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发生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新兴资产阶级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实质上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新文化。
在运动中产生的人文主义文学,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学,也是欧洲近代文学的开端。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1. 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赞美人性的美好。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哈姆莱特》)2.宣扬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追求现实人生幸福彼特拉克:“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莎士比亚《第十二夜》:“什么是爱情?它不在明天;/欢笑嘻游莫放过了眼前。
/将来的事谁能猜得到?/不要蹉跎了大好的年华;/来吻着我吧,你双十娇娃,/转眼青春早化成衰老。
”3.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卜迦丘《十日谈》:“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使生时同等的我们发生了贵贱之别。
”莎士比亚《终成眷属》:“要是把人的血液倾注在一起,那颜色、重量和热度都难以区分。
”“善恶的差别,在于行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无。
”4.崇尚理性,反对蒙昧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成为时代口号。
拉伯雷《巨人传》是一部歌颂科学知识,反对蒙昧的书。
最早提出人能上月球的预言。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讽刺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文学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因素结合,不拘泥细节的真实性。
2.表现人物激情,侧重道德心理刻画,不重物质经济关系的探索。
3.采用民族语言写作,各国民族文学诞生。
4.创造新体裁:流浪汉小说和悲喜混杂剧。
人文主义文学占主导地位。
特点:1思想内容方面:以人文主义为武器,对封建制度和道德及宗教禁欲主义进行抨击2在现实主义方法的运用上更加自觉。
外国文学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 文艺复兴运动部分地得到了王权的支持。
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在人文主义者毕代的建议下,于 1530年建立法兰西学院,以研究希腊语、拉丁语和希 伯莱语为主,并批准印行希腊文书籍。法兰西学院与 教会控制的巴黎大学呈分庭抗礼之势。 弗朗索瓦的姐姐玛格丽特•德•那伐尔(1492-1549)支 持人文主义者和胡格诺教派。著有模仿《十日谈》的 《七日谈》。她的宫苑成了受教会迫害的人文主义者 和新教徒的避难所。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
龙沙
“法国第一位近代抒情诗人” 主题多写爱情 《致爱兰娜的十四行诗》
待你到垂暮之年
待你到垂暮之年,夜晚,烛光下, 坐在炉火旁,边纺纱边饶线, 你吟诵我的诗,发出感慨万千: 当年我多美,龙沙赞美过我啊。 那时候你不用女仆传语递话, 她干活儿累得半睡半醒之间, 听到我的名字仍然安稳睡眠, 即使用动听词句赞颂你也罢。 我将长眠地下,成为无骸幽灵, 在爱神木的树阴下歇息安定; 你则是一个蛰居家中的老妪, 怀念我的爱情,悔恨你的倨傲。
“一部完整的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
夸张讽刺的手法;拉伯雷式的讽刺
自我意识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资产 阶级肯定人的自我意识,在 《巨人传》中表现得最充分。 巨人们自觉抒发自我,表现自 我,做全面发展的理想人。
西方自我意识的发展: 古希腊: 表现人体美 中世纪: 宗教良心感
文艺复兴:歌颂理想的“人”
文艺复兴“是一个需要巨
蒙田(1533-1592)
• 16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散 文家。著有《随笔集》三卷。蒙田具有怀 疑论思想。阐明了新兴资产阶级对各种事 物的看法。他主张“只有怀疑才能够判断 和论定”,不要说“我懂得”,而要说 “我懂得什么呢?” • “生活的哲理” • “我有何知” • 享受生活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二时期,全盛时期、悲剧时期。创作以悲剧为主。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揭露资本主义金钱作用的《雅典的泰门》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奥赛罗》是一出理想破灭的悲剧。其中奥赛罗、苔丝德蒙娜是人文主义者形象;伊阿古是阴谋家、野心家形象。
第二节 塞万提斯
早期作品:历史剧《奴曼西亚》取材于西班牙人民反抗罗马侵略者的斗争史实,歌颂了顽强不屈、勇于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晚年作品: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是除《堂吉诃德》之外最重要的作品。
1.堂吉诃德形象: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具有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是一个既有喜剧因素又有悲剧因素的人文主义者形象。
13.人文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
思想内容上,反封建反教会,揭露封建贵族和教士的恶德败行,嘲讽教会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抨击封建割据,歌颂国家民族统一,表现人文主义理想。
创作方法上,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提倡“模仿自然”,摒弃中古梦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生动活泼的写实精神。文学发展上,形成民族文学,各民族采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强调反映民族生活,使文学富有民族特色。
6.西班牙文学(在诗歌、戏剧、小说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7.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产生于西班牙的一种新型小说,这种小说以流浪汉等下层人物为主人公,多采用自传体的形式写成。作品通过主人的不幸流浪谋生的经历广泛反映社会现实,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意义。无名氏的《小癞子》是这种小说的代表作。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在刻划人物、反映现实和结构艺术上,对欧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_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1-2)

拉伯雷《巨人传》 • • • • • • • 后三部写庞大固埃和他的朋 友巴汝奇探讨婚姻问题,以 及他们为寻找“神瓶”而游历各 地的见闻。 人物形象:类似神话。故事 情节:荒诞不经。 语言风格: 妙趣横生又油滑粗俗。
拉伯雷《巨人传》
小说看似荒诞离奇,却蕴含了严肃深邃的主题: • 首先,小说以“巨人”为线索,歌颂了人的力量。 • 其次,《巨人传》对封建教会作了无情的嘲讽, 并描绘了希望中的理想世界。 • 还有,《巨人传》表现了反封建反暴政的思想。 • 另外,《巨人传》还开创了长篇小说的新形式。 (它是欧洲散文体长篇小说的开端)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文艺复兴的产生 1、社会历史的动因 2、思想文化的动因 ①中世纪世俗性、人民性的文化 价值体系 ②新兴的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 ③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被重新发现
一、文艺复兴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文艺复兴的产生 1、社会历史的动因 从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处于地中海沿岸 的一些城市,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 术进步,在封建社会内部开始陆续出现了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意大利北部和沿海 一些城市已有了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和较为发 达的商业贸易。欧洲的初期城市中也出现这 种情况。
《十日谈》 Decameron
第二节
• • • • • • • •
薄伽丘
主要作品 传奇小说《菲洛柯洛》 1336 叙事长诗《菲洛斯特拉托》1338 《苔塞伊达》 1340-1341 牧歌式传奇《亚美托的女神们》1342-1343 长诗《爱情的幻影》1342-1343 《菲埃索拉的女神》1343-1354 《异教诸神谱系》和《但丁传》诗体传记
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维加
洛卜·德·维加 (Wegee,1562— 1635)是西班牙人文主 义文学的代表之一, 也是西班牙民族戏剧 的奠者。维加的代表 作品《羊泉村》,鲜 明地体现了他的艺术 主张。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后悔曾高傲的蔑视了我的爱。——听信我:生活吧, 别把明天等待,今天你就该采摘生活的花朵。
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蒙田
蒙田
蒙田故居
拉伯雷
法国文艺复兴时的“文艺巨匠”
代表作 《巨人传》作为法国早 期讽刺小说的名作。
《巨人传》1532-1564
由五部组成 三代巨人:
格朗古杰
卡冈都亚(高康大)
庞大古埃
• 长诗描写了十字军将士唐 克雷蒂与教女战士克洛琳 达的爱情幸福与悲剧
《被解放的耶路撒冷》插图
法国人文主义文学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自始自终存 在着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
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具有浓重 的贵族倾向;
蒙田是欧洲近代散文的创始人。他的《随笔集》 是法国第一部近代散文集。 拉伯雷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平民倾向的杰出代 表,其代表作是《巨人传》。
一、早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二、繁荣时期的文学
一、早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1、乔叟
1340-1400
英国诗歌之父,英国人文主义文学之父 成名作《悼念公爵夫人》 寓言叙事诗《众鸟之会》 爱情故事长诗《特罗勒斯与克丽西达》1385 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1387-1400
《坎特伯雷故事集》特点:
作品的思想精神和生活内容是英国社会的缩影 香客的故事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体裁、样式丰富多样。共收入故事24篇,其中22 个诗体,2个散文体,每个故事有“ 小引”、 “ 开场白”和“ 收场语”串线组成
流浪汉的形象
《 小 癞 子 》 插 图
维加(1562—1635)
西班牙民族戏剧的代表,被 称为“ 西班牙戏剧之父” , 写过1800多部戏剧,流传下 来的完整剧本有400多部,内 容可分为袍剑剧、宗教剧、牧 歌剧、历史剧等。 代表作:《羊泉村》
文艺复兴PPT

托马斯.莫尔
• 1478年2月7日,莫尔生于伦敦的一个法 学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 ,曾当过律师 、 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 大法官。 • 阅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 其中,尤其是柏拉图的思想对莫尔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评论家中有人干 脆将《乌托邦》称为柏拉图《理想国》 的续篇。
西班牙文学
• 15世纪末开始 • “流浪汉小说” • 塞万提斯
流浪汉小说
• 背景:西班牙经济衰落,产生大批破产 农民和手工业者,沦为无业游民,社会 上盛行冒险风气,这种状况要求表现现 实生活题材的“流浪汉小说”产生和发 展起来。 流浪汉小说.doc
《小癞子》
• 1554年,《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汉 译《小癞子》开了流浪汉小说的先河 。 •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托梅斯河上的小拉 撒路,由于家庭不幸,不得不给一个瞎 子引路,从此开始流浪生涯。为了生存, 小拉撒路先后换过不少主人,历尽世态 炎凉。
弗朗齐斯科.彼特拉克
• 弗朗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年 - 1374年 7月19日),意大利学者,诗人,和早 期的人文主义者,被认为是人文主义 之父。他以其14行诗著称于世,为欧 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世人 尊他为“诗圣”。与但丁、薄伽丘齐 名,文学史上称他们为“三颗巨星”。
《歌集》
• 366首诗歌,歌咏对劳拉的爱情,用意大 首诗歌,歌咏对劳拉的爱情, 首诗歌 利语写成,发展了“温柔的新体” 利语写成,发展了“温柔的新体”,缠绵 悱恻,温柔清新,创立“十四行诗” 悱恻,温柔清新,创立“十四行诗”的形 式,为欧洲近代抒情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 路。 • “彼特拉克奇喻”:例:“我没有得到 彼特拉克奇喻” 和平,我的一切战争都已结束; 和平,我的一切战争都已结束;我既害怕 又希望,我既燃烧又在冰窟中冻僵。 又希望,我既燃烧又在冰窟中冻僵。“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一:文艺复兴(2)文艺复兴是14至17世纪欧洲一系列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掘、整理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兴古典文化为标志,并借以反对封建观念和中世纪宗教教义的束缚,建立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
文艺复兴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开端。
二: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1)社会历史原因:①从13世纪末和14世纪初开始,处于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封建社会内部开始陆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
②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和环球航行的成功。
使欧洲新兴的资产阶级获得了更为广阔的活动天地,从而更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要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必然要与阻碍其发展的封建制度发生尖锐冲突。
而在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思想体系,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维护着封建的生产关系。
所以,新兴的资产阶级不仅要用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求得自身的发展,而且还要求用一种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来反对封建的和宗教的精神禁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文化原因:①诸种文化的融合、碰撞是导致艺复兴新文化产生的更独特和直接的原因。
②首先,在中世纪,虽然宗教文化占主导地位,但是民间文学中的进步作品、骑士文学中的非宗教因素以及某些下层僧侣创作中的异端思想,都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精神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③在13世纪前后的欧洲封建社会内部,已经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文化形态的胚胎和因子——城市市民的文化形态。
作为一种性质完全不同于教会文学的市民文学,它本身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它反映的是中世纪独特阶层的城市市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
在艺术上也表现出某些近代艺术的明显特征,体现出城市市民独特的文化品味。
这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受到14世纪初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后,必然会适时而强劲地发展起来,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
_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外国文学

➢ 这时期欧洲的人文主义文学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特点,更富于民 族历史内容,充满爱国情绪。抛弃了中世纪以来著书立说所惯用 的拉丁文,采用各自的民族语言写作,这既使文学作品具有了民 族的形式和民族的风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在创作方法上,人文主义作家摈弃了中世纪文学象征、寓意、 梦幻等表现方法,十分注重写实,人文主义作家们描述了广阔的 社会生活,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丰富了欧洲文学的现 实主义传统。 近代欧洲文学中的许多体裁都在文艺复兴时期奠定了基础,如 诗歌中的十四行诗,趋于成熟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打破悲喜 剧界限的戏剧,以及随笔式的散文等。
2、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针对教会的 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人文主义者提出 “个性解放”的口号。他们肯定现世生活, 认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要 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
彼特拉克就说过:“我是人,凡是人的一切 特性我都具有”,又说“我自己是凡人, 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3、它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针对教会的蒙昧 主义,人文主义者鼓吹理性,重视人的聪 明才智。
➢ 这样的巨人是身心协调的人,不仅是身体 方面,更多的是理性、智慧、德行方面的。
➢ 修道院作为教育场所,同中世纪不同,除 有各种生活方面的建筑外,还有各式各样 的运动娱乐设施,如运动场、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场、骑 马场、游泳池、打靶场、舞台、游乐场等。
➢ 同时,还拥有丰富的藏书、希腊文、拉丁 文、希伯来文、法文、西班牙文的书籍应 有尽有。
➢ 身心和智慧都达到平衡和谐的顶点、全面 发展的自由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第一节概论一、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起的第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革命运动,它是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过程中的产物。
它的指导思想是与封建神学相对立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一)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条件这一时期欧洲封建社会经历了深刻变化,一系列封建统一国家如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波兰、俄国等先后成立,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在封建社会内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关系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
意大利北部的一些沿海城市出现了雇佣工人的手工工场、银行和商行,产生了一个新的阶级——资产阶级。
此后,在尼德兰、法兰西、英国等地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同时,15世纪、16世纪海上新航线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地和世界市场。
随着海外贸易的兴盛,中国的火药、印刷术也传入西欧。
这一切都有力地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在发现自然的同时,发现了人的智慧和能力,进而动摇了人们头脑里的中世纪神学观念,增强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力量。
可以说,“自然的发现”、“人的发现”是促成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要条件。
(二)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和发展14世纪至17世纪初的欧洲,虽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形成,但封建势力仍然统治着一切。
诸侯割据严重,教会势力猖獗的局面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获得自由发展,就必然要对封建统治阶级教会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这种斗争的主要形式是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对封建教会开展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德国的马丁·路德、闵采尔成为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
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代文化中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思想来反抗教会神权统治的斗争。
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在拜占庭帝国毁灭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中及在从古代罗马废墟里挖掘出来的雕刻中,新兴资产阶级发现了古代艺术中积极乐观的精神、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和优美的文学形式,从而激起了他们研究古代文化的兴趣,并利用古代文化中的民主精神来对抗封建神学的统治。
所以,这场新兴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被称为“文艺复兴”。
其实,“文艺复兴”不是简单的古代文化的复兴,而是标志了资产阶级新文化的诞生,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古典文明反击封建神学,反对充满象征、梦幻、宣传宗教教义的封建文艺。
文艺复兴运动为人类历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它给西欧各国,尤其是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繁荣和科学文化的空前发展,在各个领域里造就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三)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所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这个词源于拉丁文humanismus,有多种含义,可译为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
在我国,一般将人文主义用来专指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教会、反封建的思想体系。
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是针对基督教所鼓吹的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的反动神学,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点,也称人本主义。
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人权反对神权。
中世纪以来,封建教会竭力宣扬神权,把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神,看作是具有至高无上、主宰一切的权力代表,而人则是神的奴仆,人的命运决定于神的意志。
人文主义者则用人权来反抗神权。
他们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认为人有理性、有智慧、有能力,是宇宙万物的中心。
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基督教会历来通过宣扬禁欲主义来压制人们对现实幸福生活的追求,欺骗人们,让人们去追求来世幸福。
人文主义者则提出了“个性解放”的口号来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以尘世的爱来反对所谓的天国之爱,提倡追求物质享受来反对清心苦修,提倡发扬冒险精神去发财致富。
第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在中世纪,封建教会垄断了教育,实行愚民政策,让人们相信上帝决定一切,从而安于现状,不思反抗,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
人文主义者则提倡对人民大众进行科学教育,尊重知识,推崇理性,反对愚昧,歌颂“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快乐的源泉”,鼓励人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
第四,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这是人文主义者的政治主张。
他们希望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主张打击和削弱封建领主的势力,为资本主义发展必需的国内市场和对外掠夺提供国家保障,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
同时,人文主义者还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观念,提倡自我和资本主义自由发展。
人文主义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在文艺复兴时期起了很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但它毕竟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难免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那些资产阶级学者和思想家,大多同下层人民有一定的距离。
他们往往有同教会、贵族妥协或相同的一面,他们本人有的是贵族,有的是僧侣。
他们虽然同情人民,但往往采取居高临下的态度,有时甚至敌视人民。
他们中间的哲学家、科学家还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是主流,此外,还有民间文学、贵族文学和教会文学等。
人文主义文学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人文主义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新文学是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内容的。
人文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文学的开端,它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推动了欧洲文学的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第一,人文主义文学有着反封建反教会的深刻思想内容。
人文主义作家热爱生活,他们在作品中积极宣扬人文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神学的意识。
第二,人文主义文学有着自由的艺术结构、灵活的表现形式和多样的创作方法。
人文主义文学使欧洲文学在创作方法上达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其作家在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中创作更为自觉。
他们要求了解现实、反映现实,抛弃了中世纪教会文学、封建文学的思想内容和神秘晦涩的象征、梦幻手法,注重写实。
他们或者创造性地采用历史题材,借古喻今;或者从现实生活中采撷素材,暴露丑恶,歌颂真善美,鲜明地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他们的反封建意识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性质。
人文主义文学在文学形式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三,人文主义文学描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不朽的艺术形象。
人文主义作家在作品中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造出的人物形象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生活在各个阶层的人物都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
第四,人文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品健康乐观,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
人文主义作家对人类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们创作的优秀作品不仅健康乐观,而且富有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幻想。
作品中的主人公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辉,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和广大人民的愿望。
第五,人文主义文学具有生动有力的民族语言形式。
人文主义作家为了表现民族自豪感和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接受作品,大多以本国家、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文学创作。
他们从古代作品和人民语言中吸取营养,不断扩大文学语言的表现能力,对各国民族文学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文主义文学从诞生到衰落,有300余年的历史。
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人文主义文学在欧洲各国的发展也就呈现出差异。
意大利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其后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特别是在英国得到巨大发展。
1、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意大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最早的国家,也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发祥地,继但丁之后,在意大利北部商业城市佛罗伦萨出现了人文主义文学最早、最重要的代表作家彼特拉克和薄伽丘。
①彼特拉克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是但丁难友之子,自称“人文学者”。
他苦心搜集古代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特别喜爱维吉尔的诗歌和西塞罗的散文,称他们是自己从事创作的“两只眼睛”。
他的代表作是用意大利方言口语写成的抒情诗集《歌集》。
诗集里大多是爱情诗。
相传诗人年轻时,在教堂里遇到一个名叫劳拉的美丽少女,他一见倾心。
此后便写了300余首十四行诗,抒发爱恋之情。
大约过了七年,劳拉病逝,诗人不胜悲伤,又写了一些表达哀思的抒情诗。
在这些抒情诗里,诗人以丰富多彩的色调,把人的精神美、女性形体美和自然界景物美一起描写,展示了爱情的圣洁和高尚,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思想情感,表达了人文主义者要求摆脱禁欲主义桎梏和追求个人幸福的强烈愿望。
《歌集》中还有一些政治抒情诗,如长诗《我的意大利》,谴责了意大利各城邦君主争权夺利而使善良的人民蒙受灾难。
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在艺术诗上已趋完美,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②薄伽丘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重要的诗人和小说家。
他早期的创作主要包括诗歌和长篇小说,大多以爱情为主题。
这时他已摆脱了当时盛行的雕琢浮华的文风,跳出了教会文学的圈子,为进入创作成熟期作好了艺术准备。
短篇小说集《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代表作。
这也是作家创作中优秀的作品,它开创了欧洲短篇小说的先河。
作品开头交代了形成这部故事集的缘由:1348年佛罗伦萨黑死病流行,三名男青年和七名少女一起到郊外的一所别墅避难。
他们除了游玩外,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共讲了100个故事。
这些故事来源广泛,分别取材于历史故事、宫廷传闻、街谈巷议、中世纪的寓言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以及当时发生在佛罗伦萨等地的真人真事。
三男七女所讲的100个故事,以反教会、反封建为主旨串联起来,在形式上是一个个故事环环相套,串成一体。
《十日谈》有着深刻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这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十日谈》发展了中世纪短篇故事的艺术手法,语言生动,结构完整。
这部作品对16世纪、17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受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在16世纪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法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得到了封建王权的支持,人文主义文学占领了文坛,成为主流。
法国的人文主义作家有两种不同的倾向。
第一种是贵族倾向,以七星诗社为代表。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在法国出现的一个人文主义文学团体,由六个人文主义作家和他们的老师希腊语学者多拉共七人组成,他们大多出身社会上层。
杜贝雷执笔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龙沙随后又发表了一些文章和著作,阐述了他们的理论。
他们表示要为法兰西民族语言的统一,为建立一个可以和希腊、罗马相媲美的法国诗坛而奋斗。
七星诗社的抒情诗人在创作上肯定生活,歌颂自然和爱情,反对禁欲主义,但摹仿古代的贵族情调浓厚,他们注重的是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