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题目(全)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历届真题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历届题目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 2 - 题目一简易数控直流电源 ................................................................................................................. - 2 - 题目二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 - 3 - 第二届(199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 4 - 题目一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 - 4 - 题目二实用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 ..................................................................................................... - 5 - 题目四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 - 5 - 第三届(199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 6 - A题直流稳定电源 ............................................................................................................................. - 6 - B题简易数字频率计.......................................................................................................................... - 7 - C题水温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历届题目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历届题目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4)题目一简易数控直流电源 (4)题目二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5)第二届(199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6)题目一实用低频功率放大器 (6)题目二实用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 (7)题目三简易无线电遥控系统 (7)题目四简易电阻、电容和电感测试仪 (9)第三届(199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9)A题直流稳定电源 (9)B题简易数字频率计 (10)C题水温控制系统 (11)D题调幅广播收音机* (12)第四届(19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13)A题测量放大器 (13)B题数字式工频有效值多用表 (14)C题频率特性测试仪 (16)D题短波调频接收机 (17)E题数字化语音存储与回放系统 (18)第五届(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19)A题波形发生器 (19)B题简易数字存储示波器 (20)C题自动往返电动小汽车 (21)D题高效率音频功率放大器 (22)E题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 (23)F题调频收音机 (24)第六届(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25)电压控制LC振荡器(A题) (25)宽带放大器(B题) (26)低频数字式相位测量仪(C题) (28)简易逻辑分析仪(D题) (29)简易智能电动车(E题) (30)液体点滴速度监控装置(F题) (32)第七届(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33)正弦信号发生器(A题) (33)集成运放参数测试仪(B题) (34)简易频谱分析仪(C题) (36)单工无线呼叫系统(D题) (37)悬挂运动控制系统(E题) (38)数控直流电流源(F题) (39)三相正弦波变频电源(G题) (40)第八届(200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41)音频信号分析仪(A题)【本科组】 (41)无线识别装置(B题)【本科组】 (42)数字示波器(C题)【本科组】 (44)程控滤波器(D题)【本科组】 (46)开关稳压电源(E题)【本科组】 (47)电动车跷跷板(F题)【本科组】 (48)积分式直流数字电压表(G题)【高职高专组】 (50)信号发生器(H题)【高职高专组】 (51)可控放大器(I题)【高职高专组】 (52)电动车跷跷板(J题)【高职高专组】 (53)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题目一简易数控直流电源一、设计任务设计出有一定输出电压范围和功能的数控电源。
2009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F题--数字幅频均衡的功率放大器

200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F:《数字幅频均衡功率放大器》薄利多销(看一下,绝对不会错)参赛学生:梁杰徐宋静刘玉河指导教师:赵正敏杨定礼学校:淮阴工学院院系: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2009年9月5日摘要:本系统采用DSP作为主控制器,通过前置放大、滤波,经AD转换,对信号进行采样,把连续信号离散化,然后通过离散傅氏变换(DFT)运算,在时域和频域对音频信号各个频率分量以及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通过低频功放将信号放大,并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MATLAB将处理后的参数送入DSP,同时将信息在液晶屏上显示出来。
关键词:DSP、FFT、数字均衡、低频功放、MATLAB1 引言随着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发展,DSP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借助于现代数字电子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古老的音响技术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次大赛中我们选择了F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进行方案选择与论证、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调试,基本实现了课目的各项指标也要求。
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报告的。
整个系统分为前置放大、信号滤波、数字均衡及功率放大几个部分,以下分别介绍。
2 前置放大器的设计2.1 前置放大的硬件设计和带阻网络2.1.1 前置放大的硬件设计可控增益宽带放大器由芯片AD603构成。
AD603为单通道、低噪声、增益变化范围线性连续可调的可控增益放大器,AD603的带宽为90MHz时,其增益高达30dB.本课题中,我们选择两片AD603,构成如图.1所示的自动增益控制放大器。
可编程放大器电路P1*******678U5C1112J 4R710VC12+C01310V C13C14R912345678U6R1110VC16+C1510VC17C18AD603输入电阻100欧Q1Q2R15R14R10R16R1710V C19C20CavAGC 时间常数电容10V 12J 512J 29R8R18R12R13R011R010R1912J 35图.1可编程放大电路2.1.2 带阻网络设计本题中要求,所制作的带阻网络对前置放大电路所输出的信号1v 进行滤波,根据题目要求,本次制作的带阻网络电路图如图.2所示。
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选集

TI 杯(四川赛区四川赛区,,陕西赛区陕西赛区,,湖北赛区湖北赛区,,江苏赛区)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作品选集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作品选集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德州仪器半导体技术((上海上海))有限公司大学计划部有限公司大学计划部20092009--1212--8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全国一等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刘东林 何昊郭世忠摘要摘要 本设计利用锁相环倍频、比较器过零触发和单片机DA 产生与输入信号同频同相且幅值可控的正弦波 ,作为DC-AC 电路的输入参考信号,其中DC-AC 电路采用D 类功放中自激反馈模型,利用负反馈的自激振荡产生SPWM 波,实现了输出波形的内环控制。
单片机实时采集入口电压电流并计算,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完成了题目的要求。
在30欧额定负载下,实测效率高达89%,失真度极低。
频率相位均能实现小于1秒的快速跟踪,跟踪后相差小于0.9度,且具有欠压、过流保护及自恢复功能。
关键词:锁相环;DC-AC;MPPT 一、 方案论证与比较DC DC--AC 逆变方案比较逆变方案比较::方案一:用DSP 或FPGA 产生SPWM 信号驱动半桥或全桥式DC-AC 变换器,经输出LC 滤波后得到逆变信号。
此方案的缺点在于SPWM 控制为开环,在功率电源和负载变化时难以保证波形的失真度满足题目要求。
方案二:采用D 类功放中自振荡式模型的逆变拓扑,利用负反馈的高频自激产生所需的PWM 开关信号。
此方案为闭环系统,在功率电源和负载变化时波形基本无失真,且硬件电路简单。
因此本设计采用了方案二。
锁相锁频方案比较锁相锁频方案比较::方案一:用高速A/D 实时采集正弦参考信号Uref 和输出电压的反馈信号,两者进行比较,利用滞环比较控制算法控制主电路产生PWM 驱动信号,从而实现波形跟踪。
此方案对单片机和A/D 的速度要求均比较高,系统软件开销很大。
方案二:利用锁相环的锁相锁频功能,将参考信号倍频,产生与其同步的时钟,以此时钟调整输入与输出的频相关系。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基本仪器和主要元器件清单
1、基本仪器清单
20MHz普通示波器(双通道,外触发输入,有X轴输入,可选带Z轴输入)
60MHz双通道数字示波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1Hz~1MHz)
高频信号发生器(1MHz~40MHz)
函数发生器
低频毫伏表
高频毫伏表
普通频率计
失真度测试仪
直流稳压电源
秒表
2米卷尺
四位半数字万用表
单片机开发系统及EDA开发系统
扫频仪(15MHz)
低频扫频仪
2、主要元器件清单
单片机最小系统板
A/D、D/A转换器
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其下载板
显示器件
小型电动车
小型继电器
漆包线
光电传感器
隔离变压器:额定功率50W,3个绕组变比n1:n2:n3=20:10:1,电流依次为I1=1.5A、I2=3A、I3=0.1A 电阻器:30Ω/30W,36Ω/30W
无线收发模块。
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选集(1)

开关电源电路设计中的主要损耗包括:场效应管的导通电阻损耗和开关损耗;滤波 电路中电感和电容的损耗。综合考虑成本和性能,本电路选用了 IRF540,其导通电阻 仅为 77 毫欧,输入结电容为 1700pF。在带载额定电流 1A 时,全桥的静态功耗 Pon = 4* I 2 × Ron = 0.308W 。由于滤波电感和电容工作在高频下,起储能释能作用, 因此电感要尽量减小内阻,并保留 1mm 磁隙防止饱和,电容则要选取等效串联电阻 ESR 较小的高频低阻类型,以减小在电容上产生的功率损耗。本作品中所用的电感线圈为多 股漆包线并绕以减小高频下导线集肤效应带来的损耗,并使用铁氧体材料的磁芯以减小 其4.磁滤滞波损参数耗。设电计容:则选用聚丙烯电容,它具有较好的高频特性、稳定性和较小的损耗。
R1k5Ω
24kΩ
DIODE_VIRTUAL
R1k3Ω
NOT
1V4V
图 1 自振荡 D 类放大器电路仿真原理图
图 2 自振荡 D 类放大器电路仿真波形
VIII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
全国一等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崔益军 康传华 张京雷 摘 要 该设计装置模拟光伏并网发电,主要由主电路、控制电路、采样调理电路、驱动保护 电路、辅助电源以及显示电路等六部分组成。逆变器控制采用混合脉宽调制(HPWM)方式, 很好地降低了开关损耗。系统的数字处理模块采用了具有高处理速度、低功耗的芯片 TMS320F2812。采用 PI 控制策略进行逆变系统的控制,参数设置简单,易整定。系统能够实 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具有欠压保护、过流保护以及相位跟踪等功能,并在过流、欠压故障 排除后能自动恢复正常状态。DC-AC 变换效率高达 88%,失真度只有 3%。 一1.、逆方变器案主论电证路拓扑结构的选择 半桥电路(图 1)结构简单,但直流电压利用率低,桥臂输出波形谐波含量大,需要高 的开关频率和大的滤波器,且只适用于中小容量的场合。 全桥电路结构(图 2)相对复杂,但控制灵活,且输出电压是半桥电路的两倍。开关管 所承受的电压、电流应力均相对较低,且控制方式灵活。此外全桥逆变电路由于桥臂输出电 压存在零电压的续流状态,可实现倍频,在较低的开关频率下,可以获得更好的谐波控制。 故本设计中采用全桥逆变器的拓扑结构。
09电子设计大赛B题解决方案

题目名称:声音引导系统(B题)摘要:本设计采用两块ATMEGA16单片机(以下以单片机1、2区分),单片机2作为可移动声源(小车作为载体)的控制核心,控制小车的运动状态和无线收发模块。
单片机1作为三路接收器收集到信息的处理核心,并与单片机2进行无线通讯。
球形喇叭通过单片机2控制产生5KHZ音频信号,三个驻极体话筒在不同位置接收音频信号,根据接收到音频信号的时间差判断出小车与A,B,C三点的位置关系,通过无线发送装置发送给单片机2,控制小车的行驶。
基于完备而可靠的硬件设计,使用一套稳定可靠的软件算法,实现了小车在规定速度内顺利完成任务。
关键词:声音引导无线收发时间差正文及附录目录1 方案论证与比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声源制作方案比较论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确定小车下一时刻运动状态方案比较论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驱动方案论证 (4)1.4音频信号处理论证 (4)2 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09年全国电子设计大赛B题—声音导引系统

编号:01 200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B:《声音导引系统》参赛学生:吴飞、王理、徐全指导教师:王文杰、严石、李亚舟学校:淮阴工学院院系: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目录1方案设计与论证 (2)1.1主控系统选择 (3)1.2电机选择 (3)1.3电机控制系统选择 (3)1.4无线数据通信模块选择 (3)1.5声音信号处理方案选择 (3)2电路设计 (3)2.1系统组成 (4)2.2音频发射 (4)2.3音频处理 (4)2.4电机控制系统 (5)3软件设计 (5)4系统测试 (6)4.1测试仪器 (6)4.2测试方法 (6)4.3测试数据 (7)4.4误差分析 (7)5设计总结 (7)6参考文献 (7)7 附录 (8)附1:部分元器件清单 (8)附2:仪器设备清单 (8)附3:部分程序清单 (8)声音导引系统设计与总结报告淮阴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参赛队员:吴飞王理徐全指导教师:王文杰严石文稿整理指导老师李亚舟摘要:本系统采用两片STC12C5A60S2增强型51单片机,双直流电机双轮驱动小车。
通过接收点收到声音信号时间不同,判断小车离各个接收站的距离远近,通过无线传输模块控制车载单片机,进而控制小车运动,到达目的地,发出声光信号。
本系统在设计中注意低功耗处理和力求高性价比等细节。
本设计主要特点:1. 高效的L293电机驱动电路,提高电源利用率。
2.双电源设计,控制电路电源与电机电源隔离,信号通过光耦传输。
3.采用测时间差的方式,通过3点声音信号实现精确定位。
关键词: 声音导引可移动声源声音接收器单片机智能车AbstractT his system use two STC12C5A60S2 enhanced 51-series microcomputer, double dc motor drive car outfit. Through different voice signal method-the peak-trough received from various terminal, the car of distance, through wireless transmission module control vehicle, and control chip car movement, destination, a sound signal. This system in the design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and high performance to such details.1.方案设计与论证1.1主控系统选择方案一:采用高性能嵌入式系统,比如AR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A 题)【本科组】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用直流稳压电源U S 和电阻R S 模拟光伏电池,U S =60V ,R S =30Ω~36Ω;u REF 为模拟电网电压的正弦参考信号,其峰峰值为2V ,频率f REF 为45Hz~55Hz ;T 为工频隔离变压器,变比为n 2:n 1=2:1、n 3:n 1=1:10,将u F 作为输出电流的反馈信号;负载电阻R L =30Ω~36Ω。
R LU S图1 并网发电模拟装置框图二、要求1.基本要求(1)具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功能:R S 和R L 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使d S 12U U =,相对偏差的绝对值不大于1%。
(2)具有频率跟踪功能:当f REF 在给定范围内变化时,使u F 的频率f F =f REF ,相对偏差绝对值不大于1%。
(3)当R S =R L =30Ω时,DC-AC 变换器的效率η≥60%。
(4)当R S =R L =30Ω时,输出电压u o 的失真度THD ≤5%。
(5)具有输入欠压保护功能,动作电压U d (th )=(25±0.5)V 。
(6)具有输出过流保护功能,动作电流I o (th )=(1.5±0.2)A 。
2.发挥部分(1)提高DC-AC 变换器的效率,使η≥80%(R S =R L =30Ω时)。
(2)降低输出电压失真度,使THD ≤1%(R S =R L =30Ω时)。
(3)实现相位跟踪功能:当f REF 在给定范围内变化以及加非阻性负载时,均能保证u F 与u REF 同相,相位偏差的绝对值≤5°。
(4)过流、欠压故障排除后,装置能自动恢复为正常状态。
(5)其他。
三、说明1.本题中所有交流量除特别说明外均为有效值。
2.U S 采用实验室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不需自制。
3.控制电路允许另加辅助电源,但应尽量减少路数和损耗。
4.DC-AC 变换器效率odP P η=,其中o o1o1P U I =⋅,d d d P U I =⋅。
5.基本要求(1)、(2)和发挥部分(3)要求从给定或条件发生变化到电路达到稳态的时间不大于1s 。
6.装置应能连续安全工作足够长时间,测试期间不能出现过热等故障。
7.制作时应合理设置测试点(参考图1),以方便测试。
8.设计报告正文中应包括系统总体框图、核心电路原理图、主要流程图、主要的测试结果。
完整的电路原理图、重要的源程序和完整的测试结果用附件给出。
四、评分标准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参赛注意事项(1)2009年9月2日8:00竞赛正式开始。
本科组参赛队只能在【本科组】题目中任选一题;高职高专组参赛队在【高职高专组】题目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本科组】题目。
(2)参赛队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交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
(3)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4)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
(5)参赛队必须在学校指定的竞赛场地内进行独立设计和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迴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
声音导引系统(B题)【本科组】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声音导引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示意图S可移动声源图中,AB与AC垂直,Ox是AB的中垂线,O'y是AC的中垂线,W 是Ox和O'y的交点。
声音导引系统有一个可移动声源S ,三个声音接收器A 、B 和C ,声音接收器之间可以有线连接。
声音接收器能利用可移动声源和接收器之间的不同距离,产生一个可移动声源离Ox 线(或O'y 线)的误差信号,并用无线方式将此误差信号传输至可移动声源,引导其运动。
可移动声源运动的起始点必须在Ox 线右侧,位置可以任意指定。
二、要求1.基本要求(1)制作可移动的声源。
可移动声源产生的信号为周期性音频脉冲信号,如图2所示,声音信号频率不限,脉冲周期不限。
(2)可移动声源发出声音后开始运动,到达Ox 线并停止,这段运动时间为响应时间,测量响应时间,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响应的平均速度,要求平均速度大于 5cm/s 。
(3)可移动声源停止后的位置与Ox 线之间的距离为定位误差,定位误差小于3cm 。
(4)可移动声源在运动过程中任意时刻超过Ox 线左侧的距离小于5cm 。
(5)可移动声源到达Ox 线后,必须有明显的光和声指示。
(6)功耗低,性价比高。
2.发挥部分(1)将可移动声源转向180度(可手动调整发声器件方向),能够重复基本要求。
(2)平均速度大于10cm/s 。
(3)定位误差小于1cm 。
(4)可移动声源在运动过程中任意时刻超过Ox 线左侧距离小于2cm 。
(5)在完成基本要求部分移动到Ox 线上后,可移动声源在原地停止5s ~10s ,然后利用接收器A 和C ,使可移动声源运动到W 点,到达W 点以后,必须有明显的光和声指示并停止,此时声源距离W 的直线距离小于1cm 。
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于10cm/s 。
图2 信号波形示意图可移动声源的起始位置到Ox 线的垂直距离响应时间平均速度=(6)其他。
三、说明1. 本题必须采用组委会提供的电机控制ASSP 芯片(型号MMC-1)实现可移动声源的运动。
2. 在可移动声源两侧必须有明显的定位标志线,标志线宽度0.3cm 且垂直于地面。
3. 误差信号传输采用的无线方式、频率不限。
4. 可移动声源的平台形式不限。
5. 可移动声源开始运行的方向应和Ox 线保持垂直。
6. 不得依靠其他非声音导航方式。
7. 移动过程中不得人为对系统施加影响。
8. 接收器和声源之间不得使用有线连接。
四、评分标准可移动声源在Ox 线上重新启动位置到移动停止点的直线距离再次运动时间平均速度=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参赛注意事项(1)2009年9月2日8:00竞赛正式开始。
本科组参赛队只能在【本科组】题目中任选一题;高职高专组参赛队在【高职高专组】题目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本科组】题目。
(2)参赛队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交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
(3)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4)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
(5)参赛队必须在学校指定的竞赛场地内进行独立设计和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迴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
(6)2009年9月5日20:00竞赛结束,上交设计报告、制作实物及《登记表》,由专人封存。
宽带直流放大器(C题)【本科组】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宽带直流放大器及所用的直流稳压电源。
二、要求1.基本要求(1)电压增益A V≥40dB,输入电压有效值V i≤20mV。
A V可在0~40dB范围内手动连续调节。
(2)最大输出电压正弦波有效值V o≥2V,输出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
(3)3dB通频带0~5MHz;在0~4MHz通频带内增益起伏≤1dB。
(4)放大器的输入电阻≥50Ω,负载电阻(50±2)Ω。
(5)设计并制作满足放大器要求所用的直流稳压电源。
2.发挥部分(1)最大电压增益A V≥60dB,输入电压有效值V i≤10 mV。
(2)在A V=60dB时,输出端噪声电压的峰-峰值V ONPP≤0.3V。
(3)3dB通频带0~10MHz;在0~9MHz通频带内增益起伏≤1dB。
(4)最大输出电压正弦波有效值V o≥10V,输出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
(5)进一步降低输入电压提高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6)电压增益A V可预置并显示,预置范围为0~60dB,步距为5dB(也可以连续调节);放大器的带宽可预置并显示(至少5MHz、10MHz 两点)。
(7)降低放大器的制作成本,提高电源效率。
(8)其他(例如改善放大器性能的其它措施等)。
三、说明1.宽带直流放大器幅频特性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幅频特性示意图2.负载电阻应预留测试用检测口和明显标志,如不符合(50±2) 的电阻值要求,则酌情扣除最大输出电压有效值项的所得分数。
3.放大器要留有必要的测试点。
建议的测试框图如图2所示,可采用信号发生器与示波器/交、直流电压表组合的静态法或扫频仪进行幅频特性测量。
图2 幅频特性测试框图四、评分标准设计报告项目主要内容分数系统方案比较与选择方案描述2 理论分析与计算带宽增益积通频带内增益起伏控制线性相位抑制直流零点漂移放大器稳定性9电路与程序设计电路设计8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测试方案及测试条件测试结果完整性测试结果分析8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摘要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图表的规范性3总分30基本要求实际制作完成情况50 发挥完成第(1)项7200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试题参赛注意事项(1)2009年9月2日8:00竞赛正式开始。
本科组参赛队只能在【本科组】题目中任选一题;高职高专组参赛队在【高职高专组】题目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本科组】题目。
(2)参赛队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交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
(3)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4)每队严格限制3人,开赛后不得中途更换队员。
(5)参赛队必须在学校指定的竞赛场地内进行独立设计和制作,不得以任何方式与他人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迴避,对违纪参赛队取消评审资格。
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D题)【本科组】一、任务设计并制作一个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实现对周边温度和光照信息的探测。
该装置由1个监测终端和不多于255个探测节点组成(实际制作2个)。
监测终端和探测节点均含一套无线收发电路,要求具有无线传输数据功能,收发共用一个天线。
二、要求1.基本要求(1)制作2个探测节点。
探测节点有编号预置功能,编码预置范围为00000001B~11111111B。
探测节点能够探测其环境温度和光照信息。
温度测量范围为0℃~100℃,绝对误差小于2℃;光照信息仅要求测量光的有无。
探测节点采用两节1.5V干电池串联,单电源供电。
(2)制作1个监测终端,用外接单电源供电。
探测节点分布示意图如图1所示。
监测终端可以分别与各探测节点直接通信,并能显示当前能够通信的探测节点编号及其探测到的环境温度和光照信息。
图1 探测节点分布示意图(3)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的探测时延不大于5s,监测终端天线与探测节点天线的距离D不小于10cm。
在0~10cm距离内,各探测节点与监测终端应能正常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