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共31页文档

合集下载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案例五:脾胃病全身望诊案例
总结词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与黄色、长夏相应。脾胃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腹胀 、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同时还会影响精神状态等方面。
详细描述
一位20岁的大学生,由于饮食不规律和暴饮暴食导致胃病。他感觉上腹部不适或 疼痛等饱胀感,同时伴有反酸嗳气、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伴有精神疲惫乏力 、萎靡不振。经过医生诊断,被确诊为慢性胃炎。
自然光线
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全身望诊,因为自然光线能真实反映患者的皮肤色泽 和形态。
医生自身素质与技巧
专业素养
医生应具备扎实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病情。
技巧运用
全身望诊需要医生运用多种技巧,如远观、近观、动态观察等,医生需要熟练掌 握并灵活运用。
患者状态与配合程度
患者状态
全身望诊时,患者的状态也非常重要,医生需要让患者处于 舒适状态,避免疲劳、紧张等情绪影响望诊结果。
THANK YOU.
案例三:心脏病全身望诊案例
总结词
心主血脉,与红色、夏季相应。心脏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心悸 、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同时还会影响面色、舌 质等方面。
详细描述
一位55岁的女性,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多年。最近她感觉胸 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同时伴有面色苍白、舌质紫 暗等症状。经过医生诊断,被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期。
望色
定义
望色是指观察患者的面色、皮 肤色泽、斑痣等,以判断病情
的方法。
分类
正常面色、病理面色。
临床意义
对于了解患者的气血盛衰、寒 热虚实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望形
01
02
03
定义
望形是指观察患者的体型 、胖瘦、姿态等,以判断 病情的方法。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形态表现:包括体 型、皮肤、毛发、 面色、表情等。
望形态的技巧和方法
远近观察
远观整体,近观细节,注意光线和角度。
对比观察
对比左右两侧,对比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 差异。
顺序观察
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注意对称性。
重点观察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经验,有侧重地观察 特定部位。
望形态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01
02
03
指导预防
根据全身望诊的结果,医生可以指 导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预防 潜在疾病的发生。
全身望诊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
要点一
实践经验
要点二
案例分析
全身望诊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地实 践和学习,提高自己的诊断水平。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典型的案例,学习如何运用全身望诊 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诊断能力。
舌的表现
舌的颜色、形状、大小、位置等都能反映 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例如,舌色鲜红 、舌苔黄腻,可能提示热证或实证;舌色 淡白、舌苔薄白,可能提示寒证或虚证。
望舌的技巧和方法
望舌技巧
观察舌时,最好选择在自然光下,让患者把 舌头伸出口外,尽可能暴露舌体的全部。观 察舌的颜色、形状、大小、舌苔等,需要仔 细观察和比较。
表现
面色可分为正常、主病、善色、恶色几种。正常面色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主病面色分为青、赤、黄、白、 黑五种,分别提示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病变;善色为有光泽、含蓄不露,提示病情轻、预后好;恶色为 枯槁晦暗、暴露明显,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望面色的技巧和方法
技巧
望面色时要注重整体观察,即观察整个面部肌肤的光泽度和颜色变化,而不是仅关注局部变化。同时 ,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舌脉象等信息综合分析。

全身望诊_精品文档

全身望诊_精品文档

五色配五脏:肝心脾肺肾—青赤黄白黑。
④预测疾病转归:
轻。
荣润光泽:为脏腑精气未衰,无病或病 晦暗枯槁:为脏腑精气已衰,病重。
34
3、面部分候脏腑 (1)《灵枢·五色》划分法
庭、颜—前额 阙——眉间 明堂——鼻 藩——颊侧 蔽——耳门
35
明堂脏腑色部
(1)《灵枢·五色》划分法
庭——首面 阙上——咽喉 阙中(印堂)——肺 阙下(下极、山根)——心 下极之下(年寿)——肝 肝部左右——胆 肝下(鼻端,准头、面王)—脾
( 2 )恶色
•恶色:面色枯槁晦暗 •表现:青如草兹,赤如衃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炲。 •病机: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荣于面。 •意义:久病,重病,阴病,预后较差。
42
常色与病色鉴别表
五色
正常面色
青 如以缟裹绀
轻病面色(善色) 重病面色(恶色)
如翠羽
如草兹
赤 如以缟裹朱
如鸡冠
如衃血
黄 如以缟裹栝萎实 如蟹腹
17
(三)神的分类及判断
1. 得神:有神,是指精充、神旺的表现。 2. 失神:虚、实之分。精亏神衰、邪盛神乱。 3. 少神:神气不足,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
是指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
4. 假神:是指久病、重病患者某些症状,突然出
现暂时“好转”的现象。
18
1.得神(有神)
概念:脏腑精气充足,神气旺盛的反映。 临床表现:
明润:面部皮肤光明润泽,为有神气。 表示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脏腑功能正常。
含蓄:面色红黄隐隐,含于皮肤之内,不特别显露, 为有胃气。 表示胃气充足,精气内含。
•分类:
39
常色的分类
( 1 )主色

62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PPT课件

62中医诊断学全身望诊PPT课件

血瘀
痛证
黑色
全身望诊
特点 青黑 黑而暗淡、黧黑 黑而干焦 眼眶黑 紫黑、黧黑 青黑
38
39
40
41
42
43
44
痛证的特殊姿态——护处必痛
45
46
47
问答
问题提问与解答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SESSION
48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 持与积极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 估表,如果对我们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
9
5.诊察眼神为什么是望神的重点 目通于脑,“神藏于心,外候在目” “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 察目可以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
10
11
12
13
14
151617Fra bibliotek1819
望神的注意事项
做到一会即觉 务必神形合参 抓住主要症状 注意识别真假
20
21
22
23
24
25
第一节 望诊
概念: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 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 或疾病的情况,称为望诊。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原理: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 心为主宰,脏腑为中心,身形各部在经络的联系与 沟通作用下,也“内属脏腑”,从而使内脏与形体 各部之间构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观察机体 表现的各种外象,便可测知脏腑功能强弱及气血阴 阳盛衰,判断疾病情况。

第15集《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

第15集《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

第15集《中医诊断学》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如下:问诊就讲完了,现在我们开始讲望诊。

四诊的顺序上,原来一般都是提望闻问切,我们为了和这个病历的记录相一致,一般也是病人来了,多半都是从问诊开始,所以根据这个实际情况,把问诊编成第一章,而把望诊编成第二章了。

第二章望诊望诊,什么叫望诊?(我)觉得大家都已经掌握了。

主要用眼睛去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和局部表现。

这个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是讲的全身的神、色、形、态改变,以及某一个局部,头、眼睛、手、腹部等等局部的表现,凡是用眼睛去看。

其中还有一个中医特别重视的就是舌象,还包括分泌物,还有一个小儿的指纹等等,这一些内容。

通过观察来测知他的健康状况,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说测知健康状况呢?我们来看病的也好,没看(病的也好),我们一般都可以观察他的神色形态,他的神色形态很好,他不一定是有病,或者虽然有病,也是还不太明显,一种亚健康状态,所以我们是观察健康状况,并且了解病情的一种检查方法。

简单的说就是用眼睛去观察来诊断病情。

第二个,原理。

用眼睛观察为什么能诊断出病情来,为什么能够认识到具体的病变。

这一个就是我们讲诊断原理的时候已经讲过。

最主要的一个就是有诸内者形诸外,就是司外揣内的原理,体表外在的,都是内脏气血阴阳的反映,通过外在的表现,可以推测内在脏器的活动、阴阳气血的状况,所以观察外在的表现,可以测知内部的变化。

《灵枢·本脏》篇所说的,“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它的意义,望诊的意义。

望诊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在《难经》里面提到,“望而知之谓之神”,把这个望诊的功夫处于一种神圣化、神化,一望而知,我们的望诊确实是可以从体表反映内部的状况。

有些看相的,实际上主要也是望诊,看相的这个人,有一些他采用了一些伪科学的方法,夸大(其词)来(骗人),但是也不能说看相的没有科学原理,那也是不对的,看相实际上里面还有很多科学原理,看面相,从脸上看一下,看手相,里面还是有科学原理的,只是有些人为了搞到一些经济利益来哗众取宠,夸大其词。

中医诊断学二章1全身望诊课件

中医诊断学二章1全身望诊课件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⑷白色 主 ①气虚-人参、黄芪、
②血虚-当归、熟地、阿胶 ③阳虚-杜仲、续断、菟丝子 ④寒证-附子、肉桂 ⑤失血-白及、三七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⑸黑色 主 ①肾虚
②寒证 ③水饮 ④瘀血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4、五色主病 ⑸黑色 主 ①肾虚 ②寒证
1、得神 表情自然,两目敏捷,光明有神,
面色荣润,呼吸平稳,肌肉壮实, 运动自如。 病轻,预后良好。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3、望神的分类及推断
精神不振,思维迟钝,两目乏神,
2、少神
面色少华,少气懒言,倦怠乏力, 肌肉松弛,动作缓慢 。
见于虚证,或疾病恢复期。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3、望神的分类及推断
淡青——虚寒;
血瘀 青④黑惊——风实寒、⑤痛剧肝;病
青灰,心胸憋闷苦痛——胸痹; 小儿高热,眉间色青——惊风。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实热
4、五色主病
⑵赤色
主 ①热证〔分虚实〕
满②面通戴红阳—证实热。; 虚热
戴阳证
两颧潮红—虚热,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颧红如妆—戴阳证,病危。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通过经络气血外连五体 〔皮、肉、脉、筋、骨〕, 五脏精气盛衰和功能强弱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三、望形体——内容 ⑴形体强弱 ①强壮—骨骼粗大、肌肉牢固、
筋强力壮、 精力旺、食 欲佳 ②羸弱—骨骼细小、肌肉瘦削、 筋弱无力、精力弱、食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三、望形体——内容
⑵形体胖瘦
①肥胖—形体肥胖,肉松皮缓,食少懒动, 见于阳虚脾弱,痰湿内盛。

(完整word)中医诊断学-望诊

(完整word)中医诊断学-望诊

第二单元望诊细目一望神得神有神精充神旺正常人病情较轻失神无神精亏神衰久病重病少神神气不足虚证或恢复期得神、少神、失神鉴别望神神志语言目面色动作呼吸肌肉得神清楚清晰明亮,灵活荣润灵活平稳不削少神不振懒言乏神少华迟缓少气松软失神不清混乱呆滞无华迟钝微弱瘦削假神(无神)——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暂时“好转”的虚假表现意义:提示脏腑精气耗竭,虚阳外越,阴阳即将离决,属病危(见于临终之前,为死亡的预兆)故古人比喻为回光返照、残灯复明神志——神昏或精神极度萎靡——神识清楚,想见亲人,言语不休——精神烦躁不安目—-目无光彩——目光转亮——浮光外露,目睛直视面——晦暗无华-—泛红——两颧如红妆形——身体沉重难移-—想起床活动——不能自己转动饮食-—无食欲—-欲进饮食神乱分证表现意义脏躁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虚证,心胆气虚,心神失养狂证狂躁不安,胡言乱语,打人毁物,不避亲疏阳证,痰火扰心癫病痴呆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阴证,痰浊蒙蔽心神痫病突然昏倒,口吐白沫,目睛上视,四肢抽搐,移时苏醒,醒后如常肝风挟痰上逆细目二望面色常色与病色常色——健康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病色——晦暗、暴露五色——赤色——热证/戴阳证满面通红-—实热证两颧潮红者——虚热证嫩红如妆,游移不定者—-戴阳证五色--白色—-虚证(血、气、阳)、寒证、失血证淡白无华-—血虚/失血(白光)白者—-阳虚(白光)白而虚浮-—阳虚水泛面色苍白——亡阳证/实寒证/大失血五色——黄色——虚证、湿证淡黄,枯槁无华-—萎黄——脾胃气虚面黄虚浮——黄胖——湿邪内阻面目一身俱黄-—黄疸鲜明如橘—-阳黄——湿热晦暗如烟熏——阴黄——寒湿五色-—青色——寒证、气滞、血瘀、疼痛和惊风淡青/青黑—-寒盛、痛剧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心阳暴脱面与口唇青紫-—心气、心阳虚衰青黄(苍黄)—-肝郁脾虚小儿眉间、鼻柱、唇周色青——惊风或惊风先兆五色-—黑色——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剧痛黑暗淡——肾阳虚黑干焦——肾阴虚眼眶周围色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瘀血意义判断气血盛衰识别病邪性质确定疾病部位预测疾病轻重与转归《素问·刺热》分候法额—-心鼻-—脾左颊--肝右颊-—肺颏——肾《灵枢·五色》分候法前额-—庭(颜)—-首面眉间—-阙——阙上-—咽喉阙中(印堂)——肺阙下(下极、山根)——心鼻柱下极之下(年寿)——肝-—肝部左右—-胆肝下(鼻端、准头、面王)——脾鼻翼——方上——胃鼻翼旁——面王以上——小肠颧骨下-—中央--大肠颊-—挟大肠——肾人中—-面王以下-—膀胱、子处细目三望形态一、形体——强弱胖瘦体强身体强壮——气血旺盛——抗病力强体弱身体衰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肥人湿多”、“肥人多痰”、“瘦人多火”二、姿态异常病人脸、面、唇、指(趾)不时颤动—-动风预兆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痫病、破伤风、子痫、马钱子中毒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中风病卒倒神昏,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痫病恶寒战栗(寒战)-—疟疾发作/战汗。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中医诊断学望诊全身望诊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望姿态
观察患者的姿势、动作和体位等, 以了解患者的气质和
五脏与人体各部位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过 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形态可以了解五脏气血阴 阳的盛衰情况。如肝病可见两胁下膨隆;脾 病可见腹部胀满;肾病可见腰部沉重等。
六腑与形的关系
六腑与人体各部位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通 过观察人体各部位的形态可以了解六腑功能 情况。如胃病可见食欲不振、胃脘胀满;肠
望体态
注意观察身体的挺拔程度、姿势是否自然 等。
神与脏腑的关系
肝主疏泄
肝的功能正常,则情绪稳定、 精神愉快。
肺主气
肺的功能正常,则呼吸顺畅、 精神振奋。
心主神明
心的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 思维敏捷。
脾主运化
脾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 精神饱满。
肾藏精
肾的功能正常,则精力充沛、 头脑清晰。
03
望色
作用
通过全身望诊,医生可以获取病人整体情况和病情的 初步印象,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全身望诊的未来发展趋势
发展趋势
随着中医诊断学的不断发展,全身望诊将更加注重定量 化和标准化,例如制定更加详细的望诊规范和标准等。
未来展望
未来,全身望诊可能会借助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 医生的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技 术对中医诊断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为中医诊断学的 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神的概念
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者。
神的表现
通过观察人的眼神、面色、言语、声音等,可以判断神是否充足、是否安详、是否清晰。
望神的方法和技巧
望眼神
注意观察眼神的明亮程度、集中程度、灵 活程度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