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论柏拉图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论柏拉图教育思想及其启示一、柏拉图主要的教育思想(一)国家教育观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最突出特征,就是他着眼于国家、立足于国家,始终把教育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培养哲学家。
他和苏格拉底一样,把为国家服务当作是自己的任务。
在《理想国》中,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成为有序和谐、人民幸福的正义国度,关键在于统治者得是“真正关心国家利益”,具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哲学家。
柏拉国提出的由国家确立统一的全字塔式的教育制度也一直沿用至今。
(二)学前教育观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曾经提出的“产婆术”,到了柏拉图这儿,得到了继承与完善。
柏拉图认的对人的教育培养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弦提时代的启蒙熏陶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他主张,孩子一生下来,要由政府管理这方面事务的官员带至国家育婴所,由国家专职人员抚育。
柏拉图是提出学前教育思想观点的第一人,这在世界教育史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三)和谐发展教育观《理想国》中第十卷,就谈到了艺术。
柏拉图的和谐发展教育观,指的是身体和心灵的和谐发展,也因此体育和音乐教育是人必须要接受的两项基本教育。
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两者相结合,对塑造心灵、培养德善有着巨大的功效。
二、对我的教育启示(一)国家要切实解决教育痛点问题,学生要努力学习回报社会柏拉图的国家教育观中说到,要始终把教育同国家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应由国家举办,从而培养出为国家服务、对国家负责的人才。
当代社会,我们急需科教兴国。
那么,国家所下发的教育文件与实行的教改举措,就应当与国情相结合,在“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上下功夫,颁布更多有针对痛点问题的条例去保障其早日解决。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能主动回报社会。
我们应向柏拉国看齐,一个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把为国家服务看作是自己的义务。
因此,大学期间我们也不应懈怠,要努力学习知识、完善自身不足、提高文化素养,这也是为我们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在奠定基础。
柏拉图教育思想

(一)生平与社会学的观点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西方古代大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奠基人和教育家。
公元前387年,他创办了一个学园,取名阿卡德米学园,变称希腊学园。
从此,在这里讲学达四十年,一直到去世。
柏拉图的著作较多,其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理想国》和《法律篇》中。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不仅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政治思想,而且详尽地论述了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理论系统。
《理想国》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和卢梭的《爱弥儿》享誉西方古代世界三大经典性教育著作,成为西方教育思想重要渊源之一,在教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哲学基础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理念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
柏拉图将世界划分为暂时的的现象世界和真实及永恒的观念世界。
在观念世界里,没有丝毫真实和不变的东西,而观念世界则是万物生成的原型。
柏拉图认为,认识是对观念世界的接近对于绝对真理的向往,而这是接近回忆观念世界的方法达成的。
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学习就是回忆。
柏拉图的认知方法——回忆,实际上是苏格拉底的“知识助产术”的发展,是一种纯思辨的方法。
柏拉图在他的教育学体系中运用了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他从雅典教育中吸取了学校制度、缪司教育的思想以及在当时看来已经很广泛的科学范围及和谐发展的思想。
从斯巴达教育中,他接受了国家教育制度原则,严格教育,培养忍耐力能够勇敢精神的音乐和唱歌教材的仔细选择,女子教育的体系。
(一)教育哲学1、教育的本质。
柏拉图注意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要求国家严格控制教育,把教育看作是建立一个理想社会秩序的工具。
他主张对统治阶级适当的教育是政治的主要工具,必须依靠教育防止统治阶级的退化。
教育必须为政治服务,教育的内容必须适应奴隶等级制度的需要。
2、教育的目的。
教育首先培养的是哲学家,武士的培养次之,而农、工、商的训练则放在最轻微的地位。
在教育目的上明显地反映出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贵族性质。
柏拉图的教育观点和思想是怎样的

柏拉图的教育观点和思想是怎样的柏拉图的教育观点柏拉图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柏拉图中年开始从事教育研究活动。
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
他要求3~6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
柏拉图认为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7岁以后,儿童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等。
从20~30岁,那些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就要继续深造,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与和声学等学科,以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使他开始探索宇宙的微妙。
柏拉图指出了每门学科对于开展抽象思维的意义。
他主张未来的统治者在30岁以后,要进一步学习辩证法,以洞察理念世界。
经过5年后,他就可以成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了。
在他的奴隶主教育学体系中,体育占有重要的地位。
柏拉图对妇女体育也很重视。
他认为:“做女孩的应该练习各种跳舞和角力;结婚以后,便要参加战斗演习、行营布阵和使用武器……因为一旦当所有的军队出动去打敌人的时候,她们就能保卫儿童和城市〞(《柏拉图论教育》)。
在柏拉图的论述中,几乎涉及到当时体育的各个方面。
他认为,体育应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术。
他对当时雅典出现的竞技主义和竞技职业化倾向曾给予猛烈的抨击,同时也批评市民轻视体育的思想和态度。
他主张心身和谐开展,强调“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
柏拉图丰富的体育思想对后世体育的开展有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唯心教学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知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
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
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
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成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
简析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简析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分布于政治、伦理、形而
上学、教育等方面。
在教育方面,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塑造一个社会和个人的灵魂的重要手段,因为灵魂是人的本质,塑造灵魂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中,音乐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认为,音乐是灵魂的
一种形式,通过音乐可以让人们的灵魂得到一种高大的形式和内涵上的美。
因此,音乐教
育成为了柏拉图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柏拉图对音乐的观点来看,他认为音乐和艺术是跨越人类的不同阶层和文化的共同
领域,音乐不是一种技能或消遣,而是一种文化艺术。
在音乐教育中,柏拉图注重音乐在
塑造人的灵魂方面的作用。
他认为,音乐是与正义和美德紧密相关的,良好的音乐可以塑
造一个人的品格,提高人的思辨能力。
从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启示。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音乐教育
的作用和重要性。
音乐并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或消遣,在塑造人的灵魂方面具有巨大的作用。
其次,我们要注重音乐中的和谐性和创造性两个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锻
炼和提高。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成为创造
和欣赏优秀音乐的能力更强的人。
最后,我们还需要重视音乐与正义和美德的密切关系,
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让他们成为具备高度人文素质的人。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什么柏拉图是古希腊顶尖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希望对你有帮助!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主张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
他非常重视国家教育,认为统治者应该把教育当做头等大事。
柏拉图还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他为西方完整的教育体系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认为,国家或者政府应该对教育负主要责任。
政府应该狠抓教育,由政府规定学什么教什么。
再此,他还认为,除了奴隶之外,所有的公民都应该接受教育,并且提倡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柏拉图还认为人们应该做好小孩的学前教育,当然这些教育内容主要以与小孩游戏为主,主张给孩子完美的童年。
在孩童少年,应该学习普通教育,内容包括文化知识以及一些艺术内容。
最主要的还要包括体育及军事训练。
青年的时候,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教育。
最主要的是进行军事及体育训练,借以强健身心。
到了青年,要接受更高一级的教育,主要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其他的一些技能,这些人才能够成功的管理国家,为社会做贡献。
如果岁数更大的人,还想要继续学的话,他们便专攻哲学。
几年之后,他们可以胜任更重要的国家职务。
在经过多年的经历磨练,以及实际的锻炼,这使得他们越来越成熟。
这样他们才能最终成为“哲学王”,成为国家最高统治集团的成员。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柏拉图对于自己的政治思想有一定的描述。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讨论了正义的范围,他认为建立国家需要几大原则,首先柏拉图认为人们之间要学会分工,这样大家一起劳动,才能更加和睦的在一起生活。
其次柏拉图认为,人们之间应该有一定的等级划分,因为人们的性格多种多样,所以等级划分的标准也要明确。
再者,在柏拉图的思想当中,一个正义的国家,应该是有正常的秩序,而确保这实行的就是建立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的其中一个方面,柏拉图还支持共产共妻。
在柏拉图认为,任何人除了生活必需品外,不准拥有任何私人物品,其余的一切物品都由国家按需配给;而且任何公民都有权参加国家政务,以此来确保各个阶层之间的团结,确保国家的稳定。
简析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简析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一部分,对后世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分析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理想国》和《国定律》两部作品中。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提出了音乐教育对青年人德性和情感的塑造至关重要,进而影响其整个生活。
他认为音乐能够对人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应当选择适合的音乐来教育年轻人。
在《国定律》中,柏拉图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他的音乐教育理念,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教育。
他区分了不同类型的音乐,提倡应当选择那些能够提升人的灵魂和品德的音乐进行教育。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音乐教育应当注重塑造人的灵魂和品德,这一思想影响了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音乐教育。
他强调了音乐的教育功能,从而影响了基督教音乐教育和中世纪教育。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理念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音乐教育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音乐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他提出的音乐教育应当注重人的内在品质和情感塑造,强调音乐对心灵的影响,这一观点对今天的音乐教育也同样适用。
现代音乐教育更应当注重学生的内在修养和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技术的培养。
柏拉图提倡选择那些能够提升灵魂和品德的音乐进行教育,这一观点也对当前音乐教育有所启示。
现代音乐教育应当注重选拔和传承那些对人的精神世界有积极影响的音乐作品和艺术家。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也提醒我们,音乐教育应当综合人的身心灵特质,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授,而是对整个人格的培养。
柏拉图的教育观点和思想是怎样的

柏拉图的教育观点和思想是怎样的柏拉图的教育观点柏拉图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柏拉图中年开始从事教育研究活动。
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
他要求3~6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
柏拉图认为这些都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7岁以后,儿童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等。
从20~30岁,那些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就要继续深造,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与和声学等学科,以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使他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
柏拉图指出了每门学科对于发展抽象思维的意义。
他主张未来的统治者在30岁以后,要进一步学习辩证法,以洞察理念世界。
经过5年后,他就可以成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了。
在他的奴隶主教育学体系中,体育占有重要的地位。
柏拉图对妇女体育也很重视。
他认为:“做女孩的应该练习各种跳舞和角力;结婚以后,便要参加战斗演习、行营布阵和使用武器……因为一旦当所有的军队出动去打敌人的时候,她们就能保卫儿童和城市”(《柏拉图论教育》)。
在柏拉图的论述中,几乎涉及到当时体育的各个方面。
他认为,体育应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术。
他对当时雅典出现的竞技主义和竞技职业化倾向曾给予猛烈的抨击,同时也批评市民轻视体育的思想和态度。
他主张心身和谐发展,强调“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
柏拉图丰富的体育思想对后世体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的教学思想唯心教学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它以潜在的方式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因此知识不是对世界物质的感受,而是对理念世界的回忆。
教学目的是为了恢复人的固有知识。
教学过程即是“回忆”理念的过程。
在教学中,柏拉图重视对普遍、一般的认识,特别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概念、真理是纯思维的产物。
同时他又认为学生是通过理念世界在现象世界的影子中才得以回忆起理念世界的,承认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
简析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简析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富盛名的一位,他的哲学思想在西方文明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中,柏拉图对音乐教育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充满智慧的观点。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尤其是对于音乐的力量和其在塑造人格上的作用的认识,对后世的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入手,简析其思想及其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
柏拉图对音乐的本质和功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将音乐分为两种,一种是助长灵魂有秩序的音乐,一种是助长灵魂无秩序的音乐。
他认为,助长灵魂有秩序的音乐会使得人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理性、更加冷静,而助长灵魂无秩序的音乐则会使得人变得更加混乱、更加感性、更加狂热。
柏拉图主张只有助长灵魂有秩序的音乐才是真正有益的音乐,而那些助长灵魂无秩序的音乐只会破坏人的精神世界。
柏拉图对音乐与德育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工具,音乐对灵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柏拉图认为,音乐不仅可以加强理性和道德,更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操。
他强调音乐对人性的教化作用,并且认为音乐对于青年人的教育尤为重要。
在他看来,有秩序的音乐能够培养人的理性和品德,是一种对灵魂有益的力量。
柏拉图对音乐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音乐教育首先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通过音乐的听觉教育和声乐训练,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操和音乐能力。
他主张应该教给儿童正确的音乐观念和审美观念,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
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应该着重于塑造学生的美德和人格,使其成为一个有理性、有情感、有道德的人。
他主张音乐教育要以德育为中心,强调音乐的美、善、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对当代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柏拉图的音乐教育思想提醒我们,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对人格和灵魂的一种塑造。
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们不能只关注音乐本身的技术和表现,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品格塑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一、生平及教育活动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出身奴隶贵族家庭,青少年时代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喜爱文学创作和诗歌。
公元前407年,年满20岁的柏拉图确认自己是苏格拉底的信徒。
这件事对他一生的事业有重大的影响,他的兴趣从诗歌、文学和戏剧转向了哲学。
他对苏格拉底非常敬仰,他的某些基本论点源于苏格拉底。
然而,使他终生难忘的是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
于是,公元前399年,柏拉图被迫逃离典雅,到麦加拉、埃及、南意大利、叙拉古等地游学,达12年之久。
侨居外乡的日子,“大希腊”之行使他开拓了眼界,丰富了经验。
尤其是毕达哥拉斯派的主要代表阿尔基达集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形象铭刻在柏拉图的心里,成为他追求融合哲学家和政治家于一身的英才人物的雏形。
也正是这次有力客观上帮助柏拉图考察了各种政治体制、法律、社会结构,研究了各种哲学流派、天文学、数学和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家。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返回雅典后,在雅典城郊创办了学园,一般译作“柏拉图学园”。
柏拉图学园的创立,不仅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也是欧洲学术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因为在学园里,既开展教育活动,培养人才,又进行学术研究,促进古代希腊科学文化的发展。
学园讲授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等科目。
学园的教学形式与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过“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法占有重要的地位。
柏拉图去世以后,该学院延续了900余年,直到公元529年被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封闭为止。
学园的环境为柏拉图的教育与学术活动生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他在学园里撰写了两部巨着:《理想国》和《法律篇》。
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这两部着作之中。
其中《理想国》集中体现了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被视为西方三大教育名着之一(其他两部为卢梭的《爱弥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在一位友人的婚礼宴会上溘然辞世。
二、柏拉图在中西方的地位柏拉图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比起来,在西方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注意。
因为他的作品是西方文化的奠基文献。
在西方哲学的各个学派中,很难找到没有吸收过他的着作的学派。
在后世哲学家和基督教神学中,柏拉图的思想保持着巨大的辐射力。
有的哲学史家认为,直到近代,西方哲学才逐渐摆脱了柏拉图思想的控制。
而且,柏拉图的理念论,被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为是唯心主义的。
但他对西方哲学的启蒙作用被普遍认可,也因为他卓越的人格而备受尊重。
三、柏拉图的教育观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完整的学前教育思想并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的人。
他从理念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哲学思想出发,在其教育体系中强调理性的锻炼。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提出儿童的教育与国家的兴旺有很大关系,应由国家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
他要求3~6岁的儿童都要受到保姆的监护,会集在村庄的神庙里,进行游戏、听故事和童话。
柏拉图还重视各个阶段的教育,他认为7岁到16岁的教育属于情感教育阶段。
儿童从7岁就要开始学习军人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读、写、算、骑马、投枪、射箭等等。
柏拉图将18~20岁的教育视为意志教育阶段,目的是培养理想国的保卫者,形成勇敢的美德。
20~30岁的教育属于智慧教育阶段,那些对抽象思维表现特殊兴趣的学生就要继续深造,学习算术、几何、天文学与和声学等学科,以锻炼他的思考能力,使他开始探索宇宙的奥妙。
柏拉图指出了每门学科对于发展抽象思维的意义。
他主张未来的统治者在30岁以后,要进一步学习辩证法,以洞察理念世界。
经过5年后,他就可以成为统治国家的哲学王了。
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
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柏拉图十分重视音乐和体育的作用,认为它们是专门为情感教育服务的,强调“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
因此,他特别重视音乐对幼儿与儿童的影响,甚至指出了胎教中音乐对胎儿的影响。
他认为国家应重视如摇篮曲、儿歌等的编写,以音乐陶冶儿童的心灵。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音乐与文学可以保证国家能支配青年一代,使他们喜爱统治者所规定应当喜爱的,厌恶统治者所规定应当厌恶的东西,这正是音乐教育的最高目的。
他认为,体育应包括教育手段和健康术。
他对当时雅典出现的竞技主义和竞技职业化倾向曾给予猛烈的抨击,同时也批评市民轻视体育的思想和态度。
柏拉图丰富的体育思想对后世体育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
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
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
这可以作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的一个初步的解说。
柏拉图认为,我们对那些变换的、流动的事物不可能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它们只有意见或看法,我们唯一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那些我们能够运用我们的理智来了解的“形式”或者“理念”。
因此柏拉图认为,知识是固定的和肯定的,不可能有错误的知识。
但是意见是有可能错误的。
柏拉图的洞穴比喻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这么一个着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
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
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
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
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
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形式”其实就是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能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影子而已。
我们的大自然比起鲜明的理型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
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外部事物。
四、“柏拉图式的爱情”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老师就让他先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
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
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
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
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异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
只有精神上的恋爱,但没有肉体上的结合。
这样纯洁,洁白的爱情是不可玷污的,才称为柏拉图式的爱情。
也有人说它是一种永久的,不求回报的爱.即使不能相守,只要看到对方幸福,这份爱便会绵延下去,直到永恒.有些人,上帝给了他们缘分,让他们相遇,但是却忘了给他们交点,于是这份爱,只能变成远远的守望,而这两个人,也将永远如同平行线一般,不能在一起。
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
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在欧洲,很早就有被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的柏拉图式的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柏拉图的爱情观让人不可思议。
美国东西部社会学会主席、《美国家庭体制》一书的作者伊拉·瑞斯经研究后认为,柏拉图推崇的精神恋爱,实际上指的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爱,也就是“同性恋”。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的过程更多地是灵交、神交,而非形交。
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腊社会,男人很难从女人中找到精神对手。
这就是柏拉图偏重男性之间的爱情的原因。
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而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爱情,无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在我来看,这是纯精神上的爱情,只是一种美好而不存在纯信仰。
有很多空间可以浮想,可能只存在于电影和童话中吧。
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中。
在那里,每个人都是男女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
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
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
在他的理论中,没有哪一半是比较重要的,所以,男女四平等的。
而且在观念世界的你的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
他、她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也正在寻找着她、他。
我觉得柏拉图式的爱情有四种意义。
一是,男女平等的爱情观;二是,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三是,理想式的爱情观,即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四是,在这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个人,对你而言,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
第三和第四个意义才真的是柏拉图的爱情观或两性观,我不知道,这样的爱情现在是否真的存在,是不是真的不现实或者真的只是在童话中才有。
五、柏拉图与孔子的教育比较这两位思想巨人所处的时代虽相隔一个多世纪(孔子为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柏拉图为公元前427年~前347年),但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成长经历,以及两人的教育观,却有着相似之处。
一、时代背景和生活环境对他们教育观形成的影响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和柏拉图所处的雅典时代,奴隶主的统治都已腐朽没落,新兴的地主阶级,正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蚕食甚至鲸吞统治权。