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概述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随着学校季节性传染病的增加,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我们需要关注它的流行特点、预防措施、应急预案等内容。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常见学校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流行特点学校传染病是指在学校中大范围流行的传染病。
它的流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染性强:学校群体生活密集,学生之间接触频繁,传染病易于通过呼吸道、食物、接触等途径传播。
2.易发生聚集性疫情:由于学生集中在一起,传染病易于在学校内产生局部或大范围的疫情。
3.季节性变化:有些传染病在季节交替时更容易爆发。
二、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流行,我们应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们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加强环境清洁:学校应定期对学生宿舍、教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学校环境的卫生整洁。
3.加强疫情监测:学校应建立传染病监测系统,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病的爆发。
4.采取隔离措施:一旦发现学生有传染病症状,学校应立即将其隔离,并组织及时的治疗,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
5.加强饮食安全:学校食堂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防止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6.搭建信息通道:学校应建立健康信息平台,及时向学生和家长发布传染病预防知识,加强对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三、应急预案为了应对学校传染病流行的紧急情况,在预防措施之外,学校还应制定应急预案,以便在疫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1.建立指挥部:学校应建立一支专门的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各项防控措施。
2.及时发布信息: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学校应立即发布疫情信息,提醒学生和家长注意预防。
3.积极的应对措施:学校应根据疫情情况调整学生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等,避免疫情扩散,同时与卫生部门合作,开展应对措施。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随着学校里人群聚集、交往频繁,学校传染病防控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以下是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1. 流感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学校传染病,特别是在冬季流感高发期间。
预防措施包括教育学生正确洗手、讲授咳嗽与打喷嚏礼仪、定期通风和清洁学校环境、推行流感疫苗接种等。
学校应加强对流感症状学生的监测和隔离措施。
2. 水痘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学生洗手、保持室内通风、减少人员密集活动、及时隔离患病学生,并要求确诊学生休学疗养。
3. 腹泻腹泻是学校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饮水、接触传播等途径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提供安全卫生的饮食、定期检查食品卫生、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保持干净的学校环境、做好厕所的清洁与消毒等。
4. 结核病结核病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可经飞沫传播。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宣传教育学生正确的卫生习惯和传染病知识,提醒学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保持室内通风等。
5. 传染性脑膜炎传染性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学校传染病,可通过飞沫传播或与患者接触而感染。
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加强清洁和通风,提倡学生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
在疫情爆发时,学校可以考虑暂停集体活动,减少聚集。
6. 结膜炎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学生之间不共用眼镜、洗脸毛巾等个人用品,加强手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及时清洁和消毒学校环境。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需要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卫生教育,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通风,定期检查食品卫生,并在疫情出现时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学生和家长应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咳嗽礼仪、避免共用个人用品等行为。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和管理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
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加上学校又是政府、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因此,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必须高度重视。
学校常见传染病有哪些?流行特点是什么?1、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高。
临床表现:可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传染源:流感患者。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
隔离期:退热后2天。
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传染源:腮腺炎患者和携带病毒者。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
隔离期: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3、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疱疹病毒的一种)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在出疹第2—3天内,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
传染源:水痘患者。
传播途径:水痘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
隔离期:隔离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 14日。
4、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痛,口腔粘膜疹,在手、足、臀等部位出现丘疹、疱疹。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控制流程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预防控制流程
一、常见传染病类型
学校是人员密集的场所,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学校传染病类型:
1. 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水痘、麻疹等,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2. 消化道传染病:如痢疾、霍乱等,主要通过接触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
3. 接触性传染病:如红眼病、手足口病等,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二、预防控制措施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的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学生健康监测: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潜在的传染病患者。
2.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教育学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等。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4.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疫苗接种。
5. 限制外来人员进入: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避免传染病的传入。
三、应对措施
一旦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隔离:将患者送往医院隔离治疗,并对其接触人员进行医学观察。
2. 消毒处理:对患者的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患者的物品进行清洗和消毒。
3. 停课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控需要,对可能存在感染风险的班级或全校进行停课处理。
4. 加强宣传教育:及时向师生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师生自我防护意识。
5. 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疫情情况。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分析1. 引言1.1 学校传染病的定义学校传染病是指在学校内传播的各种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密切接触或者共用物品传播。
常见的学校传染病包括流感、水痘、传染性腮腺炎、麻疹等。
这些疾病在学校中容易发生集体暴发,给师生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严重威胁。
学校传染病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旦爆发往往难以控制,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师生的学习生活。
而且由于学生之间的密切接触和共同生活环境,学校传染病的传播风险更高。
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传染病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增强对学校传染病的认识和重视,才能有效地减少疫情的发生,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
1.2 学校传染病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危害学校传染病会对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由于学校集中人群密集,传染病易在学校内传播,一旦发生传染病暴发,将会导致多人同时患病,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
而且,学校传染病多数为呼吸道传染病,对呼吸系统造成危害较大,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学校传染病会给学生和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传染病的传播会引发人们的恐慌和焦虑情绪,尤其是在学校这样一个需要和谐稳定氛围的地方,传染病的传播不仅会让人们担心自身健康安全,也会增加人们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学校传染病会影响学生和教职工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一旦出现疫情,学校可能会被迫停课或者暂停办公,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职工的工作进度。
疫情期间学校会进行隔离措施,使得学生和教职工的日常活动受到限制,生活质量大幅降低。
学校传染病的危害不容忽视,预防和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1. 手部卫生:教育学生和教职工养成经常洗手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接触食物、鼻涕或咳嗽后。
2.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和教职工对传染病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如何预防传染病的传播。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

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校园常见传染病防控1、引言本文档旨在指导学校师生进行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障校园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本文涉及以下内容:传染病概述、传染病防控流程、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2、传染病概述2.1 传染病定义:传染病是指因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的,具有一定传染性的疾病。
2.2 常见传染病:流感、麻疹、水痘、痢疾等。
3、传染病防控流程3.1 监测与报告:建立学校传染病监测与报告机制,及时掌握学校内传染病的发生情况。
3.2 感染源控制:对发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封控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
3.3 消毒措施:加强校园内部的经常性消毒工作,特别是公共场所和接触面较多的区域。
3.4 环境改善: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与卫生环境,尽量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3.5 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提高对传染病的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
4、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4.1 流感防控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等。
4.2 麻疹防控措施:接种麻疹疫苗、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患者接触等。
4.3 水痘防控措施:接种水痘疫苗、保持良好的室内通风、避免接触患者的皮疹等。
4.4 痢疾防控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勤洗手、避免饮用未消毒水源等。
5、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5.1 应急组织机构:成立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明确职责和指挥体系。
5.2 救治与救护措施:组织学校医疗资源,做好患者的救治和紧急救护工作。
5.3 情况通报与信息发布:及时向学校师生及家长通报传染病情况,发布防控指南。
5.4 校园封控与清洁消毒:按照相关规定,做好校园封控和清洁消毒工作。
6、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传染病防控流程图、传染病防控手册、应急联系人名单等。
7、法律名词及注释7.1 传染病防控法:指对传染病进行防治和控制的法律法规。
7.2 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指对学校内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报告的制度。
学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如流感、麻疹等,通过飞沫、 气溶胶等形式传播。
接触传播
如肠道传染病,通过接触污染 的物品或食物传播。
血液传播
如乙肝、丙肝等,通过血液接 触传播。
昆虫传播
如登革热、疟疾等,通过蚊虫 叮咬传播。
传染病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学习
传染病可能导致学生缺 勤,影响学习进度。
危害健康
传染病可能引发严重的 身体不适,甚至危及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定期清洁消毒
学校应定期对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 ,保持环境卫生。清洁时应使用含有有效氯或酒精的消毒液 ,并注意通风换气。
垃圾分类与处理
学校应建立垃圾分类制度,将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分别处理 。特别是医疗垃圾,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 处理。
宣传教育
健康教育课程
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传染病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 意识。
身。
预防措施包括接种麻疹疫苗、避 免接触病人、保持良好的个人卫
生习惯等。
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是一类通 过食物、水或接触传 播的疾病,如霍乱、 痢疾等。
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 食卫生、勤洗手、避 免饮用生水等。
症状包括腹泻、呕吐、 腹痛等。
其他传染病
01
其他学校常见的传染病包括风疹 、腮腺炎、百日咳等。
命。
心理压力
社会负担
传染病可能引起恐慌和 焦虑,对学生的心理健
康造成影响。
传染病的传播可能给社 会带来经济和医疗负担。
02 学校常见传染病类型
流感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 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具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多发病的预防和控制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该病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 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学校中如果有学生感染手足口病,很容易在幼儿园 和小学的儿童中传播。
结核病
总结词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 慢性传染病,通常通过飞沫传播。
详细描述
结核病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 盗汗等。学校中如果有学生感染结核 病,很容易在师生中传播,因此需要 及早发现和治疗。
05 学校传染病及多发病案例 研究
某学校流感爆发案例分析
流感爆发时间:XXXX年 春季
传播途径:飞沫传播、接 触传播
症状表现:发热、咳嗽、 喉咙痛、肌肉酸痛等
防控措施:加强晨检、隔 离治疗、教室消毒、宣传 教育
水痘在学校的传播与控制
水痘爆发时间:XXXX年秋季
症状表现:发热、头痛、咳 嗽、乏力等,皮肤出现红色
02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呼吸 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学校结核病防控成功案例
症状表现:低热、 盗汗、咳嗽、咳痰 等
防控措施:加强晨 检、隔离治疗、教 室消毒、宣传教育
结核病爆发时间: XXXX年春季
传播途径:飞沫传 播
经验教训:加强师 生健康教育,提高 防控意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斑疹、丘疹、水疱等
02
01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水疱液
传播
03
防控措施:加强晨检、隔离 治疗、教室消毒、宣传教育
04
05
经验教训:加强学生个人卫 生习惯培养,提高家长和师
生防控意识
手足口病预防与控制实践
手足口病爆发时间:XXXX年 夏季
04
防控措施:加强晨检、隔离 治疗、教室消毒、宣传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病。临床特点为急起高热,全身酸痛、乏力,或伴轻度 呼吸道症状。该病潜伏期短(潜伏期1~3日,最短数小时, 最长4日。
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
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主 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当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时, 人群普遍易感而发生大流行。一般每10~15年可发生一次 世界性大流行,每2~3年可有一 次小流行。乙型流感多 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一般只引起散发。
水痘
水痘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水痘是原发性感染,多 见于儿童,临床上以轻微和全身症状和 皮肤、粘膜分批出现迅速发展的斑疹、 丘疹、疱疹与结痂为特征。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
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 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 流行。
预防控制措施
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临床特点为为恶心、呕
吐、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普遍,成人患 者腹泻为多,24h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 或水样便。此外,头痛、轻度发热、寒颤和肌 肉痛也是常见症状,严重者出现脱水。该病潜 伏期短(潜伏期4~48h,少数在18~72h),传 染性强,传播迅速。
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
进食受污染的食品,饮用受污染的水。
昆虫或动物媒介 昆虫通过沾有病原体的足部或口部,将病原体散播;有些病原体要先 在昆虫体内寄居一段时间繁殖后,才具传染性。 血液/体液传染 母婴传染 通过输血、文身、穿耳、被污染的针具扎伤或性行为传播。 病原体由母体进入胎儿,使胎儿受到感染。
人群传染病发病频率分级:
密切接触21天,被免者28 天
4天 7天 7天
集体机构人员4天 医学观察7天
风疹
水痘 流腮 流脑 甲肝 乙肝
10-12天
14-16天 14-21天 2-3天 30天 60-90天
5天
10天 8天 数小时 15天 45天
25天
24天 30天 7天 45天 160天
必要时5日内接种高效价 球蛋白
21天 21天
手足口病有哪些并发症
心肌炎 脑炎 脑膜炎 弛缓性麻痹
发现传染病怎么做
报告 洗手 停课 消毒 晨检与因病缺课登记 隔离 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洗手---正确的洗手步骤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搓: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两手交叉 并互相摩擦,两手搓揉手掌及手背, 作拉手姿势以擦洗指尖,此动作至 少须20秒。(搓手心、手背、手指 尖)
预防控制措施
①管理传染源:病人隔离治疗1周,或至退热后2天。不住院者外出应 戴口罩。单位流行应进行集体检疫,并要健全和加强疫情报告制度。 ②切断传播途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可用食醋或过氧乙 酸熏蒸消毒。流行期间暂停集会和集体文体活动。到公共场所应戴口 罩。不到病人家串门,以减少传播机会。病人用过的食具、衣物、手 帕、玩具等应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 ③健康教育工作:教育学生平时加强身体锻炼,合理饮食和休息,增 强自身抗病能力,养成勤洗手,不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等良好的 个人卫生习惯。 ④接种流感疫苗:在疫苗株与病毒株抗原一致的情况下,均有肯定的 预防效果。接种时间: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接种,推荐接种时 间为9至11月份。接种对象:所有希望减少患流感可能性,没有接种禁 忌,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禁止接种流感疫苗的人 群:(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2)格林巴利综合症患 者;(3)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4)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5) 慢性病发作期;(6)严重过敏体质者;(7)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 全病毒灭活疫苗;(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传染病人
病原体携带者
受染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 人所经过的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有:
空气传播
水传播、饮食传播
生物媒介传播
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 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 传染过程 通过与感染者身体的直接接触,如抚摸、拥抱等。 通过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如毛巾、梳子、衣物和文具等。 吸入感染者打喷嚏、咳嗽、吐痰、讲话时喷出的飞沫; 空气或飞沫传播 手触摸沾有飞沫、痰液的污染物或地面,再触摸眼、口、鼻等粘膜进 行传播;病原体附着在微尘或水雾中,在空气中漂浮,经呼吸道进入 体内。 食物或水 (共同的污染源) 传染疾病种类 疥疮、水痘等 头虱、结膜炎(红眼病等) 非典型肺炎 流行性感冒 肺结核等 霍乱、细菌性痢疾 甲型肝炎等 乙型脑炎、疟疾(蚊子传播)、 肠道传染病(苍蝇、老鼠传 播)、狂犬病(狗传播)等 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先天性梅毒、艾滋病等
20天,可同时服疫苗预防
不检疫
5天,并连续3次粪检阴性
7天。
预防接种
目前最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
学校和托幼机构: 组织配合协调 接种证查验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示意图
患者或携 带者(携带病
毒)
讲话、咳嗽、空气传播途径
病原体
飞沫悬 浮于空 气中
散播 病原体
健康人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感
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
四不特征 —— 不痛、不痒、不结痂、不
结疤
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
手足口病有较强的传染性(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 感染者(1:100) )。 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手足口病有哪几条传播途径
多途径传播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亦可发生 感染-粪口途径传播
隔
离
1、经正规医疗机构出具证明可在家或者住 院隔离治疗。
2、医院出具复课证明且达到隔离期时间。 3、隔离期内老师需跟踪了解病情进展。 4、在家隔离治疗时不参加聚集活动。 5、做好家长工作,争取支持理解配合。 忌:心太软
常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
病名
麻疹 流感 猩红热 手足口
潜伏期 常见
8-12天 1-3天 2-4天 3-7天
学校、托幼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
宜昌市CDC 曹亚军
2018年11月3日星期六
传染病基本知识---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病毒、病菌、
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 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
行性。
传染病概述---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 人或动物。
(1)散发 (2)暴发 (3)流行:微流行、小流行、大流
行、 国际大流行
8
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1、学校的特点 相对封闭 人群聚集 容易相互传播 接触面广 (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 2、学生的特点 个体的免疫力较低 容易受传染 自我保护意识差 (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感人群都 是儿童与青少年 )
什么是手足口病
婴儿和儿童的常见疾病,夏秋季高发。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流行的报道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cox16,ev71)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尤其是3岁以下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极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
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
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通常 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 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 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 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疹子有哪些特点
四部曲 —— 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
个部位
四不像 —— 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
“红眼病”-急性结膜炎
“红眼病”医学上称急性结膜炎。是由细菌或病毒感
染引起的,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夏季流行 的“红眼病”多属于病毒性结膜炎。
红眼病传染性强,发病急,传播快。患儿的眼泪和眼
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健康人如果接触了患儿 污染了的东西,如毛巾、手帕、脸盆、书、玩具以及 门把手、钱钞等,常常在24小时之内就发病。另外, 游泳也是传播“红眼病”的主要途径。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定为丙类法定传染病,成 为我国第38种法定传染病。
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
手足口病有什么症状
潜伏期大约2-7天,大多数感染后没
有临床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其中的大 部分病例经过几天后会自愈,无需特 殊治疗。 疾病初期可能表现为轻微的感冒症状。 典型症状为口腔、手掌、脚掌出现水 泡、溃疡,可能合并发热,病程为七 至十天。
预防控制措施
1、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
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2、要注意手的卫生。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不要用脏手揉眼睛,要勤剪指甲。
3、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
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疫情报告内容(2)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冲:将双手冲洗干净
捧: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擦:用干净的毛巾、擦手纸将手擦 干
晨午检与因病缺课
每日进行晨午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
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 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学校和托幼机
构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要进行病因追查和 登记,即对就诊的患儿要及时向家长了解 诊疗情况,根据病情,患病儿童可居家或 住院隔离治疗,以减少交叉感染。
2018/11/3
9
常见传染病---肠道传染病
肠道传染病的病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