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_杭电考研大纲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一)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反馈控制原理与思想,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3.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1.时域模型:典型物理系统的时域建模;线性系统基本特性;线性定常微分方程分析;非线性系统的线性化;运动模态分析;2.复数域模型: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性质;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3.动态结构图:结构图的绘制与化简;信号流图的绘制;梅森增益公式及其综合应用;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误差传递函数);(三)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1.时域分析的一般方法:基本信号及系统的一般响应以及其物理意义;控制系统的主要时域性能指标;2.一阶系统分析:一阶系统在典型信号作用下的响应特征;3.二阶系统分析: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特征,欠阻尼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二阶系统的其它响应特征;了解二阶系统响应特性的改善方法;4.高阶系统分析:高阶系统时域响应的分量结构及意义;闭环极点与主导极点;高阶系统的二阶近似;5.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线性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劳斯稳定性判据及其应用;6.控制系统的误差分析:控制系统误差的概念与稳态误差的定义,典型信号作用下稳态误差的计算;误差的数学模型与稳态误差分析;扰动信号误差分析和稳态误差的补偿;(四)根轨迹法1.根轨迹的基本概念与根轨迹方程;2.绘制根轨迹图的基本法则;3.参数根轨迹的定义与基本绘制方法;4.附件加开环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5.控制系统根轨迹的分析方法,根据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性能;(五)频率响应法1.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与求取方法;2.最小相位系统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分析;3.频率特性函数的图形: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Bode图的绘制与特性(由系统开环传递函数绘制Bode图,以及Bode图写出系统就、开环传递函数);4.Nyquist稳定判据:Nyquist图的粗略绘制与特性;Nyquist 稳定判据及其应用;5.对数频率稳定性判据,利用开环Bode图研究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它特性;利用开环幅相曲线进行稳定性判定;6.稳定裕度:相角裕度、幅值裕度的定义与计算;7.闭环系统频域性能指标:频带宽度定义;频域性能指标与时域性能指标的转换;(六)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1.系统校正的概念与结构;2.常用校正装置:无源超前校正网络、无源滞后校正网络、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特性与参数计算;PID控制器的特性;3.频率法校正设计方法与基本思想4.串联超前校正与串联滞后校正的目的、思想与计算方法;5.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目的和基本思想;6.反馈校正的基本原理与特点;7.复合校正的基本概念与思想;(七)非线性系统分析1.非线性系统的特性、非线性系统分析设计的主要方法2.典型的本质非线性因素对系统运动的影响;3.相平面分析的基本概念;4.描述函数法的基本概念;非线性系统稳定性的描述函数分析;负倒描述函数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让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动控制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建模和分析方法,掌握常见的控制器设计方法,了解自动控制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1.理论知识与概念: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包括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控制器的设计与调整等内容。

2.实践能力培养:掌握自动控制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独立设计和实施自动控制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3.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自动控制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自动控制问题。

4.综合素质提高: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报告撰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2控制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控制系统的建模和分析2.1控制系统的数学建模2.2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2.3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3.控制器的设计和调整3.1PID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方法3.2控制器调整的经典方法4.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4.1样差环节系统分析4.2器件与设备系统分析4.3各级系统趋势与扩展5.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5.1状态空间方法5.2反馈线性化方法5.3非线性控制器设计方法6.高级控制方法与应用6.1模糊控制理论与应用6.2自适应控制理论与应用6.3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示意图和实例分析等方式,向学生讲解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实验演示:开展自动控制相关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解答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问题的疑惑,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4.基于项目的学习:组织学生选择一个自动控制相关的项目,进行分析和设计,并撰写报告进行展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完整)《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概要

(完整)《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概要

《自动控制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本科插班生二、考试目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着重考察学生应用适当数学工具和基本原理,用不同方法对系统进行分析的能力.本门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

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认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公式的表述与使用范围等),并且能在基本分析和简单应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3、考试时间:120分钟4、试题总数:五大题(部分大题中含有若干个小题)5、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命题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命题的原则是:最基本的知识一般要占60%左右,稍微灵活一点的题目要占20%左右,较难的题目要占20%左右,其中大多数是大题目。

客观性的题目占的分量较少。

6、题目类型(1)填空题(每题3分,约15分)(2)选择题(每题3分,约15分)(3)简答题(每题10分,约10分)(4)分析计算题(约40分)(5)作图题(每题10分,约20分)7、答题要求(1)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无需再作说明。

(2)分析计算题:分析思路清晰,公式表述清楚;解题时思路清楚,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化。

这类题一般按演算步骤记分,如果计算结果不对,但演算步骤对了,仍可得一定分数。

(3)作图题:要求作图步骤清楚,若图未做完,可按作图步骤得一定分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物理》考研大纲_杭电考研论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物理》考研大纲_杭电考研论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半导体物理》考研大纲一、物理基础1.晶体中原子的结合。

2.晶体结构与对称性。

3.常见晶体结构。

4.晶格振动与声子。

5.光学声子与声学声子。

二、半导体材料的能带结构1.能带的形成。

2.导带、价带、禁带及禁带宽度。

3.材料的导电性能与能带结构的关系。

4.直接带隙与间接带隙。

5.导带电子与价带空穴,载流子。

6.电子与空穴的有效质量。

7.施主与受主,类氢原子近似。

8.P型、N型和本征半导体材料的特点。

9.杂质对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影响。

三、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能1.外场下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的运动形式。

2.半导体材料的迁移率与电导率。

3.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能随温度的变化。

4.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能随杂质浓度的变化。

5.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导与非平衡载流子。

6.半导体材料的霍尔效应。

7.半导体材料的热电现象。

四、半导体器件1.PN结的结构与电学性能,I-V曲线。

2.MOS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电学性能特点。

3.双极型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电学性能特点4.发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5.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6.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五、半导体材料分析测试技术1.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的测量方法。

2.半导体材料中杂质电离能的测量。

3.半导体材料载流子浓度的测量方法。

4.半导体材料电阻率的测量。

5.半导体材料中载流子迁移率的测量方法。

6.半导体材料中少数载流子寿命的测量方法。

参考书目:《半导体物理》(第1版),季振国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9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自动控制原理杭电

自动控制原理杭电

自动控制原理杭电《自动控制原理》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该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动控制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传递函数与状态空间描述、系统稳定性与性能指标、PID控制器的设计与调整、根轨迹法与频率法分析与合成等内容。

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对于工程技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控制工程、自动化工程、电气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

学习该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认识,掌握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以及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

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相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除了上述内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还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学习控制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建立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并通过分析系统的阶、零极点位置等特性,对系统的时域响应进行分析。

2. 控制系统的频域分析:学习控制系统的频域特性,例如频率响应、相频特性等,掌握频率法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分析。

3. 系统稳定性分析与设计:学习稳定性的概念和判据,包括根轨迹法、Nyquist稳定判据、Bode稳定判据等,用于评估和设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4. 系统的性能指标与优化:学习评价和优化控制系统性能的指标,例如超调量、调节时间、稳态误差等,了解如何通过参数调节和控制策略设计来优化系统性能。

5. PID控制器设计与调整:详细介绍PID控制器的原理、结构和调节方法,并学习如何根据系统的特性选择合适的PID参数。

除了理论知识,学生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通常还会进行一定数量的实验和项目,以加深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理解,并锻炼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学分析》考研大纲_杭电考研大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学分析》考研大纲_杭电考研大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学分析》考研大纲一.极限与连续考试内容: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函数的连续性和一致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1)掌握函数的特殊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有界性等;(2)掌握各种极限的定义(与语言)以及如下性质与重要定理: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以及四则运算、单调有界定理、Cauchy收敛准则、迫敛性(两边夹法则、夹挤原则)原理、两个重要极限;(3)掌握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无穷大(小)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性质;(4)掌握连续性的概念及间断点的分类,掌握初等函数的连续性;(5)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如下基本性质:有界性、最值性、介值性(零点定理)、一致连续性。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考试内容:导数与微分及其运算法则、三个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函数单调性、凸性与拐点、极值与最值。

考试要求:(1)理解连续、可导、可微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极值点与极值、凸性、拐点等概念,会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性,会用二阶导数研究函数的凸性与拐点;(2)掌握(高阶)导数、微分的四则运算与复合函数求导运算法则以及高阶导数的莱布尼兹公式,掌握左、右导数的概念以及分段函数求导方法,掌握导函数的介值定理(达布定理);(3)掌握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在根的判定、不等式、不定式极限(洛必达法则)等方面的应用;(4)掌握泰勒公式及其在极限、极值点判定等方面的应用;(5)掌握极值与最值的求法、凸性的等价定义以及凸性在不等式证明等方面的应用。

三.实数的完备性考试内容:上(下)确界、区间套、聚点、开覆盖。

考试要求:(1)掌握确界、聚点、区间套、开覆盖等概念;(2)理解关于实数完备性的六大基本定理及其证明思想;(3)会用实数完备性定理,特别是用确界定理与闭区间套定理证明简单的分析问题。

四.一元函数积分学考试内容:不定积分、定积分、换元法与分部积分法、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变上限积分、积分中值定理、定积分在几何中的应用、无穷积分、瑕积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24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科目代码:445
一、考试主要内容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1.中国文化基础知识
2.外国文化基础知识
3.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1.教育学基础
2.心理学基础
3.语言教学基础
(三)材料分析写作
1.分析与实践能力
2.论文写作能力
二、试卷结构与分值
(一)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
1.填空题(共15分,每题1分)
2.判断题(共15分,每题1分)
3.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4.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二)教育、心理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
1.填空题(共10分,每题1分)
2.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三)材料分析写作(共40分,每题40分)
三、主要参考书目
[1]程裕桢.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
[2]曹顺庆. 西方文化概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3]祖晓梅. 跨文化交际[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4]《教育学原理》编写组. 教育学原理[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6]赵金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
第 1 页共1 页。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考研大纲_杭电考研大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考研大纲_杭电考研大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考研大纲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科目代码:848一、信号概述1、掌握信号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并能进行周期信号的判断及基本周期的计算;能计算信号的能量和功率。

2、掌握常用信号的函数和图形表示,能进行函数和图形间的转换。

3、掌握常用信号间的关系、信号的性质尤其是冲激函数的性质,会计算冲激函数的积分。

4、掌握信号的基本运算,包括尺度变换、时移、反转、积分、差分和累加。

5、掌握信号的算子表示,掌握部分分式展开。

6、掌握卷积的定义和性质,并能进行卷积运算,包括图解法、定义求解、性质求解、竖式乘法和算子求解。

二、系统概述1、了解系统的定义和分类;能判断线性和非线性系统、时变和时不变系统、因果和非因果系统、可逆和不可逆系统;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

2、了解建立系统输入输出方程的原理,能建立电路的输入输出方程。

3、掌握算子方程及传输算子;掌握输入输出方程与算子方程及传输算子间的转换。

4、掌握模拟图的三种形式及绘制。

5、掌握信号流图的绘制。

6、掌握梅森公式两方面的应用。

三、LTI系统的时域分析1、了解LTI系统求解方法。

2、掌握时域经典分析法求解LTI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包括齐次方程、特征方程、特征根、齐次解函数、常用信号的特解计算。

3、掌握冲激平衡法求解LTI连续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包括从到状态的转换、函数解的形式、解的导数函数的计算。

4、掌握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定义及计算,尤其是算子求解零状态响应。

5、掌握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定义及计算,掌握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的关系。

6、掌握系统响应的分类,包括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自由响应和强迫响应。

四、连续时间信号和连续系统的频域分析1、掌握周期信号三角形式和指数形式的傅里叶级数的展开,尤其是用积分和求导数计算傅立叶系数。

2、掌握周期信号的单边和双边频谱的绘制,了解频谱的特点和频带宽度。

3、掌握傅里叶变换的定义、性质,掌握周期和非周期信号傅里叶变换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大纲
一、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负反馈控制原理。

2.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分类。

3.根据实际系统的工作原理画控制系统的方块图。

二、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

2.传递函数的概念、定义和性质。

3.控制系统的结构图,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4.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结构图与信号流图间的关系,由梅孙公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1.稳定性的概念,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劳斯稳定判据。

2.稳态性能分析
(1)稳态误差的概念,根据定义求取误差传递函数,由终值定理计算稳态误差。

(2)静态误差系数,系统型别与静态误差系数,影响稳态误差的因素。

3.动态性能分析
(1)一阶系统特征参数与动态性能指标间的关系。

(2)典型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3)附加闭环零极点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4)主导极点的概念,用此概念分析高阶系统。

四、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方程,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

2.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

3.参数根轨迹的概念。

4.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

五、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1.频率特性的定义,幅频特性与相频特性。

2.用频率特性的概念分析系统的稳态响应。

3.频率特性的几何表示方法。

(1)典型环节及开环系统幅相频率特性曲线(乃氏曲线或极坐标图)的画法。

(2)典型环节及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伯德图)的画法。

(3)由对数幅频特性求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4.乃奎斯特稳定性判据。

(1)根据乃氏曲线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2)由对数频率特性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5.稳定裕量
(1)当系统稳定时,系统相对稳定性的概念。

(2)幅值裕量和相角裕量的定义及计算。

6.闭环频率特性的有关指标及近似估算。

7.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六、系统校正
1.校正的基本概念,校正的方式,常用校正装置的特性,串联超前、迟后、迟后-超
前和PID校正方法。

2.根据性能指标的要求,设计校正装置,用频率法确定串联超前校正、迟后校正装置的参数。

3.了解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七、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
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脉冲传递函数及其特性,信号采样与恢复。

2.Z变换的定义,Z变换的方法。

3.离散系统的数学描述,差分方程与脉冲传递函数,开环与闭环传递函数推导。

4.离散系统的稳定性,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分析方法。

八、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1.非线性系统的特征,非线性系统与线性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2.描述函数及其性质,用描述函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自振及有关参数。

九、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1.状态空间的概念,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描述,状态方程的解,状态转移矩阵及其性质。

2.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输出反馈及极点配置,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设计,带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系统。

3.线性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状态可控与输出可控的概念,系统的结构分解,可控与可观标准型。

4.李雅普诺夫第二法。

参考书目:《自动控制原理》(第四版),胡寿松编,科学出版社,2001.2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