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53661
学校传染病防控及常见传染病知识讲座

人群分类
幼托儿童 学生 教师 合计 位次
水痘
64
191
2 257
1
流感
101
61
0 162
2
手足口病
93
14
0 107
3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28
55
7
90
4
肺结核
0
24
2
26
5
流行性腮腺炎
12
11
0
23
6
痢疾
2
10
0
12
7
风疹
0
9
0
9
8
乙肝
1
1
3
5
9
百日咳
2
2
0
4
10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0
3
0
3
11
淋病
0
2.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防 控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传染病防控 管理工作。
3.学校疫情报告人职责 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全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
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上报工作;协助建立、 健全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报 告相关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负责指导晨(午)检、 因病缺勤监测、发生传染病班级的消毒处理等工作。
甲类:霍乱 乙类:肺结核、肝炎、梅毒、痢疾、淋病、
艾滋病、百日咳、伤寒、猩红热、布病、 麻疹、狂犬病、流脑、乙脑、疟疾、新生 儿破伤风、H7N9 丙类: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流 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急性出 血性结膜炎、麻风病。 按法定传染病管理:水痘 其他:疥疮
綦江区2019年前三季度学校传染病病例统计
1
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

跳到“风疹”
(提示:点击文字,链接相关内容。) 第18页/共58页
水痘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
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第19页/共58页
返回
水痘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
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 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 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 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 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其他10例感染H7N9禽流感的是江苏6例、安徽 1例、浙江3例。
第6页/共58页
症状
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 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 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 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 咯血痰。
第9页/共58页
起居预防
1.春季万物复苏,应当早睡早起,以适应自然 界的生发之气。 2.“春捂”防病: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多变,要 保暖防寒,提高人体的防御能力。 3.运动锻炼:春天,万木吐翠,空气清新,增 加户外运动锻炼,既采纳自然之气养阳,又使 气血通畅、郁滞疏散,提高正气,强体防病。 4.调畅情志: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 情绪
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46正确洗手法用水湿手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47打肥皂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48搓手掌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49擦手背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50擦指缝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转转大拇指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抓抓手心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擦擦手腕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用自来水冲净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冲干净手后双手捧水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5611用捧的水冲洗水龙头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5712用干净卫生的干毛巾擦干手中小学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
校园传染病知识普及 传染病预防 应急处理 培训讲座课件(完整框架)

分享人:XXX什么是传染病校园常见传染病预防措施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01什么是传染病短短 5年间,欧洲人口减少了近1/2。
传染病的大流行是人类的灾难。
1918年全球爆发流感,死亡人数达2000万,其中美国死亡50万,比因战争死亡的人数还要多。
非传染病传染病给这些疾病分类,哪些属于传染病?哪些属于非传染病?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有什么不同?近视眼:由于患者自身的眼部结构发生变化引起的,不能传染。
结膜炎:由于外来的致病细菌或病毒引起的,具有传染性。
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人动物人人动物动物39种法定传染病∶甲类∶2种(霍乱、鼠疫)乙类∶26种(麻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副伤寒、乙脑、流脑等)丙类∶11种(流感、风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非法定传染病∶水痘疾病名称是否患过此病是否接种过疫苗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乙肝腮腺炎细菌性痢疾甲肝蛔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结膜炎(红眼病)从小到大你患过那些病?√√√√√√√√√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02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以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或者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水、饮食、生物媒介、母婴、体液、血液、直(间)接接触、医源性、土壤等。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蛔虫是传染源吗?传染源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并散播病原体的人(可以是患者也可能是携带者)或者是受感染的动物。
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水、饮食传播传播途径生物媒介传播接 触传播空 气传播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少特异性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
学校传染病预防专题培训讲座课件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接触传播
食物传播
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或气溶
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物体或
通过食物或饮水中的细菌、
胶传播,如咳嗽或打喷嚏
与患者接触传播。
病毒或寄生虫传播。
时。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1
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水正确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咳嗽或打喷嚏后。
2
保持清洁
经常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桌面、门把手等,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开展学生、家长和教师
建立健全的学校传染病
制定并执行针对性的传
的健康教育,增强大家
监测制度和报告机制,
染病预防策略。
的防病意识和应对能力。
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
施。
3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摄入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学校环境与传染病预防
清洁环境
提供洗手设施和消毒剂
提供健康食物
保持学校环境整洁,定期清
在学校各处提供洗手设施和
提供健康的食物选择,促进
洁卫生间、教室和公共区域。
消毒剂,方便师生随时保持
学生的营养均衡和免疫力。
手部清洁。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学校传染病预防专题培训
讲座课件
学校传染病预防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培训将帮助您了解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有效预防常见学校传染病的传播。
常见学校传染病及其症状
1
手足口病
症状包括口腔溃疡、体温升高、手部和足部出现水泡和溃疡。
2
流感
症状包括咳嗽、发热、打喷嚏、喉咙痛和身体乏力。
3
感冒
症状包括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咙痛和发热。
传染病防控的知识讲座

高而使巩膜、皮肤、粘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出现黄
染的现象。
各种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时间
• 流感:病人隔离至症状消失,且隔离时间不少于1 周
• 普通感冒:烧退后2天
• 麻疹: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出疹后10天。
• 手足口病:直到退热,口足的溃疡及水泡结痂后1周或自发病之日起2周。
• • 水痘:自发病之日起至全部水痘疱疹结痂,但不得少于14日。 结膜炎(红眼病):眼睛不再有异常分泌物(1~2天)。
症状监测的种类
眼结膜充血:结膜表层血管的充盈扩张,可以呈弥散 性充血,也可表现为局部充血,充血的颜色多鲜红, 愈向穹隆区充血愈明显,向角膜缘部充血减轻。 腮腺肿大: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 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黄疸:是指高胆红素血症,临床表现即血中胆红素增
麻疹
水痘
由多种人肠道 麻疹是由麻疹 由水痘-带状 病毒引起的一 病毒引起的急 疱疹病毒初次 种儿童常见传 性呼吸道传染 感染引起的急 染病,大多数 病。临床症状 性传染病。、 患者症状轻微, 有发热、咳嗽、 皮疹形态发展 以发热和手、 流涕、眼结膜 从斑疹→丘疹 足、口腔等部 充血、口腔粘 →疱疹→结痂, 位的皮疹或疱 膜斑、全身淡 部分仅6~8小 疹为主要症状。 红色丘疹。 时,皮疹发展 快是该病待征 之一。
缺课原因 聚集病例
• 教师:如何及早发现学生患病及报告,
同时做好相应卫生工作;
• 领导:如何应对传染病的暴发或流行,
根据预案落实各项措施。
及时报告 落实措施 督促检查
疾病定义
流感
由流感病毒引 起的急性呼吸 道传染病。 流感样病例 (ILI):发热 (腋下体温 ≥38℃),伴 咳嗽或咽痛之 一。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防控知识讲座.doc

学校常有传得病的防控知识讲座流行特色(一)极易发生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成天在一同生活学校,互相之间亲密接触。
2.假如卫生设备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得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得病的集散场所学校是社会一个特别的构成人,年纪构成从小孩、少年到青年。
学生每日从四周八方一家一户聚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别到千家万户里去。
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别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因此说学校是传得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得病的迸发和流行传染源、流传门路和易动人群是传得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行。
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流传门路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
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简单进入学校,传染体制极易实现。
因此学校极易造成传得病的迸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学校传得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得病流行同样,拥有显然的季节性变化。
冬春天呼吸道传得病多发,夏秋天则以肠道传得病为主。
除此之外,学校传得病发,夏秋天则以肠道传得病为主。
除此之外,学校传得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期及开学有亲密关系。
(五)年纪特色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纪能够从6岁到20岁左右。
学校传得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纪不一样而有所不一样。
小学因为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得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得病均能够迸发、流行。
传得病觉症状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由惹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涨期:特色为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上涨的方式有骤升和渐升。
体温忽然高升,在数小时内体温就上涨到最高点,称为骤升,如肺炎球菌性肺炎。
体温渐渐高升,在多日内上涨到最高点,称为渐升,如伤寒。
(2)高热连续期:其特色为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趋于均衡。
(3 )退热期:其特色为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增添而产热趋于正常,体温恢复至正常调理水平。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讲座.ppt

学校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
哪些?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流行性腮腺炎
❖水痘
❖肺结核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
❖学校最常见的传染病,由不同种 类的流感病毒引起。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咳嗽、 流涕、乏力、全身酸痛等
❖传播特点:传染性强 传播速度快 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通过X片临床确诊 ❖传染期:涂阳病人 ❖治疗:抗痨治疗(至少半年)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隔离传染源(最重要)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最经济实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 ❖定期进行室内外环境消毒 ❖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均衡饮食注意劳逸结合,提
高自身抗病能力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接种疫苗预防(麻腮风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
❖诺如病毒感染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预后 良好。但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
感染诺如病毒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 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 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 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 致脱水。
诺如病毒的传染性
❖ 诺如病毒传染性强,所有人群均易感。病人 发病前至康复后2周,均可在粪便中检到诺如 病毒,但患病期和康复后三天内是传染性最强 的时期。通常通过以下途径获得感染:
学校常见传染病 防控知识讲座
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的定义
❖ 传染病: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 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 39种法定传染病: 甲类:2种(霍乱、鼠疫) 乙类:26种(麻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副 伤寒、乙脑、流脑等) 丙类:11种(流感、风疹、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 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的知识讲座PPT课件

猩红热
皮疹初呈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 压之褪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 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6
麻疹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 血、口腔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出 现斑丘疹等,其中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和颊黏膜出现柯氏斑为特征
7
风疹
➢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 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23
24
4
猩红热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通常2~3天 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 3、皮疹。 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
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 “杨梅舌” 隔离期限:咽拭纸培养3次阴性,无条件咽拭纸培 养者自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
症状:单眼或双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 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视力。
18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防控措施
19
控制传染源
பைடு நூலகம்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
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
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成都市双庆小学校医务室
1
学 校 常见传 染 病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 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
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流腮、流感
2
水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15
11
手足口病
2020/4/15
12
猩红热
➢ 临床表现:以发热(可达39℃左右)、咽峡炎、全身弥 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为主要症状
在皮肤皱褶处,皮肤密集或
因摩擦出血而呈紫红色线状,
称为“线状疹”
2020/4/15
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分布 均匀的针尖大小丘疹,压 之褪色
13
猩红热“草莓舌”
症状,1-2日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 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使下颌骨边缘不清
2020/4/15
15
流行性感冒
➢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 临床表现:突然起病的高热(>38.5℃) 、全身酸痛、咽
痛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血常规:白细胞减少 ➢ 诊断:未流行时,散发病例不易诊断;短时间内出现较多的
2020/4/15
22
保护易感人群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注意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 接触;进行预防接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2020/4/15
23
2020/4/15
24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2020/4/15
成都市双庆小学校医务室 2013年11月20日
1
学 校 常见传 染 病
常见出疹性传染病 麻疹、风疹、水痘、猩红热、手足口病
其他常见呼吸道传染病 流腮、流感
2020/4/15
2
水痘
传染源:病人为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天 临床表现:
水痘疱疹,形似露珠水滴,呈椭圆形,3﹣5mm大小,
基部有一圈红晕
2020/4/15
10
手足口病
➢ 临床表现:
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d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 在38℃左右
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四部曲)
,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 四不特征 口腔粘膜如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患儿常 因疼痛流涎拒食
症状:单眼或双眼结膜充血,大量粘液脓性
分泌物,但一般不影响视力。
2020/4/15
18
保护易感人群
控制传染源 防控措施
2020/4/15
19
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
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
1、发热: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 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2、出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 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 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 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7天。
2020/4/15
4
猩红热
相似患者,结合发病季节等流行病学资料,可基本诊断
2020/4/15
16
常见传染病的隔离期
病名
隔离期
病名
隔离期
病名
隔离期
麻疹 至出疹后5天, 甲肝 发病日起21天 流行性脑脊 至症状消失
合并肺炎至出疹
髓膜炎
后3天,但不
后10天
少于发病后7
天
风疹 至出疹后5天
猩红热
至症状消失后 流行性乙型 隔离至体温
猩红热“杨梅舌”
与发疹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 出覆以白苔的舌面,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 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突起,称“杨梅舌”
2020/4/15
14
流行性腮腺炎
➢ 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欲不振等前驱
离、早治疗,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
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020/4/15
20
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 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 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 的机会。
2020/4/15
21
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 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 如菌痢、伤寒等
3.手、用具、玩具 -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如手足口病
4.虫媒传播 -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 -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
2020/4/15
5
猩红热
皮疹初呈淡红色斑丘疹,大小不等,高出皮肤,
压之褪色,散在,后渐密集呈鲜红色,进而转
为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
2020/4/15
6
麻疹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 血、口腔粘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出 现斑丘疹等,其中以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和颊黏膜出现柯氏斑为特征
2020/4/15
7
风疹
➢ 临床表现: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在红色斑丘 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
2020/4/15
8
荨麻疹
不具传染性
2020/4/15
9
水痘
➢ 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的斑、 丘、疱疹和结痂,可有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轻 微全身症状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通常2~3天 临床表现:1、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 2、咽峡炎:表现有咽痛、吞咽痛, 3、皮疹。 4、“草莓舌”、“杨梅舌”:舌乳头肿胀形成“草
莓舌”,2~3日后舌苔脱落,舌乳头凸起,称为 “杨梅舌” 隔离期限:咽拭纸培养3次阴性,无条件咽拭纸培 养者自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
俗称“红眼病”,是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又 叫暴发火眼。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 结膜炎两类,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 膜炎为重。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 。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最常见为眼--手--眼 的传播。如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 、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电子游戏机 、电脑的键盘等都有可能感染此病。
,咽培养连续 脑炎
正常
3次阴性或发
病后7天
水痘 至全部结痂或不 流行性 自发病日起7 急性出血性 隔离至症状
少于病后14天 感冒 天
结膜炎
消失
细菌性 至症状消失后7 痢疾 天或大便培养2
~3次阴性
流行性 至腮腺完全消 手足口病 腮腺炎 肿,约21天
症状消失后 一周
2020/4/15
17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发热:低热或中等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 2-疱疹:初期为红斑丘疹,经数小时发展为疱 疹,形似露珠水滴,3~5mm大小,疱液透明,后 转为混浊。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靠近心脏一端, 四肢远端较少。曾接种过疫苗者表现不典型。 隔离期限:完全结痂脱落且不少于发病后14天。
2020/4/15
3
手足口病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多发生5岁以下幼儿 潜伏期:3~7天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