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第二课时(公开课)分析

合集下载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反思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反思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狼》,使学生了解蒲松龄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感受其文学魅力。

2. 引导学生分析《狼》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和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蒲松龄生平简介和文学成就。

2. 《狼》故事情节梳理和分析。

3. 《狼》人物形象分析。

4. 《狼》的寓意探讨。

5. 《狼》的写作手法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蒲松龄的生平成就、《狼》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寓意和写作手法。

2. 难点:《狼》的寓意和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对《狼》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蒲松龄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聊斋志异》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狼》,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课堂讲解:讲解《狼》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寓意和写作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狼》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自身阅读和思考过程,提出问题和建议。

7.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读后感,对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案反思:在本次公开课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讨论时间安排不够充分,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引导和鼓励不够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互动效果,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自主阅读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狼》与其他《聊斋志异》中的名篇,探讨其异同之处。

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

2. 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3.学习作者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塑造形象的写作手法,品味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能用自己的话翻译全文。

(2)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2. 教学难点:(1)体会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与狼有关的故事或成语呢(学生可能会回答“小红帽"东郭先生与狼”“狼子野心"等)狼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是贪婪、凶残的形象。

那么,在文学家蒲松龄的笔下,狼又会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狼》这篇文章。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

2.《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该书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郭沫若先生曾为蒲松龄故居题联,赞蒲松龄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题词: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生字读音。

缀(zhuì)___行窘(jiǒng) 迫苫(shàn) 蔽眈(dān) 眈相向瞑(míng) 目尻(kāo) 尾假寐(mèi) 黠(xiá)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全班齐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

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梳理文章脉络。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狼》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狼》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

初中语文公开课教案《狼》教学设计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狼》。

1.2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领悟作者的寓意。

1.3学习并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合作探究,分析狼的形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3.2激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狼的形象。

1.2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教学难点:2.1深入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2.2拓展到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通过展示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狼这一动物。

1.2提问:你对狼有什么印象?狼在人们心中通常是什么形象?2.课文朗读2.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2.2教师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朗读中的困难。

3.分析课文内容3.1分析狼的形象:狼的聪明、狡猾、勇敢等特点。

3.2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生命,和谐共处。

4.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4.1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2分析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等。

5.合作探究5.1分组讨论:狼在课文中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狼的形象有何不同?5.2分组讨论: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6.2拓展到现实生活中,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能性。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狼的形象,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中,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活跃。

2.教学改进2.1在分析狼的形象时,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使课堂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

2.2在拓展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3.教学亮点3.1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情,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课文的情境。

《狼》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狼》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狼》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狼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屠户和狼的性格特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屠户和狼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自主学习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课文讲授(一)复习巩固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下面我们就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回顾进行积累拓展。

第一步:解释重点词语,并说出含重点词意思的成语,教师先举出例子,做示范,调动学生,并且要做适当的引导,积极评价,提醒学生课下自己理解成语的意思。

第二步,翻译重点句子,含屠户和狼动作、心理、性格特点的句子,为下面的分析做铺垫。

,1.解释文言词语:(1)缀行甚远(缀玉联珠)形容完美的诗词作品。

(2)顾野有麦场(瞻前顾后)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3)场主积薪其中(杯水车薪)一杯水救不了一大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对解决困难作用不大。

(4)恐前后受其敌(腹背受敌)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

(5)屠乃奔倚其下(倚势欺人)依仗某种权势欺压人。

(6)眈眈相向(虎视眈眈)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

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7)意暇甚(好整以暇)形容既严整,又从容。

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二)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听蒲松龄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非常惊险的屠户智杀两狼故事。

那么文章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展开的?又是如何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的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阅读要求:1.结合文章句子,具体分析:课文在第①段中向我们交代了四大记叙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四要素时间:晚人物:一屠,两狼地点:途中事件的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小结:第①段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险,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后文写屠户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2.形势万分危急,屠户怎么办?阅读第②段,小组讨论后回答下面问题:(1)面对危险,屠户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表现了屠户怎样的心理?明确:缓兵之策:把骨头丢给狼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8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8 狼一、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熟读,理解课文,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2.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提高文言素养。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4.理解文本主旨。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体会现代汉语与古代语法之间的区别。

难点:把握文章主旨,并理解“狼"这一形象在古人思维中的意义。

三、课前导入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

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户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

四、知识链接1.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清代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著名文学家。

代表作《聊斋志异》。

2.写作背景《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张友鹤《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朱其铠《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为494篇)。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五、积累词语1.重点字缀行( zhuì) 大窘(jiǒng) 苫蔽( shàn) 眈眈( dān)少时( shǎo) 黠(xiá) 瞑(míng) 尻尾(kāo)假寐(mèi) 意暇甚(xiá) 毙之(bì) 弛担(chí)目标学习一:品读文章,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

蒲松龄《狼》公开课教案

《狼》公开课教案市十一中学执教老师:杜文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②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③理解句意、文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坏人时应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1、积累相关的文言词汇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教学难点:理解句意、文意;理解文章的主旨。

《狼》表面看是写狼,实际上是写像狼一样的人。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请列举带”狼”字的成语狼在我们心中是什么形象?今天蒲松龄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有关于狼的故事。

二、作品简介哪位同学能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作者蒲松龄?谁来解读一下“聊斋志异”这四个字?三、预习检查大家都预习了吗?谁愿意试读下列字词?四、整体感知1、我来范读这篇文章,大家听的时候注意生字词和句子的节奏停顿。

2、四人一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有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吗?有,就派代表提出来,其他小组帮忙解决。

没有的话,老师有一些字词和句子,请同学们解释翻译一下4、哪位同学愿意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故事情节?(展示图片)五、探究分析(一)遇狼(二)惧狼1、面对狼的跟随,屠户有何举动?体现了屠户怎样的心态?投以骨,复投之;惧怕2、狼又有何行动?体现了狼的什么本性? 贪婪狡猾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3、屠户为何不一次将骨头投尽,使两狼同时停止,可见这时屠户对“狼”的心态是怎样的?迁就退让4、当骨头已吃光时,屠户的心态又是怎样的?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5、狼此时有何行动?可见狼的心态是怎样的?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不善罢甘休6、谁来给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惧狼这部分?(三)御狼1、骨头已经被狼吃尽,此时屠户采取怎样的行动?奔倚其下,驰担持刀2、屠户此时心态发生了怎样变化?由惧怕到果断抉择(或说勇敢反抗、做好战斗准备都行)3、狼的表现呢?不敢前,耽耽相向4、狼此时在想什么?体现了狼的什么本性?思考屠户会怎么做,用什么办法吃掉(战胜)屠户;狡诈阴险5、谁来给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四)杀狼1、在狼与屠户目光对视的时候,狼想出了什么计谋来对付屠户?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20课《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准确掌握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和句式。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大意,积累并运用相关的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狼与屠户的形象,体会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文章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文中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以及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句式,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从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以及培养学生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与狼有关的文章、成语、故事等,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具(如录音机、投影胶片、小黑板等)。

熟悉课文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和问题。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了解文言词语的多义现象。

搜集与狼有关的成语、故事等,准备在课堂上分享。

四、教学流程一、作者简介: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于是他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作品,属短篇小说集。

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里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柘。

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申影申视,为大家所熟悉。

二、熟读课文,积累理解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

2023最新-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6篇)

2023最新-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6篇)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蒲松龄《狼》教学设计(优秀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蒲松龄《狼》教学设计篇一活动名称:音乐欣赏--彼得和狼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音乐中表达的情感,音乐教案-彼得和狼。

2、根据已有经验、技能大胆创编动作。

3、能与伙伴协调配合,友好交流。

能亲密、轻柔的。

接触舞伴。

活动准备:背景图片、人物图片、音乐CD、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出示背景图片(美丽的大森林),放音乐请幼儿闭上眼睛想一想:美丽的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二、基本部分:1、请幼儿发言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听了音乐后觉得大森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2、分段听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幼儿教案《音乐教案-彼得和狼》。

提问:谁听出来刚刚老师放的第一段音乐和第二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第一个慢,第二个快。

第一个好听第二个不好听。

3、讲故事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发生在大森林里的故事。

(放背景音乐)提问:故事里面都有谁?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大灰狼,小鸟,小鸭子,彼得……引导幼儿大胆发言,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4、分角色表演每个小朋友选一个小动物头饰。

和老师一起做模仿动作。

三、结束部分:幼儿与老师一起跟随音乐进行表演。

要求幼儿表演时与伙伴友好交流。

音乐教案-彼得和狼蒲松龄《狼》公开课优质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中一些重要实词的含义及其用法。

2、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探究中把握形象,领悟主旨。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并简介作家作品:1、清朝时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他一生热衷科举,却始终不得志,于是他在路边摆起茶烟摊,向过路人搜集奇闻怪事,整理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计491篇,约40余万字。

被后世广为流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段 评狼
议论
揭露了狼的贪婪、凶 狠、和狡诈的本性,赞 扬了屠夫的机智勇敢。
合作探究
1、如果屠户不敢拿起刀与狼斗, 结局会是什么样?
2、如果最终结局是屠户被狼吃 了,课文的结尾可以怎么改?
人亦 愚 也,而顷刻被食,人 类之 怯懦 几何哉,止增笑耳!
说狼
蒲松龄笔下的狼是如此的 贪婪凶恶, 可是大自然中的狼果真如此么?谈谈你 对狼的认识。
大腿
才 醒悟 假装睡觉
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盖大概,原来是 用以来 诱诱惑敌。
•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 逐字落实,单音节词变双 音节次,省略的部分补充完 整,倒装语序变正常语序, 特别注意古今异意字和词类 活用的词)
译文: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 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时间长了, 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用刀劈狼的脑袋,又连砍几 刀,杀死了它。屠户正要走,转身看见柴草 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 要从洞里进去,来攻击屠户的背后。身子已 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 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杀死了它。(屠 户)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 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5.议狼
狡猾 一会儿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
多少 通“只” 笑料 罢了 几何哉? 止 增笑 耳。
巧变 诡诈 变诈
译文: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 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 是恶狼吗?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 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
明确:屠夫性格的刻画是一个逐步截 止发展的过程
投以骨 ----- 企图以此消灾(妥协退让)
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看清狼止本性,被迫御 狼。(清醒,智慧)
暴起,以刀劈狼首----- 抓准时机,主动出击 (果断,勇敢)
转视积新后,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不放松警惕,斩草除根(机 智,勇敢,细心)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勇敢且果断)
(2)屠夫有是如何杀后狼的? 你从屠户 杀后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户的什么特 点?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勇敢机智且细心)
• 三.从前面四段的情节中我们 可以看出狼:凶恶,狡诈,贪 婪的形象;屠夫:机智,果敢, 细心的形象特点。
• 结合前面三段,思考作者是 如何塑造机智勇敢的屠夫形象 的,他就开始就是那么勇敢吗
这句话是作者发表的议论,结合全 文内容,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 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 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2、对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 幻想、妥协退让,而要敢于斗争、善于 斗争 ,才能取得胜利。
开端 第一段(遇狼)
发展 第二段(惧狼)
记 高潮 叙
第三段(御狼)
结局 第四段(杀狼)
杀狼
一、狼的形象分析 1 .两狼的计谋:一狼径去,一狼假寐,前后夹击屠户。
2 .前狼假寐的姿势、神态、目的: 犬坐于前; 目似瞑,意暇甚; 诱敌。
3 .后狼径去的目的: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
4.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阴险狡诈
二.屠夫的形象分析
(1)屠夫是如何杀前狼?你从屠户杀前狼的 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户的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4.杀狼
一会儿 径直离开 像狗一样 时间长了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闭眼 神情 悠闲 很 突然 用
目似瞑,意 暇 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杀死 正
挖洞
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
想 从通道 来 攻击 他的(屠户)
通“只”
中,意将隧入以 攻 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
屁股
虽然,过去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 “凶猛、狡猾、贪婪”,但是今天狼的形象 却在悄悄起着变化,人们将它的形象转变成 为“野性、团结、激情、坚忍、挑战”的新 形象。
于是,企业要以狼作为形象代言,著名品 牌有“七匹狼”、“与狼共舞”。
作业
• 1.成本课练习册 • 2.书面作业:归纳文言字词(多
媒体展示) • 3.背诵四五自然段,并默写两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