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课后练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期末复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是()。

A.宪法制度 B. 国家元首制度 C.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

A. 柔性宪法B. 协定宪法C. 语义性宪法D. 成文宪法3.我国的制宪机关是()。

A.全国人大B.司法部C.国务院D.中共中央4.除中国共产党以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地位的政治党派总共有( )。

A.5个B.6个C.7个D.8个5.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是()。

A. 中央委员会B. 中央政治局C.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D. 中央书记处6.宪法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

A.党中央B.国务院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 全国人大常委会7.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每届任期是()。

A.2年B.3年C.4年D.5年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在年龄上的要求是()。

A.17岁以上B. 18周岁以上C. 19岁以上D. 19岁以上9. 我国目前采取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

A.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市)、乡(镇)三级制B. 单一制C. 联邦制D. 邦联制10.中国共产党目前有党员大约()。

A.4700万B.5700万C.6700万D.7100万二、多项选择题1.政治制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A.历史性B.阶级性C.权威性D.层次性E.稳定性F.系统性2.在我国现阶段,直接民主制度主要体现在如下基层群众组织当中:()A.农村村民委员会B.城市居民委员会C.工会D.妇联E.共青团F.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主张以下哪些权力的分立?()A.司法权B.舆论权C.行政权D.监督权E.立法权F.决策权4.我国公民参与政治方面的权利有:()A.平等权B.政治自由C.人身自由D.信仰自由E.监督权F.选举权和被选举权5.终止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的条件是:()A..任期届满B.死亡C.丧失国籍D.辞职被接受E.未经批准两次不出席本级人大会议F.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三、辨析题1.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只要有人类,就会有政治制度。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新闻评论教程》马少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新闻评论的基本规律1. 新闻评论表达观点,新闻报道陈述事实。

这是两者基本的区别。

新闻报道中为什么不应该包含观点?新闻评论中是否可以包含事实?为什么?参考答案:新闻报道中不应该包含观点,这是新闻报道的规范所决定的。

这个规范由来已久,其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报道本身的客观性,因为观点是主观性信息,它介入报道,可能使受众怀疑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或使受众受到作者主观评论动机的影响,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立场。

新闻评论中包含事实则是正常的,客观事实不会改变新闻评论作为主观性信息的本质,却同时可以为新闻评论提供客观的依据。

新闻评论就是针对客观事实进行评论,因此也不可能不包含客观事实。

但应当注意的是,新闻评论中的事实不应淹没观点。

2. 如果说,追求传播的效率是新闻传播各个环境、各种形式的共性,那么,它表达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特性?参考答案:这主要应该从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中着眼:新闻评论着重于传递作者的主观观点,其传播的效率性也主要表现为论点在文中是否得到了突出、明确的表达,全文的结构是否有助于受众更方便地了解、把握作者的论点。

新闻报道中只有事实,没有观点。

新闻评论中却有新闻事实与作者观点两种要素。

新闻评论的表达效率,往往表现在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两种要素之间的关系上。

此外,与新闻报道的独特形式—消息不同,新闻评论作为议论文的一种,它的写作,还要照顾到人们在议论文传统中养成的接受习惯。

3.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写作经验,思考一下:在新闻评论写作中不同环节,可不可以联想,联想在新闻评论中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参考答案:这个问题本书作者没有确定答案。

本书作者把它当作是新闻评论写作和教学中值得探讨的问题。

它需要从个人的写作体验出发,同时要结合认识与表达的实际效果。

如果联想实际促进、深化了认识,并且对于表达认识有很好的效果,那么它就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相反,联想干扰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削弱了论证的力度,不利于人们有效率地接受作者的观点,那么它就是不值得肯定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后练习题[00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后练习题[001]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后练习题一、填空题1、新文学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指的是文学内容方面的意识和意识,文学形式方面的意识和意识。

2、最早倡导文学革命的是和。

3、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的诗人,他主张新的格律诗必须具有“音乐的美”和、等“三美。

”4、“雨巷诗人”指的是诗人,他是我国三十年代“诗派”代表诗人。

5、“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是小说的耐人寻味的结尾最后一句。

6、《凤凰涅槃》选自的诗集,它是现代白话诗的第一座里程碑。

7、新时期文学,从文学形态变化的角度看,一方面是的复归、深化和开放性发展;一方面是的引进、借鉴、融汇和创新。

这是一个美学形态并存竞荣的时代。

8、《茶馆》的作者是,它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通过这个“窗口”,深刻揭露了三个时代的黑暗腐朽。

9、“漏斗户主”是作家高晓声精心刻画的新时期农民的形象。

二、选择题:1.《人的文学》作者是()A.李大钊B.陈独秀C.周作人D.胡适2、赵伯韬是哪一位作家笔下的典型人物形象()A.茅盾B.巴金C.老舍D.沈从文3、1921年1月成立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A.创造社B.语丝社C.新月社D.文学研究会4.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A.1928年B.1930年C.1937年D.19425、下列哪首诗刊被叶圣陶赞为“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A.《再别康桥》B.《雨巷》C.《我是一条小河》D.《死水》6、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成立于( )A.上海B.武汉C.重庆D.香港7、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街头剧是( )A.《放下你的鞭子》B.《黄河大合唱》C.《我们的祭礼》8、巴金的小说《家》中刻划了一个新旧两种思想交杂,为当时的青年提供了“不该那么做”的典型是()A、觉慧B、觉新C、觉民D、觉英9.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的诗歌团体是()A 新月社B 湖畔诗社C 创造社D 狂飙社10、《猛虎集》是下列哪位诗人的作品?()A、郭沫若B、徐志摩C、殷夫D、闻一多三、简答题简析《雷雨》中繁漪的性格特征。

《中国现当代文学》练习题4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练习题4答案

《中国现当代文学》练习题4一、单项选择题1、诗歌《礁石》中“礁石”主要象征()。

A.敌人B.朋友C.父亲D.新生的祖国2、被誉为“光明的歌者”的诗人是()。

A.郭沫若B.徐志摩C.艾青D.曾卓3、屠维岳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A.《子夜》B.《骆驼祥子》C.《沉沦》D.《家》4、“洋场小说”的代表作家是()A.张恨水B.张爱玲C.汪曾祺D.莫言5、郭沫若号()。

A.开贞B.沫若C.尚武D.志摩6、下列属于创造社的作家是()A.老舍B.巴金C.张爱玲D.郁达夫7、翠翠是下列哪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A.《萧萧》B.《狗日的粮食》C.《边城》D.《金锁记》8、《阳关雪》的体裁是()。

A.小说B.诗歌C.散文D.戏剧9、下列属于自传体作品的是()。

A.《狂人日记》B.《骆驼祥子》C.《呼兰河传》D.《金锁记》10、胡适的《尝试集》出版于()。

A.1918年B.1920年C.1921年D.1923年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老舍的作品有()A.《二马》B.《离婚》C.《骆驼祥子》D.《月牙儿》2、下列哪些是鲁迅的杂文集()A.《野草》B.《朝花夕拾》C.《二心集》D.《三闲集》3、下列属于徐志摩诗歌集的有()A.《猛虎集》B.《云游集》C.《屈原》D.《女神》4、下列以男女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有()A.《在酒楼上》B.《萧萧》C.《边城》D.《金锁记》5、徐志摩是著名的()。

A.小说家B.散文家C.诗人D.戏剧家6、下列属于《骆驼祥子》中的人物形象有()。

A.虎妞B.刘四C.小福子D.二强子7、下列属于“朦胧诗派”的诗人有()。

A.舒婷B.北岛C.顾城D.韩东8、下面人物出自《边城》的是()。

A.萧萧B.顺顺C.杨马兵D.傩送9、三毛的创作风格是()。

A.忧郁感伤B.洒脱豁达C.沉郁谈泊D.宁静致远10、下列不属于小说体裁的作品是()。

A.《天狗》B.《家》C.《子夜》D.《阳关雪》三、填空题1、《祝土匪》的体裁是__散文____,这篇作品的作者是___林语堂__,这篇作品中的“土匪”特指_正直的知识分子__。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及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练习题及答案1:伤痕文学,代表人物有卢新华、刘心武、王亚平。

代表作品:《班主任》/刘心武《伤痕》/卢新华《灵与肉》/张贤亮《爬满青藤的木屋》/古华《本次列车终点》/王安忆《我是谁》/宗璞《将军吟》莫应丰《芙蓉镇》古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走出迷惘》辛北 2:反思文学,代表人物有王蒙,张贤亮,梁晓声等。

代表作品: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茹志鹃的《剪接错了的故事》方之的《内奸》古华的《芙蓉镇》王蒙的《布礼》《蝴蝶》张贤亮的《灵与肉》《土牢情话》《绿化树》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等 3:改革文学,代表作品: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张一弓的短篇小说《黑娃照像》张炜的中篇小说《秋天的愤怒》蒋子龙的中篇小说《燕赵悲歌》贾平凹的中篇小说《腊月.正月》《鸡窝洼的人家》等。

4:寻根文学,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代表作品:刘心武的《钟鼓楼》邓友梅的《寻访\画儿韩\》、《双猫图》、《\四海居\轶话》、《索七的后人》张承志的《黑骏马》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归去来》、《女女女》阿城的\三王\《棋王》、《树王》、《孩子王》等 5:先锋文学,代表人物有马原、洪峰、余华、苏童、叶兆言等代表作品:苏童的《米》余华先的《《妻妾成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__当代文学专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专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在描写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的小说中,赵树理的作品是(C)。

A.《村歌》 B.《禾场上》 C.《登记》 D.《耕云记》 3.《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 B.梁三老汉 C.“亭面糊” D.陈先晋4.在现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曾获得广泛赞誉,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备受推崇,只有一篇小说除外。

这篇小说是(B)。

A.《小二黑结婚》 B.《邪不压正》 C.《田寡妇看瓜》 D.《李有才板话》 5.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练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练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章后练习一、单选题1.世界经济形成的时间是()。

A. 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到1950年2.世界经济是在()。

A.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 B.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C.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 D.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3.美国次贷危机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的焦点问题()。

A.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B.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C.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不平坦 D.市场经济稳定性较差4.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中,有()。

A.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B.70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C.90年代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加剧D.80年代世界经济的停滞5.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组织是指()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联盟 C.非洲统一组织 D.东南亚联盟6.世界第一个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在一起的区域经济集团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 B.东南亚联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非洲统一组织7.世界银行的前身是()。

A.国际贸易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8.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A.国际贸易组织 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贸总协定9.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中心地位的是()A.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D.关贸总协定二、多选题1.世界经济形成的条件有()。

A.贸易制度 B.世界市场 C.世界货币 D.国际分工 E.资本国际化2.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形成激烈动荡和低速发展,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B.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C.长期推行的凯恩斯主义的弊端 D.欧洲共同体的诞生3.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中,()。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及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及答案

)
பைடு நூலகம்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及答案.txt C.调解同中东国家的关系 D.发展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1,20世纪70年代苏美争霸的态势是( ) A,苏联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B.美苏互有攻守 C. 美国采取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D. 美苏关系全面缓和 22,以下重要事件中直接导致雅尔塔体系瓦解的有( ) A.苏联全面改革 B. 两德统一 C.欧洲联盟建立 D.美国提出“超越遏制”战略 23,国家间建立和发展正常关系的主要基础是( ) A. 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相近 B.政治经济制度基本相同 C.相互尊重领土完整、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 D.经济相互依赖 24,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的最基本的特点是( ) A.社会主义国家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B.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C.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但是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和控制能力在日益下降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了新的发展 25,当今世界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是( ) A.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维护联合国的中心地位 C.建立国际新秩序 D.和平与发展 26,国际旧秩序的主要特征是 ( ) A.强权政治,霸权主义 B.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 C.穷国越来越穷,富国愈来愈富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统治地位 27,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 ) A.独立自主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 D.所有国家一律平等 28,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由亚非发起独立召开的国际会议是( ) A.开罗会议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卢萨卡会议 29,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著名原则是 ( ) A.和平共处 B.平等互利 C.求同存异 D.不干涉内政 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主要发生在( ) A.欧洲 B.社会主义国家之间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D.亚非拉地区 31,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 ) A.西方国家的发展 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东方国家的发展 D.发达国家的发展 32,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前提是( ) A.各国平等裁军 B.不干涉内政 C.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D.保持强大的国防实力 33,冷战时期,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基本战略是( ) A.和平战略 B.解放战略 C.遏制战略 D.缓和战略 34,美国最先提出遏制战略理论的是( ) A.亨利·基辛格 B.兹·布热津斯基 C.乔治·凯南 D.卡尔·多伊奇 35,美国最早正式提出“人权外交”的是( D ) A.杜鲁门政府 B.尼克松政府 C.里根政府 D.卡特政府 36,西方国家中提出并推行“新东方政策”的是 ( ) A.美国肯尼迪政府 B.日本田中角荣政府 C.法国戴高乐政府 D.西德勃兰特政府 37,提出“多边自主外交”方针的是( C ) A.英国撒切尔政府 B.法国戴高乐政府 C.日本田中角荣政府 D.西德科尔政府 38,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 A.布鲁塞尔条约 B.罗马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阿姆斯特丹条约 39,突出表明西欧对南北问题采取较为开明立场的是( ) A.福田主义 B.洛美协定 C.赫尔辛基最后文件 D.第四点计划 40,1989年美国布什政府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其核心内容是( ) A.放弃对苏联的军事遏制,停止核军备竞赛 B.扩大自由国家大家庭,把苏联势力推回本土 C.以实力为后盾,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渗透 D.把苏联和东欧国家纳入西方社会体系 41,克林顿政府的对外战略是( ) A.超越遏制战略 B.世界新秩序战略 C.接触战略 D.参与和扩展战略 42,1982年中曾根内阁对日本外交战略作了重要调整,明确提出( ) A.谋求政治大国战略 B.有限推回战略 C.世界秩序战略 D.综合安全保障战略 43,提出“三和路线”的苏共领导人是 ( ) 第 2 页

当代语言学导论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

当代语言学导论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

当代语言学导论课后练习第一题答案黎神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Language toucheseverypartofour lives; it gives words to用言语表达ourthoughts, voice to our ideas,and expression to ourfeelings.Itisa rich andvariedhuman ability—one that wecan use withoutevenathought,that children seem to acquire automatically, and that linguists havefound tobe complex yet describable.语言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全部,予我们的思维以言辞,予我们的理念以话语,予我们的情感以表述。

它是一种人类所拥有的丰富而多样的能力—想用就用,无须思索;天下儿童,自能习得;语言学家知其固然复杂,却可描述。

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the nature, structure, and variationoflanguage, including phonetics, phonology, morphology,syntax,semantics, and pragmatics.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变化的科学,包括有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Linguisticknowledge as represented in thespeaker’s mind is called a grammar. Linguistictheory is concernedwith涉及revealing揭示the nature ofthe mental grammar心理语法which representsspeakers’knowledge of their language.语言学知识作为说话者大脑里的表述被称为语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国际形势的五大特点(一)西方国家主宰世界能力减弱二十国集团代替八国集团叙利亚问题(二)大国博弈激烈,纵横捭阖各大国加紧角逐,互相制约,斗而不破。

其主要特点是:1.重视联合国安理会的重要作用。

2.争站国际道义制高点3.文斗武备4.合作大于争斗(三)美国霸气有所收敛,俄罗斯影响力上升在中东,奥巴马“无奈”地接受了俄罗斯“化武换和平”倡议,推迟对叙动武。

俄罗斯重返中东势头强劲,着重加强同伊朗、叙利亚和埃及关系。

(四)中东动乱不已埃及:社会陷入严重分裂(五)中国走势向好,挑战增加2013年,中国新外交十分活跃,成效丰厚。

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正以新战略、新思维、新形象亮相国际舞台。

中国的发展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认可、研究和借鉴。

中国改革现已进入深水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就外部而言,主要有四个:一是融入国际社会需做更艰苦努力二是履行国际义务任重道远三是周边安全常受干扰四是美国加快战略重心东移,麻烦不断所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具有影响国际关系能力的政治经济实体,具体说,它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具有独立性;2.具有影响国际关系的能力;3.具有稳固的组织形式。

据此三条件,国际行为主体有:主权国家行为主体.·非主权国家行为主体:·国际组织(包括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如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跨国公司其中主权国家行为主体是最基本、最活跃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

国家利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社会基本的行为主体,它内在行为的根本动因就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指主权国家全体人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国家利益根据不同的内容领域,可以分为安全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

安全利益主要是指国防领域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按它的重要性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重要利益、重大利益和战略利益等。

有时为了获得重大利益和战略利益,可以牺牲较小的利益。

国家利益在对外交往活动中、在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国家利益是国家从事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国家从事对外交往活动,其出发点和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增进国家利益。

二,国家利益还是判定一国外交政策好坏、外交工作得失的重要尺度。

良好的外交政策、成功的外交活动往往是有益于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发展。

三,国家利益还是国际关系演变、发展的动因。

国家间关系的调整、国际格局的变化都取决于国家间不同利益的分化与组合。

利益驱动国际社会中的国家去寻找朋友,反对敌人,从而进行外交政策的调整,改变国际力量对比,推动国际关系的演变。

国家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和发展的内部力量以及对外部世界发挥影响的能力的总和。

它既包括一国的物质力量,又包括一国的精神力量;既包括一国已有的现实力量,也包括一国潜在的以及转化为现实力量的机制。

综合国力也称国力、国家力量。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指标,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综合国力包括了下述五个要素:1.资源力。

指领土、人口和自然资源。

资源力是构成国力的基本要素,资源力的大小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及其发展潜力2.经济力。

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劳动生产率、工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能力。

经济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核心,决定一个国家国力的因素最终要靠经济。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东西方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3.军事力。

包括核军事能力,常规军事能力,指挥与组织结构的质量,战争理论的先进等多方面。

如果说经济力是综合国力之本的话,那么,军事力就是国力的外部体现和象征。

如果把综合国力比作一个人,经济力和军事力在综合国力中的位置就好比是身躯和拳头的关系。

在当前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日益减少,各国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情况下,保持和发展具有足够威慑力量的军事实力,仍然是必要的。

在某些情况下,军事手段可能仍然是解决问题的最后手段。

4.科技力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是极为精辟的论断。

在综合国力中,无论是军事力量的增强,还是经济发展的加速,没有科学力量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

即使是民族素质的提高、理论思维的发展,没有科技的促进也是不可能的。

科技在促进工业劳动生产力提高方面所占比重已达60-80%,在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中,科技因素几乎是产业发展的全部动力来源。

5.精神力。

包括政府的工作效率、国家民族的内聚力、政策目标的合理性和社会制度等等。

综合国力的五大要素中前四大要素可称为硬国力,精神力可称为软国力。

软国力可以更好地发挥和调动硬国力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仍然存在大的问题,许多方面不仅与发达国家,即使与中上等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主要是两个问题一,中国的经济竞争力仍有待于提高。

二问题就是人均收入比较少.综合国力的估量:一个公式:克莱因国力方程即一个国家可以估算的国力=国家的物质国力X 精神国力。

PP =(C + E + M )X(S + W )可以被估国家的经济军事国家贯彻国家算的国力有形实体实力实力战略战略的意志越南为什么能够在越南战争中战胜美国?1969年美国和越南的综合国力指数分别是:越南:180 X 1.7=306美国:480 X 0.6=288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1、时代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2,国际定位——对中国国情和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第一,明确了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客观认识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程度。

第三,正确判断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坐标和目标格局中的位置。

(多极,中国算一极)3、外交目标第一,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总目标——争取世界和平。

第二,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达到的国际目标———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第三,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经济目标——对外开放,加强经济交往。

4、外交原则和策略第一,不与大国结盟和建立战略关系,即在对待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问题上,不再联合一方反对另一方。

第二,探索新时期解决国内外争端的新途径。

第三,以国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识形态来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第四,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策略。

六、学习这门课,重点应掌握哪些内容一个科学分析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两个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两大潮流三个基本判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将来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四个如何认识:如何认识当今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重大成就、历史贡献和困难挫折,如何认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五个严峻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一、世界政治与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是指国际社会中所有主权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各种政治力量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社会中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世界政治格局包含的基本内容第一,世界政治格局的主体是国家。

第二,国家间由政治关系的结合而形成的政治力量结构,是世界政治格局的本质内容。

第三,世界政治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二、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决定世界政治格局构成与变化的主要因素国际关系利益和资源的分配与再分配;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力量对比变化;大国特别是霸权国的国际战略;国家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的调整、重新组合,以及由此构建的地区乃至国际体系、国际秩序具有全球影响的重大国际事件的发生和国际形势的重大演变二、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性第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直接取决于充当该格局主角的国家力量的消长及力量对比的变化;第二,世界政治格局中主角国家的外交、政策发生根本性的战略变化,就会导致世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第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的。

三、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初期美国妄图独霸世界,苏联采取相应的措施反抗,由此形成两极格局。

(二)20世纪50年代两大阵营对抗。

(三)20世纪60-70年代初国际政治力量分化与改组(四)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雅尔塔体制崩溃,两极格局终结(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雅尔塔体制的含义所谓雅尔塔体制就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为了各自利益,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和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的权力与地位等而达成的谅解和协议。

由于谅解和协议主要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所以称之为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的内容美苏英三大国在战争期间达成的谅解和协议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协调反法西斯同盟国最后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战略步骤,制定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最后阶段中协同作战的军事计划。

第二类是确定对战败国处理的原则问题。

第三类是关于战后世界秩序安排和三大国在战后世界中的地位、作用的问题。

第一类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圆满实现。

第二类、第三类谅解和协议主要在战后实施,它们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是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苏、美、英,主要是美苏根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

这就为战后形成的美苏为首的两极政治格局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雅尔塔体制的作用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A.缓和了战时反法西斯同盟国家的矛盾,对于增强同盟国的团结,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起过重要作用。

B.对于战后在日德实行民主改革,消除两个战争策源地发挥了一定作用。

C.对防止世界大战爆发,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A.体现了美苏等大国的强权政治。

B.制造了军事上的两极分化和两大军事集团的长期对立,成为战后世界局势紧张的重要因素。

冷战的含义虽然有战时的谅解和国际协议作为基础,但战后两极格局的建立并不顺利。

它在东西方冷战对抗中建立。

所谓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除了直接的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政策。

冷战爆发的原因A.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偏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B.稳固资产阶级统治,遏制共产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需要。

C.实现美国称霸的全球战略的需要。

冷战政策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A.1946年2月乔治•凯南的8000字电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