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对文献综述的理解

对文献综述的理解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全面的分析和综述,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文献综述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者需要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提炼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以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综述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
其次,文献综述可以为研究者提供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借鉴,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
最后,文献综述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空白和研究问题,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收集全面、准确的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需要涵盖该领域内的所有重要文献,包括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专著、报告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文献的来源和质量,以确保文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对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
在收集到足够的文献后,需要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3.提炼出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在分类、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需要提炼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以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4.客观评价已有研究成果。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客观评价,包括其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等。
同时,还需要指出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5.突出自己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突出自己的研究重点和创新点,以便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同时,还需要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讨论,以便更好地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价值。
文献综述怎么写

文献综述怎么写文献综述怎么写1) 什么是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
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
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
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
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2、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
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文献综述该怎么写(有范例) 何为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怎么写呢?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①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②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寻求认识的进步), 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③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④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范文1:“问题——探索——交流”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研究... ...我们在网上浏览了数百种教学模式,下载了二百余篇有关教学模式的文章,研读了五十余篇。
概括起来,我国的课堂教学模式可分三类:(1) 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根据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我国长期以来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
它的优点是... ...,它的缺陷是... ...(2) 现代教学模式——“学生中心论”。
这类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从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均以学生为中心,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总结,目的是介绍该领域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成果、问题和发展趋势。
以下是一篇文献综述的范文和写法:---**国内外研究综述: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研究进行系统性的综述,探讨其研究现状、成果、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外对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
例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智能教学系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同时也涉及人工智能对教育公平性、教师角色等问题的探讨。
三、国内研究现状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能教学平台、智能评估系统等方面,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针对具体学科的智能教学系统和平台。
此外,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四、研究成果与问题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提高了教学质量、个性化学习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隐私、技术依赖等。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教育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积累。
五、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未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关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教育中,同时更加注重其与教育理论的结合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六、结论总体来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领域,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未来的研究应更加注重教育理论的支持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关注数据隐私、技术依赖等问题,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一篇文献综述的大致结构和内容。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研究领域和具体主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国内外文献综述是指对某一特定领域内已经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和评述的一种学术研究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可以全面了解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首先需要对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广泛的收集。
国内外期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都是搜集文献的重要来源。
其次,需要对搜集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和整理,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类和总结。
接着,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和评述,可以从理论、方法、实证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根据对文献的综合分析,撰写综述文章或报告,对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其次,国内外文献综述可以帮助研究者避免重复他人研究的工作,从而提高研究效率。
此外,通过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者还可以发现某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争议问题,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然而,国内外文献综述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国内外文献数量庞大,研究者很难对所有相关文献进行全面的搜集和分析,因此可能会存在遗漏某些重要文献的情况。
此外,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结果也受到研究者个人能力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总的来说,国内外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然而,在进行国内外文献综述时,研究者需要注意搜集文献的广泛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注意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带有文献综述的论文范文(通用4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本科毕业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呢?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一、文献综述的含义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论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就是针对自己论文选题,全面搜集与所选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与该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
简而言之,就是自己选择的课题原来有哪些人做过哪些研究,研究的进展程度及结果如何等。
二、写作文献综述的意义写作文献综述,至少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可进一步掌握专业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还可以弥补以前所学知识的不足。
2.查找文献资料”写好文献综述是撰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也是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打基础的过程。
特别是对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其毕业论文一般均为综述性的形式。
3.通过文献综述的写作,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写作文献综述的步骤写作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步骤: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最后成文。
1.收集和阅读资料。
论文题目确定后,就要围绕题目搜集有关的文献资料。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
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
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通用7篇)

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第1篇一、什么是文献综述1、文献综述的概念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
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
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2、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
3、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选题与文献资料的搜集(一)选题原则1.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
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
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
4.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
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二)文献资料的搜集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牛顿说过:如果我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前人肩上的缘故。
对于创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来说,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标准,欢迎参考~一、内容要求: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
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1、标题。
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4、总结。
对上述研究成果的主要特点、研究趋势及价值进行概括与评价。
此部分应着重点明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已有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奠定了怎样的基础或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与尚存的研究空间(本课题已有研究中存在的空白或薄弱环节)。
5、参考文献。
要求列出的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并按论文中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将作者名、文献名、文献出处、时间等信息全面标示出来。
二、格式要求:1、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
2、打印格式:纸型—a4;单面打印;字号: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作者及单位名—宋体四号。
正文--宋体小四号。
参考文献格式按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格式书写。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厘米;行间距:1.5倍距离;字符距离:标准。
页码设置:居中。
3、排版格式:(示例)××××××××(选题)文献综述*班级作者指导老师××××××(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迅速发展,空调技术日新月异,尤其是市场经济促使空调设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
具体到空调冷热源系统,各种型式的电制冷机组、溴化锂吸收式机组、热泵机组、蓄冷设备等,品种繁多,各有特色。
设计人员在决定制冷站冷热源方案时,有了更多选择余地。
但雾里看花,何种方案技术经济性最优,让人日感困惑。
空调冷热源是供暖空调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承担了为室内人员提供舒适的热温环境的重要任务。
其选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多目标的综合决策问题[1-3]。
空调冷热源可有多种组合方式,不同组合方式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空调项目的初投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和使用年限。
中央机房是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热源中心。
同时又是整个中央空调系统的控制调节中心,中央机房一般由冷水机组、冷水泵、冷却水泵、集水缸、分水缸和控制屏组成。
如果考虑冬季运行送热风,还有中央空调热水机组等生产热水装置。
在空调系统耗能中,冷热源装置的能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冷热源设备选择关系到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及能耗消耗,合理地选用和运行冷热源装置对于整个建筑物的节能及经济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根据以上所述,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的总体费用较低,安装也较方便。
而且,对于本次设计中以蒸汽为热源,这样可以一机两用,夏天锅炉也能满负荷运行,对锅炉的利用率及使用寿命都是有利的,提高锅炉的利用率,也就提高了有限资金的使用率,从经济的观点来说也是比较合理的。
暖通空调设计中由于受到城市对新建锅炉房的限制以及区域锅炉房负荷量的限制,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均采用了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组,因其冷热两用,不必再建锅炉房,减少占地面积,并且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方便、电耗小、噪音低等优点,再有空调系统作为绿色建筑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其达到绿色环保标准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
应此,此次设计中拟用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组。
2.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本设计为×××大厦冷热源系统设计。
该建筑的建筑面积约为18100m2,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
地下一层主要包括停车场、空调制冷机房、配电及消防水池等;首层主要商场;二层主要为餐厅和厨房;二层和三层之间为设备转换层;三层至十四层主要为客房、办公室及会议室。
本设计为建筑暖通空调系统提供冷热源。
该建筑水、电、热、气源资料如下:
水源:有市政给排水管线接入,水源较充足,水质较硬。
电源:有380V和220V电源,用电容量能够满足要求。
热源:有0.6MPa蒸汽且供应量充足。
具体设计内容:
1.查阅一定量的文献及规范,撰写关于商务办公大厦空调冷热源系统设计的文献综述。
2.根据建筑物使用功能和特点及周围水、电、热源等基础资料,确定冷热站方案。
根据地下功能用房不同要求,设计通风系统。
3.根据计算出的冬夏季负荷,选择并计算冷热站系统各设备。
此次设计中采用蒸汽型双效溴化锂制冷机组的原因如下:
(1)以蒸汽为动力,勿需耗用大量电能,而且对蒸汽的要求不高。
能利用低势热能,如高于20kPa(0.2kgf/cm2)(表压)饱和蒸汽[4],有利于热源的综合利用,因此运转费用低。
(2)整个制冷装置除功率很小的屏蔽泵外,没有其他运动部件,振动小、噪声低,运行比较安静,特别适用于医院、旅馆、食堂、办公大楼、影剧院等场合。
(3)以溴化锂溶液为工质,制冷机又在真空状态下运行,无臭、无毒、无爆炸危险,安全可靠,被誉为无公害的制冷设备,有利于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4)冷量调节范围宽。
随着外界负荷变化,机组可在10%~100%的范围内进行冷量无级调节,且低负荷调节时,热效率几乎不下降,性能稳定,能很好地适应变负荷的要求。
(5)对外界条件变化的适应性强。
如标准外界条件为蒸汽压力5.88×105pa(6kgf /cm2)(表压),冷却水进口温度32℃,冷媒水出口温度10℃的蒸汽双效机,实际运行表明,能在蒸汽压力(1.96~7.84)×105Pa(2.0~8.0kgf/cm2)(表压),冷却水进口温度25~40℃。
冷媒水出口温度5—15℃的宽阔范围内稳定运转[8]。
(6)安装简便,对安装基础的要求低。
因运行时振动极小,故无需特殊的机座。
可安装在室内、室外、底层、楼层或屋顶。
安装时只需作一般校平,接上气,水管道和电源便可。
(7)制造简单,操作、维修保养方便。
机组中除屏蔽泵、真空泵和真空阀门等附属设备外,几乎都是热交换设备,制造比较容易。
4.进行水力计算。
5.根据地下室通风换气量要求以及汽车库通风要求,制定通风方案,选择风机等设备。
6.绘制冷热站平面布置图、冷热站流程图、冷热站系统图,绘制地下车库通风系统平面图、地下车库通风系统图。
7.按照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3.毕业设计进度与计划安排
1.2009.3.16~2009.3.30熟悉任务书和建筑图纸,搜集和查阅相关规范资料,撰写关于本系统设计的文献综述,并提交开题报告。
2.2009.
3.31~2009.
4.8进行方案论证,确定冷热站设计方案。
翻译一篇英文文献。
3.2009.
4.9~2009.4.19、2009.
5.4~2009.5.10选择送、排风机并进行布置,绘制通风系统平面图及系统图。
4.2009.
5.11~2009.5.31选择并计算冷热源系统的设备。
绘制冷热源的设备平面布置图,冷热源系统流程图和系统图。
5.2009.
6.1~2009.6.12整理设计成果,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6.2009.6.13~2009.6.22修改并完成毕业论文。
4. 毕业设计拟采用的方法
本次设计为×××大厦冷热源系统设计,根据各种资料以及实际运行情况,对各种方案的设备初投资、运行费用、设备折旧及维护费进行比较,初步采用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
通风设计中利用假定流速地方法,对风管进行计算。
风管的阻力计算时,可采用鸿业阻力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调整风管阻力,使其达到平衡。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word,excel,cad制图等软件,进行数据记录以及画图等。
参考文献:
[1] 王雅芬,冉春雨,张兰.中央空调不同冷热源组合的经济分析.吉林工程技术师范
学院学报[M].2008,2、4(7).
[2]霍海娥,秦萍,陈寒静.成都某高校图书馆空调冷热源方案的优选决策.四川建筑
科学研究[J].2008,34(7):224-226.
[3]杨婉.智能冷热源教学系统的设计.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
[M].2008,24(1):19-20,23.
[4]刘金山.蒸汽型溴化锂制冷机组的一种控制方法.天津商学院学报[J].2005.05,
25(3).
[5] 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编,空气调节设计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杨俊华,徐玉党.空调冷热源节能技术的现状与进展.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J].2006.O5,19(5).
[7] 郑珍修,路彬,王兆帧.对分散楼群采用蒸气型溴化锂制冷机进行集中制冷的研究.
山东煤炭科技[M].2007,(3):68-69.
[8] 刘为民.浅空调冷热源方案选用.山西建筑[M].2008.06,34(6).
[9] 戴永庆,耿惠彬,蔡小荣,等.浅议直燃型与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的
性能参数[j].制冷技术,2005,(4).
[10] 张立国,张红岩,岳永亮,等.新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研究[J].流体
机械,2005,(8).
[11]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12] 江亿.建筑耗能状况及柏效的节能途径IJj_暖通空调.2005,35(5):34-37.
[13] Steve Doty.Applying DX Equipment in Humid Climates[J].ASHRAE Journal,200l,
43(3):30-33.
[14] Berbari G J.Fresh air treatment in hot and humid climates[J].ASHRAE Journal,
l998,40(10):64-70.
[15] Bearg, David W. Indoor air quality and HV AC systems, Lewis Pub,1993,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