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学原理三维波束图共15页
合集下载
《声学知识科普》PPT课件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 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
精选ppt
20
声音的量度
我们听起来,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那么究竟用什么尺 度来衡量声音的大小呢?
原来声波是疏密波,它使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稀。空气变 密,压强就增高;空气变稀,压强就降低。这样,由于声波的 存在,使大气压产生迅速的起伏。这个起伏部分称为声压,声 压越大,声音越强,声压越小,声音越弱,人们就用声压作为 衡量声音大小的尺子。
线声源---平面波
精选ppt
16
声波的衰减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大多数实际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声波 在声源附近具有球面波形状。球面波的强度与离开声源距离的 平方成反比而降低,即当离声源的距离增为2、3、4、5倍时, 声音的强度将相应地减为 、 、1 、1 。1 1
这是因为声源每秒钟发出的能4 量是9 一16 个2恒5 量,离开声源的距 离越大,能量的分布面也越大,因此,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就 越小。这也就是离声源距离越近,声音越强,离声源的距离越 远,声音越弱的原因。这叫做声波的距离衰减。
敲一下音叉,它就会一来一回的摆动。这个有规则的摆动就 叫振动。音叉往返一次算作一次振动,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用 来表示,单位是赫。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 点的声波有f 1000个周期。
但不是所有的振动人耳都听得见,只有频率为20~20000 赫的振动人耳才能产生声音的感觉。低于20赫的声波叫次声, 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超声。
正常人耳刚刚听到的得声音的声压称为可听阈声压,而当声 压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称为痛阈声压。
精选ppt
21
声压级
但是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相差一百万倍。用声压的 绝对值来表示声音的强弱是很不方便的。
精选ppt
20
声音的量度
我们听起来,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那么究竟用什么尺 度来衡量声音的大小呢?
原来声波是疏密波,它使空气时而变密,时而变稀。空气变 密,压强就增高;空气变稀,压强就降低。这样,由于声波的 存在,使大气压产生迅速的起伏。这个起伏部分称为声压,声 压越大,声音越强,声压越小,声音越弱,人们就用声压作为 衡量声音大小的尺子。
线声源---平面波
精选ppt
16
声波的衰减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大多数实际情况下,可以近似地认为声波 在声源附近具有球面波形状。球面波的强度与离开声源距离的 平方成反比而降低,即当离声源的距离增为2、3、4、5倍时, 声音的强度将相应地减为 、 、1 、1 。1 1
这是因为声源每秒钟发出的能4 量是9 一16 个2恒5 量,离开声源的距 离越大,能量的分布面也越大,因此,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就 越小。这也就是离声源距离越近,声音越强,离声源的距离越 远,声音越弱的原因。这叫做声波的距离衰减。
敲一下音叉,它就会一来一回的摆动。这个有规则的摆动就 叫振动。音叉往返一次算作一次振动,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用 来表示,单位是赫。1千赫或1000赫表示每秒经过一给定 点的声波有f 1000个周期。
但不是所有的振动人耳都听得见,只有频率为20~20000 赫的振动人耳才能产生声音的感觉。低于20赫的声波叫次声, 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超声。
正常人耳刚刚听到的得声音的声压称为可听阈声压,而当声 压使人耳产生疼痛感觉称为痛阈声压。
精选ppt
21
声压级
但是从听阈到痛阈,声压的绝对值相差一百万倍。用声压的 绝对值来表示声音的强弱是很不方便的。
声学原理-第二讲-2013

16
8
§1.2.3 声功率、声强及平方反比定律
声功率——声源振动时,每秒钟所发射出的声能量 叫声功率。 声强——在声波中,波阵面上每单位面积传递的声 功率叫声强,单位是w/m2。 平方反比定律——平面声波波阵面都一样大小,传 递的功率相同所以声强不变。但声源传递的功率是不 变,球面声波面积(4πr2,r为球半径)随r改变,所 以球面波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越远越弱,这 称为平方反比定律。
4
2
波峰(crests)波谷(troughs)
横波的波峰 和波谷是介 质离静止点 最远的点。
纵波的密部 对应于横波 的波峰。
5
振幅(amplitude )
横波的振幅是介质静止位置到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纵波的振幅是度量介质变得紧凑或稀疏程度的量。
6
3
波长(wavelength)频率(frequency)
14
7
§1.2.2 声波的性质
SPL 线谱 HZ 连续谱 HZ 混合谱 HZ
15
§1.2.2 声波的性质
G.S.Ohm(1787-1854)首先提出了音乐的声音是由 音 音 许多频率的简谐振动合成的概念,他还认为人耳能把 任何一个复杂的声音分解成一组简谐音调。这在数学 上就是所谓的Fourier分解。
SPI 10 lg I / I 0 ; I 0 10 12 w / m 2
(1-2-3)
但在声学中,强度和功率都难以直接测量(70年代中期 兴起的声强测量热,现在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常用的是声压 因为声压是可以经传声器接受变为电 所以常用的是声压,因为声压是可以经传声器接受变为电 压,然后可用电学方法测量、分析。声压有正有负(象交 流电压一样),一般讲声压是指它的有效值(平方平均值 的根,简称均方根值),和电压相似。
声学知识普及ppt课件

声学基本术语
1、声的基本特性参数
1.1频率和周期
每秒声振动的次数称为声的频率,记作f,单位是赫兹(Hz)。人耳能听到的声, 其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称为超声。人 耳对于3000Hz左右的声感觉最灵敏;对低于63Hz和高于16000Hz的声,即使勉强 听得见,反应也很不灵敏。所以,在噪声控制领城内,主要对63~16000Hz的声有 兴趣。
声音 :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描述 由于媒体质点振动运动引起的质点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声音传播
周期T是一次声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单位是s
波长:声波传播过程中两个相继的同相位点之间的空间距离 用符号λ表示,单位是m
频率:每秒声振动的次数,记作f,单位是赫兹(Hz)
不同声源的频率范围
信号类型
稳态信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非稳态信号
确定性
时间
时间
随机
连续
时间
瞬态
时间
时间
时间
频率
频率
频率
频率
由于许多声学性质,如吸声、隔声、绕射、衰减、阻尼等等都与频率大小有关, 我们研究声学不能只研究声压、声强、声功率等等而忽略声的频率结构。所以噪 声控制工程中分析声的频率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根据声压的时间历程记录进行快速Fourier变换(FFT),另一种是将整个频率范围 划分成许多首尾相连的频带(频程),对应于每一个频带设置一个带通滤波器,以 便测定每个频带的声压值。频谱分析因其带宽的划分方法不同而分成:
2.
2 dB + 2 dB = 5 dB
3.
3 dB + 3 dB = 6 dB
第二章 声波的基本性质及其传播规律ppt课件

,2
kx2
2
x2,是第一
ppt精选版
30
➢ 由声波的叠加原理并运用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可得两列声 波在该点合成的总声压为:
p=p1+p2= P01cos(ωt-φ1)+ P02cos(ωt-φ2)= PTcos(ωt-φ)
式中
PT2P021P0222P0P 102cos2 (1)
ta1nP P 001c1sio n1 1s P P0 02 2scion 22s
21
2.2.3 声能量、声强、声功率
1、声能量
➢ 声波在媒质中传播,一方面使媒质质点在平衡位置 附近往复运动,产生动能;另一方面又使媒质产生 了压缩和膨胀的疏密过程,使媒质具有形变的势能。 这两部分能量之和就是由于声扰动使媒质得到的声 能量,以声的波动形式传递出去。所以声波是媒质 质点振动能量的传播过程,这一能量可从力学中作 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做的功率推导出。
p(x,t)=P0cos[ω (t-t’)]
ppt精选版
11
➢ 而媒质中声波传播速度为c,则:
t’= x/c
代入上式则有
p(x,t)=P0cos[ω (t-x/c)] 为方便起见,定义(圆)波数为
k=ω/c =2π/λ
➢ 其物理意义是长为2πm的距离上所含的波长λ的数目, 于是p(x,t)又可以写成:
6
2.2 声波的基本类型 ➢ 根据声波传播时波阵面的形状不同可以将声波分
成平面声波、球面声波和柱面声波类型。
➢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相位相同的各点连成的 面称为波阵面。波的传播方向称为声线或射线。
➢ 在各向同性的媒质中,声线就是代表波的传播方 向且处处与波阵面垂直的直线。
ppt精选版
7
线声
南航波束形成课件

02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介绍
波束形成技术
波束形成技术是一种利用多个天 线阵元接收信号并合成定向波束 的方法,以提高信号的接收增益 和抗干扰能力。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是指南京航空 航天大学在波束形成领域的研究 成果和技术应用。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的优势
1 2
3
高增益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能够实现高定向增益,提高信号的接收灵 敏度和抗干扰能力。
未来应用前景
5G通信
利用南航波束形成技术提升5G通信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雷达探测
应用于雷达探测系统,提高目标检测和跟踪的精度。
智能感知
结合人工智能和南航波束形成技术,实现智能感知和物联网应用。
THANKS
空时二维波束形成算法
空时二维波束形成算法是一种结合了空 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信号处理方法,通 过对空间和时间域的信号进行联合处理
,实现更高效的信号检测和跟踪。
空时二维波束形成算法的优点是能够更 好地利用信号环境信息,提高信号处理
性能。
缺点是需要更多的信号处理资源和计算 量,实现难度较大。
04
南航波束形成实验结果与分 析
宽频带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适用于宽频带信号处理,能够满足现代通 信和雷达系统的需求。
低副瓣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的副瓣抑制性能优异,能够有效降低干扰 信号的影响。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的应用场景
通信系统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可用于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无线局域网等领域,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雷达系统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可用于雷达目标检测、跟踪和成像,提高雷达的抗干扰和低空探测能力。
电子战系统
南航波束形成技术可用于电子战领域,实现定向干扰和抗干扰,提高电子战系统的作战效能。
声呐(纳)技术 :第四章 声纳波束形成技术1

d
sin
c
012 3
N 1
七
28
N元等间隔线阵自然指向性(即波束图)
假设阵元0的接收信号为:
s0 t e jt
d
sin
c
那么,由图可知阵元1的接收信号为
s1 t e jt
同理,阵元2的接收信号为
012 3
N 1
s2 t e jt2
阵元N-1的接收信号为
sN1 t e jtN 1
1
2
七
34
N元等间隔直线阵自然指向性(即波束图)
如图,以阵元0为参考点,信号到达其它各阵元 的提前时间为
1, 2 , , N 1
因此,将各阵元接收到的信号分别延时
1, 2 , , N 1
后相加,即可实现同向相加,在该方向上输出幅度最大
d
sin
c
012 3
N 1
七
35
N元等间隔线阵自然指向性举例
七
二、波束形成器一般可分为常规波束形成(时延、相移波束形成等)和高分 辨波束形成(MUSIC、ESPRIT、SVD等)。
七
12
阵的基本形式
线阵(离散线阵和连续线阵)
七
13
阵的基本形式
线阵(离散线阵和连续线阵)
七
14
阵的基本形式
平面阵(矩形平面阵)
七
15
阵的基本形式
面阵(园面阵)
七
16
阵的基本形式
ei
t
s
t
rs Ei c
x
任意空间阵的归一化输出为
E ,,t
1 N
N
ei t
i 1
七
37
多元任意阵指向性的一般表示
声纳原理

普通波动原理-多波束
多波束
各向同性展开的波
普通波动原理
波峰
波谷 (低压)
压力
距离
普通波动原理
相长相消干涉
相消干涉点 声源 相长干涉点
普通波动原理
相长干涉位置 1
Location equidistant from the two sources d1= d2 =>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平面换能器阵的波束宽度
用波束导向后波束宽度会随着导向角的增大而增 大 有效阵元孔径会随着导向角的增大而变小 有效孔径按函数 1/Cos A 减小,A 是导向角度。 从中央波束到±60°导向角范围内,波束宽度大 致呈线性增加
例如:
波束导向角为 0°, 波束宽度为 0.5° (中央波束 ) 波束导向角为 ±30°,波束宽度为 = 1/cos30° x 0.5° = 1.15 x 0.5° = 0.575° 波束导向角为 ±60°,波束宽度为 = 1/cos60° x 0.5° = 2 x 0.5° = 1°
旁瓣产生于特定的声源相长干涉点
我们的目的是要使主波瓣最大化而所有
旁瓣最小化 旁瓣指向于不希望的方向,使主波瓣能 量减少������ 旁瓣造成的回波,如旁瓣路径上的鱼的 回波,会被认为是主瓣路径上的目标物
普通波动原理- 波束导向 和束控技术
振幅束控: 旁瓣的能级可以通过给声源阵中不 同基元加以不同的电压值而减少,这样同时 会增加主波瓣的宽度。
P (w) / P (0) = 1/2 - 3 dB P (w)
指向轴 0
w
P (0)
普通波动原理
矩形孔径换能器的波束指向图
声学基础.PPT

第2章 声学基础
声音的频谱结构用基频, 谐频数目, 幅度大小及相 位关系来描述. 不同的频谱结构, 就有不同的音色. 即使 基频相同, 音调相同, 但若谐频结构不同, 则音色也不同. 例如钢琴和黑管演奏同一音符时, 其音色是不同的, 因 为它们的谐频结构不同, 如图2 - 5所示.
第2章 声学基础
图 2 - 5 钢琴和黑管各奏出以100 Hz为基音的乐音频谱图
第2章 声学基础
2.2.3 听觉灵敏度 听觉灵敏度是指人耳对声压, 频率及方位的微小变
化的判断能力. 当声压发生变化时, 人们听到的响度会有变化. 例
如声压级在50 dB以上时, 人耳能分辨出的最小声压级 差约为1 dB; 而声压级小于40 dB时, 要变化1~3 dB才 能觉察出来.
第2章 声学基础
2.3.2 听觉定位机理 人对声音方向的定位能力是由听觉的定位特性决
定的. 产生听觉定位的机理是复杂的, 其基本原因是声 音到达左右耳的时间差, 声级差, 进而引起相位差, 音色 差所造成的;也与优先效应, 耳壳效应等因素有关. 确 定一个声源的方位, 需要从平面, 距离, 高度3个方面来 定位.
Hz~20 kHz, 称为音频. 20 Hz以下称为次声, 20 kHz以 上称为超声. 在音频范围内, 人耳对中频段1~4 kHz的 声音最为灵敏, 对低频和高频段的声音则比较迟钝. 对 于次声和超声, 即使强度再大, 人们也是听不到的.
第2章 声学基础
2. 听阈和痛域 可闻声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听到, 正常人能 听到的强度范围为0~140 dB. 使声音听得见的最低声 压级称为听阈, 它和声音的频率有关. 使耳朵感到疼痛的声压级称为痛域, 它与声音的频 率关系不大. 通常声压级达到120 dB时, 人耳感到不舒 适; 声压级大于140 dB时, 人耳感到疼痛; 声压级超 过150 dB时, 人耳会发生急性损伤. 正常人的听觉范围如图2 - 2所示. 语言和音乐只占 整个听觉范围的很小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