪万端,不禁问道:,,?2.《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3.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诗句是:,,?4.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了朝气蓬勃的青年,“,。

”写出了他们的青春和才华,“”,写出他们的意气奔放,而“”则直接表达了他们对权贵的蔑视。

5.《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为问句,这一问,排空而下,洋溢着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豪情。

6.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勉励战友在激流中拼搏的句是:“,。

”7.《沁园春·长沙》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诗句:,,。

二.《芣苢》理解性默写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

2.《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三.《插秧歌》理解性默写1.《插秧歌》中,“,”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着插秧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2.《插秧歌》中,“,”两句,描写了农夫忙着插秧顾不上休息。

3.《插秧歌》中,“,”两句,表现了插秧的繁忙,男女老少齐上阵的情景。

四.《短歌行》理解性默写1.《短歌行》中,比喻人生短促的句子是:,;把贤者比喻为高空的明月的句子是:,;表明优待贤才的态度的句子。

是,,,。

2.《短歌行》中“,”两句,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而出自《诗经·郑风·子衿》的“,”两句,则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五.《归园田居(其一)》理解性默写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2022年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默写100附答案

2022年高中语文高中语文默写100附答案

一、高中语文默写1.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渔家傲》中既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又抒发了思乡和希望建立功业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先说万物各有其主,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

”两句勉励人一定要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3)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现了诗人即便是在芳香与污浊混杂的环境里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以此体现其“不忘初心”的决心。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

(2)《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涵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3)《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 , ________。

(《论语》)(2)________ , ________ ,发其志士之悲哉?(张溥《五人墓碑记》)(3)________ ,________。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________ , ________。

(李白《蜀道难》)(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 , ________。

(杜甫《望岳》)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来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却又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高中语文常考古诗文默写

高中语文常考古诗文默写

高中语文常考古诗文默写
高中语文常考古诗文默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诗经·关雎》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反映了古代青年对美满婚姻的期盼和追求。

2. 《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句子,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3.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真理的执着追求。

4. 《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句子,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观。

5. 《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诗句,抒发了曹操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6. 《阿房宫赋》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句子,描述了阿房宫的规模宏大。

7. 《六国论》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句子,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

8. 《游褒禅山记》中“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句子,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目标的执着追求。

这些仅为示例,常考的古诗文还有很多其他篇目和内容。

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阅读高中语文教辅或咨询高中语文老师。

高中语文常考默写

高中语文常考默写

高中语文常考默写默写是语文的必考题型,那么又有哪些常考的默写呢?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语文常考默写,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常考默写(一)《诗经》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易经》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8.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老子》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0.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尚书》1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6.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17.满招损,谦受益。

《左传》1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1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0.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21.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2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2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国语》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2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论语》2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2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7.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9.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

4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4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唐·白居易)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秋月春风等闲度、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

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0.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

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

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9.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20.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一些列贴切生动的比喻描绘劈啪声,被誉为古典诗歌中描写月声的绝唱。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1.《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表现琵琶女年长色衰后寂寞处境的诗句是“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戏,老大嫁作商人妇”,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既表现全诗的主旨,又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的诗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2.《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2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4.《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的句子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旋律轻愉而流畅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25.白居易《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交代了他与琵琶女产生情感共鸣的原因。

26.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27.就本是一种饮料,但在中国却有着历史悠久的酒文化。

在古代诗人笔下,与酒有关的诗句不胜枚举。

白居易《琵琶行》中就有“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的诗句,表明天涯沦落人的孤寂。

28.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29.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隐讳莫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0.陆机《文赋》指出,写作的奥秘之一是“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白居易《琵琶行》的警策语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1.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2.古典文学中“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这个“月”真切地表达了诗人离别时的悲凉心情。

33.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喟。

35、诗中写琵琶女出场时,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接着描写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的矛盾心情的句子: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诗中将琵琶女的命运与诗人的身世联系起来的句子(也是诗眼、主旨句)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互相同情和深厚情意的句子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6、作者善用生动比喻描绘音乐形象,其中表现乐声粗重特点的句子是大弦嘈嘈如急雨,表现乐声轻细的特点的句子是小弦切切如私语,(写大小弦合奏时是这样描述的: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表现乐声流畅的特点的句子是间关莺语花底滑,表现乐声冷涩的特点句子是幽咽泉流冰下难。

(诗人还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涩”的两种音乐意境: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诗人在音乐暂停后,表现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音乐境界给自己带来独特感受的诗句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运用侧面描写表现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音乐具有让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的诗句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37、诗中,琵琶女自诉身世说到“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时,更激起作者的情感共鸣,于是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样同病相怜的感慨。

诗中直接点出“我”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从听觉表明诗人住地偏僻落后的诗句是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从触觉和视觉表现作者住地环境艰苦的诗句是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从听觉表现环境艰苦的是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表现诗人内心孤独,缺少精神享受的诗句是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38、诗中三次写琵琶女弹奏的技艺高超都用了侧面描写:第一次“忽闻水上琵琶声”,侧面描写的句子是主人忘归客不发;第二次当“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弹奏后,诗人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进行侧面描写;最后一次“凄凄不似向前声”,作者又用“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作侧面描写,表现自己触动最深。

《劝学》(选自《荀子》)1、荀子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作品)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7、荀子《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君子生非异也”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善假于物也。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而《荀子.劝学》中则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0、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1、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子.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螯,然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