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知识点大一第三章

合集下载

会计基础第三章复习及练习

会计基础第三章复习及练习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本章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应重点掌握会计等式和借贷记账法下不同性质账户的结构和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会计分录、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的平行登记。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会计等式。

(2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负债表要素组成的。

2.“收入-费用=利润”。

利润表要素组成的。

二是复式记账法。

是会计核算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理论基础。

三是借贷记账法。

(1方法)四是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一句话)五是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2种)六是会计分录。

(3要素)七是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4要求)第一节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实质上看,会计等式揭示了会计主体的产权关系、基本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一)会计恒等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作为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

从数量上看,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定有一定数额的资产。

也就是说,资产与权益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必然保持恒等的关系,这种恒等关系用公式表示,即:资产=权益(静态等式)企业的资产来源于投资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权益,分别归属于投资者和债权人。

由于权益是由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构成,因此会计恒等式可进一步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上等式能直接反映出资金运动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是资产负债表的基本要素。

由于该等式是会计等式中最通用和最一般的形式,所以通常也称为会计基本等式。

【例题·单选题】下列属于会计恒等式的是()。

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B.收入-费用=利润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正确答案』A(二)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会计基础会计1-3章讲义

会计基础会计1-3章讲义

会计基础会计1-3章讲义第一章: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任务1.1 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一门记录、报告和分析财务信息的学科。

它涉及对财务交易的记录和分析,以提供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的准确和可靠的信息。

1.2 会计的任务会计的主要任务包括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提供决策支持和合规监管。

1.3 会计的职责和道德规范会计的职责是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会计人员需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如保持独立性、保守保密等。

1.4 会计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应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专业行为、保持独立性等。

违反职业道德规范可能导致惩罚和声誉损失。

第二章:会计等式和账户2.1 会计等式会计等式是表示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关系的基本公式。

它表明企业资产的来源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2.2 资产账户资产账户记录企业拥有的资源,如现金、存货、设备等。

常见的资产账户包括现金账户、应收账款账户、存货账户等。

2.3 负债账户负债账户记录企业欠他人的债务,如应付账款、借款等。

常见的负债账户包括应付账款账户、短期借款账户等。

2.4 所有者权益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反映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权益。

常见的所有者权益账户包括资本账户、收益账户等。

第三章:会计分录和账户的分析3.1 会计分录的概念会计分录是记录会计交易的方法。

每个会计交易都需要至少两个会计分录,一个为借方分录,一个为贷方分录。

借贷方金额应相等。

3.2 会计分录的要素会计分录包括日期、摘要、借方金额和贷方金额等要素。

日期表示会计交易发生的时间,摘要说明会计交易的内容。

3.3 会计账户的分类会计账户可以根据性质进行分类,如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等。

这种分类有助于对账户余额和变动的分析。

3.4 会计账户的分析会计账户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通过分析账户余额和变动,可以获取有关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信息。

以上是关于会计基础会计1-3章的讲义概述。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基础会计知识点第三章

基础会计知识点第三章

基础会计知识点第三章:第三章第一节:资产和负债的区分与分类在会计领域中,资产和负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了解如何区分和分类资产和负债对于正确记录和管理财务数据至关重要。

1. 资产: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

它们可以是有形的,如现金、存货、机器设备等,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专利权、商标等。

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转化为现金或消耗的资源。

流动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

它们反映了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

- 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不容易或不愿意转化为现金的资源,通常具有长期使用价值。

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它们对企业的长期经营和价值有重要影响。

2. 负债:负债是指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债务或责任。

负债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 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企业在一年内需要偿还的债务或责任。

流动负债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

它们反映了企业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

- 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是指在一年以上需要偿还的债务或责任。

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它们对企业的长期经营和财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第二节: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与核算除了资产和负债,会计还需要关注企业的收入和费用。

了解如何正确确认和核算收入和费用,能够有效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1. 收入:收入是指企业由于经营活动或非经营活动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通常与企业的主要产品或服务相关。

-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收入,如出售资产、租金收入等。

2. 费用:费用是指企业为了获取或维持收入而发生的支出。

费用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

- 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与主营业务直接相关的支出,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3章

会计基础知识点总结3章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知识点总结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为了满足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要求,符合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和外部信息需要,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再次总结:会计对象分类会计要素分类会计科目(二)会计科目的意义(了解)①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②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③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④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总结记忆:会计科目为会计核算的七大方法提供了基础。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一)按会计科目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子目)三级科目(细目)螺纹钢钢材角钢原材料镀锌钢板钢板普通钢板(二)按会计科目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会计科目表编号名称编号名称一、资产类二、负债类1001 库存现金2001 短期借款1002 银行存款2201 应付票据1012 其他货币资金2202 应付账款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2203 预收账款1121 应收票据2211 应付职工薪酬1122 应收账款2221 应交税费1123 预付账款2231 应付利息1131 应收股利2232 应付股利1132 应收利息2241 其他应付款1221 其他应收款2501 长期借款1231 坏账准备2502 应付债券1401 材料采购2701 长期应付款1402 在途物资2711 专项应付款1403 原材料2801 预计负债1404 材料成本差异2901 预计所得税负债1405 库存商品三、所有者权益类1406 发出商品4001 实收资本1407 商品进销差价4002 资本公积1408 委托加工物资4101 盈余公积1471 存货跌价准备4103 本年利润1501 持有至到期投资4104 利润分配150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四、成本类值准备150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01 生产成本1511 长期股权投资5101 制造费用5201 劳务成本1512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1521 投资性房地产5301 研发支出1531 长期应收款五、损益类1601 固定资产6001 主营业务收入1602 累计折旧6050 其他业务收入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604 在建工程6111 投资收益1605 工程物资6301 营业外收入1606 固定资产清理6401 主营业务成本1701 无形资产6402 其他业务成本1702 累计摊销6403 营业税金及附加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601 销售费用1711 商誉6602 管理费用1801 长期待摊费用6603 财务费用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6701 资产减值损失1901 待处理财产损益6711 营业外支出6801 所得税费用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将会计科目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共同类、成本类、损益等六类,但共同类科目只在某些特殊业务中使用,工商业企业的一般涉及不到,因此,本教材以大纲为依据,将常见的会计科目划分为五类。

会计基础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会计基础第三章重点知识归纳

第三章会计科目和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1.定义: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2.意义:(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4)会计科目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方便。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照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不同进行分类①总分类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

②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总分类科目对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作用,明细分类科目对总分类科目起补充和说明作用2.按照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进行分类①资产类科目: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②负债类科目: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③共同类科目:可能具有资产性质,也可能具有负债性质的科目,如:衍生工具、套期工具④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利润分配⑤成本类科目: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⑥损益类科目:收入类: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费用类: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常用会计科目见教材“会计科目参照表”全国教材29页。

三、会计科目的设置1.合法性原则。

注意:(1)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法规中规定的会计科目,设置本企业适用的会计科目。

(2)对于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财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报表的前提下,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2.相关性原则。

企业必须考虑会计信息使用者对本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考虑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要求,设置本企业适用的会计科目。

3.实用性原则。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当在符合合法性原则的前提下适应企业自身的特点,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应用举例】会计证【判断】企业只能使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不得自行增减或合并( )【答案】:错【解析】:企业应在合法性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符合企业需要的会计科目【多选】下列属于成本类科目的是( )A生产成本 B主营业务成本 C 制造费用 D销售费用答案:AC 解析:BD属于损益类科目【单选】下列属于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是( )。

会计基础第三章

会计基础第三章
第三章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会计恒等式与经济业务
复式记账
第一节
会计恒等式与经济业务
一、会计恒等式
(一)概念 会计要素之间关系的表达式。 复 式 记 帐 试 算 平 衡
编 制 会 计 报 表
会计恒等式
(二)作用
1、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内在联系 2、是设置帐户、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方 法的理论依据
2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为:账户
的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若有期末余额,一般 在贷方,表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现有数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基本结构如图 所示。
依据:
借方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贷方
(4)如何编制会计分录
用借贷记账法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时,应
按照如下步骤来进行:
①确定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账户及账户的性质;
②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应在哪个账户中反映增 加,在哪个账户中反映减少; ③根据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确定记账方向,即 记入哪个账户的借方和记入哪个账户的贷方,并确 定记账的金额; ④在上述分析之后,按照会计分录的格式进行编制。
依据:资产 借方
+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收入类账户
贷方
本期减少额××× : 本期发生额转出
本期增加额××× :
期末无余额
5 利润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企业经营过程中,收入抵销费用后的余额是企业经营
的最终成果,表现为利润(或亏损)。 利润是所有
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润账户又是所有者 权益性质。此类账户的结构完全与所有者权益账户 相同,其贷方登记利润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利润的 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

《基础会计》全书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总论重点与难点通过总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及特点、属性,进而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的对象、基本职能、任务、作用和目标,会计核算的方法与会计学的分支等会计基本理论的有关内容。

重点掌握会计对象、会计基本职能及会计方法等问题。

会计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生产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经济资源耗费的过程。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一定是先有投入(耗费),后有产出(收入)。

记录生产过程的耗费与收入,并加以比较,才能判断是否有经济效益,继续生产是否有意义。

收入大于耗费,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

记录耗费与收入的活动即为会计的基本活动。

在人类历史上,会计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其特点:一是产生了会计的萌芽,二是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记录。

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称为古代会计时期,其特点:一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及其与私有制的结合,造成了私人财富的积累,进而导致了受托责任会计的产生,二是单式簿记应运而生。

会计的涵义。

一直以来对会计涵义的界定主要有两大观点:一是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信息系统是指在企业或其他组织范围内,旨在反映和控制企业或组织的各种经济活动,而由若干具有内在联系的程序、方法和技术所组成,由会计人员加以管理,用以处理经济数据、提供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经济信息的有机整体。

二是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它继承了会计管理工具论的合理内核,吸收了最新的管理科学思想,从而成为在当前国内外会计学界中具有重要影响的观点。

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具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

基础会计的第3章知识点

基础会计的第3章知识点

基础会计的第3章知识点在基础会计学中,第3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它涵盖了许多关键的会计知识点。

本文将探讨这些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础会计的核心概念。

1.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它记录了所有的商业交易和经济事件。

凭证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借方和贷方。

借方记录了资产的增加、负债的减少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方记录了资产的减少、负债的增加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 科目和账户科目是会计凭证中每个交易事件的分类。

每个科目都有对应的账户,它用于记录相同类型的交易。

常见的科目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固定资产等。

通过对账户的记录,可以追踪企业的各种资金流动。

3. 会计方程会计方程是会计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可以总结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个方程式表明了企业所有资产的来源,即由债务(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自有资金)组成。

通过平衡这个方程,我们可以确保我们的账目正确无误。

4. 制作和解读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会计报表的一种形式,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资产、负债和净值。

在制作资产负债表时,需要将资产和负债按照流动性和长期性进行分类。

这样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

5. 收入和费用收入和费用是会计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收入是企业通过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而获得的款项,而费用则是企业为生产和销售所产生的成本。

通过记录和分析收入和费用,我们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

6. 制作和解读利润表利润表是会计报表的另一种形式,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时间期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净利润。

在制作利润表时,需要将费用按照功能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7. 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是一个记录企业现金流动的报表。

它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用于追踪企业现金的进出。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现金来源和现金运用情况,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情况。

8. 会计原则和假设会计原则和假设指导着会计的操作和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基础知识点大一第三章
第一节:会计主体和会计核算单位
会计学作为一门学科,以研究会计业务和会计制度为核心内容。

在学习会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会计主体和会计核算单位的
概念,这是会计学研究的基础。

会计主体是指进行会计核算并向外界提供会计报告的经济组织、单位或个人。

在现代经济中,有各种各样的会计主体,如企业、
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

不同的会计主体具有不同的会计核算目
标和方法。

会计核算单位是指在一个会计主体内部划分出来的独立核算的
单位。

它可以是一个总账户、一个分支机构或者一个部门。

会计
核算单位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形成相应的
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

第二节:会计记账方法和会计要素
会计记账方法是指会计人员记录会计凭证和进行会计账簿核算
的方法和程序。

在会计核算中,通常采用的是借贷记账法,即每
一笔会计交易都要同时有借方和贷方。

会计要素是指构成会计核算对象和会计报告的基本要素。

根据
我国《会计法》的规定,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五个要素。

资产是指会计主体所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
的资源;负债是指会计主体对外承担的债务和其他义务;所有者
权益是指会计主体所属所有者对资产的所有权和对其所承担债务
的剩余权益;收入是指会计期间内会计主体实现的经济利益;费
用是指会计期间内会计主体为实现收入所发生的经济利益损失。

第三节:会计核算基础
会计核算是指根据会计要素的特征,以会计记账方法为基础,
按照一定的程序记录、加工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

会计核算的
基础包括会计事项、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会计事项是指会计核算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

会计事项需要
经过分析、判断和记录,形成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

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是会计信息的书面记录和证明。

在会计凭证中,需要按照会计记账方法记录借贷方向、会计科目、金额和相关说明等内容。

会计账簿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记录形式,用于反映会计核算过程
中的借贷关系和金额。

常见的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
账和分类账等。

第四节: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
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结果的主要呈现方式,用于向内外部用户
提供会计信息。

常见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
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是以某一特定日期为基准,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
的报表。

它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为核心要素,反映了会计
主体的资产来源和运用情况。

利润表是反映会计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经营成果的报表。


以收入和费用为核心要素,反映了会计主体的经营收入、费用和
利润情况。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会计主体现金流入流出情况的报表。

它以现
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增加额为核心要素,反映了会计主体
现金的运用和来源情况。

财务分析是利用会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财务分析,可以了解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
偿债能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常见的财务分析方法包括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财务比较分析等。

结语:
通过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点大一第三章,我们可以了解会计主体
和会计核算单位的概念,了解会计记账方法和会计要素的基本内容,掌握会计核算的基础和会计报表的呈现方式,同时能够运用
财务分析方法对会计信息进行评价。

这些知识是我们进一步学习
会计学的基础,也是我们将来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提。

通过不断学
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会计能力,为企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