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复试采矿学复习资料全
矿大采矿学复试题库1-10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学》复试题库《采矿学》题库一一、解释名词(10分)开采水平与辅助水平下山开采与主要下山开采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倾斜分层采煤法与长壁放顶煤采煤法DK615-4-12与DX918-5-2019二、回答问题并画图(15分)某普采工作面采用单滚筒采煤机破煤和装煤,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金属铰接顶梁支护顶板,正悬臂齐梁直线柱布置,三、四排控顶,梁长与截深相等,采煤机采用单向截割方式。
说明该工作面正生产期间的工艺过程;说明采煤机单向割煤方式的适用条件;画示意图说明普采工作面单滚筒采煤机端部斜切进刀过程。
三、画图并回答问题(25分)以下(一)、(二)两题任选一题:(一)某采区开采缓倾斜近距离煤层两层,上部的M1煤层为中厚煤层,下部的M2煤层是围岩稳定的薄煤层,该采区在走向方向上足够长,沿倾斜划分为四个区段,为该采区服务的运输大巷布置在M2煤层底板岩层中,回风大巷位置或采区风井位置自定。
1、说明该采区巷道布置方案;2、画出采区联合布置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平面图上要反映出第一区段M1煤层正在生产时的工作面和相应的回采巷道,并在相应位置处设置风门和风窗;3、图中用数字标出采区生产时必须开掘的巷道,图外用文字解释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说明采区运煤、通风和运料系统。
(二)某带区倾斜长度足够长,该带区开采近距离中厚煤层两层,M1煤层在上,M2煤层在下。
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布置在开采水平附近,运输大巷布置M2煤层底板岩层中,回风大巷布置M2煤层中,两大巷间的水平投影距离在30m左右。
1、说明该带区巷道布置方案;2、用双线画出该联合布置带区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平面图要上反映出一个或两个同时开采的倾斜长壁工作面及相应巷道,在相应位置处设置风门或风窗;3、图中用数字标出带区生产时必须开掘的巷道,图外用文字解释数字代表的巷道名称;4、说明带区运煤、通风和运料系统。
四、回答问题(20分)试分析确定采煤工作面长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要求给出必须用的计算公式)。
《采矿学》考研复试

2013年矿业工程研究生入学复试《采矿学》考试大纲一、参考题型1、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2、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3、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4、识图题(共20分)5、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二、题量、考试时间和考试方式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闭卷笔试三、考试范围主要考查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和开拓方式,即《采矿学》教材的绪论、第一章、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
四、建议教材徐永圻主编《煤矿开采学》杜计平,孟宪瑞主编《采矿学》四、掌握的基本内容(一)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1.要求:掌握煤矿开采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煤田开发、井田内划分和矿井生产的基本概念。
2. 考核知识点:煤田、矿区、井田的概念,矿井设计、核定生产能力的概念,矿井年产量、井型的概念,井巷名称,明确井田内划分为阶段(或盘区、带区),阶段与水平的区别和联系,矿井主要生产系统,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概念与范围。
(二)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要求:掌握采煤方法的概念、分类,两大体系采煤方法的基本特征。
(三)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1.要求:理解炮采、普采、综采采煤工艺的定义,各种采煤工艺的主要工序过程、具体要求与适用条件。
2.考核知识点:采煤工作面参数的影响因素,采煤工作面工艺设计与作业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四)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掌握内容: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准顺序,运煤、运料、排矸、通风、供电等系统,采煤系统若干问题分析如区段参数、区段平巷布置、对拉工作面、回采顺序、无煤柱护巷、采场通风方式、构造影响下区段平巷布置等,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应用。
(五)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掌握内容: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的巷道布置,运煤、运料、排矸、通风等生产系统,采煤系统若干问题分析,如区段分层平巷布置、区段集中平巷布置、无区段集中平巷布置、跨上山回采时的巷道布置、无煤柱护巷时的巷道布置等,采煤工艺特点。
采矿学复习资料汇总

采矿学复习资料汇总一、采矿学基础知识1、采矿学定义:采矿学是研究地下矿产资源开采的理论、技术、经济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采矿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采矿工艺、采矿设备、采矿计划与管理等。
3、采矿的基本步骤:资源勘探、矿体测量、采矿设计、采矿施工、矿石运输与处理、矿山通风与安全等。
二、采矿工艺1、采矿工艺流程:包括落矿、装载、运输、卸载等环节。
2、采矿方法:包括空场采矿法、充填采矿法、崩落采矿法等。
3、采掘设备:包括凿岩机、装载机、运输车、提升机等。
三、采矿技术1、矿产资源品位: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矿石中所需的有用组分或元素含量的多少,通常用质量百分比表示。
2、矿产资源储量:指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能够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有用组分或元素的总量。
3、回采率:指在开采过程中,实际采出的矿石量与理论可采矿石量之比。
四、采矿计划与管理1、矿山生产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
2、矿山生产组织:包括劳动组织、设备配备、生产调度等。
3、矿山安全管理:包括安全制度建设、安全培训、事故预防与处理等。
五、复习建议1、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2、梳理知识结构,将知识点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
3、加强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或模拟操作等方式,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4、多做习题练习,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5、及时总结复习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电工学复习资料汇总一、基础知识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由电源、负载、开关和连接导线组成。
2、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说明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它说明了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4、电容和电感:电容和电感是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它们可以存储能量。
5、交流电:交流电是一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它可以在电路中产生电磁场。
二、电路分析方法1、支路电流法:支路电流法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它通过求解支路电流来求解电路中的电压和功率。
中国矿业大学复试采矿学复习

中国矿业⼤学复试采矿学复习采矿学复习资料注:该资料题型分类并⾮⼗分合理,仅供参考;由于时间仓促,加上作者⽔平有限,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若同学们发现有错误或是不妥之处,望及时指正以使⼤家共同提⾼,谢谢!⼀、名词解释采煤⽅法:采煤⼯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采煤⼯艺:采煤⼯作⾯各⼯序所⽤⽅法、设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煤⽥(coal field):同⼀地质时期形成,并⼤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矿区(mining area):统⼀规划和开发的煤⽥或其⼀部分。
井⽥(矿⽥):划归⼀个矿井开采的⼀部分煤⽥或全部煤⽥。
矿井⽣产能⼒:矿井设计⽣产能⼒,万t /a。
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年)内采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产能⼒⼤⼩划分的矿井类型。
⼤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 300、400、500、600万t/a及以上;中型矿井:45、60、90万t/a;⼩型矿井:30万t/a以下。
阶段(horizon):沿⼀定标⾼划分的⼀部分井⽥。
⽔平(level ):常指某⼀标⾼的⽔平⾯。
开采⽔平:简称⽔平,运输⼤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范围;⼴义的⽔平:布置⼤巷的某⼀标⾼的⽔平⾯;采区:阶段或开采⽔平内沿⾛向被划分为具有独⽴⽣产系统开采块段。
采煤循环:采煤⼯作⾯完成落煤、装煤运煤、⽀护和处理采空区的周⽽复始的过程。
(P133)循环⽅式:循环进度与昼夜循环数的总称作业⽅式:采煤⼯作⾯⼀昼夜内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式正规循环: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循环作业图中规定任务的循环及时⽀护: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架,后推移输送机。
(P139)滞后⽀护:采煤机割煤后,先推移输送机,后移架。
(P139)开机率:采煤机实际运转的时间占可利⽤的采煤作业时间的百分⽐。
(P166)倾斜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与煤层层⾯相平⾏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采矿学》复试题库八

《采矿学》题库八1、薄及中厚煤层单层布置和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布置两种准备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试述两种布置方式和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答:单层布置:适用条件:层间距较大布置方式、生产系统与单一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基本相同。
多煤层联合开采(一)采区集中上(下)山联合布置优缺点巷道布置简单,工程量小。
巷道维护时间长,维护费用高,占用设备多,设备搬家频繁。
(二)集中上(下)山,上层煤无区段集中平巷、下层煤有集中平巷的联合布置1、条件,上层煤为中厚煤,采用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下层煤为厚煤层,采用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利用运输集中平巷,两层煤共用一组上山,但不共用区段集中平巷。
巷道布置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优点:生产较集中,可布置多个采煤工作面同时生产,采区生产能力大。
各煤层平巷超前掘进,随采随掘,缩短了采煤工作面准备时间,巷道维护工程量小。
占用设备少。
缺点:岩巷工程量大,通风、运输、运料、排矸等系统复杂,生产和准备之间相互干扰大,采区上山、区段集中巷和联络巷等要承受多次采动影响,维护长度大,维护时间长。
维护费用高。
2.什么是工作面开机率?工作面的开机率是如何计算的?根据我国具体情况,请分析影响综采工作面开机率的主要因素及提高开机率的主要技术途径。
(15分) 3.我国对于采煤方法是如何分类的?试说明目前我国常用的采煤方法有几种?其主要特点及发展前景如何? (10分)4.画图并说明工作面自开切眼开始推进后采场矿压显现的一般规律。
并回答开采过程中引起来压现象的原因是什么?5.试分析缓倾斜厚煤层开采有哪几种开采方法?各种开采方法有何特点和适用条件? (15分)6.阶段和开采水平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开采水平要有一定的服务年限? (10分)答:(1)阶段概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的生产系统,称之为一个阶段。
(2)水平概念: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开采水平”简称“水平”阶段与水平联系和区别:阶段——井田一部分,强调开采范围和储量;水平——强调巷道布置二者联系是用水平上的巷道开采阶段内的煤炭资源开拓一水平要掘进许多巷道,基建投资大,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设施和投资效果,应有合理的水平服务年限。
中国矿业大学_采矿学_期末复习

中国矿业⼤学_采矿学_期末复习⼆、名词解释1、开采⽔平:设有井底车场及主要运输⼤巷的⽔平。
2、采区:阶段内沿⾛向⽅向划分的具有独⽴⽣产系统的开采块段。
3、分带:沿煤层⾛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倾斜长条,每⼀个长条叫⼀个分带。
4、矿井:形成地下煤矿⽣产系统的井巷、硐室、装备、地⾯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
5、采煤⼯艺:采煤⼯作⾯各⼯序所⽤的⽅法、设备极其在时间、空间上的配合。
6、⽯门:⽆直接地⾯的出⼝,垂直或斜交于煤层⾛向,在岩层中开掘的⽔平巷道。
11、井⽥:划分给同⼀矿井开采的那⼀部分煤⽥。
13、阶段:井⽥内沿倾斜⽅向按⼀定的标⾼把煤层划分为若⼲个平⾏于⾛向的长条部分。
14、采煤⽅法:采煤⼯艺与回采巷道布置的总称。
15、循环进度:采煤⼯作⾯完成⼀个循环向前推进的距离。
16、采区⽣产能⼒:指单位时间内采区同时⽣产的采煤⼯作⾯和掘进⼯作⾯的产量总和,⼀般以万t/a表⽰。
17、滞后⽀护:割煤后,先推移刮板输送机后移架。
19、准备⽅式:准备巷道的布置⽅式。
23、⾛向长壁采煤法:长壁⼯作⾯沿⾛向推进的采煤⽅法。
24、倾斜长壁采煤法:长壁⼯作⾯沿倾斜⽅向推进的采煤⽅法。
25、长壁放顶煤采煤法:开采近⽔平或缓(倾)斜厚煤层时,先采出煤层底部长壁⼯作⾯的煤,随即放采上部顶煤的采煤⽅法称为长壁放顶煤采煤法。
26、逆向平车场:车辆进⼊储车线⽅向与提车线⽅向相反。
27、顺向平车场:车辆进⼊储车线⽅向与提车线⽅向⼀致。
28、采区中部车场:联结上⼭和中部区段平巷的⼀组巷道和硐室。
31、单轮放煤:打开放煤⼝,⼀次将能放得煤全部放完。
32、分层分采:在同⼀区段或采区范围内,采完⼀个分层后再采下⼀个分层称“分层分采”。
33、多井筒分区域开拓:⼤型矿井划分为若⼲具有独⽴通风系统的开采区域,并共⽤主井的开采⽅式。
34、开拓⽅式:开拓巷道的布置⽅式。
三、填空题1、按煤层倾⾓⼤⼩煤层可分为哪⼏类?按煤层厚度分为⼜分为哪⼏类?答:①近⽔平煤层<8度;缓倾斜煤层8~25度;倾斜煤层25~45度;急倾斜煤层>45度。
采矿学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章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称煤田。
2.矿区;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3.井田:划给一个矿井(露天矿)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井田或矿田。
4.矿田的范围:指井田沿煤层走向的长度和倾向的水平投影宽度。
6矿山井巷可分为:直立、水平、倾向巷道。
7.直立巷道有:立井、暗立井、溜井。
水平巷道:平硐、大巷、平巷、石门。
倾向巷道:斜井、暗斜井、上、下山斜巷。
8.一个阶段:是在煤田范围内,沿着煤层的倾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平行于走向的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称为一个阶段。
9. 阶段内再划分:采区、分段、带区式。
10..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简称“水平”。
阶段与水平的区别:阶段表示井田的一部分,水平是指布置大巷的某一高标水平面。
广义的水平不仅表示一个水平面,同时也是指一个范围,即包括所服务的相应阶段。
11.矿井主要生产系统:运煤、通风、运料排矸、排水系统。
第二章 1.采煤方法: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空的配合。
2.采煤系统:掘进、回采在时空上的配合。
3.采煤工艺:各种工序在时空上的配合。
4.回采工作面:在采场内进行的煤壁。
回采工作:在采场内,为采煤所进行的破、装、运、支助等工作。
采场:用来直接采取大量煤炭的场所。
5.分层采煤法:倾斜、水平、斜切分层。
第三章1.长壁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炮采、普采、综采。
炮采:爆破采煤工艺。
普采: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
综采: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2.爆破采煤工艺包括:打眼、放炮落煤和装煤、人工装煤、刮板输送机运煤、移置输送机、人工支护和回柱放顶等主要工序。
3.爆破落煤:由打眼、装药、填炮泥、联线及放炮等工序组成。
要求保证规定进度,工作面平直,不留顶煤和底煤,不破坏顶板,和不崩倒支柱和不崩翻工作面输送机,尽量降低炸药和雷管的消耗。
4.炮眼布置有:单排眼、双排眼、三排眼。
矿大采矿学面试题库

一概念解释1.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含炭物质沉积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称为煤田。
2.水平开采: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并且负担全阶段运输任务的水平,称开采水平。
3.分层分采:在一个区段范围内,采完一个分层后待顶板垮落稳定后,再掘进区段水平巷开采下一分层,称为分层分采。
4.房式采煤法:只开煤房,不回收煤柱,留设房间煤柱支承上覆岩层的开采方法。
5.辅助水平:辅助水平设有阶段大巷,担负辅助水平的运输,通风,排水等任务,但不设井底车场,大巷运出的煤需下运到开采水平,经开采水平的井底车场再运至地面。
6.掘进率:生产矿井在一定时期内每产一万吨煤所需要掘进的生产巷道总进尺数和开拓总进尺数。
7.井底车场: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个生产环节的枢纽。
8."三下一上"开采:指的是在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和承压含水层上的煤层的开采。
9.充分开采:地表最大下沉值不再随采空区尺寸增大而增加的开采状态称充分开采。
10.井田:划分给一个矿井或露天矿开采的那一部分煤田称为井田(矿田)。
11.周期来压步距:两次周期来压工作面之间的距离。
12.石门: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直交或斜交的岩石平巷。
13.井型:矿井生产能力通常指矿井设计的年生产能力,亦称井型。
14.上山:指在开采水平以上沿倾斜方向向上的巷道。
15.开切眼:形成初始采场的巷道。
16.回采工艺:在采煤工作面内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各项工序的方法及其配合17.井田范围:是指井田沿煤层走向的长度和倾斜方向的水平投影宽度。
18.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着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长条,每个长条叫一个阶段。
19.采区:在阶段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块,每一块为一个系统。
带区式:在阶段内沿煤层走向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的带区,每个带区布置若干个倾斜分带,分带内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矿学复习资料注:该资料题型分类并非十分合理,仅供参考;由于时间仓促,加上作者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若同学们发现有错误或是不妥之处,望及时指正以使大家共同提高,!一、名词解释采煤方法: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煤田(coal field):同一地质时期形成,并大致连续发育的含煤岩系分布区。
矿区(mining area):统一规划和开发的煤田或其一部分。
井田(矿田):划归一个矿井开采的一部分煤田或全部煤田。
矿井生产能力: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万t /a。
设计中规定矿井在单位时间(年)采出的煤炭和其它矿产品的数量。
矿井井型:按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大小划分的矿井类型。
大型矿井:120、150、180、240万t/a 300、400、500、600万t/a及以上;中型矿井:45、60、90万t/a;小型矿井:30万t/a以下。
阶段(horizon):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水平(level ):常指某一标高的水平面。
开采水平:简称水平,运输大巷及井底车场所在的位置及所服务的开采围;广义的水平:布置大巷的某一标高的水平面;采区:阶段或开采水平沿走向被划分为具有独立生产系统开采块段。
采煤循环:采煤工作面完成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和处理采空区的周而复始的过程。
(P133)循环方式:循环进度与昼夜循环数的总称作业方式:采煤工作面一昼夜采煤班和准备班的配合方式正规循环: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循环作业图中规定任务的循环及时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移架,后推移输送机。
(P139)滞后支护:采煤机割煤后,先推移输送机,后移架。
(P139)开机率:采煤机实际运转的时间占可利用的采煤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P166)倾斜分层:将厚煤层分成若干与煤层层面相平行的分层,然后逐层开采。
工作面沿走向或倾向推进;分层同采:在同一区段围,上、下分层工作面错开一定距离同时采煤,称:“分层同采”分层分采:在同一区段围,采完一个分层后再采下一个分层称“分层分采”。
(P220)人工假顶的分类:竹笆假顶、金属网假顶、塑料假顶。
(P222)顶煤破碎过程:初始破坏区;破坏发展区;裂隙发育区;垮落破碎区。
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因素: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厚度、工作面条件。
(P234)放煤步距(循环放煤步距)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前后两次放顶煤之间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P236)椭球体放矿理论:椭球体放矿理论认为:矿石在采场破碎后,是按近似椭球体形状向下自然流动下来的,即原来所占的空间形状为一个旋转椭球体;放矿椭球体:放矿过程形成的椭球体叫放出椭球体。
松动椭球体:停止扩展而最终形成的椭球体叫松动椭球体(P235)多轮、分段、顺序、等量放煤:采面分2 ~ 3段,段同时开启两个相邻放煤口,每次放1/2~ 1/3的顶煤,按顺序循环放煤,直至该段全部放完;再进行下一段放顶煤,或是各段平行作业。
多轮、间隔、顺序、等量放煤:放煤口放煤顺序——先放1#、3#、5#、7#、、、、、、、、每次放1/2 ~ 1/3的顶煤;后放2#、4#、6#、8#、、、、、、、、每次放1/2 ~ 1/3的顶煤;反复两三轮将顶煤放完,尽量使顶煤保持均匀下降,以减少混矸。
(P237)准备方式: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准备方式分类:按煤层赋存条件—采区式、盘区式、带区式;按开采方式—上(下)山采区、上(下)山盘区;按区巷道布置—单翼采区、双翼采区、跨多上山采区;按煤层开采联系—单层布置、联合布置。
采区生产能力:指单位时间采区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产量之和,单位一般是万吨/年采区走向长度= 采面连续推进长度 + 采区间煤柱尺寸区段斜长=工作面长度+区段平巷的长度+区段煤柱的宽度采区工业储量 - 开采损失采区采出率= ——————————´100%采区工业储量工作面实际出煤量工作面采出率= ———————————´100%工作面实际储量国家规定指标:采区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75,中厚煤层不低于0.8,薄煤层不低于0.85;工作面采出率:厚煤层不低于0.93,中厚煤层不低于0.95,薄煤层不低于0.97;采区车场:采区上(下)山与区段平巷或阶段大巷连接处的一组巷道及硐室。
采区车场的形式:采区上部车场包括平车场(顺向、逆向)、甩车场(单向、双向);采区中部车场一般为甩车场,按甩入地点不同,可分为平巷式、石门式、绕道式;采区下部车场可分为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
采区上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采区上部区段回风平巷或阶段回风大巷之间一组联络巷道和硐室采区中部车场:联结上山和中部区段平巷的一组巷道和硐室。
采区下部车场:采区上山与阶段运输大巷联接处的一组巷道和硐室道岔:使车辆由一线路转运到另一线路的装置单开道岔— DK 对称道岔— DC 渡线道岔— DXDX918 —5 —2016 第一段数:6、9 - 分别表示600mm、900mm轨距;15、18、24 —分别表示轨型;第二段数字(4、3、5)为辙叉;后四位数—前两位数:表示曲线半径,后两位数:表示轨中心距井田开拓:为矿井和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及开掘工程。
井田开拓方式:开拓巷道在井田的总体布置方式。
开拓煤量:是井田围已掘进的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P478)井底车场:是连接井筒和井下主要运输巷道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是连接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个生产环节的枢纽。
(P483)输送机机头及弯曲段成一直线;(d)采煤机返向下行沿顶板割三角煤直至工作面下端部;(e) 进刀完毕,上行正式割煤,至斜切进刀终点位置时,滚筒沿顶板割煤。
3.中部斜切进刀¥字形割煤往返一次进一刀工艺方式上半段割煤下半段推输送机上半段推输送机下半段割煤4、大倾角综采引起工作面的问题及其防止措施;(P139)煤层倾角a>12o时,采煤机必须采取防滑措施;输送机及支架要有防滑放倒装置。
防止输送机下滑的主要措施:(1)防止煤、矸进入输送机底槽;(2)工作面伪斜布置,a=2°~3°;(3)从工作面下端移输送机;(4)推移输送机时,用支柱顶住机头,拉紧机尾;(5)机头机尾锚固,在移输送机时不同时松开;(6)a>17°时,要设防滑千斤顶。
液压支架防滑措施:(1)工作面调斜;(2)由下向上移架,以防止采空区滚动矸石大块冲击架尾;(3)采用间隔移架;(4)防止输送机下滑;(5)保持排头支架的稳定性。
煤层倾角大于15°时,链牵引采煤机必须设置安全铰车。
(防断链和下滑)5、设备几何尺寸配套:(P140)(1)液压支架最小高度大于采煤机机身高度,以保证采煤机在支架掩护下安全运行;(2)采煤机两滚筒直径之和大于最大采高,以便能充分发挥采煤机割煤能力;(3)采煤机要具备一定的向下卧底下切能力以适应煤层底板的起伏不平;(4)采煤机底托架的过煤高度不少于500mm;(5)采煤机的截深与液压支架的移架步距相等;(6)液压支架的架间距与输送机的中部溜槽长度相等,确保每节溜槽有一个推移千(i )、坡度缓和,相差 ( 0.5m); (ii )、低点积水,—— 泵排出;(iii ) 、折点少,占用设备少,每段宜用一台输送机。
9、单双巷布置特点。
(P200)(1)单巷布置瓦斯涌出低,围岩稳定, 涌水小,多用单巷。
• 设备分巷布置,a £ 10o时,下行风,设备在上巷(轨道巷),可用于低沼矿井。
• 设备均在机巷,要求机巷大断面。
A-F-G-HFA GHEC100200300400500m+1.5+1.0+0.5-0.5-1.0-1.5(2)双巷布置上区段机巷与下区段风巷统一布置双巷同时一次掘出,轨巷超前优点:1)掘进通风容易;2)安全好—进出掘进面有两个出口,对回采也有避灾出口;3)可超前勘探煤层变化,利于为机巷定向;4)泄水方便;5)易送物料到机巷(安装维修);6)为上、下采面及时接替创造条件。
双巷布置缺点:1)下区段风巷受采动影响,维护时间长且困难;2)若设备放在下区段风巷,需重新移置电路和油管等。
3)损失区段煤柱优点弱化,缺点明显,渐少用10、对拉工作面通风方式。
(P202)三种通风方式:(1)1 —进风,2、3 —回风,下采面下行风;(2)2、3 —进风,1 —回风,上采面下行风;(3)串联掺新,3、1 —进风,2 —回风。
注:(1)、(2)通风方式中都有一个工作面是下行风,所以只适用于煤层倾角不大的的情况。
11、前进式、回退式。
(P203)(1)工作面后退式:由采区边界附近向采区上山方向推进采煤。
我国广泛应用。
(2)工作面前进式:采面由采区上山附近向采区边界方向回采,区段平巷沿空留巷。
.12、各种类型的通风方式示意图。
(见P206,看图应知道是哪种通风方式)13、增加上山数目的条件(增设第三条通风、行人上山)(1)生产能力大的厚煤层采区或联合布置采区;(2)产量大的瓦斯涌出量和水也大的采区(下山采区);(3)经常出现上、下区段同采,便于安排通风系统的采区;(4)“运输上山”、“轨道上山”均置于底板岩石中,需探明煤层情况或是为了通风,提前掘进煤层的采区上山。
(5)采用特采技术(如水砂充填)需设充填管道或泄水的采区。
布置:风井设在各采区使用:中央井筒进风,各采区回风井回风。
适用:井田上部距地表浅(50~100m),采区尺寸大的采区。
优点:通风线路短;各采区通风方便、灵活;风阻小。
可不设回风大巷。
建井可平行施工,建井期短。
缺点:风井及设备多,管理分散。
(五)混合式通风布置:有上述各种方式混合组成,例如中央边界式与对角式;中央并列式与对角式等特点:进、回风井的数量较多,通风能力大,风井布置应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a、矿井表土浅,第一水平设小风井,第二水平改其他方式。
b、井田走向大的矿井(6 ~8km),初期中央并列式,后期中央对角式。
c、风井有效半径:一个专用风井的有效半径大致控制在3km左右。
(六)、分区域通风布置:每一个分区域均设置进风井及回风井,构成独立的通风系统。
优点:通风路线短、几个分区域可以同时施工;更有利于处理矿井事故;运送人员及设备方便。
缺点:工业场地分散,占地面积大,井筒保护煤柱较多。
16、采煤方法选择的依据。
(P281)(一)煤层赋存条件1、煤层的倾角和厚度2、煤层及围岩特征(煤层硬度、节理裂隙、顶底板岩性)3、煤层的地质构造4、煤层的含水、CH4及煤的自燃性(二)采煤技术及装备水平。
采掘设备的特点、适用条件能否带来效益,生产单位购买能力。
(三)管理水平(四)国家政策、法规和规程17、运输设备的选用胶带输送机—上山(向下运煤)a<16°;下山(向上运煤)a<18°新型胶带机:a=±28°铸石溜槽上链式刮板机—向下运可达18~28°;下链式刮板机—适用a<25°松煤的自然安息角: 35°煤层或上山倾角a > 35°时,均采用自溜;搪瓷溜槽:a> 25°,可自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