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09年高职统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200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八校联考试卷

湖北省 八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黄冈中学考试时间:2009年3月27日上午9:00—11:30 试卷总分:150分 本试卷第Ⅰ卷为选择题部分由一、二、三大题构成,第Ⅱ卷为非选择题部分由四、五、六、七大题构成。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36分)一、基础知识部分(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项中,每对词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 .吞噬(sh ì) 讣告(p ǔ) 轧路机(y à) 暴戾恣睢(su ī)B .觊觎(j ì) 央浼(m ěi ) 殉道者(x ùn ) 天遂人愿(su í)C .发轫(r ěn ) 应酬(y ìng ) 口头禅(ch án ) 少不更事(g ēng )D .诘难(n àn ) 畸形(j ī) 汗涔涔(c én ) 宵衣旰食(g 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貌和神离 奋发图强 好高骛远 知人论事B .泾渭分明 计日程功 两全齐美 曲指可数C .墨守成规 轻歌曼舞 黔驴技穷 针砭时弊D .开源节流 迫不急待 淋漓尽致 人才辈出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 .武汉首义广场菊花展盛装开展,30余种秋菊变身动物形状,或摆出“神七”造型,争奇斗艳。
市民们意兴阑珊....地徜徉在花海之中,尽情享受秋季难得的视觉大赛。
平中出新的2009年湖北卷高考语文试题

平中出新的2009年湖北卷高考语文试题作者:徐华钟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10期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盼望在第一时间看到本年度的高考语文试题的急切心情,无异于赴一场心驰神往的约会。
在人民网上第一时间读完全卷。
直如与久别的故人畅叙,如坐春风,如赏佳景,如醉如痴。
初览今年的湖北卷高考语文试题,最大的感受是没有预期的偏难与艰涩,即人们常说的“裹人”,显得平和而亲切。
除了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外,还体现了湖北题“整体稳定,微变出新。
立足知能。
突出特色”的特色,标志着湖北卷自主命题在稳健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我认为今年试题的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文言文、语用题(第六大题)和作文三大板块上。
今年湖北卷的文言文考查令人耳目一新,选文精到,设题规范而又匠心独运。
文言文阅读的特色首先体现在选择文本材料的创新。
在形式及选文上,命题者独具慧眼选择了两个相关的阅读材料:一为苏辙的《孟德传》,一为苏轼的《书后》。
苏轼和苏辙都是考生熟悉的大家,且同属“唐宋散文八大家”,从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考生对他们可谓心仪已久、仰之弥高。
这样的文本会给考生带来亲切之感,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
在文体上,前者应归于传记类,后者应归于随笔类;前者以记人叙事为主,后者以议论说理为主。
但两文的主旨还是着眼于说理。
《孟德传》先叙后评,记叙部分情节曲折,条理清晰,人物形象鲜明:孟德是一个喜好山林,内心无所畏惧,置生死于度外的“退卒”(逃兵)。
正因为他的这种释然、坦然,才得以困居深山老林、与猛兽为伴而不死,才得以“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
作者也因此感慨:人处世间如“无所顾,则其浩然之气,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
曾何猛兽之足道哉!”而苏轼的《书后》则更有意味。
苏辙寄来的《孟德传》中有关猛虎畏人的说法,引起了兄长苏轼极大的兴趣,于是对老虎吃人的心理做了一番探讨。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湖北卷)精析版

09年高考试题精选2009年高考试题--(湖北卷)精析版测试题 2019.91,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4.阅读下面的诗句,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
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5分)答:秦词的理趣:元词的情趣:(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
(2分)2,15.古诗文默写。
(6分)(1)古文默写。
(必须默写)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
,。
(司马迁《屈原列传(节选)》)(2)古诗默写。
(任选一首默写)①,。
,。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客至》)②,。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3,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云南看云沈从文(1)云南是因云而得名的,可是外省人到了云南一年半载后,一定会和本地人差不多,对于云南的云,除了只能从它变化上得到一点晴雨知识,就再也不会单纯的来欣赏它的美丽了。
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2)战争给了许多人一种有关生活的教育,走了许多路,过了许多桥,睡了许多床,此外还必然吃了许多想象不到的苦头。
然而真正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说不定倒是明白许多地方各有各的天气,天气不同还多少影响到一点人事。
云有云的地方性: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
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海边的云幻异,渤海和南海云又各不相同,正如两处海边的人性情不同。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2009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

2009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_新高考_新浪博客博客首页排行榜点播单(0) 博客征集原创摄影之星注册帮助博文综合博文博主图片音乐视频播主论坛新浪吧圈子语文新高考博客/xingaokaoboke[订阅]新高考博客相册音乐播客个人中心首页博文收藏博客圈_ad_新浪广告共享计划字体大小:大中小正文2009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详细解答(2009-06-11 07:27:42)标签:数字海洋海洋管理建设数字海洋开发孟德海洋世界教育分类:新高考新题目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语文试题解析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拜谒/枯竭冲锋枪/冲击波恣意妄为/千姿百态B.陨石/功勋倒胃口/倒栽葱崇山峻岭/怙恶不悛C.梗概/田埂迫击炮/迫切性瓜熟蒂落/啼笑皆非D.篆书/椽子空白点/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解析】B (A.项的读音分别是:yè/jiéchōng/chōng zì/zī;B.项的读音分别是:yǔn/xūn d ǎo/dàojùn/quān;C.项的读音分别是:gěng/gěng pǎi/pòdì/tí;D.项的读音分别是:zhuàn/chuán kòng/kāng yú/yú)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以逸待劳分庭抗理信口雌黄哄堂大笑B.漫不经心和颜悦色见微知著推心至腹C.突如其来接踵而至精妙绝伦浑然一体D.张灯结彩休戚与共不知所终估名钓誉【解析】C (A.分庭抗理-分庭抗礼,B.推心至腹溶-推心置腹,D.估名钓誉-沽名钓誉)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2009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走在5月8日世界地贫日前沿
今年5月8日是第十九个世界地贫日,警示社会地贫这种难治易防的疾病,应得到全社会的重视。
5月5日上午,县卫生局联合我院、县妇幼保健院等单位联合出动,在燕城广场上举办2012世界地贫日活动。
当日上午天气晴热,但难掩社区群众参加活动的热情。
参与义诊的医生向广大人民群众介绍了广东地贫防治工作的现状,指出自从2010年自治区政府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实施“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以来,广东的地贫已得到很好的控制。
并向大家介绍了预防出生缺陷的三道防线,鼓励社区群众主动掌握地贫防控的知识,加入到构建幸福家庭、和谐社区的氛围中来。
我院当日上午派出优生遗传、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方面的三位高级职称医生作为现场咨询专家,社区群众通过现场的地贫知识抢答,参与活动热情高涨,了解了地贫防治的初步知识,并带着进一步的疑问详细咨询专家,都得到了满意的解答。
我院作为全县重要的产前诊断中心之一,将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致力于地贫工作的防控,为降低全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人口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9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一、(12分,每小题3分)1、A2、D3、B4、D二、(9分,每小题3分)5、C6、B7、C三、(9分,每小题3分)8、A 9、A 10、C四、(23分)11、(10分)(1)(5分)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建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
(2)(5分)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12、(8分)(1)(4分)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4分)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13、(5分)(1)①故不积跬步②无以至千里③功在不舍④池鱼思故渊⑤开荒南野际(2)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无边落木萧萧下③潦倒新停浊酒杯④业精于勤⑤毁于随五、(22分)14、(4分)①补充解释旅行中的印象;②为下文描写岳桦进行铺垫。
15、(6分)(1)(3分)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
(2)(3分)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16、(6分)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的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17、(6分)第一问(2分)①拟人;②比喻。
第二问(4分)①通过拟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由谷底到峰顶、由平凡到卓越的过程更加生动形象;②通过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桦的内在气质得以揭示和提升。
六、(15分)18、(4分)①删除或者改为“他”;③改为“合图”;④删除或改为“他”;⑤改为“苏泽广”或者“父亲”。
湖北04-09年语言运用试题及答案

09年湖北高考语文语言运用20.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
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4分)示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20【试题解析】相比2008年高考题,把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与句式的仿写结合起来,使课内外知识的结合更加灵活。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的思想性格比较明确和单一,但概括《荷花淀》中水生的思想性格却有一定的难度。
【答题示例】(1)(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21.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要求:①符合原意。
②不超过30字。
(4分)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试题解析】本题应按两个步骤来操作。
首先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这是总说。
然后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楷书、草书和行书的变革与创新。
标点符号(定稿)

六标点符号【考点通关】《文化综合考试大纲》中规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D级。
其考查特点是:1.常见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2.大多采用“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的命题形式,该题的分值为3分。
3.重点考查辨别常见标点符号运用的正误。
4.将标点符号的使用规则和正确表达文意结合起来考查。
【通关秘籍】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标号两类。
点号包括句末点号和句中点号。
句末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用在一个句子的句末。
句中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作用是点断,用在句中,主要表示说话的停顿。
标号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其作用在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对标点符号的考查要求我们掌握七种常用点号和九种常用标号的基本用法,并做到书写规范。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辨析正误,同时在作文中注意标点符号的规范书写。
要掌握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应注意辨明以下十一大误区。
明确了十一大误区,标点符号的考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一.概数(约数)中间加顿号例:小姑娘大约十二、三岁。
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例中顿号应去掉。
另外,集合词语念起来不停顿,中间也不能加顿号。
例:广大公安、干警在打击走私活动中屡建奇功。
句中顿号应去掉。
较固定的短语中间也不能加顿号,如:“中小学”、“大中城市”等。
二.非疑问句用问号例:我搞不懂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些句子虽然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
例句中问号应改为句号。
三.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例:去武汉呢?还是去北京?你要早点拿定主意。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2009年高职统考语文试题2009年湖北省高职(双特色)统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
全卷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刹.(shā)那沉淀.(diàn)狭隘.(ài)海市蜃.(shèn)楼B.不屑.(xiè)酗.(xu)酒畸.(ji)形殚.(dan)精竭虑C.迂.(yū)腐省.(xǐng)悟相.(xiàng)中咬文嚼.(jué)字D.逶.(wēi)迤鞭挞.(tà)咀.(jǔ)嚼唾.(tuò)手可得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贩卖浸湿寻披星戴月B.凋敝预订碰壁鬼迷心窍C.发泄相册善长惊涛骇浪D.事迹简略必须奋笔疾书3.下列各句横线处填充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_______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大拆大建,滥用耕地.2.美朝双方在多次的六方会谈中,对于朝核问题的________,均未达成一致意见.3.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为人民群众______实实在在的利益.A.防范勾通牟取B.防止沟通谋取C.防范勾通谋取D.防止沟通牟取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优胜者______可敬,但那______落后而_________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________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A.虽然仍然固然居然B.固然虽然仍然而C.仍然虽然固然而D.虽然仍然固然居然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面前,他们或医治伤患,或慷慨解囊,展现了同舟共济的伟大精神.B. 特区政府在立法过程中,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从善如流,充分体现了咨询的广泛性和民主性.C.据报道,由于宏观调控得当,去年这个市的财政收入高达500多亿,同级市只能望其项背.D.<红楼梦>的续书不少,但大多数是狗尾续貂之作,其艺术成就与原著不可相提并论.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对与小张来说,通过大枣庄的这条路太熟悉了.B. 夜深了,整栋教学楼一片漆黑,只有高三(2)班的教室还亮着灯.C.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对恶意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人,有的人主张判刑,有的人不主张判刑.他同意这种主张.D.在新的一年里,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世界惊异的奇迹来.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颜真卿在整体笔画处置方面的规律是:横画细瘦劲挺,竖画肥壮厚重,提按分明,对比强烈.B. 我不知道你到过丽江没有?但今年暑假我是一定要去丽江的.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多么豪迈的诗句啊!D. 她已经是50上、下的年龄,歌声却清澈甜润,充满了青春的活力。
8.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 夜深了,四周一片宁静,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清纱照着大地。
B. 几个学生唱呀跳呀,整个教室沸腾得像欢乐的海洋。
C.长江-----这位叱咤风云的勇士,一路翻山越岭,呼啸着奔向大海。
D. 一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架到大西洋,世界有多一个洲。
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得最恰当的一项是沈从文的小说给人的美感,主要不是来自故事的离奇和情节的紧张,而是来自一种-------------和弥漫的情愫。
A. 流动的旋律、优美的意境B. 旋律的流动、优美的意境C. 流动的旋律、意境的优美D. 旋律的流动、意境的优美10.下列作品对应的作者、体裁、时代(或国别),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离骚》----屈原------抒情------战国B. 《滕王阁序》------王勃-------散文-------初唐C. 《孔乙己》-----鲁迅----短篇小说------现代D. 《悲惨世界》-----雨果-----长篇小说------英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十一月,庚午①,万寿公主适②起居郎郑颢。
……有司循.旧制请用银装车,上曰:“吾欲以俭约化天下,当自亲者始。
”令依外命妇③以.铜装车。
诏公主执妇礼皆如臣庶之法.,戒以毋得轻夫族,毋得预时事。
又申以.手诏曰:“苟违吾戒.,必有太平、安乐④之祸。
”颢弟顗,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
还,问“公主何在?”曰:“在慈恩寺观戏场。
”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昏,良有以.也!”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
公主惧,涕泣谢罪。
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观戏乎!”遣妇郑氏。
由是终上之世,贵戚皆兢兢守礼法,如山东衣冠之族。
【注】①庚午:干支纪日,庚午为当月14日。
②适:嫁。
③外命妇:受过皇帝封号的王公大臣家中的妇女。
④太平、安乐:唐朝的两位公主,因谋反而被杀。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司循.旧制请用银装车循:遵循、按照B. 诏公主执妇礼皆如臣庶之法.法:法令、法度C. 苟违吾戒.戒:带有警告式的条规D. 良有以.也以:原因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令依外命妇以铜装车”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B.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C.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
(《登泰山记》)D. 又申以.手诏曰。
13.下列各项中,与“公主何在”同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A. 必有太平、安乐之祸?B. 昂其值,居为奇货。
(《促织》)C. 立之阶下,不之视。
D.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14.依据之意,下面不属于皇帝的主张的一项是A. 教化天下。
B. 改革旧制。
C. 遵守礼法。
D. 治天下须从自己亲人做起。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15.请将第一大题里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上责之曰:“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视戏乎?”16.默写。
(3分)(1)别有幽愁暗恨生,(白居易《琵琶行》)(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竹喧归浣女,。
(王维《山居秋暝》)17.请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被动句。
(4分)各地区各部门把组织开展向优秀纪检干部王瑛同志学习的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8.请围绕“小溪、礁石、浪花”写一段有情境的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字数不少于50字。
(4分)19.请从以下两则寓言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寓意。
(字数不超过30字)(4分)①翠鸟最初把窝做在树上很高的地方,以避免灾祸;等到孵出小鸟后,怕小鸟摔下来,就把窝做低了,结果人们把小鸟捉走了。
②狐狸有了小狐狸后,为给小狐狸觅食,不惜闯入猎人设下的陷阱;但到小狐狸长大后,却把它从身边赶走。
当小狐狸恋恋不舍地回头时,老狐狸再次追赶,直到小狐狸真正离开自己。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
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东晋王导、谢安两大家族曾住在这里。
②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桥名,邻近乌衣巷。
③王谢:即王导、谢安,是东晋有名的世家大族。
20.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中写景与抒情有什么关系?(4分)21.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人通过“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画面,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叹?(4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2-24题。
论“不如意事”①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
呱呱坠地即大哭,不是肚子饿,就是尿布湿;天真孩童亦有忧,或羡邻家玩具,或怕明天考试;乃至长大,寻找理想对象,实现一生抱负,有几个人会心满意足的?可以说,忧患与生俱来,而遗憾却不与身同去。
②然而同是“不如意”其“意”却有不同。
煤油大王蚀本的烦恼,与捡煤渣老婆子无隔宿之粮的忧愁,并不相通;赌徒输钱、偷儿失风、诬告败露、投机碰壁,与高考落第、试验受挫、文章败笔、改革受阻,也决不能相提并论。
为何“事”而“不如意”,分出了一个人的正邪与高下。
③“不如意事”的内容,又常带有时代的特点。
婴儿啼哭是想吃奶,大小伙子哭则一定别有伤心处。
北京猿人住在山洞里怕野兽袭来;北京今人住在高楼上,虑的是电梯停电。
就是同是今人吧,几年前的不称心与眼下的不满意也是迥然有别的。
记得七十年代到菜场买肉,但嫌其不肥,怕回家炼不出油;如今买肉,又嫌其不瘦,怕吃了发胖。
几年前为凑不够前买黑白电视机而发牢骚,现在又为攒足了钱而买不到好彩电发愁。
然而人们倘一细想这些“不如意事”内容的变化,便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改革的成效。
④人类社会也可以说是在“不如意”中发展的。
有“不如意”,然后有追求,然后有“如意”;在“如意”中又有新的“不如意”,又有新的追求……⑤所以倘遇“不如意事”,我以为最好别怨天尤人,也别怨己骂人。
而是先想一想为何事而“不如意”,为什么“不如意”,分清是堕落中的“不如意”呢,还是前进中的“不如意”。
对于今天绝大多数同志来说,“不如意事常八九”,无疑大都是前进中的“不如意”。
这种“不如意”,又何尝不是好事!⑥其实,要前进,就免不了有“不如意事”。
有幅漫画,画一个老头子呆在襁褓里,下面的一行文字是:“他没有摔过跤。
”走路的人一辈子不摔跤,倒稀罕了。
即使有那样的神童,天才,“特异功能”者,一离母怀就健步如飞,不跌跤,走着走着也会走弯路的。
因为“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世界上压根儿没有笔直有笔直的路,而走弯路当然也是“不如意事”。
何况我们今天走的改革之路,前人并没有铺出一条现成的道来,要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前进,脚下打滑、走点弯路,原在预料之中。
然后我们不妨回头看看,经过几年农村和城市改革,身后有多少被征服了的山峰!⑦革命者的责任,正是把前进中的各种“不如意事”变成“如意事”。
要做到这一点,最要紧的是“向前看,脚莫停”。
好比骑自行车,刚上车时车身总要晃几下,会骑车的人,一面调整重心,一面脚下蹬几下,车子就在前进中达到新的平衡了。
如果脚停住,只是原地转把,非连人带车摔倒不可。
这自然是个比喻。
任何比喻都是跛足的,然而它要说明的道理却千真万确:前进中的“不如意事”,只有在前进中才能转化,改革中的问题,只有靠改革才能解决。
22.下列对“不如意事”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不如意”是客观存在的,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不如意事”。
B. 对不同的人来说,“不如意事”的内涵是不同的。
C. “不如意事”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D. “不如意事”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它是时代进步、社会改革的重要标志。
23.文章第⑥段引用漫画内容的最主要的用意的(3分)A. 说明不摔跤不可能真正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